呃逆针灸治疗学案例教学.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950346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呃逆针灸治疗学案例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呃逆针灸治疗学案例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呃逆针灸治疗学案例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呃逆针灸治疗学案例教学.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呃逆【案例】患者,女,32岁,职员。打嗝频频无休止持续约2周。15日前曾与同事发生冲突,心情一 直不好,出现胸胁胀闷、胃脱不适、暧气纳差,并逐渐发展为打嗝不止,严重影响谈话、吃 饭和睡觉等日常生活。自行采用憋气喝水、憋气进食等方法止嗝,但效不佳,口服中药和西 药亦未见好转而来诊。检查:血压及脉搏正常,患者喉间呃呃连声,声音短促有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其他 辅助科室及生化检验均无异常。西医诊断:膈肌痉挛;中医诊断:呃逆,证属肝郁气逆。取穴:膈俞、腔中、内关、中脱、足三里、太冲、期门;中院、足三里用平补平泻,余穴用 提插捻转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20 min,期间间歇行针23次,穴位局部出现胀痛

2、沉重感即 可。上述操作每日1次,针刺治疗4次后打嗝及各种症状逐渐消失,饮食和睡眠基本恢复正常, 但胸闷症状还未消除,又巩固治疗6次后痊愈。3个月后随访至今未复发。【临床诊疗思路】(一)主症分析患者主症为打嗝频频无休止,声音短促有力,又伴有胸胁胀闷、胃院不适、不思饮食等症状, 故不难诊断为呃逆。呃逆的主要表现是喉间呃呃连声,声音短促,频频发出,患者不能自制。一般情况下以偶发 者居多,为时短暂,无反复发作史,且无明显兼症,多在不知不觉中自愈;有的则屡屡发生, 发作间隔短,或持续时间较长,且常伴胸膈痞闷,胃月完嘈杂灼热,暧气等症。呃声有高有低, 间隔有疏有密,声出有缓有急。(-)诊断与鉴别诊断呃逆的

3、诊断应首先辨明呃逆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生理性呃逆持续时间短,且无其他 异常症状,可通过憋气喝水、吞食而自愈,通常不必前往医院就诊;临床所见多为病理性呃 逆,发作时间隔短,或持续时间较长,时作时止,反复发作,兼症明显,或出现在其他急、 慢性疾病过程中,因感受外感、饮食不当、情志不遂、脏腑功能失调等原因诱发。干呕与呃逆同为胃气上逆的病机,同时有声无物的临床表现,两者应予鉴别。干呕为胃气上 逆,冲咽而出,其声长而浊,多伴恶心,属于呕吐病;呃逆是气从膈间上逆,气冲喉间,其 声短促而频,不难鉴别。暧气与呃逆也同属胃气上逆,有声无物之证,然暧气的特点则是声长而沉缓,常伴酸腐气味, 食后多发,一般可自

4、控;呃逆的特点为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生理性呃逆无须做理化检查,病理性呃逆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通常可以做以下检查:(1)胃肠钢餐X线透视、内镜检查,可诊断胃肠神经症、胃炎、胃扩张、胃癌等。(2)肝、肾功能及B超、CT检查,可诊断肝硬化、尿毒症、脑血管病及胸、腹腔肿瘤。(三)辨证分析本例患者发病的诱因为与人发生冲突,因而情志不舒,郁则伤肝,致使气机升降出入不利, 横逆犯胃,胃气上逆而动膈,伴有胸胁胀闷、胃脱不适、暧气纳差的症状,综合舌脉,辨证 为肝郁气滞。其余证型尚有:寒邪客胃:呃逆常因感寒或饮冷而发作,呃声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脱不舒,得热则减,遇寒 则甚,进食减少,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白,

5、脉迟缓。胃火上逆: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饮冷,皖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 赤,苔黄燥,脉滑数。脾胃阳虚: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吃腹不舒,喜温喜按,面色觥白,手足不 温,食少乏力,大便滤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胃阴不足:呃声低微,短促而不得续,口干咽燥,烦躁不安,饥不欲食,大便干结,舌质红, 苔少而干,脉细数。(四)治疗方案L治疗原则 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取肝的腹募穴、足厥阴肝经原穴、任脉经穴为主。2 .针灸处方 膈俞、膻中、内关、中院、足三里、太冲、期门;中脱、足三里用平补平泻, 其余各穴用泻法。本病病位在膈,故不论何种呃逆,均可取膈俞以利膈止呃;膻中位置近

6、膈,又为气之会,具 有理气降逆之效,使气调则呃止;内关穴通阴维脉,且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可宽胸利膈, 畅通三焦气机,为降逆要穴;中院具有降胃气、助腐化、止呃逆的作用,足三里具有调和脾 胃、扶正培元、宽胸利膈作用,两穴同用以和胃降逆;太冲为肝经的原穴,期门为肝的募穴, 两穴合擅疏肝理气之功。本例患者既为肝郁气滞,起病较急,病程已持续2周,呃逆呈连续发作,呃声响亮,气冲有 力,是为实呃。根据实者泻之的原则,取穴多用泻法,疏肝和胃,使胃气得降,胸膈之气得 通,故治疗4次后好转,10次后诸症悉愈。3 .其他疗法(1)指针:翳风、攒竹、鱼腰、天突。任取一穴,用拇指或中指重力按压,以患者能耐受 为度,连续

7、按揉13min,同时令患者深吸气后屏住呼吸,常能立即止呃。(2)耳针:取膈、胃、神门、相应病变脏腑(肺、脾、肝、肾),毫针强刺激;也可耳针埋 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3)穴位贴敷:麝香粉0.5g,放入神阙穴内,伤湿止痛膏固定,适用于实证呃逆,尤其以肝 郁气滞者取效更捷;吴茱萸10g,研细末,用醋调成膏状,敷于双侧涌泉穴,胶布或伤湿止痛 膏固定,可引气火下行,适用于各种呃逆,对肾阳不足、肝气上逆引起的呃逆尤为适宜。【按语】(一)病证识别呃逆的病因有饮食不当,情志不遂,脾胃虚弱等。饮食不当,进食太快太饱,过食生冷,过 服寒凉药物,致寒气蕴蓄于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发为呃逆;情志不遂,恼怒伤肝,横

8、 逆犯胃,胃失和降,上逆动膈;或肝郁侮脾,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复因恼怒气逆,胃气 上逆挟痰动膈,发为呃逆;正气亏虚或素体不足,年高体弱,或大病久病,正气未复,或吐 下太过,虚损误攻等,均可损伤中气,使脾胃虚弱,胃失和降,或胃阴不足,不得润降,致 胃气上逆动膈,而发生呃逆;若病深及肾,肾失摄纳,冲气上乘,挟胃气上逆动膈,也可导 致呃逆。本病病位在膈,关键脏腑在胃,与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胃失和 降,气逆动膈。呃逆轻重之分,轻者多不需治疗,重者才需治疗,故需辨识。若一时性气逆而作,无反复发 作史,无明显兼症,多为生理性的,不需治疗即可自愈;有的则屡屡发生,不能自止,持续 时间较长,

9、多伴有伴胸膈痞闷、胃脱嘈杂灼热、暧气等症,常由外感、饮食、情志等因素诱 发,本案即属于此种病理性呃逆。如病理性呃逆出现呃声低微,时断时续,气不得续,饮食难进,脉细沉弱等表现,此为元气 衰败、胃气将绝之兆,一般见于年老体弱或急、慢性危重病的患者。(二)疗效特点及影响因素长期以来,针灸治疗呃逆一直有着显著的疗效,往往能针到呃止,手到病除,临床报道屡见 不鲜。但由于病程长短、病情轻重程度不一,患者的疗效往往存在差异。生理性呃逆无需治 疗;一般的病理性呃逆针灸疗效显著,针灸后可立即见效而痊愈,但呃逆停止后,应积极查 明并治疗引起呃逆的原发病;年老体弱或急、慢性危重病的患者出现呃逆属危象,针灸往往 难以

10、显效。本病的选穴以任脉腌穴为主,寒邪客胃、胃火上逆、胃阴不足者加胃俞和胃止呃;脾胃阳虚 者加脾俞、胃俞温补脾胃;肝郁气滞者加期门、太冲疏肝理气。寒邪客胃、脾胃阳虚呃逆者,治以温中散寒、通降腑气,可针灸并用,虚补实泻;肝郁气滞、 胃火上逆者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主,只针不灸,针用泻法;胃阴不足者则是养阴清热、 降逆止呃,只针不灸,一般平补平泻即可。(三)预后和调养呃逆一病,根据病情轻重不同,预后的差别极大。一时性呃逆,大多轻浅,预后良好,只需 简单处理,可不药而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者,病情多较重,但经针灸或服药后也可治愈; 若见于年老体弱、慢性重病后期以及急危患者,往往是病情恶化,胃气将绝,元气欲脱的危 候,针灸疗效欠佳,对于此种呃逆,应采取综合抢救措施,以救护胃气、回元固脱为先。平时要保持精神舒畅,避免过喜、暴怒等情志过激;注意避免外邪侵袭;饮食宜清淡,忌食 生冷、辛辣、肥腻之品,避免饥饱无常。发作时应进食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古代经验】(1)啰,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已。(灵枢杂病)(2)啰灸中疑、关元百壮;未止,肾俞百壮。(针灸资生经)(3)呃逆针天突以降逆,针中脱以和胃。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能散, 小络急引,故痛。(针灸正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