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赤壁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赤壁赋》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川异载,江月同舟一一赤壁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行文逻辑,把握作品情感脉络。2、能正确熟练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3、梳理情景关系,体会以道济儒的人生哲学,感受大自然带给人的生命启迪。【课前准备】引导学生查阅关于苏轼生平的资料,思考他的人生遭际和自然感悟之间的 关系。自主预习第一课时,梳理文意。【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近日,xx二中校报开设全新专栏“深埋历史的谜底”,旨在还原历史真相,感悟人生 哲理。在商议选题时,一则素材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了一段趣话: “(苏轼)与数客饮江上。夜归,江面际天,有当其意,乃作歌辞,所谓小舟从此逝,江 海寄余生者。翼日喧传子瞻夜作此
2、词,挂冠服江边,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 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有人认为苏轼身处逆境, 积极豁达,也有人认为他深受佛道影响,纵酒赏月,消极遁世。对此,你怎么看?都说“文 如其人”,今天让我们一起品读作者在同年七月所作的赤壁赋,通过情与理的交融,在写 景、对话中体会苏轼复杂的情感,得出你的结论,并为校报撰写文史小短评,发表你的观点。任务一月色赤壁,探究情感初读赤壁赋,从赤壁美景中探究苏轼的情感波动,完成以下表 格。(预设答案如下表所示)赤壁赋赤壁江月历史江月哲理江月自然景色清风徐来、水波不 兴、月出东山、白露 横江月明星稀、山水环 绕、一片苍翠、江水
3、东流江水、明月景色特点如梦似幻、飘渺无 际、平静、景象澄澈、 充满诗意壮阔、苍凉高邈超远、充满哲思思想感情悠然闲适、飘飘欲仙 (乐)羡慕、消极忧伤、痛 苦(悲)感恩拥有、享受当下 (喜)情感内容景情理情景关系情由景生、触景生情联想、乐景衬哀情借景喻理、物我两忘点拨:文中不同“江月”的转换牵动着作者的情感,不同的江月寄托了作者不同的情感。明 确:在赤壁美景中苏轼的情感从乐到悲,再由悲转喜,他因赏美景而乐,又因闻箫声而由乐 转悲。“望美人兮天一方”,看到美景,他想到的是难以触及的政治中心,是难以实现的理想 抱负,他的“悲”有多重含义,是功业未成之悲,是人生短暂之悲,这是理想与现实形成了 巨大的落差
4、。充分读懂苏轼的这些情感,要对文中的写景部分进行精细阅读。任务二语言艺术,体会情感带入情感再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思想,发表诵读感 悟,并说明理由赤壁赋诵读感悟赤壁江月历史江月哲理江月明确:(1)在赤壁江月部分,作者畅游赤壁,这里给人的感觉是悠然和缓的,因此我们要读出这种闲适自在的感觉。节奏要舒缓变慢,但又要带一种向上的轻快,读出“飘飘乎如 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超然自在。(2)在历史江月部分,此时欣赏美景的愉悦已经被如泣如诉的箫声打断,心情发生了 由乐到悲的转变,因此我们读的时候可以带点苍凉、忧郁的味道。尤其是在这一部分,对英 雄迭代的感慨和人生短暂的哀叹,进一步加深了作者的哀伤,在读这一
5、部分时,我们要注意 停顿,读出那种人生苦短、壮志难酬的失落。“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知不可乎 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要读出那种无可奈何,扣问苍天的悲凉。(3)在哲学江月部分我们应该读得深刻,因为这里有苏轼对人生深刻的感悟,在这些 感悟中,他求得了旷达和超脱。“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 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他劝客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去追寻有限生命中的无限价值。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知而为声,目遇之则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都为我们所用,还在纠结什么得不到的东西呢,快来,一起享受着 清风明月吧!人生给了苏轼沉重的打击,
6、而苏轼以他的豁达活得潇洒。任务三主客问答,儒道玄妙“主客问答”是赋体文章的特色,在文中也是儒道的对 话,是苏轼内心两个自我的辩论,是他内心思想的自然流露。小组讨论,仿照示例,各找两 处体现儒与道思想的语句,并体会苏轼的复杂情思,得出观点。思想语句情思儒家思想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 方以美人比君,可见忠君之殷 切;情怀悠远,思为世用,建 功立业,成就人生道家思想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 登仙渴望冯虚御风,超尘出世, 顺乎自然,获得精神的超脱明确:(1)儒家思想:“触胪千里,旌旗蔽空,醐酒临江,横槊赋诗”作者由江月之景联想 到了曹操,当年曹操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这是多么的气势凌人,曹操功
7、业有成, 而作者怀才不遇。从对曹操的羡慕和敬仰中,流露出了他渴望以身报国、建功立业的心愿。 “寄蜉螭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感慨时间短暂,正是 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铁证。人生短暂,还没有把自己的抱负诉诸实践,就已年华老去。与陶渊 明的归隐山林的愿望不同,苏轼渴望积极入世,在有限的生命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道家思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 长存。羽化成仙,这是道教追求的最高境界。“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如 果从不变的一面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与庄子所谓“自其异者视之,肝胆吴越也, 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8、”的观点相似。赤壁赋中变与不变的观点,来源于老庄的相对论哲学观,包融着庄子“物我齐一” 的思想观念。总结:佛老思想本来是出世的哲学,苏轼归佛奉道,却没有走向归隐田园的道路,归根 结底在于他在屡受政治的挫折和打击之下,渴望找到一种超然自适却又不离经叛道的道路。 用儒家思想做事,用道家思想做人,让苏轼超脱于宦海沉浮之上,让他在挫折中愈挫愈勇, 积极顽强地生活。任务四自然山水,照观人生中国古代山水游记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古代文人雅 士,在山水之间尽情倾诉,获得人生的圆满,给中华文化留下了无穷无尽的宝藏。人生总会 有痛苦无奈,当我们面对挫折,嘟躅不前时,苏轼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那就是大自然。 苏轼
9、因大自然得到升华,大自然也因苏轼的妆点更加诗意。“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学 习了本节课,相信你对苏轼又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会身处逆境,积极豁达,还是会纵酒赏月, 消极遁世。请你为校报投稿,写短评,表达你的观点。示例1:清风、明月、江水;出世、入世、避世,在“变与不变”的对立统一中,如何 走完人生的归途,似乎是个难题。“是非成败转头空”苏轼坦然面对历史社会发展的必然规 律,在乌台诗案之后,他成功完成了从“始得名于文章”向“终得罪于文章”的角色转换, 我相信苏轼不会消极遁世就此妥协,我相信他永远是那个浪漫的实干家,人民的好朋友。他 虽为流放罪人,却仍然追慕英雄,在江月中找寻自我,向大自然敞开怀抱,
10、他永远演奏着那 曲“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绝世欢歌。示例2:林语堂曾经这样形容苏轼:“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 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中国人想到苏轼就会情不自禁的会心一笑, 不仅仅在于苏轼是一个在文学、书画等领域的天才,是中华文化的优秀创造者,更在于他那 令人敬佩的,在人生的逆顺荣枯中永远豁达的心态,他仿佛有一颗永远年轻的赤子之心。在 他眼中,万物皆可期待,天下尽是好人。作为一个在“自我安慰”上“死性不改”的人,我 认为政治上的打击,并不能把苏轼打倒。在黄州,在这样美丽的夜晚,苏轼完成了对宇宙人 生的思考,要在变换中坚守永恒的真谛,人生的烦恼不
11、过是匆匆流水,“此心安处是吾乡”, 他的心中永远有那样一块澄澈之境安放心灵,让他在挫折磨难中,始终坚守对生命的狂热。示例3: “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在洒满月光的寂静深夜, 孤独的苏轼,也曾经情不自禁地扪心自问,无声的环境使他不可避免地想到了人生的选择, 良辰苦短,半生沉浮,好像也只在一瞬间。中国文人似乎总在面临着人生的两种选择,入世 或是归隐追求人生自由的陶渊明成为千百年间文人隐逸的典范,可济世救民是苏轼心中难 解的执念。同样是江水,同样是明月,苏轼想到的是难以追寻的“美人”,是难以斩断的尘 俗。如果再给苏轼一次选择,我相信他仍会义无反顾的回到原地,用道家心做儒家事,养浩 然正气,人生大义,为国为民。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情景关系的分析,理解了苏轼以 道济儒的人生哲学,感知了其丰富的思想。在千古江月中,他用道家的超世思想,赋予了生 命的韧性,他的人生也在愈挫愈勇中大开天地。人生须臾,个体渺小,“功业难成,处境有 时困厄”,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另寻佳处。这也许是赤壁赋给予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 财富。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