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赤壁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1《赤壁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赤壁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之美,体会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特点。2、品读探究,把握水月之景与作者情感变化的关系,学习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特点。教学难点:把握水月之景与作者情感变化的关系,学习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为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彳詹州”,在黄州,他唱出了 “大 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书写了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美丽诗篇,留下了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的洒脱。今天我们走进1082年的那个秋天,与苏子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二、整体感知,把
2、握情感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表现主客情感变化的词语。乐-悲-喜三、品水月之景,析作者之情“情因景而生,景因情而设”,是什么样的景触发了作者情感的变化?前人说赤壁赋“以 江山风月作骨”,水月是本文最主要的意象,我们探究水月之景与作者情感变化的关系。 活动一:赏美景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特点。(第1段)景色: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特点:空灵而朦胧,开阔而苍茫的赤壁水月图学生诵读“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教师 指导诵读)明确自然水月和乐情的关系活动二叹悲情作者由江水明月又想到了什么?抒发
3、了什么样的感慨?(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应该比较容易找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 终”比较明显的句子。但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些句子,学生分析有困难。教师及时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经历,重 点是“乌台诗案工学生找出句子并进行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本环节以诵读为主,读中悟读中思。(重点读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触那千里,旌旗蔽空,醐酒临江,横槊赋 诗,固一世之雄也。教师指导诵读)明确历史的水月触发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及自身命运的感慨。活动三悟哲理1、作者是如何进行劝慰的作者讲的这些道理对阅历尚浅的学生来说还
4、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思考, 然后借具体的例子来理解这些道理。用“水与月”变与不变的哲理来劝慰客人,“自其变者而观之。则世间万物都不会永恒;“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都是永恒长存的。客的悲是因为“他看到了自然的不变, 永恒而高大;看到了自己的变,短暂而渺小:若他同时用“变”的眼光来看待万物,万物 都不会永恒;若同时用“不变”角度来看待万物,则万物都会永恒。“人生代代无穷已,江 月年年望相似。苏轼转变看问题的角度,走向豁达和超脱。用“取与莫取”这个辩证角度来劝慰客人。不是属于你的就不要随意去取,何必强求? 可上天无尽的宝藏却毫无保留地任你享受,且“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不是很好的弥
5、补 吗?何苦庸人自扰,还是好好享受现有的美景佳酿吧。仕途功业不再属于你,就不要刻意去 追求,去争取,还是去撷取属于我们的自然天地的馈赠吧。2、请同学们根据主客对话,发挥想象,创设情境,再现苏子心路历程。(1)客人因何而悲(2)苏子如何劝慰客人让学生通过这个活动环节,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所讲的哲理。让学生更主动的 参与到课堂上来。(教师应该稍做指导)明确:哲理的水月成为作者精神的寄托 四、自主探究作者的乐和喜的情感一样吗?五、课堂小结:水月不仅是贯穿全文的重要意象,也包含了作者复杂而矛盾的情感。赤壁水月图让作者 生欢愉之情,又由水月引发了对历史人物及自身命运的悲叹,再通过对水月的顿悟,抒发人 生哲理,归结到超脱之喜乐。整个过程借景抒情、借物说理、情理相融。创造出既充满诗情 画意,又饱含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六、作业布置:请同学们阅读苏轼在黄州时期所作的诗歌,写一篇随笔。七、板书设计:自然的水月乐历史的水月悲哲理的水月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