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赤壁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通过检测的方式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和文言知识点2 .通过演板、检测掌握本课的重点句子 一、请解释本课重点词语。( )一苇之所为()乎如当座御风(兮溯流光),不绝如缕(13.81.七月跛掣3.纵(5.涉涉(7.击4(9望美人( 10.余音袅装(12.山川旬学(15周一世之雄也(17.知不可乎攀得19.而吾与子之所共道(2 .自零()横()江4 .凌万顷之茫然()6.书华()而登仙8.涉涉兮予怀()兮夭一方)11.4襟危坐()酒临江 14.本其破荆州()16.哀吾生之恋实()18.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20.不知东方之既自()二、文言知识点积累A.通假字1 .
2、举酒展客 举匏尊以相鸟(属,通“嘱”劝酒 )2 .浩浩乎如芍虚御风(冯,通“凭”乘)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4.杯盘狼箝 (籍,通“藉”,凌乱)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B.词类活用1 .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求之2 .殍幽壑之潜蛟,法孤舟之楚妇3 .月明星稀,乌鹊曲飞4 码望夏口,东望武昌5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6 .况吾与子淳梏于江渚之上7 .假鱼虾而发麋鹿C.古今异义1 .自霉横江,水光接天(古义: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 .凌万顷之芨芥(古义: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D.本课成语积累1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2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
3、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3 .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4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5 .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6 .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暴虎:空手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不 借助工具,即徒步涉水过河)三、重点句子翻译1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4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 舟之矮妇。5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4、,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7 .寄蜉蜻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8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的感情变化以及景,情、理水乳交融的特点。2、理解作者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旷达的情怀的人生哲理。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请解读这句话中的文本密码密码一:壬戌之秋问题1:壬戌之秋是何时,苏轼的政治处境和人生际遇如何?1079年以“文字毁谤君相”罪押入乌史台牢狱,共130天此案即为“乌台诗案”。1081年46岁,元丰四年。居临皋亭,开荒东坡十亩。1082年47岁,元丰五年,自修草房数间,自题“东坡雪堂”,取号“东坡居士”。由高峰跌到低谷
5、,政治前途一片黑暗。文本中哪些句子可以表示“壬戌之秋”的困境?答:文本第二段中1扣版而歌之(形似楚辞-自比屈原)预设:我心里想得很远啊,眺望着美人啊,她 却在天的那一边。美人:象征圣主贤臣、美好理想。(屈原离骚“恐美人之迟暮”, 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王贤臣。)而“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句话其 实是在说,皇帝啊,皇帝啊,我想念你呀,想念你,何时才能回到您的身边去!美 人比君,说明作者仍然惦念着心中的君主,写出忠君之殷切,希望能重用自己,为 宋王朝分忧。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 而不甘沉沦的情怀。用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的一句话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民,
6、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对苏轼来说,“美人”意味着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 理想,而此时,在“天一方”的“美人”,却成了他可望而不可即的追念。2倚歌而和之(声音悲凉-感情哀苦袅袅不绝)密码二:赤壁问题2:赤壁在哪里?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问题3:苏轼在赤壁赋中想到了哪个英雄人物?进行了怎样的描写?用意何在?回答3曹操。来自“一世之雄”的曹操和“吾与子”的处境对比:(古人与今人对比英雄不在) 由眼前的水月联想到像曹操这样不可一世的英雄尚目隆“大江东去”,销声匿迹,“而 今安在” ?何况“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的“吾与子”,只能是白添几 许白发而己,悲!悲叹生命的短暂:(人生与宇宙的对比人生不永
7、恒)宇宙无穷而人生短暂,渺如沧海一粟;江水无穷而人生须臾。由理想现实矛盾生悲。(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脱俗不得)渴望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总结:赤壁为感怀凭吊之所;伤心悲叹之地。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的感情变化以及景,情、理水乳交融的特点。2、理解作者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旷达的情怀的人生哲理。密码三:七月既望赤壁赋中多次出现月的描写,请将这些描写月的文句找出来并加以归类。试分 析不同类型的“月”分别具有哪些特点?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思考?作者是如 何通过“月”这一意象从现实的困境中超越出来?1自然之月:正面描写一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侧面描写一白露
8、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芾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作用:主体意象,全文笼罩在月光之下,是情思和哲理的生发之处。和谐统一,月与江、山、风互相依存,互相融合。2诗中之月: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宴游之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凭吊曹操)作用:与自然之月融合,与诗人雅兴融合,与情绪变化融合,为人生的突围做铺垫。3哲思之月问题1:月引发了客的哪些哲思?(哀吾生托遗响)问题2:月引发了苏子的哪些哲思?( 而又何羡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说的是水,它千百年来一直不停的奔流,永不停息,流 走了多少岁月,也流走了多少英才伟人;“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说的是月, 它虽有圆有缺,但却并没有增加也不见减少。从这两
9、个角度推广到天地万物的话, 可以来说明一个事理:(1)变与不变角度一:变。天地万物时刻都在变化着,即使是一瞬间的功夫也不停止,就像水的 奔流不息,月的阴晴圆缺一样。角度二:不变。天地万物包括我们人,一样都是永恒的。什么意思?高山、明月、 江水、天空星辰,它们的恒久我们是可以认同的,但人怎么是永恒的呢?人也在万 物之内,人看山,看江水,看明月是永恒的,是因为它们和人的寿命相比,要长久 得多;对于寿命短暂的蜉蜻、螃蚁、落叶等来说,在它们的眼中,我们人类又何尝 不是和高山、江水、明月一样永恒呢;再推,那些比蜉螃、蟒蚁、落叶等寿命更短 的生物,在他们的眼中,蜉蟒、蟋蚁、落叶不也是永恒的吗?即使再推,那
10、些比人 更为恒久的高山、江水、明月相对于广袤的宇宙而言,它们还是永恒的吗?因此, 苏子便得出了一个结论:“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 恒的,我们又何必感叹那人生的苦短呢?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真正的脱胎 换骨,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他真正地成熟了。变不变逝者如斯(水)未尝往矣(水)盈虚者如彼(月)卒莫消长(月)时刻在变无尽也(我)水与月、人都是即变又不变的(2)取与不取取不取清风明月非吾之所有这种成熟让“客人”最终“喜而笑”。(读最后一段)此时的喜是大彻大悟的喜,是彻底悟透 人生后的再。4寄托之月问题:通过月的理性思考,作者认识到生命某个层面是如何永恒的?然而当下
11、人生 的失意和苦难仍然存在,又该如何度过这个“多事之秋”呢?(且夫,天地之间. 山间之明月)水与月,是眼前之景,口中吟诵的诗篇,也是心中永恒的意象,也是 现世的精神家园。密码四:泛舟找出文中两处泛舟的描写。试比较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篇首:纵一苇羽化情感:貌似逍遥,内心孤独,漂泊失所,状如浮游篇末:客喜不知东方情感: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的出来,内心平安喜乐,人生得到解脱。两次泛舟 都是内心情感的外化。密码五:苏子与客问题: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发现苏子与客一问一答之间走出了人生困境。在赤壁 这个英雄之地,实现了一次人生的逍遥游。有人不禁会问,文中的苏子就是苏轼本 人吗?是否确有其人,他真的在赤
12、壁有过一番游历吗?与其对话的客人实际存在 吗?苏东坡传及其考据文章的观点,确有其人,确有其事 从文章看,无所谓有,无所谓无,客即是我,我即是客。 课外拓展史铁生说过这么一句话“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我觉得这句话说得特别好, 一个抛字,既将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孤立无援的处境,又将作为个体的人和整体的 世界分割开来,体现了作者对“我”和世界的关系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说“人固有一 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苏轼的人生观对于当下有什么实际的意义,请谈一 谈你的看法。风雨任平生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舒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 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13、。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 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 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 激、谿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 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物,故垒西边”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 一樽还酎江月”。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 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古人说:“
14、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 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他懂得 了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 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 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 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一个何等箝达的心情,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 挡他心灵的前行。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让天上的 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不仅让他的风雨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这个 时候,他把其谿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 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苏轼,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