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云港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 .doc(5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连云港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2021年12月前 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把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系统解决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十三五”期间,连云港市委、市政府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和中央治水新思路,抓住中央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的契机,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持续推进水利建设,加强水利行业管理,全面推行河长制等重大改革,防洪、供水、生态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2、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水利基础设施安全是八大基础设施安全之首。对标省委、省政府要求,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将从建设美丽连云港的战略高度,强化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优化水网格局,加大水生态治理保护力度,强化涉水事务管理,着力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水利发展体系。按照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省相关规划要求,在深入调研、专题研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全面分析评估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系统分析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研究提出了今后五年水利发展
3、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编制完成连云港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是指导全市今后五年水利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目 录1 发展基础11.1 发展回顾11.2 存在问题72 面临形势103 总体思路143.1 指导思想143.2 基本原则143.3 发展目标153.4 发展布局184 发展任务214.1 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214.2 加强水利行业管理284.3 深化水利改革创新364.4 提升水利自身发展能力385 投资规模425.1 投资估算425.2 资金来源分析436 保障措施44附表、附图461 发展基础1.1 发展回顾“十三五”时期,全市坚持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
4、、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紧紧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以河长制为统领,以生态河湖建设为抓手,着力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管理,圆满完成“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连云港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水利支撑,有效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跨上新的台阶。“十三五”期间是全市水旱灾害防御成效最好、水利工程效益发挥最大、水资源监管最严、河湖生态改善最大、农村水利支撑保障最实时期之一。1. 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三五”时期,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0亿元。流域防洪能力持续提升,新沭河右堤(大浦闸至三洋港闸段)100年一遇加固工程、三洋港挡潮闸闸下港堤防护、赣榆区及灌
5、云县海堤达标巩固工程、灌河海堤险工段防护等工程全面实施,公兴港闸、元宝港闸、五灌河挡潮闸等加固(拆建)工程建成投运。区域引排能力不断增强,蔷薇河、东门五图河、灌河、南六塘河、车轴河等区域性骨干河道(河段)治理全面完成,治理河道316km。完成猴嘴闸、烧香河节制闸、顾圩门节制闸等工程建设,实施排淡河、大浦河、大浦副河、玉带河等河道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同兴闸、竹墩闸、青湖闸等21座大中型病险涵闸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引淮入石、沭南、塔山等5座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水利基础设施守护港城安澜、保百姓安宁,为港城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2. 防灾减灾成效明显。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健全防
6、汛抗旱组织体系,开展水旱灾害专项整治,组织编制市县(区)防汛抗旱、城市防洪及重点河库超标准洪水防御应急预案,印发11个大中型水库调度规程,建成市级防汛抢险演练基地,建立市级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库,强化防汛物资保障,应急抢险专业能力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依托较为完善的工程体系,通过科学精准的指挥调度,成功战胜历次洪涝旱和台风灾害,成功抵御连旱、暴雨,如2018年强台风“温比亚”、2019年“利奇马”、20182020年沂沭泗流域大洪水侵袭,首次启用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有力抗击苏北60年一遇大旱,防灾减灾成效显著。3. 河湖面貌持续改善。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全面推行河长制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
7、签发总河长令,部署打赢打好碧水保卫战、河湖保护战,3504名市县镇村四级河长上岗履职,河湖治理从“有名”到“有实”转变,全市河道、水库生态发生明显变化。深入实施“一河一策”方案,连续两年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河长制工作经验被新华社内参和水利部简报刊载,并被新华日报头版头条推介。全市形成了各级河长合力推进,“巡河、治河、护河”同步实施的管护机制,全面整治河湖“两违三乱”,整治问题5400项,拆除违法圈圩面积3.68万亩、违法建设面积190万平方米,河湖空间有效恢复。市政府发文部署生态河湖“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纵深推进生态河湖建设。2020年全市河湖“两违”整治成效显著,国考断面优
8、类比例达到100%,入海河流全面消除劣类。启动石梁河水库采砂专项整治,清退砂场106座,拆解“三无”采运砂船1805艘,一举结束30年无序采砂历史。深入推进石梁河水库生态修复一期工程,栽植树木10万株,生态复绿300公顷,4个入库河口湿地建设全力推进。建成东盐河河滨公园,科学生态调水、加强河面保洁,河道面貌不断向好。建成赣榆区海头镇、开发区朝阳街道“水美乡镇”16个、“水美村庄”89个,“美丽库区幸福家园”移民村16个,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持续增强。4. 农村水利建设加快发展。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转有效的农村水利工程体系,服务三农水平持续提升。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
9、工程,137.8万农村居民受益,全市区域供水入户率达到99%,基本实现“同水源、同水质、同管网、同服务”的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投入水库移民后扶资金15亿元,实施各类项目978个,打造了一批“美丽库区、幸福家园”移民示范村,43个省定移民薄弱村实现脱贫致富。实施了小农水重点县、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农桥改造等工程建设,新建改建小型灌溉泵站377座、各类大中小建筑物3.1万座、防渗渠道1905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9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31.3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2.44万亩,完成县乡河道疏浚1418公里,整治河塘3098条,建成生态河道25条。农村水利为改善农民生活、保障
10、农业增产和农村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5. 水资源保障显著增强。建立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考核评价体系,严格实施红线管理。进一步规范取水许可全过程管理,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修订行业用水定额,推动23个项目开展节水评价,计划用水覆盖面逐年扩大,开展企业用水审计26家。完成1个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4个省级节水示范区、231个节水型载体创建。全面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完成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水土保持、规模化高效节水等项目。严格执行地下水禁采,全市封井408眼,压缩地下水开采量954.43万m3,在全省率先完成封井压采任务,超采区域水位回升至25米限采红线以上。先后建成香河湖、伊云湖、莒城湖等应急备用水
11、源地,所有县区实现饮用水源地“一用一备”。全市生活供水保证率达到97%,有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2020年万元GDP用水量降到80.9立方,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08。6. 水利管理效能有效提升。涉水事务监管得到强化、水利管理服务效能有效提升。依法治水能力增强,制定出台连云港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连云港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连云港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等市级地方性法规、规章。创新举措优化审批服务,在省政务服务“好差评”中好评率100%,多次获评全省水行政许可十大优秀卷宗。建成通榆河执法基地,推进石梁河执法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河库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全市年均出动巡查近万人次,建立良好的水
12、事秩序。规划引领持续加强,配合完成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提标工程规划江苏省沂北区水利治理规划江苏省沂南区水利治理规划等规划编制。加快推进连云港市水资源综合规划连云港市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等规划编制。基本完成石梁河水库调整兴利水位论证报告三洋港调整蓄水位论证报告等专题研究。全面开展重点骨干河道保护规划编制,为河湖长效管理夯实基础。完善水利规划管理办法,严格水工程规划同意书许可,保证一张蓝图绘到底。建设管理能力有效提升,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队伍相对稳定,“四制”管理得到全面落实,安全监督全覆盖,创建一批水利安全标准化单位。质量监督始终保持高频次检查、高要求整改、高标准质评态势,建设质量多次被省水
13、利厅评为A级。工程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提前完成全市82条骨干河道和县级河道、大中型水库、在册小水库确权划界,划定管理范围界线4340公里。创建省级水管单位12家,省级小水库示范库13座,省级水利风景区2家,石梁河管理处被评为“江苏最美水地标”。7. 水利改革能力取得突破。适应水利发展模式的深刻转变,大胆创新,科学推进,积极探索水利建设新路径。全面推行水价改革,全市累计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491.2万亩,4.52万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完成确权发证,成立农民用水协会66个,实现用水户管理全覆盖,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办法加大投入,通过信托贷款、水利专项债等模式为全市水利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4、。依据相关文件精神,对历年省级以上工程结余资金进行全面清理整合,盘活存量资金近亿元,为一批市级重点工程建设提供财力保障。深入推进机构改革。成立水旱灾害防御调度指挥中心。党的建设更加坚强有力,坚持把高质量党建要求贯穿到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创建形成“清润”系列党建品牌,实现水文化与廉政文化深度融合。2020年连云港市水利局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截至2020年底,“十三五”规划15项指标全面完成。表1-1 “十三五”水利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2020年规划目标指标属性2020年水平完成情况防洪 减灾流域防洪标准巩固50年一遇预期性50年一遇完成区域防洪除涝标准防洪:区域骨干河道防洪20年一遇;除涝
15、:510年一遇预期性大部分区域骨干河道防洪基本达到20年一遇,除涝基本达到5年一遇基本完成城市防洪除涝标准(市区)防洪不低于50年一遇,其中中心城区达到100年一遇;排涝20年一遇预期性新沭河右堤(大浦闸至三洋港闸段)防洪标准已达到100年一遇,连云新城段和徐圩新区段海堤已达到100年一遇高潮位加100年一遇风浪的标准;市区重要河道排涝基本达到20年一遇,局部河段不足20年一遇基本完成城市防洪除涝标准(县城、重要乡镇)防洪2050年一遇;排涝1020年一遇预期性防洪基本达到2050年一遇;城区河道排涝标准基本达到10年一遇基本完成全市重点海堤防潮中心城区达到100年一遇高潮位加100年一遇风浪
16、标准;其余地区巩固50年一遇高潮位加十级风浪标准预期性中心城区海堤基本达到100年一遇高潮位加100年一遇风浪标准;其余地区50年一遇高潮位加十级风浪标准完成水资源保障全市总用水量(亿m3)29.43约束性26.5完成供水保证率()生活97%;重点工业95%;农业80%预期性生活97%;重点工业95%;农业75%80%基本完成万元GDP用水量(m)130约束性80.9完成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18约束性16.73完成灌溉水利用系数0.6约束性0.608完成水生态保护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2预期性82.8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8约束性100完成水土流失治理率(%)85预期性大
17、部分地区达到85%基本完成农村 水利旱涝保收田面积率(%)80预期性85完成灌排工程配套完好率()80预期性85完成1.2 存在问题连云港市地处沂沭泗流域最下游,境内水系复杂,河网稠密,是著名的洪水走廊,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决定了治水任务繁重,治理难度大。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基本建成了防洪保安、排涝降渍、供水灌溉、挡潮御卤和生态防护五大工程体系。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供水和粮食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但在工程标准、水资源配置能力、水环境保护管理水平等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水利现代化的新要求。1. 防洪减灾工程体系仍需完善。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
18、城镇建设的进一步加快,人口和经济总量不断攀升,洪涝灾害和风暴潮灾害风险随之加大,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尚需继续完善。流域性行洪河道新沭河、新沂河防洪标准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仍显偏低,受海潮冲刷和强台风袭击,局部海堤防护与保滩工程有所损坏。区域骨干河道尚有部分未进行治理,河床淤积、堤防薄弱,洪水风险依然较大,沂南、沭北、蔷薇河沿线及古泊善后河沿线等区域内部洼地圩区抽排动力不足,易形成内涝,入海排水口门存在淤积问题,排水不畅。城市外围防洪依托流域、区域河道堤防及海堤,标准还不够高,城区内部河道局部河段治理难度较大,少数片区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相对滞后。2. 水资源配置能力和利用效率仍需提高。连云港市本地水
19、资源有限,由于地表水拦蓄能力较低,过境水量难以有效利用,常年主要依靠调引江淮水补给。随着连云港沿海和沿东陇海经济带开发,沿海地区将从以滩涂农林牧渔业发展为主,迅速转变为以能源、化工、物流等产业为主的沿海经济产业带,淡水资源需求增加,对保障淡水资源的有效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外供水量限制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开发利用本地水资源。由于沿海平原地区水资源供给体系尚不完善,地表水拦蓄和水资源调配能力低,往往存在上下游、工农业用水矛盾,农业用水高峰期常发生时段性水资源短缺问题。水资源对人口、城市、产业发展的刚性约束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工业用水效率有待提高,农业用水方式仍较粗放,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
20、有效利用率等指标与省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再生水及非常规水源利用水平偏低,全社会节水意识和节水管理仍然较为薄弱。3. 水环境保护与修复任务依然艰巨。近年来,随着河长制全面推行,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不断加强,河湖生态环境面貌实现较大幅度改善。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保护与修复任务依然艰巨。围垦河湖,河湖管理范围内乱扔乱堆垃圾、违法违规建设等问题还未彻底解决。由于过去对水生态空间长期的侵占与破坏,造成水域面积萎缩、空间减少,河湖综合功能衰减、生态退化,亟待进行修复。现状部分乡镇的污水处理设施不健全,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配套管网不健全,污水收集难度大。农业面源污染突出,严重影响河湖生态环境。4. 农村
21、水利工程建设仍需提升。农村水利设施面广量大,由于早期建设标准低、运行时间久,仍有部分设施未得到改造,农村水利设施的配套率和完好率还不够高,农田水利设施灌排保障能力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仍存在。部分农村河道沟塘淤积严重,引排能力降低,水系连通性差,与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差距较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和标准还不够高,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进缓慢。5. 智慧水利建设有待突破。全市水利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目前,水利信息化建设以单个项目为主,各部门信息系统条块化、接口不一致、资源整合困难,无法实现信息兼容共享,数据采集、应用、互联互通水平较低,覆盖全市范围的涉水基础数据库还未建立,离水利大数据的分析应用尚有
22、较大差距,智慧水利系统平台建设迫在眉睫。6. 涉水事务管理仍需加强。水利工程“重建设、轻管理”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基层水利工程管理缺乏资金保障。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水平不高,监测体系尚未健全,采集要素不够完备,设施管理自动化控制程度相对较低。水利队伍建设特别是基层队伍建设不适应水利发展需要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水利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率还有待提高。迫切需要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强化依法治水管水,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 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
23、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连云港市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和建设“强富美高”新港城的使命任务,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从建设美丽连云港,奋力实现新时代的“后发先至”,着力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水安全保障体系。1. 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求切实改进水利发展思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市委、市政府要求坚定不移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
24、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水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改进发展思路,坚持节水优先,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形成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遵循自然规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推进水系流域综合治理和管护。2. 服务新发展格局,迫切要求优化连云港水网。连云港市地处沂沭泗流域最下游,境内水系复杂,河网稠密,是著名的洪水走廊。同时,又位于全省供水网络末端,调水线路长,水质超标的频次较多,迫切要求优化水网格局,全域建设综合利用水网。围绕支撑连云港经济社会发展战
25、略布局,统筹水旱灾害防控、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保护、水运交通等多功能需求,服务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和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完善水利规划体系,优化水网格局。以流域性东调南下入海河流为经线,以江淮水送水通道为纬线,以大中型闸站库为节点,以区域性骨干河道为脉络,构建互联、互通、互调、互补的绿色智能水网,打造“双线调度、六湖应急、九路入海、百库调蓄”格局。3. 奋力推进新时代的“后发先至”,要求加快完善水安全保障体系。“十四五”时期是连云港市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起步期,是奋力推进新时代的“后发先至”重要阶段。“一
26、带一路”交汇点战略支点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国家级重大战略在连云港市多重叠加,为地方发展带来多重发展机遇的同时,资源环境约束压力也在不断增强。水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存在防洪除涝能力相对不足,水资源供给日趋紧张,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超负荷等问题,迫切要求加快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水资源配置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水利行业管理体系等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4. 助力美丽港城建设,要求聚力打造幸福河湖。党的十九大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面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省委、省政
27、府全面展开美丽江苏建设的新实践,推动美丽江苏成为“强富美高”最直接最可感的展现。为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在连云港市的生动实践,奋力实现新时代的“后发先至”,充分展现连云港高颜值家园之“至”,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美丽连云港建设,将聚力塑造功能合理空间美,全面构建绿水青山生态美、精致打造舒适宜居城市美、精心描绘田园风光乡村美、尽情绽放山海魅力人文美的美丽连云港。城市因水而活、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助力美丽连云港的建设,要求聚力打造幸福河湖,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求。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提供强有力的农村水利支撑。党
28、的十九大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水利作为农村的基础设施,不仅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率先建设、率先发展农村水利。通过加大农业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强化农村河湖管理,推进农村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实施农业节水行动,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和城乡水利一体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6. 立足新发展阶段,要求加速推进水利现代化。水利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前提、基础和保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
29、十九大精神,加速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是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努力方向。新发展阶段要求港城深化水利改革,强化依法治水管水,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资源科学调度和管理,加大河湖保护和监管力度,扎实推进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稳步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现代化,实现水利高质量发展。 20 3 总体思路3.1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
30、思路,全面落实“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担当,以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为总揽,以现代水网建设为重点,以服务和保障民生为出发点,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统筹安排,坚持大中小工程配套建设,坚持城乡水利协调发展,坚持建设与管理均衡推进,突出科学治水,强化依法行政,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基础保障和社会服务。3.2 基本原则坚持人民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增进人民福祉、创造高品质生活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解决新老水问题,精心打造幸福河湖,不断增加人民群众
31、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保护优先。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格水资源刚性约束,强化河湖管理与保护,提升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服务大局。围绕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关系,拓宽水利服务领域,优化水利发展布局,适度超前发展,全面提升水利综合保障能力。坚持系统治理。立足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进流域规划一体化、水系治理一体化、工程运行一体化、河湖管护一体化,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提高水利
32、系统治理效能,促进水利协调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强化依法治水和规划引领,发挥河湖长制制度优势,坚持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共同发力,深化水利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快智慧水利建设,打造水情教育基地,全力构建系统完备的水利治理体系。3.3 发展目标1. 远景目标。2035年,基本建成与市域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水资源节约利用体系、水生态治理保护体系和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展现“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永续利用、水生态系统复苏、水管理智能高效、水文化传承弘扬”的水利现代化图景。2. 2025年目标。基本建成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
33、展、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防洪保安能力、水资源保障能力、水生态保护能力和系统治水能力,为推动新时代的“后发先至”、进入新境界强化水利支撑,为“强富美高”新港城建设增添水韵成色。(1)基本建成系统完善、安全可靠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流域防洪能力得到巩固,区域防洪除涝能力明显提高,防汛调度和应急能力进一步提升,防洪减灾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巩固新沂河、新沭河50年一遇防洪标准,并配合上级部门推进100年一遇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主海堤达到50年一遇以上防潮的标准,骨干及重要河道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除涝标准达到510年一遇。市区、县城、重要基础设施及园区防洪排涝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34、。4级以上河湖堤防达标率达到86%。(2)基本建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优质水资源保障体系。区域调配水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水资源利用效率、用水水平、供水安全保障程度和应急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一般干旱年,全市生活、生产用水不受影响,特殊干旱年有对策。生活用水保证率达97%,重点工业供水保证率达95%,农业灌溉保证率达78%80%。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9.83亿m3以内,万元GDP用水量降到59.66m3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到15m3以下。(3)基本建成有效控制、河湖健康的水生态环境护体系。守住水生态安全底线,水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河湖生态水量有效保障、水生物多
35、样性逐步恢复,水生态环境和群众居住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河湖水系水岸同治,恢复水域面积10km2,重点河湖生态水位(流量)保障率达到9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完成率达到100%。(4)基本建成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布局合理的农村水利支撑体系。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实现提档升级,保障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田面积分别达到95%、90%。农业节水用水效率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2。乡村水环境有效改善,水土保持治理率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率达到97.7%。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农村水利发展活力,不断提升农村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的能力。(5)基本建立法制体制机制较为完
36、善、务实高效的管理服务体系。依法治水全面强化,水法规体系和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水利依法行政和综合执法能力持续增强,各项水利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河长制湖长制深入推进,主要河湖水域岸线得到有效管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体系更加完善,水资源节约、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等各环节得到全面监管;水文水资源、河湖生态、水土流失、水灾害等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建立,水利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实现大中型水利工程安全监测全覆盖,水工程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水权水价水市场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政府主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水利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完善。重视保护水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加快推进水情教育基地建
37、设,满足新时代群众文化需求。表3-1 “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主要指标序号指标属性2020年2025年1河湖堤防达标率(%)预期性82%86%2旱涝保收田面积率(%)预期性85903有效灌溉面积率(%)预期性954全市总用水量(亿m3)约束性26.529.835万元GDP用水量(m3)约束性80.959.66*其中万元增加值用水量(m3)约束性16.7315*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预期性0.6080.627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完成率(%)约束性1001008恢复水域面积(km2)预期性12109重点河湖生态水位(流量)保障率(%)预期性9010水土保持率(%)预期性97.711地下水年开
38、采量(万m3)约束性22002100注:带“”为规划期累计值,带*为完成省下达指标,其余为年末值。3.4 发展布局连云港“后发先至”进入新阶段、站上新起点,水利工作必须立足服务连云港市发展战略,着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构建现代水网,增强水利管理服务效能,构建现代水利治理体系,发挥水利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作用,保障连云港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1. 统筹推进五类建设。围绕水网建设布局,统筹实施防洪除涝、水资源配置、幸福河湖、农村水利和智慧水利五类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推进防洪除涝重点工程建设,巩固流域防洪工程标准和能力,配合流域机构推进新沂河、新沭河提标工程前期工作
39、。巩固完善海堤建设,提高防潮防台能力。加大区域治理力度,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病险工程除险加固、洼地治理。完善城市水利工程体系,扩大区域引排能力。实施河湖生态复苏,全力建设幸福河湖,推进大中型水库与骨干河道综合治理,加快生态复苏,保证河湖空间完整和功能发挥。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提升农村居民供水保障水平。加快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引排骨干工程基础。以县域为单元推进农村水系连通与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全面开展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提升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强化水土流失防治,推进水库移民后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智慧水利建设进程,提升科学治水能力。2. 切实强化六项管理。构建水旱灾
40、害防御可靠高效、水资源利用节约集约、河湖保护规范有序、水利工程运行智能安全、水土保持考核制度化、水利资金监督全程化的现代水利管理服务体系,提升管理服务效能,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化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构建决策科学、应急有序、保障有力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加快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加强水利工程优化调度,强化灾害防御技术支撑,落实防汛抢险队伍与物资储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助推平安连云港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实施国家、省、市节水行动,推进精准配水、精细用水、精简排水;严守水资源利用上限,规范取用水管理,严格水资源监管,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强水资源涵养,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强化河湖保护,划定
41、河湖保护范围,明确水域岸线功能,实行分区管控,严格开发利用监管,深化河湖问题整治,规范河湖采砂行为,保护河湖健康生命。深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建设市场监管、施工安全监督;强化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推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提升水利工程体系效能。强化水土保持管理,提高水土保持管理效能,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强化水利资金防险重效管理,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完善水利资金监管制度。3. 深入推进六项改革。坚持创新引领、改革推动,着力完善水利治理体系,有力有序推进连云港市水利现代化进程。提升改革能力,深化水利改革,依托河湖长制平台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强化水利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的改
42、革攻坚,推动水资源税、水权交易、“放管服”、农村水利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行业信用体系等改革创新,以改革促发展,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现代水利治理体系。4. 系统提升四个能力。坚持依法治水,提升法治能力,健全河湖与水资源保护法规体系,完善水利规划体系,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途径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实现连云港市水治理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法治化。提升创新能力,建立水利科技创新发展激励机制。提升人才综合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升水文化传承能力,创建水情教育基地,打造精品水利风景区,助力构建人水和谐的良性关系。4 发展任务4.1 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围绕支撑连云港经济社会
43、发展战略布局,统筹水旱灾害防控、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保护、水运交通等功能需求,服务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和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完善水利规划体系,优化水网格局。以流域性东调南下入海河流为经线,以江淮水送水通道为纬线,以大中型闸站库为节点,以区域性骨干河道为脉络,构建互联、互通、互调、互补的绿色智能水网,打造“双线调度、六湖应急、九路入海、百库调蓄”的格局。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通、蓄、连、控”四措并举。打“通”洪水出路,切实推进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提标工程实施,推进新沂河、新沭河扩大工程,开展埒子口治理工程研究,谋划区域防洪排涝通道;增“蓄”水库容量,全力推进石梁河水库兴利水位调整事
44、宜,实施大中型水库综合整治,增强调蓄能力;相“连”河湖,在水资源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布局的匹配性基础上,推进通榆河北延送水常态化、跨县区输配水通道和农村水系连通工程;智“控”工程能量,加强传统水利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推进水网智能化控制建设,以“连云港市智慧调度指挥中心”为示范,构建监测感知全面化、分析计算智能化、调度控制自动化、协同共享常态化的智慧水利。1. 防洪除涝工程建设(1)流域性防洪工程。巩固流域防洪工程标准和能力,配合流域机构推进新沂河、新沭河提标工程前期工作。实施赣榆区绣针河至兴庄河段、灌云县灌西段海堤护坡巩固完善工程,实施海堤保滩加固工程。推进生态海堤示范段建设。加固、拆建核电挡潮闸
45、、大板跳闸、燕尾挡潮闸、新建南复堆河泵闸等沿海挡潮闸。(2)区域性防洪除涝工程。根据上位规划确定的工程布局,按沂南、沂北、沭南、沭北分区分片治理原则,针对区域防洪除涝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区域性防洪除涝工程体系,恢复提高区域防洪除涝和灌溉能力。有序推进青口河、石安河、兴庄河等10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加快实施乌龙河自排闸、武障河闸等病险水闸拆建工程,推进新建龙北闸工程前期工作。分类分级推进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消除存量病险水闸工程安全隐患。实施凰窝水库、胡沟水库、种马水库等水库除险加固,消除病险水库工程安全隐患。实施古泊善后河沿线洼地等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全面提高平原洼地防洪减灾能力。积极开展埒子口治理
46、方案研究。(3)城市防洪除涝工程。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完善城镇防洪工程体系,做好排水管网与排水河道的衔接,减少城市淹涝面积,提高城市水灾害综合防御能力。在流域、区域治理的基础上,加固完善市区及各县区城市河道堤防,疏通东部城区排水通道,加快推进花果山截洪沟建设工程。专栏1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流域性防洪工程(海堤巩固完善):完成2020年新沭河灾后应急治理工程。推进新沂河、新沭河提标工程前期工作。实施赣榆区段、灌云县灌西段海堤护坡巩固完善工程,推进生态海堤示范段建设。推进灌河段防护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大板跳闸、燕尾挡潮闸,南复堆河泵闸等工程。区域性防洪除涝工程:实施青口河、石安河、兴庄河等
47、10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推进龙梁河、牛墩界圩河、东门五图河下尾段等综合治理工程。完成乌龙河自排闸、武障河闸拆建工程,加快推进龙北闸工程建设。完成万桥一号、种马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推进凰窝、胡沟、场西、黄塘等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推进古泊善后河沿线洼地治理。2. 水资源配置建设围绕连云港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国土空间布局,针对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全市供水网络,提升区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加强调引江淮水、本地地表水、地下水、非常规水等水源联调联配,增强抗风险能力。区域调水工程。实施蔷薇河、新沭河通榆河、古泊善后河送水通道截污治污、沿线支河环境整治,完善截污导流工程尾水收集系统,确保送水水质安全。加大引淮入石泵站引河治理、疏浚环岭干渠、黄青干渠等区域骨干输水干渠。提高地表水拦蓄能力,增加蓄水量,推进龙泉水库、青墩水库、田楼水厂备用水源等工程建设,推进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常态化供水,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区域供水保证率。饮用水源地保护及应急水源建设。实施古泊善后河水源地、小塔山水库饮用水源地、叮当河水源地保护和生态复苏工程,推进叮当河西侧排涝调整等工程建设,以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为统领,划定饮用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