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论语十二章》.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3222052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论语十二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论语十二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论语十二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论语十二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论语十二章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学而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 而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日:“贤栽,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 哉,回也! ”雍也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论语十二章)

2、1 .解称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 .孔子极力赞赏颜回的哪一种品质?颜回的“不改其乐”包含了什么道理?3 .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对于学习,你有怎样的 体验?请简要说说你的观点。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下面小题。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停乎?传/不习乎?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3、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参考答案:1.同“悦”,愉快自我检查、反省2. (1)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2)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3.安贫乐道。”不改其 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要有一点精神追求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 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观点 言之成理即可。5. 儒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6. (I)同“悦”,愉快:(2)守信用;疑惑;(4)忠实、 坚守。7. (1)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2)许多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能当我老师的人。8.示

4、例: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博 学笃志(任意选择其一即可)9.示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学习中,我总认 为只有上课听讲最重要,读了这一则,我发现复习也是重要的学习环节,通过复习能够对所 学知识产生新的感悟,这样才能有效、扎实地掌握知识。10. (1)B(2)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 不是复习了呢?C同“悦”,愉快 每天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12. (1)七十岁能顺从意愿,不越 过法度。(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个做老师了。(意 思对即可)13.君子应具备不被人了解却心无怨恨,心胸开阔,坦然自若,自求长进的为 人

5、态度。14.知之、好之、乐之。将学习作为一件快乐的事,我们才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15. C 16. C 17. D18. A 19.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20.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批注:本句以议论的方式直抒胸臆,表现了文天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 志。21.示例一:句子:手自笔录,记日以还:我喜欢宋濂的读书方法,抄书可以加深理 解和记忆,借书来读,能督促自己赶快把书读完,可以加快读书的进度从而多读书。示例二: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喜欢孔子的读书方法,如果只是读书不去 思考,

6、就会迷惑;如果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所以,只有把学和思结合起来,才能融 会贯通,才能使所学知识为我所用。22 . (1)ABB (4)D.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24. (I)坚定(2)疾行,指迅速逝去(3)法度(4) 用来,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25.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 就。26. 静 躁27.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 轻易被改变。“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 有志向的人。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学。”

7、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目:“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日:“博学/而当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5 .论语是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的一部书6 .解祥加点的词。(1)不亦说乎(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思而不学则阳(4)博学而写志7 .翻译句子。(1)择其

8、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8 .从本文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9 .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正需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试选取课文中 与学习有关的一则,谈谈它对你的学习有什么指导。10 .阅读下面文段(选自V论语十二章),完成问题。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6)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9、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选自论语)(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公大笑乐B.传不习乎/学而时习之C.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D.博学而笃本/吾十有五而本于学(2)把“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成现代汉语。下列对论语中所讲述的道理理解不正确的项()A.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告诫我们与朋友相交要真诚守信。B. “思而不学则殆提醒我们只有学习方能释疑而有所得。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希望我们尊重老师,礼让老师。D. “切问而近思”,建议我们可以采用多间多思的学习方法。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

1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H.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不亦魂乎 说:(2)吾目三省吾身日:(3)三十而孚立:1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3 .第一章中,孔子指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为人态度?14 .选文最后章揭示了学习

11、的哪三种境界?这对我们的学习具有怎样的指导意义?二、对比阅读【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学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 所益。”蒙乃始就学。及曾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 蒙! ”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 别。【乙】论语十二聿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学而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 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1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瓠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 哉,回也! ”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日:“博学而骂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5 .

1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今当途掌事。当涂:当道,当权。B.蒙萍以军中多务。辞:推托。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无,没有。 殆:迷惑。 D.酒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离去。16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B.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个 吴下阿蒙了。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我五岁到十岁时,就有志于做学问了。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是天 上的浮云一样。17 .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14、甲乙两文出处不同。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 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乙文选自论语。论语 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 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B.两文都有关于开卷有益的内容。甲文的“但当涉猎、不可不学、孤常读书,自以为大 有所益。”说明了多读书的意义和作用。乙文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也是关于多 读书做学问的内容。C.两文都讲述有虚心学习的态度与行为。甲文的“蒙乃始就学”;乙文的“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都讲述了做学问应有的谦虚态度。D.两文对

15、于今天还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其中一些成语至今一直运用,如甲文的“吴下阿 蒙”“土别三日、刮目相待”;乙文的“博学笃志”“温故知新”“仁在其中在班级举行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睿智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探究古 诗文的奥妙。【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犬寒,现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 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

16、出一言以复;俟其取悦, 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戋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软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缪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像刀,右备容臭, 拜然若神人:余则缁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暮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乙】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为政)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述而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V论语十二章节选18 .辨其音走进文木:请选出与“既加冠”中“冠”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A.朝服衣区B.勇至三军19 .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翻译:,仁德就在其中了。(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翻译:,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20 .悟其理丰富思想:论语中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8、。”让我们看到了孔 子坚守,义,的高尚品格。请摘抄下面诗中告诉我们“义”的重要性的诗句,并将其体现出 的人格魅力批注在相应位置。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叛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批注:21 .取其精学以致用:【甲】【乙】两文分别介绍了一些读书方法,请从文中摘抄相关 句子,井说说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22 .甲:V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乙:陈太

19、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 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 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丙: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 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T:杞人忧天节选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

20、往晓之,日:“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 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传不习乎? 传:传授B.及其家穿井及:等到C.尊君在不? 不:同“否”D.因往哓之晓:告知、开导(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A.宋本丁氏因往晓之B.有闻而传之甘又有忧彼之所忧苟C.人不知画不愠 家无井呵出溉汲D.闻之干宋君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A.如果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那么担心天会塌下来又有什么用 呢?B.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

21、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C.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那么担心天会塌下来又有什么用呢? D.如果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4)下列语句中所表达的见解或情感相同的组是()A.吾日三省吾身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B.非人战!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C.友人惭,下车引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甲】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日:“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

22、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日:“饭硫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 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 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诫子书)23 .用“尸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24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博学而尊志 笃:(2)年与时熟驰:(3)不逾矩矩:(4)静以修身以:25 .翻译下列句子。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6 .【乙】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者重用绕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字,对比鲜明。27 .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