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齐桓晋文之事》同步巩固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743069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齐桓晋文之事》同步巩固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2《齐桓晋文之事》同步巩固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齐桓晋文之事》同步巩固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齐桓晋文之事》同步巩固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齐桓晋文之事同步巩固练习附答案、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j句式结构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B.未之有也C.王见之,曰:“牛何之?”D.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无罪而就死地B.以小易大,彼恶知之C.百姓皆以王为爱也D.不识有诸3、下列各项对加粗词语的解释,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B.俯不足以备妻子C.申之以孝悌之义D.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就:走向恶:怎么、哪里爱:爱惜识:知道不正确的一项是()不敏:不聪慧,不通达妻子:妻子和儿女孝悌: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故:就是这个缘故4、对下列

2、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的判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吾力足以举百钧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舆薪之不 见,为不用明焉A.相同,相同B.不同,不同C.相同,不同C.相同,不同D.不同,相同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无罪而就死地就:走向B.挟太山以超北海超:超过C.度,然后知长短度:衡量长短D.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恒:守道不变6、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敏:聪慧 意为:夹在几个大国之间。B.方: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句意为:就可以使人有保卫 国家的勇气,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C.爱:吝惜,舍不得。句意为:齐国 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舍不

3、得一头牛呢。故选D。1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含义及用法的能力。A.之,主谓间,取独。句意: 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B.之,结构助词,的。句意:齐桓公、晋文公(称霸) 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C.之,主谓间,取独。句意: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 一天下,是不肯干。D.之,主谓间,取独。句意: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 奇怪。故选B。1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形作名,小的动 物,句意: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形作名,轻暖的 衣着,句意:轻暖的衣着不够穿吗? B.形作动,敬爱,句意:敬爱自己的长

4、辈,进 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形作名,弱者,句意:弱者本来就打不过强者。活用现象不 相同。C.使动用法,使朝拜,句意:就是想扩张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拜。 使动用法,使自危,句意:抑制大王发动起武装的军队,使贵族和朝廷大臣人人 自危。D.名词用作动词,用秤称,句意:用秤称一称,这样才能知道是轻还是重。 名词用作动词,作榜样,句意: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广到兄弟。故选B。1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省略句,正常语序 “可使(之)有勇”,句意:可以让(百姓)勇敢起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以师 旅加之”,句意:有别国的军队来侵犯它。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不知

5、吾”, 句意:人们不了解我啊。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有何厌”,之,宾语前置的标 志,句意: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判断句,以“也”为标志,句意:这是行 仁政的途径。判断句,以“也”为标志,句意:好的厨师,每年换一把刀,是用刀 割断筋肉。省略句,正常语序是“敢以(之)烦执事,句意:怎敢冒昧的拿这件事 情来麻烦您手下的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诸侯构怨”,句意:与各诸侯 国结怨。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是“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句意:百姓认为我很 吝啬是应该的啊。故选C。20、答案:C解析:“是故”解释为“所以”,是连词,不能单独成句,排除AD; “民之产”为偏 正结构的短语,“民”是“产”的

6、定语,“之”意思是“的”,所以应在“产”后断 开;“故民之从之也轻”中第一个“之”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民之 从之”做句子的主语,“轻”作谓语,“故民之从之也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C。21、答案:D解析:D. “商(殷)称学校为庠,周代称学校为序”错,“序”是商(殷)代学校名称, “庠”是周代学校的名称。故选D。22、答案:D解析:D. “对做了具体规定”错,“如五亩、百亩、八口等”只是列举数字说明 付出与收益比,而非“具体规定”。故选D。23、答案:(1)难道(大王)您要动用士兵(发动战争),使大臣们陷于危险,与各诸侯国 结怨,这样之后在心里才痛快么?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

7、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却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 有的事情。2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侈,肆意,过度。 句意:肆意为非作歹,没有不做的了。故选A。2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个“而”表顺 承,第二个“而”表转折。句意:这样之后再去用刑法去处罚他们/外表恭顺内心却不 服从。B.第一个“之”是取独,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的”。句意:所以老百姓 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圆规、曲尺是方、圆的最高标准。C.第一个“其”是代词“它们 的”,第二个“其”是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句意:不要失去它们的(喂养繁殖

8、的) 时节/大概都出在这里吧。D.两个“以”都是介词,用。句意:虽然可以用严刑来监督 他们/不用舜侍奉尧的做法来侍奉君主。故选D。2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 ”文中指有道德操守的官 员,以区别百姓”错误。文中的“士”泛指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故选A。2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孔子说:“治理天下的道理只有两 个:行仁政和不行仁政而已。”残害自己的百姓过于厉害的,就会自己被杀、国家灭 亡;即使不太厉害,也会自己遭遇危险、国家削弱。曰后为曰”的内容,应在曰后停顿,排除C; “仁与不仁而己矣”中,“与”连词,连接“仁”和“不 仁”,

9、与上文“道二”相呼应,故“仁与不仁”不能断开,排除A; “则身弑国亡” 与“则身危国削”结构一致,互相呼应,应分别在其前后断开,排除D。故选B。2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用尧、舜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国君应该 向尧、舜学习,实行仁政以保天下”错误,孟子列举尧、舜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臣应如 何对待君的问题。故选C。29、答案:(1)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 不用尧用来治理百姓的做法来统治百姓,就是残害百姓。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救死”,使自己摆脱死亡; “赡”,足;“奚”,何,怎么,哪里;“治”,讲求。“以

10、”,用;“所以”, 用来的办法;“贼”,动词,残害,”贼其民者也”,判断句。参考译文:甲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 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 会)肆意为非作歹,没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犯了罪,这样之后再去用刑法去处罚他 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 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 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 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蟾养父母

11、,下不能养活妻子儿 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 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 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 了:蓄养一些鸡、猪、狗,不要失去它们的(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 肉吃了; 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它们的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 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 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着、顶着东西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 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还没出现过这样的

12、情况。”乙孟子说:“圆规、曲尺是方、圆的最高标准;圣人是做人的最高典范。要做国 君,就应尽国君之道,要做臣属,就应尽臣属之道,这两者都效法尧、舜就行了。不 用舜侍奉尧的做法来侍奉君主,就是对自己君主的不恭敬;不用尧治理百姓的做法来 统治百姓,就是残害百姓。孔子说:治理天下的道理只有两个:行仁政和不行仁政 而已。残害自己的百姓过于厉害的,就会自己被杀、国家灭亡;即使不太厉害,也 会自己遭遇危险、国家削弱,死后被称为幽厉,即使是孝顺仁慈的子孙,经 百世之后也无法更改。诗经上说:殷商的借鉴并不遥远,就在 那夏朝桀统治的 时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孟子说:“夏、商、周三代获得天下是由于仁,他们失去天下

13、是由于不仁。国家 的兴起和衰败,生存和灭亡也是如此。天子如果不仁,便不能保有天下;诸侯如果不 仁,便不能保有国家;卿大夫如果不仁,便不能保有他的祖庙;士和百姓如果不仁, 便不能保全他们的身体。现在有的人怕死却乐于不仁,就好比怕醉却勉为其难喝酒一 样。”孟子说:“我爱别人,别人却不亲近我,便反省自己仁爱是否足够;我治理别 人,却没治理好,便反省自己知识智慧是否足够;我礼貌待人,可人家却不怎么搭 理,便反省自己恭敬是否到了家。任何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都要反躬自问。自己 确实端正了,天下的人都会归附于他。诗经说得好:万岁呀,与天意相配的周 朝!幸福都得自己寻找。”30、答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14、吾幼;以及人之幼31、答案: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32、答案: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33、答案: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帛” “黎” “谨” “庠序” “悌”。B.百亩之由,勿夺其时夺:夺取C.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说明D.奚暇治礼义哉治:讲求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C.盖亦反其本矣8、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思,A.所见无非牛者C.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B.无以,则王乎D.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百姓皆以王为爱也D.为之踌躇满志9、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

15、与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以吾一日长乎尔摄乎大国之间且知方也方六七十A.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B.不同,不同D.相同,相同10、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项是()A.德何如,则可以王矣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明足以察秋亳之末D.刑于寡妻,至于兄弟1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项是() 然则一羽之不举舆薪之不见构怨于诸侯天下可运于掌A.相同,相同B.不同,相同C.不同,不同D.相同,不同12、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臣未之闻也B.莫之能御也C.孔子云:何陋之有?D.臣闻之胡肱曰1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

16、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A.为长者折枝B.吾见其难为C.视为止,行为迟D.北冥有鱼,其名为鲸1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不是名词用作动词的一项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刑于寡妻,至于兄弟D.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1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居则曰:“不吾知也! ”A.居则曰:“不吾知也! ”B.未之有也C.异乎三子者之撰C.异乎三子者之撰D.技经肯繁之未尝乎:语气词与:赞成B.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方法比及三年,可使有勇比:到C.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爱:喜欢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隐:痛惜,晟怜D.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17、形:表现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抑:还是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吾与点也17、A.故民之从之也轻B.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C.故王之不王,不为也D.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卜.列句子中加粗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向是()18、下面加粗的词语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的是()A.以小易大,彼恶知之A.以小易大,彼恶知之轻暖不足于体与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弱固不可以敌强C.欲辟土地,朝秦楚C.欲辟土地,朝秦楚抑王兴甲兵,危士臣D.权,然后知轻重D.权,然后知轻重刑于寡妻,至于兄弟19、下列句子按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可使有勇加之以师旅不吾知

18、也何厌之有是乃仁术也良庖岁更刀,割也敢以烦执事构怨于诸侯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A.A.B.C.C.D.、*、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齐宣王)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日:“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 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 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 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 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 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

19、,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 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日:“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日:“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0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 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日:“否,吾不为是也。”日:“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 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王日:“吾惜,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 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

20、心。苟无恒心,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 可为也? I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阕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 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 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 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 者,未之有也。”(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20、

2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 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B.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C.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 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D.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2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妻,嫡妻,一说为贤妻,郑玄笺:“寡

22、妻,寡有之妻,言贤也。”B.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中心位于黄河流域一带,古称中土、中夏或中华。C.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有时也可以作为对老师的称呼,文中意为前者。D.庠序,古代学校名称,孟子记载,商代称学校为庠,周代称学校为序。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擅长对比论证,强化说理。他以“挟太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两种行 为的对比,鲜明地说明了 “不能”与“不为”的根本区别。B.孟子巧用排比句式,明知故问。他用“为肥甘不足于口与”等一系列口腹声色之娱 排比式的内容不厌其烦地揣度宣王的心思,形成说理的顿挫态势。C.孟子善于以退为进,引导话题。他不直接否定齐

23、宣王希望“莅中国而抚四夷”的想 法,而是用“缘木求鱼”之喻从行动上消解齐宣王称霸之心。D.孟子施政之策,内容具体详实。他描述王道景象时的数字,如五亩、百亩、八口等,对实施王道时的宅之面积、地亩数量、家庭人口做了具体规定。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2)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甲日:“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 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

24、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 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 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 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 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乙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 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奔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

25、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 厢口名之日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 世,此之谓也。”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 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节选自孟子离娄章句上)2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放辟邪侈,无不为己侈:奢靡B.谨庠序之

26、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告诫C.二者皆法尧舜而己矣法:效法D.礼人不答反其敬反:反省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然后从而刑之A.然后从而刑之貌恭而不心服B.故民之从之也轻规矩,方圆之至也C.勿夺其时其皆出于此乎D.虽董之以严刑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26、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秦时期贵族最低等级,地位低于大夫。文中指有道德操守的官员,以区别百 姓。B.幽厉,指西周幽王和厉王,合称幽厉。幽王昏庸,身死国亡;厉王暴虐,被国人驱 逐。C.弑,古代统治阶级称儿子杀父亲、臣子杀国君为“弑”。文中的“弑”指百姓杀君 王。D.社稷,社,指土

27、神;稷,指谷神。后用社稷泛指国家,反映我国古代以农立国的特 色。27、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B.孔子日/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C.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D.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甲孟子在分析“恒产”与“恒心”关系基础上,进而提出推行王道的关键在于 先解决人民的生计问题,然后进行教化。B.选文甲思路清晰、说理透彻、气势

28、磅礴。“则盍反其本矣”是孟子对齐宣王的呼 告,如见其色,如闻其声,富有感染力C.选文乙中孟子认为君臣都应该遵循一定的规矩,用尧、舜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国君应 该向尧、舜学习,实行仁政以保天下。D.两则选文都体现了孟子核心政治思想:仁政。选文甲侧重正面阐述行仁政的措施, 选文乙多从反面论说行仁政的重要性。2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2) 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三、名句默写题30、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希望齐宣王能够推己及人,懂得推恩的两句 是:, ; , o 31、孟子认为让百姓向善的前提除了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还要做到的是

29、:“,。32、孟子理想的王道境界是:, 33、文中孟子在说明了 “养民”措施后,用“”两句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A.宾语前置句,“莫之能御也”应是“莫能御之也”。句子翻译为:为了保护 人民而称王(起义),(那种威势)是谁也无法抵御的;B.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应 是“未有之也”。句子翻译为:还没有过这样的事情;C.宾语前置句,“牛何之”应 是“牛之何”。句子翻译为:大王见了,问:“把牛牵到哪里去? ” D.判断句,句末 “也”表判断。句子翻译为: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故选D。2、答案:C解析:C. “爱”,吝啬。句意:百姓都认为

30、大王吝啬。3、答案:D解析:D.是故:因此、所以。句意: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故选D。4、答案:D解析:“举”,手向上托着。“举”,拿。中“明”的意思都为“视力”。 故选Do5、答案:B解析:B.超:越过。翻译:用胳膊夹泰山,跨越北海。比喻做不到的事情。故选B。6、答案:B解析:B. “百亩之由,勿夺其时”中的“夺”,应译为“耽误”,句意为:一家一户 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7、答案:D解析:A项,“刑”,同“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B项,“以”,同“已”,停止;C项,“盖”,同“盍”,何不。D项,没有通假字。故选Do8、答案:D解析:A.无非,古义:没有不

31、是;今义:只;不外乎。B.爱,古义:吝惜,舍不得; 今义:爱护、喜欢。C.童子,古义:少年,未成年的男子;今义:男孩子,泛指儿 童。D.踌躇满志,没有古今异义,意思是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故选D。 9、答案:B解析:介词,相当于“于,比。介词,相当于“于”,在。名词,做人的准 则。名词,方圆。故选B。10、答案:C 11、答案:D解析:中的“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于: 连词,与,和。于:介词,在。故选D。12、答案:D解析:A.宾语前置句,应为“臣未闻之也”。译为:我没有听说过这件事情。B.宾语 前置句,应为“莫能御之也”。译为:没有人可以抵御他。C.宾语

32、前置句,应为“孔 子云:有何陋”。译为: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D.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应为“臣 (于)胡屹闻之曰。译为:我从胡屹那听说。故选D。13、答案:A解析:例句:介词,替,给;A.介词,替,给;B.动词,做;C.介词,因为;D.动 词,叫作,称为。故选A。14、答案:D解析:A.名词作动词,种植;B.名词作动词,称王,统治天下;C.名词作动词,做榜 样;D. “王”是名词,大王。故选D。15、答案:C解析:A.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不知吾也”,译文:平日里说:“没有人了解 我! ” B.宾语前置句,代词“之”作动词“有”的宾语,译文:还没有这样的事情。C. 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乎三子者之撰”作状语修饰形容词“异”,译文:和这三人 陈述的志向不同。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未尝技经肯紫”。句子翻译为:都不曾 用刀去碰过脉络相连、筋骨聚结的地方。故选C。1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乎:介词,在。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