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7088229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4)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2、古今异义。所见无非牛者古义:依乎天理古义:虽然曷至于族古义:视为止,行为迟古义:古义:依乎天理古义:虽然曷至于族古义:视为止,行为迟古义:;今义:;今义:;今义:;今义:因其固然;今义:;今义:古义:3、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 然则废衅钟与: 王说,日:“诗云 (4)为长者折枝: 刑于寡妻: (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无不为已:

2、盖亦反其本矣: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10)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想于王:(H)无不为己:(12)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1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词类活用4、弱固不可以敌强:5、是以君子远庖厨也: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7、下列加粗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起和衰败,生存和灭亡也是如此。天子如果不仁,便不能保有天下;诸侯如果不仁,便不 能保有国家;卿大夫如果不仁,便不能保有他的祖庙;士和百姓如果不仁,便不能保全他 们的身体。现在有的人怕死却乐于不仁,就好比怕醉却勉为其难喝酒一样。”A.寡固不可以敌众A.寡固不可以敌众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孟子说:“我爱别人,别人却不亲近我,便反省自己

3、仁爱是否足够;我治理别人,却 没治理好,便反省自己知识智慧是否足够;我礼貌待人,可人家却不怎么搭理,便反省自 己恭敬是否到了家。任何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都要反躬自问。自己确实端正了,天下 的人都会归附于他。诗经说得好:万岁呀,与天意相配的周朝!幸福都得自己寻 找。,”2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树:名词作动词,种 植。句意:种上桑树。故选D。2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 校。故选C。2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词类活用和句式的能力。B.丧:为动用法,为办 丧事。句意

4、:这样便使老百姓能够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遗憾了。故选B。参考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 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 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 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 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 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如果懂

5、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 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 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 端。“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 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 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 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 人能

6、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 还从未有过。“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 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 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 了。”25 答案:l.B; 2.B; 3.D4. (1)周公辅佐武王讨伐纣王,灭掉了五十个国家,把虎、豹、犀牛、大象都赶到边远之 地,天下百姓都非常高兴。(2)杨朱、墨翟的学说不停止(传播),孔子的学说就没法发扬光大,这样邪恶的言论就 会蒙蔽百姓,阻塞仁义的道路。解析:1 .作答本题

7、,可从句子结构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如“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 作坏宫室以为涔池”,从副词“既”分析,其谓语中心词是“没”,“没”后要停顿;从 主语“道”分析,谓语“衰”后要停顿;从主语“暴君”分析,第一个动词谓语是“作”,第二个动词谓语是“坏”,第三个动词谓语是“以为”,从动作分析可以看出, “作”后、“以为”的宾语“湾池”后要停顿。再如“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湾池沛泽多而禽兽至,从主语“民”的谓语“安息”分析,“安 息”后要停顿;从“以为园囿”分析,“使”前要停顿;从动词“得”分析,“衣食”后 要停顿;从主语“邪说暴行”分析,动词谓语“作”后要停顿。2,春秋是我

8、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3 .应为“没有周公,百姓将不得安宁;没有孔子,人们会思想混乱”。4 .参考译文公都子问:“别人都说您喜欢辩论,请问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我难道喜欢辩论吗?我是迫不得已的。天下有人类已经很久了,总是一 时太平,一时混乱。在尧那个年代,大水横流,在中原地区泛滥,陆地成为毒蛇和蛟龙的 住所,百姓没有安身的地方。”“尧、舜死后,圣人之道衰微,残暴的国君一代又一代地出现。他们毁坏房屋,将其 造成深池,百姓无处安居繁衍;(他们)毁弃良田,将其变成苑囿,使百姓没吃没穿。邪 恶的言论和残暴的行为又兴起了,苑囿、深池、沼泽多起来,各种禽兽开始出没。到商纣 的时候,天下又大乱起来。周

9、公辅佐武王讨伐纣王,灭掉了五十个国家,把虎、豹、犀 牛、大象都赶到边远之地,天下百姓都非常高兴。”“世道衰落,道义微茫,邪恶的言论和残暴的行为又随之兴起,有臣子犯上杀掉君王 的,有儿子不孝杀掉父亲的。孔子对此很忧虑,就写了春秋。春秋,说的是关于 天子的事情。因而孔子说:了解我的大概是只凭春秋,怪罪我的大概也是只凭春 秋啊! “圣明的国君没有出现,诸侯肆无忌惮,处土到处乱说,杨朱、墨翟的言论充斥天 下。天下的学说不归杨朱一派,就属墨翟一派。杨朱提倡为我,这是目无国君;墨翟 主张兼爱,这是目无父母。目无父母,目无君主,这样的人就是禽兽。公明仪说: 厨房里有肥肉,马圈里有肥马;但百姓面有饥色,野外有

10、饿死的人,这是带领野兽吃人 啊。杨朱、墨翟的学说不停止(传播),孔子的学说就没法发扬光大,这样邪恶的言论 就会蒙蔽百姓,阻塞仁义的道路。我对此很忧虑,才捍卫先圣之道,反对杨朱、墨翟的学 说,批判荒唐的言论,使那些邪恶的言论无法兴起。(邪恶的言论)从内心产生,就会有 害于其行事;对行事有害,就会扰乱政治。即使圣人再次降生,也不会改变我的观点。”“从前大禹治水,天下太平,周公兼并夷狄,驱赶猛兽而使百姓安宁,孔子著成春 秋,乱臣贼子感到害怕。我也是想使人心端正,消除邪恶的言论,反对偏激不正当的行 为,批判荒唐的言论,来继承大禹、周公、孔子三位圣人的事业,(我)难道是喜欢辩论 吗?我是迫不得已的。能够

11、用言论反对杨朱、墨翟的,就是圣人的门徒。”B.故以羊易之也挟太山以超北海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天下可运于掌D.而不足以举一羽莅中国而抚四夷也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之踌躇满志B.牛何之/始臣之解牛之时C.而刀刃若新发于硼/有牵牛而过堂下者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9、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B. 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D.无伤也,是乃仁术也10、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风乎舞零A.曾皙后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C.

12、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1、释词、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抑:难道。一一难道您 要拿起武器,危害您的臣下和士兵,和诸侯结下深仇大恨,然后才快活吗? B.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见:看见。见: 被。一一车木柴看不见,是不愿用视力;百姓不被爱护,是您不愿广施恩泽。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及:推及。一 一尊奉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奉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 也爱抚人家的孩子,那么,治理天下便可以像把一件小东西放在手掌上转动那 么容易了。D.以若所

13、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缘:攀登。一一凭如此所作所为, 去追求您所想得到的东西,简直像是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12、下列各项对句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一一夫子说的话,让我的内心产生了伤感。B.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一一哪有仁爱的人统治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 的事呢?C.奚暇治礼义哉?一一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D.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一一不遵守礼仪法度,无所不为。13、下列选项中,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鸿门宴语言精练、绘声绘色,人物形象鲜明生动。项羽的话,骄横气 盛;文U邦的话,礼仪备至;范增的话,老谋深算;张良的话,老练透辟;樊哙

14、 的话,豪壮威严;项庄的话,似巧实拙。B.烛之武退秦师开篇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事兴起的原因,敌我双方力量 的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C.庖丁解牛这则寓言中,庄子采用夸张、对比、描摹、想象等多种手法, 表现庖丁解牛技巧的纯熟,神态的悠然,动作的优美,节奏的和谐,身心的潇 洒。D.孟子用“以羊易牛” 一例,肯定了齐宣王的“不忍”,认为齐宣王已具备 “保民”的基础。同时也为下文论说齐宣王没有实行“王道”,是“不为”而 非“不能”埋下了伏笔。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孔子说的“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同

15、样的意思。B.文中所说的“不为”和“不能”,是指国君不推恩与百姓,也就是对百姓不 实行仁政。c.孟子主张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够养家活口,安居乐业,然后再以 “礼义”来引导民众。D.梁惠王问政于孟子,孟子用比喻手法,以理喻之,并以情动之,表达仁政理 念。15、对下列各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一一诗经上说:“别 人有什么心思,我能猜得到,原来是夫子说的话呀B.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一一百姓认为我喜欢羊(不喜欢牛)是理所当然的呀C.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一一老百姓看不到保障,因为是(您)不布施恩泽 呀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16、矣一一慎重地兴办学校 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 着东西了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甲日:“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 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 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 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 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 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 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

17、,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 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 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 之有也。”(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乙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 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 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算 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 者亦然。天子不仁,不

18、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 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节选自孟子离娄章句上)侈:奢靡 申:告诫 法:效法 反:反省侈:奢靡 申:告诫 法:效法 反:反省16、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放辟邪侈,无不为已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C.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D.礼人不答反其敬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然后从而刑之 貌恭而不心服B.故民之从之也轻 规矩,方圆

19、之至也C.勿夺其时其皆出于此乎D.虽董之以严刑 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18、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土,先秦时期贵族最低等级,地位低于大夫。文中指有道德操守的官员,以 区别百姓。B.幽厉,指西周幽王和厉王,合称幽厉。幽王昏庸,身死国亡;厉王暴虐,被 国人驱逐。C.弑,古代统治阶级称儿子杀父亲、臣子杀国君为“弑”。文中的“弑”指百 姓杀君王。D.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后用社稷泛指国家,反映我国古代以农立 国的特色。19、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日/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B.孔子日/道二/

20、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C.孔子日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D.孔子日/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甲孟子在分析“恒产”与“恒心”关系基础上,进而提出推行王道的关 键在于先解决人民的生计问题,然后进行教化。B.选文甲思路清晰、说理透彻、气势磅礴。“则盍反其本矣”是孟子对齐宣王 的呼告,如见其色,如闻其声,富有感染力C.选文乙中孟子认为君臣都应该遵循一定的规矩,用尧、舜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国君应该向尧、舜学习,实行仁政以保天下。D.两则选文都

21、体现了孟子核心政治思想:仁政。选文甲侧重正面阐述行仁政的 措施,选文乙多从反面论说行仁政的重要性。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梁惠王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 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 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日:“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 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

22、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冷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 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 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 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草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直:只是 胜:尽、完 罟:网 树:茂密22、下列

23、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直不百步耳B.谷不可胜食也C.数罟不入湾池D.树之以桑 23、下列对加粗的文化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寡人之于国也: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B.河东凶亦然:黄河以东C.谨庠序之教:古代的露天粮仓D.申之以孝悌之义:敬爱长辈、敬爱兄长24、下列对词语的用法及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之:音节助词)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动词活用为名词)C.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D.非我也,兵也(判断句)2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 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

24、,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侥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有义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 使民不7寻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治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 乱。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 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 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 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 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草,此率兽而食 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

25、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 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 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波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有删改)1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湾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 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湾池沛泽多而禽兽至B.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湾池/民无所安

26、息/弃田以为园囿/使 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湾池沛泽多而禽兽至C.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海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 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湾池沛泽/多而禽兽至D.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海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 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湾池/沛泽多而禽兽至.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夫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孔子弟子尊称孔子为夫子,后世遂敬称老师为 “夫子”。B.春秋,即春秋经,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纪传 体史书,由孔子修订而成。C处士,指那些本来有很高的才能,但因为官场黑暗或

27、未被朝廷重用而隐居不 愿做官的人。D.禹,后人称其为夏禹、大禹,是古代传说中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传说 其治理过洪水。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自己好辩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他借辩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宣扬儒 家的“仁政”思想。B.孟子将杨、墨两家的学说概括为“无君”“无父”,将其比作乱臣贼子的邪 说,认为“无君无父”的人是禽兽。C.孟子主张端正人心,消除邪说。反对偏激,批判怪论,这些做法是符合人民 意愿和社会发展规律的。D.孟子认为,没有大禹,天下不会太平;没有孔子,百姓将不得安宁;没有周 公,人们会思想混乱。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

28、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译文:(2)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译文:参考答案1、答案:(1)抵御;(2)换;应该,适宜;(3)是;(4)看见;(5)被;(6)推及;(7)攀爬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第一句翻译为:爱护百 姓,推行王道,就没有谁能够阻挡。第二句翻译为:我不是吝惜那点财物而用羊换牛的, (但照您这么说),百姓说我吝惜也是应该的。第三句: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 第四句: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第五句:老百姓没有被保护,是不肯布 施恩德的缘故。第六句:尊敬我家里的长辈

29、,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第七句:以 您这样的做法,来求取你要达到的目的,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2、答案: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只;不外乎。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 然的道理。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 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古义:本来(的结构)。今义: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 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所见无非牛者:无非看 见的没有不是整头的牛。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只;不外乎。依乎天理:顺着牛体的 肌理结构。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虽然,每至于

30、族:虽然如 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视为 止,行为迟: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 活动。因其固然: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古义:本来(的结构)。今义:表示承认某一 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3、答案:“以”通“己”,停止。(2) “与”通“欤”,语气助词,表疑问。“说”通“悦”,高兴。(4) “枝”通“肢”,肢体。(5) “刑”通“型”,做榜样。(6) “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了”。(7) “己”通“矣”,语气词,表示感叹。(8) “盖”通“盍”,何不;“反”通返”,返回,回

31、到。(9) “涂”通“途”,道路。 (10) “想”通“诉”,控诉,诉说。(11) “已”通“矣”,语气词,表示感叹。(12) “罔”通“网”,张网捕捉、陷害。(13) “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1)无以,则王乎:定要我讲 的话,那就谈谈用仁德统一天下的道理好吗? “以”通“已”,停止。(2)然则废衅钟与: 既然这样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 “与”通“欤”,语气助词,表疑问。(3)王说,日: “诗云”: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 “说”通“悦”,高兴。(4)为长 者折枝: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枝”通“肢”,肢体。(5)刑于

32、寡妻:给自己的妻子作好 榜样。“刑”通“型”,做榜样。(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 东西便可知道了。“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了”。(7)无不为己:没有不做的了。“已”通“矣”,语气词,表示感叹。(8)盖亦反其本矣: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呢。“盖” 通“盍”,何不;“反”通返”,返回,回到。(9)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旅行的人都想 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涂”通“途”,道路。(10)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恕于王:各 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想”通“诉”,控诉,诉说。(11)无不为 己:没有不做的了。“已”通“矣”,语气词,表示感叹。(12)然后从而刑之,是

33、罔民 也: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罔”通“网”,张网捕捉、陷害。(1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4、答案: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解析:“弱固不可以敌强”意思是:弱者本来就打不过强者。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 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5、答案: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古汉语此类活用的能力。(1) (2)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意 思是:君子应该远离杀生做饭的地方。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6、答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

34、,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形容词作 名词,老人。解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思是:孝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孝敬人家的长 辈。老,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形容词作名词,老人。7、答案:A解析: A项,两个“固”皆为副词,本来;B项,以:介词,拿、用;以:连词,表修 饰;C项,于:介词,对;于:介词,在;D项,而:连词,去U;而:连词,表并 列。故选A。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介词,替、给,句意: 庖丁替文惠君解剖牛/介词,因为,句意:因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B.动词,往,去,句 意:牛去哪里?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刚开始我

35、解剖牛的时候。C.连词,表转 折,可是,去L句意:可是刀刃好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连词,表修饰,有个人牵牛从 殿下走过。D.介词,用,句意:我用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介词,用,句意:用 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缝隙的骨节。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D。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能力。A.无道:古义,没有说。今 义,暴虐,没有德政。B.用力:古义今义均为:用力气。C.无异:古义,不要对感到奇 怪。今义,没有差别。D.无伤:古义,没有关系。今义,没有受伤,没有伤口。故选B。 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义之词类活用的能力。例句“风乎舞零”中“风”,名

36、词 作动词,吹风,乘凉;句意:在舞雪台上吹吹风。A. “后”,名词作动词,走在后面;句 意:曾皙最后出来。B. “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句意:等到三年时间, 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C. “可使有勇”中“勇”,形容词作名词,勇气;句意:等到 三年时间,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D. “小”,形容词作名词, 小事,这里指做小相;句意:如果公西华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能来做卿大夫呢?故选 Ao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A. “拿起武器”错误,“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的意思是:难道大王您要发动战争,使您的臣下和士兵冒生命的危险。兴甲兵,发动战 争。故

37、选A。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A. “夫子说的话,让我的内心产生了 伤感”错误,“戚戚”,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句意应为: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 真是有所触动啊!故选A。1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及手法技巧的理解分析能力。C. “庄子采用夸张、对 比、描摹、想象等多种手法”分析错误,庖丁解牛这则寓言中没有采用想象手法。故 选Co1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与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同样的意思”错误,孟子规劝君主们实施仁政,主要是规劝他们薄敛赋税、减省刑罚、 慎用刀兵。他希望统治者能像对待自己的老人

38、与孩子一样地对待百姓,即所谓“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 为: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两者的以上观点有共相通之处,即由自 己到别人,或由自己想到别人,但不能说是“同样意思”。故选A。1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A. “夫子之谓也”,宾语前置,正常 语序为“谓夫子也”,翻译为:这句话说得就是夫子(指孟子)您吧。B. “爱”,吝啬。正 确翻译应为:百姓认为我很吝啬是应该的啊。C. “见”,表被动。“百姓之不见保”应译 为“百姓不受保护”。故选D。1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

39、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侈,肆意,过度。句 意:肆意为非作歹,没有不做的了。故选A。1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个“而”表顺承, 第二个“而”表转折。句意:这样之后再去用刑法去处罚他们/外表恭顺内心却不服从。B. 第一个“之”是取独,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的”。句意: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 容易了/圆规、曲尺是方、圆的最高标准。C.第一个“其”是代词“它们的”,第二个“其”是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句意:不要失去它们的(喂养繁殖的)时节/大概都出在这 里吧。D.两个“以”都是介词,用。句意:虽然可以用严刑来监督他们/不用舜侍奉尧的做 法来

40、侍奉君主。故选D。1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 “文中指有道德操守的官员, 以区别百姓”错误。文中的“土”泛指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故选A。1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孔子说:“治理天下的道理只有两个:行 仁政和不行仁政而已。”残害自己的百姓过于厉害的,就会自己被杀、国家灭亡;即使不 太厉害,也会自己遭遇危险、国家削弱。“日”后为“日”的内容,应在“日”后停顿, 排除C; “仁与不仁而已矣”中,“与”连词,连接“仁”和“不仁”,与上文“道二” 相呼应,故“仁与不仁”不能断开,排除A; “则身弑国亡”与“则身危国削”结构一 致,互

41、相呼应,应分别在其前后断开,排除D。故选B。2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用尧、舜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国君应该向 尧、舜学习,实行仁政以保天下”错误,孟子列举尧、舜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臣应如何对待 君的问题。故选C。21、答案:(1)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 不用尧用来治理百姓的做法来统治百姓,就是残害百姓。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救死”,使自己摆脱死亡;“赡”,足;“奚”,何,怎么,哪里;“治”,讲求。“以”,用;“所以”,用 来的办法;“贼”,动词,残害,“贼其民者也”,判断句。参考译文:甲说:“没有长久

42、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 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肆意 为非作歹,没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犯了罪,这样之后再去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 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 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 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 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 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

43、,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 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 (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蓄养一些鸡、猪、狗,不要失去它们的(喂养 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 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它们的农 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 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着、顶着东西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 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还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乙孟子说:“圆规、曲尺是方、圆的最高标准;圣人是做人的最高典范。要做国君,就 应尽国君之道,要做臣属,就应尽臣属之道,这两者都效法尧、舜就行了。不用舜侍奉尧 的做法来侍奉君主,就是对自己君主的不恭敬;不用尧治理百姓的做法来统治百姓,就是 残害百姓。孔子说:治理天下的道理只有两个:行仁政和不行仁政而已。残害自己的 百姓过于厉害的,就会自己被杀、国家灭亡;即使不太厉害,也会自己遭遇危险、国家削 弱,死后被称为幽厉,即使是孝顺仁慈的子孙,经百世之后也无法更改。诗 经上说:殷商的借鉴并不遥远,就在 那夏朝桀统治的时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孟子说:“夏、商、周三代获得天下是由于仁,他们失去天下是由于不仁。国家的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