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徽州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研究_汪亮.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101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  徽州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研究_汪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11  徽州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研究_汪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徽州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研究_汪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 徽州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研究_汪亮.docx(5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徽州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研究 摘 徽州传统聚落的公共空间,是徽州聚落整体环境和景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蕴含着对其达到深入理解的丰富信息。 论文从考察徽州聚落的整体出发,希望在这一整体架构下充分理解徽州聚落 中公共环境的空间生成、表现形态和构成关系,考察其中体现出的有关于中国传 统聚落形成及发展的主体观念、价值取向及审美情趣等思维方式。 论文试图在充分理解现代相关公共空间理论的基础上,从理论角度对徽州传 统聚落的公共空间作适宜性分析,阐明传统聚落及其公共空间表现出的生态性和 有机性,以及其对于当代居住环境的规划、建设所包含的价值和意义。 论文还希望通过对徽州聚落公共空间的研究,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一次深

2、入的 学习,同时也希望借此对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研究作一次有益的尝试,而这一课 题在徽学研究中,尚属空白。 关键词: 徽州传统聚落公共空间公共活动有机性 Key words: Huizhou traditional settlement Common spaces Common behavior Ecology Research on Common Spaces of HuiZhou Traditional Settlement Abstract Common spaces of Huizhou traditional settlement, was the indivisible part o

3、f the whole environment of Chinas traditional settlement. It contains abundant information that to understand Chinas traditional settlement deeply. By analysis the whole settlement and the common spaces, which was the part of the settlement, the author expect to understand the creation, the form and

4、 the relations of the common spaces, expect to study the Conception, the Value and the Aesthetics from the Ancients of China that wa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cre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raditional settlement. On the base of study the Contemporary Theories of common spaces, the author

5、 want to analysis the common spaces of Huizhou traditional settlement adaptively from the point of Contemporary Theories, explains the Ecology and Organics of Huizhou traditional settlement and its common spaces, that is valuable and meaningful to today5s residenti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By th

6、e research of common spaces of Huizhou traditional settlement, the author want to make a deep study of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lso an attempt to the research of common spaces of Huizhou traditional settlement which is still a blank in this field. 致谢 首先我要由衷地感谢我的导师石建和副教授。在我就读研究生的三年期间, 导师在专业理论

7、方面传授给我很多宝贵的知识财富,悉心指导我按时完成了毕业 论文,并指导我参加了数项工程实践。导师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对专业的不懈追求 使我深深感动、受益非浅。 同时要感谢研究生期间的授课老师汪正章教授、林言官教授、潘国泰教授、 郭端本教授、苏继会教授、吴永发教授、冯四清教授、饶永副教授、凌峰副教授 郑先友副教授、班琼副教授、陈刚副教授、沈致和副教授,在此我向老师们表达 真诚的谢意。 在此我要向院办公室的胡晓凤老师和宋敏老师在我学习和答辩过程中的协 助以及陈卓、史爱民同学在我收集资料过程中的协助表示 感谢。 最后我要感谢多年来给予我帮助的家人、同学、朋友,在此谨以学业的顺利 完成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8、 作者: 汪亮 2006 .4 目录 前言 . 1 第一章绪论 . 1 1.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1 1.1.1公共空间在农耕社会中的意义 . 1 1. 1. 2改变西方对东方农业社会的认识 . . 2 1. 1.3公共空间是农业文明和徽州民居研究的新课题 . 3 1. 2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4 1. 2. 1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4 1. 2. 2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4 1.3本课题国内的研究状况 . 4 1. 3. 1对东南大学研究的分析 . 4 1.3.2对清华大学研究的分析 . 5 1. 3. 3对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的分析 . 5 1.3.4对安徽省内设计院、研究所、

9、文化部门研究的分析 . 5 第二章徽嫌落白勺 一 般概述 . 7 2.1徽州的自然地理特征 . 7 2.2徽州的社会文化特征 . 8 2. 2.1徽商经济 . 8 2. 2. 2宗族制度 . 9 2. 2. 3程朱理学 . 10 2. 2. 4风水文化 . 10 2.3徽州聚落的一般状况 . 11 2.4徽州聚落民居的一般状况 . 13 第三章公共空剛基础理论 . 15 3. 1扬 盖尔关于公共空间的理论、特点及内容 . 15 3. 1. 1扬 盖尔公共空间的理论及内容 . 15 3. 1. 2扬 盖尔公共空间理论的特点 . 16 3.2公共空间的类型 . 16 3. 2. 1 广场 . 16

10、 3. 2. 2 街道 . 17 3. 2. 3大型公共建筑空间 . 18 3. 3公共空间人的心理行为 . 20 3.3. 1交往需求 . 20 3.3.2个人空间 . 21 3. 3. 3公共空间对人的行为心理的利与弊 . 22 第四章徽州聚落的公共空间 . 23 4.1.徽州聚落公共空间的类型和形态 . 23 4. 1. 1 水口 . 23 4. 1. 2 水井 . 24 4. 1. 3 池塘 . 24 4. 1. 4 巷弄 . 25 4. 1. 5 祠堂 . 26 4. 1. 6 街道 . 27 4.2徽州各类公共空间中的行为特征 . 27 4. 2. 1 水口 . 27 4. 2.

11、2 水井 . 28 4. 2. 3 池塘 . 28 4. 2. 4 巷弄 . 29 4. 2. 5 祠堂 . 29 4. 2. 6 街道 . 30 4. 3对各种公共空间的理论总结 . 31 1. 3. 1对公共空间的规律总结 . 31 4.3.2对徽州居民的公共空间行为的规律总结 . 32 1.3. 3对居民的文化、个人、历史、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 第五章传统徽州聚落公共空间对当代的启示 . 36 5.1当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公共空间的缺点 . 36 2. 1. 1空间不足 . 36 5. 1. 2空间失效 . 37 5. 1. 3结构不合理 . 37 5.2徽州聚落空间的有机性 .

12、 38 5.3徽州聚落空间的自然、有效、低成本 . 40 2.3. 1公共空间的自然、有效 . 40 5.3.2公共空间的低成本 . 41 5. 3. 3本章小结 . 41 2 结语 . 42 参考文献 . 43 3 图片清单 第 一 章 绪 论 图 1-1宗祠 -传统聚落的核心 . 1 图 1-2与宗祠相连的池塘与广场 . 1 图 1-3徽州传统村落的营建完全依山就势 . 2 第二章徽州聚落的一般概述 图 2-1徽州多山的地理环境 . 7 图 2-2徽州境内多云雾的气候 . 7 图 2-3徽商兴建的宗祠 . 9 图 2-4黟县宏村承志堂室内装饰 . 9 图 2-5受宗族制影响的室内雕刻 .

13、9 图 2-6徽州建筑淡雅的色彩 . 9 图 2-7俯瞰宏村全景(来源:单德启中国传统民居图说 ( 徽州篇 )) . 10 图 2-8计算机模拟渔梁村落外形(来源:东大建筑系徽州古建丛书 -渔梁卷 ) 10 图 2-9宏村南湖优美的景观 . 12 图 2-10连系家家户户的水圳(来源:单德启中国传统民居图说 ( 徽州篇 )) 12 图 2-11新建房对村落形态的影响 . 12 图 2-12民宅大门是简化的石牌坊 . 12 图 2-13过去几代人做饭的厨房 . 13 图 2-14旅游开发与传统的矛盾 . 13 第三章公共空间的基础理论概述 图 3-1必要性活动 . 15 图 3-2自发性活动 .

14、 15 图 3-3社会性活动 . 16 图 3-4扬 盖尔各级领域空间示意(来源:扬 盖尔交往与空间) . 16 图 3-5德国的海边广场(来源:德国景观设计) . 17 图 3-6丹麦廷加顿合作住宅区组团分布(来源:扬 盖尔交往与空间) 17 图 3-7廷加顿住宅区单元(来源:扬 盖尔交往与空间) . 18 图 3-8现代公园的源头一公共绿地(来源:俞孔坚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 19 图3-9现代公园另一个源头 -公共花园(来源:俞孔坚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 19 图 3-10以情感为基础的日常交往(来源:友人拍摄) . 20 图 3-11公共环境中与他人的交往(来源:友人拍摄) . 20 1

15、第四章徽州传统聚落的公共空间 图 4-1宏村石碣水口(来源 : 单德启中国传统民居图说 ( 徽州篇 )) . 23 图 4-2棠樾水口景观(来源 : 单德启中国传统民居图说 ( 徽州篇 )) . 23 图 4-3形式独特的室内水井 . 24 图 4-4街巷中汲水用的公用水井(来源:东大建筑系徽州古建丛书 -瞻淇卷 ) 24 图 4-5黟县宏村的趣味中心 一 月沼 . 25 图 4-6黟县宏村优美的南湖 . 25 图 4-7黟县南屏的街巷景观富于变化 . 25 图 4-8另一视点的黟县南屏街巷景观 . 25 图 4-9歙县呈坎宝纶阁(来源:朱永春徽州建筑 ) . 26 图 4-10西递宗祠敬爱堂

16、(来源 : 单德启中国传统民居图说 ( 徽州篇 )) . 26 图 4-11歙县唐模沿水设街(来源:单德启中国传统民居图说 ( 徽州篇 )) . 27 图 4-12歙县渔梁临水布街(来源 : 单德启中国传统民居图说 ( 徽州篇 )) . 27 图 4-13黟县卢村水口(来源 : 单德启中国传统民居图说 ( 徽州篇 )) . 28 图 4-14宏村村前的风水树 . 28 图 4-15街巷水井空间 a (来源:东南大学建筑系徽州古建丛书 -瞻淇卷 ) . 28 图 4-16水井旁的生活画卷(来源:东南大学建筑系徽州古建丛书 -瞻淇卷 ) . 28 图 4-17池塘的周围也是活动频繁的地方 . 29

17、 图 4-18池塘边的交往活动(来源 : 单德启中国传统民居图说 ( 徽州篇 )) . 29 图 4-19巷弄之中的交往(来源:东南大学建筑系徽州古建丛书 -瞻淇卷 ) . 29 图 4-20巷弄中邻里的活动 . 29 图 4-21宗祠是祭祖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 30 图 4-22西递宗祠敬爱堂内部(来源 : 单德启中国传统民居图说 ( 徽州篇 )) . 30 图 4-23渔梁古街街景 a (来源:单德启中国传统民居图说 ( 徽州篇 )) . 30 图 4-24渔梁古街街景 b (来源:单德启中国传统民居图说 ( 徽州篇 )) . 30 图 4-25渔梁古街街景 c (来源:单德启中国传统民居

18、图说 ( 徽州篇 )) . 30 图 4-26瞻淇水系分布平面(来源:东大建筑系徽州古建筑丛书 -瞻淇卷) . 31 图 4-27瞻淇 “ 坦 ” 分布平面(来源:东大建筑系徽州古建筑丛书 -瞻淇卷) . 31 图 4-28徽州收放急骤的街巷(来源:单德启中国传统民居图说 ( 徽州篇 )) . 32 图 4-29徽州街巷目标的模糊性(来源:单德启中国传统民居图说 ( 徽州篇 )) 32 图 4-30发生于宗祠的祭祖活动 ( 王其钧中国民居三十讲 ) . 33 图 4-31节时演戏的戏台(来源:朱永春徽州建筑 ) . 33 图 4-32徽州地区精湛的雕刻 . 34 图 4-33马头墙组合的统一与

19、和谐(来源:单德启中国传统民居图说 ( 徽州篇 )) 34 第五章传统徽州聚落公共空间对当代的启示 图 5-1西方 20世纪 70-80年代郊区花园公寓(来源:杨德昭新社区与新城市 ) 36 图 5-2中国小区规划中的环境美化热潮(来源:俞孔坚著城市景观之路) . 37 图 5-3宅院之中的绿化(来源:单德启著中国传统民居图说 ( 徽州篇 )) . 39 图 5-4粉墙上攀援的植物 . 39 图 5-5街巷之中的拱券门分割空间 . 39 2 图 5-6拱券门分割空间后宜人的尺度 . 39 图 5-7歙县唐模水 口路亭(来源 : 单德启中国传统民居图说 ( 徽州篇 )) . 40 图 5-8歙县

20、唐模 “ 小西湖 ” ( 来源:朱永春著徽州建筑 ) . 40 说明:以上图片除己注明出处外,全部为作者自己拍摄 3 “ 无论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只要有人聚居,你就能发现使用空间的支配规 则。这些规则中的一部分,可能纯粹只和当地的社会习俗相关,但更多的既反映 了我们心理最深层次的需要,又反映了人类的特点。 ” 徽州的传统民居,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社会习俗的典型体现。因而,对 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徽州地方文化,徽州民居聚落的研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 课题。 大多数徽州传统民居在我们面前呈现的是一种聚落或村落的形态。徽州民居 聚落有其自身的内部结构:建筑、环境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可以说,徽州传

21、统聚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宗祠、庙宇、住宅等构成了它的建筑 系统;水圳、道路、庭园等构成了它的环境系统;与建筑系统和环境系统相适应 的是传统聚落居民的生活系统。而在这个完整系统的后面,还有促使它形成和发 展的社会 、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因而,考察徽州传统聚落,需要整体性的综 合性的态度和方法;而对于公共空间环境这个整体中的某一项的研究,也不能脱 离这个整体的框架。 从整体到局部,是一种深化;从局部再回到整体,有助于提升理解的层次; 再与现今的时代相结合,因该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启迪和思考。 布莱恩 劳森,空间的语言第 4页 第 一 章 绪 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1.1公

22、共空间在农耕社会中的意义 公共空间,一般是指能够容纳人们的公共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物质空 间。徽州传统聚落中的公共空间,是在徽州传统聚落尊重自然环境的规划布局中 自然形成的。当现代人用现代已知的理论再回首去考察它时,往往会走入一种误 区。所以,用现代西方的一些理论对它进行分析时,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灵活运 用;否则,得出的结论将会有着明显的局限性。事实上,徽州传统聚落中的公共 空间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功能上,都与通常的对公共空间的形式、功能的分析理解 有一定的差异性,并且在农业文明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社会性首先,徽州传统社会的结构是以宗族组织为核心的。徽州的传

23、统 聚落,正是这种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结构的物化。因此,聚落的很多对内对外事 务,如祭祀、家庭纠纷等,是由宗族来解决的;而对这些事务的商讨和决议,正 是在宗祠或其它公共空间中举行的;公共空间为聚落的大小事务的解决,提供了 不可获缺的场所;(图 1-1)其次,一些公共区域,如廊桥、水口、风水古树及周 围开阔地等等,往往是聚落居民日常聚会、谈论聊天的场所;而这些场所,对于 聚落居民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 交往性生活于徽州传统聚落中的居民,其交流活动往往是随机的,大树 下,廊桥边,都可以成为聊天、交流、娱乐的理想场所;特别是对于徽州传统的 宗法民居集落来说,居民处于森严的房系限定和封闭的家庭格局下,公

24、共空间所 能提供的这些交往活动,更显示出其重要的意义;另外,对生活于室内昏暗光线, 穿行于幽长狭窄的街巷中的居民来说,抵达开阔公共空间所能获得的交往感受, 更是不可替代的。 情感性宗族结构为主徽州聚落,最重要的建筑是宗祠。每年在宗祠举行 的祭祀、拜年等活动,加深了宗族内部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另外,与宗祠相连 的空间形式往往有各类坦(音 ddm方言,村民用于晒谷的空地)或池塘。 (图 1-2) “ 坦 ” 可视为村落中的广场,村中的喜庆、文娱活动多在此举行,也为聚落成员 的情感交流提供了场所;再比如,池塘边的浣衣洗菜的农妇,一边忙着手头的事 1 情,一边闲话着家常,村民之间的情感交流,正是借助于

25、这些公共空间来实现的。 互助性居民在村落公共空间中的交往、情感联络也体现出公共空间与人 之间的这种良好的互动性。人们在此聊天、讲故事、相互交流信息,这些公共空 间就是提供了这样一种机会:大家聚在一起凑凑热闹,听一听,看一看,了解了 解村中发生的事情。另外,如果考察一下徽州传统聚落布局经营的情况,也会发 现其聚落全体成员为维护聚落共同利益所体现出的互助性的一面;徽州人追求田 园式的生活,一代代先民为了这种理想,理水用于生活和灌溉,植树造林以防风 固沙、保护 水土,形成了诸如水口、村落景观等公共空间,这些既是全体成员为 其共同利益作出共同努力的反映,也是成员之间互助互存的反映。 1. 1.2改变西

26、方对东方农业社会的认识 在西方的观念中,通常认为东方的农耕社会中普遍缺乏公共空间。这一结论的 产生是基于以下认识:由于中国与西方之间在社会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因而在公共空间的形成这一层面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首先,西方在政治领 域对公共空间的影响远不如中国那么深刻;其次,西方世俗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出 现与形成促成了公共空间的产生;相比之下,中国社会的世俗文化却是相当薄弱 的,因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城市是属于统治阶级的,城市中的工商业者和手工 业者受到封建社会制度的极大束缚,市民之间主要依靠礼俗关系来维系,他们不 可能像西方工商业者和手工业者那样,能够得到教会的庇护,进而从封建君主手 中

27、争取权利,发展出属于市民阶级的世俗文化;中国的宗教文化又被排斥在世俗 文化之外,中国的庙宇建筑不像西方教堂那样,本身就是一种常设的重要公共空 间。这就是说,在东方社会,缺乏培育公共空间的土壤。 正如文章刚开始提到的那样,对于中国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的分析应当采取实 际的灵活的态度。事实上,公共空间在东方社会中是切切实实存在的。它的成因 与西方的不同,而且在形式、尺度上也与西方存在一定的差异。认为东方社会缺 乏公共空间的观点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即从西方社会公共空间何以形成的角度来 分析东方社会,并不一定是适合的,就像不能用东方社会公共空间的成因去分析 西方的一样。本文立足于对东方社会公共空间的形成、

28、表现形式及社会功能等方 面的研究,将试图改变一贯以来对东方社会的看法。 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观、文化观、价值 观与西方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这 2 些传统观念决定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从而决定了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方式。 可以说,东方社会中的公共空间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实体的实在性。以徽州传统聚 落为例,宗族在村落建设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它决定了聚落的整体性合理性以及 环境的和谐性;因而,在徽州农村发达的公共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动就是与宗族 相关的,以宗族不断发展的实际需求为首要的种种,这些正是实在性的体现。 另外,中国传统社会在政治领域对公共空间的影响,城市大于农村。例如中 国传统民居村落的选址、布

29、局和经营,走的就是不同于官方的途径。以徽州传统 聚落来说,大多是因地制宜,依山靠水,有平地则聚集,无平地则散开,完全是 根据实际的需要 而营建;(图 1-3)再看徽州传统民居聚落中的公共空间,如水口、 池塘、街巷等,不仅使用功能紧贴实际生活,而且其变化多样的形式、大小不一 的尺度也与生产生活等活动密切相关。 中国的农业文明时代,在传统聚落内部还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社会主义性。简单 地概括社会主义的内涵,就是全民所有、集体所有。作为传统聚落核心组织的宗 族,往往以祖训的形式告诫族人,注意理水,注意植树造林,保持生态。它在传 统聚落内部的作用,就是要强调整个聚落集体利益的同一性。同时,宗族这个最 基层

30、的组织,为了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必须不断强化其 内部的凝聚力;因 而,从宗祠到祖屋的这种多层次的布局,决定了整个聚落的布局,而宗祠等一系 列公共空间的普遍存在,正是这个集体利益同一性的物化。 1. 1.3公共空间研究是农业文明和徽州民居研究中的新课题 对中国农村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研究的意义 对中国农村传统聚落的研究,强调的是从整体出发。强调整体思维和综合考察 , 当然能使研究者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发掘更多的传统民居聚落的价值;而从整体 中的一项内容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也有助于加深对古民居聚落的研究和理解。因 此,论文对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生活于聚落 中居民的生 活和精神世界。

31、毕竟,环境、民居、人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而且,古民居聚落是一个有着特定社会和文化意义的系统,不断地深化研究才 能更好地对它进行保护、改造和利用;同时,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建筑 曰趋国际化的背景下,在西方文化日益东渐的中国,对传统聚落中新课题的研究, 可以启发人们从更多的文化角度对现代形式产生更多的新思考。 对徽州民居的研究尚缺乏对公共空间的专题性研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徽州文化的研究勃然兴起,并逐渐形成了对包括社 会、民俗、戏曲、雕刻、绘画、建筑等项目在内的一个大的徽州文化系统得研究。 其中,对于徽州建筑及民居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并形成了一整套综合的系统 的研究方法;但是,综观

32、整个研究现状,对于徽州传统聚落中公共空间的研究还 是一个尚未涉足的领域。有鉴于此,论文希望在这个新的领域中作一番探讨和学 习,也希望藉此引起有关专家和学者对徽州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研究的关注和兴趣, 从而推动徽学研究的深化。 3 1.2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2.1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如前所述,对 于徽州传统聚落的研究应该从整体入手,采取综合性的方法;对 徽州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研究也应在这个大的框架内,并以多种方法相结合: 实证法即用大量的实例来阐述观点或说明问题。本文将力图通过对徽州 传统聚落的大量实地调査,以丰富的实例来考察存在于傲州传统聚落中公共空间 的形态特征以及居民在公共空间中的行

33、为特征,总结出一般规律。 逻辑法即以严密的逻辑或推理来证明事物的一般规律和作者的观点。首 先,本文将通过对大量有关徽州传统聚落和公共空间的研究资料的理解、整理和 综合,用推理的方法,从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推导出徽州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一般 状况,并获得理论的支持和依据;其次,综合大量的实例,以理论为指导,用分 析推理的方法来总结并检验从实地调査中得出的结论。 文案法即按设想的计划和系统的调查方法对某个个案作深入研究。具体 为通过选择某个有代表性的徽州传统聚落,进行深入分析。这是一个逐渐深入的 过程,需要在完成上一个步骤或阶段的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步的计划;并且,每一 个步骤或阶段都需要按计划落实好调査或研究的程序、方法以及可能采用的技术 支持手段;最后形成相应的调查分析结论。这种方法得出的将是系统的有一定深 度的成果。 摄像法即通过大量的照片或图片来作为研究的辅助手段。在对徽州传统 聚落的实地调査过程中,拍摄大量的照片是进行后续研究的重要资料,可以从中 解读一定量的讯息,说明要阐述的问题。 1.2.2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