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椒江区质量强区标准强区品牌强区建设“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州市椒江区质量强区标准强区品牌强区建设“十四五”规划.docx(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台州市椒江区质量强区标准强区品牌强区建设“十四五”规划深入推进质量强区标准强区品牌强区建设,是我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是我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业4.0标杆区、美丽景城展示区、现代服务集聚区、民生福祉模范区、现代治理样板区和红色精神核心区的关键举措。为更好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区党委政府相关精神,依据台州市质量强市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椒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一、发展基础(一)现实基础1.各领域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方面,获“品字标”认证证书37张,市
2、政府质量奖企业7家,全区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维持在99%以上。服务质量方面,2020年椒江区服务业在全省26个I类地区中排第9位、位列台州市区第1,继续保持服务业第一梯队。工程质量方面,以工匠精神打造“城市之心”,交付使用工程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环境质量方面,全域环卫保洁及垃圾分类一体化逐步推进,勇夺“五水共治”最高荣誉“大禹鼎”,城区空气优良率提升至93.2%,创成省“基本无违建区”和省级生态区。2.多层次标准建设持续推进对标国际先进、国内一流,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十三五”期间推动企业编制并发布对标技术方案55个,形成对标结果648条,第三方证明145条,居全国
3、第一,在全国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现场交流会上作典型介绍。同时,将对标结果向“国字号”“国际化”项目延伸,在重点产业成立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创新联盟,在全省率先开展专利和标准融合试点工作。制订“品字标”标准21项、国家标准48项,居全省前列。浙江真空设备公司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填补了国际低真空增压泵测试方法空白,成为台州唯一获省政府标准创新贡献奖企业。3.全方位品牌培育亮点纷呈通过“品牌+质量”“标准+认证”“服务+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擦亮区域“金名片”,助推优势产业集群。截至“十三五”末,全区共有25家企业获得“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证书,先后承办全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现场会、全省“品字标浙
4、江制造”品牌建设推进工作现场会,获评省级“浙江制造”品牌培育工作优秀区。将“品字标”创建向农产品延伸,重点培育大陈黄鱼“品字标农产”项目,2020年产值达5亿元,占全省大黄鱼产量的二分之一,实现渔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万元。大陈黄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评估价值1亿元,在全省地标运用促进和保护工作现场会上作典型介绍。4.质量发展基础基本建立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发展格局,推行驻企干部“服务专员”、企业“首席质量官”,以质量月、中国品牌日、认证认可日等为载体开展质量宣传,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形成质量共治局面。将质量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纲要框架,相继
5、出台加强“三强一制造”建设加快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30条等政策文件,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质量提升等方面给予财政补贴或政策奖励。截至“十三五”末,已累计发放奖励4700万元,“三强一制造”奖励资金连续多年居台州第一。建成全国首个智能马桶特色小镇、全省首批智能马桶创新服务综合体、全国唯一国家智能马桶质检中心3大平台,搭建“政产研检”为一体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争取省财政每年支持5000万元用于产业质量提升,为智能马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建成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为企业提供金融科技、信息软件、知识产权运营等“全链条、一
6、站式”综合服务。5.质量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全省率先构建全域产品质量安全分级分类监管模式,制定出台全省首个试行办法,在全省现场会上作典型介绍。分级分类监管覆盖企业数量全省领先,有效提升区域产品质量安全,如民用口罩实现分级分类监管全覆盖,抽查合格率从55%提升至100%。探索开发产品质量风险预警处置平台,对产品质量进行精准监管、精密智控和闭环管理,为产品质量全流程一件事改革提供椒江经验。全省率先探索实施药品“质量码”“监管码”双码智控和药品生产信用监管试点工作,提升药品质量水平,全省药品生产信用监管试点现场会在椒江召开。开展重点特色产品质量比对,将智能马桶和工业缝纫机与国际顶尖品牌重点指标进行比对分
7、析,补短板强优势,实现精准质量攻坚,主要性能指标赶超世界知名品牌。“十三五”时期,椒江区质量强区标准强区品牌强区建设取得突出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质量提升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结合度还需进一步加强,质量供给不能完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二是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以消费者权益为核心的机制尚不完善,质量文化建设有待加强;三是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高质量发展基础较弱,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质量技术能级还不足;四是质量安全监管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质量社会共治局面尚未全面形成。五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立足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持续推进椒江
8、区高水平质量强区标准强区品牌强区建设。表1 “十三五”时期质量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类别序号指标名称2020年目标2020年实绩完成情况质量建设1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9599完成2农产品抽查合格率(%)9898完成3食品安全公众满意度()8588.09完成4竣工交付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100100完成5装配建筑、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3037完成6服务质量满意度()8589.09完成7地表水县控以上断面水质好于类的比例()7077完成8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093.2完成标准建设9制定“浙江制造”标准(项)519完成10主导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项)1515完成11各级地方
9、标准规范(项)1013完成品牌建设12市政府质量奖企业(个)47完成13“浙江制造”品牌认证企业(个)515完成14“浙江制造”品牌培育企业(个)1527完成15行政认定驰名商标(个)11完成注:“十三五”期间已停止统计或选评的部分指标不再列入。(二)发展背景从国际来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正重新塑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数字经济改变着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治理模式,尤其在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背景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的回流与发展中国家争夺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同时发生,我国面临着“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从全国来看,“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开启全
10、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要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从浙江看,“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五年。必须把深化质量提升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点,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新举措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创造性提升质量供给水平,为浙江建设国内大循环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提供有力保障。从台州看,制造水平与国际国内先进制造水平相比
11、,质量效益不高,标准供给不足,知名品牌不多,群众对质量供给的总体满意度偏低。“十四五”时期台州市将全面落实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建设战略部署,沿着“三立三进三突围”的新时代发展路径,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之都”。从椒江看,“十四五”时期是椒江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关键五年。围绕打造“台州新府城”总目标,以“首位担当+未来理念”不断加强巩固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优势,加快推进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速构建质量新优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和“满意度”。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
12、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第一”“质量强国”等重要指示精神,深化落实“八八战略”,走深走实“三立三进三突围”新时代发展路径,聚“椒”小上海,汇筑新府城,以“三位一体”推进全面强区,以“四大领域”引领全域提升,以“三大体系”夯实质量基础,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新举措推进质量革命,率先实现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重要窗口”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奋力贡献椒江力量。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十四五”期间要努力建立健全全面强区、全域提升、支撑有力的椒江特色质量发展体系:以“三位一体”推进全面强区。构建质量强区、标准强区、品牌强区“三位一
13、体”的长效体系,推进质量、标准、品牌深度融合发展。以“四大领域”引领全域提升。统筹推进产品、服务、环境、工程四大关键领域协同提质,全面提升主城区能级和首位度。以“三大体系”夯实质量基础。统筹推进质量基础、质量安全、质量治理“三大体系”建设,开创我区质量发展升级版。(二)基本原则1.创新突破。把创新摆在质量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多元创新,完善源头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大众创新等组织形态,形成以创新为支撑的质量发展模式,创造更多领域引领式发展的新优势。2.以质取胜。始终把质量第一作为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突出需求牵引、结果
14、导向,找准改革创新与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内生增长和开放发展的结合点、社会建设与民生改善的着力点,打造健康可持续经济社会系统,促进各领域高水平发展,实质性增加社会总福利。3.标准先行。瞄准国际一流,立足基线提升,建立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标准规则体系和评价认证机制,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促进产业发展、公共管理、社会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加快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在更高层次提升城市竞争力。4.全面发展。坚持系统观念,追求发展的平衡、协调和可持续,坚持增速与结构、效益相统一,外贸、投资与出口相均衡,资源、环境和人的发展相协调,促进经济效率最优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既立足当前,更着眼长远,
15、持续走出一条文明发展和进步的道路。(三)发展目标1.“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到2025年,“三位一体”全面强区,“四大领域”持续提升,“三大体系”进一步夯实,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区,以更高水平迈入质量时代、标准时代、品牌时代。质量水平更具竞争力。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四大领域”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继续保持在99%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服务质量满意度达到89.5%,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地表水省控断面达到或优于类水质比例达到81.8%。先进标准更具引领力。增加标准的优质供给和有效供给,补齐先进标准供给
16、短板,加快制定实施高水平标准,构建覆盖全区主导行业的先进标准体系。主导和参与制修订1项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新增制修订“浙江制造”标准15项、服务业地方标准5项;获各级标准创新贡献奖组织达到6家,创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项。区域品牌更具影响力。深入推进品牌促进保护和梯次发展工程,建立较为完善的品牌培育、发展与保护机制,探索“品牌产品企业品牌集群品牌综合品牌”的发展道路,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浙江制造“品字标”培育企业达到50家以上,争创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争取实现浙江省政府质量奖企业零突破,台州市政府质量奖企业达到7家以上,“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证书保有量达到10张以上,“浙江制造
17、精品”数量达到30项。质量治理更具执行力。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系统完整、高效运行,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更加健全,质量治理数字化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数字化质量治理体系初步建成,基本形成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质量共治格局。表2 “十四五”质量强区、标准强区、品牌强区规划主要指标类别指标单位2020年2025年目标质量建设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9999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9898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3235服务质量满意度%89.0989.5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3.295地表水省控断面达到或优于类水质比例%8
18、0.881.8标准建设制定“浙江制造”标准(新增)项1915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新增)项11主导制修订国家标准(新增)项55各级标准创新贡献奖组织家-6主导制修订服务业地方标准(新增)项65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新增)项11品牌建设浙江省政府质量奖企业(累计)家01台州市政府质量奖企业家710培育“品字标”企业(累计)家2750“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证书保有量(累计)张410“浙江制造精品”数量(累计)项1330单项冠军企业数量(累计)家58国家级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新增)家-3国内有效商标注册数(累计)万件3.25累计创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将、詹天佑奖等国家级奖(累计)项-2
19、地理标志培育、申请数(累计)件12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量(累计)件1802602.2035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形成覆盖全域、技术先进、国际接轨的先进标准体系,椒江产品、服务、工程、环境的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全面实现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主要任务(一)提升产品质量,推动“椒江智造”迈向新高端1.打造产品质量优势建设“2+4+N”优质高效工业体系。针对医药健康、缝制设备产业等产业基础好、竞争力强的核心产业,加大“建链、延链、补链”招商,重点引进以海正药业为龙头的医化产业链、以杰克股份为龙头的智能缝制设备产业链上下游,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并购重组,进一步做大育强,打造具有国内外影
20、响力的产业集群。针对智能家居、汽车零配件、电子信息、时尚产业等特色产业,加强标准引领、品牌带动、管理创新,重点打造以水晶光电为龙头的光电产业链、以星星便洁宝、怡和卫浴为龙头的智能马桶产业链,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具有台州特色的产业集群。聚焦“新而优”,培育若干个未来产业集群。积极对接腾讯、华为、阿里等数字经济重点企业,引进前瞻性的优质项目或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台州湾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若干未来产业集群。专栏3-1:椒江区“十四五”制造业重点产业发展战略1.医药健康:立足现有基础和特色优势,以“绿色制造、国际高端”为导向,以“主攻成品药、做优原料药、控制中间体、发展生物药
21、”为路线,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厚植优势,全面推进现代医药医化制造模式改造,推进全产业链贯通,引导染料化工产业往高端、绿色方向发展,努力发展成为“中国绿色药都”。2.缝制设备:强化创新驱动,提升缝制设备零部件企业设计、装备、工艺水平,优化缝制设备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建立优质配套体系。鼓励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发展形成工业缝纫机、关键零部件、智能缝制单元和智能缝制生产线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努力建设成为全球最大的缝制装备智能制造基地、行业领先的缝制设备创新研发中心、世界一流的缝制设备智能制造服务中心。3.智能家居:充分发挥先发优势,以设备改造、工艺升级、产品开发为抓手,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巩固提升产品质量
22、,全力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提高“智能马桶椒江造”知晓度和美誉度,实现高质量裂变发展。4.汽车零配件: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机遇,加快推进新项目招引、落地,推动传统汽车零部件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转变,做大做强做精汽车零部件产业。5.电子信息:产业主动对接5G,发展智能移动终端的各类零部件生产制造,紧盯后续应用技术的开发布局。6.时尚产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时尚产业强化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力度,提高核心竞争力。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着力打造若干高端时尚消费街区和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品牌聚集、展示发布、消费交易、体验服务等多功能一体化时尚特色小镇,增强产业聚集辐射带动力。完善
23、企业质量管理制度。深入实施台州市推进企业管理创新五年行动计划(2019-2023年),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培育和创建一批质量标杆企业。引导企业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利用质量集成管理方法,整合生产组织全过程要素资源,大力推广卓越绩效模式、精益生产、能力成熟度模型等现代管理制度,普及质量通用标准规范,支持企业争创省市级政府质量奖。推广使用智能化设备、信息化系统、工业互联网,实现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协同化制造。专栏3-2:企业质量管理升级行动1.实施工厂(车间)智能化改造。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聚焦传统制造产业集群,分行业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每年实施
24、10项以上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以缝制设备、智能马桶、汽车零部件、医药化工等产业为重点,培育发展一批智能化示范型标杆企业,建设一批“数字园区”“无人车间”“无人工厂”,力争培育省级以上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8个以上。2.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入实施“机器人+”、“企业上云”、“工业技术软化”行动,推动一批制造业企业实现核心业务信息化、数字化和云端迁移。充分发挥杰克、星星冷链等优势平台的示范作用,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引领作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着力构建“一区域一平台、一行业一朵云”的工业互联网体系。力争到2025年,建成2个以上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若干个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推进产品智能化升级。鼓励
25、企业加大对智能产品的研发投入,开发集成化、数字化、智能化新产品。智能马桶行业重点发展集远程控制、智能感知、健康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终端产品;缝制设备行业重点发展工业缝纫机电机控制驱动系统、特高速电脑绣花机等;汽车零部件行业重点发展车载高性能芯片、高精度车载传感系统、信息终端、车载高清显示器等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产品。着力提升产品质量性能。围绕三千三百等重点行业和产品开展质量状况调查、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比对和会商会诊,组织质量提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实施“精准提质”,针对医药健康、智能缝制设备、智能家居等重点产业,组织攻克一批制约质量提升的关键技术,加强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开发应用,推
26、广采用先进成型和加工方法、在线检测控制装置、智能化生产和物流系统及检测设备等。专栏3-3:推进椒江制造质量提升重点工程1.推进重点创新平台建设。面向椒江区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需求,按照“一业一平台”,深入实施产业服务综合体建设,重点推进智能马桶产业、缝制设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谋划打造服装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到2025年,力争创建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个以上。2.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加大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加大研发投入补贴力度。力争到2025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省科技型
27、中小企业达到800家,努力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建设研究院全覆盖、年产值1亿元以上龙头骨干企业建设企业研发中心全覆盖。3.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对接省市科技创新尖峰、尖兵、领雁、领航四大计划,围绕椒江制造业重点领域,梳理确定一批产业“卡脖子”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项目清单,集中科技力量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瓶颈。支持星星、飞跃、方远等民营企业建设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多形式搭建科技孵化平台。深入推进航天军民科技合作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做好“1+”模式充实升级。到2025年,新增4家以上技术转移中心。2.升级产品标准体系创新标准管理体制。创新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规
28、划、各方分工负责“高标准”促进体系。严格强制性标准的实施监督,大力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提升标准的科技水平和市场适应性。加强先进标准供给。以关键技术标准、重要产品标准为切入点,加强重要标准研制项目立项支持的力度,支持科技人员参与技术标准的起草和实验验证等工作。大力培育标准创新骨干力量,鼓励科研院所和技术先进企业开展标准技术研究,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专利、创新成果和管理经验转化为标准规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主导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制(修)订。支持参与高层次标准组织,鼓励优势龙头企业组建承担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以及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合作,
29、推动标准化在椒江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层级的深度融合。推动对标达标行动。实施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扩面增量行动计划,推动全行业和企业参与国际先进标准的对标达标采标,保持各项指标数据全市领先地位。鼓励企业申领对标达标标志,在产品、包装、标签、说明书及广告宣传等场合贴标亮标,形成一批对标达标采标产品,形成一批示范企业。依托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牵头建立行业竞争性质量指标数据库,实施优势企业最佳绩效校准,以“比学赶超”促整体提升。争取全国标技委或分标委落户椒江,不断提升我区企业标准话语权。推进“标准化+”融合发展。建立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多方参与的标准化推进体系和工作机制,“标准化+”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30、支持标准联盟与产业联盟、产学研联盟、专利联盟、品牌联盟之间的衔接融合,促进标准与创新、专利、质量、认证、品牌的融合协同。按照“原始创新-蓝海产业-建标推广”模式,促进“标准+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发挥“标准化+”对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催化效应。按照“科技成果推广标准转化做优产业”模式,推动“标准+专利”融合发展,迅速建立产业技术竞争力。按照“先进标准支撑品牌发展做大产业”模式,推动“标准+认证+品牌”融合发展,形成一批掌握国内外标准话语权和品牌知名度的优势产业。3.打响椒江制造品牌打造知名企业品牌。引导企业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品牌发展战略,挖掘一批有竞争力的“椒江制造”品牌,提升产品科技含量,
31、变制造为创造、变贴牌为创牌,新增一批国家级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省政府质量奖企业。实施制造业服务化示范企业培育行动,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从主要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服务+技术+系统解决方案”转变。健全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完善品牌培育成熟度评价机制。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培育一批省出口名牌,增加优质产品供给,更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专栏3-4:制造企业提质行动1.扶持一批龙头示范企业。鼓励并支持巨龙企业通过高质量发展、智能升级、研发创新、品牌提升、兼并重组上市等举措,加快打造行业标杆龙头企业。力争到2025年全区列入省级雄鹰培育企业4家。2.培育一批上市公司和
32、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建立健全分层次、分类别、分梯队的上市企业培育名单,做好“保姆式”全程跟踪指导和全方位服务。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境内外上市、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椒江板块”。到2025年,力争上市企业累计达到2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番。3.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队伍。遴选一批专注细分产品市场、技术工艺领先的中小企业,建立“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库,鼓励企业实施智能制造、上云示范、研发创新等途径,打造一批冠军企业。力争至2025年,“单项、隐形冠军”企业达到12家,新增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4.加快一批小微企业上规升级。实施小微企业
33、三年成长计划,出台小微企业升规转型的激励政策,不断加强小微企业培育、规范、提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至2025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0家。打造美誉度高的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推进集群品牌建设,建立具有产权保护、准入约束等功能的集群品牌运作框架和合作模式,创建智能马桶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到2025年,形成“缝制设备”、“智能马桶”等具有全国知名度的集群品牌。深入实施“品字标”品牌企业培育工程,推进“浙江制造”“浙江制造精品”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开展“品字标”品牌认证,到2025年,培育“品字标”企业50家。鼓励企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争创中国驰名、著名商标,积极创建国家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省品牌
34、指导服务站、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加快完善品牌促进、品牌推介、品牌保护、品牌信息等公共服务体系。专栏3-5:产业集群发展和区域品牌建设行动计划1.建设省级经济开发区。以浙江台州化学原料药产业园区椒江区块为核心,就近整合椒南、椒北、洪家(下陈)区块,重点发展医化、智能缝制设备、智能马桶三大主导产业,引导优质资源、重大项目聚集集中,加快产城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园区由封闭型的区块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到2025年,将浙江椒江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椒江智造”核心区、自主创新引领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和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新高地。2.打造台州湾数字经济产业园。推进台州湾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加快园区产业、空间规划,深挖
35、全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数字经济资源,积极引进落地一批前瞻性的数字经济领域知名领军企业、优质产业数字化项目、数字经济孵化器、创新服务综合体等,集聚一批数字经济创新资源,加快构建数字经济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生态链,力争“一年打基础,五年出形象”。到2025年,基本完成一期区块和相应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工厂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创新孵化平台基本建成投用,累计完成产业投资50亿元。3.提质建设小微园区。以原镇级、村级工业功能区为重点,大力实施老旧工业点“腾笼换鸟”行动。推广飞跃科创园智慧园区经验,加快推进飞跃科创园三期、聚星科创园、联东U谷科技创新园等小微园区建设。制订椒江小微工业园提升示范
36、实施办法,创建一批示范性数字化小微企业园、特色示范园、星级小微园,打造小微企业工业园升级版。力争到2025年,建成14个小微企业园,培育形成4个左右省级小微企业园,4个智慧小微园示范园区。加强椒江制造品牌宣传。加大品牌宣传、推广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在政府采购、工程建设、民生消费中的应用,提升椒江制造的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椒江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提升企业品牌意识,加大对侵犯品牌权益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营造品牌生存的良好环境。专栏3-6:椒江制造品牌建设战略1.完善品牌促进政策。加大在自主品牌培育、评价、宣传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围绕文化、创新、质量、信誉等品牌
37、形成要素,提升品牌内生发展能力。2.实施名牌发展战略。鼓励企业以注册商标、名优产品为基础,深化实施从自主品牌到知名品牌的名牌发展战略;支持优势产业集群以“集体商标”为基础,联合开展品牌创建。3.建立品牌梯次发展体系。构建企业、集群、区域“三级纵队”,全面覆盖经济社会各领域。加强品牌传播和品牌营销,提升区域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影响力。4.加快建设名牌企业梯队。引导广大企业实施质量夯实策略,形成对内可持续、对外可信任的名牌后备梯队。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品牌管理咨询、市场推广等服务。5.加大品牌保护力度。加大对侵犯品牌权益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营造品牌生存的良好环境。加强对本区自
38、主品牌境外注册、使用和保护情况的跟踪研究,建立品牌纠纷预警机制和危机管理机制。6.实施品牌价值测评。以市场化为导向、社会认可为基础开展品牌价值评价,引导企业加强品牌资产管理、品牌运营,形成有利于名牌发展的正确的利益导向机制。(二)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椒江服务”发展新高地1.增加优质服务供给高质量推进“5+4+N”现代服务业发展。全面推动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信息、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等5大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深化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引领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高品质推动商贸流通、休闲旅游、健康服务、房地产等4大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发展。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推进总部经济
39、聚集发展、商圈化发展。提升发展会展经济,积极承办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览、会议、节庆活动和活动论坛。深入发展夜间经济,充分发挥椒江多种夜经济场景特色,打造“夜间经济带”。鼓励服务业企业开展数字化、智慧化改造和升级,全面实现服务质量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积极支持引导具备一定规模的服务业个体工商户向中小微企业转变,推动市场主体扩量提质。“十四五”培育一定数量“两业”融合试点企业,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高能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专栏3-7: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计划1.做大做强金融业。力促各类金融机构区域性总部或分支机构在椒江落地,提升金融产业规模和实力。2.推进产业物流发展。加
40、快椒江东部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医药化工、智能卫浴、光电子、缝制设备等优势产业基地型物流。3.推动信息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分析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智能制造趋势与机遇,围绕信息产业一流智能工厂、绿色工厂建设、核心智能装备开发、工业大数据平台、数字孪生技术等前沿技术展开深入探讨和广泛应用。4.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在“突出文化内容的价值引领”和“强调科技创新的功能支撑”基础之上,重点打造创意设计、媒体融合、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动漫游戏、演艺娱乐、文博非遗、艺术品交易和文创智库等九大重点领域及其重点环节。5.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按照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方向,从管理体制、法律环境、人才战略、市
41、场机制等方面加快改革进程,为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用科学发展观推动商务服务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按照“专业化、高端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要求,加快打造一批业态新、功能全、配套优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平台。推进综合性服务功能区建设,全力打造台州商贸核心区、一江两岸、高铁新区等三大综合性服务业集聚平台。强化专业特色服务功能区建设,依托微金融小镇和市府大道金融一条街,打造金融集聚区。围绕海门港、产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推进海门港物流集聚区、椒江东部物流中心建设,建设现代物流服务功能区。大力推动椒江区科技服务功能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小微园区建设生产性服务业
42、综合性园区。专栏3-8:专业特色服务业功能区建设方案1.台州金融集聚区。着力推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提升发展,聚力培育新型金融业态,打造机构齐全、金融服务高效、金融环境诚信的区域性金融集聚平台。2.台州先进制造业服务集聚区。大力引进新型专业市场、现代物流、科技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打造面向台州和浙东南地区的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3.台州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区。以船舶运输业为主导产业,推进相关配套服务产业发展,加速航运服务业企业成群、产业成链、要素成市,全面建成与海洋强市相适应的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区。4.大陈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岛。围绕高水平建设“两个大陈”的目标,充分挖掘垦荒文
43、化、军事文化特色文化及自然风景,建设成为海岛型休闲度假旅游胜地。5.台州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区。搭建知识产权全流程服务平台,加快知识产权优质服务机构集聚,注重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打造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专栏3-9:特色服务业产业园建设方案1.老粮坊文化创意园。积极引导工艺美术、文化休闲旅游、设计创意等产业进驻园区,打造集工业设计、时尚创意、艺术工坊等于一体的综合文创产业园区。2.台州酷车小镇汽车文化创意产业园。立足汽车后市场业务,着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交流、休闲娱乐,提升市场档次,打造集汽车后市场、主题公园、直播经济、电竞文化、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文创产业园。3.星星电子商务产业园。以原有星星工业
44、园区为依托,设立产品发展展示中心、培训交流中心、智能仓储中心、工业化数字影像中心等功能区,建设成辐射台州地区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4.方远电子商务创业园。建设电商综合运营中心、创业办公大楼、智能仓储中心和综合服务楼,打造服务于电子商务创业群体的多元化服务平台。5.台州湾数字经济产业园。以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为产业方向,形成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服务业等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推进“数字+缝制设备”等融合发展,打造全省融合型数字产业示范基地。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实施智慧工厂等智能制造项目的应用,实现区域规上企业云全覆盖。6.台州(椒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快推进数字化人力资源智慧产
45、业园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发展智慧政务、智慧招商、智慧运营、智慧金融、智慧服务等功能。通过产业园建设带动椒江区人力资源服务业快速发展,促进培育本土品牌人力资源机构,提升产业效益。7.中国农港城电商产业园。发挥台州市首个“农”字号特色电商园区的先发优势,借助实体园区推动农副产品资源整合,扩展提升线上平台电商服务,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打造农副产品O2O电商新时代。8.云谷跨境电商孵化园。把握高铁新区建设机遇,充分发挥临海区位、物流便捷和贴近市场的独特优势,着力发展跨境电商平台入驻、培训孵化、人才输出、品牌营销、生态增值服务及创客支持服务,围绕产业链培育出一批富有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专栏3-10:
46、现代物流服务功能区建设方案1.海门港物流集聚区。紧紧围绕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协调好港口物流园区建设与城市、产业发展需求,引导海门港物流集聚区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紧紧围绕突出重点的发展思路,完善核心港区与重点港区口岸服务、集疏运体系、船舶交通服务等服务保障体系。2.椒江东部物流中心。依托台州市制造业经济带、商贸经济带、电商经济带、临港产业经济带、生态渔农经济带等5个经济带,借助于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5大运输方式,构建“水陆一体、设施完备、多业联动、错位发展”的物流发展新格局。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树立公共服务质量新视野,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建成无证明城市,将质量
47、管理技术移植到公共管理与服务中,优化流程管理与监控,促进服务提速提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统筹区属医院、教育、文体、市政设施在全区的布局,全面提升和平衡各区域民生服务能力。聚焦公共服务数字化,创新网络化公共服务模式,打造全程实时在线社会公共服务系统,推动网上政府建设、城市智能化管理、智慧社区建设等应用工程,提供线上线下全域数字化的服务体验,显著改善市民感知体验。专栏3-11:城乡公共服务同质同标推进方案1.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化“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农村学校校网撤并工作,实施初中质量提升计划,高质量普及15年基础教育,力争创建成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2.推进医疗资源整合优化。加快卫生资源向村向岛合理流动,实施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和村级卫生服务网底工程,加快乡村卫生一体化,打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标杆地区。3.推进城乡供水供气供电一体化。继续扩大规模化供水范围,新建规模化水厂、扩展管网延伸范围,提升城乡规模化供水人口比例。加强燃气供应建设,协助加快落实台州城乡一体化战略部署,促进实现高、中压管网互联互通,边缘区域燃气的普及。加快建设现代化农村配电网,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动实现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