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含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961215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汇 编-(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2023春全国-六年级小升初模拟)课内回顾。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思/援弓缴/而射之B.思援/弓/缴而射之C.思援/弓缴而/射之D.思援弓/缴而射之2 .翻译句子。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3 .学习了这篇古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023春安徽-六年级专题练习)文言文阅

2、读。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 爱,宜乎众矣。【注释:甚蕃:很多。李唐:指唐朝。予:我。濯 清涟而不妖:清水洗涤但不妖艳。中通外直:内部贯通,外部笔 直。不蔓不枝:不生蔓不长枝。香远益清:香气远闻更加清雅。 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亵玩:靠近玩弄。焉:相当于“啊”。析即可。结合“常衔西山之木石,以理于东海。”可知,精卫具有毫无畏 惧

3、、坚韧与执着的品质,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的美好理想,从中我们也学到了精卫坚韧与执着的精神,做 任何事情,要坚持不懈。【点睛】参考译文: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 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 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 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 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13 .报酬于是希望 14.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居家的光,让光亮 照在书上读书。15. 凿壁借光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解析】13.本题考查对文言实

4、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 的意思来判断。“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意思: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 却不求得到报酬。偿:报酬I。“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意思:(主人)就用书资助匡衡。于是 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遂:于是。“愿得主人书遍读之。”意思: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愿:希 望。14 .本题主要考查翻译句子。“衡乃穿壁引其光。”这句话中“衡”指匡衡;“乃”是就的意思;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意思: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 个洞引来邻居家的光,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15 .本题考查了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这个故事出自西京杂记,是成语“凿壁借光”的来

5、历,结合 阅读可知,凿壁借光本意是凿穿墙壁引邻舍的烛光读书,现用来形容 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点睛】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 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 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名文不识大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 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我 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用书资助匡衡。于 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16 . 担任 用棍子打 你 17. 从 自 己 18.(张乖崖)盘问他,(小吏回答说)这是库房里面的钱。 19.示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 人

6、,就应该从点滴做起。【解析】16.本题考查的是解释加点字词。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写出字词的解释即可。(1)本句话中“张乖崖为崇阳令”意思是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 所以“为”的意思是做,担任。(2)本句话中“乖崖命杖之”意思是张乖崖就命令下属棍棒惩 罚,所以“杖”的意思是用木棒责打。(3)本句话中“尔能杖我”意思是你就算能棒打我,所以“尔” 的意思是你。17 .本题考查的是字词的解释。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进行分析。(1)本句话中“一吏自库中出”意思是有一个库工从库房出来, 所以“自”的意思是从。(2)本句话中“自仗剑下阶斩其首”意思是然后到府中详细说 明经过揭发自己的罪行。所以“自”的意思

7、是:自己。18 .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结合原句内容进行分析,注意写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翻译句子 时注意语句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本句话中“诘之,乃库中钱也。”中的“诘:追问,责问”,句子 的意思是:责问他,查出钱是库房中拿出来的。19 .本题考查的是对语句的理解。结合参考译文可知,“绳据木断,水滴石穿”的意思是:绳子能 锯断木头,水能滴穿石头。告诉了我们要积少成多,注意节约方面; 防微杜渐非常重要。【点睛】参考译文:张乖崖在崇阳当地方官。有一个库工从库房出来,张乖崖看见他 的鬓傍巾下藏有一钱,就责问他,查出钱是库房中拿出来的,张乖崖 就命令下属棍棒惩罚。那个库工狡辩,说:“一文钱,小事情,

8、你怎 么能棒打我呢?你就算能棒打我,也不能杀我。”张乖崖提笔评判道: “一日偷一钱,千日偷千钱,时间长了,绳子能锯断木头,水能滴穿 石头。”他就自己走下台阶,用剑就将那个库工斩了。然后到府中详 细说明经过揭发自己的罪行。20 . 碰到 为什么 知道,明白 再 21. 你的父亲教导告诫你,你却打瞌睡,(你)不听我的话,这 是为什么? 您说的话的意思我都明白,主要的意思是教我奉承 拍马屁。 22.因为他的儿子揭穿了他的卑鄙心理,揭露了他的虚 伪,让他哑口无言。【解析】20.本题考查对字词意思的理解。(1)“头触屏风”意思是头磕到了屏风上。所以句中的“触”是 “碰到”的意思。(2)句中“何也”是“为

9、什么”的意思。(3) “具晓所言”意思是“我知道你所说的意思”。“晓”是“知 道,明白”的意思。(4) “万年乃不复言”意思是“陈万年不再说话二句中“复” 是“再”的意思。21 .本题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1)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是在万年教儿子 的时候说的话。乃公:你的父亲,乃:你。戒:同“诫”,告诫;教 训。睡:打瞌睡。句子意思是你的父亲教导告诫你,你却打瞌睡,(你) 不听我的话,这是为什么?(2)是儿子说的话,大要:主要的意思。大要教咸谄:主要的 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谄(chdn),谄媚,奉承。拍马屁。意思是您 说的话的意思我都明白,主要的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屁。22 .本

10、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结合“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调也。”可知意思是“我都听见了, 总的意思不过是叫我拍马屁套好人家。”,因此陈万年“不复言”是因 为儿子说出了他的心里话,揭穿了他的卑鄙心理,揭露了他的虚伪。【点睛】陈万年曾经在生病休息时,将儿子叫到床前训话,讲到 半夜,言犹未尽,陈咸竟睡着了,突然头磕到屏风上。陈万年大怒, 要拿杖来打他,并严厉责问道:“我今天这样诚信教你,你倒睡起觉 来,把我的话当耳边风,为什么这样? ”陈咸磕头谢罪说:“我都听 见了,总的意思不过是叫我拍马屁套好人家。”陈万年于是默然无语, 不再说话。23 . 喜爱 抄录 快速,迅速 我 24.这是什么字?张丞相看了很久,

11、自己也不认识自己的字。25.应该责怪张丞相,因为这件事情是他好书而不工引起的,如果他工工整整地写字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解析】23.本题考查了字词解释。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张丞相喜爱草书但写得不工整。好:喜爱, 喜欢。使侄录之:让侄子帮他抄录下来。录:抄录。索笔疾书:拿起笔快速写下。疾:飞快,快速。致余忘之:以至于我已经忘记了!余:代词,我。24 .本题考查了句子翻译。(1)此,这。何:什么。”此何字也? ”意思是这是什么字?(2)识,认识。“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意思是丞相仔细看 了很久,自己也认不出。25 .本题考查了内容理解。短文中该责怪的是张丞相。因为他字写得不工整,连自己都认不

12、出来,还责怪侄子没有早点问他。【点睛】参考译文:张丞相喜爱草书但写得不工整,当时的人们都讥笑他,丞相还是 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有一天丞相得到佳句,拿起笔快速写下,纸 上满篇像龙蛇飞动,让侄子帮他抄录下来。抄录到笔画怪诞的地方, 侄子迷惑的停下来,拿着书纸问丞相:“这是什么字? ”丞相仔细看 了很久,自己也认不出。责骂侄子道:“你为什么不早点问?以至于 我已经忘记了!”26 . C 27. 祸患。 等到。 担心。 28.小 鸟长出毛来了,翠鸟更加喜欢自己的孩子,又把窝移得更低一些,然 而人们却把它们都捉走了。 29.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只注意一个 方面,一定还要考虑另一个方面,要全面权衡事情的利

13、弊而审慎、行 事;不要过分的溺爱孩子,不然会害了他。【解析】26.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 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 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意思是:翠鸟先在高处做巢,以避开祸 患。断句应为: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故选:Co27 .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字词,尤其注意通假 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句意是:翠鸟先在高处做巢,以避开祸 患。患:祸患。“及生子”意思是:等到它生了小鸟。及:等到。“恐坠”意思是

14、:担心掉下来。恐:恐怕;担心。28 .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 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结合画线句子“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 之矣”,句中的“子”指 小鸟,“复”指“又”,“益”指更加,“下巢” 指把巢做低。故句子的意思是:小鸟长出毛来了,翠鸟更加喜欢自己 的孩子,又把窝移得更低一些,然而人们却把它们都捉走了。29 .考查了对文章主题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阅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 言概括出来即可。通过阅读这篇文言文可知,文中的翠鸟非常

15、爱孩子,为了孩子一 次次的移窝,最后都被人们捉住了。由此可知翠鸟的这种做法是不合 适的,过分溺爱孩子,只会害了孩子。说明做事情的时候要考虑周到, 不能一味溺爱孩子。据此整理作答,有理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翠鸟先是把巢筑得高高的用来避免祸患。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 喜爱它,惟恐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等小鸟长 出了羽毛,翠鸟更加喜爱它了,又把巢做得更低了一些,于是人们就 把它们捉住了。30 . 苏轼 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我们要认 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 31.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牧童的天真无 邪、无所顾忌的情态 善于观察、

16、不迷信权威32.牧童指出斗牛图中的谬误 处土的笑既有化解尴尬的意味,也包含了对牧童的赞许 33.说明牧童批评得 对,他对生活经验十分熟悉,因此有专业的见解。还表明了自己的观 点:要善于观察,有不懂的要向专业人士请教。【解析】30.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和主旨概括。书戴嵩画牛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记叙一位 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牛失误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故事,告诉我们 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 事实出发。31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牧童“拊掌大笑”的原因是“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 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意思是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 牛

17、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 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这句话体现了牧童的天真无邪,他敢于直接质疑,发表自己的看 法。他观察牛在打斗时具体是什么状态,可以看出是一个认真观察事 物,敢于挑战权威的人。32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处土笑而然之”意思是:杜处土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 他笑是因为牧童指出了画的错误,一方面是对牧童的赞扬,一方面是 尴尬的自嘲的笑。33 .本题考查主旨的理解。“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意思是:种田要问耕种的农民,织布要 问织绢的婢女。充分肯定了牧童熟悉生活,对名画批评得当。并且告 诉我们一个人想通晓某方面的知识,必须向这个领域的

18、行家里手学习, 请教有经验的人。【点睛】参考译文:蜀中有一位杜处土,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 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 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 “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 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 杜处土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农 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谓:认为。隐逸者:隐居的人。噫:相当于“唉二 菊之爱:对于 菊花的喜爱。鲜有闻:很少听说。同予者:像我一样的。宜乎众 矣

19、:应当有很多人吧。】4 .作者将三种花进行比较,赞美了莲的品质。请在第一段中, 用“一一”画出具体描写莲的特点和品质的一句话。5 .第二段中,作者把菊花比作,把牡丹比作, 把 比作6 .请对照注释、联系上下文,填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 意思。对于, ?(2023春安徽-六年级专题练习)文言文阅读:薛谭学讴(ou)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 止。饯(jian)于郊衢(qil)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 (e)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列子汤问)注释讴:唱歌。穷:穷尽。饯:以酒食送行。衢: 大路。抚节:敲起拍板。抚:拍打。节:一种古代乐器。遏:阻 止。谢:认

20、错,道歉。7 .“自谓尽之”的“谓”的意思是; “薛谭乃谢求反” 的“反”的意思是;8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这句话的意思是:o 这里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O9 .薛谭“辞归”是因为,“求反”是因为 文章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O(2023春安徽六年级专题练习)文言文阅读。精卫填海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 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浚,是炎帝之少女,名曰 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 理于东海。【注释:发鸠(jiu )之山:山名,旧说在今山西省长子县西。 柘(zhe)木:柘树,桑树的一种。状:形状、样子。乌: 乌鸦。

21、文首:头上有花纹。喙(hui ):嘴。其鸣自汶(xi d o): 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少女:小女儿。衔:叼着。理 (yan):填塞,堵塞。】10 .抄写文言文中描写精卫鸟样子的语句,精卫鸟原 来叫 O11 .对照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常衔西山之木石,以理于东 海”。O12 .读了这则文言文,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什么?O(2023春安徽六年级专题练习)小古文阅读。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 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 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 学。注释:逮:至L及。穿壁:在墙上凿洞。以:用

22、。邑人:同县的 人。大姓:大户人家。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佣作:做工辛勤 劳作。资给:资助给。书:读书。大学:大学问家。13 .用“给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补偿 报酬)资给以书,遂成大学。(于是 顺心)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心愿 希望)14 .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O15 .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 容(2023 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 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 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

23、:“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 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申台府自劾。崇阳人至今传 之。(选自罗大经鹤林玉露)16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张乖崖为崇阳令()(2)乖崖命杖之()(3)尔能杖我()17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自二(1) 一吏自库中出()(2)自仗剑下阶斩其首()18 .根据文段意思,翻译句子。诘之,乃库中钱也。_ O19 .请你就文中“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谈谈你的认识。(2022秋-全国-六年级期中)课外文言文阅读。陈万年教子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 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 咸叩头谢曰:“具晓所

24、言,大要教咸调也。万年乃不复言。【注】戒:告诫。乃公:你的父亲。大要:概要,主旨。 调:谄媚,奉承。2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头触屏风触:(2)何也何:(3)具晓所言晓:(4)万年乃不复言复:21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O(2)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调也。o22 .陈万年为什么“不复言”?O(2022秋江苏宿迁六年级统考期中)阅读理解。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 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茫然 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 ”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 其侄曰:“汝胡不早问,

25、致余忘之。”【注】流辈:人们。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得句:得到佳句。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诟(gbu): 责骂。胡:为什么。23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张丞相好书而不工。()(2)使侄录之。( )(3)索笔疾书()(4)致余忘之()24 .翻译下列句子。(1)此何字也?O(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25 .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O(2021春山东德州六年级统考期中)文言文阅读翠鸟移巢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 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26 .朗读小古文,下面表示停顿正确的是()A.翠鸟/先高/作巢以避

26、患B.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C.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D.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27 .请解释加点字的意思。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 及生子:恐坠:28 .翻译文中划线句。029 .翠鸟在高的地方筑巢,在稍低一点的地方筑巢都是爱子的表 现,从这一故事中你悟到了一个什么道理呢?0(2022秋六年级单元测试)阅读。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 锦囊玉轴,常以身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 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30 .书戴嵩画牛作者是,这个故事告诉:O31

27、 . 牧童“拊掌大笑”的原因是:这句描写体现(表达效果)了,很符合他 的身份。文中的牧童(品质)具有:O32 .“处士笑而然之J中处士笑的原因是,作用是 O33 .作者引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作用是什么?这 句话的意思是耕地的事应当要问农民,织布的是应当要问织工。古语 强调了。参考答案:1 . A 2.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地学 习,只听弈秋的教导。3.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O【解析】1.本题考查朗读句子。“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是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这个句 子的停顿为:思/援弓缴/而射之。故选A。2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

28、志,惟弈秋之为听”的意思是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 导。3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阅读文章可知,文中两人学习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的。通过弈 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 二意。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 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点睛】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大师。他曾经教 了两个徒弟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徒弟专心致志,弈秋怎么教,他就怎 么做;另一人(样子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老想着将要有天鹅飞过 来,该怎么样拉开弓箭将它射下。虽然两人一起跟弈秋学习,他却远 不

29、如人家。这是因为他不如人家聪明吗?当然不是啊!4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 隐 士 富贵的人 莲花 君子 6. 莲的喜爱 像 我一样的还有谁呢【解析】4.本题考查关键信息的提取。第段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具体描写了 莲的特点和品质,句意: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 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 靠近赏玩它啊。5 .本题考查文

30、章内容的理解。结合“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 君子者也”分析,这句话意思: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土;牡丹, 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可知作者以隐士的 形象比喻菊花,以富贵者的形象比喻牡丹,以君子的形象比喻莲花。6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爱莲说一文,作者周敦颐以莲自喻,文如其人,表达自己如 莲花般洁身自好、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意思: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 还有什么人呢?这句话正说明了当时像作者这样的高尚道德、不甘屈 服于世俗的人很少了,很多都被财色名利所蛊惑,忘却了自己当初读 书为国为民的志向。【点睛】参考译文:水

31、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 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 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 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 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 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 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 To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 当然就很多人了!7 . 以为 返回 8. 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夸张秦青歌唱技艺的高超 9

32、. 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学无止境,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不能骄傲自满、半途而废【解析】7.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 进行分析得出答案。“自谓尽之”的解释为:就以为学尽了。“谓”的 解释为:以为。“薛谭乃谢求反”的解释为: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 要求回来继续学习。“反”为通假字,通“返”,解释为:返回。8 .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与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 找出关键诗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 “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3、。“抚节悲歌,声振林木, 响遏行云”的解释为: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 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夸张的手法 来突出声响之大,声音大到振动了林木,响声使流动的云朵都停止了。 写出了秦青歌唱技艺的高超。9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与分析。“辞归”的意思是告辞回家。文章写了因为薛谭“未穷青之技, 自谓尽之,遂辞归”,薛谭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 于是就告辞回家。“求反”的意思是要求回来继续学习。薛谭不走的 原因是因为秦青在送别时“扶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 被秦青的高超演唱技艺所折服。这篇古文通过薛谭自认为学尽了秦青 的技艺,于是想回家,

34、在听到秦青的歌声后,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学精, 于是返回继续学习,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告诉人们学习是永无 止境的,千万不可有成功就骄傲自满的心态,不要浅尝辄止的学习, 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点睛】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 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 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 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 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10 .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女娃 n.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头,来填塞东海。 12.不怕困难,坚持不 懈,持之以恒的精神。【解析】10.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从“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可知,这个句子是描写精卫 鸟样子。从“其鸣自汶,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可知,精卫鸟原来叫女娃。11 .考查了学生对于文言文中词句的理解。“常衔西山之木石,以理于东海的意思是:经常叼着西山上 的树枝和石头,来填塞东海。12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