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阅读易错题真题汇编-(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阅读易错题真题汇编-(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阅读易 错题真题汇编-(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阅读易错题真题汇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 编版(2022秋河南洛阳)阅读平台。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日:“善哉 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日:“善哉 乎鼓琴,。”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 .结合原文内容,补充语句,写在横线上。2 .给下面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A.尽头 B.高大 C.弹 D.不久 E.断绝 F.丰富(1)伯牙鼓琴()(2)巍巍乎若太山()(3)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4)破
2、琴绝弦( )3 .伯牙是传说中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琴的人。与此典故 相关的成语是()。(2022秋广东阳江-五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感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 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4 .该语段的作者是 o5 .请解释文中带点字词的意思。谓( ) 漫浪()急( )6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的意思。7 .作者主张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 最关键。(2022秋河南开封)阅读,完成练习。答案不唯一,例如:我想到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因为这两
3、个 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13. 宋 苏轼 戴嵩画 一幅画 14. B 15.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 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 16.作者借这个故事要 告诉我们,遇事要向内行请教,要尊重常识和经验。艺术创作也要遵 循这个规律。【分析】译文: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 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 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 “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 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
4、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 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农 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13 .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和内容理解。本文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从“有戴嵩牛一轴”可 知牛指戴嵩画的一幅画。14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一曝书画曝”翻译:有一天,他晾晒书画。曝(p 1 ):晒。15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方法:(1)在读通顺的前提下,利用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及关 键字词等方法进行翻译。(2)原则: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 以直译为主。(3)方式:直译和意译直译: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 译。方法:对:对译,逐字逐句翻译。比如:“收天下之兵,聚
5、之咸 阳”翻译为收没天下的武器,把它们集中到咸阳。留:保留基本词汇、 专有名词,如年号、人名、地名、朝代等。比如:“太守谓谁?庐陵 欧阳修也。”翻译为太守是谁呢?他就是庐陵郡的欧阳修。意译: 用意译将文中的比喻、借代、用典等翻译出来,使文意更通顺。比如: 翻译“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翻译:其中 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 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16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此文引用了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引用得恰到好处,在 文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第一,点
6、题。“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是为了 说明“画牛当问牧童”,充分肯定了牧童熟悉生活,对名画批评得当。 作者运用“引用”法,在篇末点题,不但突出主题,而且使主题得以 升华,带有普遍意义。第二,结尾。引用古语结尾,留有余味,发人 联想。第三,精警。此文所引用的古语,一共两句八字精炼深刻可以 说是优美的“警句”,比用作者自己的话来叙述要精炼生动得多,从 而节省了文字,效果也好得多。告诉我们遇事要向内行请教,要尊重 常识和经验。艺术创作也要遵循这个规律。17 .他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头中看见笔说,便偷出来阅读。 18. B 19.由“十二见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可以看 出王羲之是一个酷爱书法的人;由
7、“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 之,笔入木三分。”可以看出王羲之是一个勤奋刻苦、书法造诣很高 的人。【分析】译文: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 看见在他父亲的枕下的前代的笔说,他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 么要偷被我秘密收藏的东西? ”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母亲问:“你 看的是用笔法吗? ”父亲看他年年纪还小,担心他不能领悟其中奥秘, 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王羲之跪了下来说: “现在就让儿看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发展了。“父 亲很高兴,立刻就把书给了他。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书法就有了很大 进步。晋帝时,在北郊祭祀,更换祝版,工匠刻字由羲之书写,笔法入 木
8、三分。17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方法:(1)在读通顺的前提下,利用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及关 键字词等方法进行翻译。(2)原则: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 以直译为主。(3)方式:直译和意译直译: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 译。方法:对:对译,逐字逐句翻译。比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 阳”翻译为收没天下的武器,把它们集中到咸阳。留:保留基本词汇、 专有名词,如年号、人名、地名、朝代等。比如:“太守谓谁?庐陵 欧阳修也。”翻译为太守是谁呢?他就是庐陵郡的欧阳修。意译: 用意译将文中的比喻、借代、用典等翻译出来,使文意更通顺。比如: 翻译“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
9、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十二见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翻译:二岁看见在 他父亲的枕下的前代的笔说,他偷来读。18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字词解释、内容理解和成语。A项:学生可结合句子意思,进行朗读划分。“晋王羲之,七岁 善书,十二见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翻译:晋朝大书 法家王羲之。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在他父亲的枕下的前代的 笔说,他偷来读。B项:“今而用之”和“遂与之”中的“之”指代对象都是笔 说这本书。C项:”尔何来窃吾所秘? ”翻译:你为什么要偷被我秘密收藏 的东西? “尔看用笔法? ”翻译:你看的是用笔法吗?同样是问话, 这两句话在语气上有所不同,表示父母一开始对羲之窃而
10、读之此事态 度有所不同。D项: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的笔力极为强劲。现比喻见解、议 论、分析、刻画很深刻。19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文中有“十二见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十二岁时,看 见父亲枕头下藏有笔说,便偷偷地阅读” “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 令也(倘若等到我成人你再把它传授给我的话,恐怕就阻扰了我的才 华)“,从这里可以看出王羲之酷爱书法;文中有“不盈期月,书便大 进(不满一月,王羲之的书法就大大进步),从这里可以看出王羲之 勤奋刻苦;文中有“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 渗入木板
11、三分)“,从这里可以看出王羲之书法造诣很高。20 . C 21. B 22.无不辟易颠仆 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23.王戎不取道边李 此必苦李 善于观察、思考 冷静沉着【分析】译文:魏明帝在宣武场上弄断老虎的牙齿和爪子,让百 姓去看,王戎七岁,也跟着人们一起去看,老虎乘隙攀住栅栏大吼, 吼声震天动地,围观的人全都吓得退避不迭,跌倒在地。王戎却平平 静静,一动不动,一点也不害怕。20 .本题考查给文章拟题的能力。文章主要讲述了七岁的王戎观看老虎表演时,围观者都吓得大惊 失色,只有他镇定自若、毫不害怕。故可拟题为“王戎观虎二故选 Co21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纵百姓观之”的意思是任老
12、百姓观看“老虎二“之”是代词, 指代老虎。故选B。22 .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由“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 动,了无恐色”可知,老虎攀住栅栏大吼时,其他观看者的反应是“无 不辟易颠仆”,王戎却是“湛然不动,了无恐色”。23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这学期我们还学了一篇关于王戎的文章,名字叫做王戎不取道 边李。文中王戎判断“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读了这两则故 事,我了解到王戎的两个优点:善于观察、思考和冷静沉着。24 . B 25. A 26.人生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或:活到老,学到老终生学习,受益终生。)2
13、7.珍惜青春时光要付出艰若和努力,好好学习。【分析】译文: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 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拿蜡烛呢? ”平公说:“哪 里有为人臣子而戏弄自己的国君的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 么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初升太阳的 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 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拿着火把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 相比,哪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24 .此题考查学生多义词的掌握。“恐已暮矣”意思是:恐怕已经晚了。暮,迟,晚的意思。“暮,何不炳烛乎? ”意思是:天黑了,为什么不拿蜡烛呢
14、?暮, 夜晚的意思。25 .考查对选文内容及修辞方法的理解。A.有误,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 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可知,这个句子把“少而好学” 比作“日出之阳”,把“壮而好学”比作“日中之光”,把“老而好学” 比作“炳烛之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26 .考查了对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的掌握情况。这则短文通过讲述晋平公和师旷关于学习的讨论,告诉我们人生 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27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我们可以从自己生活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如:珍惜人生的美 好年华,抓紧时间努力学习,以免“老大徒伤悲二28 . B 29. CD 30
15、. D 31. V X V V 32.文公听完师旷的回答豁然开朗,心情大好。会心一笑,眼 前闪出一道光芒。【分析】译文:晋国的国君平公对一个名叫师旷的著名乐师说: “我已经是七十岁的人了,想学习,恐怕太晚了吧”师旷说:“那 (君王)为什么不赶快把蜡烛点起来“晋平公认为师旷很不礼貌, 生气地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 “师旷就认真地对他 说:“瞎眼的臣子(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 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 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蜡烛的光亮。点亮了蜡烛 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 ”平公说:“对啊!”29 .考查词
16、语的解释。炳:光明;显著。“炳烛”意思是点燃蜡烛。30 .考查修辞手法。“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 如炳烛之明。”意思是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 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 点亮蜡烛的光亮。连用三个“就如同,这是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少 年、壮年和老年分别比作日出的阳光,中午的光明和点亮的烛光,这 是排比的修辞手法。31 .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D项错误,结合“何不炳烛乎? ”可知师旷劝晋平公抓紧时间学 习。32 .考查句子翻译。错误,应为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戏:戏弄。33 .考查补充句子。结合“善哉”可知,晋
17、文公同意师旷关于学习的说法,豁然开朗, 领悟到了学习的真谛,心情应该是非常高兴的。王戎(r 6 ng)不取道旁李王戎()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j ing)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 子,此必苦李。”取(),信然。注释: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王戎,晋朝人,“竹林七 贤”之一,自幼聪慧。尝)曾经竞走争着跑过去。唯) 只有信然)的确如此。34 填空。(1)王戎()岁,尝与诸小儿游。(2)取( ),信然。35 读下面的句子,把正确的序号填到括号里。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1) “折”字在这里读()sh ezh ezh e(2)句子停顿正确的是()看道边李树/多
18、子折枝。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10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11 .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12 .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故事?为什么?(2022秋甘肃定西)阅读小古文书戴嵩画牛,完成练习。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 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 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3 .本文的作者是代的 。牛指 的 。14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所宝以百数:
19、计算一日B. 一曝书画曝:暴露C.今乃掉尾而斗:摆动,摇动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他说得 对15 .翻译: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16 .文中引用古人的话“耕当问奴,织当问”,说明(2022秋浙江杭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练习。入木三分(有改动)晋王羲之,七岁善书,十二见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向羲之曰:“尔看用笔 法乎?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 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选自书 断王羲之)
20、笔说:论如何写好书法的书籍。秘:守住秘密。 蔽:耽误。 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期月:一整月。期, 音j i。祝版:祭神的木版。17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十二见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18 .关于入木三分这则小古文,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晋/王羲之,七岁/善书,十二/见笔说于/其父枕中,窃 /而读之J这句话的停顿是正确的。B. “今而用之”和“遂与之”中的“之”指代对象不同。C. ”尔何来窃吾所秘”和“尔看用笔法? ”同样是问话,这两 句话在语气上有所不同,表示父母一开始对羲之窃而读之此事态度有 所不同。D. “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 题很深刻。
21、19 .从这则文言文中,你读出王羲之是个怎么样的人?请在文中 找到相应依据。(至少写出两个方面)(2022秋云南昆明)阅读理解。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 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 了无恐色。注释纵:任凭。承间:趁着空隙。辟易颠仆:神色慌乱, 躲避不迭,摔倒伏地。湛然:冷静沉着着的样子。了:完全20 .给短文取个题目,最合适的是()A.王戎无恐色B.百姓观虎C.王戎观虎21 .文中的“纵百姓观之”的“之”指的是()A.王戎B.老虎C.魏明帝22 .老虎攀住棚栏大吼时,其他观看者的反应是,王 戎却是 o (可以用原文回答)23 .这学
22、期我们还学习了一篇关于王戎的文章,名字叫做 ,文中王戎判断“树在道边而多子, J 读了这两则故事,我了解到王戎的两个优点: 和O(2021长沙)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 “暮,何不炳烛乎? ”平公日:“安有势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 旷日:“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 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日:“善哉!”注释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 炳烛:点燃火把。安:怎么。炳烛之明,孰与味行乎:点上火 把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24 .依次填
23、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夜晚迟,晚年暮,年老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从师旷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故意将“暮”理解成。A.B.C.D.2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夸张、排比、反问的句式表达了对老 年人想再学习的看法。B.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应读为“安有/为人臣/而戏其 君乎?C.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的意思是盲臣不敢戏君。D. “善哉” 一词说明师旷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 的。26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7 .我们正处在“如日出之阳”的阶段,应当怎样对待学习?(2021深阳)阅读晋平公炳烛
24、而学,完成小题。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何不炳烛乎? ”平公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 行乎? ”平公日:“善哉!”注释师旷:字子野,春秋时著名乐师、道家。他生而无目,故 自称盲臣、暝臣。欲学:想要学习。恐:恐怕、害怕。安敢戏其君:怎么敢戏弄他的君主。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走路比哪个好呢?28 .“炳烛”的意思是()A.喜欢蜡烛B.点着蜡烛C.蜡烛明亮D.购买蜡烛29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 学,如炳烛之明。”
25、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多选)A.拟人B.反问C.比喻D.排比30 .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时间学习。B.学无止境,要活到老,学到老。C.学习什么时候也不晚,好学总比不学要好。D.师旷劝晋平公这么大年纪了,不要学习了,去走走路吧。31 .下列古文解释对的打“J”,错的打“X”。(1)“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意思是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 恐怕已经晚了!()(2)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意思是哪有做臣子的演戏给君 主看的呢?()(3)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意思是点燃蜡烛照明,比摸黑 走路哪个好呢?()(4)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意思是壮年时喜欢学
26、习,好像 是正午的阳光。()32.文公听完师旷的回答心情如何?请在文中最后一句画横线处 补充晋平公的动作、神情。参考答案:1 .汤汤乎若流水 2. C B D E 3.高 山流水【分析】译文:伯牙弹琴,锤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 想着高山,锤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 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锤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 腾不息的流水。”锤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 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2 .考查文言文默写。出自文言文伯牙鼓琴,原文为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 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3 .考查字词解释。先大致了
27、解文章内容,弄清楚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 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1)伯牙鼓琴的意思是伯牙弹琴,鼓:弹奏。(2)巍巍乎若太山意思是就像那巍峨的泰山,巍巍:高。(3)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意思是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 水,少选:一会儿,不久。(4)破琴绝弦意思是摔琴断弦,绝:断绝。3 .考查词语。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4 .朱熹 5. 说 随意 要紧,重要6.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7.心到【分析】全文为: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 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
28、上口,久 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二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 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 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 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译文为: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 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 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 忘记。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 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我曾经说过,读书 要专心一致,必定要三者到位,即心到,
29、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 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 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 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5 .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匹配。本文段选自宋代朱熹的读书要三到。6 .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余尝谓:我曾经说过。其中“谓”表示说。却只漫浪诵读: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其中“漫浪”表示随意。 心到最急:心到最重要。其中“急”表示重要。7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 吗?8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倒数第二句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知道“心
30、到”最关键。9 . 七 之 9.10.他们看见道路旁边的李树上有许多成熟的李子,把枝头都压弯了。大家争着跑过 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 11.这李树长在道路旁,上面结了那 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那么李子一定是苦的。 12.想到了司马 光砸缸。因为司马光和王戎一样,都是聪明机智的孩子。【分析】译文为: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孩子一起出去玩耍。他们看见道路 旁边的李树上有许多成熟的李子,把枝头都压弯了。大家争着跑过去 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大家问他,他回答说:“李子树在路边竟然 还有那么多的果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大家摘下来一尝,的确如此。10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识记。对古文原文背诵识记的考
31、查,在背诵和填空中要准确无误,不能 多字丢字,不能出现错别字。1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字词字音和句子停顿的掌握。(1)折sh e 二1 .断(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2 .亏损。3 .姓。zh e 1 .断;弄断。2 ,损失。3 .弯;弯曲。4 .回转;转变方向。5 .折服。6 .折合;抵换。7 .买卖货物时,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 做几折或几扣,例如标价一元的减到九角叫做九折或九扣,减到七角 五分叫做七五折或七五扣。8 .元杂剧每一个剧本分为四折,一折相当于后来的一场。9 .汉字中有曲折的笔画,形状有乙”等。10 .姓。11 .折叠。12 .折子。zh e _1 .翻转。
32、2 .倒(doo)过来倒过去。“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的意思是他们看见道路旁边的李树上 有许多成熟的李子,把枝头都压弯了。这里的“折”是断、弯的意思, 所以读“zh6(2)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的意思是他们看见道路旁边的李 树上有许多成熟的李子,把枝头都压弯了。所以句子的正确停顿是“看 道边李树/多子折枝10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的意思是: 他们看见道路旁边的李树上有许多成熟的李子,把枝头都压弯了。大 家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1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与概括。“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是:李子树在路边竟然还 有那么多的果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因为在道边的李子会很多路过的 人去摘,而这棵树还有很多果实,说明李子是苦的,不能吃,没有人 去摘。1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与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