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 文言文阅读 专题复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92195708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 文言文阅读 专题复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 文言文阅读 专题复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 文言文阅读 专题复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 文言文阅读 专题复习--(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 文言文阅读 专题复习-(含答案)小升初 文言文阅读 专题复习-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文言文阅读 课内阅读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两小儿辩日选自_。 2两个小孩辩论的问题是( )。 A太阳是早上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 B太阳是早上大还是中午大 3一儿的观点是“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他这样说的理由是_。一儿的观点是“日初出远,而

2、日中时近也”,他这样说的理由是_。 4你认为这是两个怎样的小儿? _ 课内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_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_ ?曰:非然也。 5按课文内容填空,将文中的横线补充完整。 6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指天鹅。 B指前一个学生。 C指弈秋的教导。 D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1)通国之善弈者也(_ ) (2)一人虽听之( ) (3)虽与之俱学(_ )_ (4)思援弓缴而射之( ) 7解释文中画“”句子的意思。 (1)_ (2)_ 8课文主要运用了_ 的写法。 A夸张讽刺 B借景抒情

3、 C前后照应 D对比 9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 阅读学弈,回答问题。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弈秋之为听。 B为/是其智弗若与? 1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 (2)思援弓缴而射之。_ 12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 ) A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B只有细心观察才能有独特的发现。 文言文阅读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

4、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_不逮: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_ 佣作:雇佣劳作 C而不求偿_ 偿:报偿 D邑人畏服之如是_邑人:同乡 14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 15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_ 阅读短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

5、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使弈秋诲二人弈 _ (2)非然也 _ (3)思援弓缴而射之 _ (4)为是其智弗若与 _ 17写出下列句中“之”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 (2)一人虽听之 _ (3)思援弓缴而射之 _ (4)虽与之俱学 _ 18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思援/弓缴/而射之。 C为/是其智/弗若与 D通国/之善/弈者也 19翻译下面的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_ 20本文学弈这件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 文言文阅读。 伯牙绝弦

6、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选自吕氏春秋本味) 2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善:_ (2)复:_ 2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 23成语_出自此则文言文。而李白在月夜听卢子顺弹琴中的“_,_”也对这段友情作了讴歌。除此,李白还用“_,_”来赞美朋友间的情深义重。 阅读文本,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7、“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24孔子不能决也。“决”的意思是:_。 25综观上义所述,第一个小孩的观点是:_;第二个小孩的观点是_。他们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都在_。 文言文阅读。 书戴嵩画牛 苏 轼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2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所宝:_ (2)自随 :_ 27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

8、是()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 28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所揭示的道理。 _ 默读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9“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缴”的读音为_,“缴”在这里指_。 30写出下列句子中“善”的意思。 (1)通国之善弈者也。( )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3)善战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 31翻译下面的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

9、也。 _ 32学了这篇文言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_ 文言文阅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而邻人之父亦云(_ ) (2)暮而果大亡其财(_ ) 34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_ 35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_ () () 参考答案: 1列子汤问 2A 3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4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分析】译文: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

10、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 的看着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 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背景资料的掌握。两小儿辩日节选自列子汤问第七章,文题是后人所加,记录的是春秋时期,两小孩与当时的大学问家孔子的故事。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从“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和“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两句可知,这两个小孩争辩的是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 3

1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中午离人远,是因为他看到的是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中午离人近,是因为他觉得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这篇文言文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通过二人的对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小孩都善于观察,而且说的话有理有据,不是胡乱猜测的。 5一人专心致志 为是其智弗若与 6 的 代词,代指弈秋的教导 代词,代指那个人 之:代词

12、,代指鸿鹄 7 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 8D 9告诉我们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 【分析】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背诵与默写。学弈原文为“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

13、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根据原文将空缺处补充完整即可。 6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解释,这种题型考查的都是重要的字词,需要识记。可以结合整句话的意思来理解加点字词的含义。 (1)“通国之善弈者也”翻译为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之:的。 (2)“一人虽听之”翻译为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之:代词,代指弈秋的教导。 (3)“虽与之俱学”翻译为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之:代词,代指那个人。 (4)“思援弓缴而射之”翻译为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之:之:代词,代指鸿鹄。 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的时候要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可以先把句中的重点字词翻译出来,再按照现代汉语的

14、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句通顺。 (1)“通国之善弈者也”这句话中,通国:全国;之:的;善:善于,擅长。连接起来句子翻译为: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2)“思援弓缴而射之。”这句话中,思:想;弓缴:弓箭;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之:代词,这里指鸿鹄。连接起来句子翻译为: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所用写法的掌握。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文章讲述了两个人在跟弈秋学下围棋时不同态度,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一心二用,导致的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告诫我们做事要专心。 9本题考查文章说明的道理。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文章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15、讲述了两个人在跟弈秋学下围棋时不同态度,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一心二用,导致的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这告诉我们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 10B 11 全国 引、拉 12A 【分析】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10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16、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A 句子意思为:只听弈秋的教导,“惟”属于状语,划分正确。 B 句子意思为: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所以正确划分应为:为是/其智弗若与? 所以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字词意思的能力。 需要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说出整篇文章的大概意思,然后再分析单个字的意思。 (1)整句意思为: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通国:全国。 (2)整句意思为: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援:引、拉。 12这道题考查学生结合文章中心思想回答问题的能力。 这篇文章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

17、二意。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13A 14凿壁偷光 15凿壁偷光、佣作求书、说诗;匡衡是个爱学习,爱读书的人,我们应该刻苦研读。 【详解】译文: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讲解诗

18、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鼎”是匡衡的小名。当时的人们竟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 16 教,教授。 这样。 引,拉。 因为。 17 的。 指弈秋的教导。 它,指鸿鹄。 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18A 19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0说明了同样的学习条件,学习态度不同,学习结果就会不同,所以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分析】译文: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

19、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详解】略 21 善于。 再。 22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破了古琴,挑断了琴弦,余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3 高山流水 锺期久已没 世上无知音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解析】2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词的理解。 解答时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再来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善哉乎鼓琴”的意思:你弹得真好呀。善:好。 “终身不复鼓琴”的意思:终生不再弹琴。复:再。 2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20、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词语的意思:绝:断;复:再;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之弹琴的人了。故句子的意思为: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3本题考查课外知识的积累。 “高山流水”:用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出自课文伯牙鼓琴,“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出自唐代李白的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意思:可惜钟子期早已逝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样相知的知己。 积累李白的相关友情的诗句。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点睛】参考译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

21、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4判断 25 太阳在早晨时比中午时离我们近 太阳在中午时比早晨时离我们近 通过自己的依据来争辩 【分析】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24本题主要

22、考查学生文言字词的翻译能力,需要学生对课内文言文释义进行掌握。 “孔子不能决也”的意思为: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决”在这里是句子的谓语,意思是判断。 25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抓住题目关键信息,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结合“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可知,第一个小孩的观点是:太阳在早晨时比中午时离我们近。 结合“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可知,第二个小孩的观点是:阳在中午时比早晨时离我们近。 结合文章可知: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他们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

23、)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他们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都在通过自己的依据来争辩。 26 所珍藏的宝贝。 随身携带。 27BD 28揭示了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引发我们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思考,“实践出真知”,即艺术离不开细心观察,强调了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请教。就像齐白石大师画虾,他是通过仔细观察虾的结构、了解虾的生活习性,对虾的静、动状态了然于胸,才让虾游上他的画纸的。 【解析】26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24、特殊情况。 (1)“所宝以百数”的意思: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所宝:所珍藏的宝贝。 (2)“常以自随”的意思:并经常随身携带。自隧:随身携带。 2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联系上下文完成句子的省略部分。 A,正确。根据句子“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可知正确。 B,错误。应填“(杜处士)尤所爱”。 C,正确。根据句子“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可知正确。 D,错误。“不可改也”是指“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个道理。 28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解答时,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去体会句子所揭示的道理。这句话意思是:种田要问耕种的农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如果自己不知道做事情的具

25、体细节和操作方法,就可以去请教从事该工作的人。我们要知人,然后与他们结交,互通有无。向专业人员取经,可以为我们节省宝贵的时间。揭示了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引发我们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思考,“实践出真知”。 【点睛】参考译文: 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 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

26、的农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29 zhu 带有丝绳的箭 30 擅长 好的思想品德 好 31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一些的原因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32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分析】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29本题考查字音、字义的辨析。 “缴”为多音字,在此处读音为zhu,指带有丝绳的箭;还可以读作jio,缴

27、纳。 3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1)通国之善弈者也: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善:擅长。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善:长处,好的思想品德。 (3)善战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弹琴弹得真好,琴声就像是巍峨的泰山。善:好。 31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诗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要注

28、意“为”的意思是因为;“智”的意思是智力;“弗若”的意思是不如。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意思是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一些的原因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3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启示。 文章写了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 33 老人 丢失 34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老人干的。 35教育人们不可因人废言,要看意见正确与否。 【详解】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