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百色专用)复习-文言文知识梳理及针对训练-第1篇~第6篇.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347800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中考语文(百色专用)复习-文言文知识梳理及针对训练-第1篇~第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2年中考语文(百色专用)复习-文言文知识梳理及针对训练-第1篇~第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中考语文(百色专用)复习-文言文知识梳理及针对训练-第1篇~第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语文(百色专用)复习-文言文知识梳理及针对训练-第1篇~第6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材31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针对训练(原文呈现、参考译文中加黑和画波浪线的词句与部编教材课下注释高度一致)第1篇世说新语二则(七上)咏雪原文呈现参考译文段层精解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讲解文章的义理。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一句话,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人物、事件、环境都说到了。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ch)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太傅的哥哥的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谢太傅的大哥的女儿(谢道韫

2、)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骤”字传神,展现了雪景的非凡气势。“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谢道韫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就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末句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赞赏。【文学常识】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题目是编者加的。【文章主旨】短文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

3、,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赞赏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人物形象】谢道韫善于观察,聪明而有才情。【写作特色】运用对比手法,以语言为主,仅仅描写三人对话,人物性格却跃然纸上。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呈现参考译文段层精解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时分。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道:“(

4、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第一句交代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具体情况,为故事的发展作铺垫。第二句写陈元方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陈元方回答客人的问话,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时分。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友人由“怒”转“惭”,表示

5、知错;元方“入门不顾”显示其率真方正的个性。【文章主旨】短文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即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人物形象】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率真自然。友人失信无礼,但知错能改。(P30“课后习题三”)【写作特色】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现实意义】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常考知识清单】一、重点词语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2古今异义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未若柳絮因风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太丘舍去去相委而去委下车引之引元方入门不顾顾3一词多义是顾4词类活用寒雪日内

6、集(名词作状语,在家里)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5虚词的意义及用法乃去后乃至(连词,才)而相委而去(连词,表承接)则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连词,表承接,相当于“就”)之下车引之(代词,他,指元方)二、重点句子1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白雪纷纷/何所似即/公大兄无奕/女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特殊句式(1)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示判断)(2)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即“白雪纷纷所似何”)(3)省略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寒雪日”前省略介词“于”)去后乃至(“乃至”前省略主语“友人”)待君久不至,已去(“待君”前省略主

7、语“家君”)3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讲谈文章的义理。(2)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把这纷纷扬扬的白雪)比作柳絮乘风飞舞。三、内容探究1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看法吗?(P30“课后习题二”)谢安认为“柳絮因风起”更好。示例一:我认为用“撒盐”比喻雪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落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个比喻更好。示例二:我认为用“柳絮”比喻雪好,它给人

8、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的比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2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请说出你的看法。示例一: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因为友人已经认错,而他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该以礼待之。示例二:不失礼。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能给友人一次难忘的教训。(一)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

9、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乙】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注释】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诏:皇帝的命令。食:同“蚀”,侵蚀。初:一开始,刚刚。【参考译文】【乙】黄琬小时候就聪明。祖父黄琼是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报告(朝廷)。太后召见他问他太阳被遮了多少,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

10、太后的询问却又不知道当时的情况。(当时)年仅七岁的黄琬在旁边,说道:“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皇太后,并且认为黄琬与众不同,便十分喜爱他。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A撒盐空中差可拟高可二黍许B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泉香而酒洌C为魏郡太守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未若柳絮因风起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解析】A.可以/大约;B.却,表转折/表并列;C.是;D.趁、乘/于是、就。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甲】文节选自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方正、雅量等36门,本文选自言语篇。B【乙】文

11、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C【甲】文中“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儿女”指儿子及女儿。D【甲】文的“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与【乙】文的“祖父琼,为魏郡太守”这两个句子均为判断句。【解析】C.【甲】文中“儿女”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甲】文首句交代咏雪的背景,“寒雪日内集”营造出融洽的家庭气氛。B【乙】文中黄琬直接说明发生日食时太阳的情形,帮大人化解了难题。C【甲】【乙】两文都是写小孩子的聪明才智,都通过刻画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主人公的形象。D【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的思维不应拘泥于固定的模

12、式,要从多种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析】B.不是“直接说明”,应是通过类比的方法来说明。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撒盐空中差可拟。(白雪纷纷的样子)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二)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乙】季

13、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注释】季札:春秋时吴国公子。徐君:徐国国君。上国:古指中原发达国家。冢:坟墓。【参考译文】【乙】季札第一次出使,路过北方的徐国。徐国国君十分喜欢季札(身上所佩)的剑,但是却没有说出来。季札心里却知道(徐君喜欢自己的剑),但是他还要出使到别的国,所以没有送给他。(后来他出使完后)再回到徐国,徐国国君已经死了,于是解下宝剑,挂在徐国国君墓前的树上。他的随从说:“徐国国君已经死了

14、,这是要送给谁呢?”季札说:“不是这样的,我当初心里已经决定要把这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他死了而违背自己的诺言呢!”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年之后B北过徐君 然则北通巫峡C岂以死倍吾心哉 以中有足乐者D相委而去 系之徐君冢树而去【解析】A.约定/满;B.向北;C.因为;D.离开。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甲】文选自的世说新语是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作者临川王刘义庆是南朝宋文学家。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C【甲】文的“尊君”也称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D【甲】文的

15、“尊君在不”句子是反问句,【乙】文的“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句子是倒装句。【解析】D.“尊君在不”是疑问句,不是反问句。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甲】文中写陈元方七岁的年龄,目的是为下文埋下伏笔。B【甲】文中元方的形象鲜明、生动。由彬彬有礼地回答到对客人骂其父的反驳,以至最后的“入门不顾”,一个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C【甲】【乙】两文刻画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都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主人公的形象的。D.【乙】文中从季札明知徐君喜欢宝剑却“不献”,到徐君死后才挂剑,可以看出季札跟【甲】文的友人一样的无信无礼。【解析】D.季札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他当时

16、没有献出宝剑是因为他还要出使到别的国家。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2)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我当初心里已经决定要把这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他死了而违背自己的诺言呢!第2篇论语十二章(课标篇目)(七上2019年考查)原文呈现参考译文段层精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n),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

17、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的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讲学习方法,强调随时都应该反省自己。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是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我就可以顺从意愿,但也不会越过法度。”讲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孔子

18、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ng),思而不学则殆(di)。”(为政)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讲学习态度,阐明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讲个人修养,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子曰:“知之者

19、不如好(h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讲学习方法,讲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讲个人修养,讲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

20、点就加以改正。”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不舍昼夜。”(子罕)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讲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强调应珍惜时间。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讲个人修养,强调坚守志向。子夏曰:“博学而笃(d)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讲个人修养,强调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文学常识】1.孔子(前

21、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文章主旨】本文通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等方面给人以启示,教育我们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内容深刻,富有哲理,对后世的教育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成语】不亦乐乎、三十而立、不惑之年、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博学笃志(P53“课后习题五”)【现实意义】1.本文主要从学习(态度

22、、方法)、个人修养和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良好的建议,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意义。2.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常考知识清单】一、重点词语1通假字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古今异义学而时习之时温故而知新故可以为师矣可以学而不思则罔罔思而不学则殆殆3一词多义知故乐从4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5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而之学而时习之(代词,它)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们的)为则学而不思则罔

23、(连词,表承接,相当于“就”)二、重点句子1句子朗读节奏划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择其善者/而从之博学/而笃志2特殊句式(1)判断句贤哉,回也(“也”表判断)(2)省略句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之”指“温故而知新”)人不知而不愠(“知”后面省略宾语“自己”)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前面省略谓语“择”)3重点句子翻译(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以”后省略“之”)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

24、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三、内容探究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重读论语仍获益匪浅。请结合文中有关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方面的语句,谈谈你获得的启示。示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告诉我们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做一个善于学习的人。(2019百色中考)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子曰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乙】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也。”(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孟子曰:“教亦多术

26、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孟子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注释】书:指尚书。杵(ch):捣物的棒槌。这里指古代战车上所用的一种长杆兵器。深造:高深的造诣。资:积累。原:同“源”。【参考译文】【乙】孟子说:“(要是)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武成篇只不过取其中的两三页罢了。仁者天下无敌,让最讲仁德的人去征伐最不仁德的人,怎能不使血多得把木槌都漂流起来呢。”孟子说:“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来得到高深的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掌握牢固;掌握得牢固,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得深厚,用起来就能够左

27、右逢源,所以,君子总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孟子说:“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让它受十天的寒冷,没有能够生长的。”孟子说:“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孟子说:“教育也有多种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这也是对他的教诲。”孟子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宴酣之乐,非丝非竹B必有我师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C一日暴之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D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解析】A.以为快乐/乐趣;B.于此

28、,意思是在其中/语气词;C.晒/突然;D.均为语气助词。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甲】文节选自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C【甲】文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乙】文中“策”指马鞭。D【甲】文的“可以为师矣”与【乙】文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解析】C.【乙】文中“策”指竹简(书册)。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时间流逝,生命短暂,要珍惜时间。B【乙】文中演化的成语“一曝十寒”

29、,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懒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C【甲】【乙】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D【甲】【乙】两文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认为“仁”即“爱人”。【解析】C.【乙】文最后一则是关于治理国家的言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2)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第3篇诫子书三国蜀汉诸葛亮(七上)原文呈现参考译文段层精解夫(f)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30、,非宁静无以致远。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自己的身心,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作者开篇即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并指出修身养德的具体途径。修身养德的方法是“静”与“俭”。“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培养的关键性作用。“俭以养德”是作者人生智慧的总结,更是作者严以自律的人生写照。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没办法学有所成。再明确“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

31、。“淡泊”,指不为名利所动,能安贫乐道,守道不移;“宁静”则指心绪安宁,内心澄净。“淡泊”“宁静”是“明志”的前提。作者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结合,告诫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学习时要心境清净,精力集中,同时学习态度要端正。淫(y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懈怠就没办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从反面入手,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须从淡泊宁静中提高自身修养,最忌“淫慢”“险躁”。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最后

32、殷殷叮咛,劝诫儿子应惜时勤学。学习的目的是成才,而成才是为了奉献于社会,为社会所用。【文学常识】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文章主旨】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轻薄浮躁,要惜时而有所作为。【写作特色】文章短小精悍,说理透彻。本文短短86字,道出了多层关系:“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成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现实意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确实,现实社会中充满了诱惑,我们切不可随波逐

33、流,迷失方向,切忌追逐短期的功利而汲汲于功名富贵。这句话是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但对于后人也有普遍的警示作用。【常考知识清单】一、重点词语1古今异义夫君子之行行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非学无以广才广淫慢则不能励精慢险躁则不能治性险治年与时驰驰2一词多义学成3词类活用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目标)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非志无以成学(名词作动词,立志)4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夫夫君子之行(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以二、重点句子1句子朗读节奏划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

34、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重点句子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懈怠就没办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三、内容探究文中提到很多关于“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P82“课后习题三”)示例:文中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

35、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

36、、纣是也。可不慎欤?”(周公诫子)【注释】恭:肃敬,谦逊有礼。尊盛:位高势盛。卑:低下。畏:同“威”,威严。哲:明智,聪明。【参考译文】【乙】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的了。可是,我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还唯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就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节俭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卑谦来保有它的人

37、,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富裕得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谦虚谨慎吗?”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静以修身守之以俭者B诫子书 周公诫之曰C夫君子之行 守之以恭者D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解析】A.连词,表明后者是前者的目的/用;B.告诫、劝勉;C.结构助词,的/代词,代“德行宽裕”;D.死亡/通假字,同“无”,没有。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

38、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甲】文中的“书”,在这里指书信,是一种文学体裁。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C【甲】文“夫君子之行”中“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乙】文“周公诫之曰”中“公”指古时候对男子的尊称。D【甲】文的“非淡泊无以明志”是双重否定句;【乙】文的“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是判断句。【解析】D.【乙】文“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的意思是“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就会得到荣耀”,“守之以恭者”正确的句式是“以恭守之者”,是倒装句。3下列对选文的

39、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B【乙】文中周公权高位尊,但是他能从自身的行为来对伯禽进行诫勉,可见他是个育子有方的父亲。C【甲】文从反面来阐述“淫慢、险躁”带来的害处,强调“静”对修身的重要性;【乙】文中周公从“恭、俭、卑、畏、愚、浅”六方面来告诫伯禽要有谦虚谨慎的美德。D【甲】【乙】两文都从正反两面来阐述,并且都能举例来论述,很有说服力,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很有意义。【解析】D.【甲】文没有举例论述,【乙】文没有讲到学习方面。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恬淡寡欲就

40、没办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2)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贵为君王,富裕得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第4篇狼清蒲松龄(七上)原文呈现参考译文段层精解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zhu)行甚远。一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为后面描述屠户的斗争策略作铺垫。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

41、。屠户再次扔了一块骨头,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前面的那只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第二段:写屠户惧狼,充分暴露了狼的贪婪本性,证明了屠户退让迁就策略的失败。这是故事的发展。屠大窘(jing),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dn)眈相向。屠户感到处境困迫,担心前后遭受它们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一样。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

42、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故事的转折,屠户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双方形成相持局面。少(sh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mng),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头,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了。屠户正要上路,转身往柴草堆后面看,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挖洞,想要从通道进入从背后攻击屠户。狼的身子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

43、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这只狼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引诱敌人的。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狼亦黠(xi)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是狡猾的,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第五段: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被人的勇敢和智慧所战胜。【文学常识】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文章主旨】本文写了一屠户从遇狼,避

44、狼到毙狼的经过,生动揭示了狼贪婪、凶残、狡猾的本质,细致刻画了屠户由惧狼到奋起杀狼的变化过程,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人物形象】文中屠户先是怯懦,后机智勇敢,善于斗争。【写作特色】1.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2.运用比喻和讽刺的手法。3.结构严谨,照应周密,故事情节紧张曲折,波澜层叠,引人入胜,语言精练形象,细腻生动,使人如临其境。【现实意义】对待像狼这样的恶势力,不要心存幻想,一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相信一定能取得胜利。【常考知识清单】一、重点词语1古今异义屠自后断其股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几何止增笑耳耳

45、弛担持刀弛屠暴起暴2一词多义止意前敌缀3词类活用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挖洞)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4虚词的意义及用法以之而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连词,表转折,可是)于其一犬坐于前(介词,在)乃二、重点句子1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缀行/甚远恐/前后受其敌其一/犬坐于前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特殊句式(1)省略句投以骨(“投”后省略宾语“之”)顾野有麦场(“顾”前省略主语“屠”)一狼洞其中(“其中”前省略介词“于”)(2)倒装句投以骨(状语后置,即“以骨投之”)(3)判断句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也”,判断句的标志,这里对狼“洞其中”的行为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