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蓝染与日本型染工艺文化的差异研究_罗曼.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9085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蓝染与日本型染工艺文化的差异研究_罗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中国蓝染与日本型染工艺文化的差异研究_罗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蓝染与日本型染工艺文化的差异研究_罗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蓝染与日本型染工艺文化的差异研究_罗曼.docx(5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茁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 成果,论文中有关资料和数据是实事求是的。除文中己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 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木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 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若有不实之处,木人愿意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罗 t 曰期:及 /2年 /)月 曰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北京服装学院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 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北京服装学院。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 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

2、位论文被査阅、借阅和复印;学校可以将学 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公开或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 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曰期: 20IP年月 G曰 日期:年 A月夂日I 中国蓝染与日本型染工艺文化的 差异研究 摘 本人着重从中国蓝染与口本型染两国的工艺特征、图案文化、民族审美情趣以及传承 与发展情况对比研究中口两国的民族艺术文化特征差异。由于目前国内对口本型染的杳阅 资料较少,对于两种手工艺的异同比较更是少之又少。该论文意图通过对两国两种传统手 工艺的工艺技术、图案风格、应用实践以及材料与纹样结

3、合等多方面的深层次探究,更好 的全方位地认识和解读两种手工艺的异同。融入新的创造思维、使用新的材料和技术,使 我们的创作更具个人特色,让传统艺术在新的时代得以更好的发展。通过两种手工艺的探 究,更好地、更深地了 解中口两国艺术理论及创作的差异。希望完成 “ 民族性 ” 设计的一 些探索与研究,通过这些成果能引起人们对传统手工染色的关注和兴趣,同时对推动民族 民间艺术的发展出一份力。 关键词:中国蓝染;口本型染;工艺特征;图案文化;民族审美情趣;传承;发展; 民族特色 CHINA AND JAPAN BLUE DYEING PROCES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A

4、bstract I mainly from China and Japan both blue dyeing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patterns of culture, the aesthetic taste of the nation as well a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omparative research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n the national arts and culture difference. Because of the current domest

5、ic to Japan with access to information is less, for the two arts and crafts comparison is even less. The thesis is aiming to two of two traditional handicraft technology, design style,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materials and patterns with many aspects of the in-depth research, a better all-round und

6、erstanding and explanation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wo kinds of Arts and crafts. Into the new creative thinking, the use of new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make our creations with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make the traditional art in the new era to better development. Through two kind

7、s of Arts and crafts research better, deeper understanding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n the theory of art and creative differences. I hope to complete the nationality design some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through these results can cause people to the traditional manual staining of attention and intere

8、st,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olk art out of a force. Keywords: China blue dye; Japan;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 design culture; aesthetic taste;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目录 mw . i Abstract . II % i M . i i.i传统手工艺的研究背景 . i 1.2两种传统手工艺在不同社会背景下发展状况 . 1 1.2.1

9、蓝印花布的发展现状 . 1 1. 2.2 红型染的发展现状 . 2 第 2章概述染色艺术的历史渊源 . 3 2. 1中国染织工艺的起源与发展 . 3 2. 1. 1中国蓝印花布的历史发展 . 3 2.2 日本染色工艺的起源与发展 . 5 第 3章中日染色艺术工艺与图案文化比较 . 9 3.1中国蓝印花布与日本红型工艺特征比较 . 9 3.1.1中国蓝印花布的工艺特征 . 9 3.1.2日本红型染与蓝印花布的工艺特征比较 . 10 3.2 中日染色图案特色与文化内涵比较 . 13 3.2.1中国蓝印花布的图案特色 . 13 3.2.2 日本型染图案特色 . 19 3. 2. 3日本型染图案色彩分

10、析 ( NCS系统色彩定位 ) 22 第 4章东方染色艺术的工艺文化与应用价值意义研究 . 23 4.1 哲学思想与东方染色艺术 . 23 4.1.1 哲学思想在中国蓝染中的运用 . 23 4. 1.2哲学思想在日本型染中的运用 . 24 4. 2 手工染色艺术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 26 4. 2. 1 雅俗共赏 一 符合现代人审美 . 26 4. 2. 2返璞归真一现代人生活理念 . 27 4.2.3 内夕卜兼修 一 具象与抽象之美 . 27 4. 2. 4独一无二一世间 “ 孤品 ” . 28 第 5章传统染色艺术与现代纺织品面料的设计与开发 . 30 5.1传统染色图案在现代面料设计中的

11、创新 . 30 5.2手工染艺与纺织品面料的结合创新 . 31 5.3手工染艺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与设计 . 35 5.4个人型染作品的设计与应用 . 38 第 6章染色艺术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 38 6. 1中国蓝染在 a今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 40 6.2 口本红型在 a今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 40 6.2. 1 口本的 “ 造乡运动 ” 和 “ 一村一品 ” . 41 6.2.2 口本的保护民间手工艺政策 . 42 金吉 it . 43 . 45 项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著作、论文及获得奖 . 46 卽射 . 47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中国蓝染与日本型染工艺文化的差异研究

12、第 1 章 绪 论 1.1传统手工艺的研究背景 传统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我国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文化艺术的精髓 体现,是 a之无愧的国粹至宝。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外交流的增多,人们对于生 活的追求不再只满足于简朴的功能性消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特别是女性消费者,她们 更愿意选择那些无论从色彩还是外观方面都赏心悦目、个性十足的设计。因此对于传统工 艺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市场上却出现了与事实相背离的现象,市场火热、高校冷落 和传统工艺后继乏人、传统工艺缺乏创意等问题。因此急切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研发和设 计力量于传统手工艺中。 另外,在倡导 “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 的今天,怎

13、样传承和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显 得尤为重要。文化的趋同性愈是明显,而不论设计师还是消费者其内心深处追求 “ 文化个 性 ” 的焦灼感愈加强烈。尝试发展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设计作品是 a今设计一大趋势。 1.2两种传统手 工艺在不同社会背景下发展现状 1.2.1蓝印花布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不断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品质和 对事物的审美心理要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目前中国传统手工艺产品相较于口本而 言过于不讲究创新,因而蓝印花布的发展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口益发展的精神需求,曾一度 面临消亡的状况。中国蓝印花布在相 a长的一段时间内失去了其在市场上的实用价值,使 得在

14、近半个世纪中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今天,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下,人 们的生活观念又发生了改变,在追求个性、时尚、环保的今天, 小批量生产的传统手工艺 也渐渐被重新重视起来。与此同时,很多厂商也逐渐开发起蓝印花布的各种产品,尤其是 在国内家居领域。其功用也不再只是作为家用纺织品,而是逐渐转为室内个性装饰品以及 2 第 1 章 绪 论 精美观赏品,被重新设计开发的蓝印花布开始受到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青睐。 1.2.2红型染的发展现状 冲绳传统的 “ 红型染 ” 是一种在王府保护下被王家和贵族用作礼服面料发展起来的一 门染色工艺,起源于 14 15世纪的琉球王国时代。型染和中国的蓝染在工艺上有

15、着很 多相似,都是利用型纸做成模板进行染色的一种传统工艺。型染的历史悠久,在经历了各 个时期的发展、沉淀之后,型染色调的调和、纹样的精致、以及工艺之技巧都美得令人心 动不已。型染设计针对性以及偶然性强,可做小批量生产或者个性化定制,效果富有趣味 性。型 染的效果独特,色彩与色彩之间的过渡柔和,绝对是一般机器达不到的。除此之外 型染工艺又是一门绿色、环保的工艺。因为从型染的染料到表现材质都是绿色的,同时与 周围的环境也有着良好的兼容性。日本作为一个倡导环保主题的民族,对型染有着很好的 继承和发展。日本对于型染不仅有着丰富的相关理论知识体系,也拥有着丰富的染色实物。 当然其中有不少是关于有关中国传

16、统纺织印花方面的。近 20年来,口本京都书院出版的 染织美发表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论文,口本还擅长于利用国外的资料构筑本国研究成 果体系,方便作染织研究和创作。但是对 于知识体系的完善性,中国明显在这方面是不足 的。第 2章概述染色艺术的历史渊源 3 第 2章概述染色艺术的历史渊源 2.1中国染织工艺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上下五千年悠久而丰富的历史赋予了中国染织同样的光辉。据记载,一九三七 , 在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发现红色氧化铁粉末和若干涂红色颜料的装饰品,其足已证明 五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已开始使用红色矿物颜料,也说明了那个时期的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懂 得如何使用颜色进行装饰,来增加一件东西的美感。从山

17、顶洞人使用原始的天然矿物颜料 到如今的种类各异的染料,从原始的单一的涂绘颜料到之后的浸染、媒染、套染等等,染 织也 正是从那个遥远的时代经历各个时期的发展逐渐演变至今,经历了漫长又曲折的道 路。随著生产的不断发展,我们祖先对矿物颜料的认知也逐渐广泛。除赭红色赭石外,还 发现其它石块也可研磨使用。如朱砂可作红色颜料,其色泽纯正,鲜艳;石黄 (又叫雄黄雌 黄 )可作黄色颜料等等。我国的染色技术传到西方以后,使外国学者感到惊讶,他们把这种 染色技术称为中国术 ( Chmas)。 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 (公元前 11世纪一一公元 前 771年 )已得到较大的发展。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染色工艺 a

18、时设有专官主管,楚 国还设有主持生产靛青的 “ 蓝尹 ” 工官。足见 a时的丝织、染色工艺已颇具规模。我国染织 工艺在染色方面也具有悠久史和高科学水平。 2. 1.1中国蓝印花布的历史发展 型染,顾名思义就是用一定的 “ 型托 ” 来达到染色或者印花的目的。通常可分为凸版 印花版和镂空印花版。然而,我国的蓝印花布属于纸板印花型染的一种。这类型版很薄, 有利于均匀地刮制防染浆。另外我国的夹缬则属于木型的凸纹版。如图 1、 2:第 2章概述染色艺术的历史渊源 4 图 1中国蓝染纸版 图 2中国蓝染木版 蓝印花布,又称浆水缬、药斑布、浇花布等。我国有着悠久的蓝印花布印染历史,记 载资料民间流传很多,

19、但主要集中于南通、湖南一带。关于蓝印花布的文史资料目前流传 广而疏,需要建立完善而系统的文字数据整合库,以供大家更加方便地查阅和更好地传承 像蓝染这些被视为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像南通、湖南等城市依然保存着一些 传统的蓝印花布印染作坊。虽然同为一种工艺,但是两地有着一些微 妙的异同点。他们的 不同表现在工艺上,而创作风格普遍缺乏地域元素,将地域特色更加显著地运用在蓝印上。 两地工艺相同点在于都是防染工艺,都需要借助外力来达到防染的效果。不同在于前者属 于纸版糊印,是灰缬。后者属于木版型染,是夹缬。 早在 1959年新疆于田屋于来克古城北朝遗址出土了一块镂空花版和防染剂的蓝底白 花布,说

20、明了早在北汉时就已成熟地掌握这种工艺。周启澄所著纺织科技史导论中记 载道 “ 南北朝时期,各种蓝地白花的织物,已经成为民间无分贵贱的常用服饰。 ” 那时被 成为染缬。另外据古今图书集成一一职古典记 载: “ 药斑布以布抹灰药而染色、侯干、 去药灰,则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作被面、帐帘之用。 ” 记载的是南宋时用于印染被面、 窗帘等生活用品的蓝印花布在当时被称作药斑布。所说的药斑其实就是被防染剂防染之后 留下的痕迹,被生动地描述成为药斑而药则是防染剂。那个时期的图案样式比较传统,多 为花鸟鱼虫人物。构图上比较讲究对称性,多表现人们欢快的生活场景以表现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的愿望。 明代中期,药斑布被

21、民间广泛使用,流传甚广。现在传承的蓝印花布也是在宋元时期 “ 药斑布 ” 、明代 “ 浇花布 ”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时长江下游、 大江南北等地区棉织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5 布相当受重视,成为了 “ 家户习为恒业 ” ,松江、南通等地区早在那个时期就已经成为了 纺织品的集散地,整个纺织行业也空前的发达。其产品不仅自己自足,满足了当地的生活 需求,更是销往全国各地以及日本、欧洲等国家,深受各国的喜爱和追捧。直到解放之后, 随着工业机器大生产的开始,这种传统的劳力产品被工业产品所慢慢代替,使其曾一度面 临灭亡的危险。如今,随着国家对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保护地号召以及人们生活压力的増

22、 加,返樸归真生活态度的崇尚,像蓝印花布这些手工染织工艺品又被重新重视。但尽管如 此蓝印花布 的发展仍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相对长的时间和相对多的精力去投入创新,培 养专业人才为染色工艺注入新鲜血液,更需要引导消费者,开拓市场,从而改善现状。 国内蓝印花布实际上是由多种手工艺综合发展而形成的一门独立的工艺。如:凸版印 花、蜡染和刻纸等工艺对其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目前,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最权威、 系统,收藏了很多遗留下来珍贵的蓝印花布珍品。在这里可以完全系统完整地学习和认识 蓝印花布的历史发展以及传承的情况,可以看到更多地全国各地收集的蓝印花布。对其进 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学习。到这里我不得不提到的

23、一位国 家非物质遗产传承人,蓝印花布民 间老艺家吴元新。他几十年如一口,坚持收集民间蓝印花布,为更好地传承和宣传蓝印花 布的文化,他在南通建立了自己的博物馆。经常为全国远道而去的游客讲述蓝印花布的图 案设计内涵以及现场演示蓝印花布制作过程。a传统家庭生活逐渐被社会化生活方式取代 之后,最重要、最有可操作性的非遗传承方式就是学校教育。因此,吴元新经常到北京等 全国各地去讲授蓝印花布的知识。 2.2日本染色工艺的起源与发展 关于口本染织工艺的起源,至今未有作出文献资料的统一。有的推测口本织物于绳文 时代晚期开始,依据是那时中口交流往来,中国的织机和蚕种已经传入口本。 a时他们开 始养蚕取丝,进行纺

24、布。还有一种推测,根据考古发掘的弥生时代的土器和金属器上附有 的布的残片来判断,弥生时代就已经存在最原始的织物。显然这些都只是一种依据考古资 料的猜测。然而,飞鸟 奈良时代是中国唐文化兴起之时,这时的口本实行了大化革新, 加强与中国的交流学习,此时的染织图案与工艺都深受中国工艺美术的影响。隋唐时期镂 空版印花法传到口本,宋以后由于南方海路交通的发展,这一印花技术传到欧洲各国。飞 鸟 奈良时代时口本已第 2章概述染色艺术的历史渊源 6 经接受中国 染织技术的传授,并深受其的影响,产生了最早的染织工艺,一直影响到十四 至十七世纪的室町时代、桃山 江户时代时期。所以最为正统的说法是日本染织工艺应该

25、从飞鸟 奈良时代进行考察。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很多优秀作品。其中天寿国绣帐是 目前日本现存最早的染织工艺品,是非常重要的代表作品。该作品表现的是于推古天皇三 十年 ( 622年),圣德太子去世后,太子妃为纪念太子,用刺绣的形式来表现太子在天国生 活安康的图像。记载的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非常具有纪念意义。整幅作品的意匠和整 个色调都具有极其自然和谐而又统一的变化 。现存的作品虽仅不足一米,却代表了当时染 色技术的最高水平,被日本定为 “ 国宝 ” 。从作品上就可以分析当时的染色工艺以及刺绣 工艺已经很高超。这一时期除了天寿国绣帐,还有猎狮子文锦、太子传私记、葡 萄藤花纹染织等代表作品,主要收藏在

26、京都东大寺正仓院宝库和法隆寺里。另外值得一 提的是如来诸菩萨图秀帐,这幅作品从色彩到图案的风格意匠都体现出中国唐代典型 的染织风格,很明显地可以感受到这个时期的作品风格在模仿中国的隋唐染织工艺。 飞鸟 奈良时代的染织工艺如此发达,与中国唐代各业的兴起密不可分。这一 时期 日本加强了与中国的往来,派使者、归化人赴中国学习,之后传授给国人并世袭传承。这 一时期建立了“ 织布司 ” ,招收并培养专业的染织工人。在专人的监督下,当时的染织业 有了一点的起色。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总结的民族,这正是为什么日本比中国更好传承 民族手工业的重要原因 。一个日本学者曾经对于日本的作品的评价足以说明当时汉风对于

27、日本工艺美术的影响之深, “ 上代日本的染织工艺受到中国文化圈的色彩非常强烈的浸润, 有些作品很难判断是中国生产还是日本国产。即使是日本国产也是具有浓厚色彩,这是无 法否认的 ” 。(日本工艺美 术 P98 ) 平安时代的日本染织工艺是一个由 “ 模仿 ” 到 “ 原创 ” ,由 “ 汉化风 ” 到 “ 和化风 ” 转化的过渡时期。因此,在日本整个工艺美术史上都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时期。最具代表性 作品龙首纹染织纹样如图例 3、 4: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7 这一时期在历史上对应的是中国的宋代。宋代的染色技术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染料 的色谱也更加齐全。宋以后镂空印花版开始改用桐油竹纸代替以前

28、的木板,所以印花纹更 加精细。为了防止染液的渗化,造成花纹模糊,就在染液里加入胶粉调成浆状以后再印花。 这种创造有利于夹缬印花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提高 。一 定的审美意识的形成是离不开一个 民族所具有的自然条件、自然观、原始美学观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由于日本独特、优美的 自然条件,处于太平洋地震多发带,多灾多难。使人不得不在赞叹如此美妙的风光 的同时 , 感受着口本作品的一份悲壮、崇高的壮美感。因此,首先从染织色彩上分析,作品开始由 之前模仿唐朝的富丽堂皇的多色,转变为清新淡雅的寡色、简素,有时甚至有些悲凉的色 调。简洁而不简单中又不失优雅的审美追求,结合口本独有的风土风格进行创作,重装饰 , 表

29、现了优美的装饰效果和纤维纹样的调和之美,形成了口本独特的染织工艺的特质。其次 从纹样上来说,口本崇尚自然主义,因而图案也慢慢由几何形体过渡为樱花、松柏、枫树 等不同季节的花草纹样。这一时期的作品也开始有了季节感, a然这和口本人所特有的季 节感有很深影响的。从 这一时期的染织工艺也体现了武家的生活习性和审美情趣,深受政 治因素的影响。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小葵花纹唐衣、花鸟纹半臂服(如图 4) 等。 室町时代由于战乱不断,染织工艺大不如以前。不过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小袖服装形 态,而这种服装不再只局限于贵族阶级,也进入到了平民家庭。为以后的江户小袖和 “ 友 禅染 ” 的形成与发展打下基础、做

30、好铺垫。这一时期古典戏曲 “ 能乐 ” 戏装代表着 a时的 口本染织工艺,占据着主导的作用。这一时期对应的是中国的元代。元代的染色纤维织物 品遗存下来不多。山东嘉祥元代曹元用墓出土的菱形花纹织锦,图案优美,是一件元代珍 贵的纤维染色资料。从图案色彩上看印染技术也更成熟。在印染技术方面印花的出现比画 图 3鸟纹半臂服 图 4 龙首纹染织纹样花 第 2章概述染色艺术的历史渊源 8 花、缀花、绣花以及提花都晚,此时我国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手工印染技术,直到欧 州工业文明浪潮的兴起, 1834年法国的佩罗印花机发明以后,欧洲的纺织、纤维染色技术 文明水平代替了亚洲。 桃山 江户被日本工艺美术大师称为

31、染织的划时代转折点。主要原因是织田信长、丰 臣秀吉统一天下,初建天下,急需大量的装饰大师和装饰物品。因为他们号召天下大力发 展工艺美术,并对很多工艺采取了保护的政策。而且在 “ 能乐 ” 戏服带动下,染织工艺空 前发达,而整个民族艺术审美情趣也开始转向华丽、富贵。技法采取贴金银箔、金银刺绣 , 以及金银线刺绣和绞染等并用。这时多使用 “ 小袖 ” 式样,其受众面比以前更为大,而且 使用群体不再有限制,男女老少皆宜。宫崎 友禅斋作为当时著名的绘画大师,他对日本染 织有着极大的贡献。他将自己的专业结合服装染色工艺,在服饰面料上进行手绘花纹图案 , 尤其是小袖样式的花纹图案。色彩更加华美、纹样更加灵

32、活、生动,深受大家喜爱,流传 至今。而这一时期对应的是中国的明代,明代己经掌握染料、颜料研制与生产,并设有颜 料局。据天工开物和本草纲目记载,明代可用于染色的植物已扩大到几十种,如 槐米可以染织黄色;黄柏树,开着红色花苞的郁金香,以及山野里到处生长着的楸树、柞 树等都是染色的好原料;还有我国南北部地区出产的五倍子,是从古至今重要 的染色原料。 这些染料资源丰富,其染色牢度远比矿物质颜料好,而且价钱低廉,因而在纺织品染色印 花加工工艺中,逐渐取代了古老的矿物质颜料。随着染色工业日益兴起,许多地区出现了 分工很精细的专职染坊。如蓝坊染天青、淡青、明月;红坊染大红露、桃红;染色坊染黄、 绿、黑、紫、

33、古铜、水墨等色。明代的套染技术也有进一步提高,所染色谱也日益扩大。 天工开物还记载了菘蓝、寥蓝、马蓝、吴蓝、笕蓝等 5种蓝草可以提取靛蓝,并叙述 了当时的制蓝方法,观察到所制成的固体靛蓝 “ 起红焰之色隐然 ” 。这说明当时己注意到 天然靛蓝中还有少量靛红存在,靛红 18世纪才被欧洲人从靛蓝中分离出来。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9 第 3章东方染色艺术的工艺特征与图案文化特色研究 3.1中国蓝印花布与日本红型工艺特征比较 3.1.1中国蓝印花布的工艺特征 中国蓝印花布是一门极具民间特色的工艺。它所独有的图案特色和富有内涵的乡土文 化所表现出来的淳朴、自然、素净,是广大民众非常喜爱、雅俗共赏的

34、艺术元素。这种工 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认可,现在甚至成为了设计大师设计新宠。 a然功劳离不开蓝 印花布具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环保、低碳的工艺过程,需要经过坯布脱脂、刻版、刮浆、染 色、清洗、晾晒、后整理等。蓝印花布是采用纸板刻花然后进行防染、脱浆,最后形成镂 空型版,形如民间剪纸。其设计的主题形象和图案风格往往被高度概括和夸张,具有浓郁 的中国民间特色。对型版的要求也是近乎苛刻的,需要既耐磨又防水,以便于在型版上刮 制防染糊。在防染过程中,由于刷制的力度以及防染糊渗透的情况不一样,染料渗透在布 面上的效果会出现很多冰裂纹,所以每幅蓝印花布作品的效果都是各不一样的。蓝印花布 的制作工艺与技法也有

35、着一套特定的步骤,如下: 、裱纸 一般裱纸需要 3-5层纸裱纸而成。其中贵阳皮纸或者桑皮纸 2-3层,高丽纸 1-2层, 再附上普通白纸一张粘合在一起,之后刷上一层桐油,其目的是为了纸板能够防水,干后 褽平即可。日本多以涩柿纸进行创作,优点是方便、快捷,缺点是纸板容易断裂,成本略 尚。 二、图案创作 创作纹样时一般先将图案画在纸上,再用 “ 断刀 ” 的表现手法进行刻画。蓝印花布的 图案取材多以自然主义风格题材为多,一般为植物、花草以及动物的抽象、半具象形象为 主。在创作过程中,切忌不要出现过长的细线,经常使用连接线或者点分割长线条,以确 保纸板在防染的过程中不宜出现断裂的情况。图案的主题形象

36、也多以圆点、短线 条按照一 定的安向和规律来创作。图案创作中,中国蓝染与日本型染不同的是,中国蓝染一般图案 设计以平铺的形式来表现,图案中每个主题形象都是独立的,没有交叉或者重叠。一般为 抽象的二维视觉效果,而口本型染经常使用借位、重合的方法表现,有抽象的二维视觉,第 3章东方染色艺术的工艺特征与图案文化特色研究 10 也有具象的三维立体效果。当然这和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是分不开的。 三、 刻版 刻纸板一般根据纸板的宽度的不同四周通常留出 5-10厘米的边。一方面是减小刻板时 的阻力,达到稳固的效果;一方面防止刮浆时防染糊溢出。雕刻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以 免出现镂刻、断线等现象。 “ 断刀 ”

37、一般分为平断刀和斜断刀两种。平断刀经常被使用, 而斜断刀被用作雕刻羽毛等轻盈的形态。断刀的长度一般不超过 3厘米,宽度不小于 0.2 厘米。虽然是将长线为隔成几段,但是线段组合在一起一定要连贯、优美。 四、 上油 用光滑的鹅卵石把纸板的背面打磨平整,并及时修补破损的地方。反复刷上熟桐油 3-4 次,油量要适中,不宜过多或者过少。 五、 刮浆 蓝印花布的防染浆是用黄豆粉和石灰粉按照夏季 1:0.7,冬季 1:1的比例进行调配。刮 制时,刮刀应与版面保持 45度倾角,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规律刷制 3-4次。过程中用力要均 衡,速度一定要快。掀版的时候从一角掀起,速度一定也要快。之后放到晾衣架上晾干透

38、后再使用。 六、 染色 将浸泡过的布放在竹篮里,挂在染缸口 60-70厘米处。下缸大概 20分钟后挑起放在空 气中氧化 30分钟左右,反复 6-8次,检查布料是否达到想要的颜色效果。 七、 暗晒 染好的布料待水滴干后,找到高处较干的地方进行晾晒,一定要通风好。晒干后,放 入 3% 5%的醋酸里浸泡去掉布料上残留的石灰粉和进行固色,之后放在通风出晾干。 八、 刮灰 用棍子打松染布上的石灰。将布两头固定住,用刮灰刀慢慢轻轻地刮掉布上的石灰。 九、 结尾 将染布进行最后清洗 2-3次,并挂在 7-8米高的晒衣架上进行晾干。 3.1.2日本红型染与蓝印花布的工艺特征比较 口本型染起源于口本室衔时代末期

39、,起初是描绘染色,之后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之后慢 慢发展成为刷染,最后形成了今天以糯米糊为防染技术的工艺形式。口本型染与中国蓝染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的制作工艺流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处。其大致相同,又有以下不同点: 、原材料 首先,日本红型染相较于中国传统蓝染对于面料的使用更加宽泛,如棉、麻、丝、芭 蕉布等。原材料的环保性给日本红型染的最后打分增加不少色彩,这些给人以贴近自然的 亲切感和古朴感。正好也迎合时下时尚、绿色、环保的主题。从总体上讲,絹丝面料的染 色在数量上更多,并且工艺更加精湛,主要用于和服面料,并与日本的小袖和服兴盛的社 会文化背景有关。红型染使用美浓生漉和纸作为型纸版 ,一 般

40、需要 4 5张,因为需要从 涩柿子提取的柿漆作为防水涂料,所以又被称为涩纸。日本的涩纸使用较广泛,但是纸质 比较脆,雕刻时应注意力度,以免断裂。一般重复利用的次数不宜过多。 其次,对于染料,日本大多采用了天然染料,也有一部分化学染料。但是一般高级定 制的和服一般采用天然染料,健康环保。对于崇尚自然主义的大和民族,自然对天然染料 的偏爱更多一些。在日本传统的染料中,色彩非常丰富, 有红色、蓝色、茶色、黄色等。 其中蓝色、红色和紫色是日本传统染色的主色调。江户时代,这种植物染料更是一度被开 发成商品进行使用。 (1) 蓝色植物染料 蓝色植物染料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由中国蓝靛演变而来,是日本使用最普遍

41、的色调, 又名 “ 唐蓝 ” 。这种蓝色植物染料又分为多种:寥蓝,这种材料从中国传入,在日本德岛 种植。多用于植物的根和茎,是一年生的寥科草本植物。主要是通过蓝玉的制作手法进行 加工,将寥蓝晒干、打碎之后进行筛和碾磨,然后进入发酵阶段。发酵时间大致为半个月 左右,待靛叶呈现黑色,再将其进行打制成固体然 后晒干。琉球蓝,也是由中国传入,属 于爵床科植物,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琉球蓝是日本鹿儿岛和冲绳北部种植的一种蓝草。而 琉球蓝主要是采用泥蓝的手法进行制作,将其根和茎部浸泡水中,进行发酵 1-2天。对其 进行打碎成残渣,加入适量的水和石灰粉再进行发酵。之后将水去掉做成固体,留下的就 可以染色了。 (2) 红色植物染料 主要有红花和茜草。红花是一种古老的植物染料,据相关资料记载,红花是在奈良时 期从中国传入的,一年或者两年一生,主要是花朵部分进行染色。红花也是进行打碎做成 红花饼,然后进行晾晒。进行染色时要加入适量 的水和染媒进行发酵,之后就可以染色。 (3) 紫色植物染料第 3章东方染色艺术的工艺特征与图案文化特色研究 主要代表有紫草和苏枋两种。关于紫草,在镰仓时代就已经有相关的记载。并设立紫 根代理人这样的职位专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