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建材行业中期策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建材行业中期策略.pdf(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建材行业中期策略1.水泥:不拘于过往,面对新常态水泥边际逻辑回归总量逻辑,供给格局的边际变化是水泥 行 业 自 2016年至今的核心我们认为,2016-2020年水泥价格持续上涨的核心在于供给逻辑独有的“短腿区域性”+“错峰停产令旺季边际供不应求”;2020H2以来核心变化在于独有的区域供给格局的削弱,区域价差拉大令跨区域流动大幅增加且产能置换打破原有格局,或令水泥逻辑回到总量逻辑;总量角度的低产能利用率使得行业利润水平或承压寻求新的平衡点,从业绩角度观测水泥2 1 年开始全面弱于煤炭、钢铁、玻璃等高产能利用率大宗商口口 口 O2021年水泥行业复盘,告别历史,面对新常态水泥逻辑媲变
2、,“边际”+“区域”逻辑是核心2016-2020年水泥行业复盘,验证水泥股投资本质是“边际”及“区域”逻辑占优品。我们自2016年领先看多水泥板块,提出对于水泥的三个逻辑论断“区域好于全国,边际好于总量,水泥是当时最好的周期品”,水泥股本质是区域及边际逻辑占优的周期品,在 2016-2019年的近4 年时间里已然被市场验证并接受。何为“边际”,我们认为导致2016-2019年水泥明显跑赢大宗商品的一个重要原因来源于水泥独特的产品特征:产品具备“瞬时”属性:不可库存、不可回收、产能随时可以关停,价格由边际供需格局决定,货值低决定了水泥是“短腿”的区域产品,而水泥华东华南市场集中度高(例如浙江、安
3、徽及湖北等地CR5产能集中度达到80%左右)的市场结构有利于价格的上涨。2016-2019年实际是边际及区域逻辑优先。纵观2016年至今,需求端呈现出较强的区域分化现象,华东华南领跑全国,印证区域好于全国的逻辑。2016年-2019年,无论是从房地产投资完成额、房屋竣工开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还是从水泥产量增速来看,华东华南都是水泥行业的最好区域,且持续好于全国水平。从水泥股价涨幅对比,也是以华东中南水泥股为代表的领涨,东北华北西北水泥企业涨幅落后。2020H2至今供给格局弱化的负反馈开始2020Q4水泥出现“量价背离”并持续跑输于其他大宗品,2021年 5 月淡季水泥价格验证水泥短腿效应弱
4、化后华东中南的价格压力;跨区流动带来外溢效应,总量逻辑或将削弱了边际逻辑。0 2 区域价差弱化了水泥短腿效应。“区域+边际”占优的一个大前提是水泥本身存在的短腿效应,因此区域价格优势不易发生外溢,需求好的地方会更好,区别于钢铁是全国总量逻辑。但“短腿效应”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短腿背后是运输的经济性,一个明显例子是东部地区2019-20年经历的东北、越南水泥的输入加速。协同的难度亦伴随价而提升。初始价格越高意味着在保持总量利润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相同的错峰比例需要更多的价格涨幅弥补,提价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因此跨区流动带来外溢效应,总量逻辑或将削弱了边际逻辑。本质还是产能利用率偏低;在所有高能耗行业
5、中,水泥产能利用率偏低,因此10月底限产边际放缓,历史新高的水泥价格难以为继大幅下调。图:2021年水泥熟料新增产能较2020年基本持平(万 吨)巴Z0Z 全国 熟 料 产 能 年 度 新 增 增速()OOOOOOOO987654321OO2022看供给1)异地置换对区域格局的挑战根据数字水泥网信息2021年全国新点火水泥熟料生产线预计共计24条,合计年度新增熟料设计产能约4000万吨。2022年预计新点火熟料产能在3000-4000万吨左右,预计新增产能压力约2%o截止到2020年底,根据水泥网信息全国共有47条熟料生产线进行置换,涉及产能7316万吨。可以观察到近年来随着产能置换政策实施,
6、广西、云南、福建是置换迁入最多的省份,而广西输入广东市场;福建临近广东与华东,随着新增产能投放,跨区域流动量增加,削弱了“区域”逻辑。同时区别过去几年新增产能集中在西南西北,近年华东江西、安徽、浙江等地也随着产能置换区域有一定的新增产能,区域的供需格局也出现部分变化。2)资本开支看产能横向对比钢铁、煤炭、玻璃等大宗商品,在“环保”、“双碳”背景下,已结束了产能扩张周期;从行业的资本开支持续回落也可以得到印证,:资本开支2018-2020年已经步入下降通道。但是水泥行业整体行业资本开支依然维持,近几年每年新增产能压力保持2%左右的增长。从分红率角度对比,由于水泥行业资本开支维持高位,导致水泥龙头
7、分红率依然偏低;而钢铁、煤炭、玻璃行业龙头资本开支步入下行通道,分红率大幅提升且明显高于水泥,而提高的分红率也应是供给侧改革及“双碳”高能耗大宗品行业公司的长期方向。错峰停产天数表明了几无可能看到价格弹性2022年错峰整体力度强于2021年同期。我们整理了目前公布冬季错峰10多个省份的错峰停产计划,整体错峰力度强于 2021年同期,并且以云南、贵州、辽宁、吉林等“能耗双控”压力较大省份,错峰力度明显增强。2.消费建材:产业和市场会奖励谁?15-16年棚改浪潮下C 端成长公司优先公司卡位/战略与产业发展趋势是否契合,是决定建材企业能否在经营端取得优势的最重要因素,而资本市场会通过业绩和估值的双击
8、,本质是情绪带来的线性外推预期,给公司带来更强的奖励。2015-2016开启的一轮地产产业的景气,依靠的是一线城市房价率先涨价带来的示范效应,伴随棚改货币化带来的购买能力增加,共同推动的全国性销售-开发繁荣,其中三四城市及以下起到的推动作用是空前的。在这一轮三四线城市需求景气扩容的周期中,由于精装修渗透率尚浅,下沉C 端建材市场的爆发性本质是最强的,这时顺应行业趋势快速下沉C 端渠道新开店的兔宝宝,友邦吊顶,也包括伟星新材等在经营端有更突出的表现,也得到了资本市场更强的奖励。19-20年协同地产商加杠杆的B 端企业领先2016年后,整个金融体系给予地产公司规模越大,融资成本就越低的环境。这种特
9、征决定了“加杠杆-规模做大-融资成本降低-进一步加杠杆”成为地产企业尤其是诸多激进的民营企业唯一做大的方式,加杠杆扩张成为地产行业的主基调。当下游加杠杆成为基调,在战略上选择帮助地产商加杠杆的建材公司就会更加受益,因为这种越大就越强的杠杆规则促使地产行业的集中度快速提升,而通过杠杆绑定激进大客户的建材企业将伴伴随客户集中度的提升带来自身集中度的提升,并通过采购等规模优势强化这种效应。此阶段精装修的渗透率快速提升,18年经济金融环境带来的下蹲,以及小企业在成本和环保压力出清,在都加剧了 19-20年 B 端建材企业在经营和估值上的弹性。杠杆时代终结目前地产行业的去金融化,去杠杆化,缩表化已经成为
10、非常明确的方向。对于传统的B 端业务而言,拥抱优质国资客户肯定是将是行业内确定的新方向:1.大国资地产客户低融资成本优势将发挥;2.房价限价将进入地价和房企利润率的博弈,地方国资在资本端包办或是地方最优解,房企或主要输出品牌和运营;3.基建与市政项目已经开始逐步迎来更健康的发展环境。消费建材将2022-2023弹性领跑,分化最大的业绩期,检验中看成色2021Q4-2022Q1,消费建材板块在2019年地产重回加杠杆扩张期以来,迎来了分化最大的业绩期。这一轮的分化,是营收增速+利润率+信用减值端的全面分化;2022Q1在需求环境和成本压力同时挤压中游的背景下,板块更是呈现出“正增长O R 亏损二
11、选一”的罕见现象。分化一方面呈现明显的行业特征:防水相对在营收增速和盈利韧性中明显领跑,同时C 端优质优势相对明显;同时同行业内不同公司差距也明显。基本面改善的投资机会还在优等生:目前对于消费建材板块来看,地产政策的会暖和基建政策的发力正逐步成为一致预期,疫情对需求的影响拐点或也在Q 2 显现,同时原材料的压力也基本呈现顶部区间,因此整个消费建材板块的基本面拐点已然临近,机会正在酝酿。但在地产很难重回加杠杆周期,且需求和成本压力还将复杂反复的背景下,机会或不在博弈差等生的弹性,反而更应追求优等生的确定性。历史最大的分化期,机会还是看优等生:2021年在地产行业纷纷出现信用风险的背景下,这种风险
12、也明显传导到了B 端消费建材板块,从而引起行业广泛的信用减值专项计提的现象,且数额明显超出前期市场预期。而从板块和 个股来看,这种减值都拉开了分化的序幕。从目前政策的回暖方向来看,地产信用减值风险其实已经较为充分的释放,甚至前期充分计提的公司2022年有明显的冲回机会。但此时对差等生底部反转的博弈却并不一定是好的选择,因为减值的分化背后是业务结构+客户结构的分化,而这种区别在2022及以后将转化为成长性的不同,成长性还是消费建材板块最大的投资价值所在,因此确定性的机会反而可能更多在优等生身上。营收端进入底部区间,B 端看弹性C 端看韧性在信用风险的密集披露后,Q4-Q1营收增速也呈现出较大的分
13、化表现,而且与信用减值端表现出较强的同向性:即前期信用减值越小的公司其营收端失速压力也越小,我们认为这种优等生的优势表现还将延续。从营收的节奏来展望,疫情创造了基本面的底部区间,Q 2 或迎来疫情影响见底后短期需求的拐点。而从中期因素来看,地产政策的修复对B 端需求的改善,以及基建类需求较确定性的爆发,有望在H 2 开始在 B 端品种的表现上展现出弹性。C 端板块在2021年维持较大毛坯推盘,以及地产商为了加快预售监管资金回笼加速竣工的叠加背景下,全年有望整体保持2021年高景气的韧性。2021Q4与2022Q1营收增速对比(%)5 0%2 0 2 1 Q 4 营 收 增 速2 O 2 2 Q
14、 1 营收增速成本压力逐步筑顶,转嫁能力亦将分化明显2022年原材料的成本压力并未如愿呈现缓解,甚至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呈现出进一步上行的压力。从上市公司表现而言,大多数公司毛利率2022Q1环比2021Q4基本已经呈现出企稳甚至有所回升的表现,且原材料价格在总需求压力下高位逐步企稳,因此成本压力的影响相对已经进入筑顶区间。2020-2021是板块呈现“高需求低成本”和“低需求高成本“具有明显特征的两年,我们相信2021年环境下能表现出原材料端韧性的板块,在 2022年成本延续高价的背景下依然能表现出相对的优势,因为成本转嫁能力本质往往是行业竞争格局与商业属性所带来的。中国地产位于什么阶段:都市化
15、阶段1)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趋势并没有改变我国大城市人口占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并且人口流动仍在持续。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超过100万人 口城市占比30%左右,相比主要发达经济体仍有较大差距,比如19年日本达到6 5%,美国接近5 0%,人口从中小城市流向大城市的趋势仍会持续,因此地产销售将进一步向高能级城市集中。2)地产销售仍会往高能级城市以及大都市群集中我国人口和经济分布很不均匀,经济发达省份G D P 占比高,人口占比低,欠发达省份人口占比高,G D P 占比低。相比 之下,美国各州G D P 和人口基本分布在均匀的45度线附近,因此人口向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省份集中的过程中
16、,这些区域的地产将持续受益。地产投资向核心城市倾斜难以规划的城市化:我国城市规划常常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比如上海1999年规划2020年城市人口在1600万,实际为 2500万,一线城市普遍规划偏低,由此带来的是城市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的滞后(如教育、医疗、交通规划),未来还会不断有城市规划,地产投资应向核心城市适当倾斜。需求逻辑:城市间的人口流动才刚开始,产业带动地产土地信用是地产派生信用,并以此带动产业,产业园区模 式;当前是产业带动人口流入,再带来地产。B 端市场仍有强生命力1)建筑代差下持续的改善需求目前地产去金融化的紧缩环境带来了地产销售环境的遇冷,资本市场和行业开始担心国内地产市场内生需
17、求的可持续性。从而对国内B 端建材市场产生较强的悲观情绪。产生需求担心的核心原因主要考虑国内实际的城镇化率已经高于名义统计值,中国的住宅存量总量亦已经较大。我们对中国地产内生需求还将持续的信心较强,其中原因之一在于,国内地产存量房产虽然较多,但是因为行业发展较晚,先进观念引较晚,国内存量住宅中有相当部分居住体验较差,且面临难以改善的环境,而 2015年以后国内新建住宅才开始减少和海外的代差,因此对高品质新房的追求需要是能看到可持续的。2)保障房变更支付主体创造有效需求变更支付主体创造有效需求。面对有居住需求但无支付能力的迁移人群,保障房变更实际支付主体,创造有效需求。保障房是经济托底的优选。房
18、地产去金融化,保障房从地产商-居民扩表到地方政府国企扩表,改善民生同时租金保障利息支付,将成经济托底优选。单品类增加百亿有效市场拉动力量可观。假设单B 端建材品类占建安成本3%,核心品牌建材市占率7 0%,则龙头企业每年市场空间有望扩容150亿+,有望成为龙头企业发展的新引擎。3)政策需预期逐步改善,剩者注定为王拿地结构无法长期持续将推动政策继续右向。2022年开年以来,土地市场极少部分品牌房企和较多城投公司贡献了土地市场的较大份额,而龙头房企则大幅减缓拿地,考虑到城投公司依然存在杠杆率和开发能力不足的情况,后续土地市场仍然面临流拍压力,从而给地方政府财政模式带来较大压力。需求端政策的宽松是解
19、决地产风险的方式。预售资金监管等供给端政策已经发生实质缓和,但是不可能回到政策前完全不监管的环境而只是纠偏,矛盾的核心正在转移向需求端,目前市场当前去化率大多也下降至40%以内,再叠加35%的预售资金监管,使得房企的现金流进一步走差,从而导致信用风险和土地流拍风险迟迟难以解决,需求侧政策宽松是解决当前行业问题的唯一路径,预计需求侧政策出台将进入密集区。地方逐步放开限购等内生宽松政策才将对行业有较明显促进作用。需求侧政策可分为结果型和原因型,例如,与按揭贷款相关的政策,更多的是结果型政策,贷款利率下行的本质是贷款供过于求而不是内生的放松。而当前更需要原因型政策,也即能够带来需求改善的政策,例如首
20、付比例、限购限贷 条 件(包括二套房认定标准)等等,或有望因城施策逐步执行。在现在较为敏感的时间节点上,目前政策放松过方向需要逐步过程,但许多产业链企业或难以承受政策缓慢的过程,头部企业剩者为王的趋势将愈发明显。C端变B端1)旧改呈现基建化特征,B端竞争优势更重要海外以C端为著称的建材公司,其市场环境与中国有巨大的不同。以印度的亚洲涂料为例,其占比较大的实际需求,来自于居民建筑的外墙涂刷,类似于国内农村自建房外墙市场。而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度,土地开发制度,就决定了我国独特的城市内中大型社区占主流的模式,在旧改需求的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其呈现的是一个更类似于B端的市场。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B端企业将
21、更占据优势,在地方积累更为匹配的经销商资源,与当地建工和设计部门积累合作基础,并形成有代表性的工程案例,先发优势将起到重要作用。2)物业公司成为重要的翻新流量入口,1+12国内独有的地产开发模式,同时也意味着,地产企业下属的物业公司具备快速做大,迅速掌握大量管理面积的可能,因此与世界任何发达国家所经历的环境都不同,物业公司在中国将成为一个重要翻新流量入口,因此又会呈现出C端需求B端化的表现。对地产集团,物业公司的成长性,现金牛,以及永续性等特征,更容易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因此长远来来看,物业上市公司一定是地产集团更重视的资本平台。目前也出现了多起地产集团内,物业上市平台市值追赶利润体量远更大的
22、地产平台的案例。因此对于物业公司和建材公司而言,利润和现金都是其最关切的对象,但二者的合作却是共赢的关系,可以通过对万亿维修基金的盘活等方式,实现物业和建材公司的双赢。3.玻纤:从价格弹性到成长逻辑玻璃纤维,全球比较优势强化我们认为2022年无碱粗纱高景气格局仍将延续,景气延续时长再创历史,欧洲海外产能生产面临单耗+气价边际提升劣势,风电以及出口需求将为成长型下游主力,下半年随着稳增长落地国内建筑需求有望稳中有升,P C B 下游4 月来出货提速,有望在下半年持续提供增量。价格层面,热塑纱以及海外用纱持续紧俏,且在海外成本抬升大背景下,价格易涨难跌;而电子纱电子布整体价格再向下空间有限,中长期
23、看P C B 下游投产规模远高于电子布,价格弹性有望在23年显现。中国巨石V S 福耀玻璃:切换至全球赛道的玻纤龙头,估值利润双升对标福耀,巨石的全球化之路,估值中枢有望再抬升。1)跟随学习期:福耀从P P G 等合作中掌握世界领先汽车级浮法工艺,巨石在南玻院基础上主导大窑炉带动玻纤整体规模效应显现;2)成本引领期:福耀尝试柔性生产“一炉多模具”模式,裁切率和成品率领先行业;而巨石配方工艺突破输出精细降本能力;3)全球化成长期:低成本输出,盈利底抬升。成本领先使得福耀有更加的对抗周期波动能力,2018-2020行业下行期福耀净利润底在25亿,而上一轮周期利润底在15亿元。产品结构优化,估值中枢
24、跃迁。福耀产品结构上,HUD/隔热/天幕玻璃高端产品占比逐步提升,估值中枢从10X跃迁至20X。我们认为巨石正在开启类福耀的全球化成长期,随着新一轮智能线改造完成,进一步夯实行业成本领先优势,净利润底有望从之前周期底的20亿抬升至40亿向上,而风电纱/热塑短切/电子布占比的提升,将驱动公司估值中枢迎来新一轮跃迁;6T80-6-ON-73401=2OZZX-90,2070工o-soz8o.6oriozwwrioz6EZOZ239I0ZX-6O-SOZ9O.SOSOZ2A-4OZKvo-fOZEOeAo-Qozold工orlslgEIOZATZOZSEO-ZOZS0.GO-ZOZrd*010-二o
25、ztTtldlozH0-20ZK4T600ZO-9O-6OOZsq-o-eooz1-80-800rM舄08昌q=、ooz-90-hooz9TOOOZEZ0-900N3.ro-9ooz80,YS00r吊-90.S0076lIOsooz01o-toozs.34oT-o-soozI0.60A00ZwzoozZT=,00Z4.玻璃:拉锯期建筑平板玻璃后期我们维持三点判断:1)可变成本抬升下,价格下行空间有限;2)承认客观竣工缺口存在,头部地产企业22年计划竣工面积仍保持稳增,地产预期修复有利于信用修复带动交付速度提升;3)竣工的不断延后拉长了整体节奏,为头部企业布局新利润点留出了时间,关注下半年各个企
26、业“增量,落地执行情况。光伏玻璃:逆境中龙头成本优势愈发明显:硅料定装机背景下,全年光伏玻璃价格弹性偏弱。全年看,硅料仍是产业链瓶颈环节,预计22年硅料产能在80-90万吨,对应270-2 8 0 G W 装机,光伏玻璃全年有效日熔量在5.5-5.7t/d,对应装机在290-31 0 G W,因此全年来看,预计光伏玻璃全年供给仍略高于硅料,价格弹性有限,龙头扩产确定性领先。2022年展望:没能如期发生的大规模冷修,将压制反弹弹性需求端:短期下游资金短缺为主要矛盾,中长期供需缺口客观存在中期看,新开工高峰期到竣工的传导需求仍客观存在,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2019年每年新开工面积分别为18/2
27、1/23亿平米,而 2018-202年每年平均竣工面积仅9 亿平米。另一方面,下游地产商处于资金紧缺推迟竣工、以及推迟竣工项目资金无法从监管账户取出资金更为紧张的负面循环之中,后市拿地及融资端政策松动或能更有效推动滞后需求的释放。长期看,玻璃需求具有强延展性,体现在单位用量提升(单玻-中空-双中空),以及应用场景多样化,包括转产光伏、二手门窗换新;延伸到电子、药玻产业。例如,光伏玻璃需求空间的打开,或进一步加剧浮法供给紧缺。5.碳纤维:产业风口,方兴未艾投资主线:制品领域碳碳热场,2022年仍是亮点主线一:扎根碳纤维下游应用、小而美的制品公司:重点推荐金博股份工艺效率领先:2017-2020年
28、单位热场材料成本结构中,而整体降本的主要贡献是单位人工和制造费用,其中单位人工费用从113元/kg降低至74元/kg,单位费用从250元/kg降低至 116元/kg,降幅分别为35%、53%O原丝保供能力强:2021年原丝供应普遍紧缺的背景之下,公司作为率先应用神鹰等国产化纤维的战略客户优势进一步凸显,小企业由于拿不到原丝加速出局,格局优化,体现在报表上金博在原丝整体涨价的背景下保持出色的利润率水平。主线二:工程化、产业化能力较强的上游原丝制造公司中复神鹰:唯一全产线为先进“干喷湿纺”工艺的国产碳纤维企业,在纺丝速度和原丝性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目前国内大部分碳纤维企业仍以湿法纺丝为主。同时,公
29、司股东鹰游纺机以纺织机械起家,具备强大的装备研发自给能力,为公司快速扩产奠定基础。公司本部位于连云港的生产基地现有产能 3,500吨,产能利用率超9 0%,公司新建西宁工厂年产10,000吨国内首条万吨级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已于21年顺利投产,公司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吉林碳谷:我们认为风电、碳碳热场等本土化应用下游崛起推动上游原丝国产化加速,公司作为国产碳纤维原丝龙头,背靠庸纶工业基础清晰定位大丝束路径成本优势领先,扩产加速催化盈利弹性释放。从吉林化纤集团层面碳纤维产能布局来看,预计在“十四五”末达到20万吨原丝产能以及6 万吨碳丝产能。其中,吉林碳谷为吉林体系中唯一承担原丝生产任务的单
30、位,扩产速度领先,且产能规模扩大后生产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判断2022年市场一致预期或调整至5.5亿元。光威复材:2021Hl公司碳纤维及织物营收7.3亿元,同增 26.35%,我们判断军品中枢应还在20%-25%之间,近两年伴随稳步扩张的下游列装预期,判断既有军品品种的年化增速应维持在这一中枢,伴随明后年前期储备认证的其他军品品种可能逐步放量,军品中枢有望加速;判断民品销售增速略快于军品,未来伴随下游应用场景的增加以及公司复材中心与下游的共同研发,民品增速优势有望延续。6.变革中成长的中小建材石英股份:2022年量价齐升有望再超预期演绎光伏产业链竞争格局最优环节高纯石英砂继续放量,进口替代已
31、然在途,提价全面展开:我们认为公司2 万吨高纯石英砂项目有望在2021年底小批量投产,2022年一季度全面投产,有望解决公司产能瓶颈;在未来三年内公司将维持产能快速增长,22年新增达产后保守估计可达4 万吨以上总产能,新产线磨合后实际产能将超过2 万吨,再通过优化将在后年估计总产能可以达到5-6万吨产能,2022年后期-2023年可以向市场维持3-4万吨的市场供应。同时考虑到2021年中,海外竞争对手已经开启提价进程,我们判断石英2022年有望量价齐升。半导体认证逐步通过,业绩爆发已经开始:我们预计随着公司逐步通过全球三大半导体厂商认证,半导体板块业绩爆发已经开始,我们预计21年半导体收入达1
32、.6亿以上,翻倍增长;其中预计TEL与LAM贡献量各一半。而公司在建6000吨电子级石英产品18条线项目已经有6 条线左右建成投产,预计全部项目于2022年 10月投产,将继续推动22年及之后业绩爆发。硅宝科技:光伏+锂电新材料开拓加速,原材料降价盈利快速修复看好公司建筑胶+工业胶并进的产品组合:1)传统优势建筑胶为盾:竣工缺口仍在,公司扩产速度领先行业,2021前三季度建筑胶收入增速领跑行业,公司龙头地位不断夯实集中度加速提升;2)工业胶为矛:公司卡位光伏+锂电高成长下游,采取绑定大客户模式。光伏方面,公司光伏胶21年开始大幅上量,持续为隆基、尚德、海泰、正泰等光伏头部企业供货。电子胶方面,
33、四川发展作为硅宝科技大股东在更高维度上推进顶层战略合作框架,使得公司电子胶产品切入宁德的时间线大幅提前,有望在2022年实现锂电胶快速上量。原材料价格回落盈利修复在途。10月以来DMC价格掉头向下,根据百川统计,当前华东DMC出厂价从9 月底的60000元/吨高点,已经快速回落至30000元/吨。预计2021Q4到 2022年有机硅开启扩产周期,根据国君化工团队统计内蒙恒星,云南能投等产能均计划在Q4投产,2022年看合盛、东岳、三友、兴发都有相应扩产计划,DMC新增产能超30%,原材料价格下行空间或超市场预期。公司整体营收增速保持强劲动能,22Q2伴随着原材料DMC投产预计成本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盈利弹性凸显。展望 2022年,公司扩产提速,加上光伏/电子胶/硅烷偶联剂等领域持续放量突破,预计迎来量利齐增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