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7课教案.docx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707474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8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7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7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7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7课教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鸟和哺乳动物2、动物的分类3、我国的珍惜动物4、用种子繁殖5、不用种子怎样繁殖6、动物的繁殖7、水受热遇冷会怎样8、固体也会热胀冷缩吗9、空气的热胀冷缩10、水的分布11、水结冰了12、水的沸腾13、声音的产生14、声音的传播15、声音的变化16认识和设计乐器17、制作和演奏1、鸟和哺乳动物教学目标1 .认识常见的鸟和哺乳动物,能分别描述鸟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2 .能认真观察动物,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分别归纳出鸟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发展思维能力调整自己的观点3 .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如实陈述观察到的现象;能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4 .体验动物

2、的多样性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二、教学内容本课结合学生对鸟和哺乳动物的已有认知,通过观察、比较多种鸟和几种哺乳动物,分别 归纳出鸟的共同特征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通过本课教学,可以落实课程标准中“能识别 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鸟类、哺乳类)的共同特征”的学习目标。本课有两个科学 实践活动。第一个科学实践活动是“鸟有哪些共同特征”,有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观察几种鸟,找出它们身体结构的相同点。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几种鸟的身体 外部形态结构,发现它们的身体都有头、颈、躯干、尾、四肢五个部分。鸟的前肢变成翼第 二个环节是观察鸟的身体表面,发现都覆盖了羽毛。观察鸟的羽毛,可以发现羽毛有两

3、大类型 一正羽和绒羽。观察鸟飞行的图片,可以发现正羽与鸟的飞行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前两个环节 是从鸟的整体进行观察,第三个环节是对鸟的局部进行观察。学生可以发现鸟都有角质的喙, 用喙取食;鸟都有两只足,足上有鳞片,足的形态结构与鸟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第四个环节是通过上述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第二个科学实践活动是“找出与猫、兔相似的动物的特征”,主要有两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观察绵羊、梅花鹿等动物的身体结构,并与二年级学习过的猫和兔的身体结构 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它们的身体都有头、颈、躯干、四肢、尾五个部分。根据观 察鸟类特征的经验,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

4、观察这些动物的身体表面,发现它们都有毛。第二个环节是比较绵羊、梅花鹿、猫和兔等动物喂养后代的相同点,发现它们都用母养后代。 拓展与应用部分介绍了几种奇特的哺乳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飞行,如蝙蝠;,如骷鼠;有的生 活在水中,如鲸。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对这些动物进行判断。如果学生查 找这些动物的资料,可以发现蝙蝠、融鼠身体长毛,蝙蝠、黯鼠、鲸都用母乳喂养后代 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 .一些鸟和哺乳动物的图片及视频资料。2 .鸟的正羽、绒羽,羊的皮毛,几种鸟和几种哺乳动物的卡片等。(二)学生准备1 .如果家中饲养了鸽或兔,可以带一只到学校,用于课上观察。搜集一些鸟的羽毛2 .学生活

5、动手册、铅笔等。四、安全注意事项1 .学生将鸽和兔带到学校时要用笼子装好,并且注意安全。羽毛用密封塑料袋装好2 .教学中提示学生有序观察。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提出和聚焦问题1 .让学生观察单元页图片,播放非洲动物迁徙的照片或视频。提出如下问题和要求单元页图 反映了什么场景?你还知道哪些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说说你知道的动物的故事。2 .让学生观察课页图,引导学生讲讲牛和牛背鹭的故事。然后提出下列问题牛背鹭是哪一种 动物?牛是哪一种动物?这两种动物有什么不同?3 .谈话:要想比较这两种动物的不同,我们要分别研究它们所属的两类动物都有哪些特征。(二)科学实践活动:鸟有哪些共同特征1 .观察比

6、较几种鸟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鸟的图片和带来的鸟的卡片,提出问题我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鸟?这些鸟的身体结构有哪些特点?比较它们的身体结构,有哪些相同的部分?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鸟的身体都由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组成。它们的前肢变为了翅 膀(翼)(2)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鸟的羽毛:鸟的身体表面都有什么?鸟的羽毛有什么特点?鸟的羽毛与它们的飞行有什么关系?学生观察可以发现,羽毛可以分为正羽和绒羽。在比较正羽、绒羽的不同时,出示鸟飞行的图 片和视频资料,再让学生说一说鸟的羽毛与它们飞行的关系出示白尾海雕、啄木鸟和绿头鸭的图片,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身体还有哪些 共同特征,引导学生比

7、较鸟的喙和足。观察这些鸟的头和足,还能发现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鸟的喙有什么相同特点?足有什么相同特点?这些鸟的喙和足为什么不一样?2 .归纳概括鸟的共同特征。教师可让学生分组采用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归纳,然后全班交流,形成鸟的共同特征概念图/ /颈鸟的共同特征身体表面有羽毛正羽 绒羽第2课时(三)聚焦问题谈话:通过从整体到局部观察各种各样的鸟,我归纳出了鸟的共同特征。二年级我们观察过猫 和兔,了解了它们身体结构的特点和它们的一些共同点,这节课,我们再来观察一些与猫和兔 相似的动物,找一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四)科学实践活动:找出与猫、兔相似的动物的特征1 .观察比较绵羊、梅花鹿的身体特征。让学生

8、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绵羊、梅花鹿的身体特征学生分组观察绵羊、梅花鹿的图片,在学生活动手册上,用维恩图的形式把它们身体的相 同点和不同点写下来。(3)组内交流,将绵羊、梅花鹿与猫和兔的身体进行比较,获得全组的共识。(4)班级交流,完善绵羊、梅花鹿、猫、兔的身体共同之处。2 .观察比较绵羊、梅花鹿、猫、兔等动物喂养后代的特点。小组内讨论绵羊、梅花鹿、猫、兔等动物喂养后代有什么特点。(2)全班交流。3 .归纳概括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像上一节课那样,让学生分组采用思维导图分析归纳,然后全班交流,形成哺乳动物共同特征 概念图。用乳汁哺育后代-I 哺乳动物的_身体共同特征一结构身体表面有毛(五)拓展与应用1

9、.提出下列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有翅、能飞行的动物都是鸟吗?生活在水中、会游泳的动物都是鱼吗?怎样判断一种动物是不是鸟或者是不是哺乳动物?2 .教师出示一些奇特的鸟和哺乳动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尝试用学习过鸟的共同特征、哺 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来判断它们是不是鸟,是不是哺乳动物。3 .课外拓展:认识其他的鸟和哺乳动物。2、动物的分类教学目标i.识别常见动物的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两栖类、爬行类、鱼类、鸟类、哺乳类等) 的共同特征。2 .通过搜集和分析有关动物的信息,获取动物分类的证据。尝试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分类; 能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柱,将动物分成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3 .会用图示符号、统计

10、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研究结果二、教学内容本课通过观察各种动物的身体结构,结合已有认知,尝试将各种动物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 中,再认识一类动物一昆虫。将动物分入不同的类别后,再按照身体内是否有脊柱,将动物分 成两大类。这样,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将他们比较熟悉的一些动物建立一个简单的动物分类 体系,从而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的学习目标,同时也进一 步落实了 “能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昆虫)的共同特征”这一学习目标。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是“怎样将动物分类”,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观察多种动物,主要是观察它们的身体分别有哪些特征。在观察、描述

11、不同动 物身体特征的基础上,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第二个环节是将身体结构相似的动物分为一类。学生可以在第一课学习的基础上,先分出鸟 类和哺乳类,然后再分出鱼类。接着再观察剩下的动物,其中有一些动物身体结构相同,它们 的身体都分为头、购腹三部分,购部有三对是,将这些动物分在一类,即昆虫先其余的动物,如 果无法分类,可以将它们分入其他类。第三个环节是尝试将已分成几小类的动物分成两大类。通过观察鱼和猫的骨骼,可以发现,它 们都有脊柱,而有的动物没有脊柱。因此,可以将是否有脊柱作为分类的标准。第四个环节是将两次的分类整理在一起,用概念图的形式形成一个完整的分类结果。至此,学 生可以形成一个简单的动物分类

12、体系。拓展与应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的动物类别(如昆虫、 鱼、鸟、哺乳动物)的基础上,补充介绍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教学准备L)教师准备各种动物的卡片,鱼的骨骼标本、猫的骨骼标本等,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视频资料。(二)学生准备1 .搜集各种动物的图片2 .学生活动手册、铅笔等。四、安全注意事项安排学生在课外调查时,要强调安全,要求在家长的带领下进行教学过程(一)提出和聚焦问题1 .引导学生观察课页图,提出问题:除了鸟类和哺乳动物,我们周围还有许多不同种类的动物, 如蝉、蜜蜂、蚯蚓、壁虎等。这些动物的身体各有什么特征?怎样将它们分类?2 .学生思考,小组进行讨论,在各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13、二)科学实践活动:怎样将动物分类1 .观察多种动物的身体分别有哪些特征。出示多种(如教科书中的8种)动物的图片,提出问题认识这些动物吗?找一找它们的身体分别有哪些特征?(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3)发给学生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比较不同动物的身体,我们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比较, 教师巡回指导。(4)引导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发现。例如动物的身体分为几部分、身体表面情况、运动方式、 喂养方式等。2 .根据动物身体结构的共同特征给它们分类。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类。在这些动物中,哪些动物具有相同的身体结构?将具有相同身体结构的动物分为一类,我们能 将这些动物分为几类?下能否给每一类动物起一

14、个名字?在这些动物类别中,哪些是我们研究 过的动物类别?哪些没有研究过?没有研究过的动物类别,它们的身体结构有哪些共同特征? 如果有身体结构与这些动物都不同的动物,我们怎么办?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将分类情况填写在学生活动手册中汇报交流:介绍本组将这些动物分成了几类每一类有哪些动物,说明理由。3 .认识昆虫。让学生再观察、比较蝗虫、蝴蝶等的身体结构,描述它们的身体结构特征,建立昆虫的概念。4 .根据动物体内是否有脊柱将动物分成两类。出示鱼和猫等动物的骨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共同之处,即都有脊柱它们是什么动物的骨骼?比较它们的骨骼,我们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吗?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提 炼出

15、“脊柱”的概念。(2)教师小结:科学家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柱,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3)让学生根据动物体内是否有脊柱,将动物分成两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5 .整理分类结果并展示利用学生活动手册,引导学生填写概念图,将两次分类的结果用一个概念图呈现出来(三)拓展与应用1 .引导学生交流他们认识的其他动物谈话: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动物,并且将它们进行了分类。我们还认识哪些其他的动物?学生说出更多动物的名称后,提出问题:我们补充的这些动物,它们属于我们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的动物类别吗?我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类别?2 .拓展认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拓展与应用的内容,说说两栖动物、

16、爬行动物的共同特征。谈话:很多野生动物由于濒临灭绝而受到了保护,我们不能乱捕滥杀野生动物;野生动物身 上有时会带有使人致病的病毒等病原体。因此,禁止食用野生动物。3、我国的珍惜动物一、教学目标1 .能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知道珍稀动物的名称和分布。2 .能用科学的词汇、图表等方式记录观察到信息,会陈述证据和研究结果。3 .能在活动中分工协作,主动与同学进行交流;能倾听同学的发言,乐于完成探究活动。4 .能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会对动物造成伤害,具有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 会责任感。二、教学内容本课通过交流查阅的资料,引导学生认识一些我国的珍稀动物。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认 识到人

17、类的一些活动会影响到动物的生存,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 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本课教学,可以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这 一学习目标。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是“认识我国的珍稀动物”,由四个环节组成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认识一些我国的珍稀动物,了解这些珍稀动物的身体特征、 生活地点和习性等。第二个环节是从自己搜集的资料中,重点向同学介绍一种珍稀动物。在介绍时,学生不仅可以 详细描述这种珍稀动物的身体特征、生活地点等,也可以介绍它们的生存状况、种群数量以 及影响它们种群数量的原因。第三个环节是根据学生汇报的资料进行交流讨论。通过一些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哪些

18、人类 行为会对动物的生存产生影响,有什么影响等。第四个环节是进行保护珍稀动物的教育。通过阅读小资料,学生可以了解野生动物生存受到 威胁的等级划分,了解到我国的一些珍稀动物仍然面临灭绝的危险,以激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 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拓展和应用详细介绍了普氏原羚的野外生存状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 到保护珍稀动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人人参与保护,珍稀动物数量才会逐渐多起来。 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大熊猫、朱鹏、白暨豚、金丝猴、扬子鳄等动物的相关图片或多媒体课件,人类行为影响动 物生存的视频资料、普氏原羚资料等。(二)学生准备课前查阅整理几种珍稀动物的资料,重点研究一种珍稀动物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

19、册上。教学过程(一)提出和聚焦问题1 .提前一周布置调查任务。谈话:我国有许多珍稀动物。请同学们通过查阅文献、网络、书籍等,搜集整理关于我国珍稀 动物及人类的哪些行为会影响动物生存的资料2 .从大熊猫切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课页图,谈话: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动物,深受各国人们的喜爱。请介绍 一下我们知道的大熊猫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等情况。引导学生汇报,教师小结。3 .提出问题:除了大熊猫外,我国还有哪些珍稀动物?(二)科学实践活动:认识我国的珍稀动物1 .小组交流讨论各自搜集的我国珍稀动物的资料。学生分小组介绍他们搜集的珍稀动物资料,使学生认识多种珍稀动物。(2)

20、如果教科书中的4种动物有学生没有介绍的,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9页进行了解2 .全班汇报交流。请一些同学分别详细介绍一种珍稀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生存状况等。 如果学生没有介绍白豚,让学生浏览教科书第10页,阅读介绍白鳖豚的小资料。3 .交流讨论:人类的哪些行为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2)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0页中的相关内容,然后教师出示更多的相关图片和视频(3)引导学生进行小结4 .交流讨论:为保护珍稀动物,我们能做些什么?以学生在前两个环节交流的资料和教科书中的介绍为基础,让学生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 流。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21、(2)教师可以介绍建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对珍稀动物所起的保护作用。(三)拓展与应用1 .阅读教科书中的资料,了解普氏原羚的野外生存状况和人们采取的保护措施。2 .课外研究:进一步了解人们为了保护珍稀动物开展的工作和采取的具体措施。4用种子繁殖一、教学目标1 .认识一些用种子繁殖后代的常见植物,知道许多植物能产生足够的种子繁殖后代。2 .知道传粉是许多植物产生种子的一个环节。3 .会观察和解剖种子,用简单的语言和图示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4 .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5 .能列举植物传播种子的实例。6 .有兴趣探索有关植物用种子繁殖的问题。7 .增强爱护植物种子,珍惜生命的意识。二、

22、教学内容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这节课可以从单元页中学生熟悉的大自然各种各样动植物的 情景开始,让学生提出有关动植物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与动植物繁殖有关且有价值 的问题,揭示本单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动植物的繁殖”,然后再聚焦到本课研究的问题: “用种子繁殖”。本课安排了三个科学实践活动。第一个科学实践活动是“种子的结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先观察不同种子的外部特 征对种子进行比较,发现不同种子的大小、形状、软硬、颜色(花纹)、轻重、表面是否光滑 等都不同;再通过解剖几种种子(双子叶),观察种子内部的结构,发现不同种子都有种皮和胚, 胚是长成新植物的最主要部分。第二个科学实践活动是“探究种

23、子萌发需要的条件”。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先根据生活 经验,猜想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再设计对比实验研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要让学生了 解每次只能改变一个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基本方法,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通过实验,初步发现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第三个科学实践活动是“研究果实和种子的产生与传播”。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 察些现象、查找资料和讨论,认识到植物开花、传粉、结果,产生了种子;探讨植物为什么需 要通过产生足够多的种子来繁殖后代;了解植物种子的传播形式(靠风和水的力量、动物传 播等)。拓展与应用内容介绍了一种能飞”的果实。通过介绍望天树种子离开母树后是怎样降 落的,

24、让学生制作会“飞”的果实模型,感受自然界中植物种子各种各样的奇特的传播方式, 增强好奇心。(一)教师准备1 .几种干的种子,用水浸泡过的菜豆种子,放大镜,镒子。介绍解剖菜豆种子的方法的图片或 视频,种子的萌发过程视频、“种子的旅行”视频、望天树果实降落情景视频。2 .蒲公英、莲蓬、苍耳等植物的果实标本,3 .制作会“飞”的果实的材料和工具:卡纸、剪刀、透明胶、小球。(二)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学生活动手册、铅笔等。四、安全注意事项使用剪刀时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防止受伤。第1课时(一)提出和聚焦问题1 .(出示单元页)讲述: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许多动植物,从这节课开始,我们研究有关动植物 是怎

25、样繁殖后代的问题。2 .(出示课页插图)提出问题:许多植物是靠种子繁殖后代的。关于植物繁殖我们可以研究什 么?(交流)3 .揭示课题:种子内部有些什么?为什么能长出幼苗?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用种子繁殖的有关 问题。(二)科学实践活动:种子的结构1 .认识用种子繁殖的植物(出示一盆开花结果的植物)。(1)提出问题:认识这株植物吗?它有上一代吗?它的上一代长什么样?上一代是靠什么繁殖后代的?(2)讲述:植物都有上一代,植物的上一代生长到一定阶段就会产生种子繁殖后代,种子是植 物的繁殖器官。许多植物是靠种子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的。(3)讨论交流:请学生举例说出用种子繁殖的植物。(4)小结:种子

26、是植物的一个器官,地球上有许多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2 .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有什么不同(1)(出示种子图片)明确观察任务:找一找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2)分发观察材料。(3)观察、记录种子的不同特征。(4)小组讨论、交流。亲):(图(5)全班交流总结: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不同。3 .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1)猜测种子的结构(画图,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2)展示、交流学生的猜测。(3)提供浸泡过的菜豆种子,各组尝试解剖种子,观察种子内部的结构。(4)提供解剖和观察种子的工具,借助图片或视频,讲解解剖种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5)交流解剖种皮的体验感受和出现的问题。(6)观察种子内部的结构,

27、并画下来(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7)提出问题:观察种子内部的结构,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哪些相同点?(8)全班交流。(9)小结:虽然种子的外形不同,但种子都是由种皮和胚组成的。种皮保护里面的胚。胚是种 子最重要的部分,萌发时会发育成根、茎和叶,成为一株新的植物。(三)科学实践活动: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1 .提出问题:植物的种子通常是处在“休眠”状态不会发芽,在一定条件下种子会“苏醒” 进入萌发状态。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2 .学生猜想,教师适时板书:水、空气、温度、阳光、土壤3 .设计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1)提出问题:我们可以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这些猜测?(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交

28、流并理清实验记录单的记录要点,完善实验方案。(3)(出示教科书中某组实验方法图)讲述:改变一个实验条件,保持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实验 方法叫作“对比实验”。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4 .(出示教科书中四组实验方法图)小结:这几组实验是研究什么条件与种子萌发的关系?我 们可以先选择一个条件进行研究,然后再按照同样的方法去研究其他的条件。5 .每位学生选择一组对比实验,在教室进行对比实验操作。做好对比实验后带回家继续观察。6 .(出示学生活动手册)明确实验要求:回家在研究时,要将每天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记录7 .(出示四组实验结果实物)问题:这是一周前老师做的种子萌发对比实验结果。

29、从实验结果 中,我们能发现什么?8 .讨论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9 .小结:种子在有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萌发。10 .播放视频:种子的萌发过程视频11 .布置课后任务:课后完成种子萌发条件的对比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下节课让我们探索 更多有关种子的奥秘第2课时(四)科学实践活动:研究果实和种子的产生与传播1 .认识种子的产生。(1)提出问题:植物产生种子要经历怎样的过程?(学生回答、交流)(2)(出示油菜开花和蜜蜂采蜜图)提出问题植物产生种子之前要先开花。当油菜开花时,油 菜花会引来许多蜜蜂采花蜜。蜜蜂采蜜对油菜结果和产生种子有什么帮助?(学生回答、交 流)(3)讲解:蜜蜂传粉可以帮助许

30、多植物结果产生种子,并提高果实与种子的数量和质量,这是 许多植物产生更多种子繁殖后代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4)提出下列问题:除了蜜蜂,还有哪些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除了动物帮助植物传粉,还有什么途径实现传粉?(5)学生回答交流(6)(出示油菜开花、结果和种子图)小结:植物产生用于繁殖的种子,要经历开花、传粉、结 果并产生种子和种子成熟几个环节。2 .了解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1)提出问题:一粒油菜种子可以发育成一株油菜,一株油菜能产生成百上千粒种子。植物为 什么要产生这么多的种子?植物产生的所有种子都能繁殖成新植物吗?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4)归纳总结:植物产生的种

31、子,有的可能被一些动物食用,有的可能传播到不适宜萌发生长 的地方而死亡。因此,植物要产生足够多的种子以提高生存率,保证种群繁衍。(5)列举更多植物产生足够多的种子繁殖后代的事例。3 .认识果实形态与种子传播方式的关系(1)(出示蒲公英、莲、苍耳图片和实物)提出这些植物的果实有什么奇特之处?间出它们分别是怎样传播的?(2)小组观察并交流。(3)全班交流。(4)归纳:蒲公英的果实很轻,长有白色冠毛,风吹能把种子传播到远处。莲的种子藏在皮坚 厚防水的果实里,果实嵌生在能漂浮在水面的莲蓬里,随水流传播到远处。苍耳果实外面长 有倒钩的刺,动物经过时容易钩在动物的皮毛上,由动物帮助种子传播到远处(5)交流

32、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6)播放视频:“种子的旅行”。(7)小结:植物种子(果实)的形态与传播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五)拓展与延伸1 .讲述:望天树生长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高度相当于20多层楼。它的种子传播方式很 特别。2 .播放望天树的果实降落情景视频。3 .问题:为什么说望天树的果实很特别?(交流)4 .(出示卡纸、剪刀、透明胶、黄豆)讲述:利用材料和工具,做一个能“飞”的果实模型。5 .学生进行制作活动。6 .展示作品,并互相评价:比一比哪组果实模型降落的时间长。(六)总结1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有哪些收获?2 .进一步研究:课外坚持观察和记录种子萌发的对比实验。5、不用种子怎样

33、繁殖一、教学目标1 .知道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繁殖后代。2 .知道用根、茎、叶繁殖植物的方法。3 .能设计用根、茎、叶繁殖植物的实验,并进行实践研究。4 .能依据实验获得的信息,运用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植物不用种子是怎样繁殖的。5:有兴趣用根、茎、叶繁殖植物,享受研究成功的乐趣;能坚持管理与观察,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6.认识到运用科学技术可以改变植物的繁殖方式。二、教学内容本课是在上一课研究用种子繁殖植物的基础上,继续研究用植物的根、茎、叶繁殖的有关问题。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是“根茎叶也能繁殖吗”,分两个环节进行教学。第一个环节是了解学生对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之外,用植物其他部分能不能繁殖、怎样

34、繁殖的已有认知。第二个环节是用植物的根、茎、叶进行繁殖实验。引导学生学习用根、茎、叶繁殖的技 术并尝试进行繁殖实验,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在不断探究、不断思索、不断 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获取关于植物繁殖的更多信息。本环节分为以下几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用根繁殖的实验。搜集植物的根是怎样繁殖后代的信息,认识一些用根繁殖的植物,如甘薯等。尝试用根繁殖植物。第二个活动是用茎繁殖的实验。用茎繁殖的方法主要是打插。搜集植物的茎是怎样繁殖 后代的信息,认识可以用茎繁殖的一些常见植物,如月季等。尝试用托插法繁殖植物。第三个活动是用叶繁殖的实验。搜集植物的叶是怎样繁殖后代的信息,认识一些用叶繁殖的植物,

35、如落地生根等。尝试用叶繁殖植物通过以上研究,再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概括等方 法,得出有的植物可以通过根、茎、叶繁殖后代的结论,建构比较完整的植物是怎样繁殖的 概念;并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拓展与应用部分主要介绍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然后让学生查阅更多的关于植物繁殖技术的资料,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可以改变植物的繁殖方式,激发学生探索生命世界的兴趣。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L用根、茎、叶繁殖的植物:月季、柳枝、没发芽和发芽的马铃薯和甘薯、落地生根等。2 .实验器材和工具:空花盆、土壤、小铲、剪刀、小刀、喷壶。3 .甘薯大田繁殖的图片或视频。(二)学生准备学生活动

36、手册、铅笔。四、安全注意事项1 .用植物的茎托插繁殖时,要注意茎上是否有刺,防止刺伤2 .使用刀剪、小铲等工具时要注意安全。教学过程(一)提出和聚焦问题1 .(出示竹林和竹笋情景)提出问题:竹子是常见的植物。竹林每年都会长出许多新的竹子,这些竹子是由种子繁殖的吗?竹子主要靠什么繁殖?2 .讨论、交流。3 .聚焦本课问题:这节课我们研究不用种子怎样繁殖植物(二)科学实践活动:根茎叶也能繁殖吗1 .交流用根、茎、叶繁殖后代的已有认识。(1)提出问题:除了用种子繁殖外,植物哪些部分也能进行繁殖?怎样用它们繁殖?列举用根、 茎、叶繁殖后代的植物。(2)讨论、交流(教师出示有关资料)。(3)(出示马铃薯

37、实物)提出问题:马铃薯是怎样繁殖的?马铃薯是植物的哪个部分?(4)观察马铃薯实物,找出它的特征。(5)交流观察的结果。(6)归纳:马铃薯茎上有芽眼,马铃薯是块茎。(7)(出示叶边缘长出小苗的落地生根实物)学生观察,交流落叶生根是用什么部分繁殖的(8)小结:一些植物不用种子,用根茎叶等器官也能繁殖后代。2 .用植物根、茎、叶进行繁殖实验。(1)用根进行繁殖。(出示甘薯实物)提出问题:甘薯是植物的哪个部分?甘薯是怎样繁殖的?观看甘薯大田繁殖图片或视频。开展活动:将甘薯的根埋在土里或泡在水里。(2)用茎进行繁殖提出问题:观察月季的茎有什么特征?能不能用月季的茎进行繁殖?怎样繁殖?学生讨论交流提供材料

38、和工具,明确科学实践要求实践:学生选择一种植物的茎,插到疏松 潮湿的土壤中小组间互相介绍用茎托插繁殖的技术,对比交流杆插过程的操作是否规范。学 生按规范要求重新托插,进行展示与评价。谈话:托插植物的茎后,我们还要做哪些工作?讨论交流。小结:需要管理(摆放位置、防暴晒、防干燥、防冻、防虫等);观察、记录介绍用茎繁殖植 物的其他方法。(3)用叶进行繁殖。(出示落地生根图片1提出问题:落地生根可以用什么繁殖后代?怎样繁殖?提供实践材料,指 导学生动手进行叶插活动。(4)归纳总结:对有的植物,用适当的技术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后代,这种繁殖方式叫作 营养繁殖。(三)拓展与应用1 .列举可以用植物体的不

39、同部分以及其他方法繁殖后代的例子。2 .(出示组织培养资料)组织学生阅读有关资料。3 .小结:人类创造出许多种植物繁殖技术,进行植物繁殖。4 .布置任务:搜集不用种子繁殖植物的新技术。6、动物的繁殖一、教学目标1 .知道动物通过繁殖后代延续物种。2 .知道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的主要繁殖方式。3 .了解鸡蛋的结构和在孵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4 .能列举一些常见的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知道胎生和卵生方式的不同。5 .对动物繁殖的问题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6 .感受动物生命诞生的神奇。二、教学内容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研究有关动物繁殖的问题。本课的科学实践是“动物怎样繁殖后代”,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

40、是从探讨“青蛙、鸡是怎样繁殖后代的”问题开始,认识卵生动物的繁殖方式。青蛙是由蛙卵发育成蝌蚪的,这是大多数学生比较熟悉的现象。鸡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动物,学生已经知道鸡分为公鸡和母鸡,它们交配后产下鸡蛋,鸡蛋通过母鸡孵化孵出小鸡。 这些已有的知识是开展研究鸡蛋结构活动的基础。第二个环节是观察鸡蛋,分为观察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两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组织学生观察鸡蛋的外部特征。通过观察,可以描述出鸡蛋有坚硬的外壳, 形状是一头大一头小、近似椭圆体的卵形;鸡蛋的颜色有白色或深浅不同的土黄色;鸡蛋的 大小、轻重不同等。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其他一些鸟产的蛋,比较这些蛋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 处。第二个内容是让学生

41、猜想鸡蛋内部有什么,结构是怎样的,用画图方式表达猜想并交流,了 解学生对鸡蛋内部结构的认知程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鸡蛋内部的结构,认识 鸡蛋内部由蛋白、蛋黄和胚盘构成。通过观察鸡蛋内部的结构,使学生认识鸡蛋(卵)为什么 能发育新的动物个体。第三个环节是认识黄牛的繁殖方式。了解黄牛是公牛和母牛交配后在母体内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幼体后产出的。通过观察、分析,概括出胎生动物繁殖时的过程和哺 乳行为,进一步丰富哺乳动物的概念。第四个环节是认识卵生和胎生动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建立胎生和卵生的概念。拓展与应用部分是介绍鸡蛋孵化过程。学生通过阅读,初步认识卵生动物(鸡)的卵蛋)在孵化

42、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感受到生命诞生的神奇。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生的和熟的鸡蛋、观察鸡蛋内部结构的工具、课件、动物卡片。(二)学生准备有关动物繁殖的资料、学生活动手册、铅笔。升新四、安全注意事项使用工具解剖鸡蛋时要注意安全,并保持环境卫生。五、教学过程(一)提出和聚焦问题1 .(出示孔雀求偶情景)讲述: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有的生活在水中,有的生活在地面 上,有的生活在土壤里,有的在天上飞这么多种类的动物它们是怎样延续种群的?2 .学生交流。3 .小结:动物发育生长到一定阶段,雌雄动物经过交配后就会繁殖后代。动物繁殖后代延续 物种是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规律。这节课我们研究“动物的繁殖”。4

43、 .提出问题:不同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怎样的?(二)科学实践活动:动物怎样繁殖后代1 .了解青蛙和鸡是怎样繁殖后代的。(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提出问题:青蛙、鸡是怎样繁殖后代的?(2)学生交流、发言。(3)小结:青蛙和鸡分别是通过雌雄青蛙、公鸡和母鸡交配后产出卵繁殖后代的。2 .观察鸡蛋。(1)观察鸡蛋的外部特征。(2)探究鸡蛋的内部结构,推测各部分的作用。过渡:鸟产的卵的内部是怎样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鸡蛋来认识卵的内部结构猜想:鸡蛋内有什么?画出鸡蛋的内部结构,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学生交流。提出问题:怎样做才能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可以用什么方法和工具打开鸡蛋?学生思考,交流打开鸡蛋的方法

44、和步骤。学生实践:将鸡蛋打开,根据观察画出鸡蛋的内部结构,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讨论交流鸡蛋各部分的功能,认识到其他动物的卵的内部结构与鸡蛋基本相同。3 .认识胎生繁殖方式(1)提出问题:有没有不是靠产卵繁殖后代的动物?(2)学生交流表达。(3)(出示黄牛繁殖图)提出问题:黄牛是怎样繁殖后代的?(4)学生观察、交流小结:像黄牛这样从母体直接生出幼仔的繁殖方叫胎生。胎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叫胎生动物4 .认识卵生和胎生动物的特点提出问题:卵生和胎生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三)拓展与应用1 .阅读:鸡蛋孵化过程发生的变化2 .问题:动物还有其他繁殖方式吗?7、水受热遇冷会怎样一、教学目

45、标1 .知道在一般条件下,水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2 .能从水受热遇冷的变化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3 .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针对水受热遇冷的变化,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4 .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水受热遇冷发生的变化5 .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与概括等方法,得出液体一般具有热胀冷 缩性质的结论。6 .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7 .认识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二、教学内容本课要建构的科学概念是“液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为了达到这一教 学目标,本课从水这一最常见的液体出发,设计了 “探究水受热遇冷的

46、变化”科 学实践活动,包括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组装实验装置。选择实验器材,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组装,这是课 程标准所要求的基本实验能力。第二个环节是将实验装置放到热水中,也就是使水受热,观察实验装置中水位的 变化现象。第三个环节是将实验装置从热水中拿出后再放入冷水中,也就是使水遇冷,再观 察实验装置中水位的变化现象。第四个环节是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通过探讨,学生会发现,是加热与冷却导 致了实验装置内水的体积的改变,由此建构水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初步概念。本课的拓展与应用部分包括两个内容。一个内容是引导学生研究其他液体是否 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时间允许,应当做一做其他液体的实验。这样,才 能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液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概念。另一个内容是 了解温度计的发明,知道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制成的。这属于科学史的内容,可让学生课后阅读。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烧瓶、橡皮塞、玻璃管、烧杯,加颜料的水、热水、冷水(二)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铅笔等。四、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组装实验器材和进行实验操作时,注意玻璃制品易碎,要轻拿轻放,防 止损坏。五、教学过程(一)提出和聚焦问题1 .根据课页,提出下列问题:在壶里加满水后放在灶台上烧,会出现什么现象?水还没有烧开,壶里的水就往外溢。这是怎么回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