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6课教案.docx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9270080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6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6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6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6课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一天的气温教学目标1. 生疏气温计,学习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2. 能依据测量的一天气温数据,绘制气温折线统计图,并分析和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3. 对气温变化的争论有兴趣,初步生疏长期观测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4. 在描述气温变化规律的沟通活动中,情愿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共享自己的觉察教学内容气温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气温以及气温的变化都有定的感受,一般会用“天气热”或“天气冷”等说法来表达和描述。本课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引导学生生疏气温是什么,在此根底上,了解测量气温的根本工具气温计的根本构造,学习 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进而生疏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

2、规律。 本课的教学可以从联系生活、聚焦问题“气温是什么”开头。从日常生活的常用语过渡到“气温”,是引导学生生疏气温的第一步。这一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他们的已有生活阅历动身,逐步聚焦到“气温”上来。对于“气温是什么”这一问题的争论,并不需要学生作出专业意义上的解释,只要求他们能从阅历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理解就可 以,比方:天气预报中预报的就有气温,等等。在聚焦问题的根底上,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测量气温”,从而过渡到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上。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是“测量气温”,主要包括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生疏气温计。引导学生了解气温计的根本构造,并学习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的正确方法。其次个环

3、节是到室外测量气温。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在室外背阴和有阳光照耀的地方测量的气温状况,进一步了解测量气温时需要留意的事项。第三个环节是测量一天的气温。引导学生依据肯定的时间间隔测量一天中的气温,并将测得的气温数据记录下来。第四个环节是绘制气温数据折线统计图,分析气温变化规律。引导学生依据测量的一天气温数据绘制气温折线统计图,再依据图示状况,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本课的拓展与应用是了解气象观测站里测量气温的主要设备百叶箱,了解百叶箱中的仪器构成等,同时了解气象观测中描述的几种类型的气温。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气温长期变化的兴趣和热忱。 三、教学预备教师预备1. 各种类型的气温计、简易气温计(每

4、组一个)、当地近期一天中分段测量的气温数据2. 最好选择晴天时上本课(二)学生预备学生活动手册、铅笔等。四、安全留意事项在组织学生到室外测量气温的活动中,要提前分好小组,引导小组成员明确担当的测量或记录任务,强调室外活动的纪律要求,防止学生脱离小组自由行动。2. 提示学生保护好测量所用的器具,避开发生意外。教学过程一)提出和聚焦问题1. 围绕最近一段时间的天气开放谈话。围绕这一话题,学生可能会谈到很多内容,如冷或热、温度、刮风、下雨等。2. 提出以下问题,并聚焦到“气温”上人们在描述天气时,常常会提到气温,气温是什么人们是怎样知道每天的气温的? 天中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科学实践活动:测量气温1

5、. 生疏气温计的根本构造引导学生观看气温计,说一说气温计是由哪些局部组成的,并知道温度的根本单位是“C”读作“摄氏度”。2. 学习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1)让学生自主使用气温计开展测量气温的活动。(2)结合测量的结果,提问你是怎样测量气温的?你测量的结果和其他同学测量的一样吗?为什么一些同学测量的结果不同呢?3)依据学生的沟通状况,引导学生争论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应当留意哪些事项教师总结大家的意见,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生疏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的正确方法。(4)再次测量气温,记录数据并沟通引导学生结合总结的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的正确方法,在教室内测量气温,并沟通测量时的状况3. 分组到室外测量气温(

6、1) 引导学生分组并明确小组每位成员担当的测量或记录任务。(2)引导学生在室外通风的地方,分别选择背阴处、有阳光照耀的地方测量气温提示学生留意以下事项:在记录时,不仅要登记测得的气温,还要将测量的地点、时间、气温计放置的高度等状况记录下来,在测量中,假设觉察问题,小组内争论并将小组同学的意见汇总起来。4. 完成测量活动后回到教室,沟通测量状况。(1)引导学生争论在不同地点测得的气温一样吗?为什么会不同? 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日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2) 教师小结:在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测得的温度即是当地当时的气温。5. 学习绘制气温折线统计图,分析一天中气温变化由常的大致规律。(1) 谈话并提出

7、问题气中通过刚刚的测量,我们觉察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测得的气温是有差异的。那么,一天之中不同时间的气表温有差异吗?你能试着用画图的方式,将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表方现出来吗?(2) 生疏折线统计图。平面言谈话: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表示气温变化的方法折线统计图。教师介绍折线统计图的根本组成,横轴和纵轴表示的内容,以及设置横轴和纵轴单位和间隔点的方法等。(3) 学习绘制气温折线统计图谈话:这里有测量好的一天的气温数据,我们一起来绘制这一天的气温折线统计图。依据时间和气温数据,在图上依次标注出每一点,并连成折线。(4) 依据折线统计图,分析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并与大家沟通 6.课后测量一天的气温

8、数据并绘制折线统计图。要求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天和时间间隔点,测量并记录这一天不同时间的气温, 再绘制气温数据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依据绘制的折线统计图,思考:这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这一天气温变化的规律和我们前面总结的一样吗?通过争论沟通,进一步生疏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现律。(三)拓展与应用1. 引导学生阅读“气象小常识一百叶箱”。2. 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沟通: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怎样测得的?气象观测中描述的气温有哪些类型? (四)布置课后任务1.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问间气象部门、参观气象观测站、查阅资料等形式,查找当地的气温资料了解当地月气温、年气温变化的状况2. 和同

9、学们沟通、争论:当地月气温、年气温的变化规律大致是怎样的? 科技的进展给气温的观测带来了哪些转变?2、风力和风向教学目标1. 知道怎样确定风向和风力,并能够利用风向和风力描述天气。2. 能够动手制作一个简易风向标,并用来观测风向。3. 初步学会利用烟、旗等物体的飘动状况推断风向,利用风中的景物和人的感觉推断力,能够记录一周的风向和风力。4. 保持观测天气的兴趣。限文斯二、教学内容风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通常用风向和风力来描述。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是指风的强度。对于学生来讲,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感受到风,但对风向和风力概念的生疏还不够深入。要让学生能够利用风向、风力来描述天气,仅靠记住风向和

10、风力的概念是不够的,而是 需要在观测实践中把握观测风向和风力的方法,这样,对天气的描述才会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本课主要基于学生对风的现有认知,引导学生观看、生疏风向和风力,并通过制作简易风向标等工具来观测风 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是“观测风”,主要包括三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生疏风向,观看风向。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确定风的方向是重点。通过学生在校园中对风向的观看以及描述,可以了解他们对风向这一概念的认知;利用标注了方向的风向图,可以引导学生实现从阅历辨识风向进展到科学识别风向。其次个环节是生疏风力,学习推断风力。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生疏风不仅有方向,还有大风力的大小与风的速度有关,风速越

11、大,风力越大。一般状况下,气象部门把风力分为 012 级,并且用风速仪来测量风速, 不同的风速对应不同的风力等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依据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估测风力。为此,本环节就是要引导学生在了解“风级歌”的根底上,学习依据所观看的四周事物的飘动状况来推断风力。 第三个环节是了解观测风向的工具风向标。引导学生了解风向标的根本构造和如何利用它观测风,在此根底上,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风向标或风旗,然后用它们来观测风。三、教学预备(一)教师预备1. 风向风速仪、米字形的根本风向图2. 制作简易风向标的材料和工具:带橡皮的铅笔 1 支、卡纸 1 张、大头针 1 枚、吸管 1 根、剪刀

12、1 把,每组 1 套。3. 校园中红旗、树叶等物体在风的吹动下飘动的视频或照片。(二)学生预备度为标1. 制作简易风旗的材料:长竹竿、长绸布条等。示温度鱸米2. 学生活动手册、铅笔等。四、安全留意事项1. 制作简易风向标时,假设需要使用大头针钻孔,应提示学生留意安全。2. 在室外观测风时,要留意加强教学组织,提示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以防发生意外。教学过程(一)提出和聚焦问题1.生疏观测风的意义谈话并沟通:风与我们有什么关系?表达:风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与我们的关系很亲热。它能在炎热的夏季给我们带来凉快,能在干旱的季节吹来云雨,它还能推动帆船、风车等为我们工作,但它也能吹翻船只、吹倒房屋,

13、给我们带来灾难。因此,我们需要把握风的规律。2.提出观测风的问题。谈话:怎样才能把握风的规律呢?你寻常在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时,留意到播音员是怎样预报风的吗?谁能学一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测风。(二)科学实践活动:观测风1. 生疏风向并学习观测风向。(1)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了解能依据什么现象知道有风?我们怎样知道有风?教学过程四周飘动的物体告知了我们关于风的哪些信息? 讲解:风向和风力是风的两个根本要素(2) 了解怎样推断风向提问:怎样推断风向呢?讲解: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风从东方吹来,就是东风;风从西方吹来,就是西风。(出示根本风向图)这是一幅表示根本风向的风向图。在这幅图上,用

14、箭头表示风从哪方来、吹向哪方引导学生观看风向图,学习描述风向。讲解并举例说明物体飘动的方向与风向的关系(3)结合观看具体事物,学习观测并描述风向。提问:在观测风向前,我们先来回忆关于方向的学问。谁能说一说,我们学校的东、南、西、北各个方向都在哪边?在明确了校园东南西北方向的根底上,带着学生到校园中实地观看找出四周环境中飘动的物体,并记录它们的飘动状况。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观看记录,描述风向。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的在有风的天气下,校园中红旗、树叶等物体飘动的视频,或出示呈现了四周物体被风吹动的情景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并描述风向。(4)对风向的概念和如何推断风向进展小结结合当天的天气预报,说明当天是什么

15、风向,并进一步结合四周事物的飘动状态,帮助学生明确推断风向的方法。景量种中学2. 生疏风力并学习推断风力。(1)提出关于风力的问题:物体被吹动起来,这说明白什么?原怎样知道风力的大小呢? (3)生疏什么是风力。讲解:风既有方向,还有大小,风力就是风的大小。风力的大小与风的速度有关系,风速越大,风力越大。风力大小用“风级”表示,通常把风力分为 13 级最小为 0 级,表示无风;最大为 12 级。气象观测站通常用风速仪观测风力。风速仪上的风杯转动得越快,表示风力越大,风级也越高。假设有风速仪实物,可以让学生吹一吹,感下。讲解:在没有风速仪时,可以依据四周物体在风中运动的状态和人的感觉估测风力的大小

16、。引出推断风力的一般方法,即依据有风时地面或海面上的物体上产生的现象确定风级请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风级歌”内容,了解“风级歌”。“ (4)学习依据物体的状态和“风级歌”推断风力。谈话:人们依据长期的观看编制了“风级歌”。我们也可以依据观看到的四周事物的状态,比照“风级歌”来推断风力的大小引导学生依据当天实际观看到的四周事物的现象或回忆曾经观看到的现象,结合“风级 歌”估测风力的大小。3. 制作简易观测工具,并观测风。(1)提出任务:通过观看四周物体飘动的状况推断风向和风力,并不是格外便利。今日,我们可以尝试着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风向标或风旗,用它们来观测风。小问介绍风向标和风旗的制作方法和使

17、用方法。2)学生进展制作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展制作活动。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应当留意提示学生安全地使用工具(3)用做好的风向标和风旗观测风观测活动完毕后,引导学生沟通观测结果和体验,并争论:用风向标和风旗观测的风向和风力,与依据四周物体飘动的状况推断的风向和风力相比,是否全都?4. 介绍气象观测部门观测风的仪器和工具讲解:观测风向和风力还有更为周密的仪器。现在的观测仪器上通常装配传感器等设备,可以随时把观测的数据传输给计算机,供争论人员分析天气状况。(三)布置课后任务请学生利用学习的观测气温、风的方法,综合观测当天(或另选择一天) 的天气状况,并进展描述。3、观测云和雨一、教学目标1.

18、了解观测云量和降雨量的方法。2. 能够利用云量和降雨量描述天气。3. 能够动手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并用来测量降雨量4. 在观测天气的活动中,情愿与同学合作,乐于共享信息。二、教学内容和气温、风一样,云和雨也是常见的天气现象,常用云量和降雨量来描述。云量代表云遮挡天空的状况,降雨量是单位时间内(如 24 小时)降雨的多少(一般以毫米为单位)。尽管在谈及云和雨时,学生能够讲出很多内容,比方白云、鸟云、大雨、小雨、等,但大都只是生活中获得的一些阅历层面的生疏,而对用云量和降雨量来描述天气还是比较生疏的。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以已有的生活阅历为根底,了解云量和降雨量的含义,学习观测云量和降雨量的根本方法,并

19、利用云量和降雨量来描述天气本课设计了两个科学实践活动第一个科学实践活动是“观测云”。本活动包括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实际观看天空中云的多少、太阳的照耀等现象,学习观看和记录云量的方法,形成对云量的初步生疏。其次个环节是引导学生建立云量和阴、晴、多云等天气之间的联系, 这也是用云量描述天气的关键所在。合其次个科学实践活动是“测量降雨量”。本活动包括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降雨量的含义,激发测量降雨量的兴趣。其次个环节是引导学生了解气象部门观测降雨量的工具,如漏斗式雨量器,生疏它的构造及用它测量降雨量的方法。第三个环节是学习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并模拟测量

20、降雨量。最终,提出如何测量降雪量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硏究的兴趣。教学预备(一)教师预备不同云量的图片、气象观测站观测降雨量的视频或图片资料。(二)学生预备1. 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材料和工具:大塑料瓶、纸条、小石块、水,剪刀、尺等2. 学生活动手册、铅笔等。四、安全留意事项1. 在制作简易雨量器时,假设需要使用剪刀等工具,要提示学生留意安全2. 在做模拟测量降雨量的活动时,要提示学生留意收集“雨水”,避开地面湿滑而摔倒。教学过程第 1 课时(一)提出和聚焦问题1. 谈话:除了气温顺风,还有哪些天气现象?在学生沟通的根底上,聚焦到云和雨2. 提出问题:和气温、风一样,云和雨也是天气现象。在收

21、听或收看天气预报时,播音员是怎样预报云和雨的?谁能学一学?怎样观测云和雨呢?3. 聚焦实践活动: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观测云和雨。(二)科学实践活动:观测云1. 提出问题观看天空中的云,可以从哪些方面进展?用哪些方法记录观看到的现象?2. 学生进展观看云的活动。引导学生到室外观看、记录天空中的云,把观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3. 沟通并争论观看到的与云有关的现象(1)沟通观看到的现象学生的观看和描述可能会涉及云的外形、多少、在天空中的位置等多种状况。(2)围绕以下问题,引导学生争论:我们观看到的天空中的云,是多还是少呢? 怎样进展比较并作出推断呢?天空中的云量和天气状况之间有什么关系? 4.了解云量的科

22、学含义和观测方法(1) 在学生争论的根底上,教师讲解气象学上观测云量的方法讲解:我国气象部门规定,观测云时,将天空划分为10 份,估量10 份中被云所掩盖的份数,即为云量。例如,碧空无云,云量为 0;云掩天空 5 份,云量为 5,云既可以反映当时的大气状态,又可以预示将来的天气变化,因此常用来推断天气。(2) 引导学生学习用10 分法观看并记录云量,并对当天云的状况进展描述。5.全班沟通、总结。(1) 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小资料,了解云量的含义以及云量和天气状况之间的关系(2) 引导学生结合云量描述天气,进一步生疏云量的含义及云量和晴、多云、阴等天气的关系(3) 教师进展小结第 2 课时(三

23、)科学实践活动:测量降雨量1. 结合教科书中呈现的几种容器图,提出问题下雨也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降雨量有大有小如何测量降雨量呢?该用哪种容器测量降雨量适宜呢? 量,怎样推断降雨量是大还是小呢?2. 生疏降雨量的含义。(1) 引导学生争论沟通对降雨量的生疏。(2) 在学生争论沟通的根底上,教师讲解降雨量的含义。讲解:降雨量是指肯定时间内,降落在平地上(假定无蒸发、渗漏、流失等)的雨水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3. 生疏气象观测站测量降雨量的仪器漏斗式雨量器。(1)提出任务:观看漏斗式雨量器,说说它是由哪几个局部组成的。(2)引导学生争论、了解漏斗式雨量器是怎样测量降雨量的。雨量器的使用方法:下雨时

24、,将雨量器放在开阔没有障碍物的地方,并保持水平。一段时间后,通过雨量器外的刻度尺,读出降雨量并记录。读数时应留意待液面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液面持平,记录读出的 数据时要加上单位“毫米”(3)假设有漏斗式雨量器,可以让学生试着用喷壶模拟下雨,测量降雨量。4.设计并制作简易雨量器(1)依据漏斗式雨量器的构造,选择身边的材料设计一个简易雨量器。先画出大致设计图,再和小组同学争论:瓶子(雨量器的容器)的粗细影响测量的降雨量为什么瓶子的最下局部不能计入刻度范围? 在争论的根底上,完善设计方案2) 依据设计制作简易雨量器学生分组制作简易雨量器。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应提示学生使用剪刀等工具时留意安全5. 用

25、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模拟测量降雨量。(1) 引导学生用孔眼大小不同的喷壶,在一样的时间内模拟降雨,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2) 引导学生比较测得的降雨量,并争论: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3) 教师讲解气象观测部门确定小雨、大雨、暴雨等降雨等级的标准(相关内容见参考资料)。6. 了解降水量的含义及测量降雪量的方法。(1)提出问题除了下雨,还有哪些降水的方式? 下雪时,怎样测量降雪量?降雪量等级的划分和降雨量等级的划分标准一样吗?(2)讲解:雨、雪、冰雹等都属于降水。降水量是指肯定时间内的降水在地面所积成的水层深度(假定未经渗漏、蒸发和流失等),通常以毫米为

26、单位。假设是降雪,需要将降雪溶化成水后折成降水量来计算。降雪量等级的划分和降雨量等级的划分有所不同。(四)布置课后任务请学生下雨前后,用学习到的观测云和雨的方法,对当天的天气状况进展观测并描述。4、气候和气象灾难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知道天气常常变化,而气候具有肯定的规律。2. 了解自己居住的地方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及每年的变化规律 ,在与其他地方不同车节的天气特点及每年的变化规律进展比照的根底上 , 理解气候的含义。3. 了解常见气象灾难的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了解相应的防范措施的多入架持对天气和气候争论的兴趣,养成坚持长期观看的习惯,理解长期观测和记录数据性。二

27、、教学内容一个地区的气候是有肯定规律的,这种规律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在前面 3 课学习的根底上,本课引导学生从生活阅历动身,描述本地春、夏、秋、冬的天气特点,并比照前后几年同一季节的天气特点,形成对本地天气规律的生疏,这种规律就是气候。在同一 季节,其他地方的天气特点可能和本地的一样 ,也可能不同,但就各地的状况来看,同一季节的天气特点多年根本保持全都。可见,气候反映的是一个地方多年的较为稳定的气象状况。到“天气”和“气候”之间的这种联系,也就明白了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另外,极端的天气变化会引发气象灾难,气象灾难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峻影响。本课设计了两个科学实践活动。第一个科学

28、实践活动是“了解气候”,主要包括三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了解本地一年中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 ,并争论这样的天气特点在其他年份中是否会发生变化。引导学生通过比照前后几年的资料,生疏到一个地方春、夏、秋、冬四季的天气特点一般是稳定的, 这种稳定性形成了肯定规律。其次个环节是了解其他地方是否也存在这样的天气规律。教科书中供给了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案例,如东北地区、西南地区(以昆明为例)等。借助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沟通与争论觉察尽管在同一季节不同地方会有不同的天气特点,但同一地方一样季节的天气特点根本是不变的, 具有肯定的规律。第三个环节是在觉察上述普遍存在的规律之后,引导学生归纳气候的概念,生疏气候与天

29、气概念的不同之处。其次个科学实践活动是“了解气象灾难”。本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分析了解有哪些气象灾难及不同气象灾难简洁发生在哪个季节,了解本地常见的气象灾难及相应的防范措施。三、教学预备(一)教师准友圆,景雷大天1. 课前了解本地春、夏、秋、冬的天气特点,并搜集本地多年各个季节天气的资料。2. 査阅资料,搜集其他地区多年各个季节天气的资料3. 搜集关于气象灾难的视频或者图片等资料(二)学生准单了1. 课前了解本地春、夏、秋、冬的天气特点。2. 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地区多年各个季节天气的特点3. 学生活动手册、铅笔等。教学过程一提出和聚焦问题1、谈话导入每年我们都在重复着春、夏、秋、冬

30、的季节变化。教学过程提出问题:我们所在的地方春天的天气有什么主要特点? 每年春天的天气是相像的?还是有变化的?每年春天的天气都是相像的,这反映了什么?实2.聚焦问题:今日我们就来了解什么是气候(二)科学实践活动:了解气候即1. 生疏自己所在的地方四季的天气特点以及每年的变化规律(1)提出问题我们所在的地方,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天气各有什么特点? 每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2)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形成看法并沟通学生先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看法以及依据。然后小组沟通,形成根本看法。最终全班沟通。(3) 教师出示本地多年的季节天气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本地各个季节的天气有什么特点?每年的变化

31、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初步生疏当地每年四季的天气变化是根本稳定的。2. 了解其他地方四季的天气特点以及每年的变化规律。(1) 提问:其他地方四季的天气和我们所在地的状况相比,有什么一样和不同之处?(2) 本环节的教学可以依据前面的教学流程开放引导学生说一说所了解的其他地方各个季节的天气有什么特点,每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思考并生疏不同地方四季的天气每年之间的变化有哪些共同的规律3. 生疏气候与天气概念的不同之处。小结: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气象状况。(三)科学实践活动:了解气象灾难1.初步生疏气象灾难(1) 谈话:在分析天气资料的过程中

32、 ,我们会觉察存在一些极端天气 ,比方干旱、暴雨等。这些极端天气会引发“气象灾难”(2) 提出问题说一说你经受过的或知道的气象灾难。它们发生时的主要现象是什么?它们简洁发生在什么季节? 它们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3) 在学生沟通的根底上,教师通过板书或者其他形式,以“气象灾难”为中心,记录学生描述的各种气象灾难的内容。2.了解当地易发生的气象灾难及其防范措施。(1)进一步提出问题:在我们自己居住的地方,简洁发生哪些气象灾难? 为什么简洁发生这些气象灾难?针对发生气象灾难的缘由,我们可以制定哪些防范措施?(2) 引导学生将自己想到的防范措施写下来,再和同学沟通,完善自己的想法。(3) 教师供给

33、更多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生疏(四)布置课后任务要求学生课下搜集资料,了解更多气象灾难的学问,并制作一份以“气象灾难及其防范”为主题的科普小报。后续以适当的方式展现学生制作的科普小报。5、蚕诞生了一、教学目标1. 能用感官和放大镜、直尺等工具观看蚕卵和蚁蚕,并对观看到的现象进展描述。2. 了解蚕卵孵化需要的条件,能正确孵化蚕卵3. 了解写养蚕日记的方法,能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观看、调查、测量的现象或数据,以及产生的问题或想法。二、教学内容养蚕是学生宠爱并乐于参与的实活动。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观看蚕卵,对孵卵的过程进展争论,并观看孵化出来的蚁蚕。本课的教学围绕两个科学实践活动开放第一个科学实践活动是

34、“观看蚕卵”。蚕是通过蚕卵的孵化产生下一代的。本活动要求学生认真观看蚕卵的样子,并能借助工具进展观看。蚕卵比较小,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观看、描述和测量的要求,比方观看、描述蚕卵的颜色、外形、大小、厚薄等,想方法测量一粒蚕卵的长和宽,等等。第三个科学实践活动是“孵化蚕卵”。本活动要求学生孵化蚕卵并观看、记录蚕卵孵化过程中的现象,以及观看孵化出来的蚁蚕的样子。教科 书中简要说明白如何孵化蚕卵,在实际教学时,可以给学生供给比较详 细的资料,如蚕卵在孵化过程中需要什么条件、要留意什么事项等,使 学生能够正确孵化蚕卵。要引导学生关注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对蚕 卵孵化的影响,以及蚁蚕孵化出来后如何照料它、

35、观看它,指导学生将留意事项列举出来,课后孵化蚕卵并留意悉心照料、认真观看。本课的拓展与应用是学习写“养蚕日记”。围绕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从孵化蚕卵开头就写养蚕日记,把养蚕过程中观看到的现象、好玩的觉察等记录下来。养蚕日记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师生可以共同探讨养蚕日记的记录方法,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宠爱的方式进展记录。教学预备(一)教师预备1. 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工具。2. 有关蚕卵孵化条件的 PPT 课件、视频、挂图等。(二)学生预备学生活动手册、铅笔、直尺、笔记本等。教学过程(一)提出和聚焦问题1.提出问题:关于养蚕,你知道哪些事情? 关于养蚕,你有哪些问题?2. 学生沟通。盒麻3. 归纳

36、学生提出和沟通的问题,明确本单元主要争论的内容:蚕卵有什么特点?怎样孵化蚕卵? 怎样养蚕才能让蚕安康成长?蚕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 怎样观看蚕的生长变化?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具有怎样的特点?4. 聚焦到本课的问题:蚕是怎样诞生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发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二)科学实践活动:观看蚕卵1. 围绕观看蚕卵,提出以下问题:从哪些方面观看蚕卵的特点?除了用感官观看外 ,还可以以借助什么工具观看 ?如怎样测量一粒蚕卵的大小?2. 学生进展观看活动。(1)用感官和放大镜观看蚕卵的外表特征(2)测量蚕卵的大小。先测量排成一行的几粒蚕卵的长度,再除以粒数,论就得出一粒蚕卵的长度。(3)用画图

37、、文字的方式记录观看结果3.对观看结果进展争论、沟通。学生先在小组内争论、沟通观看的结果,然后各小学组派代表在全班沟通,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补充。4.结合养蚕的资料,教师小结。刚生出来的蚕卵大多是淡黄色的,在放大镜下观看,蚕卵呈扁扁的、椭圆状,用尺量一量,一粒蚕卵长约 1 毫米。一段时间后,蚕卵开头有黑色的、黄色的和浅灰色的。黑色的和黄色的蚕卵说明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孵化出蚁蚕,浅灰色的蚕卵说明蚁蚕马上诞生。(三)科学实践活动:孵化蚕卵1.争论、了解孵化蚕卵需要的条件和留意事项。(1)提出问题:蚕卵孵化需要什么条件? 怎么孵化蚕卵?(2)学生争论、沟通学生先在小组内争论孵化蚕卵需要的条件和留意事项

38、,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沟通小组争论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质疑、答疑。学生观看蚁蚕时,教师要对观看方法进展指导:从哪些方面观看?按什么挨次观看? 怎样记录观看结果?怎样表达与沟通? (2)沟通观看觉察学生先在小组内沟通自己的觉察,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沟通,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补充、完善3) 教师小结刚从蚕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很小 ,黑褐色,毛茸茸的像小蚂蚁一样 ,因此叫作“蚁蚕”。(四)拓展与应用1. 围绕写养蚕日记提出以下问题:养蚕日记可以写哪些内容?怎样养成观看记录的习惯? 如何设计养蚕观看记录表?承受哪些观看记录的方式?对蚕生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如孵化、蜕皮、吐丝结茧、蚕蛹、蚕蛾

39、及产卵等,如何设计相应的观看记录表?此外,还要提示学生对养蚕过程中消灭的问题,应准时记录是怎样解决的。2. 选择一些养蚕日记例如,引导学生学习、争论(五)布置课后任务请学生课后通过实地调查、查阅书刊、上网搜寻等方式 ,搜集有关养蚕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展分类整理,以便下节课进展沟通。教学目标6、怎样养蚕1. 通过调查、访问或者查阅资料,了解人们是怎样养蚕的。2. 知道蚕的生活和生长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必要条件,能够为蚕建筑一个舒适的家”。3. 能够设计试验,探究蚕宠爱吃什么食物、蚕是怎样吃食物的4. 了解养蚕过程中应当留意的事项,能够正确养蚕。二、教学内容蚕卵孵化出蚁蚕了。这时,怎样养蚕才能

40、让蚕安康成长成为学生关心而且必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围绕“怎样养好蚕” 来开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的内容第一个环节是了解人们是怎样养蚕的。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走访蚕农、查阅书刊、上网搜寻资料等多种方式,了解有关养蚕的信息,此项活动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教师应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搜集和了解的信息,便于在课堂上进展沟通。其次个环节是争论、沟通蚕宠爱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在上一环节调查、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根底上,引导学生思考蚕的生活和生长需要什么必要条件,比方食物、空气、空间等。只有把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了,才能考虑如何给蚕安置一个舒适的“家”。什么样的“家”对蚕来说是舒适的呢?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蚕

41、的生活和生长特点 ,选择适宜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养蚕盒,然后把养蚕盒放到一个适宜的环境中。第三个环节是探究蚕怎样吃食物以及蚕宠爱吃什么食物。要想争论蚕是怎样吃食物的这个问题,需要认真观看蚕的口器特点,生疏这些特点与蚕吃食物的方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在观看过程中 ,肯定还会有很多好玩的觉察,教师应当引导他们准时、准确地进展记录、描述。此外,学生已经知道蚕主要吃桑叶 ,但是并不清楚蚕是否吃其他食物 , 这也是学生普遍存在疑问和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教科书中例如性地呈现了几种植物的叶,引导学生探究除了桑叶外,蚕还宠爱吃什么食物。本课的拓展与应用中呈现了一些养蚕留意事项,可以为学生开展养蚕活动供给参考。教

42、学预备(一)教师预备1. 蚕、桑叶、养蚕盒。2. 白菜叶、莴苣叶、榆树叶等植物叶。3. 有关养蚕的照片、视频、书籍等资料。(二)学生预备1. 蚕、制作养蚕盒的材料2. 桑叶,其他几种植物叶。3. 学生活动手册、铅笔、养蚕日记、养蚕观看记录表等四、安全留意事项1. 提示学生在课外采摘桑叶时,要留意安全。2. 争论蚕宠爱吃什么食物时,提示学生要选择生疏的植物叶,不要选择不生疏的植物以防人或蚕发生中毒事故。教学过程(一)提出和聚拢问题1. 提出问题:蚕孵化出来了,怎样养蚕才能让蚕康成长?2. 检查学生搜集养蚕资料的状况。1)检查各小组搜集、整理的关于养蚕的资料,并对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状况进展评价。

43、(2)围绕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汇报、沟通通过什么方式搜集的资料 ?把搜集的资料分成了几类 ?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承受了哪些方法整理资料?学生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沟通搜集和整理的资料。在学生汇报、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留意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质疑、辨析。3. 在学生沟通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关注点聚拢到本课的争论主题上。(二)科学实践活动:怎样养好蚕1. 争论蚕宠爱什么样的生活环境。(1) 谈话:蚕宠爱的环境肯定要具备满足蚕生活和生长需要的条件。那么,要想蚕安康地生长,需要为它们供给什么条件呢 ?请同学们结合搜集的资料,进展讨引论、归纳。(2) 学生先分小组整理资料、争论和归纳,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

44、、沟通,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质疑、辨析(3) 引导学生从蚕的生活和生长需要食物、空气、温度、空间等条件 ,归纳蚕宠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小结:各龄蚕适宜的温度有所不同,一般认为 25C 左右是养蚕比较适宜的温度。2. 给蚕设计、安置一个舒适的“家”。(1) 谈话:我们了解了蚕生活和生长需要的根本条件,就可以依据这些根本条件,给蚕设计、安置一个舒适的“家”。不量的交要,育(2) 提出思考的问题制作养蚕盒时可以用哪些材料?不适宜用哪些材料? 如何保证养蚕盒的通风、透气?应当把养蚕盒放置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假设有的同学养的蚕很多 ,比方几十条甚至上百条,怎样给蚕设计、安置一个舒适的“家”?如何把

45、蚕安全地转移到制作好的养蚕盒里?怎样清理养蚕盒,使蚕有一个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3) 学生先分小组争论设计方案,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沟通设计方案。4)学生依据完善后的设计方案,制作养蚕盒(5) 各小组展现制作好的养蚕盒,师生共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6) 将蚕留神地转移到制作好的养蚕盒里,并把养蚕盒放到通风、透气的适宜环境中,开展后续的养蚕活动3. 观看蚕是怎样吃食物的。(1)谈话:我们知道蚕宠爱吃桑叶,那么蚕是怎样吃桑叶的?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看:非量虽具氵蚕的口器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与它吃食物有什么关系蚕?是怎样查找食物的?蚕吃食物时的行为有什么特点?还有哪些好玩的觉察?(

46、3) 学生先分小组观看、沟通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与沟通,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质疑、辨析。(4) 在学生沟通后,教师小结。蚕的口器是咀嚼式的,能够磨碎食物。蚕一般从桑叶的边缘开头进食, 用口器沿着桑叶边缘渐渐向内嚼食。4. 争论除了桑叶外,蚕是否吃其他食物。(1)争论沟通试验方案。引导学生围绕蚕是否吃其他食物,争论并简要沟通自己的想法。谈话:这里预备了莴苣叶、白菜叶、榆树叶等植物叶。你们认为蚕吃这些植物叶吗?怎么做试验进展证明?用簧?学生先分小组争论,然后全班汇报、沟通。在学生汇报、沟通的根底上,引导学生确定两种试验方法。方法一:把蚕分别放在莴苣叶、白菜叶、榆树叶等植物叶上,观看蚕是否吃这些植物叶。方法二:把桑叶和莴苣叶、白菜叶、榆树叶等混合,然后把几条蚕放上去,观看蚕会查找哪种植物叶吃。(2) 学生分小组进展试验,观看并记录试验现象。(3) 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沟通试验结果,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小结(三)拓展与应用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19 页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养蚕留意事项,依据这些要求在课后开展养蚕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