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3422393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74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昌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湖北省宜昌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宜昌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湖北省宜昌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一模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圆褐固氮菌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将大气中的N2固定成 NH3),并且能够分泌植物生长素,促进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某研究小组从土壤中分离固氮菌并进行计数,然后制成菌肥施入土壤中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圆褐固氮菌固定的氮能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B可用酚红对选择培养的圆褐固氮菌进行鉴定C筛选圆褐固氮菌的培养基中要加入有机碳源D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对所培养的菌落进行计数【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圆褐固氮菌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

2、,能够将大气中的N2固定成 NH3,这些 NH3进入土壤后提高了土壤肥力,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圆褐固氮菌还能够分泌植物生长素,促进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详解】A、生物固氮生成的NH3要与土壤成分作用成为铵盐或经过土壤中硝化细菌的作用,最终转化成硝酸盐,铵盐、硝酸盐才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A 错误;B、酚红指示剂在pH 升高后将变红,而圆褐固氮菌固氮产生的氨使得pH 升高,因此可用酚红对选择培养的圆褐固氮菌进行鉴定,B 正确;C、圆褐固氮菌具有固氮能力,但其不能固定二氧化碳,为异养生物,因此筛选圆褐固氮菌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有机碳源,C正确;D、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对所培养的菌落进行计数,D 正确。

3、故选 A。2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导致的现象叙述错误的是()A温室效应造成热带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引起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移动B臭氧层减少使人类遭受短波辐射增加,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减退C化石燃料的过度燃烧会加重温室效应、酸雨、水体等污染问题D脊椎动物灭绝的数量比无脊椎动物还要多【答案】D【解析】【分析】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人口增长过快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同时,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详解】A、温室效应会导致热带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会引起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推移,改变全球降雨格局,A正确;B、臭氧层

4、减少使人类遭受短波辐射增加,对人类与其他生物的主要危害包括: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等,B 正确;C、水体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等是由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C正确;D、地球上大约有4.7 万种脊椎动物,而无脊椎动物有120 多万种,无脊椎动物要远远多于脊椎动物,D错误。故选 D。3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下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此可以推断出()A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B林窗下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C光照只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的水平结构D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

5、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柱形图:随着枯落物层的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逐渐减少,但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不相同,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详解】A、由图可知,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A 正确;B、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B 错误;C、随着枯落物层的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逐渐减少,由此可知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D、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各不相同,D 错误。故选 A。4南瓜果实形状有扁盘形、长圆形和长形三种类型,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

6、基因(分别用A、a 和 B、b 表示)控制,将两种不同基因型的长圆形亲本杂交,F1全为扁盘形,F1自交后代为扁盘形:长圆形:长形=7:4:1 的表现型比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每对基因的传递都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雌配子或雄配子中的aB 和 Ab 类型均不能参与受精C如长圆形亲本进行反交,F1仍均为扁盘形D F2中 A 和 b 的基因频率相等,a和 B 的基因频率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题干中描述果实形状这一性状是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来控制的”,因此可以确定控制该性状的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两个长圆形的亲本杂交,后代全部为扁盘形,因此可以确定双显性为扁盘形,且F

7、1为双杂合子,能由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分析显隐性是本题的突破点。【详解】A、控制每对性状的基因在传递时是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A 错误;B、长圆形的个体杂交,F1均为扁盘形,可判断出F1扁盘形南瓜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扁盘形:长圆形:长形=7:4:1,与正常的9:6:1 的比例相比,扁盘形、长圆形中均缺少2/16 的个体,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最可能是雄性或雌性一方产生的aB 或 Ab 配子不可育,B错误;C、假设题干所述长圆形亲本杂交时AAbb 为父本,aaBB为母本,此杂交下,F1为扁盘形,亲本产生的Ab雄配子和aB雌配子是可育的,而 B 项已判断出雄性或雌性一方产生的aB 或 Ab

8、基因型的配子不育,所以,如进行反交,则或父方或母方产生的配子是不育的,因此不产生子代,C错误;D、假设 aB 的雄配子不育,F1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有3 种,即 AB、Ab 和 ab,雌配子有4 种,即 AB、Ab、aB 和 ab,受精后产生的子代中AA:Aa:aa=2:3:1,BB:Bb:bb=1:3:2,可求得其A 和 b 的基因频率均为 7/1,同理,假设Ab 雄配子不育,则A 和 b 的基因频率均为5/1假设其中一种雌配子不育时效果相同,D 正确;故选 D。5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温室效应会引起永冻土融化B植树造林是防治酸雨最有效的方法C工业用水封闭化属于水体污染治理的措施

9、 D大气中臭氧层减少会使人体免疫功能减退【答案】B【解析】【分析】(1)臭氧层破坏原因:空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危害:臭氧层破坏后,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将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2)酸雨形成原因: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酸雨的pH5.6(3)水污染表现:富营养化;结果:若表现在海洋中称为赤潮,若表现在湖泊等淡水流域称为水华。【详解】A、温室效应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永冻土将会融化,造成广大区域内冻土公路、铁路和民用建筑的破坏,A 正确;B、植树造林是防治温室效应最有效的措施;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或者从燃料中把这些物质

10、去掉,B 错误;C、严格控制污染源、发展生产工艺无害化、工业用水封闭化、采用无水造纸法、无水印染法和建立污水处理厂等措施均属于水体污染治理的措施,C正确;D、臭氧能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 射线,从而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大气中臭氧层减少会使人体免疫功能减退,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要求考生识记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产生原因、危害及缓解措施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6科技工作者在广西发现了可能是现代栽培水稻祖先的万年野生稻,它们不但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一穗可达千粒果实,可与近缘栽培水稻杂交产生可育子代

11、,能提高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栽培稻与野生稻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决定了水稻进化的方向C通过持续的定向选择栽培水稻,其遗传物质可朝着一定方向突变D通过近缘杂交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不改变栽培水稻的基因频率【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详解】A、万年野生稻可与现有栽培水稻杂交,产生可育子代,说明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A 错误;B、人类的需求(人工选择)及生存环境的变化(自然选择)是现代栽培水稻进化的动

12、力,决定了水稻进化的方向,B正确;C、通过持续的定向选择栽培水稻,其进化可朝着一定方向进行,但遗传物质的改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可以增大栽培水稻的基因库,D 错误。故选 B。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内质网膜和核膜含有的磷脂分子结构相同,但蛋白质不同B盐酸能使染色质中的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与健那绿结合C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RNA 和蛋白质D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既参与物质加工,又参与物质运输【答案】B【解析】【分析】1、生物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

13、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2、“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DNA 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RNA 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HCl)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 DNA 与染色剂结合。3、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 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

14、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 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细胞膜、内质网膜和核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磷脂分子结构相同,但三种膜的功能不同这与各种膜上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A正确;B、盐酸使染色质中的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甲基绿)结合,B 错误;C、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RNA 和蛋白质,C正确;D、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与蛋白质的加工、运输有关,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需要考生识记生物膜的结构,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82014 年以来,多位明星因吸毒而被刑拘或判刑,引发了社会对毒品危害的

15、讨论。下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传递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卡因可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减少B结构 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中不需要消耗能量C多巴胺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即被降解D“瘾君子”不吸毒品就精神萎靡,这与对多巴胺的依赖性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结构 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称为胞吐;多巴胺能与结构 特异性结合并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可卡因可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加,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详解】A、可卡因可抑制多巴胺转运体将突触间隙的多巴胺运回到突触小泡内,因此可卡因可导致突触间

16、隙的多巴胺含量增加,A 错误;B、结构 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该过程需消耗能量,B 错误;C、由题图可看出,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运回突触前膜,而不是被降解,C 错误;D、多巴胺使人产生快感,瘾君子产生了多巴胺依赖性,不吸食毒品会表现精神萎靡,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突触的结构、兴奋的传递、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能将题图信息与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特点结合起来是解题关键。9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过量会导致提取液颜色浅

17、B检测经蛋白酶处理后的样液中底物的有无可用双缩脲试剂C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操作是先充分搅拌再短暂保温、离心D进行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答案】A【解析】【分析】预实验的目的: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预实验也必须像正式实验一样认真进行才有意义【详解】A、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过量会因为色素含量少而导致提取液颜色浅,A 正确;B、检测经蛋白酶处理后的样液中底物的有无不可用双缩脲试剂,因为经蛋白酶处理后的产物有多肽,还有加入的胃蛋白酶,即生成物和胃蛋白酶也能和双缩脲试剂发生紫

18、色反应,B 错误;C、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操作是先短暂保温,再充分搅拌、离心,C错误;D、进行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D 错误。故选 A。10如图是甲、乙两种色盲类型的家系图。已知控制甲型色盲的基因为A、a,控制乙型色盲的基因为D、d,5不携带甲型色盲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和2的基因型分别是A aXDXd和 A aXdY B5与一个不含甲型色盲基因而含乙型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婚配,其后代全色盲个体的概率为1/32 C在 4和5产生后代过程中,4、5个体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D若乙型色盲产生的原因是基因的起始部位发生了突变,则一定导致转录无法起始【答案

19、】C【解析】【分析】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称为基因型。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两种。伴性遗传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自然界中由性染色体决定生物性别的类型,主要有XY型和 ZW型,XY型在雌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在雄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发育成的个体患疾病,这类疾病都称为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病。色盲分为全色盲和部分色盲(红色盲、绿色盲、蓝黄色盲等)。1和2生下了 4,说明乙型色盲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d 基因控制。5不携带甲型色盲基因,但却生下了患甲型色盲

20、的患者,说明甲型色盲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由a 基因控制。【详解】A、1和2的基因型分别是DdXAXa和 DdXaY,A 错误;B、5的基因型为D_XAY,与一个不含甲型色盲基因而含乙型色盲基因的携带者(DdXAXA)婚配,其后代全色盲个体的概率为0,B错误;C、在 4(ddXAXa)和 5(D_XAY)产生后代过程中,8患甲病(XaXa),4、5个体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C正确;D、若乙型色盲产生的原因是基因的起始部位发生了突变,则不一定导致转录无法起始,也可能有其它的原因导致乙型色盲的产生,D 错误。故选 C。11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下

21、列为机体会发生的反应是()A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机体各部分汗腺分泌D兴奋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1、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之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2、寒冷环境 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冬泳入水后,通过调节散热减少,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恒定,入水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肌肉收缩使产热增加,A 错误;B、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22、量,B 错误;C、冬泳入水后,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使散热减少,C正确;D、通过神经调节促进下丘脑的分泌活动,促进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使产热增加,D 错误。故选 C。12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最终目的分别是得到多倍体和单倍体B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诱变育种时基因突变是定向的C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时使用的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D单倍体育种相对杂交育种的优势是更易获得显性纯合子【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的方法、原理、优点、缺点和实例。

23、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 射线、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 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与优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时纺缍丝的形成,能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详解】A、多倍体

24、育种的最终目的是得到多倍体,单倍体育种的最终目的是得到稳定遗传的可育后代,而不是单倍体,A 错误;B、自然状态下和诱变育种时基因突变都是不定向的,B 错误;C、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时使用的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错误;D、单倍体育种相对杂交育种的优势是更易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显性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 正确。故选 D。13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某双链DNA 分子含有胞嘧啶m 个,复制n 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是()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中DNA 不能与 RNA 聚合酶结合BDNA 复制过程中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的酶是解旋酶和DNA 聚合酶C该 DNA 复制过程中共消耗(2

25、n-1)m 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该 DNA 复制形成的每个子代DNA 分子中均含有m 个腺嘌呤【答案】C【解析】【分析】DNA 的复制:条件:a、模板:亲代DNA 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 复制都无法进行;过程:a、解旋:首先DNA 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详解】A、间期 DNA 能进行转录,因此DNA 能与 RN

26、A 聚合酶结合,A 错误;B、解旋酶具有解旋功能,其作用的是氢键,DNA 聚合酶能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B 错误;C、由于 DNA 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该DNA 分子复制 n 次,共消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n-1)m 个,C正确;D、由于题干只给出胞嘧啶的数目,而碱基总数未知,因此无法推导出腺嘌呤的数目,D 错误。故选 C。14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X 是抗原,Y是抗体,数字 表示过程,字母 ae 表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e 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完全相同B当抗原X再次侵入人体时,通过过程,机体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C与 Y合成和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

27、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D细胞 a、b、c、d、e 都能识别抗原X【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淋巴细胞的起源及体液免疫过程,图中,a 是 T淋巴细胞,b 是 B淋巴细胞,c 是记忆 B 细胞,d 是浆细胞,e 是吞噬细胞,X是病原体,Y 是抗体。【详解】A、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吞噬、消灭抗原,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吞噬、处理、呈递抗原,二者的作用不同,A 错误;B、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可以直接刺激记忆B 细胞,记忆B 细胞增殖分化细胞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消灭抗原,即图中过程,B正确;C、Y是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分泌蛋白

28、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其中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C错误;D、d 细胞是浆细胞,作用是产生抗体,不能识别抗原,D 错误。故选 B。15甲图为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乙图为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T时刻,对应的甲曲线中种群数量为K B防治害虫时,应控制其数量,使之保持在K/2 处C渔民捕鱼时,应将某种鱼类种群数量控制在A 点左右D利用性外激素引诱雄虫,可直接影响昆虫出生率【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是S型曲线的示意图,A 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2,B点达到 K值,BC段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乙图在T 时刻种群增长

29、速率达到最大,种群数量为K/2。【详解】A、T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种群数量为K/2,A 错误;B、因为 K/2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防治害虫时要将害虫数量控制在K/2 以前,B错误;C、捕鱼时应该将种群数量控制在K/2(A 点)左右,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 正确;D、利用性外激素引诱雄虫改变了昆虫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间接影响昆虫出生率的目的,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增长曲线和数量变化规律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K 值和 K/2 的含义。16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同一细胞的线粒体膜、液泡膜对相关物质的相对吸收速率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膜、液泡膜对K吸收速率的差异

30、与这两种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B线粒体膜、液泡膜对O2吸收速率的不同与线粒体、液泡的功能无关C线粒体膜、液泡膜对K、Na的吸收速率都有差异,这是受能量供应不同的限制D线粒体膜、液泡膜对图中相关物质的吸收与生物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答案】D【解析】K、Na跨膜运输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均需要载体协助和消耗能量,因此线粒体膜、液泡膜对K、Na吸收速率的差异与这两种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也受能量供应不同的限制,A、C错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需要消耗O2,因此线粒体膜、液泡膜对O2吸收速率的不同与线粒体、液泡的功能有关,B错误;线粒体膜、液泡膜对图中相关物质的吸收以生物膜的

31、流动性为基础,与生物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D 正确。17新型冠状肺炎病毒(COVID-19)是单链 RNA 病毒,主要侵染人体肺泡细胞,下面叙述正确的是()A COVID-19侵染过程与肺炎双球菌侵染小鼠肺泡过程相似BCOVID-19和 R 型肺炎双球菌侵染人体肺泡都导致人患肺炎CCOVID-19疫苗难研发是因为其结构内单链RNA易发生变异D COVID-19和与疯牛病病毒组成成分相似【答案】C【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有光滑型(S型)和粗糙型(R 型)两种类型。其中S型细菌外面有由多糖类的荚膜,有致病性,其菌落是光滑的;R 型细菌外面没有荚膜,无致病性,其菌落是粗糙的。在众多的肺炎双球菌菌株中

32、,光滑型菌株(S型菌)是唯一能够引起小鼠患败血症且能引起人类患肺炎的类型。当细菌进入人或动物体后,由于自身免疫的存在,都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消灭。但是由于S型细菌有荚膜,当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因为有荚膜的保护,就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迅速增殖、扩散,引起机体发生疾病。COVID-19是病毒,要依赖于宿主细胞才能存活,将遗传物质注入宿主细胞后,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最后将宿主细胞裂解死亡,寻找新的寄主。【详解】A、COVID-19是病毒,要依赖于宿主细胞才能存活,肺炎双球菌是细菌,能独立存活,且其荚膜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使其在人体内大量繁殖,因此它们的侵染过程不同,A错误;B、R 型

33、肺炎双球菌无致病力,不会使人患肺炎,B错误;C、单链RNA 不稳定,易发生变异,C正确;D、COVID-19的成分是RNA 和蛋白质,疯牛病病毒的成分为蛋白质,D 错误。故选 C。18从蛙体内分离出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固定之后,在相距较远的a、b 两点膜外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然后在图中 位置给予一适宜强度的刺激,在某一时刻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呈现如图所示的偏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指针偏转角度为最大值,则b 点膜处于极化状态Ba 点钠离子通道一定为关闭状态,钾离子通道开放C 位点收到适宜刺激,腓肠肌一定能发生收缩反射D兴奋传至腓肠肌需要借助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答案】A【解析】【

34、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 处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兴奋先后传导到b、a 所在部位,电流表先后观察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详解】A、图示中指针向左偏转,说明b 处膜外为正电荷,a处膜外为负电荷,即当指针偏转角度为最大值时,b点膜处于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A 正确;B、a 点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钠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通道关闭,B 错误;C、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图示从 点到腓肠肌不能构成完整反射弧,且 位点受到适宜刺激产生兴奋,若该神经细胞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腓肠肌也不发生收缩反应,C错误;D、兴奋传至腓肠肌需要借助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 错误。故选 A。19生物学中,

35、解释顶端优势产生原因的学说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生长素直接抑制学说,第二种是生长素间接抑制学说,第三种是营养学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传递给侧芽,使侧芽获得的生长素增多导致生长缓慢。支持第一种学说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传递给侧芽,导致侧芽获得的细胞分裂素减少而生长缓慢。支持第二种学说C顶芽的细胞优先得到由根部和叶片运来的营养物质,导致侧芽得不到充足的养分而生长缓慢。支持第三种学说D“摘心”、“打顶”能够去除顶端优势,仅支持第一种学说【答案】D【解析】【分析】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

36、度较高,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而使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解除方法:摘除顶芽【详解】A、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传递给侧芽,使侧芽获得的生长素增多进而抑制了顶芽的生长,导致生长缓慢。支持第一种学说,A 正确;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传递给侧芽,导致侧芽获得的细胞分裂素减少而生长缓慢,这是生长素间接起作用的描述,支持第二种学说,B 正确;C、顶芽的细胞优先得到由根部和叶片运来的营养物质,导致侧芽得不到充足的养分而生长缓慢,这是营养学说对顶端优势的解释,支持第三种学说,C正确;D、“摘心”、“打顶”能够去除顶端优势,支持三种学说,D 错误。故选 D。20编码 CFTR蛋白基因的模板链

37、上缺失AAA 或 AAG三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缺少一个苯丙氨酸,引发囊性纤维病。下列不正确的是()A编码 CFTR蛋白基因中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B与苯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为AAA 或 AAG C细胞中合成CFTR蛋白需要tRNA、mRNA、rRNA 参与D CFTR蛋白基因缺失碱基对后转录形成的mRNA 中嘧啶比例降低【答案】B【解析】【分析】囊性纤维病70%的患者中,编码一个跨膜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 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在第508 位缺少苯丙氨酸,进而影响了CFTR蛋白的结构,使CFTR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管腔受阻,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最终使肺功能

38、严重受损。【详解】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因此编码CFTR蛋白基因中发生碱基缺失属于基因突变,A 项正确;B、密码子在mRNA 上,编码CFTR蛋白基因的模板链上缺失AAA 或 AAG 三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缺少一个苯丙氨酸,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 或 UUC,B 项错误;C、细胞中合成CFTR蛋白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翻译过程需要tRNA、mRNA、rRNA 参与,C项正确;D、由前面分析可知,mRNA 上缺少的密码子含有的碱基都是嘧啶,故D 项正确。故选 B。【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点睛】正确区分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子和反密码子

39、(1)基因、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对应关系(2)氨基酸与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关系 每种氨基酸对应1 种或几种密码子(密码子简并性),可由 1 种或几种tRNA 转运。1 种密码子只能决定1 种氨基酸,1 种 tRNA 只能转运1 种氨基酸。密码子有64 种(3 种终止密码子,61 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反密码子理论上有61 种。21 图为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没在1 3g/mL 蔗糖中的显微照片,若细胞仍保持活性,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各细胞初始细胞液浓度一定相同B各细胞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相同C各细胞液蔗糖浓度此时可能与外界相等D各细胞此时水分子的渗透速率可能为1【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为洋葱鳞片

40、叶表皮浸没在1 3g/mL 蔗糖中的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不同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不同,说明细胞的起始细胞液浓度不同。【详解】A、外界溶液为13g/mL 蔗糖溶液,但图示细胞中质壁分离的程度不完全相同,说明各细胞初始细胞液浓度不一定相同,A 错误;B、质壁分离达到最大程度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但此时细胞不一定达到了质壁分离的最大程度,所以不能判断各细胞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相同,B错误;C、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所以细胞液中不含蔗糖,C错误;D、若此时细胞达到了渗透平衡,则各细胞此时水分子的渗透速率为1,D 正确。故选 D。22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均需要物质和能量不断地输入和输

41、出,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利用无氧呼吸获得所需的能量B衰老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能力降低并影响到细胞的新陈代谢C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时,植物体可积累生长所需的有机物D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大于消费者和分解者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即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的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没有线粒体的真核生物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代谢旺盛的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强。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净光合速率大于0 时,植物可积累有机物,表现为生长。【详解】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利用无氧呼吸获得所需的能量,A 正确;B、衰老细胞中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42、,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的新陈代谢减弱,B 正确;C、植物体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时,可积累生长所需的有机物,C正确;D、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输出为各种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呼吸散失的能量,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大于消费者和分解者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时,生态系统的能量积累可能为负值,此时生态系统的功能不能正常运行,D 错误。故选 D。2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蓝藻细胞形成细胞壁需要高尔基体参与B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能够产生二氧化碳C麻风杆菌的蛋白质是由宿主细胞合成的D细胞增殖时细胞膜凹陷依靠纺锤丝牵引【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

43、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详解】A、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内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没有高尔基体,A 错误;B、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能够产生二氧化碳,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B正确;C、麻风杆菌是原核生物,有独立的新陈代谢能力,蛋白质自身细胞合成的,C错误;D、动物细胞增殖时细胞膜凹陷与纺锤丝无关,植物细胞增殖时形成细胞板,D 错误。故选 B。24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色盲患者

44、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B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C基因型Aa 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 基因的频率大于a 基因的频率D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频率之和为1【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

45、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男性患者的性染色体组型是XY,Y染色体上没有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因此男患者多于女患者,而非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与女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相等,A 错误;B、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因此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不能说明物种在进化,B 错误;C、基因型为Aa 的个体自交,如果没有突变、选择、迁

46、入和迁出等,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C错误;D、由种群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知,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为 1,D 正确。故选 D。25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组别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mL)2 一2 一2 一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mL)一2 一2 一2 质量分数为2%的 a-淀粉酶溶液(mL)1 1 1 1 1 1 反应温度(C)0 0 60 60 100 100 碘液2 滴2 滴2 滴2 滴2 滴2 滴注:表中“-”表示没有添加。A -淀粉酶溶液的用量是无关变量B两组实验可用于验证酶的专一性C三组实验可说明温度能影响酶活性D设计上述实验的目的是验

47、证酶的专一性【答案】A【解析】【分析】1分析表格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和温度,可以用于探究酶的专一性或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2探究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实验中,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详解】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和温度,所以-淀粉酶溶液的用量是无关变量,A正确;B、两组实验的温度不是适宜温度,此温度下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所以不能用于验证酶的专一性,B 错误;C、-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故不能说明温度能影响酶活性,C错误;D、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及验证酶的专一性,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结合表格中实验步骤,考查了探究影响酶活性的

48、因素以及酶专一性的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根据表格确定实验的自变量,明确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一般信息传递有三个基本环节:信息产生(信源)、信息传输(信道)、信息接收(信宿)。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信息传递失败。(1)尿崩症患者水分调节过程中信息传递出现问题,临床上表现为排出大量低渗尿液。可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是信源环节出现问题,发病原因是由于_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量不足所致。另一类是信宿环节出现问题,病因是_,而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2)生态系统中有些昆虫的雌性个体能释放性外激素吸引雄性个体,这类信息属于_信息。有科学

49、家发现,如果将雄性昆虫的触角切除,两性个体间不能再通过这种方式传播信息,这属于破坏了信息传递的 _环节。农林生产中可以利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来防治害虫,例如人们利用性外激素诱杀雄虫,以达到防治害虫的效果。请分析其中的生物学原理_。【答案】下丘脑肾脏相应细胞表而缺乏受体(肾脏相应细胞表而受体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化学信息接收(信宿)通过大量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降低出生率,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以达到防治害虫的效果【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

50、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1)尿崩症患者水分调节过程中信息传递出现问题,可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是信源环节出现问题,发病原因是由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量不足所致。另一类是信宿环节出现问题,肾脏相应细胞表而缺乏受体(肾脏相应细胞表而受体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而使抗利尿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