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二模考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孝感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二模考试卷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湖北省孝感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二模考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从蛙体内分离出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固定之后,在相距较远的a、b 两点膜外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然后在图中 位置给予一适宜强度的刺激,在某一时刻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呈现如图所示的偏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指针偏转角度为最大值,则b 点膜处于极化状态Ba 点钠离子通道一定为关闭状态,钾离子通道开放C 位点收到适宜刺激,腓肠肌一定能发生收缩反射D兴奋传至腓肠肌需要借助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答案】A【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 处给予适宜强
2、度的电刺激,兴奋先后传导到b、a 所在部位,电流表先后观察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详解】A、图示中指针向左偏转,说明b 处膜外为正电荷,a处膜外为负电荷,即当指针偏转角度为最大值时,b点膜处于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A 正确;B、a 点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钠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通道关闭,B 错误;C、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图示从 点到腓肠肌不能构成完整反射弧,且 位点受到适宜刺激产生兴奋,若该神经细胞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腓肠肌也不发生收缩反应,C错误;D、兴奋传至腓肠肌需要借助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 错误。故选 A。2人在正常情况下保持70 次/min 左右的心率,当看到恐怖画
3、面时,产生害怕的感觉同时心率加快。图是心脏运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中A 为大脑相应功能区,一 代表相关神经纤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所在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脑干B脑干中有控制心脏和血管运动的神经中枢C过程与心脏节律运动有关D看到恐怖画面引起心率加快属于条件反射【答案】A【解析】【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指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即与高级神经中枢脑有关,也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有关。【详解】A、所在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脊髓,A 错误;B、据图分析可
4、知:脑干中有传出神经与心脏和血管相连,故脑干中有控制心脏和血管运动的神经中枢,即脑干可以控制两者的运动,B 正确;C、过程为受刺激后心率加快的过程,该过程中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心脏有节律地收缩、舒张,C正确;D、看到恐怖画面引起心率加快,该过程有完整的反射弧,“产生害怕的感觉同时心率加快”,该过程同时感到害怕,有大脑皮层的参与,这一反射属于条件反射,D 正确。故选 A。【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反射弧的组成,区分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不同,进而结合题图分析作答。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是变异的前提,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B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
5、形成了新物种C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3、自然选择对于不同变异起选择作用,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繁殖后代
6、的机会增大,有利变异的基因频率增大,具有不利变异个体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降低,不利变异的基因频率逐渐减小,自然选择通过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详解】A、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因此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A 错误;B、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能形成新的性状,但没有形成新的物种,B错误;C、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能够在生存斗争中保留下来,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正确;D、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突变、选择、基因迁移等因素的干扰,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世代之间保持不变,而小群体中由
7、于基因漂变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 错误。故选 C。4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B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不可能是垂体细胞C如果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抗利尿激素增加时,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增加,最终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临床上可以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是不同细胞产生的信息分子作用于靶细胞的过程和引起的生理效应,根据题图和选项内容梳理相关的过程,分析解答。【详解】A、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原
8、因是因为靶细胞膜上有受体蛋白,A 错误;B、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分泌物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会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所以靶细胞可能是垂体,B 错误;C、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可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 错误;D、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各种信息,因此,临床上可以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D 正确。故选 D。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 pH 的稳定与3HCO和24HPO有关B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命活动和代谢的主要场所C血
9、浆渗入组织液的量等于组织液回渗血浆的量D淋巴细胞只生活在淋巴液中【答案】A【解析】【分析】1.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细胞与组织液、组织液与血浆可以实现物质的相互渗透,组织液中的水分和小分子蛋白质可以进入淋巴管成为淋巴液,淋巴液经淋巴循环回流入血液。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 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 为 7.357.1血浆的pH 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 Cl-,细胞外
10、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 Na+和 Cl-。【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内环境中pH 的稳定与HCO3-和 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A 正确;B、组织液是大多数组织细胞之间生活的液体环境,但是组织细胞生命活动和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 错误;C、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量大于组织液回渗血浆的量,血浆的来源还包括淋巴回流,C错误;D、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液和血浆中,D 错误。故选 A。6下列关于遗传与人类健康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患者的父母不一定都携带致病基因B多基因遗传病患者后代中的发病率远低于1/2 或 1/4 C羊膜腔穿刺可用于确诊胎儿是否患神经管缺陷D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
11、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答案】D【解析】【分析】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 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 三体综合征)。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禁止近亲结婚。(2)适龄生育。(3)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12、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4)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详解】A、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患者的父母不一定都携带致病基因,如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只要母亲携带致病基因,儿子就可能患病,父亲可以不携带致病基因,A 正确;B、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但由于该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在患者后代中的发病率远低于1/2 或 1/4,B 正确;C、羊膜腔穿刺技术属于产前诊断技术之一,可用于检测胎儿是否患神经管缺陷等疾病,C正确;D、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也可能不是遗传病,而是传染病或者是由于共同的饮食、环境问题引起的疾病,D 错误。故选 D。【
13、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组合是()收割理论”提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是种群遗传学古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的结果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有性生殖方式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A BCD【答案】C【解析】【分析】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的结果是形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详解】收割理论”
14、指出: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因此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正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是种群遗传学、古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的结果,正确;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错误;有性生殖方式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仅仅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错误。故选 C。8下列有关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发展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作出假说
15、”B艾弗里、赫尔希与蔡斯等人探究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相似C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 分子结构时,主要运用了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D科学家在证实DNA 复制方式的实验中运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答案】C【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 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 标记噬菌体
16、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 的结构。5、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作出假说”,A 正确;B、艾弗里、赫尔希与蔡斯等探究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相似,都是将物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B正确;C、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 分子结构时,主要运用了物理模型建构的方法,C错误;D、科学家在证实DNA 复制方式的实验中运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D 正确。故选
17、C。【点睛】本题考查人们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9在下列细胞中,有氧呼吸的场所有别于其他细胞的是A醋酸菌细胞B酵母菌细胞C叶肉细胞D肝脏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据此答题。【详解】根据题意分析,选项中的四种生物中,醋酸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其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质膜;而酵母菌细胞、叶肉细胞和肝脏细胞都属于真核细胞,它们的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
18、质基质和线粒体。故选 A。10液泡膜上存在H+ATP酶,能从细胞质中运输质子进入液泡,导致液泡的pH 为 11,细胞质pH 为2021。液泡这种转运质子的运输方式属于()A易化扩散B主动转运C扩散D胞吞【答案】B【解析】【分析】方式跨膜运输非跨膜运输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吞胞吐条件高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低浓度,载体蛋白高浓度 低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载体蛋白,能量能量能量【详解】液泡 pH 为 1.1,酸性,细胞质pH 为 2.02.1,碱性,液泡中H+浓度大于细胞质中,因此H+能从细胞质中进入液泡(低浓度到高浓度),该方式为主动转运。故选 B。11医学上把LDL称为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类富含胆
19、固醇的蛋白质(胆固醇包裹于蛋白质内部),体内多余的 LDL易沉积在动脉的管壁上,会引起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一步研究表明:人体内有2/3 的 LDL可借助 LDL受体途径进行代谢,完成对LDL的降解(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溶酶体是单层膜构成的细胞器,其内的水解酶能降解LDL B胆固醇从溶酶体中释放出去,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LDL进入细胞内与线粒体无关,仅与膜上的受体有关D LDL受体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溶酶体有关【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解:表示LDL的降解过程,图中可以看出,LDL与相应受体结合后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然后通过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将蛋白质降解,释放出胆固醇。【
20、详解】A、溶酶体是细胞内的酶仓库,由单层膜包被,富含蛋白酶等各种酶,图中信息表明,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能降解 LDL,A 正确;B、胆固醇属于脂质类物质,它和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具有相似相溶性,因此可以通过自由扩散从溶酶体中释放出去,因此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 错误;C、LDL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内属于胞吞,胞吞过程需要线粒体供能,C错误;D、LDL受体为蛋白质分子,其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溶酶体无关,D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12有机磷农药分子不能单独引
21、起免疫反应。在制备检测有机磷农药分子的单克隆抗体时,要先将有机磷农药分子经特定处理后,再将其多次注入小鼠,经测定相关指标合格后,才从脾脏中提取相应细胞与肿瘤细胞进行融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有机磷农药分子经特定处理的目的是制备供免疫细胞识别的抗原B经特定处理的有机磷农药分子多次注入小鼠是为了促进记忆T 细胞产生C处理后的有机磷农药分子注入小鼠的次数由血液中有机磷农药分子的浓度决定D从脾脏中提取的B 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两两融合形成3 种能增殖的杂交瘤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制备有机磷农药分子的单克隆抗体时,先将有机磷农药分子经过特殊处理作为抗原,多注注射到小鼠体内引起小鼠体
22、液免疫反应,从脾脏中提取相应的效应B细胞(浆细胞),再与肿瘤细胞结合形成杂交瘤细胞,由杂交瘤细胞分泌单克隆抗体。【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有机磷农药分子经特定处理后可以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A 正确;B、经特定处理的有机磷农药分子多次注入小鼠是为了促进效应B 细胞产生,B 错误;C、处理后的有机磷农药分子注入小鼠的次数由血液中产生的效应B细胞的数量决定,C错误;D、从脾脏中提取的B 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两两融合形成3 种融合细胞,但是其中能增殖的杂交瘤细胞只有 1 种,D 错误。故选 A。13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肺炎双球菌、烟草花叶病毒都含有核糖体和核酸B生物体内参
23、与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都是蛋白质C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核糖,细胞核中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D人的吞噬细胞和浆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内参与信息传递的物质有的是蛋白质分子如胰岛素等,有的是脂质如性激素,还有神经递质等。2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核酸既有DNA 也有 RNA,DNA 有脱氧核糖,RNA 中有核糖。3同一个体内不同的组织细胞中,DNA 一般相同是因为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来源于同一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分化;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在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A、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细胞,而烟草花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都含有核酸,前者含有核糖体,后者不含有核
24、糖体,A 错误;B、细胞内参与信息传递的物质有的是蛋白质分子如胰岛素等,有的是脂质如性激素,还有神经递质等,则参与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不一定是蛋白质,B 错误;C、脱氧核糖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核糖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C 错误;D、吞噬细胞和浆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原因是细胞分化,根本原因是细胞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 正确。故选 D。14杜泊羊以其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等优点,被称为“钻石级”肉用绵羊。科研工作者通过胚胎工程快速繁殖杜泊羊的流程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过程中可通过给雌性杜泊羊注射相关激素促其超数排卵B乙过程的目的是促进卵母细胞和精子的成熟C丙过程与
25、乙过程中应采用相同成分的培养液D丁过程中应注射免疫抑制剂避免普通绵羊对植入胚胎产生排斥反应【答案】A【解析】【分析】体外受精是指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的技术。成熟的精子需获能处理。精子和卵子受精后,受精卵需移入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以检查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潜力,质量较好的胚胎可移入受体母畜的生殖道内继续发育成熟。【详解】A、甲过程中可通过给雌性杜泊羊注射促性腺激素促其超数排卵,A 正确;B、乙过程的目的是促进卵母细胞成熟和使成熟的精子获能,这样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便可受精,B 错误;C、丙过程与乙过程中应采用不同成分的培养液,满足其不同的生理需求,C错误;D、普
26、通绵羊对植入胚胎不会产生排斥反应(免疫耐受),丁过程中无需注射免疫抑制剂,D 错误。故选 A。15元素和化合物是组成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核糖体、ATP和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不都是核糖B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维持细胞酸碱平衡的功能C蛋白质和DNA 具有多样性的共同原因是都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如Fe、Mn、Zn、Cu 等含量虽然很少,但功能上不可缺少【答案】C【解析】【分析】1、核糖体、ATP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2、无机盐离子的作用有:(1)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2)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3)维
27、持细胞的渗透压;(4)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等。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根本原因是 DNA 分子多样性,多肽中乙肽键数=氨基酸数目-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详解】A、核糖体、ATP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A 正确;B、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缓冲对具有维持细胞酸碱平衡的功能,B正确;C、蛋白质具有多样的空间结构,而DNA 具有特定的双螺旋结构,C错误;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如Fe、Mn、Cu、Zn 等含量虽然很少,但不可缺少,D 正确。故选 C。16许多植物在种子发育
28、过程中会合成大量的脂肪,这些“油脂”积累在细胞内一种被称为“油质体”的结构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脂肪和淀粉是植物体内常见的储能物质B单层磷脂分子包裹油滴可以构成油质体C油质体的形成与内质网有很密切的关系D油质体中积累的脂肪能参与构成细胞膜【答案】D【解析】【分析】1.内质网能有效地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其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承担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作用。根据内质网膜上有没有附着核糖体,将内质网分为滑面型内质网和粗面型内质网两种。滑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附着,这种内质网所占比例较少,但功能较复杂,它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排列也较滑
29、面内质网规则,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2.脂肪的功能: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详解】A、植物常见的储能物质有脂肪和淀粉,A 正确;B、由于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而细胞中的油脂疏水,外部溶液亲水,所以油质体磷脂膜应该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B 正确;C、脂质的合成在内质网,因此油质体的形成与内质网有很密切的关系,C 正确;D、脂肪不参与构成细胞膜,D 错误。故选 D。17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D HIV 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 种脱氧核苷酸【答案】B【解析】
30、【分析】【详解】A、豌豆的遗传物质只有DNA,A 错误;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DNA 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B 正确;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含 S元素,C错误;D、HIV 的遗传物质是RNA,水解后产生4 种核糖核苷酸,D 错误。故选 B。18 如图为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A和 B 吸收不同光波的曲线图,请判定 A 和 B分别为()A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b C叶黄素、叶绿素a D叶绿素a、叶绿素 b【答案】A【解析】【分析】叶绿体中色素有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两大类,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橙黄色)和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
31、和叶绿素b(黄绿色),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详解】据图分析,色素A 吸收波峰为红光和蓝紫光,则色素A表示叶绿素;色素B 吸收波峰只有蓝紫光,则色素 B 代表类胡萝卜素,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的种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属于常考知识点。19下图为人体内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某些方式的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在 A、B、C三图中,靶细胞都是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接受信号分子B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多种多样C细胞膜上有信息接受功能的物质很可能为糖蛋白D细胞间都是通过相邻细胞的细胞膜的接触传递信息【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A、B、C三图中,
32、靶细胞都是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接受信号分子,A 正确;B、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多种多样,B 正确;C、细胞膜上的受体化学本质是糖蛋白,C正确;D、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形式有三种类型,一是通过化学物质,二是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三是通过胞间连丝,所以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都是通过相邻细胞的细胞膜的接触传递信息,故D 错误。故选 D。20某农业科研小组研究不同剂量乙羧氟草醚(除草剂)防治麦田阔叶杂草的效果(表中数据为杂草生存率/%),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组别剂量/g ai/hm2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甲144 242 379 1
33、756 531 1701 775 704 乙725 1254 975 2 61 1076 1156 12 33 531 丙137 1410 1217 1217 1272 963 232 1514 A由于长期使用乙羧氟草醚,诱导麦田阔叶杂草产生抗性突变B2000 年前未使用乙羧氟草醚,麦田阔叶杂草也可能存在抗性C2003 年甲组麦田阔叶杂草抗性基因频率与2006 年乙组一定相等D 2006 年甲组麦田阔叶杂草与2000 年丙组间存在生殖隔离【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及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形成表明新的物种的形成。【详
34、解】A、乙羧氟草醚起选择作用,不能诱导麦田阔叶杂草突变,A 错误;B、麦田阔叶杂草的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即在使用乙羧氟草醚前也可能存在抗性,B正确;C、2003 年甲组麦田阔叶杂草防效与2006 年乙组相同,但所用除草剂的剂量不同,杂草抗性基因频率也不一定相等,C错误;D、2006 年甲组麦田阔叶杂草与2000 年丙组所用除草剂剂量不同,防效不同,不能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 错误。故选 B。21血浆白蛋白是存在于血浆中的高水溶性球蛋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白蛋白与血浆渗透压的维持有关B血浆白蛋白也可大量存在于组织液中C血浆白蛋白减少可能会导致组织水肿D血浆白蛋白的合成需3 种 R
35、NA 的参与【答案】B【解析】【分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蛋白主要存在血浆中,在组织液中的含量很少。在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需要mRNA、tRNA 和 rRNA 共同参与。【详解】A、血浆渗透压的维持与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无机盐含量有关,血浆白蛋白是存在于血浆中的高水溶性蛋白质,与血浆渗透压的维持有关,A 正确;B、血浆与组织液的区别是组织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远小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故血浆白蛋白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大量存在于组织液中,B 错误;C、血浆白蛋白减少后,血浆渗透压会降低,血浆中的水分会大量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水肿,C 正确;D、血浆白蛋白是一种分泌蛋白,其合
36、成是在核糖体中完成的,而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RNA 构成的,此外还需 mRNA 在翻译过程作模板,tRNA 运输氨基酸,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以血浆中的白蛋白为素材,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人体水盐平衡的条件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尤其是渗透压,识记渗透压的概念及渗透压大小的决定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22藿香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可以有效缓肺炎患者出现的肠胃不适现象。某研究小组进行实验,探究赤霉素(GA3)以及 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藿香种子发芽的影响,有关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对照组藿香种子发芽的
37、过程中不受外源激素的调节B实验所测得的数据中,浓度为300mg/L 的 GA3对藿香种子发芽的促进作用最明显CGA3和 6-BA 对藿香种子发芽的影响都没有体现两重性D由图中可以看出GA3和 6-BA 具有协同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从图中看出,随着赤霉素(GA3)和 6-苄氨基腺嘌呤(6-BA)浓度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都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GA3最适浓度为300mg/L,而 6-BA 促进种子萌发的最适浓度为50 mg/L。【详解】A、对照组没有施加GA3和 6-BA,所以不受外源激素的调节,A 正确;B、从图中看出浓度为300mg/L 的 GA3对藿香种子发芽的促进作用最明显,B 正
38、确;C、图中数据没有显示出GA3和 6-BA 有抑制作用,所以没有体现两重性,C 正确;D、该实验没有研究出GA3和 6-BA 的共同作用,所以不能说明GA3和 6-BA 具有协同作用,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关键是找准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结合图中曲线的变化进行解答,理解“两重性的概念”。23 下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AMPA 受体参与调节学习、记忆活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 a 过程需 RNA聚合酶等并消耗ATP Bb 物质和 BDNF穿过突触前膜的方式相同C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 BDNF能抑制神经递质
39、的释放并激活AMPA【答案】D【解析】【分析】1、突触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详解】A、图中 a 过程是基因的表达过程,需RNA 聚合酶等并消耗ATP,A 正确;B、b 物质和 BDNF穿过突触前膜的方式都是胞吐,B正确;C、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正确;D、由图可知,BDNF 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D 错误。故选 D。24201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发现细胞适应氧气供应变化分子机制的科学家。当细胞缺氧时,缺氧诱
40、导因子(HIF-I)与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ARNT)结合,调节基因的表达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一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蛋白质激素);当氧气充足时,HIF-1羟基化后被蛋白酶降解,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HIF-1被蛋白酶降解后可以生成多种氨基酸分子B细胞合成EPO时,tRNA 与 mRNA 发生碱基互补配对CHIF-l 与 ARNT结合到 DNA 上,催化EPO基因转录D进入高海拔地区,机体会增加红细胞数量来适应环境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当细胞缺氧时,HIF-I 与 ARNT结合,通过调节基因表达促进EPO的生成,使红细胞数量增加,以运输更多氧气;当氧气充足时
41、,HIF-1羟基化后被蛋白酶降解。【详解】A、HIF-1能被蛋白酶降解,说明其本质为蛋白质,降解后生成多种氨基酸分子,A 正确;B、由题意可知EPO是一种蛋白质激素,其翻译过程中tRNA 携带氨基酸与mRNA 上密码子发生碱基互补配对,B 正确;C、由题干可知HIF-l 与 ARNT结合到 DNA 上对基因的表达有调节作用并非催化,C 错误;D、高海拔地区氧气稀薄,细胞缺氧,HIF-I 与 ARNT结合,生成更多EPO,促进红细胞生成,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通过考查人体缺氧时HIF-1的调节机制,来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以及获取题干信息和读图能力。25下列与生物实验操作有关的叙述
42、,不正确的是()A经健那绿染液染色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结构B将双缩脲试剂A 液与 B 液混合,摇匀后检测豆浆中的蛋白质C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中,不需要另设置对照实验D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的形态【答案】B【解析】【分析】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原理:(1)叶绿体主要分布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分布;(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无色,成短棒状、圆球状、线形或哑铃形等;(3)健那绿染液能专一性地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
43、胞质接近无色。通过染色,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1)检测 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详解】A、健那绿染色线粒体,故经健那绿染液染色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结构即线粒体,A 正确;B、检测豆浆中的蛋白质时,应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 液混匀后,再滴加将双缩脲试剂B 液,混匀后观察颜色变化,B错误;C、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中,不需要另设置对照实验,而是通过种群数量变化形成自
44、身对照,C正确;D、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的形态,便于后续的观察,D 正确。故选 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后,测量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1)水稻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捕获光能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2)CO2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后,首先与 _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_。(3)光照强度低于8102 mols-1时,影响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光照强度为 1014
45、102 mols-1时,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下降但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可能的原因是_。(4)分析图中信息,PEPC酶所起的作用是_;转基因水稻更适合栽种在_环境中。【答案】叶绿体胡萝卜素C5H 和 ATP 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增加与CO2供应不足对光合速率的正负影响相互抵消(或“CO2供应已充足且光照强度已达饱和点”)增大气孔导度,提高水稻在强光下的光合速率强光【解析】【分析】气孔导度即为气孔开放程度,因此气孔导度越大,二氧化碳吸收越多,光合速率越高。解答本题应从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解题,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详解】(1)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46、叶绿体,其中有四种色素,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扩散速率最快。(2)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进入植物细胞内的CO2首先被 C5化合物固定成为C3化合物,再被光反应提供的 ATP和H还原。(3)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当光照强度低于8102 mol?m-2?s-1时,随光照强度增加,气孔导度和光合作用速率增强,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光照强度为10 14102 mols-1时,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下降但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可能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增加与CO2供应不足对光合速率的正负影响相互抵消。(4)由气孔导度与光强度关系曲线可看出转基因水稻较普通水稻的气孔度大,其原因为转基因水稻导入了 P
47、EPC酶的因素,说明此酶有促进气孔打开或增大作用,同理分析,此酶能提高水稻在强光下的光合速率;转基因水稻在较强光照下光合速率却更强说明更能适应较强光照环境。【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光合作用的场所、色素的种类及含量、暗反应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图象信息能力,难度中等。针对此类题型,复习过程需要对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重点复习,同时借助图表曲线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培养学生能力。27微核(micronucleus,简称MCN),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微核往往是各种理化因子,如辐射、
48、化学药剂对分裂细胞作用而产生的。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 以下。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产生的。有实验证明,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形成了微核。分析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某科研小组欲探究某农药对水稻的毒害作用,用不同浓度的农药处理水稻,然后取水稻的组织细胞做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统计微核率(每1000 个细胞所含有的微核数)。(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因变量是 _。(2)应该取水稻的_细胞制作装片。制作
49、装片的步骤为:解离_ 制片。(3)微核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如果要观察微核,应该用_试剂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选择处于_期的细胞进行观察。(4)微核的产生属于_(填变异类型),这种变异(能否)_遗传。【答案】农药的浓度微核率根尖(分生组织)漂洗染色DNA 和蛋白质醋酸洋红分裂间染色体(结构)变异能【解析】【分析】本题以微核的形成过程为背景,考查染色体变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等知识点,应紧扣“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一信息分析作答。【详解】(1)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作自变量,本题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就是农药的浓度;而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作因变量,本题中因为农药的浓度
50、改变而导致微核率不同,所以微核率就是因变量。(2)根据题干信息,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产生的,也就是说,能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能形成微核,对于水稻来说,根尖等分生组织细胞才会进行有丝分裂,所以要统计微核率,就要选择根尖等分生组织来制作装片。(3)根据题干信息,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产生的,而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DNA 和蛋白质,所以微核的化学成分也主要是DNA 和蛋白质。微核本质上与染色体是一样的,所以,可以被碱性染染成深色。题干中说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形成了微核,故要观察到微核,就应该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