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三单元-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6458033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三单元-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三单元-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三单元-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三单元-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课时(课件出示1)学标 教目1 .认识本课的生字词。2 .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 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3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具备 教准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 钟一、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 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宋 代诗人苏轼写在西林寺上的一首诗。(板书:题西林壁)(课件出示2)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课件出示3)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设计意图:提醒学生 用学古诗的几个步骤 学习古诗,是学

2、生更加 熟练地掌握学习古诗 的方法。】新课 教学 ( ) 分钟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缘、降、骚、逊、输”(课件出示4)2 .学习生字“题、侧、峰、庐、缘”(课件出示5)指导书写:“侧、峰、缘、”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都是左窄右宽;“缘”书写时右上边撤折和横撇相 接,下边弯钩在首撇上起笔,左边两撇中下撇要长。3 .理解题意三、学习古诗题西林壁(一)解诗题,知作者【设计意图:自学 生字,通读全诗,为学 诗做准备】1 .ffi: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 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2 .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 料。)(课件出示6)(苏

3、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 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 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 之一。)(二)抓字眼,明诗意1 .(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 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2 .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 了什么?3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 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课件出7) (教师板书:横岭侧峰)(教师板书:变幻 莫测)4 .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 吗?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

4、远处、近处、高处、 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课件出示8)(教 师板书:远近高 低)(教师板书:千姿百态)5 .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 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 山)(教师板书:从不同角度观察)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 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 看到 说一句话吗?【设计意图:有针对性 的练习,既能巩固知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 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 为我站在庐山中。(课件出示9)横岭r变幻莫测)侧峰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识,

5、又能激发兴趣。】(“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三)多诵读,悟诗情多诵读: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 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 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 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 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 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 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设计意图:通过不同首古诗。形式的读与作者的思2.四人小组读悟诗情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 壁。但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

6、者为 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己经说庐 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 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 面目那么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想感情产生共鸣。】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设计意图:充分朗读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是理解诗词最有效的(四)总结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 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方法。】课堂小结五、作业(课件出示10)【设计意图:学习课外及拓展延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诗句,更利于拓展延伸,开拓学生视野,积( )

7、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识庐累素材。】分钟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句诗的意思。板书题西林壁内容苏轼远近,从不同角度观察千姿百态,高低J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课堂作业新设计一、比一比,组词语。锋()庐()缘()峰()炉()源()二、读诗句,理解词语。题一一缘一一三、我会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答案】一、锋利山峰 庐山香炉缘分源泉二、书写,题写 因为三、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诗句时,我首先找出诗句中关键和难理解的字词,扫平障碍,继而再理解 诗句就非常容易了。2 .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除了老师示

8、范,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朗读 磁带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效果确实好多了,真还 有些古人吟诗的味道呢!其次老师还在古诗释义的基础上再加以联想和想象,另配上悦耳 的轻音乐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诗中的意境,这样既能把学生带到美好的境界 之中,又为学生后面能顺利改写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3 .以前教学古诗大多采用串讲形式,这里且不谈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为采用启发 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维活动,自主合作,带着问题,由浅入深地学习理解诗句,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的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1 .学生不能直接释题,还得逐词理解后

9、才能释题。这是四年级的第一首古诗教学,也 算是学习古诗的起步,学生理解诗句的方法还要加强。应以解词串旬法作为理解古诗文意 思的主要方法。2 .课堂局部在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点做得还不够,不自觉地以教师为主,应让“教师为 导,学生为主体”成为习惯。【教材分析】这三首古诗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 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题西林壁不仅写出了诗人观景 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它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 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可说是气象万千,不可胜 数

10、。奇怪的是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庐山的感受。诗的前两 行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优雅?可诗人却 还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作者在第三、四行作了解释。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 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 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 的五首游记诗之一。【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庐山简介庐山,是我国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可谓一山飞峙, 斜落而俯视着万里长江,正濒而侧影着千顷阔湖,山青水秀景色泛胜。由长江、庐山、鄱阳湖相夹 地带,才会形成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之景象。故古人云:“峨峨匡庐山,渺 渺江湖间”,形容恰到好处。也正因是如此,庐山才不愧为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