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贸易逆差问题探析_杨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日贸易逆差问题探析_杨振.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2012年第 10期 总 第 220期 【国际经贸】 中日贸易逆差问题探析 杨振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漯河 462000) 0商要 近十年来,中日双边贸易发展迅猛,贸易额持续增加,但中日贸易收支严重不平衡,贸易逆差 随着贸易额增加而不断扩大。从中日出口商品结构分析得出,中日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在于出口商品结构 存在巨大差异。通过 RCA指数法对两国主要贸易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可知中日贸易逆差短期内难以 得到根本性扭转,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自贸区建设等建议,以改善中日贸易收支状况。 关键词 中日贸易逆差;出口商品结构;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 F 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2、-3283(2012) 10 -0013 -03 一、中日贸易逆差问题概述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近邻,两国经贸往来十分密切。 近年来,两国贸易发展迅猛,贸易额激增。但两国贸易收 支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中国对日贸易逆差随着进出口 总额的增加而扩大(如表 1所示 ) 。 中日贸易发展的特点如下: 表 1 1998 2010年中日贸易情况统计 金额 :亿美元 年份 贸易总额 增长率( ) 出口额 进口额 逆差额 逆差占总额( ) 逆差增长率( ) 1998 579. 35 296. 60 282. 75 1999 661.74 14.2 324. 11 337. 63 13.52 2. 04 2000
3、831.65 25.7 416.55 415.10 2001 877. 28 5.5 449.41 427. 87 2002 1019.00 16.2 484. 34 534. 66 50.32 4.9 2003 1335.56 31.0 594. 08 741.48 147.4 11.0 193.0 2004 1678. 36 25.7 735. 09 943. 27 208. 18 12.4 41.2 2005 1843.93 9.8 839. 86 1004. 07 164. 21 9. 1 -21. 1 2006 2072. 95 12.4 916.22 1156.72 240.5 1
4、1.6 46.5 2007 2359.51 13.9 1020. 08 1339. 42 319. 34 13.5 32. 8 2008 2667. 32 13. 1 1161.32 1506. 00 344. 68 12.9 8.0 2009 2287. 83 -14.2 978. 68 1309. 15 330. 47 14.4 -4. 1 2010 2997. 8 31.0 1210.43 1210.43 556. 93 18.6 68.6 资料来源: 1998 -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 1. 两国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额持续快速增长。 1998 2010年十余年间贸易额增长了 4倍,年均增
5、长 15%以上,除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有所放缓,十 余年间两国贸易额持续增加,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2. 两国贸易发展不平衡,我国贸易逆差严重。从表 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对日贸易收支不平衡,贸易 赤字严重。中日贸易逆差首次发生于 1999年,从 2002 年至今,中国对日本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 3. 逆差持续时间长,逆差规模不断扩大。 2002 2010年,中国对日贸易连续 9年处于逆差,并呈现不断扩 大的趋势,逆差额从 50亿美元,快速扩大到 556亿美元。 4. 逆差额占两国贸易总额比重不断增大,由 1999年 的2%扩大至 2010年的 18. 6%。 5. 逆差增
6、长速度高于贸易额增长速度。除个别年 份外,中日贸易逆差增长速度十分惊人,多数年份超过 30%,年均增长速度达 35%,而贸易额年均增速为 15%, 贸易逆差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贸易额增长速度。 中日贸易逆差产生并不断扩大的原因是什么?这是 作者简介:杨振 ( 1983 - ) , 男,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硕士研究生,河南省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 Trade 13 杨振:中日贸易逆差问题探析 一种短期现象还是长期现象?对此应该采取怎样的对 二、出口商品结构差异是产生逆差的直接原因 策?笔者从两国的贸易商品结构着手,采取 RCA指数 中日
7、两国出口商品结构可以真实反映两国贸易的特 法,分析中日贸易逆差产生及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并提 点,是分析两国贸易逆差原因的重要依据(见表 2)。 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表 2 2007年中日主要出口商品贸易统计 单位 :10亿日元 中国向日本进口 比重 中国向日本出口 比重 总额 12839 15035 半导体等电子产品 1191 9. 28 衣服及附属品 2306 15.34 钢铁 766 5.97 电脑产品 1167 7. 76 有机化合物 765 5.96 音响、视频等机械 768 5.51 电气线路等机械 529 4. 12 通信设备 480 3. 19 小汽车的零部件 478 3. 7
8、2 金属制品 468 3. 11 圯学器械 460 3.58 电脑设备的零部件 440 2. 93 非钢铁类金属 407 3. 17 纺织用品 404 2. 69 纺织用品 352 2. 74 家具 337 2. 24 小汽车 325 2.53 鱼产品 318 2. 12 资料来源:日本统计年鉴 2009 通过表 2可以看出,日本向中国出口最多的前 8项 产品均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其比重占日本对中国 出口总额的 36%,再加上第 10项日本传统优势产品汽 车,比例达到近 40%。可见日本主要是向中国出口高附 加值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 而中国主要是向日本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及部分初 级产品
9、,包括服装、金属制品、家具和鱼类等,其比例占中 国对日出口总额的 1/3,大部分都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 集型产品。 通过以上分析,总结造成中日贸易逆差的原因主要 有以下几点: 1. 两国出口商品结构差异明显。中国对日本出口 产品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而 日本对中国出口的多是高附加值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 品。两类产品之间价格相差悬殊,造成中日贸易收支不 平衡,出现逆差。 2. 两国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不同。中国对日本出口 的产品主要集中在纺织品、食品等日用产品,这些产品需 求弹性很低,需求量基本是固定的。所以中国对日出口 额很难实现大规模的增长。而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主要是 汽车、电子
10、设备等高端产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内市场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进而需求弹 性也 相对较大,促进了日本对华出口额持续增长,又由于这些 产品单位价格较高,所以造成中日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3. 日本不断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进入 20世纪 90年 代以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不断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主 要通过技术性贸易壁垒来限制我国向其出口。比如日本 新推出的卫生检验检疫标准,使我国农产品对日本出口 遭遇很大阻力,并经常产生贸易摩擦。 三、中日贸易产品的比较优势是逆差长期存在的根 本原因 衡量一国的比较优势,通常使用巴拉萨 ( Balasa)提 出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 Revealed Co
11、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RCA. )。 RCA指数是透过贸易来衡量一国出口产 品的相对比较优势以判定各国出口竞争力的强弱或国内 各产品竞争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 RCA= (Xik/Xi) / (Wk/W) 其中, Xik表示 i国商品 k的出口额 ;Wk表示全世界 商品 k的出口总额 ;Xi表示 i国全部出口商品的出口额; W表示世界各国全部商品的出口额。 用 RCA指数分析中国和日本的比较优势。在显性 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和衡量中,当 RCA 1时,该商品在 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当 RCA1时,该商品在国际 市场上处于比较劣势。 RCA指数值越大,则该国该产品
12、 越具有比较优势,其国际竞争力就越强。本文参照联合 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将中日贸易商品分为以 下十大类进行分析 ( 详见表 3)。 表 3显示了中国和日本商品的比较优势,从中可以 得出两国产品比较优势如下: 1.中国的初级产品 SITC0食物和活动物有一定的比 较优势,但该项产品的优势正在逐渐削弱。而日本的初 级产品均无任何比较优势,这说明日本在资源禀赋上处 于劣势。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比较优势明显,主要 体现在 SITC6制成品和 SITC8杂项制品。而日本在该两 14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 Trade 杨振:中日贸易逆差问题探析 项上指数
13、均不足 1,处于劣势。这说明我国劳动密集型 产品处于比较优势,而日本处于劣势。 2.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中,中国和日本产品各 具有比较优势。日本在 SITC5化学制品中有一定的优 势, RCA指数接近 1;在技术含量高的机械制造及运输装 备业,日本比较优势明显,指数始终在 1.5以上,说明日 本在该产业上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除此之外, 在 SITC9项商品中,日本比较优势也很明显。而中国在 SITC7机械设备项中的 RCA指数也在不断提高,已稳定 在 1以上。 表 3中日商品 RCA指数表 年份 SITC0 食品和活动物 SITC1 饮料及烟类 STIC2 非食用原料 SITC3 矿物
14、燃料 SITC4 动植物油脂 SITC5 化学制品 SITC6 制成品 SITC7 机械及运输设备 SITC8 杂项制品 SITC9 未分类制成品 2001 0. 84 0. 35 0. 53 0. 35 0.12 0.51 1.19 0. 86 2. 57 0.08 2002 0. 79 0. 32 0. 52 0.31 0.1 0.45 1.17 0. 95 2.44 0.07 2003 0.71 0. 25 0. 38 0.27 0.06 0.41 1.14 1.06 2.46 0.07 中国 2004 0.6 0.24 0.31 0.25 0.06 0.41 1.19 1.14 2.2
15、 0.06 2005 0. 57 0.19 0.31 0. 21 0.09 0.42 1.2 1.18 2.19 0.07 2006 0. 56 0.16 0.24 0.2 0.11 0.42 1.26 1.17 2.14 0.06 2007 0. 55 0.17 0. 25 0.22 0.08 0.43 1. 17 1.19 2.13 0.08 2008 0. 55 0.18 0. 26 0.22 0.09 0.43 1.18 1.2 2.15 0.07 2001 0.11 0.10 0. 28 0.04 0.06 0.76 0. 73 1.63 0. 69 1.51 2002 0.07 0
16、.09 0. 29 0.04 0.05 0.76 0.75 1.63 0. 66 1.42 2003 0.07 0.08 0. 30 0.05 0.04 0.76 0.75 1. 66 0. 67 1.28 日本 2004 0.07 0.08 0. 33 0.04 0.05 0.77 0.74 1.65 0. 75 1.3 2005 0.08 0.09 0. 36 0.07 0.04 0.80 0. 79 1.63 0. 76 1.43 2006 0.09 0.08 0. 36 0.10 0.04 0.82 0. 80 1.57 0.71 1.19 2007 0.10 0.07 0. 34 0
17、.09 0.05 0.81 0.81 1.53 0. 65 1.20 2008 0.11 0.08 0. 34 0.12 0.06 0.82 0. 83 1.54 0. 66 1.30 数据来源 :根据 UNCATD DATABASE的数据整理和计算后得到 通过分析两国的 RCA指数,可以看出两国产品的比 较优势差别较大。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明显, 初级产品也有一定优势;部分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 也逐步增强。而日本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资本和技术 密集型制成品上。 两国商品的比较优势是由两国的经济水平和技术能 力决定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两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中 日本一直以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
18、为主,而中国以出口低 附加值的产品为主。随着两国贸易额的不断扩大,贸易 逆差将持续增加。 四、对策建议 1.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中国应加快 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多研发既具有高附加值又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产品,进而拓宽贸易范围,实现出口商品的多元 化。只有不断提 高出口商品附加值,才能逐步缩小中曰 贸易逆差。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要继续挖掘己具比 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潜力,形成对日本规模出口。 2. 建立自由贸易区,实现贸易自由化。由于两国贸 易互补性强,又具有区位优势,学界对中日加快推进自由 贸易区谈判的呼声日益高涨。中日两国应尽早建立中日 自由贸易区,通过自由贸易区形成的区域分工
19、协作机制, 加快两国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建立自贸区后,两国将实 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日本市场将进一步向中国开放, 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额将进一步增加,逐步平 衡中国贸易收支。 3.灵活运用 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中国可以通 过合理运用 WTO相关条款,妥善解决中日贸易争端,有 效规避日本的贸易壁垒,维护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从而 扩大我国优势产品在日本市场的出口份额,一定程度上 缩小双方的贸易逆差。 参考文献 1 Grubel H G,P J Loyd. Intra industry trade: 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tiated Products MJ. London: Macmillan. 2 周立人 .中曰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J.国 际商务研究, 2008(1). (责任编辑:张彤彤 )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 Trade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