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数学苏教版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650343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7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小学数学苏教版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2023年小学数学苏教版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小学数学苏教版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数学苏教版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小学数学苏教版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后教材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理解“体积”的含义,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体积单位大小的

2、概念。,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的意义,掌握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怎样计量出物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量杯、石块、体积单位模型、课件。 教学策略: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分组实验法和自学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在操作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导入新课: 1.听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2.揭题: 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其中蕴涵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授新课: 1.学习并建立

3、“体积”概念。 实验一:先让学生看看量杯里有多少水,然后把小石块放入该量杯中,你有发现什么?说明什么?”请学生读题,分组操作实验。 师: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说明:物体 占空间板书。 实验二:在两个量杯中放入同样多的水(让学生确认),然后把大小不同(让学生确认)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这两个量杯中,学生观察后提问: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提问:通过这个实验 ,你发现了什么?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大的物体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占的空间小)。 说明:通过2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小组学习、协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出示实物:火柴盒、铅笔盒、书包。 教

4、师:观察这三个物体,你能知道哪个物体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物体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对“体积”是怎样理解的? 师生归纳出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 说明:体积的意义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第一个实验,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物体都“占有一定空间”。通过第二个实验,使学生形成“空间有大小”的鲜明的表象,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初步建立“体积”的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师出

5、示图 (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 ,请生比一比谁的体积大? 设计说明:教师通过两个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比较,学生发现不好比较,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自然引出“体积单位”的概念 教者:为了更准确的比较图中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把它们切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只要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能准确地比出它们的大小。 大家数一数,就知道谁的体积比较大? 学生汇报(让学生说出数的方法)。 教师小结:计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我们计量体积也需要有“体积单位”。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

6、 学生读一读常用的体积单位,教师板书 出示自学要求:v自学课文15页内容。 自学方法:看一看(它是什么形 体)、 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 摸一摸(它有多大)、说一说(它的定义)、 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这个体积单位来计量) 小组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学生汇报自学成果,全班交流。(主要说出体积单位有哪些?并用手比划每个体积单位各有多大) 设计说明:教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以小组自学的形式开展讨论和交流,并让学生自我展示自学成果,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 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且知

7、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今后,我们在计量物体的体积时,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 3练习: (1)哪个是长度单位,哪个是面积单位,哪个是体积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1厘米 1平方厘米 1立方厘米 设计说明: 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计量单位的认识,更好地构建认知结构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个正方体,它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1( ),表面积是6( ) (2)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6( )。 (3)一台电视机的体积约是120( )。 (4)一辆冷藏汽车冷冻箱的体积约是9( ) 教学“计量体积单位”的方法。 教师出示立

8、体图后问:已知每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这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构成的?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指名学生说一说。 教者小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学生操作: 请你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还能摆成其它形状吗?它们的体积又是多少? 设计说明:这里的操作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认识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二是可以通过摆小正方体看体积,为后面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准备。 (四)、课堂总结: 师: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七、板书设计: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

9、的体积 体积单位有: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推荐第2篇:苏教版小学数学比例尺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48-49页比例尺.教学目标: 1、理比例尺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重点和难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我先学 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请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纸上,并完成表格。 要求: (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 (2)个人独立画出平面图; (3)在下表中填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长 宽 二、课中学习: 1、小组汇报.(1)选出大小不同的作品贴在黑板

10、上。 (2)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各是多少,它们的比值是多少。 2、集体交流。 (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关系。 (2)什么是比例尺呢?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3)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 =比例尺 3、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强调: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单位长度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比例尺的前项(或后项),一般应化简成“1” (4)比例尺可以怎样表示? 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4、教学第48页中的把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1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CM:50KM =1CM:5000000CM =1:500000

11、0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这段话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 把一块长40米,宽2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图纸上,长画了10厘米,宽画了5厘米。 (1)图上长与实际长的比是 。( ) (2)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1 400。( ) (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 160000。( ) (4)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 1。( ) 2、课本P55练一练第 1、2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推荐第3篇:苏教版数学厘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通过观察、比较、估计和测量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几厘

12、米的长度观念。 2、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掌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在估计和测量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 3、在具体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概念和用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直尺、软尺、卷尺、小正方体、长方形,小棒、方格纸 学具:每人一把学生尺、一个小学具袋(小正方体、小棒和小长方形)、一个大学具袋(花生、红豆、长方体、橡皮、方格纸、小棋子)一张作业纸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你对线段有怎样的认识?(

13、小组交流后自由汇报) 2.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并理由。 3.小结:线段必须是直的,而且还要有两个端点。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量一量课桌的宽,看看有多长? (2)自由汇报。 (3)质疑: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 (4)小结:为了更加准确,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尺子来量。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认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 2.认识厘米 (1)观察尺上的“厘米”刻度。 拿出自己的尺子,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跟你同位说说。 自由汇报。 出示米尺图,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 1 度

14、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声明:刻度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一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那么从0到3的长度就是3厘米,从0到7的长度就是7厘米。 (2)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2是几厘米?3到4呢?从刻度0到5是几厘米?从0到10呢? (3)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 (4)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5)在直尺上观察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 3.教学量一量。 (1)出示一支铅笔:你有办法知道这支铅笔的长度吗?你认为该怎么量?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示范:铅笔的

15、一端要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铅笔的另一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动手测量后,指名说一说铅笔的长度。 (3)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铅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对齐行吗? (4)打开课本第51页,学生看书将例题中括号填完整。 (5)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完成“想想做做”第 1、2题。5.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第一条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米?为什么?第二条呢? (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6.画线段 (1)教师示范,学生观察:先

16、对着0刻度,点出一个端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到所要的刻度4;点上另一个端点。 (2)学生按这样的方式试画。 (3)提问:我们怎样画一条线段?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 4、5题。 四、课堂总结,反思评价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这堂课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实践运用。 2 师:瞧,老师新买了一个杯子,我想美化一下我的杯子,在这一圈贴上一张彩纸,彩带要多长呢?可这尺子不好量,怎么办呢?学生说方法?(有的用皮尺围绕杯口一周;有的把尺子放在桌子上用杯口滚动的方法测量;有的用根小绳绕杯口一周后测量绳子的长度) 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在测量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17、量法。 师:为了测量方便,人们发明了直尺、三角尺、卷尺等(课件演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尺子和合适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下面你们可以用直尺,也可以用卷尺,选择你最想量的物体量一量。 板书设计: 厘米的认识 (cm) 量: 刻度线 对准 刻度0表示起点。 放平 推荐第4篇:苏教版数学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 杉洋中心小学 李志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角,初步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 2.结合直观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

18、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摸一摸:只用手摸一摸,不能看,就能猜出是什么图形。指名学生活动,追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王国中的一个新图形角。板书:认识角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联系实物,直观认识角 (出示情境图)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角。瞧,两个小朋友在做手工,你能从这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生找,并指出在哪) 2.课件演示,抽象出数学中的角。 师:我们把这些角请出来(课件演示),这就是我们数学上的角。 3.认

19、识角的各部分组成及名称。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板书: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3.教师示范画角。 4.找生活中的角 (1)请大家仔细找一找,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 (2)课件演示 5.辨角(完成想想做做1) 6.数角(85页想想做做2) 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关键要看什么?角其实是平面图形中的一员,现在请大家数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并做上角的记号。 三、动手实践,深化理解 1.认识角有大小 第一次玩角(体验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第二次玩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请学生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讨论怎么样才能说明你的角比我的大。强调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顶点和角的一

20、条边要重合,才能正确地比出角的大小。 第三次玩角(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归纳总结: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四、拓展延伸 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推荐第5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优秀教学设计的评选要求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优秀教学设计的评选要求 为了总结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十年实验的经验,交流江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探索改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以推动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和数学课程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的不断深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辑部决定举办“苏教版小学数学

21、教材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教学设计应围绕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所安排的教学内容,突出教材自身特色,体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善于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组织学习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合理选择、有效运用不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努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数学思考,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设计文稿包括“教学内容”“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资料链接”七个部分。其中,“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部分必不可少。“教材简析”可简要分析相关内容在相应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处理的意图和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

22、验和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主要的教学策略,字数一般在500之内。“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忌空话套话。“教学过程”是文稿的主体。教学过程应翔实、具体,不仅要有教学程序的叙述,更要有教学重、难点的具体教学处理,以及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预测和相应的教学应对措施;设计的学习活动应力求新颖、层次清晰,富有启发性和数学思想内涵。对教学过程必须所作的“说明”不求多、求全,最多选择35个关键环节,结合具体教学安排简述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依据,以及这样的安排对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积累经验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资料链接”主要是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数学史料、名题趣题,以及它们在社会、自然和日常生活

23、中的应用实例等,字数一般在500之内。教学设计的叙述主要采用“谈话”“引导”“启发”等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而不是师生对话的形式。 设计内容不仅包括新授课,而且包括练习课、复习课。将分别确定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的 一、 二、三等奖的不同比例名额,进行评选,颁发证书并择优发表。 应征评选的教学设计,请注明“教学设计评选”字样,还应注明详细的通讯地址、邮编,及其他联络方式。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辑部 2023.6.21 推荐第6篇:苏教版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二 苏教版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二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认识钟表上的整时数和大约几时。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第一个例题先让学生认识钟面

24、上的时针和分针,弄清楚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再以认识7时为例,认识钟面上的整时,使学生感悟到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接着安排“试一试”让学生认识几个钟面上的整时数。第二个例题教学认识接近整时的时间,在学生表述“7时不到一点”和“7时刚过一点”的基础上,指出这些都是“接近7时,可以说大约7时”,从而理解“大约几时”的含义。 “想想做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时间观念,并注意通过观察和操作,巩固钟面上整时数和大约几时的认识。还让学生通过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思考,了解一天中有两个10时,渗透一天有24个小时。最后还安排了电子表和电视机屏幕上整时数的认识,认识几时的另一种表示方法(6:00

25、)。 设计理念: “数学课堂情境有效创设的研究”学生只有对数学课堂有兴趣,才能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在课的开始阶段就能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使他们进入到教学内容中来。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钟面,知道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整点的时刻。 教学难点:认识接近整点的时刻。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钟面的教具,钟面的学具。 2 学生课前

26、了解: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每天的8时、12时、4时在干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1 谈话:许多地方都有报时的钟楼,为我们准确报时。(音乐响过后,“当、当”两声)小朋友们,听了刚才的声音,你知道是几时了吗? 2(音乐响过后,“当、当”七声)你知道,刚才报的又是几时呢? 3揭示课题。 谈话:小朋友们说得很好。想不想看一看,这时的钟面是什么样的?(出示钟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板贴课题) 二、探究 (一) 认识整时的时刻 1.认识钟面。 谈话:我们经常看钟面了解时间。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关于钟面上的知识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指名说说

27、关于钟面的知识。教师相机板书:钟面上,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 谈话:刚才还有小朋友说钟面上有12个数。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2.认识7时。 谈话:再仔细看一看,这时的钟面上是几时?把你的想法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交流:钟面上是几时?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指名2个学生上去指着投影说。 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板贴:7时)。 3.教学“试一试”。 教师在钟面上拨出1时,并提问:你知道这个钟面上是几时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指名上来指着投影说。 启发谈话:如果想拨5时,应该怎样拨?指名回答,然后师生一起拨(实物投影)。小结:时针拨向5,分针还是指着12。 谈话:请小朋友在

28、自己的学具钟上拨出11时。指名到实物投影上交流拨的过程。 4交流小结。 出示以上几个整时的钟面,提问:仔细观察这几个钟面,谁能说一说1时、5时、11时,以及一开始认识的7时,钟面上的哪根针是一样的?指名3-4人说,引导说出:钟面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5.及时巩固:“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你能拨出3时、9时、12时吗?请你选择一个时刻拨一拨。 学生操作。 2 全班交流,教师评价: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3,就是3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9,就是9时;分针、时针都指着12,就是12时。 (二) 认识接近整时的时刻 1.7时不到一点。 教师出示6时的画面。谈话:这是几时? 提问

29、:继续拨动哪根针,就能从6时走到7时? 教师拨到6:30的时候,提问:到7时了吗? 教师拨到6:45的时候,继续提问:到7时了吗? 当分针拨到 11、12时,停住提问:现在到7时了吗?追问:为什么? 师述:哦,原来时针虽然好像指着7了,但分针还没到12,就不能说是7时,只能说是“7时不到一点”(板贴:7时不到一点)。 2.7时刚过一点。 教师继续拨,分针指向12时,提问:现在是7时吗? 教师继续拨,分针转到12和1之间。 谈话:哎呀,老师一不小心又动了一下分针。提问:现在还是7时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提问:超过得多吗?(一点点) 谈话:现在,是7时刚过一点(教师板贴)。 3.辨析。 出示教材

30、中的两个钟面,提问:这两个钟面是7时吗?为什么?(分针都不指着12。) 谈话:这两个钟面虽然时针都好像指着7,但是只有7时的钟面上分针指着12,是真正的7时;而这两个钟面,一个分针不到12,一个刚过12,它们都只能说是接近7时。像这样接近7时的情况,都可以说成“大约7时”(板贴:大约7时)。 2及时巩固:“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不到8时、刚过9时、刚过5时三个钟面。 谈话:请小朋友观察这三个钟面,它们都正好是几时吗? 提问:这三个钟面上大约是几时?同桌互相说一说。 (4)全班交流。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5)小结:这几个钟面,虽然它们的时针已经指着几时了,但分针都没有指着12,都是“不到

31、几时”或“刚过几时”的情况,都只能说成是“大约几时”。 (三)课堂小结。 3 1.谈话:学到这儿,老师想问问大家,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钟表。你学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谈话:你觉得哪种时刻容易辨认?哪种时刻比较难辨认?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4.谈话:其实,不管是正好几时还是大约几时的时刻,它们都在提醒小朋友要珍惜时间,热爱祖国,好好学习。 过渡:下面,老师就想了解一下我班的小朋友是否是珍惜时间的好同学。 三、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谈话:谁来说一说你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 (2)指名回答后小结:小朋友应该按时起床和休息,这样才能成为安排时间的主人。 2“想想做做”第2题

32、(1)谈话:说了自己,我们再看看他人。 (2)多媒体逐一第2题图片。谈话:说一说钟面上是几时,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3)指名回答。提问:每天的这几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4)交流后小结:如果小朋友合理安排时间,你就会取得好成绩。 3“想想做做”第5题 (1)谈话:下面,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考考大家。 (2)多媒体出示3个钟面。谈话:请小朋友仔细看。你看出了什么? (3)指名回答。小结:对,这三个钟面都不完整,有的缺少分针,有的缺少时针。 (4)谈话:你会把缺少的针画出来吗?画之前,你想提醒大家什么吗? (5)指名回答。小结:画时,要先看清楚该画什么针;画时针应该短点、粗点;画分针就长点、细点。

33、 (6)学生完成,教师巡视。 (7)全班交流,教师评价,全画对的小朋友表扬自己。 5“想想做做”第6题 (1)谈话:小朋友太厉害了!老师只能考大家最难的题目了! (2)同时第6题出示两幅图。谈话:请小朋友看图说一说钟面上是几时,小朋友在干什么? (3)指名回答。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追问:怎么会这样? (4)交流后总结:一天里有两个10时,一个在上午,是上午10时;一个在晚上,是晚上10时。 4 6“想想做做”第7题 (1)谈话:小朋友这节课学得真认真!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其他的钟面。 (2)出示电子表、电视屏幕等标有不同时刻的画面。提问:你知道上面各是几时吗? (3)指名回答。提问:你还在哪

34、里见过这样的表示方法? (4)师述:其实,这是某一时刻的另外一种表示方法。 板书: 认识钟表 钟面上,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 7时不到一点7时刚过一点 大约7时 推荐第7篇:苏教版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二 苏教版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钟面,知道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整点的时刻。 教学难点:认识接近整点的时刻。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钟面的教具,钟面的学具。

35、 2 学生课前了解: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每天的8时、12时、4时在干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谈话:许多地方都有报时的钟楼,为我们准确报时。(音乐响过后,“当、当”两声)小朋友们,听了刚才的声音,你知道是几时了吗? 2(音乐响过后,“当、当”七声)你知道,刚才报的又是几时呢? 3揭示课题。 谈话:小朋友们说得很好。想不想看一看,这时的钟面是什么样的?(出示钟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板贴课题) 二、探究 (一) 认识整时的时刻 1.认识钟面。 谈话:我们经常看钟面了解时间。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关于钟面上的知识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36、 指名说说关于钟面的知识。教师相机板书:钟面上,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 谈话:刚才还有小朋友说钟面上有12个数。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2.认识7时。 谈话:再仔细看一看,这时的钟面上是几时?把你的想法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交流:钟面上是几时?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指名2个学生上去指着投影说。 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板贴:7时)。 3.教学“试一试”。 教师在钟面上拨出1时,并提问:你知道这个钟面上是几时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指名上来指着投影说。 启发谈话:如果想拨5时,应该怎样拨?指名回答,然后师生一起拨(实物投影)。小结:时针拨向5,分针还是指着12。 谈话:

37、请小朋友在自己的学具钟上拨出11时。指名到实物投影上交流拨的过程。 4交流小结。 出示以上几个整时的钟面,提问:仔细观察这几个钟面,谁能说一说1时、5时、11时,以及一开始认识的7时,钟面上的哪根针是一样的?指名3-4人说,引导说出:钟面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5.及时巩固:“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你能拨出3时、9时、12时吗?请你选择一个时刻拨一拨。 学生操作。 全班交流,教师评价: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3,就是3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9,就是9时;分针、时针都指着12,就是12时。 (二) 认识接近整时的时刻 1.7时不到一点。 教师出示6时的画面。谈话:这是几时?

38、 提问:继续拨动哪根针,就能从6时走到7时? 教师拨到6:30的时候,提问:到7时了吗? 教师拨到6:45的时候,继续提问:到7时了吗? 当分针拨到 11、12时,停住提问:现在到7时了吗?追问:为什么? 师述:哦,原来时针虽然好像指着7了,但分针还没到12,就不能说是7时,只能说是“7时不到一点”(板贴:7时不到一点)。 2.7时刚过一点。 教师继续拨,分针指向12时,提问:现在是7时吗? 教师继续拨,分针转到12和1之间。 谈话:哎呀,老师一不小心又动了一下分针。提问:现在还是7时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提问:超过得多吗?(一点点) 谈话:现在,是7时刚过一点(教师板贴)。 3.辨析。 推

39、荐第8篇:苏教版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国标本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第几层第几本”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相应的 描述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活动中,经历有序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物体所在位置的过程,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体会生活里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确定位置的方法,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40、】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刚刚我国成功举办了第11届全国运动会,老师带来了几张运动会上精彩的图片,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播放开幕式及田径比赛的相关图片。 2引入:开幕式上演员站在指定的位置进行表演,观众坐在确定的位置观看演出;赛场上,田径运动员在各自的跑道上奋力拼搏,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可见,在运动会上确定位置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确定位置也很重要,我们每个班的教室都有指定的位置,每个小朋友的座位也有指定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二、体会感悟,建构方法 做操图认识第几排第几个 1巧妙设疑,激发认知矛盾 谈话:小

41、朋友们来看,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们正在排队做操呢。 课件出示。 设疑:在这么多的小动物里有一个是老师最喜欢的,你能一下就猜出它是谁吗?如果老 1 师告诉你,它在第2个,你能一下猜中吗? 师:老师告诉大家,它在第4排第2个。现在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质疑:我已经告诉大家这个小动物的位置了,你们的意见怎么还不一致呢? 小结:大家都有自己找位置的方法,但是要确定这些小动物的位置,还得采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小动物们是怎样确定位置的呢?一起来听听。 2细读信息,学会确定位置 (1)确定第几排 课件播放:小猴说:“我在第1排第1个。”小熊说:“我在第2排第3个。” 谈话:你能根据两个小动物说的话,看出怎样确定第

42、几排吗? 引导学生明确:习惯上从前往后数确定第几排。 (2)确定第几个 提问:那又是怎样确定第几个的? 明确: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个。 提问:现在你能确定第4排第2个小动物是谁吗?(学生回答) 3初步应用新知 (1)谈话: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请你用“第几排第几个”来说出它的位置。 (2)同桌来玩猜一猜的小游戏,一位小朋友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另外一位猜猜是谁? 4总结方法: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确定小动物的位置的? 三、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1楼房图(认识第几层第几个) 师:天渐渐黑了,月亮姐姐出来了,小动物们已经回家休息了。课件出示情境图,播放小猴的话。 提问:根据小猴的话,你知道它是怎样确定第几层,又是怎样确定第几号房间的? 学生回答,明确方法。 同桌交流:你想去拜访哪位小动物?它住在第几层第几号? 拓展:老师捡到了一把钥匙。该还给哪只小动物呢?(课件出示:301的钥匙) 让学生用这种方法给小动物的房间编号。 2书架图(认识第几层第几本) 课件出示书架图。 师:同学们的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