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数学比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641556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33 大小:8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小学数学比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2023年小学数学比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小学数学比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数学比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1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小学数学比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小学数学比长短的教学设计 长短是一组相对的常见的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给出示例,然后学生通过模仿,动手操作将两个长短不一的物体靠近摆放,一端对齐,然后比较另一端的情况,做出长短的判断。下面给大家分享比长短的教学设计,欢迎借鉴!比长短的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一册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第5、6题。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操作,学会比较一般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创境激

2、趣 师:你们猜一猜,今天老师带来什么礼物? 课件出示2根铅笔(红的长,绿的短)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可能回答: 有2根铅笔; 有一根是红色的,有一根是绿色的; 红铅笔比绿铅笔长; 师:你是怎么知道红铅笔比绿铅笔长的? 3、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怎样比较物体的长短。(板书:长chng短du?n) 二、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比较铅笔的长短的。 要求:每桌2人1小组,将信封打开,取出准备好的铅笔; 用不同的方法比较这两根铅笔的长短。 2、汇报方法 生: 是看出来的; 把铅笔横放在桌面上,一端对齐从而比出铅笔的长短;(课件演示) 两头都不对齐:如图从而比出铅笔的长短;(课件演示) 借助尺子或其他物体去量

3、,从而比出铅笔的长短。(课件演示) 把两根铅笔戳在桌面上,从而比出它们的长短。(课件演示)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对于学生的结论,只要有道理都给予肯定) 3、揭示比较长短的一般方法。 我们在比较的物体长短的时候,一般的方法是:把要比的物体一端放平对齐,然后再观察另一端,从而进行比较。 三、游戏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四、巩固提高 1、练一练 出示第5题,在长的后面打“”。(实物投影) 师:你是怎么知道第根是最长的? 生: 橡皮、小刀、比

4、铅笔短很容易看出,粉红色的铅笔比绿色的铅笔要短,因为两根笔尖对齐,另一端绿的长一些。也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绿铅笔是占的7格,而粉红色是占7格少一些,所以也是绿色的最长。 练一练第6题,在短的后面打“”。(实物投影) 因为蛇和鳄鱼的头尾是对齐的,蛇的身子是卷曲的,如果把蛇的身子伸直,肯定比鳄鱼长,也就是鳄鱼比较短。 2、猜一猜 (1)课件示书本第13页比铅笔长短的第一幅图,让学生猜一猜哪根铅笔比较长。有三种结果:两根一样长;红的比绿的长;绿的比红的长。(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以上三种结果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3师生小结。 五、全课小结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比长短的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通

5、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具任务: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

6、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chngdun 板书:长、短 设计说明: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从而比出

7、物体的长、短。 .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

8、,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9、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全课小结(略) 比长短的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冀教版一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比高矮、长短 教材分析: “长短,高矮”它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短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长短高矮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比较紧密,所以可以将它们放在一个课时处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事物,了解高矮、长短的含义。学会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能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并能表达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 教学准备: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

10、情景 (课件演示)动物乐园要举行化妆舞会,小动物们都急急忙忙赶来了,大家都到齐了。熊猫主持宣布:要小动物们按从高到低的顺序进入会场。小动物们都你争我抢的要先进去。小鸟要先进去,其他动物都反对说,你在空中飞,你最高;小猴子也要先进去,小熊说你比我高,现在以为你倦着身子呢。大家争执不休,这可急坏了熊猫。小朋友,你能替熊猫想个办法吗? (教学设想: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创设学习情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知 1、学生交流、汇报,找出比较高矮的方法。 (1)小组讨论 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出,让它们站在同一位置来比较,这样对小鸟和很公平,其他动物也无可争辩;另外,在比较高低时,身体

11、要站直,不能倦曲着,这样对小熊和小猴来说也比较公平。 刚才咱们通过比一比(揭示课题)使小动物们都高高兴兴地进入了会场。 (教学设想: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找到比较高低的办法,这也是发挥学生主体的一个重要方法,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留下较大的空间。) ()现在咱们也来比谁高 老师先和一名同学比,再和另一名同学比。(两位同学个字差不多) 师:通过老师和这两位同学比个子,你知道了什么? 生:老师高,学生低。 师:对!这个我们通过观察也能知道。 生:我还知道刚才这两位同学赵高,子低。因为赵到你脖子那儿,子到你衣服的第一个扣子处。 师:真了不起!你能借助老师来知道这两位同学的高低。 现在以小田

12、为单位,四人比较高低,看哪一组比较的快,咱们让比较的快的组上前也来介绍他们的好方法。 (教学设想: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乐于参与课堂学习,这儿又渗透比较的另一种方法,间接比较法,之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问题都去找好办法) 2、学习长短的比较 师:刚才小动物们进入会场后,准备各自选择自己的衣服,开始化妆。 (课件演示,衣服有找着的,有放着的) 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的裙子长,有的裙子短,有的裤子长,有的裤子短。 你能根据它们的高低来给它们选择合适的衣服吗?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很了不起,马上就能用学会的方法比较出衣服的长短。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比较高矮、长短的东

13、西,你们一定能找到。同桌互相说说吧; (教学设想:在学习中,使学生运用潜移的能力,自主的学习比长短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应用与扩展 1、哪座房高?哪座房矮? 2、哪条绳长,哪条绳短, 3、比一比 这三道题可以让孩子先讨论观察,然后再做题。 四、小结: 这节课谁能说说你有哪些地收获? 教学设想:整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入手,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交流、学习中找方法,同时又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推荐第2篇:比的意义小六数学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通过演示

14、,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会正确写出两个数倍比关系的对应比,并能联系实际,应用比的意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学会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前项、比号和后项。 3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4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比同除法、分数的区别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教具准备:长3分米、宽2分米的红旗一面,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 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两个

15、数量进行比较。如老师手里拿的是长3分米、宽2分米的一面红旗,看谁最聪明,比较这面红旗的长和宽的关系,可以怎样提出问题,并会用以前学过的什么方法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提问题,解答后教师板书。 比差关系:用减法32l(分米) 31比倍关系:用除法321 2223 师:(指着黑板上的板书)从同学们对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可知,比较数量的意义和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求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多少(比差关系)用减法,另一种是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比倍关系)用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对两个数量用除法比较的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 (板书:比) 师:比表示什么意义呢?它怎么读,怎么写

16、?它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比又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先学习比的意义。 (板书完整课题) 二、新课教学 l教学比的意义。 师问:32是红旗的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长和宽比较) 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求长是宽的几倍,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3比2。(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 扶放启发:请同学们想一想,仿上例(指32),那么23又可以怎么说呢? (生说后师板书:宽和长的比是2比3) 小结:从求红旗的长和宽的倍比关系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应注意的是: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

17、的具体意义就变了。(如3比2是长和宽的比,2比3是宽和长的比。) 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学会了用“除法”和“比”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行了比较,请同学们再看下面一个例子。 (投影出示)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教师提出如下几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投影出示) (1)求汽车行驶的速度应怎样计算? 用除法计算:100250(千米小时) (2)题中的100千米是汽车行驶的什么?2小时呢?(路程、时间) (3)汽车的速度又可以说成哪个量和哪个量的比,是几比几?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引导学生总结出比的意义: 师启发: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

18、比较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可以用什么方法?(用除法)又可以用什么方法?(比的方法)那么表示两个数的相除关系又可以怎样说呢?板书: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接着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比的意义(提出如下问题启发): (l)两个数的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相除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相除”两字下面点上着重号,然后让学生齐读两遍。 (2)上面两例,它们的解法有什么共同点?(都用除法,又可以说成几比几) (3)两个例中的各个比有什么不同点?(第一个例子中的比是同类量的比,第二个例子中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比,得到的是一种新的量,如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的意义是速度。) 2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

19、称、求比值的方法及比同除法的关系。 (1)比的读写法。 在数学中,表示两个数的比有如下记法。(教师范写范读演示一例后,让学生练写练读)板书: 3比2记作3:2。(先写3,再写“:”,最后写2,此例教师范写范读。) 2比3记作( )。 100比2记作( )。 (此两式让学生练写练读) (2)说明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让学生自学课本后,以“3:2”为例试说,教师板书: (3)根据上式,帮助学生弄清比同除法的关系。 师指着上式启发学生观察比较得到: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比号相当于除号,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口述后用下表来表示) 相互关系区别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一种关系除法被

20、除数(除号)除数商一种运算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一种数引导学生根据比值的定义,弄清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比、除法的关系,想一想: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 练习一:做教材第47页中间的“做一做”两道题目。(让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订正) 3比同分数的关系(提供以下问题,让学生自学课本探索。) (l)两个数的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关系,那么比也可以写成什么数的形式?(分数形式,但不能写成带分数,仍读作几比几,不能读成分数。) (2)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比和除法的关系”,那么比和分数又有什么关系呢?

21、 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自学课本回答后,教师继续用上表来表示。 练习二:做教材第47页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订正时注意指出:用分数表示的比,不能写成带分数,不能读作几分之几,应读作几比几。 总结比、除法、分数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并比较它们在意义上的区别。(以上表格启发学生总结、比较) 三、巩固练习第一层训练: 1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分组练习) 练习反馈时引导学生认识各小题中的比的特点及意义: 第(l)小题路程和时间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此比表示的意义是“速度”。 第(2)小题做模型总数和人数的比也是“不同类量的比”,此比表示的意义是“平均每人做的模型数”。 第(3)小题

22、重量和重量的比是“同类量”的比。此比表示的意义是“橘子 重量和水果总重量的倍比关系”。 2做练习十二的第2题。(口答完成) 3做练习十二的第4题。(让学生讨论后回答) 让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订正时指出:小强和爸爸身高的比是同类量的比,但单位不一致时,要先把两个数量化成相同单位的数再比,否则,就失去了它应表示的意义。 第二层次训练:(机动题) 1既然比的后项不能是0,而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订正时指出:足球赛中记录的“2:0”的意义只表示某一队与另一队比赛各得的进球分数,不需表示两队所得分数的倍比关系,这与今天学习数学中的比的意义不同,它虽然借用了比的写法,但它不是一个比。 2联系实际设计的开放题

23、:看谁会动脑筋? 题目:小明今年12岁,是六(1)班学生,该班共有45个学生;小明爸爸今年38岁,在保险公司上班,年薪15000元;小明妈妈每月工资800元,她所在单位有职工24人。(看谁会动脑筋,能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寻找合适的量,自己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并说说这些量之间的比。) 四、课堂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课本第4647页的内容,同学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然后让学生质疑问难。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第3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内容虽多,但却浅显易懂。在教学过程中我引用实例恰当引导,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基本完成教学任务。 比与比值的区别是难点,还需在练习中进一步解决。 比与除法

24、、分数的联系是重点,为今后解题奠定基础,还需强调。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沈阳市皇姑区明廉路小学 柴国亮 推荐第3篇:比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现在大家都喜欢颜值高的人,今天啊,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张美女的照片,想不想看看? 生:想。认识照片上的人吗? 是老师。 没错,就是我,老师很喜欢这张照片,所以呀又在电脑上做了四张,大家请看。(课件出示) 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几张照片,哪张与A比较像? (找23个学生说说哪几张照片相像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认为照片的像与不像与照片的什么有关呢? (引导学生说出照片的相像与照片的长和宽有关。)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这些照片长与宽的关系,为了方便研究陈老

25、师把这些照片放在方格纸上,并隐去照片,只留下长方形。探究要求如下: 1、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2、小组合作找出照片相像的原因。 3、汇报交流: 师: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解决了照片为什么相像的问题,请你们认真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除法算式。 师:你们知道吗,像这样表示两个数相除关系的式子,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新的表示方法,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比。(板书:比) 出示学习目标 那现在你能给比下个定义吗?请看课本69页认一认的内容,找出比的概念,师板书比的定义,学生识记。老师举例读写,学生照例写出其余四个 那你能结合上面的具体情境说说比表示什么吗? (引导孩子说出比表示两个数

26、量之间的相除关系。) 那你能说说生活中比表示的意义吗? (1)甘蔗汁与水的体积比是1:2。 (爸爸打算按这个比来配甘蔗水,他可以怎么配呢?) (2)树高和影长的比是6:3。 师:你们已经理解的比的意义,有关比的知识还有哪些呢?请你们在四人小组内自学学习单2上面“认一认”中的内容,3分钟后,看哪个小组的收获多? 推荐第4篇:比教学设计 第五课时 一、教学内容 Part B Lets learn & Ask and answer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四个有关四季常做的典型活动的词组:go on a picnic, go swimming, pick apples, make a s

27、nowman。 2.能够在语境中正确运用这四个词组描述四季活动。 3.能够阅读关于主线人物四季活动的对话,并根据图片及参考词汇描述四季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1.能够听、说、读、写四个有关四季常做的典型活动的词组:go on a picnic, go swimming, pick apples, make a snowman。 2.能够在语境中正确运用这四个词组描述四季活动。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情景动画、磁带、录音机、单词卡片,图片。 五、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up 1.季节展示图 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及相应的活动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出来,用句型 I like

28、.best.I can .There is .There are .来表达。 2.学生四人小组,调查小组学生或教师最喜欢的季节及其理由,在小组内运用句型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Why? Because .进行交流。 3.小组合作预习单词,看看哪些单词会读?学生先自学,然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相互帮助。 Step 2 Presentation 1.学习新词组 (1) 教师在课件上呈现一组四季图片,不同季节对应不同活动,如:go on a picnic, go swimming 等,教师请学生感受图片。 (2) 师生运用句型 Which season do yo

29、u like best? I like .best.Why? Because .进行简单对话,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喜好及原因 。比如,某学生回答:Spring.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一起设想春天能进行的活动,如:fly kites, see flowers, plant trees 等,如学生没有提到某个核心词组,教师可在课件上呈现相应的图片,例如:一家人出去野餐的情景,引出 go on a picnic。教师播放单词录音,学生齐读、分男女生读、“开火车”读。 (3) 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引出并教授 go swimming, pick apples, make a snowman。 2.学习Le

30、ts learn (1) 教师播放Lets learn 课文动画,学生跟着录音读动词词组和对话。 (2) 教师再次播放课文动画,学生边读边做动作。 (3) 学生同桌合作,用图片上面的动词词组做替换练习,相互介绍自己喜欢某个季节的原因。 3.Ask and answer (1) 教师在课件上呈现表示活动的词组,请学生快速说出对应的季节名称。 (2) 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季节图片与词组,请学生寻找季节对应的词组,并认读词组。 (3) 师生、同桌之间进行模仿例句进行对话。 (4) 教师提问: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一名学生用动作表示自己在这个最喜欢的季节里常做的活动

31、,其他学生猜测活动名称,并判断该学生最喜欢的季节。 (5) 小组内运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进行问答,第一个学生提问: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第二个学生回答,然后第二个学生提问,第三个学生回答,以此类推。 Step 3 Practice 游戏 1:I say you do 规则: 教师说词组,学生做动作;教师做动作,学生说词组。 一名学生上台说词组,其他学生做动作。 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说词组,一人做动作。 游戏 2:Which is miing? 规则:教师在课件上出示词组的图片(可以重复出现),教师让学生先认真观察,然后让其中一张图片快速消失,问学生哪一个单词

32、不见了。最先回答出来的学生所在的小组获胜。 Step 4 Summary 六、板书设计 My favourite season go on a picnic go swimming pick apples make a snowman 推荐第5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一、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设计思路: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弊端中,教师重书本知识的传播, 轻动手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构,轻学习过程;重 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取,这种封闭的 教学方式,严重的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动手实 践能力的提高,割裂了数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这 节课中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33、,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 生发展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生动的课 堂还给学生,因为生活才是数学的源泉。 同时在这节数学课中增加知识含量和密度,穿 插美学、实践、艺术等学科知识,让学生的手、口、 脑充分的动起来,在轻松、愉快、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掌握数学方法,体会学习过程。从 而得到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以及对称轴。 2、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正确地画出来。 3、能够自己用多种方法动手验证结果,学会与同 学合作完成。 4、体验与感受对称带给大家的美的感受。 四、教学重点: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五、教学具准备:课件、学具、彩纸一张、

34、自制几何图形、白纸、 直尺、铅笔、剪刀、组长用记录纸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师:你熟悉你同桌的脸吗?请你观察你同桌30秒,看看他的五官在 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生: 师反问:如果某人的五官不是这样分布,而是双眉在一侧,双眼在 另一侧,嘴和鼻子、耳朵随意分布,你觉得这个人还好看吗?为什么? 生: 师: (或师或生引出“对称”一词)对称体现了一种美,这种美 在我国的京剧脸谱中有着更加完美的表现,今天我就为大家准备了一组脸谱图片,请你一边欣赏一边找出与众不同的一 张来,并说明他为什么与众不同? (配说唱脸谱乐出示课件:幻灯片1) 生:号脸谱与众不同,因为左右不对称。(可视机提示)

35、 师:京剧中的画脸谱就是运用了数学中的“对称”知识,对称分为 中心对称和轴对称两种,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轴对称图形。 (出示课件:幻灯片2) (二) 探究新知,经历过程 1、师:看到这个标题你有哪些问题需要问?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则师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等等) 、师:带着这些问题大家自学课本100101页的知识,看看哪 些问题你可以自己解决;哪些自己不能解决,不会的与本组的同学寻求合作完成;或者你又发现了哪些新的知识? 、小组汇报结果与发现 (课件出示:幻灯片3)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 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

36、做对称轴。 (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和圆都是轴 对称图形。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 4、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和什么是对称轴,下面 我们就来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并找出它的对称轴。小组合作,组长记录结果。 (出示课件:幻灯片4) (如果有分歧即用自制图形验证) 5、师:我们知道了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那我们怎样在图形 中表示呢?拿出自己的自制轴对称图形来画一画,画之前我先告诉的大家对称轴的表示方法: 板书演示: 师:画完之后与别人交流一下,评价一下,看看意见是否一致? 师生共同探讨不一致的可能原因:有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并不是唯一的。

37、强化练习:101做一做第题(先完成的检查后完成的) (三) 拓展延伸,迁移知识 、师:我们今天学到了这么多有关对称的知识你能够出一道题 来考考大家吗?或者设计一下今天的作业? 我这有两道题你想试试吗? 使用学具三:画出另一半 出示课件:幻灯片 、师:轴对称这么有意思,你想不想进行一下艺术创作?师示 范剪纸步骤:折画剪展 (四) 总结欣赏,体验美感 师:轴对称现象不仅体现在数学中,他在自然界和生活中也 处处存在,它的出现体现了一种对称美,给我们以充实、匀称的美感,那就让我们伴着优美的旋律来欣赏大自然 的杰作吧! 推荐第6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复习的过程中进

38、一步理解 2、 3、5倍数的特征,以及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能够准确判断 2、 3、5的倍数和公倍数,能够利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的目的。 3、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总复习安排的“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以习题的形式呈现本学期的知识内容,包括倍数与因数、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程、相遇问题等。通过这些题目的复习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梳理各知识间的联系。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复习的目的除了要达到让学生抓住知识要点,会应用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

39、习的方法。由于本领域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所以“数与代数”将分几节课进行复习。本节课复习的重点是倍数与因数。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节课为期末复习课,之前学生已经较好的掌握包括了认识自然数与整数,倍数与因数,找倍数, 2、 3、5倍数的特征,找因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概念纷繁复杂,学生对这些抽象的概念记忆起来较为困难,若单纯的以知识点的方式进行复习,学生势必会产生厌倦感。基于这一点的考虑,我在复习中将这几个知识点的复习以具体的数学问题方式呈现,给学生创造出特殊情境,使学生既易于接受又便于掌握,也使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教学设计 师:(出示题目

40、)两根木条分别长18厘米、12厘米。现在要将它们截成长度相等的小段,且无剩余,每段最长是多少厘米? (设计说明:要将每根木条截成长度相等的木条且无剩余,每段长度就应是12和18的 公因数。“最长”应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利用短除法可得( 12、18)=23=6(厘米)。当然,这一题的内容超过教材的要求,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五、教学反思 “数与代数”的复习课,目的就在于对“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进行再认识,提高学 生综合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是复习课,内容就应是含概量多,书中问题少,想 通过仅有的几道复习题让学生们掌握所有知识点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了 几

41、个问题进行适当的补充。例如:在填写完2和3的倍数集合圈时,增加了填写2和5的倍 数集合圈,一方面是让学生有机会再尝试一次如何填集合圈,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自己总结 出2和5的公倍数的特征的机会。 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方法。如在学生很好的掌握了用列举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最 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让学生尝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的方法,在达到预定的教学 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作者:林新冰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2547更新时间:2023/12/7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一册P67-6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灵活的计算,已知圆的半径、直径,求圆的面积。 2、在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通过猜测、观察、对比、发现、尝试等数学方法,探索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