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法(8).ppt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65841236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8).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8).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8).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与社会保障法(8).ppt(6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基础基础理论篇理论篇44劳动法概述劳动法概述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55 法律关系法律关系66劳动法主体劳动法主体77法律责任法律责任第第4 4章章 劳动法概述劳动法概述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概念概念和调和调整对整对象象地位地位和基和基本特本特征征劳动劳动法基法基本原本原则则形式形式和体和体系系劳动劳动法的法的作用作用 4.1.1 4.1.1 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的概念 4.1 4.1 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指国家最高立法机构指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全国性综制定颁布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劳动法,即法合性的劳动法,即法典

2、式的劳动法。典式的劳动法。指调整指调整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和与和与其密切联系的其密切联系的其他社其他社会关系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总称。广义的劳动法广义的劳动法狭义的劳动法狭义的劳动法 4.1.2 4.1.2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4.1 4.1 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其他社会关系其他社会关系劳动力所有劳动力所有者与劳动力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使用者之间在实现劳动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的关系。指在劳动关系指在劳动关系运行过程中及运行过程中及其前后为实现其前后为实现劳动关系而发劳动关系而发生的社会关系,生的社会关系,亦称劳

3、动亦称劳动关系的关系的“附属附属关系关系”。1.1 1.1 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一一)劳动关系劳动关系 1 1、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的概念 2 2、劳动关系的一般特征、劳动关系的一般特征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劳动力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劳动力所有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力使所有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力使用者)用者)劳动关系必须产生于劳动过程中劳动关系必须产生于劳动过程中 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劳动关系具有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相互劳动关系具有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相互交错的属性交错的属性 v司法考试真题司法考试

4、真题:v2009-70.2009-70.关于劳动关系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关于劳动关系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正确的?vA A劳动关系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vB B劳动关系既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既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劳动行政部门与劳动者、用人单位之关系也包括劳动行政部门与劳动者、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间的关系 vC C劳动关系既包括财产关系也包括人身关系劳动关系既包括财产关系也包括人身关系 vD D劳动关系既具有平等关系的属性也具有从劳动关系既具有平等关系的属性也具有从属关系的属性属关系的属性v 答案答案:ACD:ACDv

5、3、法定、法定劳动关系的范关系的范围v第一、直接由第一、直接由劳动法法调整的整的劳动关系关系v(1)各类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各类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的劳动关系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的劳动关系 v(2)国家机关、事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社会团体通体通过与与劳动者者签订劳动合同建立的合同建立的劳动关系关系 v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与所聘工勤人员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与所聘工勤人员之间的劳动关系;之间的劳动关系;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与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与其职工之间形成的劳动关系;其职工之间形成的劳动关系;其他劳动者通过签其他劳动者

6、通过签订劳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订劳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的劳动关系。的劳动关系。v(3)(3)企业停薪留职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企业停薪留职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下岗待岗人员以及企业经营性停产放长假退人员、下岗待岗人员以及企业经营性停产放长假人员,与新的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人员,与新的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v第二、不直接由第二、不直接由劳动法法调整的整的劳动关系关系v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中的非合同劳动关系以及现役军人服役关系均不直接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v 第三、雇佣关系或劳务关系第三、雇佣关系或劳务关系v法定属于雇佣或劳

7、务关系的主要有:家庭雇用保姆、自然人用工以及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形成的用工关系、在校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形成的用工关系、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与招工单位形成的用工关系。v司法考试真题(司法考试真题(2003年)年)v 53.53.下列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哪些属于劳动法下列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哪些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的调整范围?vA.A.某私营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合同某私营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合同vB.B.某国家机关与工勤人员之间的劳动合同某国家机关与工勤人员之间的劳动合同vC.C.某公司董事长与公司之间的聘用合同某公司董事长与公司之间的聘用合同vD.D.甲公司与乙公司

8、之间的劳务合同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劳务合同v答案:答案:ABAB4 4、劳动关系认定的实质标准、劳动关系认定的实质标准 理论标准:理论标准:v当事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否存在从属性当事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否存在从属性v当事人之间在经济上是否存在从属性当事人之间在经济上是否存在从属性v当事人之间在组织上是否存在从属性当事人之间在组织上是否存在从属性 法定标准法定标准v根据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劳社部发200512号)第一条:没有签定书面劳动合同的,如号)第一条:没有签定书面劳动合同的,如果同时具备下列情形,则劳动关系成立:果同时具备下列情形,则劳动关系

9、成立:v(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v(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有报酬的劳动;v(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v5 5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雇佣关系、劳务关系的区别劳务关系的区别v 立法趋向:雇佣关系概念的淡出立法趋向:雇佣关系概念的淡出v(1)主体不同)主体不同v(2)性质

10、不同)性质不同 v(3)待遇不同)待遇不同 v(4)其他因素)其他因素v 王某是甲企业的技术员王某是甲企业的技术员,某日某日,王某,王某休息期间,休息期间,乙公司请其帮助维修机器设备乙公司请其帮助维修机器设备。在劳动过程中,在劳动过程中,不慎从梯子上摔下,造成重伤。在治疗过程中,不慎从梯子上摔下,造成重伤。在治疗过程中,在王某是否应享受工伤待遇的问题上,王某与乙在王某是否应享受工伤待遇的问题上,王某与乙公司产生了分歧。王某认为,自己是为乙企业服公司产生了分歧。王某认为,自己是为乙企业服务过程中出的事故,应当属于工伤,乙公司应按务过程中出的事故,应当属于工伤,乙公司应按照工伤保险的有关规定,给予

11、其工伤待遇照工伤保险的有关规定,给予其工伤待遇。v 问:王某的主张是否成立?为什么?问:王某的主张是否成立?为什么?v6 6、劳动关系认定的形式标准劳动关系认定的形式标准v(1 1)书面劳动合同)书面劳动合同 v(2 2)招用用工凭证)招用用工凭证v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v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劳社部发200512号)第二条号)第二条 v(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v(三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位招

12、工招聘“登登记表表”、“报名表名表”等招用等招用记录 v(四四)考勤考勤记录 v劳动者可以提供的证据:劳动者可以提供的证据:v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劳社部发200512200512号)第二条号)第二条 v(二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工作证”、“服务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v(五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其他劳动者的证言 案例案例v李良刚诉浙江金鹰股份绵阳绢麻纺织有限公司李良刚诉浙江金鹰股份绵阳绢麻纺织有限公司 一一案案v被申请人辩称:查无此人相关资料,双方之间不被申请人辩称:查无此人相关资料

13、,双方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存在劳动关系。v双方均未提供任何证据,仲裁庭在庭审中要求被双方均未提供任何证据,仲裁庭在庭审中要求被申请人提供相关证据,被申请人拒不提供。申请人提供相关证据,被申请人拒不提供。本案本案如何裁决?如何裁决?我的裁决我的裁决v根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根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劳社部发200512号)第二号)第二条规定,被申请人否认其与申请人存在劳动关系条规定,被申请人否认其与申请人存在劳动关系应当提供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考勤记录等,但应当提供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考勤记录等,但被申请人没有提出任何证据予以否认

14、,尤其是在被申请人没有提出任何证据予以否认,尤其是在仲裁庭要求其在限期内提供相关证据,但被申请仲裁庭要求其在限期内提供相关证据,但被申请人仍然拒绝提供。根据人仍然拒绝提供。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和三十九条的规定,被申请人应当承担举第六条和三十九条的规定,被申请人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本委认定申请人与被申请人证不能的不利后果,本委认定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v 7 7、劳动关系建立的起始日、劳动关系建立的起始日v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

15、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劳动合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同法实施条例第八条第八条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第七第七条规定的职工名册,应当包括劳动者姓名、条规定的职工名册,应当包括劳动者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户籍地址及现住址、性别、公民身份号码、户籍地址及现住址、联系方式、用工形式、用工起始时间、劳联系方式、用工形式、用工起始时间、劳动合同期限等内容。动合同期限等内容。(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v就其性质而言,包括:劳动行政关系、劳动服务就其性质而言,包括:劳动行政关系、劳动服务关系、劳动团体关系、社会保险关系、劳

16、动争议关系、劳动团体关系、社会保险关系、劳动争议处理关系。处理关系。4.24.2劳动法的地位与基本特征劳动法的地位与基本特征v4.2.1劳动法的地位劳动法的地位v劳动法是同刑法、民法、诉讼法、经济法、行政劳动法是同刑法、民法、诉讼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处于同等的法律地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法等处于同等的法律地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门.v4.2.2劳动法的基本特征劳动法的基本特征 v(一)公法与私法的兼容(一)公法与私法的兼容v(二)劳动者保护法与劳动者管理法的统一(二)劳动者保护法与劳动者管理法的统一v(三)劳动关系协调法和劳动标准法的结合(三)劳动关系协调法和劳动标准法的结合v(四)实体法和

17、程序法的配套(四)实体法和程序法的配套4.3 4.3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既劳动既是公民是公民的权利的权利又是公又是公民的义民的义务原则务原则保护劳保护劳动者合动者合法权益法权益原则原则劳动力劳动力资源合资源合理配置理配置原则原则1.3 1.3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是权利劳动是权利劳动是义务劳动是义务公民:公民:平等就平等就业权业权和和择业权择业权单位:单位:平等录平等录用,提用,提供就业供就业服务、服务、职业职业培训培训公民:公民:自谋职自谋职业、踏业、踏实履行实履行各项义各项义务务单位:单位:用工自用工自主权主权、组织安组织安排劳动排劳动任务任务1.3 1.

18、3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权劳动权劳动报酬权劳动报酬权劳动保护权劳动保护权休息权休息权职业培训权职业培训权物质帮助权物质帮助权企业民主管理权企业民主管理权特别情形特别情形下,下,劳动者的利劳动者的利益与用人单益与用人单位利益发生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冲突时,优先保护前者。先保护前者。各种劳动者各种劳动者 平等保护;平等保护;对特殊劳动对特殊劳动 者群体的者群体的特特 殊保护殊保护。全面保护全面保护平等保护平等保护优先保护优先保护基本保护基本保护4.4 4.4 劳动法的渊源和体系劳动法的渊源和体系4.4.14.4.1劳动法的渊源劳动法的渊源规范性文件规范性

19、文件准规范性文件准规范性文件 宪法宪法 法律法律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部门规章 地方性法规和经地方性法规和经 济特区法规济特区法规 地方规章地方规章 国际法律文件国际法律文件 劳动政策劳动政策 劳动标准劳动标准 抽象劳动行政行抽象劳动行政行 为为 工会规章工会规章 规范性劳动法规规范性劳动法规 解释解释 集体合同集体合同4.4.2 4.4.2 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体系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协调法协调法协调法协调法劳动劳动劳动劳动劳动劳动基准法基准法基准法基准法基准法基准法劳动劳动劳动劳动劳动劳动保障法保障法保障法保障法保障法保障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

20、法集体合同法集体合同法集体合同法内部劳动规制法内部劳动规制法内部劳动规制法内部劳动规制法职工民主管理法职工民主管理法职工民主管理法职工民主管理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工时法工时法工时法工时法工资法工资法工资法工资法劳动保护法劳动保护法劳动保护法劳动保护法劳动监督法劳动监督法劳动监督法劳动监督法劳动就业法劳动就业法劳动就业法劳动就业法职业培训法职业培训法职业培训法职业培训法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劳动福利法劳动福利法劳动福利法劳动福利法劳劳动动法法总总则则4.54.5劳动法的作用劳动法的作用v(1 1)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生产)保护

21、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性和创造性;v(2 2)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v(3 3)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体系;v(4 4)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安定团结。第第5 5章章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劳动法劳动法律关系律关系劳动行劳动行政法律政法律关系关系劳动服劳动服务法律务法律关系关系 5.15.1劳动法律关系概述劳动法律关系概述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者与用

22、人单位之间,依据劳动法律规范所形依据劳动法律规范所形成的实现劳动过程的权成的实现劳动过程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利和义务关系。5.1.15.1.1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现实基础现实基础法律形式法律形式 5.1 5.1 劳动法律关系概述劳动法律关系概述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 并非所有的劳动关系都表现为劳并非所有的劳动关系都表现为劳 动法律关系!动法律关系!只有已经纳入劳动法调整范围,只有已经纳入劳动法调整范围,并且符合法定模式的劳动关系,并且符合法定模式的劳动关系,才得以表现为劳动法律关系;才得以表现为劳动法律关系;虽然在劳动法调整范围内

23、但不符虽然在劳动法调整范围内但不符 合法定模式的劳动关系,只能作合法定模式的劳动关系,只能作 为为事实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存在。存在。5.1 5.1 劳动法律关系概述劳动法律关系概述司法考试真题(2003年)14.下列哪一事项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由劳动法调整?下列哪一事项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由劳动法调整?A.甲厂职工陈某操作机器时不慎将参观的客户蒋某致伤,甲厂职工陈某操作机器时不慎将参观的客户蒋某致伤,蒋某要求陈某赔偿蒋某要求陈某赔偿vB.汪某因身高不足汪某因身高不足1.70米而被乙厂招聘职工时拒绝录用,米而被乙厂招聘职工时拒绝录用,汪某欲告乙厂汪某欲告乙厂C.丙公司与劳务输出公司就丙公司与劳务输出公

24、司就30名外派劳务人员达成协议名外派劳务人员达成协议vD.丁公司为其职工购房向银行提供的担保丁公司为其职工购房向银行提供的担保v答案:答案:B 5.1.25.1.25.1.25.1.2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劳劳 动动 法法律律 关关 系系M 主体主体劳动者用人单位劳动者用人单位平等平等 隶属隶属M 内容内容双方的权利义务相双方的权利义务相 互对应,彼互对应,彼 此依存此依存M 客体客体劳动行为(劳动行为(劳动行为(劳动行为(基本基本基本基本)劳动待遇和条件()劳动待遇和条件()劳动待遇和条件()劳动待遇和条件(辅助辅助辅助辅助)

25、5.1.3 5.1.3 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5.1 5.1 劳动法律关系概述劳动法律关系概述发发 生生终终 止止续续 延延暂暂 停停变变 更更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劳动法律事实劳动法律事实5.1.3 5.1.3 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劳动法律关系的续延劳动法律关系的续延 1 1、劳动法律关系的续延、劳动法律关系的续延 劳动法律关系的再次发生劳动法律关系的再次发生 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 2 2、劳动法律关系续延的情形、劳动法律关系续延的情形 医疗期、孕期、产假期等;医疗期、孕期、产假期等;劳动合同依法续订;劳动合同依法续订;劳动者在劳动

26、合同期限届满前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前 与用人单位签订承包合同,承与用人单位签订承包合同,承 包期限超过劳动合同期限包期限超过劳动合同期限5.1.3 5.1.3 5.1.3 5.1.3 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 1 1、含义、含义 劳动法律关系的既定内容和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既定内容和客体 依法变更。依法变更。M 当事人任何一方的变更,一般当事人任何一方的变更,一般 不属于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不属于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2 2、变更方式、变更方式 双方协议或单方决定;双方协议或单方决定;行政决定、仲裁或判决。行政

27、决定、仲裁或判决。5.1.3 5.1.3 5.1.3 5.1.3 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劳动法律关系的暂停劳动法律关系的暂停 1 1、停薪留职、停薪留职 2 2、借调职工、借调职工 3 3、停产息工、停产息工 4 4、职工放长假、职工放长假 5 5、厂内待岗、厂内待岗 6 6、职工涉嫌违法犯罪被暂时羁押、职工涉嫌违法犯罪被暂时羁押注意与注意与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终止的区别终止的区别5.1.3 5.1.3 5.1.3 5.1.3 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劳动法律关系的终止劳动法律关系的终止 1

28、1 1 1、有效期限届满或目的实现有效期限届满或目的实现有效期限届满或目的实现有效期限届满或目的实现 2 2 2 2、主体消灭或丧失一定资格主体消灭或丧失一定资格主体消灭或丧失一定资格主体消灭或丧失一定资格 3 3 3 3、辞职、辞退或协议终止辞职、辞退或协议终止辞职、辞退或协议终止辞职、辞退或协议终止 4 4 4 4、行政决定、仲裁裁决或法院判决终止行政决定、仲裁裁决或法院判决终止行政决定、仲裁裁决或法院判决终止行政决定、仲裁裁决或法院判决终止 5.2.1 5.2.1 劳动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劳动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 5.2 5.2 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行政主体与劳动行政劳动行政

29、主体与劳动行政相对人之间,为实现劳动相对人之间,为实现劳动关系而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关系而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行政法律规范所形和有关行政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力(权利)和义务成的权力(权利)和义务关系。关系。劳动行政劳动行政法律关系法律关系劳动行政关系劳动行政关系 egeg :行政指导行政指导、行政建议行政建议、行行政咨询政咨询5.2.2 5.2.2 劳动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劳动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5.2 5.2 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行政劳动行政法律关系法律关系M 主体主体劳动行政主体劳劳动行政主体劳动行政相对人动行政相对人M 内容内容关于宏观劳动管理关于宏观劳动管理 的权利和义

30、务的权利和义务 egeg:劳动安全劳动安全 卫生管理卫生管理M 客体客体相对人实施的行为支配的物、无形财产相对人实施的行为支配的物、无形财产 5.3.1 5.3.1 劳动服务法律关系的概念劳动服务法律关系的概念 5.3 5.3 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劳动服务主体与劳动者和劳动服务主体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服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服务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法务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法规和有关民事法律规范所规和有关民事法律规范所形成的形成的劳务法律关系劳务法律关系。劳动服务劳动服务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民事劳务民事劳务法律关系法律关系 主体:特定主体:特定 目的:实现劳动关系目的:实现劳动关系

31、标的:劳动服务行为标的:劳动服务行为 内容:非营利性内容:非营利性 运行:政府部门运行:政府部门6.3.2 6.3.2 劳动服务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劳动服务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6.3 6.3 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劳动服务劳动服务法律关系法律关系M 主体主体劳动服务主体劳动服务主体劳动者和用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单位M 内容内容关于提供和接受劳关于提供和接受劳 动服务的权利动服务的权利 和义务,多数和义务,多数 由法律和行政由法律和行政 部规定部规定M 客体客体劳动服务(劳动服务(基本客体基本客体)服务费)服务费第六章第六章 劳动法主体劳动法主体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劳动行政劳动行

32、政部门和劳部门和劳动服务主动服务主体体劳动者劳动者及其团及其团体体用人单用人单位及其位及其团体团体 一、一、劳动者劳动者(一)劳动者的概念与分类(一)劳动者的概念与分类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者及其团体劳动者及其团体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劳动者劳动者广广 义义狭狭 义义广义广义: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并: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并 且已经依法参与且已经依法参与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公民。的公民。狭义狭义: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并: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

33、行为能力并 且已经依法参与且已经依法参与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公民。的公民。职职 工工 劳动者的分类劳动者的分类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者及其团体劳动者及其团体3 3、正式工临时工正式工临时工 1 1、干部工人干部工人 按照劳动标准按照劳动标准 分工、待遇分工、待遇 2 2、全民所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其他所有制和其他所有制有制职工职工分类分类 正式工包括正式工包括 固定工固定工和和合合 同制工同制工两种两种 形式形式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工全日制工 (二)(二)劳动者的资格劳动者的资格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者及其团体劳动者及其团体劳动权利能力劳动权利能力指公民依法能指公民依

34、法能够享有劳动权够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义务的资格。公民依法能够公民依法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以自己的行为行使劳动权利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和履行劳动义务的资格。务的资格。劳动行为能力劳动行为能力劳动劳动者的者的资格资格(二)劳动者资格(二)劳动者资格v1 1、劳动权利能力、劳动权利能力v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应具有平等性,但在我国受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应具有平等性,但在我国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到下列因素的影响:v(1 1)户籍)户籍 v(2 2)职数)职数 v(3 3)制裁)制裁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者及其团体劳动者及其团体2、劳动行为能力、劳动行为能力制约劳动行为能力的因素:制

35、约劳动行为能力的因素:制约劳动行为能力的因素:制约劳动行为能力的因素:(1 1 1 1)年龄)年龄)年龄)年龄 劳动行为能力的起始年龄劳动行为能力的起始年龄劳动行为能力的起始年龄劳动行为能力的起始年龄 完全劳动行为能力起始年龄完全劳动行为能力起始年龄完全劳动行为能力起始年龄完全劳动行为能力起始年龄 退休年龄退休年龄退休年龄退休年龄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者及其团体劳动者及其团体2、劳动行为能力、劳动行为能力 (2 2)健康)健康 疾病;疾病;残疾;残疾;妇女生理条件妇女生理条件 法律把健康规定为劳动行为法律把健康规定为劳动行为 能力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能力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 基于对劳动行为能力被

36、限制基于对劳动行为能力被限制 者的保护,而非歧视!者的保护,而非歧视!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者及其团体劳动者及其团体2、劳动行为能力、劳动行为能力 (3 3)智力)智力 精神健全;精神健全;文化水平;文化水平;技术水平。技术水平。(4 4)行为自由)行为自由 因犯罪而失去人身自由的公民;因犯罪而失去人身自由的公民;在校学生;在校学生;在职职工的第二职业在职职工的第二职业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者及其团体劳动者及其团体3 3、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的关系、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的关系、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的关系、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的关系 (1)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是统一的

37、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是统一的(2)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具有不可分割性)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具有不可分割性(3)公民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的运用要受到劳动能)公民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的运用要受到劳动能力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因素差别的限制力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因素差别的限制(4)公民在运用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实现劳动权利)公民在运用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实现劳动权利时,已经参加了某一种劳动法律关系,一般就没有条件再参加时,已经参加了某一种劳动法律关系,一般就没有条件再参加另一种劳动法律关系另一种劳动法律关系 v司法考试真题司法考试真题2005年年v某

38、建筑工程队低价招用某建筑工程队低价招用20名学徒工,合同中规定他们每天必须从事名学徒工,合同中规定他们每天必须从事高空作业或繁重搬运工作,否则不能结算当月工资。用工当月,工程高空作业或繁重搬运工作,否则不能结算当月工资。用工当月,工程队因违反安全施工规定造成事故,致使学徒工多人伤亡。有关部门经队因违反安全施工规定造成事故,致使学徒工多人伤亡。有关部门经调查发现这些学徒工均是不满调查发现这些学徒工均是不满15周岁的边远地区农民子弟。对此,周岁的边远地区农民子弟。对此,劳动行政部门拟采取的下列哪一项措施不符合法律规定?劳动行政部门拟采取的下列哪一项措施不符合法律规定?vA.责令雇主解除劳动合同,遣

39、返这批学徒工责令雇主解除劳动合同,遣返这批学徒工vB.责令雇主承担遣返费用,并给予经济补偿责令雇主承担遣返费用,并给予经济补偿vC.收缴雇主在非法用工期间的经营所得收缴雇主在非法用工期间的经营所得vD.告知事故受害者及其家属向雇主索赔的权利,并协助他们向雇告知事故受害者及其家属向雇主索赔的权利,并协助他们向雇主索赔主索赔v 答案:答案:C Cv解析:解析:劳动法劳动法第第1515条规定: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卡六周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卡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

40、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育的权利 ”。v 第第9494条规定:条规定:“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由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门吊销营业执照”。vABDABD项都属于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改正的内容,项都属于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改正的内容,C C项没有项没有法律依据。法律依据。v20002000年试题:年试题:v 3434、下列哪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可

41、以招用未满、下列哪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招用未满1616周岁的未周岁的未成年人,并须报县级以上的劳动行政部门批准成年人,并须报县级以上的劳动行政部门批准?vA A、某私人餐馆招用勤杂工、某私人餐馆招用勤杂工 v B B、某国有企业招用电工、某国有企业招用电工v C C、某职工介绍所招用职员、某职工介绍所招用职员 v D D、某俱乐部招用体操运动员、某俱乐部招用体操运动员v 答案:答案:D D 二、二、工会工会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者及其团体劳动者及其团体工会法工会法第第2 2条条中国工会章程中国工会章程职工自愿结合的工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会

42、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123阶级性阶级性群众性群众性自愿性自愿性 二、二、工会工会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者及其团体劳动者及其团体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地方总工会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全国组织产业工会全国组织下级地方下级地方总工会总工会产业工会产业工会地方组织地方组织例外:例外:铁路铁路和和民航民航 二、二、工会工会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者及其团体劳动者及其团体 我国工会

43、的法律地位我国工会的法律地位 1 1、工会具有、工会具有唯一性唯一性和和独立性独立性;2 2、工会具有、工会具有法人资格法人资格(无需登记无需登记)我国工会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1 1、工会对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工会对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2 2、工会对政府的权利和义务、工会对政府的权利和义务 一、一、用人单位用人单位 第二节第二节 用人单位及其团体用人单位及其团体 是指具有是指具有用人权利能力用人权利能力和和用用 人行为能力人行为能力,使用一名以上,使用一名以上 职工并且向职工支付工资职工并且向职工支付工资 的单位。的单位。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我国的用人单位我国的用人单位1 1、

44、中国境内的企业;、中国境内的企业;2 2、中国境内的个体经、中国境内的个体经济组织;济组织;3 3、中国境内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国境内的民办非企业单位;4 4、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一、一、用人单位用人单位 第二节第二节 用人单位及其团体用人单位及其团体用人权利能力用人权利能力用人单位依法能用人单位依法能够享有用人权利够享有用人权利和承担用人义务和承担用人义务的资格。的资格。限制限制:编制指标、职工编制指标、职工录用条件、工资、录用条件、工资、时间、安全卫生时间、安全卫生用人单位能够用人单位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以自己的行为行使用人权利行使用人权利和承担用人义和

45、承担用人义务的资格。务的资格。限制限制:财产、技术、财产、技术、组织组织用人行为能力用人行为能力用人单用人单位的资位的资格必须格必须经过国经过国家机关家机关的专门的专门确认确认第二节第二节 用人单位及其团体用人单位及其团体我国用人单位行为能力的特别限定我国用人单位行为能力的特别限定我国用人单位行为能力的特别限定我国用人单位行为能力的特别限定1 1、用人单位对作为其、用人单位对作为其单位行政单位行政的管的管 理机构或管理人员所实施的用人理机构或管理人员所实施的用人 行为,即使超越该管理机构或管行为,即使超越该管理机构或管 理人员的代表权限,仍然要承受理人员的代表权限,仍然要承受 该用人行为的法律

46、后果;该用人行为的法律后果;2 2、在实施承包或租赁的企业,承包、在实施承包或租赁的企业,承包 人或承租人所实施的用人行为直人或承租人所实施的用人行为直 接对该企业发生法律后果;接对该企业发生法律后果;第二节第二节 用人单位及其团体用人单位及其团体我国用人单位行为能力的界定我国用人单位行为能力的界定3 3、在企业发包人将一项工程发包给、在企业发包人将一项工程发包给 某承包人而由该承包人组织临时某承包人而由该承包人组织临时 工完成该项工程时,如果承包人工完成该项工程时,如果承包人 未依法取得用人单位资格,应当未依法取得用人单位资格,应当 由发包人就承包人的用人行为对由发包人就承包人的用人行为对

47、临时工负连带责任;临时工负连带责任;4 4、已取得用人单位资格的分支机构、已取得用人单位资格的分支机构 相对于该企业而言具有限制用人相对于该企业而言具有限制用人 行为能力。行为能力。二、二、用人单位团体用人单位团体 第二节第二节 用人单位及其团体用人单位及其团体 外国的雇主协会外国的雇主协会 国际劳工组织的国际劳工组织的“三方原则三方原则”我国的用人单位团体我国的用人单位团体 现阶段:现阶段:企业主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工商业者团体工商业者团体 由用人单位依法组成的,由用人单位依法组成的,代表、维护和增进各用人单位代表、维护和增进各用人单位 在劳动关系中的共同利益而与在劳动关系中的共同利益而与 工

48、会工会抗衡和交涉的团体。抗衡和交涉的团体。用人单用人单位团体位团体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劳动行政部门和劳动服务主体劳动行政部门和劳动服务主体劳动行政部门和劳动服务主体劳动行政部门和劳动服务主体v一、劳动行政部门一、劳动行政部门v二、劳动服务主体二、劳动服务主体v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单位v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第第57条:条:“劳务派遣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照公司单位应当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五十万元法的有关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五十万元”。第。第67条:条:“用人单位不得设立用人单位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

49、者”。v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第28条:条:“用人单位或者其所用人单位或者其所属单位出资或者合伙设立的属单位出资或者合伙设立的劳务派遣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的,属于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的,属于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第六十七条规定的不得设立的的不得设立的劳务派遣劳务派遣单位单位”。总结:劳动法主体的体系总结:劳动法主体的体系(一)(一)“三角三角”框架框架 “三角三角”框架强调的是,政府方相对于劳方与资方是居中协调者而不是居高临框架强调的是,政府方相对于劳方与资方是居中协调者而不是居高临下者,由劳、资、政三方共同参与劳、资双方利益

50、的协调,以确保社会稳定,下者,由劳、资、政三方共同参与劳、资双方利益的协调,以确保社会稳定,故称为社会稳定故称为社会稳定“三角三角”框架框架。政政 府府 方方劳动行政主体劳动行政主体劳动服务主体劳动服务主体个体(劳动者)个体(劳动者)团体(工会)团体(工会)劳方劳方资方资方个体(用人单位)个体(用人单位)团体(用人单位团体团体(用人单位团体)(二)(二)“三层三层”框架框架 “三层三层”框架强调的是,政府与市场不仅直接互动,而且通框架强调的是,政府与市场不仅直接互动,而且通过社会中间层间接互动,使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在劳动法过社会中间层间接互动,使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在劳动法领域有机结合,以实现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