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检测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39380653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检测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检测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检测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检测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下表反映的是两晋南朝入仕类别统计。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类别吏部直接任命察举和学校考试州郡县吏积功升迁其他比重50.2%25.4%14.2%10.2%A.国家开始控制教育B.察举选官注重才能C.选官权向中央集中D.州郡县吏升迁缓慢2.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A.德才兼备B.家庭背景C.宗族血缘D.考试成绩3.汉代御史大夫是副丞相,不仅监察中央及地方政府,还监察皇宫。唐代设御史台,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所谓三省六部一

2、台,御史台成为独立机构。材料表明,唐代( )A.官僚机构增多B.中央集权加强C.国家体制健全D.君主专制加强4.北宋承袭唐制,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等记录封贴起来,称为“糊名”之法,后来又派专人抄录殿试卷子供考官审阅。材料所述制度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5.曹魏初设九品中正制时,规定士人若无由朝廷委任的中正官所授“乡品”,无论中央官还是地方官皆无权任命其为官。这一规定()A.有利于中央对选任权的掌控B.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保证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D.强化了门阀士族的世袭特权6.汉惠帝时期在全国各郡和地方王国设置监御史,每年要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为了防止他们

3、与郡守、侯王勾结,还要每两年轮换一次。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监御史()A.代替郡守执掌地方管理B.行使御史大夫的职能C.成功防止地方侯国割据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7.秦汉之制,郡守每年秋冬向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与考课相辅的是监察制,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郡县也各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刺史、督邮等可随时按劾有罪赃的守、令或其他官吏。这反映出秦汉时期()A.君主专制使分封制在秦汉完全丧失了影响力B.中央集权制度使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C.科举制度使选拔的官吏责任感和执行力得以加强D.监察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各级官吏的规范执政8.有学者认为,

4、它意味着帝国政府在最大限度上开放门户,门第身份变得不再重要,因此大受庶族地主的欢迎。同时,也意味着读书人有了自我推荐的可能性。材料中的“它”指()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9明史载:“京察之岁,大臣自陈。去留既定,而居官有遗行者,给事、御史纠劾,谓之拾遗。拾遗所攻击,无获免者。弘、正、嘉、隆间,士大夫廉耻自重,以挂察典为终身之玷。”材料反映出明朝()A官吏考察制度的执行取得成效B形成了完备成熟的奖惩考核机制C官吏考核标准兼顾实绩与品德D官僚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互相倾轧10明史描述都察院“职责纠劾百官,辨明冤枉,辑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据此判断,明朝时期都察院()A职权与汉

5、武帝时期十三州部刺史相同B中央监察机构,且为地方监察机构上级C可以风闻奏事,实现社会舆论的监督D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为帝王耳目11.对官员的监督和考核,是历代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形成于秦汉。监察官统称御史,最高长官是御史大夫。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每部派一名刺史在自己的监察区内进行巡察。唐在御史台下设三院即台院、殿院和察院,进一步完善。明代在地方设十三道,配置十三道监察御史,再从他们中间选派巡按御史(按省划分)出巡地方。另外,朱元璋废除宰相,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突出了唐代都察院的职能,同时设置六科(有点像今天监察部的派驻机构)

6、,对中央主要部门实施对口监察。六科直接对皇帝负责,监察机构又得到加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特点是不断削弱相权、不断加强皇权,监察机构正是适应了这一趋势而不断地被强化。清初编纂的钦定台规明确说,监察机构是“天子耳目风纪”。材料二明代都御史绯衣入朝,必有纠举,大臣莫不股栗。如果御史出巡地方,所到之处,各府、州、县地方官员要迎跪于道旁,甚至掌管一省最高行政的布政使,会见御史时也是俯首至膝。明代御史七品官秩,但却可以弹劾宰相、六部,权力颇大,还可以超拔为按察使(正三品),奖赏不薄。清朝对监察御史奖赏有加,凡称职者,内升各部京堂,外转道员、京堂。摘自彭安玉中国传统监察制度的历史借鉴价值材料三明君唐太宗具有

7、纳谏与兼听则明的雅量,遂使魏征成名;独断的皇帝喜欢奉承、面谀,不喜欢逆耳忠言,隋炀帝即以判死罪的办法对付进谏之官;唐宪宗则因韩愈进言反对迎佛骨一事,一怒之下将其贬放潮州;海瑞在明世宗时上谏,称地方政府“吏贪官横”而被打入死牢。曾小华强力与无奈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政治分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2)结合材料二分析明清统治者优待御史的用意。(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局限性并分析原因。1.C材料体现的是中央直接任命的官员占据绝大数比重,这反应的是选官权向中央集中,C项正确。A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察举制的标准侧重的孝廉,排除B项。2.A根据汉代察举

8、选官的名目可以看出,在选官过程中,有的评判德行,有的评判才学,由此说明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德才兼备,A项正确。BC两项与题意内容不符,排除;考试成绩是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排除D项。3.D唐朝时期的御史台不负责监察皇宫,而是作为皇帝的耳目,专门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表明唐代君主专制得到了进一步加强,D项正确。官僚机构增多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唐代对地方的管理即中央集权有所加强,排除B项;仅有监察制度的发展,不能说明唐代国家体制健全,排除C项。4.D根据材料中“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等记录封贴起来”、“抄录殿试卷子供考官审阅”可以得出这是科举制考试的流程,D项正确。“军功爵制”是春

9、秋战国时一种官制,主要依据军功来授爵,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察举制“是一种依据品行进行选官的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依据门第高低进行选官的制度,不符合题干意思,排除C项。5.A根据材料“士人若无由朝廷委任的中正官所授乡品,无论中央官还是地方官皆无权任命其为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只有通过中央委任的中正官才能决定地方推荐的人才能否做官,这有利于强化中央对选任权的掌控,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曹魏时期官员的任命权,并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下虽然设有中正官,但并不能保证公平公正,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门阀士族的世袭特权,排除D项。6.D依据材料“

10、在全国各郡和地方王国设置监御史,每年要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为了防止他们与郡守、侯王勾结,还要每两年轮换一次”可知,设置监御史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即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监御史是监察官员,不具有地方行政权,故A项错误。御史大夫是中央监察官员,监御史是地方监察官员,故B项错误。汉惠帝时期仍然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郡县与分封并行制是地方侯国割据的主要原因,监御史并没有成功防止地方侯国割据,故C项错误。7.B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对郡、县长官的考课和监察,这些措施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可见分封制在汉初仍有影响,排除A项

11、;科举制在隋朝创立,排除C项;“从根本上保证了各级官吏的规范执政”,夸大了监察制度的作用,排除D项。8.D由材料“门第身份变得不再重要,因此大受庶族地主的欢迎。同时,也意味着读书人有了自我推荐的可能性”可知,这种选官制度是科举制,故选D项;世官制是世袭的,讲究血缘门第,排除A项;察举制是地方和中央根据才能和品行对个人进行推举或征召,不是读书人自我推荐,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把持,门第身份相当重要,排除C项。9.A根据材料可知,明朝京察是对在京官吏的一次初步考核,在京察完成初步筛选后,又有给事、御史对留在京城的官员进行进一步的纠劾以起到拾遗的作用,但凡被他们弹劾的人都会受到处罚,这种官

12、吏考察制度使得明朝中期四朝的士大夫们都分外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故选A项;材料只提到对官吏的惩罚,没有提到奖励制度,B项排除;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故排除。10.B根据材料“职责纠劾百官”可知,都察院是中央监察机构,负责对中央官员的监察;“辑督各道”指辑录、督查地方各省,属地方监察机构的上级部门,故B项正确。11.(1)特点:监察机构随着皇权的加强而不断强化;监察官是皇帝的御用工具;监察机构不断完善;监察对象包括中央与地方官员。(2)用意:树立御史的权威,激发其主动性;加强对百官的监督,巩固统治。(3)局限性:监察机构的职能有限;是君主实行专制统治的工具。原因: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监察权受君权影响;机构设置上监察机构没有独立性,依附于皇权。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