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负功能研究十五年_王娟.doc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14770 上传时间:2017-1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教育负功能研究十五年_王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教育负功能研究十五年_王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教育负功能研究十五年_王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教育负功能研究十五年_王娟.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7 2007 年 3 月 南通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 Mar.2007 第 23 卷第 1 期 Journal of Nantong University (Education Sciences Edition) Vol.23,No.1 我国教育负功能研究 十五年 王 娟 , 李运庆 ( 南京大学 教育科学与管理系 , 江苏 南京 210093) 摘 要 : 近十五年来 , 我国教育界关于教育负功能的相关研究主要在教育负功能的概念探析 、表 现形式 、类 别、 特点、成因和应对方案等六个方面。对教育负功能的研究有助于展现教育功能的全貌 , 在实践中限制和降低负向功 能的作用 , 促使

2、教育更好地朝着促进个人和社会健康发展的方向前进。 关键词 : 教育负功能 ; 概念探析 ; 分类 ; 成因 ; 评说 中图分类号 : G40- 01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 2190( 2007) 01- 0017- 04 教育功能一直是我国教育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尤 其是自 1978 年至 1995 年 3 月期间 , 教育理论界关于教育功 能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不可胜数。据有关统计 , 其间发表的 有关教育功能的论文 819 篇 , 计 600 余万字 , 有近 900 位研究 者涉猎于此。 1但是 , 以往对教育功能的研究 , 注意力主要集 中在教育的正功能之

3、上 , 或者说想当然地把教育的功能等同 于教育的正功 能。但近年来 , 随着教育“失灵”现象越来越多 , 教育负功能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 教育理论工作者对于 教育负功能的关注也相对增多。但相对于教育正功能而言 , 人们对教育负功能的研究仍显单薄和匮乏。实际上 , 人们需 要全方位地体认多维的教育功能 , 避免对教育功能的盲目乐 观。为此 , 本文对 1990 年以来关于教育负功能的研究进行了 疏理和简要评说 , 以便把握这方面的研究情况 , 并 促 进 这 方 面的深入研究。 一、教育负功能的概念探析 对教育的负向功能进行前 期 开 拓 性 研 究 的 是 美 国 著 名 社会学家默顿。

4、他在论理论社会学中对帕森斯的功能分析 理论进行批判 , 提出了两对重要概念 , 即正向功能 与 负 向 功 能、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在他看来 , 所谓负功能 , 是指“削弱 体系的适应或顺应” 2的功能。由此 , 负功能概念正式出现。但 由于默顿的结构功能理论是基于整个人类社会系统提出的 , 因此 , 他并未深入地探究教育的负向功能。此后 , 日本教育社 会学家柴野昌山在默顿所提出的正向 负向功能 、显 性 隐 性功能概念的基础上 , 提出了学校教育功 能 的 理 论 分 析 框 架。 3在这一分析框架中 , 柴野昌山将学校的教育功能划分为 四类 : 显性正功能 、显 性负功能 、隐 性正功能

5、 、隐 性负功能。 4 其中 , 柴野昌山所说 的“负 向功能 ”是 指没有实现人们主观愿 望的非理想功能。 在 我 国 , 早 在 1933 年 , 陈翊 就 在 教 育社会学概 论 中 提 出 :“ 教 育这个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 , 如果 只用于保守固有 文 化 , 固足阻碍社会的进步 ; 如果不顾当前事 实的需要 , 硬用 这 个工具灌输不能实现的幻 想 , 也是增加社会的混 乱 , 摧 残 未 成熟的青年 。 有志改造社会的人 们 , 不可不慎用教育 啊 ! ” 5由 此 可知 , 那时的有关学者已开始注意 到教育的负功能 。 但 从 学术角度来看 , 真正对教 育负功能进行研究则始

6、于 20 世 纪 90 年代初 。 1992 年 , 张人杰教授指出 :“ 在教育与社会变迁 的 关 系的研究成果 中 , 另一个常见的理论缺 陷是鲜见负功能 的 论述 ” , 6并呼吁人们应重视教育负功能的研究 。 从 此 , 我国 真 正 逐步开展起对教育负功能的研究 。 此 后 , 教育的负功能 便 以 “ 负 向功 能 ” 7、“ 负 效 应 ” 8、“ 负 效功 能 ” 9等 形式开始进入 研 究者们的视野 。 虽然 我国学者对教育负功能的称谓不尽相同 , 但他们在 教育负功能概念内核的理解上还是比较统一的 : 所谓教育的 负功能 , 是“构 成某一社会系统的要素对系统的维持 和 发

7、 展 所产生 的损 害 性 的作用和影响 ” 7, 包 括“对 社会和 人 的 发 展的消极作用 ” 10以 及对教育自身发展的消极否定作用 11; 是 “教育实施所产生的期望效应之外的不良功能 ” 4。对 于这种 “教育与教育目标 、教 育主体愿望的相反 ” , 我们 需 要 的 是 正 视而非回避 , 因为教育是 把“双 刃剑 ” , 它 在对个人 、社 会以及 教育自身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着阻碍作用 或 消 极 影 响 , 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与存在。 收稿日期 : 2006- 09- 04 作者简介 : 王娟 ( 1982- ) , 女 , 河南漯河人 , 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

8、系硕士研究生 ; 李运庆 ( 1980- ) , 男 , 山东淄博人 , 南京 大学教 育科学与管理系硕士研究生。 18 二、教育负功能的表现 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 , 教育负 功 能 有 着 诸 多 表 现 , 如 因 教育结构失调而造成的毕业生学非所用或大材小用 12、学 生 人格发展的不健全等。不同的角度 , 关于此的认识可能会有 所不同。从“作 用对象的不同 ”这 一角度看 , 教育负功能表现 为教育对个体发展 、对 社会发展以及对教育自身发展的消极 作用。具体来说 , 教育对个人全面发展的多方面限制和阻碍 ; 对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 , 比如教育结构 的不合理给社会造成 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9、 , 还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某种抑制效应 ; 对教育自身发展的消极作用 , 比如教育质量的下降等 13。 从“教 育内容及效果 ”的 角度看 , 教 育 负 功 能 表 现 为 : 传 递保守的文化传统 、造 成人们唯科学主义思维模式 、强 化 种 族中心主义 、在 特定的范围和地区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四个 方面 14; 从“教 育管理之现状 ”的 角度看 , 教育负功能表现为 : 教学管理 的“封 闭化 ”、课 程与学制设置 的“呆 板 化 ”、教 学 模 式 的“工 厂化 ” 、师 生关系 的“等 级化 ”、考 试与评价标准 的“分 数化” 15。 此外 , 也有学者从教科书的负 面 功 能

10、、学 业 考 核 评 价 模 式的负向功能以及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负向功 能 等 微 观 层面论述了教育负功能的表现 ; 从历史的角度总结了我国古 代教育负作用的主要表现 : 对固有文化的保守 ; 古 代 教 育内容的选择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偏颇 , 对我国古代社会 、尤 其是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 我国古代的教育 多以师徒相传 、耳 提面命为主要形式 , 其中贯穿了师 道 尊 严 的教育 思想 , 窒息了教学民主思想的发展 , 也局限了 学 生 的 学术视野 , 更阻碍了教育的普及 ; 随着科举制度的僵化 、内 容的空虚 , 尤其是八股取仕的实施 , 与之相连的教育 对 社 会 经济

11、负功能 , 教育文化负功能 , 教育科技负功能 ; 根据这一维 度还可将教育负功能划分为德育负功能 , 智育负功能 , 体 育 负 功 能 , 美 育 负 功 能 和 劳 动 教 育 负 功 能 等 17; 根 据 产 生 不 良 影 响 的 时 间 长 短 的 不 同 , 教 育 负 功 能 可 划 分 为 :教 育 长 期 负 功能和教育短期负功能 ; 根据教育负功能产生范围不同可分 为 :教育整体负功能和教育部分负功能 17; 根据教育负功能本 身质的规定性的不同可划分为 : 常态负向功能 、非 常 态 负 功 能等 14。 通过对教育负功能进行相应的分类 , 我们可以看到教育 负功能存

12、在的多种形态和作用程度。已存的 、按 照不同标准 进行的各种分类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 利于通过对其进行微观 划分而对症下药 、分 而治之。不同的标准与标准之间并不是 绝对对立的 , 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重此轻彼 , 而是需 要 在 理 论上认识到作为客观 存在的教育负功能的多种存 在 形 式 和 类型定位 , 丰富我们对教育负功能的认识 , 进而把握 其 本 质 特性 ; 需要在实践中抓住主要矛盾和问题 , 切实地解决问题。 四、教育负功能的性质和特点 对教育负功能性质及特点的认定 , 是我们研究教育负功 能问题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不少学者认为 , 非期望性、隐蔽 性和严重性是教育负功能的显著特

13、征。除此之外 , 教育负向功 能所产生的影响还具有滞后性 ( 或者说是延迟性 ) 、迟 效性的 特点 18。有的学者认为教育的负功能具有功能针对性、不可避 免性、延时性、可消除性四 个特点 19。也有学者认为 , 教育负向 功能掩藏于教育本身 , 且在教育系统活动展开中发生作用 , 并 在教育结果中表现出来 ; 教育负向功能与教育的正向功能同 时发生 , 一般说来其在势能上小于正向功能 ; 教育负向功能的 强弱依赖于外部环境 , 即在有利条件下趋于增大 , 在不利条件 发展产生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16。 下趋于减小 ; 教育负向功能的作用介质通常是潜在课程。因 根据上述概括总结 , 并结合教

14、育现状 , 我们认为 , 教育负 功能主要表现为教育对个体 、对 社会 、对 教育自身的 消 极 影 响。我们既要看到教育负功能表现形式的具体体现 , 更要看 到其表现的内在本质和根本源泉 , 从而深化认识 , 抓 住 问 题 的本质。教育本身又是个复杂的过程 , 教育负功能也并非教 育活动的本质产物。我们能否把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 都归结为教育的负功能 、能 否把这些消极的影响都归结为教 育活动本身所固有的性质 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三、教育负功能的分类 学者们按照不同的标准对 教 育 负 功 能 这 一 客 观 存 在 进 行了分类研究。根据形成的途径和场所的不同 , 教育负功能 可划分

15、为 :学校教育负功能 , 家庭教育负功能和社会教育负功 能 17; 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 , 教育负功能可划分为 :教 育 显 性 负功能和教育隐性负功能 ; 根据强度的不同 , 教育负 功 能 可 划分为 :教育强性负功能和教育弱性负功能 4; 根据发挥作用 之领域的不同 , 教育负功能可划分为 :教育政治负功能 , 教育 此 , 教育的负 向功能具有难以消除性、可减低性等特点 14。 我们认为 , 上述各种观点都在一定程度上概括出了教育 负功能的特点 , 而且具有很强的一致性 , 例如他们都 认 识 到 教育负向功能的延迟性、隐蔽性以及严重性。对此 , 我们需要 从综合的角度加以把握。此外

16、, 需要指出的是 : 我们认为教育 的负功能是难以消除的 , 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重 性 , 教 育 的正功能的发挥必然会有负功能在某种程度上的伴随 , 但我 们并不认为这是无可奈何的 , 而是可以通过努力 , 把 握 教 育 规律 , 将负功能降低到最低程度 , 使教育正功 能得到 最 大 程 度的发挥。 五、教育负功能的成因探析 既然教育负功能作为一种 客 观 现 象 产 生 并 将 长 期 存 在 着 , 那么 , 寻求现象背后的原因也就具有了重要的理 论 与 现 实意义。纵观有关学者对教育负向功能的成因分析 , 我们可 以看到其中有很多的视角和层面。 从“外 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相互 作

17、用 的 结 果 ”这 一 视 角 来 19 看 , 教育与经济 、社 会发展的不和谐 , 就业 、用 人制度 的 不 完 善 , 价值观念 的影响 , 思维方式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构 成 了 教 育负功能的外部影响因素 ; 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教 育 内 部结构的不合理 、教 学的失当 、教 师素质不高 、扭 曲的考试制 度等方面构成了教育负功能的内部影响因素 20。有学者也从 内部 、外 部两个层面分析教育负功能产生的原因 , 指出 : 就外 部因素而言 , 教育负功能是教育与经济 、社 会发展的 不 和 谐 导致的负 效 应 , 是 就 业 、用 人 制 度 不 完 善 引 起 的 负 效

18、 应 , 是 受到了传统文化和人口因素的影响而引起 的 ; 就 内 部 因 素 而言 , 在宏观层面上 , 教育的总体规划是否正确反映 社 会 发 展的需求 , 将直接影响教育的社会功能和 个 体 发 展 功 能 的 发 挥 ; 中 观 层 面 上 , 办 学 的 具 体 方 案 、治 学 思 想 等 是 否 正 确 也会影响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 微观层面上 , 教学活 动 的 成 败是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关键 13。另 有学者具体地从功能分 析和历史 考 察 的 角 度 论 述 了 发 展 中 国 家教育负功能产生的 原因 11。有人通过对教育规律的完整表述以及量的分析 方法 的运用 , 认

19、为教育负效功能的存在是教育内部诸要素或教育 与社会的其他子系统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部分 , 是教育规律的 应有之意 , 而不是违背了教育规律的结果 , 它是不以 人 的 意 志为转移的 21。有的学者将教育负功能的产生归结为 : 社会中 不良因素的影响 、管 理体制和目标体制的影响以及教育实施 过程中的影响三个层面 , 认 为“当 教育系统与外界子 系 统 之 间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处于受阻或失常状态时 , 教育功能的 发挥便会受到影响 , 出现教育与个体 、与 社会的失谐 乃 至 冲 突状态 , 产生教育 负功能。” 4 还有学者指出 , 教育负功能的形 成是诸多教育主体的负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

20、 并具体从社会 体制混变 、市 场经济冲击 、文 化混变和微观教育操作 四 个 方 面剖析了教育负功能产生的深层机制和幕后原因 22。实际上 , 这里所罗列的不同观点 , 在内在逻辑上是一致的 , 都 是 从 内 部、外部两个层面来寻求教育负功能的原因。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 , 学校教育的负功能形成的原因 包括 : 片面或错误地把握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 教 育 工 作 者的教育目的观的错位 ; 教育质量落后及内容 、方 法 等 不 合适 , 即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身心的发展 ; 教 育体系、管理机制不健全 19。 通过对诸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分 析 , 我 们 可 以 发 现 , 目 前

21、 关于教育负功能成因的分析多是从外部环境的影 响 和 内 部 关系的失调两个方面探讨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 在教育 负功能的产生过程中 , 历史的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可以说 , 教育负功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其形成是一个比较 复杂的历史过程 , 我们需要进一步进行分析 , 以期发 现 教 育 负功能幕后的深层次问题。 六、教育负功能 的应对方案 在探究教育负功能问题的过程中 , 我们发现如何应对、 改善和克服教育负功能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 重 要 使 命 和任务。事实上 , 在关于教育负功能形成原因的梳理中 , 我们 已经部分地分析和介绍了解决教育负功能问题 的 些 许 方 式

22、 和途径。需要指出的是 , 关于如何改进教育负功能问题 , 有关 学者已经进行了一些专门的研究和探讨。而要改进教育的负 功能 , 首先在于端正教育思想 4, 确立正确的教育 功 能 观 、价 值观 17。同时 , 还要做好 : 扎实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 , 确立 新型人才 的标准 ; 提高教育系统的自身素质 , 努力 发 挥 教 育的正向功能 23。而且 , 功能是由结构决定的 , 我们可以通过 优化教育的微观结构来降低教育的负功能 , 充分发挥其正功 能 6。要 降低教育的负功能 , 还需要借助学校教育 , 因此 , 在学 校教育问题上 , 我们应当 : 建立现 代“开 放化 ”教 学管理观

23、; 建立现 代“灵 活性 ”课 程与学制观 ; 建立现代 的“个 性化” 教学观 ; 建立现代 的“民 主 、平 等 、交 流与合作 ”的 师生观 ; 建立现代的“发展性”考试观与评价观 15。此外 , 学校教育还 要与家庭 、社 会相结合 , 优化育人环境 , 同时应该积极弥补教 育的负功能 , 我们既不要把教育看作是附庸 , 也不要 把 教 育 看成是万能的上帝。 古人云“十年树木”。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教育 的正向功能 , 减少或降低教育的负向功能 , 从而更 好 地 提 升 个体 、发 展社会整体。而对于教育负功能及其解决途径的研 究和探寻有助于我们对教育功能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和认

24、识 , 以便把握教育的本质 ; 同时 , 也使得我们能够在实践 中 限 制 和降低教育负功能的作用域值 , 使教育更好地朝着 促进个人 和社会健康发展的方向前进。因此 , 一如既往地关注教育负 功能问题 , 既是个体发展的需要 , 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 既是 教育理论发展的需要 , 也是教育实践的必然要求。 七、我国教育负功能研究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十五年来 , 我国教育界关于教育负功能的研究不管是在 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改善 , 但仍存在 一些不足。首先 , 我们对教育负功能研究不够重视。相对于教 育正功能而言 , 无论在资金投入 、人 员参与方面 , 还是在研究 对教育

25、、对 社会的影响力方面 , 我国教育负功能的研 究 仍 处 在研究的边缘 , 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研究。其次 , 我国目前 关于教育负功能的研究不够深入和全面。在已开展的相关研 究中 , 关于教育负功能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一些具体领域 , 缺 乏整体上的研究和探讨。由此 , 我们不能对教育的负功能进 行整体性把握与认识 , 也就不能充分认识其内在的本质和重 要性。再次 , 对国外研究的借鉴相对欠缺。在已展开的研究 中 , 许多学者仅仅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教育负功能进行 了总结和归纳 , 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思想指导 , 缺 乏 一 定 的前沿性和科学性 , 从而导致了我们在这个领域的 研究相对

26、浅显和落后。最后 , 关于教育负功能改进措施的研究相对不 足。从根本上来说 , 我们进行教育负功能的研究 , 一方面在于 完善人们对于教育功能的整体认识和把握 , 健全教育功能的 理论体系 ; 另一方面则在于通过对教育负功能的研究 , 能 够 20 最大限度地克服 、限 制或减少教育负功能的影响 , 使 教 育 的 正向功能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 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 展。但此前我国 关于教育负功能改进方案方面的研究却相对 不足 , 缺乏切实可行、高效实用的改进方案和举措。 因此 , 在以后的教育负功能研 究 过 程 中 , 我 们 一 方 面 应 当进一步重视教育负功能的研究 , 加大对

27、教育负功能研究的 投入 , 鼓励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教育负功能的研究中来 , 从而进一步壮大教育负功能的研究队伍和增强该 领 域 的 研 究力量。另一方面 , 要加大对国外此方面研究的引入和介绍 , 并与中国的实际和研究相结合 , 真正将关于教育负功能的研 究纳入国际轨道 , 从而保证研究的科学性 、先 进性和国际 性。 与此同时 , 我们关于教育负功能的研究最终要落实到教育实 践和应用中来 , 要加强改进教育负功能的措施方面的研究 , 立足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矛盾 , 并通过实践的检验 来 验 证 、修 改 、完 善 研 究 的 成 果 和 理 论 , 从 而 形 成 理 论 与 实

28、践 、理 想与现实 、科 研与应用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结合 , 促 进我国教育以及教育负功能研究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1 郑金 洲 .教 育 功 能 研 究 十 七 年 J.高 等 教 育 研 究 , 1995(6): 16- 22. 2 罗伯特金默顿 . 论理论社会学 M. 北京 : 华夏出版社 , 1990:138- 139. 3 吴康宁 .教育社会学 M.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1998: 384- 386. 4 蒋凯 .试论教育的负功能 J.江西教育科研 , 1994(1): 9- 11. 5 徐红芬 .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探析 EB/OL.http:/www.qhcs. c

29、n/home/AttachedFiles/1881/266.doc 63K/2003- 10- 10. 6 张 人 杰 .教育 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的理论之质 疑 兼 论 教 育的负功 能 J.华东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教 育 科 学 版 , 1992(3): 17- 22. 7 吴康宁 .教育的负向功能刍议 J.教育研究 , 1992, (6). 8 林良章 .教育负效应探微 J.教育评论 , 1993,(1). 9 雷鸣强 , 符俊根 .必要的张力 : 教育正负功能的矛盾 J.教育 理论与实践 , 1996(1): 6- 10. 10 黎君 . 教育的负向功能与新教育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

30、 J. 教育评论 ,1998,(1): 13- 15. 11 伊焱 .论发展中国家教育的负功能 J.江西教育科研 ,2000, (7) : 8- 11. 12 唐月 芬 .教 育 负 功 能 表 现 及 成 因 探 析 J.教 书 育 人 ,2003, (2): 12- 13.冯国有 .关于教育对经济增长抑制效应的思考 J.河南社会科学 ,2002,(2): 83- 85. 13 东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 . 教育与社会发展 DB/0L http:/ 2- 1.htm. 14 黎君 .论教育的负向功能 J.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9,(2). 15 党亭军 ,冯亚妮 .试论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表现

31、及改进措 施 J.现代教育科学 : 普教研究 ,2004,(1): 45- 47. 16 余 冬 意 .抑 扬 负 正 教 育 功 能 的 再 思 考 DB/0L. http:/ 庞 守 兴 .我 国古代教育负功能之反 思 J.江西 教育科 研 ,2000,(3): 28- 31. 17 郝文武 .教育负功能探析 J.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6,(4):15- 17. 18 刘春 萍 .教 育 功 能 辩 证 观 J.玉 林 师 专 学 报 (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 ,1998,(4): 18- 21, 27. 19 张奇勇 ,唐芳贵 .学 校 教 育 负 功 能 初 探 J.教 书

32、育 人 ,2002, (2): 5- 7. 20 阎守轩 .教育负功能成因浅析 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1999, (4): 38- 39. 21 孙 彩 平 . 教育规律中的 量 兼 析教育负效功 能的存 在 机 制 J.教育理论与实 践 ,1999,(8): 2- 7. 22 张 奇 勇 .学 校 教 育 负 功 能 的 成 因 新 论 J.当 代 教 育 科 学 , 2004,(15): 11- 12, 19. 责任编辑 陈云恺 Researches on the Negative Function of Education in Recent Fifteen Years WANG Ju

33、an, LI Yun- qi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Administration,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Jiangsu, China) Abstract: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key topic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But researches on the negative function of education are relatively uncommon. In the recent

34、 fifteen years, many scholars have focused on the negative function of education, which are mainly in six aspects: the definition, presentment, classification, traits, reasons and the methods to improve. Such researches contribute to give an overview of educational function and to confine and minify the negative function, which can promote the education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as well as individuals. Key words: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 negative function; research revie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