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视角下云南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_乐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视角下云南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_乐莉.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Kunming Metallurgy College Vol.29 No. 2 Mar. 2013 doi: 10. 3969/j. issn. 1009 -0479. 2013.02. 002 职业视角下云南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乐莉 a,邹艳梅 15,丁世婷余宇楠 d,杨照坤 e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a.发展规划处; b.人事处; c.科技处; d.冶金材料学院; e.后勤管理处,云南昆明 650033)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云南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占据了云南高等教育的 “ 半壁江山 ” ,快速发展 的高等职业教育对高职院
2、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提高云南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适应云南省桥头堡建设战略和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课题组在分析影响云南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 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推进云南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对 “ 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 理、充满活力和魅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0479 - (2013)02 -0005 -05 Discussion on Approaches to the Professional Develo
3、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of Yunnan from Professional View YUE Lia, ZOU Yanneib, DING Shi七 ngc, YU Yu侧 d, YNAG Zhao七 une (a.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Department; b. Human Resources Department; 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d. Faculty of Material and Metallurgy; e. Logistics Manage
4、ment Office, Kunming Metallurgy College, Kunming 650033, China) Abstract: After China carried out reform and open polic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Yunnan has been achieved leap development which account for almost half of higher education of Yunna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m teaching in higher v
5、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be demanded a higher with its rapi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team teaching and meet the needs of building up the Yunnan “bridgehead”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approaches to the professi
6、onal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of Yunnan, based on analysis main factors which affect its developmen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reated a noble morality business skills reasonable structure, dynamic and attractive specialized team.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spec
7、ialized; development approaches 改革开放以来 , 为适应云南省大规模经济建 设的需要,云南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形成了 以政府为主导,行业、企业和各种社会力量共同 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格局。 现有高职院校 35所,占云南省高校数的 59% , 伴随着云南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 收稿日期: 2013 -04 -07 基金项 0: 2011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专项课题:云南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 R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 (2011GZZX101);云南省高职教育研究会高职教育科研课题: R域经济影响下的云南高等职业教育 (20
8、11YGZ10) 。 作者简介:乐莉 ( 1959 - ) , 女,四川成都人,副教授,工学学士,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研宄和冶金专业教学与 研宄。 师资队伍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规模稳步增长, 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培养高技 能人才的能力大幅提高,近 10年先后为地方培养 和输送了 30多万名高技能人才,对于促进就业、 繁荣经济、消除贫困、保障公平、社会和谐、 稳 定边疆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云南省的经济社会发 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 云南省 “ 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 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 ” 、走新型工业化道 路和全面建成小康社
9、会等各项工作的推进,必将 带来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来新的就业方 向和就业岗位;带来对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 人才、应用型人才、专业硕士等数量、梯次、规 格和素质上的新要求。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 2020年)的要求, 2020年能否培养和造就 “ 一支师德高尚、业 务精 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 伍 ” ,对于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 高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云南高等职 业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影响云南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 因素 为了解云南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和师 资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分析影响高职教师专业
10、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探寻提高高职教师专业化发 展的主要途径,课题组选取了 10所具有代表性的 云南高职院校进行研宄,其中,国家示范性高职 院校 2所: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冶金高 等专科学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1所:云南 机电 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省级示范高职院校 2所:西 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民办高职院校 2所:云南工商学院、云南经济管 理职业技术学院;普通高职院校 3所:曲靖医学 尚等专科学校、临沧师范尚等专科学校、南司 法警官职业学院;样本选取以独立设置的云南高 职院校为研宄重点,兼顾类型、层次的不同,公 立和私立的差别。 1.1教师来源单一对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
11、影响 课题组根据对 10所高职院校教师来源的样本 分析,云南高职教师的来源构成主要是普通高等 学校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占教师来 源的 93. 3%,多数青年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从 课堂到讲台,缺少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专业技 能和实践教学能力,专业素质明显不足,难以胜 任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变化快、实践教学能力 强的要求,不能有效推进 “ 做中学、做中教、顶 岗实习 ” 的教学模式、 “ 校社联携、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 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实施 “ 理实一 体、学训并重、双师教学 ” 的人才培养方案等教 育教学改革。少数从企业调入学校的专职教师, 以及聘用的兼职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
12、工作实践 经验,熟悉相关行业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 程、岗位规范和用人要求等, 但他们长期在生产 一线工作,缺乏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专业教学 法等相关理论知识,他们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 和教学能力,以及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能力 难以满足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需 要进一步接受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专业教学方法 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因此,必须加强对高职 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使他们 在专业训练、实践锻炼和自身不断努力学习的过 程中,逐渐成长为真正得到社会认可的职业教育 专业人员。 1.2师资队伍结构性失衡,对高职教师专业化发 展的影响 随着云南高等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 展,
13、云南 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 实现了快速増长(图 1),基本满足了地方经济社 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为 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然而,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张和数量的巨増对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 前,云南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与全 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依然很大,城乡之间、区域之 间、校际之间教师资源配置不平衡,民族、边疆 和贫困地区明显滞后,与快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 育要求不相适应,出现了生师比过高、教学任务 繁重、教学质量下 降等问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 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职 称和年龄结构不尽
14、合理(表 1),高职教师的专业 化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政策指导,尤其是专业带 头人、骨干教师和 “ 双师型 ” 教师的培养还需要 进一步加强。 图 1近 5年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 招生、在校生、毕业生情况统计 近年来,为适应扩招后带来的繁重教学任务, 各高职院校招聘了大批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充实到 高职教师队伍,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图 2)。 目前,在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引 进、轻培养;重学历、轻能力;重教学、缺技能 等现象。在中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过程中, 缺乏完善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培养经费投入 保障机制等制度保障措施。由于受国家现行人事 制度、事业单位人员编制限制、学校所处地理
15、位 置和自然环境因素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和影响, “ 双师型 ” 兼职教师引进渠道不畅,兼职教师引 进困难。现在各高职院校聘请的兼职教师主要来 自周边高校的教师,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偏 低,特别是 “ 双师型 ” 教师和高职称骨干教师所 占比例偏低,详见表 1。 表 1云 南省 10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相关指标概览 高职院校 在校生 人数 专任教师 人数 生师比 / % 博士 人数 硕士 人数 教授 人数 副教授 人数 双师型教师 人数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7 185 333 21.57 1 104 10 169 127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12 735 672 18.95 6 287 6
16、3 279 450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4 057 277 14.64 52 1 51 72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4 000 313 12. 78 1 9 3 59 110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5 554 310 17.92 6 106 9 52 108 云南工商学院 11 000 515 21.36 258 53 65 云南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20 000 1 021 19.58 195 30 29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4 000 144 27.77 10 60 116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5 906 380 15.54 4 133 17 92 150 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2
17、181 141 15.46 45 2 37 30 注:数据来源于以上各校,统计数据截至 2011年 12月 31曰。 46-5012% 岁以下 35 岁以下 V47% 36 45岁 46 50岁 51岁以上 图 2 10所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图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结构性失衡实际上是高 职教师专业素质的结构性失衡,将会影响高素质 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在云南高职院校教师数 量仍然不足、高职教师标准不清楚、专业课教师 缺乏实践能力、教师职业成长通路不畅的情况下, 云南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依然任重 道远。 1.3教师培训体系薄弱对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 影响 按照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对高职教
18、师专业素质 的基本要求,高职教师除了应该具有高校教师的 基本素质外,还应具备相关专业的实际生产和管 理岗位所必需的技术技能,熟悉相关行业企业先 进技术、生产工艺与流程、管理制度与文化、岗 位规范与用人要求等,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示范、 解决疑难问题和现场指导的能力。这就要求高职 教师必须到企业实践锻炼,了解行业发展动态, 把握专业发展方向,丰富专业实践知识和实践经 验,使教学内容能够紧跟行业发展。虽然国务院 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 决定中明确规定 了 “ 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 师每 2年必须有 2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 践 ” ,但实施起来难度较大,由于国家文件没有 明确
19、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教师各自的职责、 功能、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只是指导性、纲领性 的宏观文件,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以及法律法 规应有的监督管理和奖励惩罚制度,高职教师到 企业实践,实际上是 “ 剌头挑子一头热 ” ,大部 分企业并不欢迎高职教师到企业调研、实践锻炼, 更不愿意让教师到核心技术和关键岗位体验学习, 这种情况目前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需要国家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行业企业支持产教结合、工 学结合,明确和规范有关方面的责任和行为,为 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2云南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 确提出 “ 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以 双师型
20、 教师为重点,完善 双师型 教师培养培训体 系,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 加 快培养一批边疆民族地区紧缺教师人才 ” 的要 求。高职院校应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 律,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 “ 双师型 ” 师资队伍为 目标,以提 高教师专业素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为主要内容,以深化校企 合作,提高培训质量为着力点,加强高职教师的 培养、选配和进修工作,统筹解决好师资队伍的 规模、质量、结构问题,在更高层面上实现高职 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化发展。 2. 1建立高职教师准入制度是促进高职教师专业 发展的必要条件 高职教师作为大学教师的一种类型,既有大 学教师的共性特征
21、,又具有与普通大学教师不同 的个性特征,在德国对从教者高职教师有严格的 入职标准。 2011年在德国学习期间,德国卡塞尔 大学职业教育研宄所所长贝宁教授介 绍,德国从 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分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和企业培 训中心的教师,岗位不同要求不同。作为职业学 校的教师必须完成学习、实习、实践三个阶段的 学习:第一阶段必须接受 5年 ( 3年本科 +2年 研宄生 )的教育,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 “ 国家试 用公务员考试 ” ,成为国家试用公务员后转入第 二阶段的学习。第二阶段:到职业学校、教师进 修学院通过师范专业培训 2年,掌握教育教学能 力。第三阶段到企业实践锻炼,至少有 2年在企 业的专业工作经
22、历,考核合格者才能成为职业学 校的教师。作为企业培训中心的教师要求先当 5 年学徒,再当 2年 师傅,到职业学校和教师进修 学院进行 2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训练及相关教学理 论学习,考试合格后,取得资格证才能成为企业 培训中心的教师。目前,我国只对普通高等教育 的教师建立了教师资格制度和要求,缺乏专门针 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入职标准。致使在高职教 师的入口上,很难按照高等职业教育 “ 双师型 ” 教师的要求把关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我国可 以通过政府立法,对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品 德、知识和能力进行考核,明确标准,为高职教 师的后续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2.2教学名师指导是促进青年教师专
23、业化发展的 重要环节 快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致使高职院校教师 的总量不足,师资严重紧缺,许多青年教师刚走 出课堂就走上讲台,缺乏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目 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的了解,需要对他们进 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培训。高 职院校应成立 “ 高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 ,积极 搭建教师沟通、交流、帮扶、发展的平台,充分 发挥教学名师和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带动、辐 射作用,采取 “ 师徒结对 ” 的方式,积极开展 传、帮、带工作,让青年教师通过参加跟班教学、 批改作业、辅导答疑、教学问题诊断、考试命题、 批改试卷,以及指导实验课、生产 实习、企业实 践和毕业设计等相关教学环节,不断丰
24、富教学经 验,掌握编写教学大纲、准备教案、备课、编写 实习大纲、开发专业课程综合性实训项目等教学 环节的规范要求,促进青年教师更新教育理念, 学习专业领域新理论、前沿技术和课程开发技术, 使其掌握现代教育的技术和手段,推进教育教学 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推进青年教师的专 业化发展。 2.3企业实践是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为云南省 打造具有内陆特点的开放型经济,促进云南经济社 会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对全 面 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 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职院校要依托相关高等 学校、科研机构、大企业、大工程、大项目
25、,加强 高职教师企业实践的平台建设,创新高职教师企业 实践工作机制,根据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云南 桥头堡战略实施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端技能型人才 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重点培养云南支柱产业(烟 草、旅游、能源、生物、矿产)、低碳经济、高新 技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缺的 “ 双师型 ” 教 师,通过访问工程师、师徒结对、现场观摩、技能 训练、 专题讲解、顶岗锻炼、交流研讨等方式,重 点了解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 势和管理现状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的生 产工艺与流程、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岗位规范与 用人要求等具体内容,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中应用 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
26、,増进对企业 生产和产业发展的了解,并结合企业实践不断改进 教学方法,着力提升高职教师推进课程改革、落实 课程方案和指导实习实训的能力,以及教学创新、 教学研宄和指导学生专业实践的能力,并利用自身 的专业理论知识优势,为企业培训职工、开展产品 研发、技术改 造和咨询服务等,实现高职教师教育 性、职业性、实践性和学术性的统一,促进高职教 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高职院校要认真做好兼职 教师的选拔、聘任、使用和管理工作,出台兼职教 师聘用政策和管理办法,鼓励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 能工巧匠到高职院校兼职任教,进一步优化高职院 校师资队伍构成,促进高职教师向 “ 双师素质 ” 发展,形成更加多元的高职教师
27、供给机制。 2.4继续教育是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 保障 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必须纳入专业化发展的 计划,这既是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得以发展 的源泉和动力。 随着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 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不断深化,对高等职业教 育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教学方式、质量标准 都有了不一样的要求,高职教师必须未雨绸缪, 主动适应时代发展,成为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学 习者探索者。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 在职培训和终身学习,建立健全与聘任、晋级、 加薪相关的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树立继续教育是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进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的 观念。学
28、校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师专业化 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专业层面上的教师合作发 展机构,如 :建立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工作 室、课题项目研宄小组、技术服务小组等,通过 学历提升、校本培训、课程进修、远程培训、国 外培训、科学研究等途径,使高职教师在职业生 涯的各个不同阶段都能受到良好的专业继续教育, 适应不同发展阶段对高职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不 断拓展专业内涵,増强知识更新能力,创新教学 方法,提高专业水平。 教师是立教之本。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 有高水平的教育。荀子曰 “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 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 。高职院校要主动 适应云南经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不断探
29、索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新途径,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高职教师专业化 发展新体系和新机制,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 养体系,建立高职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改革 高职院校教师评聘制度,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大 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 “ 双师型 ” 教师, 打造一批 “ 跨校企、跨学校、跨专业 ” 的 “ 双师 结构 ” 教学团队,为培养大批高端技能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和专业硕士,促进云南高等职业教育 科学发展,提供优质的师资保障。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 2 年) EB/OL . 2010 -03 - 01.中国网 http: /
30、www. china, com. cn/policy/txt/2010 - 03/01/ content_l 9492625_3. htm. 2 国务院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EB/OL. 2012 -09 -0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 网站 http: /www. gov. cn/zwgk/2012 - 09/07/content_ 2218778.htm. 3 国务院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EB/OL. 2011 -03 - 10.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网 http:/ zjzx. zje. net. cn/sfx/show. asp. htm. 4 胡颖哲 .高职
31、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析 D.中国成 人教育, 2011(18) :116-118. 5 邵建东 .增强高职教育吸引力:教师发展的视角 D. 教育发展研宄, 2010(21) :80 -83. 6 谷丽丽 .德国职教兼职教师的特点及启示 DQ.教育 与职业,2011 (25) : 100 -102. 7 汪文敏 .从制度层面审视中外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 差异 D.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1 : 52 -55. 8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0.职业技术教育, 2010 (30) :35 -36. 9 周元才,闫智勇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三重困境 及破解对策 D.职业技术教育, 2011 (22) :57 -60. 10 杨东平 .中国教育发展研宄报告 ( 2011) 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11 叶木全 .加强以提高高职教师专业素质为核心的师 资队伍建设 D.中国成人教育, 2011 (15) :74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