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893383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3 .拓展探究,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学习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朗读、探究,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1 .学生看图像(利用声像技术,展示田园风光图,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环境的幽静与优美。 多媒体1),听诵读。2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3 .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4 .分小组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歌内容。提问:“归”字是诗眼,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

2、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值得我们思考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讨论、明确: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 网” 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 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 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

3、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 十分痛苦。为何归来?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注意炼字“误”)(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 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 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 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追问:据我所知,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 “误”字所能辩解的吗? 明确: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

4、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 以施展抱负。彻底悔悟。也许是一种托词。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 明确:B、守拙归园田。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 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 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 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 把自己比

5、作“羁鸟”、“池鱼”(结合陶辞官原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3)归向何处?明确:归向园田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明确:“无尘杂” /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一一自由、安逸、喜悦。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小结: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 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 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

6、潇泗之 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 境界。5 .学生反复吟读“开荒南野际鸡鸣桑树颠”,体会诗中的意象,构建优美富有情趣 的田园意境。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概括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美似 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 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

7、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 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 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 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 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小结: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 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 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

8、恬静的生活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 完美的艺术境界。二、品读、探究,学习归园田居组诗中的另外四首诗,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了 解诗人的艺术情趣。(课前印发诗歌资料,发给学生阅读学习。)1 .出示四首诗歌内容(多媒体2)。2 .学生分组研读四首诗歌,准备派代表发言交流学习体会。(研读重点由学生自己确定,或内容情感、或艺术特色。)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o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注释】野外:这里指农村。人事:人际交往,这里主要指与官场的来往。轮鞅(yd ng):鞅是拉车的皮带,

9、这里指车马。尘想:入世做官的想法。墟曲:即指村落。披草: 拨开野草。我土日巳广:我开垦的田地一天天在扩大。霰(xian)小雪珠。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注释】南山:指庐山。兴:起床。理荒秽:即除杂草。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馀。一 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注释】去:离开。浪莽:联绵词,广大貌。试:这里作副词用,初也,偶也,转意 为“偶尔有一次”。榛

10、:榛莽之榛,泛指丛生的杂草荆棘。丘垄:坟墓。依依:隐约 可辨的样子。焉:何。如:往。一世:三十年为一世。异朝市:市朝变迁。幻化、空 无:佛教大乘教派的教义是空,东晋佛教的六家七宗有本无宗、本无异宗、幻化宗、心无宗, 诗中四字是借用,按原字义解释,不含宗教色彩。归园田居(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注释】策:策杖,拄杖。遇:焦本作“可”。漉:过滤。滤掉酒糟。招近局:招 近邻而成局。多人聚合欢饮称局。一说:局,曲也,近局指近邻。3 .学生分组派代表发言交流学习体会。4 .展示某小组学习成果,用点评

11、法研读归园田居(其三)。“种豆”,代劳作之事;“南山下”,点劳作之地;“草盛。杂草丛生;“豆苗稀”,“草”、 “苗”对举,形不善经营之状,更显乐此不疲之心。(2) “晨兴”,早起;“理荒秽,整刈野草;“带月”,披着月光;“荷锄归”,扛着锄头回家。 三四两句中,“晨”、“月”对举,表明时间的推移,写出了一天劳作的大概情况。尤其第四 句,更是写出了一种漫步田藤、心满意得的情状。(3) “道狭”,道路狭窄;“草木长”,草木牵衣,归途难行;“夕露”,晚间露水;“沾我衣”, 沾湿衣服。从五六两句我们可以感到田园的荒芜、环境的幽清和夜气的湿寒。(4) “不足惜”,不值得为“沾衣”懊恼;“但使”,只要让;“

12、愿无违”,不违背自己归园田 的心愿。夕露沾衣,本使人不快,然而诗人却言“不足惜”,只要“愿无违”,从而将自己摒 离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的心志和盘托出。这首诗语言质朴、平淡、自然,将劳动的清新感受和山村月夜的静谧景致融为惬意出俗 的意境,记录着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和感受,抒写了诗人脱离尘俗回归自然的闲适喜悦的心 情。追问:能否结合归去来兮辞来分析归园田居(其一、其三)?讨论、明确:归去来兮辞是诗人将归隐时所作,是诗人的归隐宣言,情感激切、兴奋,其中所写田园 生活是其美丽的憧憬;与归园田居(其一)相比,归去来兮辞中所写归隐生活较为飘 洒,浮于现实之上。诗人描写的田园生活尤其是农田之事,是作为士大

13、夫的诗人的主观上的 想象,是并未亲历其中者对之的一种远距离的关照,是一种审美的描绘,而不是客观的写实。 与归园田居(其一)相比,后者是真实的田园生活,弥漫着人间的烟火,人间的生气。 依依炊烟,鸡鸣狗吠,所写景物非常质朴、平淡,营造的是宁静而不乏生机的意境,作者也 己身化于周围环境中。并且从归去来兮辞到归园田居,诗人从理想的云端落到黑黑 的泥土,现实中的田园生活其实并不那么轻松闲适,甚至有些贫乏艰辛(归园田居(其三)。 但归园田居(其一)所构造的宁静平和的意境氛围中却更可见出陶渊明的安贫乐道思想。(其它几首诗歌赏析交流,略)5 .小结: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

14、五首诗分别从辞官 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 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 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通观五首,官场污秽, 而终获补偿的欣慰;生活贫困,却有亲朋的挚情;农事辛苦,而得心灵的满足;人生短暂, 乃有人生真谛的彻悟;酒至畅怀,物我皆已忘,日月身边流。真个是“何陋之有”?这样, 诗人就把整个隐居生活,不,整个人生的乐趣都包容到他浑厚汪洋的诗情中去了。这是一种 高度的概括,也是一种深刻的揭示。正是在这种同污秽现实截然对立的意义上,归园田居 达到了完美

15、和谐的艺术意境,开拓出一片“浩浩落落”的精神世界。6 .探究,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讨论、交流:能从归园田居组诗的学习中,谈谈你所感受到的陶诗的艺术风格吗? 小结:诗人描绘的是常景,抒发的是真情,阐释的是至理,挑选的是“易”字。常景、真 情、至理、“易”字,这就是陶渊明的艺术情趣,这就是陶渊明一生的艺术写照。三、播放田园风光的音乐画面(多媒体3),学生齐读诗歌收束课堂。四、布置作业:L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点。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其一)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拟古(其七)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和郭主簿(其一)平畴交远风,良

16、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多媒体4)2.结合归园U1居组诗、归去来兮辞饮酒,谈谈你对陶诗感受最深的艺术特色。(700 字左右。)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将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 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 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 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 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陶

17、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 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 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指 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 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 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 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

18、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归园田居其一 作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 羁鸟恋旧林, 开荒南野际, 方宅十余亩, 榆柳荫后檐,一去三十年。池鱼思故渊。 守拙归园田(6)。 草屋八九间。桃李罗堂前(9)。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M)。注释1少:指少年时代1适俗:适应世俗。韵:情调、风度。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3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4南野:一本作南亩。际:间。5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

19、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 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6方:读作“旁”。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7荫:荫蔽。8罗:罗列。9暧暧:暗淡的样子。10依:轻柔的样子。墟里:村落。11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12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13虚室:闲静的屋子。余闲:闲暇。14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自 己像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译文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 三十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到南边

20、的 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 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 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鉴赏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 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 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 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这是第一首

21、。陶诗通常呈现素淡平易的面貌,不见组织雕镂之工。然而苏东坡说:“其诗质而实绮, 痛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J (冷斋诗话引)东 坡偏爱陶公之为人,尤推崇其诗,以为自古无人能及,反复吟咏,烂熟在胸,并一一唱和, 著有和陶集,体验实较常人为深。这一首主要体现其质朴中的深味,散缓中的精巧。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韵、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所 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 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 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

22、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 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但 是,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 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 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 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去三十年”,当 是“十三年”之误。从陶渊明开始做官到最终归隐,正好是十三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 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

23、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 “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内中无限感慨,无限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下面四句是两种生活之间的过渡。虽是“误入尘网”,却是情性未移。“羁鸟恋旧林,池 鱼思故渊”,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因为连 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再从这里转 接下文:“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就显得自然妥贴,丝毫不着痕迹了。“守拙”回应“少 无适俗韵”一一因为不懂得钻营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无须勉强混迹于俗世;“归园 田”回应“性本爱丘山”一一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开 始所写的冲突,

24、在这里得到了解决。从冲突中摆脱出来,心中欢喜,情绪开张,以下八句,便以欣欣之笔,咏唱居所一带的 风光。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 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 悠然神往。这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J (桃 花源记)其实,幻想的桃源也好,现实的乡村也好,都是表现着陶渊明的一种理想:合理 的社会,

25、应当是没有竞争、没有虚伪、没有外加的礼仪束缚,人人自耕自食的社会。这种社 会当然不可能实现;陶渊明笔下的乡村,也有意忽略了生活艰难和残酷的一面。但作为诗的 构造,却给人以美的安慰。一一文学常常起着这样的作用。这一段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方(同“旁”)宅十余 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 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前四句构成 一个近景。但陶渊明要描写出和平安宁的意境,单这近景还不足显示。所以接着把笔移向远 处的景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

26、隔很远,所以显 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 慢地向上飘升。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 干扰。从四句近景转到两句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 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读到 这里,人们或许会觉得还缺少点什么。是的,这景象太过清静,似乎少一点生气。但诗人并 没有忘记这一点,请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这幅美好的田园画就活起来 了。这二句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而稍加变化。但诗人绝无用典 炫博的意思,

27、不过是信手拈来。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 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隐隐之中,是否也渗透 了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观念,那也难 说。单从诗境本身来看,这二笔是不可缺少的。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 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不会让你感到喧嚣和烦躁。以此比较王籍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 鸣山更幽”,那种为人传诵的所谓“以动写静”的笔法,未免太强调、太吃力。从写景转下来,是这样两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尘杂是指尘俗杂事,虚室就 是静室。既是做官,总不免有许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许多无

28、聊应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摆脱 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不过,最令人愉快的,倒不在这悠闲,而在于从此可以 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全诗便以这样两句收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J自然,既是指 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 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但这一呼应与点题,丝毫 不觉勉强。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 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这样的结尾,既是用笔精细,又是顺理成章。自来评陶诗者,多强调其自然简淡的风格,至有“陶渊明直是倾倒所有,借书于手,初 不自知为语言文字”,“渊明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之类的说法。其实,诗总是诗,“自然” 的艺术仍然是艺术,甚至是一种不易求得的艺术。真正随意倾吐、毫不修磨,也许称得上“自 然”,但绝非“自然”的艺术。从这诗来看,在谋篇布局、逐层推进,乃至每个细节的刻画 方面,都非草率从事,实是精心构思、斟字酌句、反覆锤炼的结晶。只是有一种真实的情感 始终贯穿在诗歌中,并呈现为一个完整的意境,诗的语言完全为呈现这意境服务,不求表面 的好看,于是诗便显得自然。总之,这是经过艺术追求、艺术努力而达到的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