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区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97745274 上传时间:2024-06-2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岩区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黄岩区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岩区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岩区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黄岩区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是黄岩区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五年,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依据黄岩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并衔接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台州市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特制定本规划,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期限为2021-2025年。一、“十三五”发展成效(一)主要成效1.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增长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动农业升级、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2020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

2、亿元,较2015年增长17.17%;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巩固提升,粮食播种面积8.55万亩,产量3.44万吨;蔬菜播种面积17.83万亩,产量33.89万吨;水果种植面积10374公顷,产量12.31万吨;生猪出栏量1.38万头,年末存栏量1.56万头。全区297个行政村均已实现总收入1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6.65亿元,其中经营收入约5.00亿元,消除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24元,较2015年增长51.7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02元,较2015年增长55.13%;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2015年的2.017逐步降至1

3、.906。2.农业产业转型提速换档围绕“中华橘源”建设,以产业兴旺为抓手,靶向发力、守正创新,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发展数字农业,实施品牌强农战略,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全区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96个,总面积7.21万亩,高标准农田14.1万亩;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主导产业示范区5个、农业精品园7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各1个;初步形成了柑橘“百千万”生产体系,打造完成覆盖全区域、全产业链的“黄岩蜜橘”“黄岩东魁杨梅”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台九鲜”使用授权主体达8个,获得蜜橘、杨梅、枇杷、茭白、紫莳药等5个中国之乡称号。累计培

4、育农业龙头企业25家(其中国家级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92家、家庭农场364家、家庭林场185家。以黄岩蜜橘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核心,初步建成“区镇(乡、街道)村”三级冷链物流体系;完成12个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造任务,成功入选浙江省农业数字工厂试点3个;“智慧果园一张图”“瓜农天下”专题数据库的数字化应用成效显著;农业“机器换人”快速推进,全区水稻综合机械化率77.37%,畜牧业机械化为40.67%,成功创建了1个农业“机器换人”示范乡镇和5个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保障有力,全区绿色优质农产品100个,认证主体81家,食用农产品定量监测综合合格率99.2%,全区主要食用农产

5、品“三品”认证率达56.83%,累计建成330家主体,追溯率达100%,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县。3.美丽乡村建设迭代升级深入贯彻“千万工程”部署和“片区组团”发展要求,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突出精品线路、精品区块建设,连线成片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升级版。校地合作取得标志性成果,成立了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并先后设立“同济大学美丽乡村规划教学实践基地”“中德乡村规划联合研究中心”等平台,高站位统筹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以“中华橘源、山水黄岩”为主题,扎实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累计实施37个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村(其中重点村6个),中国

6、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个,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5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0个,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21个,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27个,行政村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覆盖率达50%。其中,乌岩头村成为浙江“千万工程”向全国推广的建设案例并入选“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沙滩村被省社科联列入当代中国村庄发展研究的浙江样本,已形成黄岩西部美丽乡村风景区、沿永宁江和325省道精品线、环长潭湖乡村休闲风情带、“演太线”乡村振兴示范带、“中华橘源”产村融合示范区等一批精品线路(区块),实现了乡村景观风貌“局部美化”与“整体和谐”的有机统一。4.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以治理有效为引领,全面实践新时代村级治理“三化十

7、二制”为核心,持续深化乡村综合改革。顺利完成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集体经营性资产产权改革逐步加快、集体资源性资产产权改革初见成效;农村“三资”管理水平加快提升,推行农村线上财务公开,实现全区行政村100%全覆盖;大力推动并实现薄弱村抱团项目落地,通过集合多村联合购置小微园区房产,以租赁模式产生持续性收入,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区127个新村实现完全融合,完全融合率为100%,深入实施“一村一策”,进一步盘活新村山林土地等“沉睡”资源,有效整合集体房屋等闲置资产,加快资源、资产融合,增强新村乡村振兴内劲。深化“三位一体”改革,积极开展农合联组织规范化建设,成立黄岩区杨梅产业农合联;

8、积极构建“互联网+监管”平台,实现农林业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99%事项网上办,95%事项掌上办;以“两进两回”工作为契机,深化与同济大学等的校地合作机制,依托乡村振兴学院、科研院校和农广校等平台,组织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万名农民中专生中等职业教育,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村经营人才;通过团银合作项目逐步扩大青创贷和青农创业贷受益群体。截止到2020年底,全区拥有市级以上文明村镇(街道)111个(国家级3个、省级13个),区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到90%以上,乡村治理示范村2个;创建基层党建示范村105个,占比

9、34.3%;建成“双强”示范村(社)55个,示范乡镇(街道)4个。5.乡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以绿色生态引领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不断推进,全区初步形成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运行体系,创建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6个、市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示范村28个,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行政村覆盖率达85%,申报创建省级星级公厕30座。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四美”创建活动,累计培育美丽庭院示范村3.6万户,村容村貌整洁度和群众生产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成绩突出,成功创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省农业绿色

10、发展先行县,被列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试点县。截止2020年,全区建成10个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省级3个)、10个省级高品质绿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9个绿色防控示范区,融合示范面积9000亩,辐射面积达6.2万亩;全区减肥措施和减药措施技术体系基本形成,建成“购-用-追溯”的肥药两制闭环管理体系,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5.1万亩,农药减量技术应用11.3万亩,实现化肥减量255吨、农药减量20.5吨;开展病虫统防统治4.59万亩,黄岩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成功入选浙江省十佳“最美绿色防控示范区”。6.现代林业发展成效突出围绕全省建设“森林浙江”和台州打造国家级“森林城市”的目标

11、要求,加快现代林业发展,推进林业综合改革,全面提升全区绿化水平,黄岩区生态美丽宜居城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区森林资源稳步增长。以“新植1亿株珍贵树五年行动”、珍贵树种发展3个“1000”示范、珍贵彩色森林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为抓手,全面开展森林营造工作。截止2020年,全区森林面积98.4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6.37%;林地面积100.03万亩,林木蓄积量387.97万立方米;“新植1亿株珍贵树”100万株,林业产值0.37亿元。随着“森林村庄”“美丽乡村”“一村万树”等工程的深入推进,黄岩区农村绿化率得到显著提高,截至2020年,黄岩区乡村居民点总面积为74040亩,乡村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

12、7901.8亩,乡村绿化覆盖率为25.39%。国土绿化美化深入推进。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全面推进“森林黄岩”建设,加快国土绿化步伐,优化人居环境。启动实施百万亩国土绿化、珍贵彩色森林等重点生态工程,重点推进82省道延伸线、九澄大道、内环线两侧等国土绿化。截止到2020年底,建成6个省级森林城镇、实现森林城镇全覆盖;创建“一村万树”示范村15个,推进村160个;省级森林村庄5个,省级森林人家3家;建有省级生态文化基地4个,省森林文化小镇1个;创建国家森林乡村6个。大寺基林场为全市唯一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永宁江源头森林氧吧被命名为浙江森林氧吧。林业综合改革不断突破。全区转变传统理念,不断深化省级林

13、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大力推广股份制专业合作社,流转村民竹林,统一有效地管理林地,形成规模统一经营,发展林旅融合等新兴模式,助力脱贫增收,至2020年末已累计流转林地1900亩。在全国率先开展现代国有林场创建活动,启动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积极开展林业金融改革,创新推广林权抵押贷款新模式和森林保险新险种,为现代林业发展保驾护航。7.全面小康任务胜利完成全区聚力脱贫攻坚主战场,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底线,坚持“准确识别、分类施策、精准兜底、有效救助”的原则,加强资金投入,全面整合资源要素,实现精准扶贫。过去五年,相继制定出台了黄岩区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2018-2022年)关于促进低收入农

14、户增收致富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逐步优化了新一轮扶贫政策体系。“普惠金融”服务不断深化,至2020年末,涉农贷款余额293.95亿,农户贷款余额252.38亿,农户小额普惠授信服务覆盖率达100%;扶贫异地搬迁工作加快推进,完成搬迁农户1182户、6353人,异地搬迁安置小区建设总投资4.47亿元;生活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城乡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90.9%,村级卫生室规范化率74.02%,每万户籍人口注册全科医生数4.025名,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得到有效保障。2020年,全区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4754元,农村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年人均标准达到9720元/年,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15

15、5元/月提高至190元/月,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年家庭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情况、集体经济薄弱村等全面清零,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表1 黄岩区“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指标完成情况一级指标序号二级指标单位2015年2020年重要农产品保供1粮食总产量万吨3.983.43742蔬菜总产量万吨28.5933.893家禽出栏万羽40农业农村经济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亿元16.0919.49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22.192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1338331027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元7532147548城乡居民收入之比2.0171.9069集体经济薄弱村占比%010休

16、闲农业总产值亿元1.1251.0811农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0.43740.5536农业物质装备12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0.677.3713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乡镇个114省级数字农业工厂个3农业绿色发展15市级以上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个1016主要农产品省级监测合格率%9899.217主要食用农产品“三品”认证率%4056.8318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家131319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家57美丽乡村创建20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个521市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个1022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859023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92.4324农村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99.8农村综合改革25

17、省级善治示范村个8726产业农合联个42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元50081028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37.1693.93(二)存在问题“十三五”期间,全区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短板。主要表现在:粮食功能区非粮化、耕地非农化问题仍突出;农业产业仍以传统种养业为主,机械化、规模化程度较低,同时,产业空间布局不优,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中华橘源”品牌影响力仍不足,产业层次总体仍处于中低水平;农村空心化普遍,劳动力资源短缺,乡村振兴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缺乏;乡村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东部平原与西部山区之间、村镇与村镇之间,发展水平和发展活力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是高质量同步现

18、代化的突出短板;农村深化改革任务较重,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亟需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公共服务尚不能很好地满足乡村居民需求,生态治理、安全生产等方面风险仍然存在。二、“十四五”面临机遇与挑战(一)发展机遇1.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开启全新征程“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进入乡村振兴新阶段,全面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在今后五年,浙江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切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放到优先位置,深入实施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确立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以省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为全国探路的总体目标,台州则提出要走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争当

19、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排头兵,奋力塑造乡村振兴台州样板的发展目标。在此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各级政府工作中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不断升级,达到了全新的高度。中央明确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新时期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总路线、总抓手、总目标,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黄岩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力争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长三角一体化拓宽全新发展空间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沪杭、宁杭甬等都市群协同效应日益彰显,城乡资源配置优化升级,产业融合协同创新全面深化,区域发展

20、空间不断扩大,增长动力活力不断增强,将有力地辐射和带动台州市乃至黄岩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黄岩区在主动融入长三角,探索一体化发展“黄岩模式”的实践中迈出了重要步伐。十年来,黄岩以地校合作为起点,以乡村振兴学院为支点,通过搭平台、打品牌、聚人气、促融合,撬动和串联了全域资源和产业,形成了从文化保护到乡村旅游,从资源开发到绿色转型,从产业升级到乡村振兴的全链条、全品类、多维度、多支点的发展新格局,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黄岩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历史机遇,黄岩将有效利用域内外资源和长三角市场空间,打响“中华橘源”等金名片,进一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3.浙江打造“重要窗口”赋予

21、全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赋予了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并作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战略决策,赋予了浙江新使命新任务,为“十四五”时期浙江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和现代化先行注入了强劲动力。浙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陆续出台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积极以乡村集成改革为突破口,实施产业促共富、建设促共富、帮扶促共富、农村改革促共富、数字促共富五大促共富行动,聚力打造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和实现

22、共同富裕的标志性成果。按照找准黄岩定位、发挥黄岩作为、体现黄岩特色、贡献黄岩力量的基本思路,全区深入贯彻实践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其转化为推动黄岩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解决区域、城乡之间发展不充分不协调问题,为浙江新时代“重要窗口”建设提供更多黄岩样板、黄岩经验。(二)面临挑战1.发展基础尚不稳固乡村产业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经济总量偏小,在国际经济贸易形势复杂和国内经济转型艰难的双重影响下,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环境回暖的基础不牢、动力不足;低收入农户中病残较多,自我发展能力普遍较差,全区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收入来源主要靠低保供养、财政补贴,工资性收入占比不

23、到四成,提高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能力,促进共同富裕的挑战将非常严峻。2.资源要素制约趋紧土地空间不断压缩,农业生产经营用地、设施用地、配套用地指标紧缺,是制约发展的一大共性难题;乡村产业体系完善和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新时代美丽乡村、未来乡村建设,对各类资金投入需求剧增,资金缺口不断扩大;农业从业人口流失、乡村人口老龄化及高素质农民需求增加等多重因素并存,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人才短板问题日益严重。3.城乡差距依然突出东西部区域、城乡之间发展差距明显,东部属于温黄平原,产业集中,经济发达,而西部为丘陵山地,有三分之二面积地处长潭水库水源地保护区,产业发展受限,总体水平和活力不足。城乡居民就业和生

24、活方式仍有显著差异,从收入差距来看,2020年全区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1.906,但收入差距达到3万元;从就业状况来看,乡村就业多是临时性、非完全的就业,从事产业层次和水平较低;从生活条件来看,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育、医疗、养老等乡村公共产品和服务能力不足,居民生活水平相差较大。4.经营风险逐步加深随着市场化加快和经济开放发展,乡村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日渐完善,社会化分工与合作也逐步建立,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更多风险和挑战。近年来,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在2019年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我区农业农村经济抵御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能力不足的短板显现,各产业主体经营受到较大损失

25、,仍将是未来我区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走深走实“三立三进三突围”新时代发展路径的主题主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科技强农和数字赋能为驱动力,打响“中华橘源”金名片,统筹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面创建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示范区、数字赋能创新领航区、农村集成改革先行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农民共享共富标杆区”,在全省、全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奋力开创黄岩“三农”工作新局面,高质量谱写“永宁江时代”发

26、展新篇章,打造“重要窗口”的黄岩样板贡献力量。(二)基本原则1.坚持优先发展。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全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守住“三农”这个战略后院,严守保护生态环境、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三条红线,发挥好农业农村压舱石、稳定器作用。2.坚持创新发展。加快推动“三农”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实践创新,以系统观念和系统方法,加快探索乡村改革、发展新模式,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动力、活力。3.坚持绿色发展。贯彻实践生态文明理念,围绕推动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推行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倡导绿色高效的生产生活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发展空间,健全“绿水青山就是

27、金山银山”转换机制,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通道。4.坚持统筹发展。科学把握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态势,把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推进时序、节奏和步骤,分类施策、梯次推进,试点先行、久久为功,增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5.坚持融合发展。全面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三)战略定位高水平乡村产业振兴示范区:牢固树立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以打响“中华橘源”金名片为总抓手,构建以全产业链为核心的乡村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

28、,科学运用先进技术和物质装备,大力创新农作制度和经营模式,加快规模化、集约化、数字化、绿色化和品牌化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发展布局,大幅提升产业发展效率和综合效益,努力成为都市型农业、现代林业和乡村旅游业等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范例。高能级数字赋能创新领航区:以数字化发展为引领,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积极建设信息化平台,绘制一张“数字地图”,落地一批“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数字农业园区、农业工厂和智慧林场、未来乡村,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生产管理、流通营销、乡村治理、人居环境和乡村旅游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全面助力乡村治理数字化、农村产业智能化、村民生活智慧化,努力探索数字赋能的创新路径。新时代农村集成改革先

29、行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破除发展瓶颈与障碍为核心,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程,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积极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农民增收共富长效机制,努力建成改革特色鲜明、要素配置合理、活力竞相迸发、城乡高度融合的先行标杆,为全市乃至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农村集成改革冲锋探路。高标准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以城乡融合、统筹协调为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积极构建城乡之间涵盖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居民生活等领域的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均等化,推动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区域协调,全面提升发展水平和动力活力,逐步解决城乡发展不充分、不均衡问题

30、,力争建设成为高标准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高质量农民共享共富标杆区:以同步实现共享共富为指引,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坚持“提低、扩中”基本原则,加快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有效改善收入分配结构,进一步缩小全区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乡村居民群体收入差距,高质量同步推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持续提升乡村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四)发展目标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按照深化农村集成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居民共享共富的总要求,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产

31、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治理体系,城乡、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全市先进行列,奋力打造浙江“重要窗口”的黄岩样板。具体目标如下:1.乡村产业现代化。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55万亩以上,总产量3.44万吨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94亿斤以上;农业机械化率明显提升,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84%,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1%,畜牧、水产养殖、设施农业机械化率分别达到60%、55%、5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8%以上,农业劳动生产率5.5万元/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幅1.5%以上,农业现代化水平位居全市全省前列。2.人居环境生态化。打造5条美丽乡村风景

32、带、10个美丽乡村特色村、5个未来乡村,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率达到100%。3.公共服务均衡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走在全市前列,城乡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基本医疗保险户籍人口参保率达到99%以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13000元/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以内。4.乡村治理数智化。争取创建数字乡村样板镇、村15个,省级善治(示范)村占比达到50%。5.农民生活富裕化。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及以上行政村占比达到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500元,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000元,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33、。展望到2035年,全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融合,“新永宁、高质量、共富裕”格局基本实现,乡村振兴水平全面提升,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居民美好生活达到更高水平,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省先进行列。表2黄岩区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序号二级指标单位2025年目标值指标属性农业高质高效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幅%1.5预期性2口粮、猪肉自给率%32/60约束性3农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5.5预期性4粮食播种面积万亩8.55约束性5高标准农田建设万亩14.5约束性6新增造林面积万亩2.1约束性7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8预期性8单位播种面积施肥、用药强度千克/亩27.8/0.

34、17预期性9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畜牧、水产养殖、设施农业机械化率%84/60/55/50预期性10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00预期性1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个780预期性12新建数字农业工厂/数字化改造规模种养基地个4/20预期性13乡村旅游接待人数万人次250预期性14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万元4500预期性乡村宜居宜业15行政村通双车道及以上公路占比%94.4预期性16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率%100约束性17快递主要品牌平均进村覆盖率%100约束性18省级善治(示范)村占比%50预期性19全科网格规范化建设达标率%100约束性20农村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率%95预期性21行政村5G通信网络

35、覆盖率%90预期性22森林覆盖率%66约束性农民富裕富足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46500预期性24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3000预期性25城乡居民收入之比1.9预期性2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5预期性27农创客(含新农人)数量人600预期性28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水平%99预期性29每万户籍人口注册全科医生数人4.38预期性30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元/年13000预期性31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覆盖率%100约束性32涉农贷款余额、农户贷款余额亿元475/407预期性33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50约束性34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及以上行政村占比%50预期性四、主要任务(一

36、)加快乡村产业空间优化,实现区域统筹融合发展1.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按照宜粮皆粮、宜林皆林、宜果皆果原则,根据现状基础、资源禀赋条件、未来发展需求及功能定位,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在总体空间布局上初步形成“一轴一圈三区多点”的现代农业生产新格局。“一轴”即打造永宁江两岸滨河农业景观轴。该景观轴西起长潭水库,东至三江口,贯穿黄岩区中部和北部,辐射北洋、头陀、澄江、新前、北城和江口两翼水网田园。该轴线将柑橘作为农业主导产业,成为黄岩蜜橘核心保护区,形成观江景、赏橘花、采蜜橘特色线路,并结合花木(桂花等)、蔬菜(茭白、红茄等)、其他水果(甘蔗、火龙果、杨梅、葡萄等)等农业种植,保护发展古法红糖等甘蔗延伸产业

37、。“一圈”即环鉴洋湖都市湿地农业发展圈,主要涉及院桥镇东南部。鉴洋湖环圈划分为核心保育区、宣教展示区、游览活动区和和外围缓冲区等四个功能区等区块,展示人与湿地和谐相处。“三区”即培育东部都市休闲农业发展区、中部高效精品农业发展区、西部山区生态农业发展区。“多点”即研究制定“一县一平台”政策,提升和打造一系列的现代农业园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休闲农业园区、乡村休闲旅游点以及田园综合体,打造一批乡村产业集群,提升平台集聚发展能力。2.稳定发展保供产业(1)粮食产业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提升改造1.1万亩以上;创建市级粮食(含旱粮)高产示范方(区)3个;全区年粮食

38、播种面积稳定在8.55万亩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94亿斤以上。区域布局:水稻主要布局在院桥镇、北洋镇、宁溪镇、头陀镇、沙埠镇、上垟乡、高桥街道;旱粮主要布局在冬闲田及西部山区缓坡地。发展重点: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红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扎实推进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整治和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按照“稳水稻、扩旱粮,稳单季、扩双季”的要求,积极利用温光条件,在平原肥沃区域优先发展双季稻种植,其他地区积极发展麦稻、油稻连作模式。积极创新农作制度,推广多种生态高效粮经轮作种植模式,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和生产水平。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壮

39、大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联合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提升种粮效益;以加快实施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为抓手,推广优质稻米品种种植,全力打造优质粮食产业链,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构建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集中推广水稻叠盘出苗、“两壮两高”栽培、水稻钵苗机械化移栽和稻油轻简化栽培等技术示范,切实提高粮油产量。健全粮食安全体系,完善粮食应急预案,实施粮食仓储物流现代化工程,建设布局合理、

40、仓容匹配、设施先进、功能完备的粮食仓储设施体系。(2)蔬菜产业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7.8万亩;建设提升一批优质稳产“菜篮子”基地,稳定城镇郊区“菜篮子”产品保有面积,丰富地产蔬菜品种种类。区域布局:设施蔬菜主要布局在院桥、茅畲、新前、北洋、南城、澄江、高桥等,山地蔬菜主要布局在富山、宁溪、屿头等,保障型蔬菜主要布局在院桥、北洋、头陀、富山等。发展重点:积极打造设施蔬菜产区、山地蔬菜产区、保障型蔬菜产区三大区块,进一步做大做强茭白、番茄、茄子等优势产品。深化“菜篮子”工程建设,实施蔬菜提质工程。(3)畜牧产业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全区生猪饲养量稳定在7万头,年出栏家禽

41、40万只;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利用率达到99%以上;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成美丽牧场10家。区域布局:生猪主要布局在院桥、南城、富山、沙埠、头陀;鸭主要布局在头陀、北洋;鸡主要布局在头陀、新前、平田;蜜蜂主要布局在高桥、院桥、宁溪、上郑等。发展重点:建设现代高标准养殖场,助推标杆牧场、美丽生态牧场建设,调整优化全区畜禽养殖业生产布局,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以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压实属地责任,恢复稳定生猪生产,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规模养殖,落实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开发推广茭鸭同养、稻鸭共育、鱼鸭共养等多种立体养殖,实现内部资源化利用小循环,有效控

42、制面源污染。推广黄牛、土鸡等黄岩最具特色的优良地方品种,鼓励发展蜂业等绿色养殖业。3.做优做强特色产业(1)水果产业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全区水果面积保持在15.7万亩以上,总产量11.65万吨,其中柑橘6万亩以上,总产量6万吨。区域布局:柑橘主要布局在南城、澄江、头陀、新前、北洋、上垟、平田、宁溪、屿头、沙埠、院桥、高桥,杨梅主要布局在南城、院桥、高桥、平田、江口、富山、上郑、屿头,枇杷主要布局在江口、屿头、上郑、北洋、高桥、沙埠,甘蔗主要布局在头陀、澄江、北洋、院桥。发展重点:按照着力打造浙江精品果业的战略部署,围绕“品种、品质、品牌、安全、高效”的目标,依托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浙江

43、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大力实施名果工程,形成以柑橘、杨梅、枇杷为主导,葡萄、果蔗、草莓、蓝莓、火龙果、猕猴桃等为补充的水果产业体系,注重“黄岩蜜橘”“黄岩东魁杨梅”“黄岩枇杷”等区域品牌及子品牌的宣传与打造,提高市场竞争力,成为沪杭甬绿色精品水果主要供给基地,实现“振兴黄岩名果,打造中华橘源”的目标;迎合乡村旅游的兴起以及人们对采摘游的热衷,实现四季有果可摘,并搭建文化工程平台,积极发掘文化内涵,将文化、旅游等要素引入水果业,提升黄岩名果产业发展空间。(2)中药材产业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2万亩,建设1个中药资源保护区,建设1-2个中药产品生产加工中心。

44、区域布局:中药材主要布局在平田、上垟、宁溪、上郑、富山、北洋等乡镇。发展重点:按照“功能布局合理,设施设备齐全,产出安全高效,管理制度完善,品牌效益凸显”的总要求,充分利用西部山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抛荒地、坡耕地、林地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种制销协同”,重点发展铁皮石斛、白及、三叶青、黄精、覆盆子、栀子、菜头肾等特色品种,打造区域性道地药材品牌,以“一区、二中心、三园”为重点,加大中药资源保护区、中药材规范化栽培基地和中药产品加工生产中心的建设力度,构建环长潭湖“黄岩地产特色中药材产业带”。4.积极发展新兴产业(1)现代加工流通业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全区农副产品加工产值达20亿元;建成

45、电子商务示范村50个。区域布局:加工流通业重点布局在南城、头陀、澄江、北洋、江口、院桥、平田等乡镇(街道)。发展重点:以打造“两水一加”升级版为目标,依托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柑橘加工、古法红糖加工、竹木加工等优势产品特色加工。按照“抓大扶小、抓内引外、延伸链条、集群发展”的方针,大力推进整合重组和技术创新,做大做强骨干加工企业,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不断增强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力、带动力。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加快推进柑橘、茭白、杨梅、枇杷等农产品与市场、超市、加工业的对接,积极扶持发展“中央厨房+冷链配送+物流终端”等新业态,稳步推进黄岩东魁杨梅交易物流中心项目建设,推广头陀

46、田园驿站等流通模式,探索推广社区无接触智能冷柜直供冷链物流模式,提高全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营销能力。(2)休闲旅游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区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总人数2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500万元。区域布局:休闲旅游业重点布局在头陀镇、澄江街道、江口街道、北洋镇、平田乡、院桥镇、上郑乡、上垟乡、宁溪镇、屿头乡。发展重点:以打造长三角知名休闲旅游目的地为方向,充分发挥黄岩作为台州“后花园”的综合优势,按照全域产业化、景区化、智慧化、品质化、融合化思路,大力培育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乡愁产业、特色小吃、康养产业、红色旅游、民宿经济、乡村夜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强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乡村品牌资源的保护开发,建设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休闲乡村和美丽乡村精品线;完善公共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开发田园观光、果蔬采摘、研学教育、山地骑行、摄影采风、禅修康养、民俗体验、小吃品尝、体育赛事等旅游产品,举办中国“黄岩柑橘旅游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培育休闲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打响“中华橘源”金招牌,促进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助推美丽经济发展。(二)加快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实现绿色生态持续发展1.夯实生产基础设施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根据“集中、统一、高效”的原则,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积极实施沃土固基行动,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全高标准农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