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97745093 上传时间:2024-06-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岩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黄岩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岩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岩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黄岩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聚焦浙江“重要窗口”建设、黄岩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全面建设共同富裕区域标杆,同步开启我区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进程,根据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台州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黄岩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我区“十三五”发展成就“十三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完成了残疾人全面小康工作任务,全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残疾人生活状况明显改善,截止2020年底,

2、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及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受惠共计63142人次,发放资金9648多万元,两项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均已达到99%,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城乡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实现“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动态清零。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共为2385名残疾人和困难残疾人子女进行教育救助,救助资金达487.85万元;新增1063名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和辅具适配率均达95%以上;建成黄岩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中心,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设置床位220张,其中110张专门用于免费为就业年龄段重度残疾人托养;建成运行“残疾人之家”20家,庇护373人,实现每个人口1万以上的

3、乡镇(街道)都建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庇护性照料)机构。助残扶残社会环境更加优化,积极协调区司法局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百余次,邀请法律专业人士开展宣讲会20多次;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540户,创建省级无障碍社区3个。残联改革不断深化,基层组织逐步夯实,专门协会有效加强,涉残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显现。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常态化开展,特殊艺术进文化礼堂巡演精彩纷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机遇与挑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残疾人事业也要现代化”,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提出的鲜明要求。今年以来,国务院、浙江省

4、人民政府、台州市人民政府贯彻这一要求,陆续出台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专项行动计划,为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遵循。黄岩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十四五”期间还将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全面建设共同富裕区域标杆,总体上呈现体制机制灵活、助残社会组织发展迅速、残疾人权利意识增强的特性。这些为我区残疾人事业跨越发展带来重要机遇,为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进程注入强劲动力。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发展机遇期,拓宽视野、勇于创新,加快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理念、体制机制、服务模式、技术方法、设施设备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推动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区残疾人仍然是一个人

5、数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关心帮助的困难群体,由于我区中西部差距大、城乡差别尤其明显,残疾人就业层次不高,教育、康复、庇护照料、社会参与等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残疾人事业发展总体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城乡之间助残服务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短板、无障碍环境建设还有弱项等,尚不能满足残疾人过上现代化生活的需要。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各类致残因素增多,加之社会老龄化加剧,失能、失智老年人办理残疾人证显著增加,我区持证残疾人数量及服务需求呈较快增长和多样化态势,这些也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二、总体要

6、求“十四五”时期是我区聚焦“重要窗口”建设,全面建设共同富裕区域标杆、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第一个五年。我区要巩固残疾人全面小康成效,持续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残疾人共建共享现代化共同富裕美好未来。(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打造“千年永宁、中华橘源、模具之都”金名片为指引,全面提升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友好环境体系、事务治理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从为困难残疾人提供公共服务为主向为所有残疾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差异化服务转型,从对黄岩户籍持证残疾人福利救助向适度普惠型社会救助转型,从重发展残疾人事业向推动残疾人事

7、业和产业并重发展和互动发展转型,从由残联主办残疾人工作向通过政策杠杆撬动行政、社会和市场力量形成残疾人工作合力转型,为残疾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高质量谱写“永宁江”时代发展新篇章、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全面建设共同富裕区域标杆作出应有贡献。(二)基本原则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事业体制机制,把党建工作嵌入残疾人事业的各个方面和主要环节,确保残疾人事业正确的政治方向,获取统筹推进残疾人事业的不竭动能。坚持以残疾人为中心。围绕残疾人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和发展,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抓好赋权增能,逐步消除残疾人参与社会的文化障碍、制度障碍和物理环境障碍,促成残疾人共

8、建共享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坚持高质量发展。找准黄岩残疾人事业发展定位,坚持战略谋划、整体布局、系统推进,进一步固本强基、扬优补短,加强体内体外循环互动,保持可持续发展态势,实现效率与公平兼顾的高质量发展。坚持改革创新。落实整体智治的要求,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推动助残服务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系统性重塑,倒逼残疾人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撬动社会资源服务残疾人事业。(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以普惠加特惠为特点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得到强化,以专业化、精准化为目标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以促进平等、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残疾人友好环境建设更为坚实,以“整体智治、唯实惟先”为理念的

9、残疾人事务治理现代化初步达成,广大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十四五”时期具体目标如下:残疾人基本民生得到更好保障,住房、养老、医疗等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基本实现生活有保障、居家有照料、出行无障碍,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进程顺利推进。残疾人公共服务更为优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残疾人服务供给模式协调发展,残疾人服务软硬件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各领域服务更加规范、专业。残疾人社会生活参与度更高,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生活幸福感明显增强,各类为残疾人服务的社会机构、公益组织、志愿行动蓬勃发展,残健共享共融的友好环境基本形成。残疾人服务更加精准、高效、便捷

10、,“数字残联”建设成果显著,“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产品和服务惠及全体残疾人,“整体智治”的现代残疾人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专栏1 “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主要指标指标2020年基期值2025年目标值属性1.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与全区GDP增长同步预期性2.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率98%99%约束性3.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98%99%约束性4.“残疾人之家”覆盖率100%100%约束性5.残疾人专业托养机构覆盖率100%100%约束性6.规范化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覆盖率44%100%约束性7.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8%99%预期性8.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11、参保率98%99%预期性9.残疾人就业率57%62%预期性10.残疾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比例81%95%约束性11.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95%99%约束性12.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95%99%约束性13.符合条件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率90%95%约束性14.残疾人文体服务覆盖率90%95%预期性到2035年,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得到全面优化,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残疾人融合发展得到深度体现,残疾人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基本实现残疾人共建共享高水平现代化,广大残疾人以较为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人权和人格尊严得到尊重和保障。三、重点任务(一)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增进

12、残疾人民生福祉1.完善全方位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体系。进一步落实依靠父母和兄弟姐妹供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和三级、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按单人户纳入低保政策,确保应保尽保。推动将一户多残、病残一体、以老养残等家庭供养困难的残疾人纳入特困救助供养范围,做到应助尽助;加大对残疾人的救助和保护力度,特困残疾人救助供养标准达到低保标准1.3倍以上。完善残疾人住房救助长效机制,在农村危房改造治理和新增公共租赁住房等救助政策中优先予以享受。积极探索面向困难残疾人的公寓或分散安置方式。积极发展面向困难残疾人的服务类社会救助,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2.健全多层次的残疾人社会保险体系。完善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

13、老保险补贴政策,扩大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贴范围,推动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解决,帮助残疾人普遍参加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对残疾人参保实施优惠保险费率,鼓励开发适合残疾人保障特点的商业保险产品。完善残疾人补充保险制度,免费为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以及补充养老、补充医疗等商业保险。支持就业残疾人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对符合条件失业残疾人及时发放失业保险金或失业补助金。3.拓展多元化的专项福利补贴体系。动态调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确保应补尽补;健全残疾人专项补贴监督管理机制,落实残疾人社保信息共享。全面做好残疾人

14、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优惠与便利工作,完善重度残疾人及其陪护免费乘坐政策。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中对残疾人的保护和救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方案应将残疾人列为优先保护对象,各类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充分考虑残疾人防护和避险需要;同时落实残疾人集中场所和残疾人服务机构应急服务能力建设。4.提升残疾人托养庇护服务能力。打造“以居家照护为基础、日间照料为主体、寄宿制专业托养机构为依托”的残疾人托养庇护网络。完善残疾人居家安养服务网络,建立探访关爱制度,依托专业服务机构,通过助残服务专线、手机APP定制服务菜单等,为居家残疾人提供各类照顾照料服务。推进现有“残疾人之家”提升建设,鼓励公办机构和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之家

15、”,引导符合条件的注册民办非企业单位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完善残疾人托养设施公办合作经营、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的管理方式,理顺所有方和运营方的权责界限,处理好公益性和盈利性冲突,提升运营绩效。推行残疾人托养庇护服务机构星级评定,对评为高星级的,在评先评优、资金补助上予以倾斜。推进残疾人康复、托养与社会养老、医疗资源共享,或对社会养老、医疗资源进行适残化改造,探索并积极推进适残化改造与适老化改造的有机结合,形成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网络。专栏2 残疾人社会保障1.落实依靠父母和兄弟姐妹供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和三级、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按单人户纳入低保政策,做到应保尽保。2.实现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

16、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动态应补尽补。3.完善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贴政策,扩大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贴范围,推动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由当地财政解决,帮助残疾人普遍参加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4.免费为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以及补充养老、补充医疗等综合商业保险。5.每个镇(街道)和万人以上的乡都建有规范化“残疾人之家”。6.建成1家以上公益性的残疾人专业托养机构,实现20%以上村居建设残疾人公寓,有需求的重度残疾人和精神、智力残疾人目标人群机构托养庇护服务比例达到90%以上。(二)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1.推进残疾预防工作

17、提升。深入落实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坚持普遍预防与重点防控相结合,落实相关部门管理职责,加强行业监管。积极建立完善筛查、诊断、随报、评估一体化的残疾监测网络,完善多部门统一的残疾报告制度和信息共享机制。积极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检测政策,落实高危孕产妇管理协作机制,减少高危妊娠风险,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广泛宣传残疾预防健康知识,大力普及康复理念,增强全人群自我防护、自主康复主动意识。2.落实残疾人康复服务提升。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与补贴制度,优化肢体(脑瘫)、孤独症儿童康复项目和补贴方式,加强大龄肢体(脑瘫)残疾和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

18、建立健全儿童康复机构定点准入、协议管理、动态退出机制,统筹启智学校、儿童福利院、妇幼保健医院等资源,培育一批具备医疗和教育资质的示范性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将残疾人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持续提升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面和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医疗资源向康复专科倾斜;加强康复接续性医疗机构的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实现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面提供中医康复服务;动员社会力量发展康复医疗服务,实现全区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全面开展康复医疗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规范开展精神病患者随访管理、服药指导和康复训练等服务;推广“美丽心灵”项

19、目,提供心理咨询、康复治疗等专业服务。实施辅助器具实物配发和货币补贴制度,探索建立对辅助器具适配有特殊需求的重度、多重残疾人救助机制,构建全区辅助器具适配和租借服务网络平台和服务体系,提高康复辅助器具适配率。3.落实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提升。建立健全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特互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完成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学前和高中段特殊教育布局。扩大轻度残疾儿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全面实施“特教学校+卫星班”融合教育模式。增加特殊教育投入,改善学校资源教室条件,大力支持建设适合残疾人就业的专业及实训平台,积极探索特殊教育学校与企业、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

20、促进教育和就业有机衔接。推进医(康)教结合实践,探索“特殊学校+康复”“儿童康复机构+教育”模式。完善残疾学生资助体系,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残疾人终身学习体系。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康复教师人才培养,提升专业化水平。4.落实残疾人就业帮扶提升。在全社会大力宣导“平等就业,杜绝歧视”的理念,为残疾人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建立健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常态化机制,区政府残工委各成员单位至少安置1名残疾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积极安置残疾人就业。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更好促进残疾人就业”政策;落实低保家庭残疾人初次就业、再就业的

21、,3年内所获得的收入可不计入家庭收入政策,3年后给予1年的渐退期。推行残疾人就业岗位(社保)补贴和超比例安置奖励制度,建立按比例就业年审制度和公示制度,促进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全面落实残疾人就业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支持开发符合残疾人特点的辅助性就业岗位。扶持盲人按摩行业发展,鼓励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盲人医疗按摩岗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残疾人创业扶持政策,修订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补助办法,加快健全创业带动就业机制,推进电商、文创、非遗等助残项目建设。将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持证残疾人纳入就业困难人员,落实各项就业援助政策,扩

22、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动态消除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推进残疾人就业服务社会化,依托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专业组织和市场主体,为残疾人和用工单位提供职业培训、职业介绍、人岗匹配等就业服务。扶持一批残疾人技能大师工作室,探索学徒制,培育更多残疾人工匠和技能型人才。组织残疾人参加各级职业技能竞赛。通过“一人一策”精准服务,提升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质量,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应届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5.落实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将残疾人文化体育融入公共文化体育惠民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和各类文化体育服务内容,扶持残疾人特殊文化艺术和康复健身体育,推广适合残疾人

23、身心特点的文化体育项目,培育残疾人文化、体育示范点(基地)。实施文化惠残工程,公共图书馆建立盲人阅览区(室、角)并配备盲文图书及有关阅读设备,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礼堂充分考虑残疾人参与便利性。深入开展残疾人阅读节等活动,引导残疾人阅读,打造书香助残文化品牌。推进农村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家庭数字化电视、盲人收音设备全覆盖。实施残疾人“上网”工程,设立1家无障碍电影放映点,为残疾人数字化阅读、娱乐创造条件。专栏3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1.建立健全儿童康复机构定点管理机制,培育一批具备医疗和教育资质的示范性残疾儿童康复机构。2.加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工作,推广残疾人“美丽心灵”项目,提供心理咨询、康复治

24、疗等专业服务。3.实施辅助器具实物配发和货币补贴制度,探索建立对辅助器具适配有特殊需求的重度、多重残疾人救助机制,构建全市辅助器具适配和租借服务网络平台和服务体系。4.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和个体就业(包括自主创业)人数达到600人以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1人以上。5.盲人保健按摩机构稳定在10家以上,盲人医疗按摩人员队伍扩大到5人以上。6.将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持证残疾人纳入就业困难人员,落实各项就业援助政策,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动态实现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清零。7.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免费开展培训,每年精准培训残疾人200人次。8.建设一批康复

25、教育结合示范点。9.实现农村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家庭数字化电视、盲人收音设备全覆盖。(三)建设残疾人友好社会环境,提升残疾人生活幸福感1.营造扶残助残的浓厚社会环境。充分利用“全国助残日”“残疾预防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残疾人节日,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和“平等、参与、共享、融合”的文明观念。以“最美”系列、“助残模范”“自强模范”等评比表彰为抓手,打造宣传品牌,发掘、宣传“标杆式”先进人物和事迹,传播残疾人自强精神和全社会扶残助残风尚。加大残疾人服务公益宣传策划力度,建立残疾人事业“宣传大使”制度,制作播放残疾人事业公益宣传片。巩固深化电视台手语新闻、

26、电台残疾人专题节目、报刊扶残助残专栏,推进落实主流媒体每年刊播残疾人公益广告;打造知名残疾人服务微信公众号,引导提升浏览量和影响力。2.打造无障碍的友好生活环境。抓住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未来社区建设的有利契机,推动开展无障碍的友好生活环境建设。提升交通设施、旅游景区、文化场馆、商圈、市场、公共体育场馆、医疗场所、城乡公共厕所等公共场所无障碍服务,新建城市道路、城市住宅小区、公共场所和涉残设施场所无障碍化率争取达到100%。结合“厕所革命”加快推广无障碍厕所。公共停车区按规定设立残疾人专用停车泊位。推进各类残疾人居家环境改造,确保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全覆盖,对居住环境需要提升

27、的残疾人家庭实施“净居亮居工程”。加快信息无障碍建设,推进“两会”直播加配手语翻译,电视手语新闻节目实现全覆盖;实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微信公众号、网站、APP等政务服务平台信息无障碍改造,同步实现无障碍发布政务信息。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工作机制,建立由残联参与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指导促进与督导队伍,实行无障碍服务满意度第三方评价。3.创造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公平正义法治环境。广泛开展残疾人法律“六进”等普法宣传活动,开设残疾人学法专题讲座。支持检察系统开展无障碍环境公益诉讼,对照法律强制性规定向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履职尽责,保障国家法律法规统

28、一正确实施。依托律师、法律工作者等专业力量,为残疾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发挥网络信访平台、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浙里办”APP维权系统等作用,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落实信访代办制,努力实现残疾人信访“最多跑一地”。依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特殊教育、就业创业、康复服务、辅助器具、托养服务、权益保障、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政策。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搭建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表达意见、参与决策的机制平台,鼓励和推荐参政议政能力较强的优秀残疾人代表参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积极配合、参与各级人大、政协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视察和调研;推进政府部门带头落实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重点保障农村残疾人宅基地

29、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资产收益分配权等财产性权益;推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众履行扶残助残的法定义务。专栏4 残疾人友好环境1.组织好“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系列活动。2.巩固深化电视台手语新闻、电台残疾人专题节目、报刊扶残助残专栏,推进落实主流媒体每年播放(刊登)残疾人公益节目或广告。3.根据国家、省、市部署,推动开展无障碍创建工作。4.推进各类残疾人居家环境改造,确保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全覆盖,对居住环境需要提升的残疾人家庭实施“净居亮居工程”。5.推进“两会”直播加配手语翻译,电视手语新闻节目实现全覆盖。6.推动实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微信公众号、网站、APP等政

30、务服务平台信息无障碍改造。7.残疾人信访办结率达到95%以上。8.依法依规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特殊教育、就业创业、康复服务、辅助器具、托养服务、权益保障、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政策。9.配合各级人大、政协每年开展执法检查、视察和调研活动。(四)创新残疾人事务治理,夯实残疾人工作发展基础1.深化残联改革,推进残联组织治理。坚持党对残联组织的全面领导,以强“三性”去“四化”为目标,持续推进残联系统党建工作和“清廉残联”建设,着力培育现代“唯实惟先”的残联团队文化,依法依章履行职能。加强残联领导班子建设,落实“两挂一兼”要求,按规定配备残疾人干部,改善残联的人员结构。实施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推进

31、残联组织重心下沉、服务前移,以“爱心遍访”机制定期联系、服务残疾人;发挥残联组织所属事业单位作用,优化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助残职能。落实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人民团体负责人待遇,实行残疾人专职委员网格化配备,做到工作全覆盖。将残疾人工作纳入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的工作事项清单及协助事项清单,推进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全覆盖。健全残疾人专门协会,推进孤独症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组织建设,落实专门协会“经费、场地、人员”等保障措施。加强残联干部理论业务培训,建设一支能担当使命的工作者队伍。推进完善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托养照护、文化体育、社会工作等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机制,为事业发展提供支撑

32、。积极融入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发展,在残疾人康养服务互助、教育就业互帮、权益保障互联、宣传文体互促、发展经验互学方面探索新模式。参与推进智能化残疾人证互联互通互认,逐步实现残疾人公共服务“省内通办”“跨省通办”。2.发挥社会力量,推行残疾人事务社会共治。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残疾人工作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治理的途径,全面激发治理活力。落实区本级和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建立助残志愿者联络站(点),健全助残志愿者招募注册、服务登记、权益维护、表彰激励等制度,鼓励和支持教师、律师、创业导师、心理咨询师、医生等专业人员开展志愿助残服务。完善政府购买残

33、疾人服务目录,定期发布残疾人服务需求目录清单,引导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康复护理、教育就业、托养服务、居家照护、法律救助、文化体育、无障碍建设等助残服务,推动残疾人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建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残疾人服务生态圈。3.聚焦数字赋能,推动残疾人工作整体智治。依托浙江省“数字残联”平台,抓紧推进“一库两端”(数据库和服务端、治理端)建设,实现各部门涉残数据的互联共享,构建涵盖各类助残服务的体系。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形成以残疾人证为起点的“1+X”残疾人全周期服务“一件事”机制,实现助残服务事项全覆盖。依托“浙里办”APP助残服务专区,梳理“精准服务表”,建立起残疾人网上需求征集系统和解决

34、机制,加快助残服务应用场景建设,推行“网上办”“掌上办”。健全残疾人证基础管理制度,推进残疾人智能证与公共服务相关证照的信息融通、功能互通,完成残疾人电子证照应用场景创设,探索“事情码上办”新机制。完善残疾人“一人一档”,提升大数据在残疾人事业决策、管理、服务的能力,建立实时、精准的残疾人事业动态评估机制。专栏5 残疾人事务治理1.加强残联领导班子建设,按要求落实“两挂一兼”,配备残疾人干部;落实每个乡镇(街道)配备残联理事长。2.实行残疾人专职委员网格化配备,落实适当待遇,做到工作全覆盖。3.开展“爱心遍访”活动,每年联动开展惠残政策、康复知识、技能培训进万家不少于1次。4.建立各级群团组织

35、的联动工作机制,培育助残社会组织机构3个,动员社会扶残助残。5.开展“阳光助残”行动,鼓励和支持教师、律师、创业导师、心理咨询师、医生等专业人员开展志愿助残服务;培育无障碍观影志愿服务队1支,开展无障碍观影志愿服务100场次,惠及残疾人1000人次以上。6.依托浙江省“数字残联”平台,形成“一库两端”(数据库和服务端、治理端), 建立精准的残疾人事业动态评估机制。7.推进残疾人全周期服务“一件事”机制,逐步实现助残服务事项全覆盖。8.优化智能化残疾人证管理,智能化残疾人证换发率达100%,完善残疾人“一人一档”。四、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实施。一是配齐织密扶残助残队伍网络,切实提高为残疾人服务

36、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各部门、各单位要强化责任分工,共同抓好规划组织实施。三是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思想,落实本规划各项内容。(二)加强经费保障。建立完善稳定增长的残疾人事业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力度,与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需求相匹配;建立健全资金监管机制,加强资金分配使用的风险管理,强化流程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残疾人事业金融、税收等支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慈善捐赠等资金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三)加强监测评估。建立完善规划指标评估体系,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督查、监测和跟踪问效,强化对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大额资金使用的评估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执行中的问题。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实施中期评估和期末检查评估,及时公开有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1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