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97745033 上传时间:2024-06-25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9.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安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淮安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淮安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安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8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淮安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规划基础“十二五”时期淮安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十二五”以来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粮食生产连年增产,2015年粮食总产量93.4亿斤,5年累计增产15.3亿斤,每年调出粮食50亿斤,高标准农田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贡献率较2010年上升近10个百分点。主导产业扩量提质,高效园艺产值五年翻了一番,高效设施渔业面积增长2倍,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增长50%,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上升到2.7:1,农产品电商、连锁配送和

2、休闲农业、全程服务等新型业态经营模式提速发展。主体载体互动提升,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7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重提高到62%,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量跃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创成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洪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10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农民收入实现跨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128元,年均增幅全省列前,增幅连续6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至2.14:1。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户用沼气“四个三”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等受到农业部肯定,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林木覆盖率、自然湿地保护率分别达到90%、89%、25

3、.02%和49.5%,均处于全省靠前水平,推进“三品”认证1610个。“十三五”时期淮安现代农业发展面对的挑战。“十三五”是淮安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奠定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地位的决胜决战阶段,也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发展、“争当苏北现代农业发展排头兵”和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初步确立农业强市地位的关键时期。受全面建成农村小康“决胜期”、巩固农业农村好形势“关键期”、农业发展方式“转型期”、提升农业竞争力“爬坡期”、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攻坚期”及推进城乡一体化“深化期”“六期同至”, 农产品价格“天花板”、生产要素“地板”和资源环境“硬夹板” “三板挤压”等多方面影响,淮安现代农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4、、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突出表现在: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部分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农业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日益凸显;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农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日益凸显;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动力转换的背景下,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问题日益凸显。“十三五”时期淮安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展望“十三五”,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不断积蓄,政策支持更加有力,外部拉动更加强劲,转型基础更加坚实,市场空间更加广阔,改革效应更加充分,发展共识更加凝聚。国家“十三五”规划强调,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

5、基础,对农业基础地位进行了新的战略定位。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苏北振兴,将淮安作为新兴增长极,为我市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海开发、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发展中,争取个性化的政策支持抢得主动先机,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重大契机。市和各县区每年安排专项引导资金,聚焦支持“4+1”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发展;农村改革持续深入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新主体、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需求等不断涌现,为推动现代农业更好更快发展注入了强劲驱动力。第二节 规划范围与时限本次规划涉及淮安市域全部范围。重点为清江浦、淮阴、淮安、洪泽、涟水、盱眙、金湖等7个涉农重点区县(如图1-

6、1)。本规划以农业产业的基本条件建设、产品生产技术和产业组织模式现代化为主,兼顾农业多功能开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产前产后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现代化(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图1-1 规划范围图第三节 规划原则一是坚持市场和政府双轮驱动。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社会发展安全的基础性产业,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规划必须加强市场组织体制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创新,以突出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提高政府管理服务水平,不断创新完善管理模式和制度,更加科学有效的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积极、大胆、审慎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和探索,以便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激发

7、产业发展内在活力,协调社会各界强农合力,共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坚持科技和投入双重支撑。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资源环境、生产经营劳动者是重要生产力要素的理念,发挥其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加大科技引进创新力度、加大现代农业生产管理和经营专业人才队伍培育力度,超前发展精准农业技术,加快农业信息化水平,实现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的转型升级。动员全社会力量,多方拓展渠道、筹集资金,加大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工程设施建设和配套的投入力度,全面改善提升农业生产和发展基本条件与环境,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坚持保供与增效并重目标。按照稳基础、促发展、保民生的总体要求,坚持

8、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安全保供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并重目标。既稳定和适当扩大基础生产能力,更注重优化布局与产品结构、大力改善产品质量、确保产品安全。全力发展淮安地方特色农业、精品农业,打造地方品牌产品群和名牌产品群,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资源转化率、品牌产品率,提升农业生产整体经济效益。四是坚持三产与三生并行融合。坚持在确保农产品生产稳定提升基础上,努力实现农产品生产与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物流销售的协调发展。高度重视产业链在全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一产保质量、二产增价值、三产拓市场、协调增效益的产业体系。坚持生产、生态、生活融合的现代多功能农业发展道路,通过发展生产富裕生活、加强生态建设,通

9、过改善生态提高生产效率、产品和生活质量;通过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提升淮安大地的生态资产价值、增强对高端资源和要素集聚的吸引力,支撑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五是坚持区域与整体科学协调。充分发挥资源环境、特色文化、交通区位、产业和政策优势,进一步明确方向,尽快建立具有淮安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高效的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机制。既充分考虑主要县区的特色优势,也统筹考虑淮安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经济整体布局发展的安排要求;加强跨县区的产业联合和产业联动发展,注重立足全省范围内产业链体系的构建。将淮安现代农业发展融入全省“两个率先”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框架要求,充分重视利用苏北交通枢纽、水生态安全枢纽、中心

10、旅游目的地、全省农业和粮食重点生产区等特殊功能地位和要求,向上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条件和发展机遇。第二章 总体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地位,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农业是基础。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大背景下,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这一目标,牢牢坚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始终突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这一中心,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淮安打下坚实基础。第一节 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中央提出的“五位一体”、“四化同步”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牢固树

11、立并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总目标,按照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突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科技支撑能力,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化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发展,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第二节 发展理念一是切实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创新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12、。淮安农业“大而不强”,资源环境条件“双重约束”日益明显,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必须持续加大创新力度。围绕把农业发展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健全农业科技激励政策,着力突破现代种业、农机装备、信息化等一批关键技术,重视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快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智能技术等现代要素在农业上的应用,放大农业科技“乘数效应”,强化科技等现代要素对现代农业的支撑。多种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将更多现代生产要素、经营模式、发展理念引入农业,激发农业发展活力,推进现代农业组织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稳步提高。二是切实践行协调发展理念

13、。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把结构调整放在重要位置,适应市场需求,将产业结构调优、调高、调精,加快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有效解决农业生产结构性问题,形成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结构。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流通、休闲观光,推进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引导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现代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重点解决现代农业建设缺人、缺地、缺钱的矛盾,从根本上增强农业发展能力,着力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资源均衡配置,使农业现代化进一步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新要求,补齐“四化同步”的短板,统筹城乡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14、三是切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绿色既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从根本上改变资源消耗型、增长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探索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农牧渔林相结合、种养加一体化。划定农业空间保护红线,加大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把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降下来。落实食品安全战略要求,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生产,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加快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四是切实践行开

15、放发展理念。开放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当前农业发展已深度融入国际大市场,必将伴随着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全过程。必须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海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做优育强一批以“4+1”产业为主导的优势特色产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建成一批高标准的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引进、消化和吸收一批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不断提高现代农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满足国内需求、保护国内产业和农民利益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创新农业国际合作交流方式,拓展合作交流领域,深化合作交流共识,加快推进农业“走出去”,切实提高利用国际农业资源能力。五是切实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

16、质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目的是为了让农业现代化的成果真正惠及农民。实现全民共享的全面小康,重点难点在农民。必须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共享富民”要求,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健全资产收益分配机制,完善农业支持政策,有效保障农民利益,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激发农民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强大动力。深入实施“全民创业、淮商崛起”行动,推进农民创新创业,加快“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充分发挥市场引导、政府调节“两只手”作用,着力促进城乡资源均衡配置、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城乡权利公平同等,促进农民生活持续改善,幸福指数持续提升,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第三节 发展目标力争到202

17、0年,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基本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强市地位初步确立,与全省同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全市“4+1”现代农业总产值比重达80%以上,设施农业比重达20%,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比重提高到50%,高标准农田比重提高到60%,农业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7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3000元,6000元以下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对照全省全国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要求,今后五年时间内,要努力在农业生产、经营服务、质量品牌、精深加工、对外开放、生态建设上,实现“六个全面提升”。一是全面提升“4+1”农

18、业产业发展水平。聚力推进优质稻米、高效园艺、规模畜禽、特色水产和休闲观光农业“4+1”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发展。做强优势稻米基地,到2020年,建成优质稻米基地300万亩;建设区域优势园艺基地,构建普及“5151”高效园艺发展模式,到2020年,高效园艺面积扩大到200万亩;打造畜禽产业发展集群,到2020年,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达80%;做强特色水产,到2020年,龙虾、河蟹等特色养殖面积达80万亩,高效设施渔业占比26%;差异化布局休闲观光农业,到2020年,建成休闲农业主体700个。二是全面提升农业经营服务水平。鼓励农业企业化经营,做大做强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加工型、流通型

19、、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一批规模在100-300亩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发展农业电子商务,鼓励扶持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触网碰电,积极培育农业电子商务主体,到2020年,培育年交易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农业电商企业1000家。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制,加强推广服务能力建设,实施专业化规模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注重“藏粮于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到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度突破50%。三是全面提升农产品监管水平。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标准化生产,一手抓执法监管。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强化农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健全四级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大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

20、管能力,全面落实农产品生产者主体责任。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保持稳定在省要求的较高水平,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确保农业产业安全和农产品消费安全。实施高位推动,做大做强农产品区域品牌,鼓励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建立区域形象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企业产品品牌“三牌同创”的农业品牌发展模式。“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三品一标”700个。四是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突出“4+1”产业,积极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招引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大龙头、物流企业,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物流园区;加强农产品流通设

21、施和市场建设,争创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省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区,推进特色产业与电商联姻,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引领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开拓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到2020年,建成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10个以上。五是全面提升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出口农产品支柱产业培育、开放型农业载体建设、农产品国际贸易促进、农业引资引智引技和农业“走出去”示范为重点,加快构建富有淮安特色的开放型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力争到2020年,全市培育农产品出口企业50户以上,农产品出口额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出口额较2015年翻一番。

22、六是全面提升生态农业建设水平。牢固确立发展绿色农业就是保护生态的理念,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重点构建农牧林渔结合的新型产业体系、投入品减量化施用的新型生产体系、农业废弃物多元化的综合利用体系。到2020年,全市化肥农药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超85%,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林木覆盖率保持在25%,初步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第三章 重大发展战略第一节 发展指标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率先”的总体要求,根据淮安农业生产发展实际需要和条件,综合参考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及相关省辖市现

23、代农业发展规划指标值,提出到2020年淮安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指标体系(详见表3-1)。第二节 农业产业发展总体构架一、产业发展基本思路淮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构架建设的基本思路是:确保传统型农业基础产业稳固升级、促进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强现代农业产业链体系协调发展,构建“4+1+3”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框架体系,确保建成全省现代农业产业高地和基本确立农业强市地位(如图3-2)。“4”做强做优四大传统性农业基础产业:优质稻米、高效园艺、规模畜禽和特色水产;“1”围绕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和功能拓展,做大做强休闲农业;“3”围绕四大农业传统基础产业提档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优先支持、大力扶持发展三大

24、新兴产业:农产品加工与物流业、现代种(苗)业和农业生物产业。表3-1 淮安市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2015年省修订,试行)指标名称单位权重目标值一、农业产出效益121、单位农用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元635002、农民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423000农村居民收入达标人口比例%250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43、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比重%4804、家庭农场经营比重%5505、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550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06、粮食亩产公斤54507、高效设施农业设施园艺比重%320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280设施渔业比重%2268、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倍23.29

25、、农产品出口指数%2810、种植业(渔业)“三品”比重种植业“三品”比重%355渔业“三品”比重%190四、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3211、高标准农田比重%56012、农业机械化水平%59013、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59014、粮食收储现代化水平%4901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7016、乡镇或区域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49517、农业信息化覆盖率%465五、农业生态环境1218、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38519、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49520、林木覆盖率%524六、农业支持保障1021、农业贷款增长幅度与贷款总额增长幅度之比倍5122、农业保险覆盖面%590/60农业基本现代

26、化综合分数分10090图3-2 “4+1+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总体构架示意图农业生物产业现代种(苗)业农业新兴产业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与物流业特色水产规模畜禽高效园艺优质稻米传统农业基础产业二、突出发展“4+1”产业以“4+1”农业产业为主导,按照农业生产空间布局要求,采取多种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持续发力,努力推动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打造精致高效农业,实现结构优化、综合效益提升和农民持续增收。(一)优质稻米发展思路:依托“淮安大米”中国驰名商标优势,突出“绿色、生态、优质、高效”产业定位,走“品种提升、品牌创建和龙头带动”战略,坚持“规模生产、品

27、质改善,分类引导、整体提升,精深加工、产业开发,整合资源、统一管理”的原则,促进优质稻米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建成优质稻米基地300万亩,建成以白马湖、洪泽湖等湖泊周边区域为主的优质稻米核心基地100万亩,绿色大米、有机稻米基地分别达到50万亩、1万亩,使用“淮安大米”品牌标识的大米年销量突破10亿斤。良种覆盖率达100%,标准化种植面积80%以上,轻型化节本增效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机械化操作面积达到95%以上,稻麦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率达到95%。空间布局:规模化优质粮食种植以盱眙县、涟水县、淮安区、淮阴区、金湖县、洪泽区为重点,2017年建成优质粮食种植基地300

28、万亩。2020年建成优质粮食种植基地360万亩。(二)高效园艺发展思路:主要包括设施蔬菜、特种蔬菜、水生蔬菜、食用菌、优质果品,以及城市绿化、居家美化、艺术体现的景观和创意园艺产品。总体上稳定种植规模,加强连片规模化生产基地的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配套程度;重点突破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产品品位,努力提高园艺生产的设施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以及生产的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工厂化和集中规模化标准化食用菌生产,构建并完善高效食用菌循环农业产业链体系,积极探索建设基础设施完备、生产技术先进、结构组织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化食用菌产业创业园;抓住新型城镇化的历史机遇,发展以高新技术和

29、智能支撑、服务于社会中高端市场的景观(创意)园艺产业新业态,引领现代园艺发展的新潮流;努力挖掘农村零散劳力资源,积极扶持和完善园艺产品的加工、包装、保鲜、贮藏、配送、销售、景观和室内居家绿化养护等产后环节的专业化、科技化和一体化(联合)经营服务体系;完善配套的社会化服务,加强环境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健全信息化质量安全追溯制度,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绿色品牌,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园艺产业整体经济效益。发展目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根本,实施“5151”高效行动计划,即着力构建普及年亩产纯效益5000元、扩大1万元、示范5万元、探索10万元的高效园艺生产模式。按照“调整

30、结构、改善设施”的要求加快推进标准化园艺基地建设,到2020年,高效园艺面积扩大到200万亩,年亩均纯效益1万元以上的高效园艺面积力争突破100万亩。空间布局:设施蔬菜以省级“菜篮子”工程蔬菜生产基地为重点,水生蔬菜以金湖县、淮安区、洪泽区为重点,果树、苗木生产以涟水县、盱眙县为重点。将洪泽区、清江浦区打造成省内食用菌生产大区。(三)规模畜禽发展思路:坚持以“优品种、调结构”为先导,以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为取向,加快养殖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重点培育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主体,努力打造“淮安黑猪”等地方特色畜禽品牌。发展目标:到2020年,生猪年出栏500万头,其中“淮

31、安黑猪”40万头,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达80%,85%以上大中型规模养殖场达到标准化水平。空间布局:以淮阴区、淮安区、涟水县、盱眙县为重点,加快建设优质瘦肉型生猪规模健康养殖优势发展区,形成年出栏500万头、年屠宰加工400万头以上的生猪产业链规模。积极发展以淮阴区为中心的鲜奶产业,洪泽区、盱眙县为重点的草食畜禽产业,形成饲养奶牛2万头、出栏肉牛10万头的产业规模。大力发展盱眙县、淮阴区、涟水县的肉鸡产业,洪泽区、金湖县的水禽产业,淮安区的蛋鸡产业,形成年出栏优质肉鸡5000万只、优质洪泽湖鹅2000万只、优质鸡蛋10万吨的特色家禽养殖基地,发展禽蛋加工后续产业。(四)特色水产发展思路:着力

32、构建以“特色高效、绿色生态、三业融合”为主要标志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在发展策略上坚持“在规模上做加法、在效益上做乘法”的原则,在品种结构上全面开发地方种质资源,在发展方式上全面推进生态健康、科技高效的养殖模式,在产业形态上全面形成渔业生产、水产品加工和休闲渔业“三业”融合协调发展。发展目标:到2020年底,全市建成各类型特色水产养殖面积80万亩,水产品总量30万吨,高效设施渔业面积占比达26%,新增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20个。空间布局:龙虾养殖重点分布在盱眙、金湖、淮安、洪泽等县区沿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等区域。河蟹养殖主要分布在洪泽湖、白马湖、高宝湖区和里下河地区。特色鱼类混套养、稻渔综合种

33、养等模式在洪泽、盱眙、金湖、淮安、淮阴等沿湖沿河地区大面积推广。重点培育形成沿湖地区以龙虾、河蟹为主养,沿河地区以鳜鱼、黄颡鱼、青虾、观赏鱼为特色的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带。做到发展名特优新养殖与无公害及绿色水产品基地建设相结合、与优质稻米生产相结合、与休闲垂钓相结合、与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相结合,形成区域特色和规模效益。(五)休闲农业发展思路:坚持“以农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彰显效益,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原则,围绕“都市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生、农事体验、生态文明、科普教育、农耕文化”等主题进行差异化布局,着力建设“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休闲农业园区和升级版农家乐。发展目标:到202

34、0年,新增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6个、累计达到12个,新创成江苏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15个,四星级乡村旅游点18个、累计达到28个。空间布局:城郊农业休闲服务区及旅游风光带建立面向城市及外地观光、休闲和参观游客的田头超市。全力打造西部的洪泽湖畔自然山水生态农业文化旅游风光带、东部的白马湖生态农业文化旅游风光带、古黄河都市休闲农业文化旅游风光带、淮河沿线现代农业和新农村景观文化旅游风光带,以及淮安市区(及各县城)城郊农业文化休闲服务区,逐步引导城乡融合型、生产生态生活融合型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生态文化社区的发展。三、着力发展新兴农业产业(一)农产品加工与物流业发展思路:做大做强粮油、畜禽、水产等大

35、宗农产品的供销、储运和初加工产业,做强、做优食品加工、饮品加工、健康保健产品加工等农产品的精、深、细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行业科技含量和产业的集聚度,加大培养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重视产品和市场的细分化,避免各县区之间的同质化、低水平、内讧性竞争;面向淮河流域和苏北地区加快农业(农产品、农产加工品、涉农投入品)物流中心建设,提高建设标准、信息化水平,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和商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守法经营教育和规范化经营管理,在大型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配套的高标准产品保鲜储藏中心;在各县区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在各乡镇和大型社区建设标准化

36、农产品配送服务中心,加强规范化管理;大力发展连锁超市、专卖直销、网上销售等现代流通业态,培育市场口碑好、信誉度高的龙头型零售企业。通过农产品加工和物流配送产业发展推动和拉动农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质量安全,提高全市农业整体现代化水平、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链体系。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500家;其中,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总产值增加427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超过3:1。到2017年基本搭建起淮安农产品(农产加工品)新型现代物流园的框架结构、完成主体基础设施建设和核心技术平台建设、实现产业形态的转型升级,实现年

37、交易额150亿元以上。各县区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农产品中心物流园(批发市场)。新建仓储设施90万吨,建设粮食物流园5个。到2020年,实现年交易额300亿元以上。空间布局:农产品加工主要集中在各县区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蔬菜分级包装冷藏主要在各大蔬菜生产基地和集中区,农产品(农产加工品)物流形成区域县区乡镇(社区)多级点网空间分布。(二)现代种(苗)业发展思路:重点围绕优质稻米和专用小麦、优质蔬果食用菌和特种花卉苗木及其他功能作物,以及生猪、家禽、水产等大宗、特种和地方农产品的升级换代、结构调整、产品细分化,建立一大批产品和技术特色鲜明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组建3-5个以高新科技研发

38、机构和大型龙头企业为核心,政、教、科、企协同运作,集种质研发、品种创新、种苗繁育、技术推广服务为一体,大型、专业化的现代种苗产业化开发综合体。首先争取在优质粮食、蔬果、苏淮猪种(苗)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覆盖全市、辐射苏北的科技型种(苗)业龙头企业(集团)。争取在特种园艺作物、特种水产领域建立科研创新能力强、科技服务效率高、产业带动作用大的种(苗)业龙头企业(集团),为农业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市场拓展提供强大的科技型产业支撑。发展目标:2017年,全市种养殖业生产的良种覆盖率达100%,主导水产品良种全面覆盖,大幅提升园艺、畜牧产业种苗专业化生产和供应能力。到2020年形成苏北最先进和规

39、模最大的现代种苗产业。空间布局:各县区粮食主产区至少建设1个良种引繁示范基地,蔬菜集中生产基地建设配套的现代种苗产业化生产基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要大力提升种苗产业水平和规模。重点建设淮阴区苏淮猪种猪场、温氏种猪场、温氏种鸡场等大型畜禽良种繁育场。(三)农业生物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淮安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洁净、交通和区位优势等有利条件,抓住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核心、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发展战略调整带来的机遇,紧密配合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淮安“智慧谷”等重大科技项目决策,大力实施“淮上英才”计划、“百户企业引才引智竞赛”和“百万年薪揽才计划”等系列活动,积极采取各种

40、措施大力吸引具有高度前瞻性、高端科技含量、良好市场前景、产业升级带动强、自主研发潜力大的农业生物产业项目、人才和企业。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质量第一宁缺毋滥的引进方针,加快建立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体系以及全面及时的产业发展配套服务体系,力争使淮安在农业生物产业领域迅速崛起并占领全省高地。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育种、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生物肥料,生物反应器、动物疫苗及疫病诊断试剂盒,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好的生物塑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性能木基复合材料等生物基材料,农药生物降解剂、非粮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新型生物功能性食品配料及其他与农业相关的生物产业等。加强农业生物产业发展的规划管理,设立专门的

41、生物农业产业园区,加强原料、材料、基因、微生物、产品等安全监管,加强对引进产业的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积极构建园区循环经济结构,加强项目的风险评估、防范重大生态灾难发生。发展目标:到2020年,发展建设一批在省内有较大影响的生物农业新兴产业。空间布局:小规模较低水平生物农业项目集中在各县区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大中规模和中高水平生物农业项目进入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园区。第三节 农业功能区划根据市“十三五”总体规划纲要“强化空间管控、优化全域开发格局”要求,全市农业空间主要分布在适度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部分分布在重点开发区域。农业空间面积6218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2%。考虑到淮安城

42、市发展规划的分区发展定位及其他相关规划内容和要求,按照现代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和适当集中的要求,全市划分为两大农业功能主区(一级区),四个农业功能亚区(二级区)(参见图3-3)。一、北部平原都市农业区北部平原都市农业区包括清江浦、淮安、淮阴、涟水四县区全部,以及洪泽区的城关镇和黄集街道办。该区域以平原地貌为主,其中的淮安市区和洪泽区、涟水县城,及淮安区车桥、钦工和范集,清江浦区和平,淮阴区徐溜、渔沟和南陈集及涟水县高沟、红窑等九大重点镇,到2030年将发展成为拥有约300万城镇人口,工业、人口、路网比较集中的都市经济区。该区农业与都市关系更为紧密,将承担更多的都市农产品供应、生态环境净化服务、都

43、市居民休闲度假服务等综合功能。本区按照自然资源特色进一步划分为两河(古黄河、淮河)风光都市农业亚区和平原高效都市农业亚区。前者以两河文化风光和都市生态农业为特色,后者以历史农耕文化、高效现代农业和城乡一体融合发展为特色。二、南部山水生态农业区南部山水生态农业区包括盱眙、金湖两县,以及洪泽区除城关镇和黄集街道办以外的大部分区域。该区域以湖泊水网、丘陵岗坡地两大类地貌为主,人口和工业密集程度较低,山水自然风光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洪泽湖、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之间水网密布,地势相对比较低平、水面湿地资源丰富,是水产品主要产区;西南部的盱眙丘陵地区,山多、林密、田少、地薄、人稀,是畜牧和果茶的主要产区。

44、本区按照地形地貌特点进一步划分为河湖湿地高效生态农业亚区和丘陵特色生态农业亚区。前者以湿地风光、水乡文化和农渔生态农业为特色,农业发展优先考虑水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和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后者以丘陵风光、山水名胜和立体生态农业为特色,农业发展优先考虑山体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 83 图3-3 农业功能区划图第四节 重大产业链群构建根据淮安资源特色和产业基础,今后将重点打造五大产业链群:优质粮食产业链群、高效蔬果产业链群、特色水产产业链群、健康畜禽产业链群和景观园艺产业链群。一、优质粮食产业链群以水稻小麦种植为基础,前端加强优质良种生产与销售,中间加强市域内外优质种植基地建设与生产,后端加强一般优质粮食

45、加工、粮食精深加工(专用食品、即食食品、酿造加工、其他产品等)及粮食食品仓储、批发、零售物流业以及粮食种植和加工过程中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秸秆利用、麸糠利用、醩渣利用,生产的社会化服务等等,形成网络状产业链群。二、高效蔬果产业链群以优质安全蔬菜鲜果种植为基础,前端加强优质良种引进繁育和种苗生产销售,中间加强市域内外优质种植基地建设与生产,后端加强新鲜果蔬分级包装、保鲜、冷藏、批发、零售、配送、物流,蔬果为原料或添加的精深加工(保健食品、各类饮品、即食食品添加料等)以及蔬果种植和加工过程中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产的社会化服务等等,形成网络状产业链群。三、特色水产产业链群以特色优质水产养殖为基础,前端

46、加强优质良种引进繁育、种苗和饲料生产销售,中间加强标准化特色优质水产养殖基地建设与生产、品牌产品市域外生产基地建设,后端加强鲜活产品分级、包装、保鲜、冷藏、批发、零售、配送、冷链物流,熟食(半成品)生产加工、生物技术或其他技术精深加工以及水产养殖和加工过程中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养殖生产的社会化服务等,形成网络状产业链群。四、健康畜禽产业链群以优质健康畜禽养殖为基础,前端加强地方优良种质创新与繁育、优良品种引进繁育、种苗和饲料生产销售,中间加强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基地和农牧循环农业基地建设与生产、品牌产品市域外生产基地建设,后端加强鲜活产品分级、包装、保鲜、冷藏、批发、零售、配送、冷链物流,熟食

47、(半成品)生产加工、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养殖和加工过程中废弃物(副产品)资源化利用(加工),养殖生产的社会化服务等等,形成网络状产业链群。五、景观园艺产业链群以多样化景观园艺产品生产为基础,前端加强优质良种引进繁育、种苗生产销售、生产用容器和基质、肥料生产等,中间加强市域内外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与生产、加强艺术化创意园艺新型产品开发和专业化生产,后端加强林木加工、公共绿化工程与养护、居家美化工程建设与养护、室内生物工艺品装饰与养护服务、林木加工后续产品制造及相关材料(生物基材)等生产,相应产品的批发、零售、物流以及种植和加工过程中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产的社会化服务等等,形成网络状产业链群。第四章 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建设一、粮食绿色高效高产项目(一)加强农田保护,提升生产能力。把稳步提升粮食产能作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优质稻米生产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