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西宁十一中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西宁十一中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pdf(16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年西宁十一中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注:抽 选 经 典 试 题,有 针 对 性 的 应 对 高 考 考 点 中 的 难 点、重 点 进 行 强 化 训 练。第1题:(1 1分)某自然种群的雌雄异株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该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和紫色)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叶型(宽叶和窄叶)由另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和d)控制,请据图回答。色素白色色素甲蓝色图A一色*紫色B因一基2彝(1)若某开蓝花的植株的一个基因A发生了基因突变,但该植物仍能开蓝花,说出可能 的 原 因_。(至 少2点)(2 )图甲体现了 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
2、(3)该植物的白花植株与蓝花植株杂交,蓝花植株的种子种下去的植株全开紫花,则父本控制花色的基因型是,母 本 控 制 花 色 的 基 因 型是。用F,中 雌 雄 植 株 相 互 杂 交,F,的花色表现型 及 其 比 例为。(4)若叶型的基因位于图乙中I片段,宽叶(D)对窄叫Yd)为显性,则该基因在雌、雄株 的 体 细 胞 中(是/否)均成对存在;基 因A和基因D的遗传(符 合/不符合)自由组合规律吗。(5)现有宽叶、窄叶雌性植株若干和已知基因型为X Y、XY或X Y的宽叶雄性植株若干,请选择亲本杂交组合,通过一代杂交培育出可依据叶型区分雌雄的大批幼苗。请用遗传图解和适当的文字说明培育的过程。【答
3、 案】(1)该植物控制蓝花性状的基因型为A A,只有一条染色体上的A基因突变为a基因;这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决定;发生在非编码区域;(合理均可得分)(2)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3)a a B B A A bb 紫色:蓝色:白色=9:3:4(4)是(5)符合宽叶 窄叶亲代 XdYD X XdXdA I配 子 xd 丫 口 xd子代 XdXd xd YD窄叶 宽叶1 s 1研 w亲代 XDYdX XdXdA I配 子 xD yd xd1 X 3子代 XDXd xd Yd贡叶 育叶1 s 1或第 2题:(0 8 中山一中等四校联考)(6 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是多
4、方面的,其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C O 2 的含量,温度等;其内部因素有酶的活性、色素的数量、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等。请根据下图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析:(1)如果横坐标代表光照强度,其影响光合速率主要是影响 阶段,此时内部限制性因素最可能是。若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为c,则阳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最可能是 o(2)如果横坐标代表温度,温度主要通过影响 来影响光合速率。(3 )如 果 横 坐 标 代 表 C 0?的 含 量,C 0 2 的 含 量 影 响 光 合 作 用 主 要 是 影响 的产生,此 时 内 部 限 制 性 因 素 最 可 能 是。【答案】答案:(1)光反应;色素的数量;a(2)酶的活性
5、第 3题: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皮肤伤口感染、败血症等疾病.有研究发现机体自身可产生免疫活性物质I L-3 3 抵御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科研人员对I L-3 3 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1)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分泌I L -3 3 抵御感染属于免疫.(2)科研人员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观察小鼠背部皮肤溃烂情况和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I L -3 3 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1.JO“汽注罡彳7(,0X2)贽LOO6 8 IO 12REG3A 侬度(WenL)HEG)AIL-33shRNA-金 黄 色 球 G -金黄色韵&.卑 偏 丛 染 不迎 友 达 收增EI*,达rWin|*且
6、金黄色Q 2球1*14由图可知,感染后第一天皮肤溃烂面积最大;皮肤溃烂面积变化与I L-3 3 表达量变化趋势.(3)已有研究证实,角质形成细胞通过表达R E G3 A 抵御病菌.为了检测R E G3 A 的免疫功能,科研人员将等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与不同浓度的R E G3 A 混合,采用法,统计3小时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活菌的数量,结果如图2.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R E G3 A 抑菌效果.(4)科研人员为了研究R E G3 A 和 I L -3 3 的关系,利用技术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并检测细胞中R E G3 A 及 I L -3 3 表达量,结果如图3.综合上述结果,推测小鼠机体抵御金黄色
7、葡萄球菌感染的调控机制如图4,请填写相关内容.【答案】(1)非特异性(2)3 一致(3)稀释涂布平板法 逐渐增强(4)动物细胞培养I L -3 3R E G3 A促进(+)抑制(-)【考点】口: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E 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R C: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分析】1、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1)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而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2、
8、两种纯化细菌的方法的比较【解答】解:(1)皮肤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优点缺点适用范围平板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不能计数适用于好氧菌划合菌进行分离线分离法稀释可以计数,可以观察菌落吸收量较少,较麻烦,平板不干燥适用于厌氧,兼涂布特征效果不好,容易蔓延性厌氧平板法(2)分析图1 可知,感染后第3 天皮肤溃烂面积最大;皮肤溃烂面积变化与I L-3 3 表达量变化趋势一致.(3)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统计3小时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活菌的数量”,因此只能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计数.根据图2曲线可知,随着浓度的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原来越少,表明R E G 3 A 抑
9、菌效果逐渐增强.(4)科研人员为了研究R E G 3 A 和 I L -3 3 的关系,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并检测细胞中R E G 3 A 及 I L -3 3 表达量,结果如图3.根据图1 曲线可知,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溃烂面积增大,I L-3 3 的相对含量也增加,I L -3 3 会促进R E G 3 A 的表达,但是R E G 3 A 含量的增加又会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增殖,导致其数量减少,因此图中是I L-3 3,是R E G 3 A、是促进(+)、是抑制(-).故答案为:(1)非特异性(2)3 一致(3)稀释涂布平板法 逐渐增强(4)动物细胞培养I L -3 3R E
10、 G 3 A促进(+)第 4题: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 行 为 促 进 了。(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 6 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 g/(g.d)不同处理蒙古栋杨红松白桦未分解叶2.4 45.9 44.7 97.3 0半分解叶7.2 09.4 28.7 15.2 3实验所选择蚯蚓
11、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 o据表分析,在不同叶片中蚯蚓对 最为喜好。由此说明 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桥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的数量和种类,增 加 整 个 生 态 系 统 的。【答案】分 解 者 物 质 循 环 和 能 量 流 动 排 除 蚯 蚓 个 体 差 异 对 实 验 结 果 的 影 响 杨 半 分解 叶 叶 片 种 类 和 分 解 程 度 蚯 蚓 稳 定 性(或“自我调节能力”)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蚯蚓能分解有机物,故属于分解者,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设计实
12、验应遵循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等,据此回答。(1)蚯蚓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因此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分解者,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据表可知,半分解叶的量比未分解叶的量多,说明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大于对未分解叶的消耗量;表格中,蚯蚓对杨半分解叶最多,说明蚯蚓对杨半分解叶最喜好;根据表格可知,叶片种类和分解程度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栋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点睛】易错警惕:不要误认为植物
13、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属于消费者,不要误认为动物都是分解者,如蚯蚓是分解者,不要误认为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营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第5题:(8分)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竣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竣鱼的食物。图1表示不同体长露斯塔野鳏鱼的食性相对值,图2表示绿藻和蓝藻对水体中N元素、P元素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分析回答:食性比例(次)图1吸收量(m g/L)t图2(1)该湖泊中露斯塔野竣鱼与罗氏沼虾的种间关系是。(2)若将体长为2.8cm的露斯塔野蝮鱼增重2kg,至少需要藻类 kg。(3)调查露斯塔野陵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发现而被捕
14、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填“偏高”、“偏低”或“不变”)。(4)该湖泊受到富含P元素的生活用水的污染,某科研小组提出生态治污的方案:首先培养藻类去除水体中的P元素。选择的藻类是,理由是。然后投放体长大于4.2cm的露斯塔野鳗鱼控制藻类的数量。选择体长大于4.2cm的野鳗鱼,其原因是。(5)科研d组又对罗由哪的能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数字为能ft值,单位是KJ/(cm-a)摄入食物中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JSL里呼吸作用散失的能JSL里51.627.01.523.1据表结果分析,罗氏沼虾同化量为(,【答案】(1)竞争和捕食(2)30(3)偏高(4)绿藻 绿藻体内的藻
15、毒素含量低 植食性比例高,食物链短,能量利用率高(2分)(5)24.6 KJ/(cm-a)解析:(1)通过分析画出食物网,则该湖泊中露斯塔野鳗鱼与罗氏沼虾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绿藻,T罗氏沼 坪 一 露斯塔野饿鱼(2)体长为2.8 c m的露斯塔野竣鱼的食物来源植食性:肉食性=1:1,则增重2 k g,至少需要藻类,传递效率为2 0临i/2 0%+1/(2 0%X 2 0%)=3 0 k g o(3)调查露斯塔野蝮鱼的种群密度用标志重补法,种群中的个体总数=初次标记个体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若标记个体更易发现而被捕食,则会使重捕中标记个体数变小,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4)两
16、种藻类去除水体中的P元素能力相同,但蓝藻中藻毒素量远高于绿藻,会对罗氏虾和露斯塔野蝮鱼造成危害,因此选择的藻类是绿藻。如果藻类大量繁殖也会破坏环境,所以放植食性较高的鱼类,即体长大于4.2 c m的露斯塔野峻鱼控制藻类的数量。此类鱼植食性比例高,食物链短,能量利用率高。(5)罗氏沼虾同化量=摄入食物中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5 1.6-2 7.0=2 4.6 K J/(c m-a).第6题:紫花苜蓿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主要的优质栽培牧草,玉米是禾本科一年生作物。紫花苜蓿和玉米间作种植体系既能提高农牧交错区粮食产量、满足家畜营养需求,又能减轻该地区的风沙危害、维持农田生态环境,是一种环境友
17、好型种植模式。(1)在紫花苜蓿和玉米间作种植体系中,二者株高不同,间作能提高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体 现 了 群 落 的 (“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流入植物体内的能量,除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另 一 部 分 用 于。(2)真菌AM F能与紫花苜蓿的根系建立生活体系。AM F从紫花苜蓿获取光合产物,同时能为紫花苜蓿提供无机盐。据此分析,AM F属 于 生 态 系 统 组 成 成 分 中 的,其与紫花 苜 蓿 的 种 间 关 系 是。(3)与单独种植紫花苜蓿或玉米的体系相比,该体系的 能力较强,虫灾发生率低。(4)为实现天然草场的可持续利用,国家提倡划区轮牧,即将草原划分出若干牧区,按照一定
18、次序逐区放牧,轮回利用。相比于自由放牧,划区轮牧具有以下哪些优点:减少牲畜自身能量的消耗有利于牧草的恢复有利于年年增加载畜量有利于充分均匀地采食牧草【答案】(1).垂直结构(2).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3).消费者(4).(互利)共生(5).自我调节(6).【分析】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分层分布,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在水平方向上镶嵌分布。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散失,其余部分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详解】(1)在紫花苜蓿和玉米间作种植体系中,紫花苜蓿和玉米在垂直方向上表现为分层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流入植物
19、体内的能量,部分能量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能量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2)真 菌A M F与紫花苜蓿的根系建立生活体系,形成密切关系,A M F从紫花苜蓿获取光合产物,同时能为紫花苜蓿提供无机盐,二者相互有利,构 成(互 利)共 生 关 系,真菌A M F从紫花苜蓿获取光合产物,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3)与单独种植紫花苜蓿或玉米的体系相比,该体系的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所以虫灾发生率低。(4)自由放牧时,部分牧区牧草破坏严重,牲畜可能需要移动较远的距离才能获得充足的牧草,相比于自由放牧,划区轮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有利于充分均匀地采食牧草
20、,减少牲畜觅食时自身能量的消耗,但不能年年增加载畜量。故正确。第7题: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运输取决于自身的氨基酸序列中是否包含了信号序列以及信号序列的差异,如下图所示。f l 号序列细雅质单感IJCuJffttKd帛1囱内版M伯号序列AA 解 一B甲【答案】(1)G_H_(2)一个亲本能合成物质A,另一个亲本不能合成物质A 1/9(3)II:X/、X M、XY、XY。(4)显性 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的一个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时,该毛色异常的雄兔为杂合子,才能得到每窝毛色异常与毛色正常的比例均为1:1 的结果隐性基因的携带者之间交配【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假说
21、演绎法;正推反推并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分析】1、分析甲图可知,家兔B 物质的形成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G_H_的个体能合成B 物质,基因型为G_hh的个体能合成A 物质,但不能合成B 物质,基因型为ggH_、gghh的个体既不能合成A 物质,也不能合成B 物质.2、分析乙图可知,甲图的X、Y 染色体是异型同源染色体,I 是 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含有等位基因,口,是X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Y 染色体上无对应的等位基因,H 是 Y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X 染色体无相应的等位基因,位于X、Y 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与性别相连,叫伴性遗传.【解答】解:(1)由题图可知,基因
22、型为G_H_的个体能产生B 物质.(2)由分析可知,不能合成B 物质的基因型是aaB_、aabb、A _bb,如果两只不能产生B物质的家兔杂交,F,全都能产生B 物质,F,的基因型是GgHh,因此亲本基因型是AAbb、aaB B,前者能合成A 物质,后者不能合成A 物质;F,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G_H_:G_hh:ggH_:gghh=9:3:3:1,其中G_H_能合成B 物质,纯合子是G G H H,占 1/9.(3)位于n,部位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旨在雄性个体中表现,因此如果家兔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类型,则控制该抗病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乙中的n,部位;如果该基因位
23、于I片段,则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X”Y。、X Y、XY。,如果位于n,片段,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X/.(4)如果该突变是显性突变,毛色正常属于隐性性状,突变个体是显性杂合子,其同一窝的多只雌兔(隐性纯合)交配,子代中毛色异常兔与毛色正常的兔比例均为1:1.如果是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的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毛色异常隐性性状,该毛色异常兔的基因型是隐性纯合子,与其同一窝的雌兔(毛色正常)的基因型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如果是纯合子,杂交后代毛色都正常,如果是杂合子,杂交后代中毛色异常兔与毛色正常兔比例是1:i.第2 6题:将水稻和番茄分别培养在相同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实验结束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离
24、子的浓度,下图表示实验结束后培养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占开始时的浓度的百分比。分析此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结果能说明的问题有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植 物 对 水 分 和 矿 质 元 素 的 吸 收(填“是”或“不是”)同一过程。(2)从图中可以看出培养液中有些离子的浓度比培养前还高,原因是【答 案】选 择 性 不 是第2 7题:(0 9韶关市调研)(7分)日本明蟹壳色有三种情况:灰白色、青色和花斑色。其生化反应的原理如图所示。基因A控制合成酶1,基因B控制合成酶2,基因b控制合成酶3。基因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无酶活性,基因a纯合后,物 质 甲(尿酸盐类)在体内过多积累,导致成体会有5 0%死亡
25、。甲物质积累表现为灰白色壳,丙物质积累表现为青色壳,丁物质积累表现为花斑色壳,若控制明蟹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甲-醒-!-乙 酶2 A丙|酶 3T(1 )青 色 壳 明 蟹 的 基 因 型 可 能是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两只青色壳明蟹交配后,后代成体只有灰白色明蟹和青色明蟹,且比例为1 :6。亲本基因
26、型组合为AaBbX,若让后代的青蟹随机交配,则子代幼体中出现灰白色明蟹的概率是,出 现 青 色 壳 明 蟹 的 概率o(3 )A a B b X A a B b 杂交,后代的成体表现型及比例为。【答案】答案:(1)A A B B、A a B B、A A B b、A a B b(2)A a B B 1/9 5/6第 2 8 题:下图所示在一定C O;浓度和温度条件下,某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受光强度和光合作用合成量(用C O吸收速率表示)的关系图。请根据图回答:k s 5 uO V W X Y Z光 照 强 度(弱 一 强)曲线A表示的是 植物的受光强度和光合作用合成量的关系。(2)a b点表示 o
27、叶面积为2 5 c m,的阳生植物叶片在光强度为Y,光照时间为1小时的条件下,其光合作用合成量为 m g葡萄糖。(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将该阴生植物叶片先在光照强度为X的条件下照射 小时,然后放于暗处1 2小 时(光照强度为0),能够使叶的干物质量与光照前相同。当光照强度为Y时,限制A植 物 光 合 作 用 的 主 要 环 境 因 素 为,此时叶绿体 中 AD P 的 运 动 方 向 是从 到。在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能量的转变过程是,在这个阶段的产物中,能为暗反应供能的是(填物质)。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如果将一株绿色植物栽培在含乩“0的完全培养液中,给予充足的光照,短时间内下列物质中能含”
28、0的有几项:周围空气的氧气 周围空气的二氧化碳周围空气的水分子 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A.一项B.项c.项D.四项【答案】阳生光补偿点(或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为零、植物开始积累有机物)2.7 k s 5 u(4)6 C O浓 度?叶绿体基质?类囊体薄膜光能一A T P中活跃化学能??AT PCO2+H2(50)+0 2(2 分)?第29题: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图1表示油桃叶肉细胞中进行的两个相关的生理过程,其 中a、b、c表示物质,甲和乙分别表示双膜细胞器;图2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油桃叶片重量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结果,据图分析回答问题:叶 片
29、胃 里(M),,无光处理山叶 片 詈 里(M-X)光 照 处 理l h叶 片 重 里(M+Y)操作流程图2(1)在 图1中 乙 的 名 称 是,a是;甲 内 发 生 的 循 环 是.C 6 H l到b物质的变化过程称为;影响甲、乙中生理过程的共同的环境因素主要是.(2)据 图2可知,油桃的呼吸速率和光合作用强度可分别表示为A.M-X,M+YB.M-X,Y+XC.X,M+YD.X,Y+2X.据实验结果分析,油 桃 在17(:20之间,光合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减弱、不 变).在18温度下,维持10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油桃叶片增重了mg.(3)为研究提高大棚内CO?浓度对油桃光合作用的
30、影响,测得在大棚内自然种植的和人工一次性施加CO?的油桃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如图3.据图判断下列正确的是.(多选)A.曲线变化规律可知人工施加CO,最佳时间为8时B.7-8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C.17时叶肉细胞内产生ATP部位有叶绿体、线粒体D.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两种处理的一昼夜净光合速率差.【答案】(1)线粒体 氧气卡尔文循环糖酵解 温度、二氧化碳浓度(2)D(3)增强 30(4)AB【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根据图1分析,甲消耗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甲表示叶绿体;乙表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a表示氧气,b表示丙酮酸,c表示二氧化碳.根据
31、图2分析,M-(M-X)=X表示呼吸作用速率,(M+Y)-(M-X)=Y+X表示净的光合作用速率.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速率.根据图3分析,图示为自然种植的大棚和人工一次性施加CO2的大棚内油桃光合速率变化曲线,从8点 13点,人工一次性施加CO,的大棚内油桃光合速率快于自然种植的大棚.【解答】解:(1)在图1中乙的名称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a表示氧气,b表示丙酮酸,c表示二氧化碳.甲表示叶绿体,发生的循环是卡尔文循环.QHiQs到b丙酮酸的变化过程称为糖酵解.影响甲、乙中生理过程的共同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二氧化碳浓度.(2)从图2分析可知,油桃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X
32、(m g/c rrr?h)(用图中字母表示),而单位时间光照下叶片重量的增加量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故光照一小时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1/1+丫-(M -X)+X=Y+2X.故选:D.(3)据实验结果分析,油桃在1 7 c20之间,1 7 c时光合作用强度Y+2X=2+2X l=4,18时光合作用强度Y+2X=3+2X2=7,19时光合作用强度Y+2X=2+2X3=8,20时光合作用强度Y+2X=2+2X4=12.因此光合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图2柱状图分析,植物叶片一昼夜增重最多,即净光合作用强度Y+X 最大,时 Y+X=2+l=3,18 时 Y+X=3+2=5,1 9
33、 c时 Y+X=2+3=5,20时Y+X=l+4=5,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所以温度应该控制在18以下.在此温度下,维持1 0小时光照,Y+X表示净的光合作用速率,增重5X10=50,10小时黑暗,X表示呼吸作用速率,呼吸作用消耗2 X 1 0=2 0,所以共增重50-20=30mg.(4)A、从8点开始,人工一次性施加CO2的大棚内油桃光合速率快于自然种植的大棚,说明人工施加CO?的最佳时间是8时,A正确;B、早上由于光照强度低,故7-8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B正确;C、17时叶肉细胞积累有机物为正值,故产生ATP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C错误;D、图中阴影部分
34、面积表示人工施加COz后,油桃多积累有机物的量,D错误.故选:AB.故答案为:(1)线粒体 氧气 卡尔文循环 糖酵解 温度、二氧化碳浓度(2)D(3)增强 30(4)A B第30题:下图是某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4条),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体,请据图回答:(1)丙 细 胞 分 裂 产 生 的 子 细 胞 名 称 是,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处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是,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o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最多的是_ _ _ _ _ _ _ _,共有_ _ _ _ _ _ _条。(2)甲细胞染色体变化的特点是,乙细胞染色体变化的特点是【答 案】(1).精细胞(2).甲、丙(
35、3).甲、乙(4).乙(5).8 (6).同源染色体分离(7).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试题分析:据图分析,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其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说明该生物是雄性的,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丙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则其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甲、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过程中,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则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36、最多,有8条。(2)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期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第3 1题:(1 4分)在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中,发现甲、乙两类矮生突变体(如图所示),矮化植株无A基因,矮化程度与a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丙为花粉不育突变体,含b基因的花粉败育。请同答下列问题:(1)甲类变异属于,乙类变异是在甲类变异的基础上,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2)乙减数分裂产生 种花粉,在分裂前期,一个四分体中最多带有 个 a 基因。(3)甲的自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乙的自交后代中(各类型配子和植株的成活率相同),F,有 种矮化类型,F,植株矮化
37、程度由低到高,数量比为 o(4)为鉴定丙的花粉败育基因b是否和a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丙(早)与甲(3)杂交得F,。再以F,做(父本,母本)与甲回交。若F:中,表现型及比例为,则基因b、a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若R中,表 现 型 及 比 例 为,则基因b、a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答案】(1)基因突变 重复(2)2 4(3)3 3 :2 :3(4)父本全为矮化 正常:矮化=1 :1解析:本题考查变异原理的应用、减数分裂异常分析及推断能力,难度较大。第 32题:(8 分)1 0 0 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
38、次分裂中期时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 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中染色体数是 条。(2)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 1 代全是红眼,自交所得的F 2 代中红眼雌果蝇 1 2 1 头,红眼雄果蝇6 0 头,白眼雌果蝇0头,白眼雄果蝇5 9 头。则 F 2 代具有R的卵细胞和r的卵细胞的比例是(3)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是,即使是纯合的长翅品系的幼虫在3 5 温度条件下培养(正常培养温度为2 5 C),长成的成体果蝇也是残翅的。这种现象称为“表型模拟”。现有一只残翅果蝇,要判断它是属于纯合残翅v v),还 是“表型模拟”,则应选用的配种方案是该残翅果蝇与异性 果蝇杂交
39、,选择的温度条件(4)某野生型果蝇种群中,一只雌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让该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交配,F 1 的雌雄个体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设相关基因用R、r 表示)。在野生型和突变型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o若要通过一次交配实验确定突变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最好的实验方案是 _【答案】(1)2 8(2)3:1(3)残翅 2 5(4)突变型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考点】本题通过特殊遗传现象的考查可以检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去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常果蝇是二倍体生物,每个染色体组含有4 条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
40、中期,染色体已复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仍为8 条,故此时染色体组数为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移向两极,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的染色体数目为4 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加倍,变为8 条。由F:代可知,果蝇的眼色属于伴性遗传。亲本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X,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 Y。两者杂交得到R,R 基因型为早X X、4 X*E自交得到的F,中早有两种基因型X X :X X =1:1,由此可以得出F,代卵中具有R和 r的比例是3:1;用这只残翅的果蝇与另一只残翅的果蝇杂交,在正常环境中培养。如
41、果这只果蝇是“表型模拟”,那它的基因中就有V,后代就会出现长翅的;如果这只果蝇是纯合的(v v),那它们的后代全是残翅的。显性突变。从 F中选择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若杂交后代中雌果蝇都是突变型,雄果蝇都是野生型,则说明突变基因在X 染色体上:若杂交后代中雌雄果蝇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则说明突变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第33题:课外活动小组同学在适宜的温度下,以葡萄为材料所做的几组实验(假设该植物在24小时内呼吸速率不变),结果记录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单株光合作用速率(1)实验中影响葡萄植株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 和.(2)图一的实验结果表明,在 栽 培 农 作 物 时
42、要 注 意.(3)经检测,葡萄植株一昼夜的CO,净吸收量为250mg,图二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CO,吸收量应(填 大于、等于、小于)250m g,则该植株一昼夜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C0:总量是 mg.(4)图二中C点与D点相比,叶绿体中C含 量 的 变 化 是,直接原因是 不足.若适当增加植株生长环境中CO的浓度,图二中的B点将向(填 左 或 右)移动.【答案】(1)光照强度 二氧化碳浓度(顺序可颠倒)(2)合理密植(3)大于 370(4)下降 二氧化碳吸收量(二氧化碳也给分)右【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专题】图像坐标类简答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分析】据图分析:图一表示葡萄光合作
43、用强度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可见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单株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图二中,阴影部分表示白天时c o,吸收量,A、B表示光补偿点.【解答】解:(1)由图甲可推知,与 A点相比,B点种植密度高得多,不通风,缺少二氧化碳供应,相互遮挡阳光,导致光合强度下降,因此Q点限制单株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C O,浓度.(2)图一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栽培农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3)葡萄植株一昼夜的C C X 净吸收量为2 5 0 m g,图二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C O J 吸收量是白天的吸收量,由于夜间还要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一定大于2 5 0 m g.据图分析,该植物在2 4
44、 小时内呼吸速率不变,即5 m g 每小时,则该植株一昼夜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C C X 总量为:2 5 0+5 x 2 4=3 7 0 m g.(4)CD段出现的原因是温度过高,气孔部分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此时三碳化合物生成减少,还原不变,最终导致三碳化合物含量下降.增加C O 2 的浓度,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B点将向右移动.第 3 4 题:(1 1 分)为研究河豚毒素的致毒机理,研究者选用某种哺乳动物的神经组织(如图甲)进行了分组实验及不同的处理(I 组:未如河豚毒素;H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 m i n;I H 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l O m i n)。各组分别刺激神经元A,
45、并测量神经元A与神经元B 的动作电位,结果如图乙。请回答相关问题。电位4705030100甲图图乙(1)第 1 组处理说明神经元兴奋时,膜内比膜外电位(填“高”或“低”)7 0 m v o 微电极刺激神经元A 测得动作电位0.5 m s 后,才能测到神经元B的 动 作 电 位,这 被 称 为“兴 奋 延 迟”,延 迟 的 原 因 之 一 是 突 触 前 膜以 的 方 式 释 放,该 物 质 被 突 触 后 膜 上的识别。(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无影响。从 I I、I I I 组推断,神经元A和神经元B 动作电位的改变可能是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阻遏了 内流,神经元B 动作电位的改
46、变幅度更大,其原因是,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 作用。(3)拔牙时疼痛刺激产生的兴奋传递到 形成痛觉。为减弱疼痛,医学上可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 类药物。【答案】高(2 分)胞吐 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2)N a 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2 分)抑制(3)大脑皮层 麻醉类(镇痛剂类)解析:本题考查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会分析实验得出合理结论,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第 I组为对照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电位变为负值,膜内电位变为正值,膜内比膜外电位高7 0 m V。“兴奋的延迟”
47、,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扩散到后膜后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2)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I I、IH组表明,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越来越低且最后消失,神经元A 和神经元B 动作电位的改变可能是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阻遏了 N a 内流,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第 3 5 题:生态系统碳平衡取决于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碳量的消长关系。若碳的固定量大于释放量,则该生态系统为碳汇;若呼吸作用排放的碳量大于光合作用的固定量,则该生态系统为碳源。回答下列问题:(I)有关研究认为,
48、c o,等温室气体增多会导致气候变暖,而气候变暖引起植物和土壤生物呼吸作用的增加,反过来会导致陆地生态系统释放更多的c o,这种现象属于_ _ _ _ _ _ _ _ _ _调节。(2)湿地生态系统具有 和恢复稳定性,其防早、调节气候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生态系统内变化也会导致汇与碳源功能的转变,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某些湿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分解加快,从而导致其从 转变为(3)为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碳的分解作用,某同学以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采用对照实验的办法,设计两组实验:甲组土壤不做处理,乙组土壤在6 0c条件下灭菌1小时,然后两组加入等量落叶,持续观察。你认为该同学的实验中实验组
49、为(填“甲”或 乙”)组。【答案】(1).(正)反馈(2).抵 抗 力(稳定性)(3).间接(4).碳汇(5).碳源(6).乙【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取决于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当前者大于后者时为碳汇,前者小于后者时为碳源。【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二氧化碳最多引起了气候变暖,而气候变暖引起植物和土壤生物呼吸作用的增加,反过来会导致陆地生态系统释放更多的C 0,该过程的结果对前面的过程有促进作用,属于正反馈调节。(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湿地生态系统能够防早、调节气候,属于其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
50、的间接价值。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某些湿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分解加快,二氧化碳释放最多,使其从碳汇转变为碳源。(3)根据题意分析,甲组土壤不做处理为对照组,乙组土壤在6 0条件下灭菌1小时为实验组。第36题: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的问题。(8分)表2数据为实验测得体外培养的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单位:小时)衰 2周期 G,S5M合计时 长(h)1 073.51.5224 0.在 图14中绘出该种细胞的细胞周期 曲 线 图 并 注 明 各 期 名 称(假设体细胞DNA相对含量为翕 2C-.0 2 4 6 8:0 12 14 16 IK 30 22 14H M K 1441.若 在 上 述 细 胞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