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知识清单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知识清单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轮复习.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先秦时期1 .西周时期:分封制下贡赋制度,诸侯以上贡的形式缴税,为王室服役【名词解释】贡赋制度:主要指的是夏商周时期的分封制时,封国实际上还是附属地,周天子 权利最大,他们就要通过上贡的形式缴税。包括土地分配、粮食生产、实物税、地租与劳役 等等内容。2 .春秋时期(1)背景: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逐渐瓦解,诸侯国财政收入减少(2)表现:齐国;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鲁国:前594年“初税亩”是指无论公私田,按亩收税(3)实质: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制(4)影响: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推动社会转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是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二)秦汉时期:
2、田赋、人头税和徭役【名词解释】编户齐民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徭役、兵役的制度,是国家征收赋税 和徭役、兵役的依据。1 .田赋时间田赋征收情况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即要缴纳田地产量的二分之一作为田赋汉朝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出赋税率大大降低。汉局祖实行十五税一 的税率,到汉景帝的时候改为三十税一。2.人头税:口赋、算赋时间口赋算赋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_汉朝不分男女,714岁每人每年缴口赋20 钱,汉武帝以后加征3钱。15-56岁每人每年出算赋120钱,商人 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3.徭役:更卒、正卒、戍卒种类役龄役期任务更卒秦朝男子17
3、 岁起役,后来 汉昭帝改为 23岁起役。法定服务期限 是一个月服役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城垣、道路、 河渠、宫室、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正卒一般是两年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戍卒一般是一年到边塞屯戍4.财产税汉朝对车船征税,对商人和高利货者征收算缗钱,对财产总额征收“税民资”,甚至农民饲 养六畜都要缴税。【知识拓展】算缗,亦称算缗钱。西汉初年所行税法之一,对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 和车船所征的赋税。告缗:汉武帝刘彻为打击商人势力,解决财政困难而采取的一项政策。告缗是算缗的延伸。 公兀前114年,汉武帝实行告缗,即鼓励告发算缗不实。凡揭发属实,即没收被告者全部 财产,并罚戍边一年,告发
4、者奖给被没收财产的一半。(三)隋:租调役L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2 .北魏开始租调制;隋朝沿用,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1)基础:均田制(授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2)内容租:田赋,土地上的产出调: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徭役:成年男子承担一定徭役(四)唐朝:唐初租庸调制一唐中后期两税法L唐前期:租庸调制(1)基础: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均田制”(土地制度)【名词解释】均田制:北魏至唐的土地制度,属于土地国有制,前提是国家拥有大量无主荒 地(2)对象:针对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征收(3)内容: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4)作用:以庸代役保证农民生
5、产时间,减轻了农民负担;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由租调制到租庸调制的转变,标志着从劳役地租到实物地租转变,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重 大改革。2,唐中后期:两税法(1)背景: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破坏。(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 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2)实施: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废除租庸调,改行两税法。(3)内容:量出为入: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缴纳地税,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4)意义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两税
6、法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由人 丁税转为财产税)两税法以货币为主要征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知识拓展】两税法的特点和局限性特点:量出为入,以国家财政支出来确定赋税总额简化税制考虑赋税负担能力,两税法的课税对象是土地,赋役负担更加合理租税以货币缴纳局限性:未能遏制土地兼并,唐后期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大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现象增 多,政府为保证财政又增加捐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社会矛盾加剧。(五)宋朝L宋初: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2,北宋中期:募役法(1)原因:宋
7、朝除了征收类似唐朝的庸一样的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2)表现:北宋中期王安石提倡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六)元朝1 .沿袭唐制,南北有别: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在北方征丁税、地税,在南方 征夏税、秋粮。2 .“科差”:元朝在税粮外又有前朝没有过的科差,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七)明朝:明初两税法一正统年间“金花银” T明后期一条鞭法1 .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2 .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3 .明朝后期(张居正一条鞭法):(1)原因: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量增
8、加。(2)内容: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政府所需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3)意义: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终结了两税法,开清朝地丁合一税制的先河。赋役合并是赋役负担更加均衡,使封建政府对人丁的控制进一步松弛一概折银促进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局限:他的实行是为了整理封建政权的财政,折银征收,将农民推向市场,增加了商人对农 民的盘剥【知识拓展】特点:赋役合并量地计丁,各地按照不同比例将丁徭摊入田亩之中一概折银赋役征收的程序简化(A)清朝1 .演变(1)康熙年间: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
9、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滋生人丁, 永不加赋”。(2)雍正年间:将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二2 .意义: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税制的简化,有利于政府的征收。避免了隐匿人口现象,促进了人口的增长【知识拓展】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朝代赋役制度秦汉田赋、人头税、财产税;徭役:更卒、正卒、戍卒魏晋-隋租调役唐租庸调制中后期两税法宋两税法 募役法元租庸调与两税法,“科差”明明初两税法正统金花银后期一条鞭法清摊丁入亩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沿革的趋势(演变特点):L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 税
10、(以摊丁入亩为标志)2 .徭役: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到明一条鞭法后折银 代役以上2点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3 .征税内容:赋税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 经济的发展4 .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5 .税种: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6 .国家重农抑商,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变革的原因1 .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2 . 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3,增加国家财政,调整政策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变化的影响1.2.3.展4.推动生产力进步,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缓和矛盾,巩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发 农民依附关系松弛,为商品经济发展创造必要条件,促进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