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正道中学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311641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正道中学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正道中学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正道中学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正道中学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正道高级完全中学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语文知识积累(16分)1.(8分)阅读回答问题。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 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 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 文采藻饰太盛则矫(jiao),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 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 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xiG)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然读书并不以用处告人

2、,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 心诘(ji6)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循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 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 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 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储,味同嚼(jiao)蜡矣。读书 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 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使人明智,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使人深刻,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

3、 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不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 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 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 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 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矫(jiao)B.狡黠(xia)C.诘(jie)难D.味同嚼(jiao)蜡(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正道高级完全中学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文知识积累(16分)1.(8分

4、)阅读回答问题。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 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土虽能分别处理细 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 文采藻饰太盛则矫(jiao),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 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 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xid)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然读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 心诘(jie)难作者,不可尽信书

5、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循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 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 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 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偏,味同嚼(jiao)蜡矣。读书 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 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使人明智,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使人深刻,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 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不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 运动除之。

6、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 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 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 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A.矫(jiao)B.狡黠(xia)C.诘(jie)难D.味同嚼(jido)蜡(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A.藻饰B.滞碍C循章摘句D.吹毛求疵(3)选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A.读史读诗科学伦理学B.读诗读史伦理学科学c.科学伦理学读诗读史D.伦理学科学读史读诗(4)对文中划线

7、句子的修改,最恰当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CA.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不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都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B.人之才智如有滞碍,无不可不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C.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D.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不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比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A.有误,“矫”意思是“矫情”,读作“jid。”;BCD.正确。故选:Ao(2)本题考查常见易错字。ABD.正确;C.有误,“循章摘句”中的“循”应为“寻故选:Co(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根据

8、“明智”的提示,第一空选“读史”;根据“灵秀”的提示,第二空选“读诗”;根 据“深刻”的提示,第三空选“科学”;根据“庄重”的提示,第四空选“伦理学”。故选:Ao(4)本题考查病句修改。ABD.“无不可不读”否定不当;C.正确。故选:Co【解答】答案:(1) A(2) C(3) A(4) C【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 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 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 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2 . (2分)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

9、项是()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A.B. C.D.【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 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 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解答】通读六个句子,联系前句“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句 与之衔接最自然

10、;句紧承第句,第句“一个纯粹的人”从品质方面,第句“一 个有道德的人”从修养方面,第句“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从志趣方面,第句“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从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学习白求恩的重大意义综合以上分析, 正确句序应为。故选:Do【点评】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 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3 .(6分)根据提示填空。(1)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2) 兼葭萋萋,白露未晞。(兼葭)(3)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4)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5)白居易在

11、卖炭翁中,用“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的强烈 对比,揭露了宫市制度的不合理。(6)陋室铭中,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 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 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1)水何澹澹(重点字:澹)(2)兼葭萋萋(重点字:萋)(3)蜡炬成灰泪始干(4)柳暗花明又一村(5)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6)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重点字:馨)【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2、。1 .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 .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 .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 .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二、综合性学习(12分)4. (4分)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问题。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提 至IJ,要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目前已有多省市实行了美育中考 改革,教育部将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美育进中考的意见、建议,争取扩大美育进中考 的试点范围,并不断总结经验,让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王登峰介绍,目前全国已经有4个省市推进艺术进中考,其中河南省已经做了部 署,现

13、在还只是在部分地市实行。江苏、湖南、云南三省都已经开始实行。另外,山东、 四川、山西、内蒙古和吉林5省已有12个地市开始实行美育中考这项改革,分值在10 至U40分之间。(1)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对于这一改革,你是否赞成?请简要陈述理由。【分析】(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提取。新闻的导语是对新闻内容的概括,这则新闻的导语是第一段,根据“新闻主体+事件”的 形式和本题的关键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 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可得出答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 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2)本题考查意见与建议

14、。学生可自由发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解答】答案:(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 考改革试点.(2)示例一:赞成,理由: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将艺术类科目纳 入中考的措施有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的艺术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示例二:反对,理由:艺术类科目一直以来没有纳入中考,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已接受 适应了这种做法,突然改革,大多数人恐怕难以接受;再说,学习艺术类课程会加重家 庭负担;何况艺术类课程与先天素质密切相关,这样做,对先天素质较弱的孩子不公平。【点评】表达看法需注意:观点明确严谨,论据要恰当贴切,论证要充分有力,还要熟 练

15、运用常见的论证方法。5. (4分)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复活的土地(节选)艾青就在此刻,你一一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久久负伤着的心里: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1937年7月6日(1) 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个时期他诗歌中的主要意象 是“ 土地”和“太阳(2)艾青被称为“土地的歌者”,请你分析这首诗中“土地”这一意象的作用。【分析】艾青诗选收集了艾青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的作品,他以革命的现 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

16、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中华民 族的悲惨命运,同时他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神圣的国土而英 勇斗争。【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 个时期他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2)本题考查诗歌中的意象。复活的土地是艾青193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本诗 写了腐朽的日子,河岸上,播种者的意象,突出了诗人对新时代的憧憬与向往,预言伟 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即将来临,也体现了诗人对解放的向往与爱国之情。“土地”象征 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 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

17、)。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答案:(1) 土地太阳(2) “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 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 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6 .(4分)书法临写与鉴赏。(1)请用正楷将下面书法作品中的成语书写在格子里。 ?, ?i胡瓜(2)对以上书法作品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A.该作品横轻竖重,方正端庄,笔画无粘连,粗细均匀。B.该作品形体宽扁,横长竖短,蚕头燕尾,一波三折。C.该作品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18、状似连珠,绝而不离”。D.该作品笔法流动自如,“行云流水,舒展有型”。【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临摹。这副作品的内容是“惠风和畅”,用楷书工整规范地抄 写下来即可。(2)本题考查字体赏析。这幅作品,笔势连绵,舒展有型,是行书的特点。故选:D。【解答】答案:(1)惠风和畅(2) D【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 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 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 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三、阅读(32分)7 . (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9、问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 忽如一夜春风来, 散入珠帘湿罗幕, 将军角弓不得控, 瀚海阑干百丈冰, 中军置酒饮归客, 纷纷暮雪下辕门, 轮台东门送君去, 山回路转不见君,胡天八月即飞雪 千树万树梨花开 狐裘不暖锦衾薄 都护铁衣冷难着 愁云惨淡万里凝 胡琴琵琶与羌笛 风掣红旗冻不翻 去时雪满天山路 雪上空留马行处(1)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折”和“即”更换为其他词好不好? 为什么?(2)诗的最后一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体现了中国绘画中的“留白” 这一艺术手法。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这是一首边塞诗。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

20、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 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意思是北风席卷 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写边塞风狂雪早,“卷” “折”从正面、侧面描 写狂风怒号、遍地肃杀的景象,“即”字表明了雪下得大,下得早。若是换成其他词凸显 不了边塞恶劣环境,因此不能换。(2)本题考查情感把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通过写诗人在送别友人时伫立远望,雪上只留下马蹄印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久久不愿离 去,抒发了诗人与老朋友间的深厚情谊,表达依依不舍和惆怅的情怀。答案:(1)不好,

21、“北风卷地白草折”中的“折”字体现了边塞之奇,奇在北风之大,连草木 都被摧毁。“胡天八月即飞雪”奇在八月天就下雪,“即”字写出了 “立即”“突然”的意 味。都表现出边塞环境变化多端,因此不能换。(2)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译文: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 花竞相开放。雪花飘入帘笼沾湿帐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 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帐中摆酒为 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黄昏时辕门外大雪纷飞,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山路曲折不见

22、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 马蹄的印迹。【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 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 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8 .(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 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 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

23、患者何不 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 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 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 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 其本心。(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

24、家? 士庶人曰: 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 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楂。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节选自孟子注:庵:yon,饱,满足。(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故患有所不辟也 同“避”,躲避蹴尔而与之用脚踢何以利吾国有利苟为后义而先利如果(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3)结合甲、乙选文内容,请分别简要说明孟子在文中的主张。(4)甲乙两文都阐明了 “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义”

25、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 必要吗?【分析】参考译文:【甲】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 (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 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 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 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 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 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

26、按照 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 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 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 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 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 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 (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 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

27、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A.藻饰B.滞碍C.循章摘句D.吹毛求疵(3)选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读史读诗科学伦理学B.读诗读史伦理学科学C.科学伦理学读诗读史D.伦理学科学读史读诗(4)对文中划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不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都可借相宜之运 动除之。B.人之才智如有滞碍,无不可不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 动除之。C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 除之。D.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不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比如

28、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 动除之。2 .(2分)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A. B.C. D.3 .(6分)根据提示填空。(1)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 固有的本性。【乙】孟子拜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 吗?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

29、大王说:怎 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 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 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 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 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 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那他们不争夺是不 会满足的。没有讲求仁的仁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义的人却轻慢自己君王的。 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 然后再

30、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 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句意: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辟,同“避。躲避;句意:用脚踢给别人吃。蹴,用脚踢;句意: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利,有利;句意:如果把义放在后头而把利放在前头。苟,如果。(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 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而,去L受,介绍;力口,益处。句意为:(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 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句中重点词语有:而,表转折关系;遗,遗弃;亲,指父母。句意:没有讲求仁的人 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

31、义的人却轻慢自己君王的。(3)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从【甲】文中“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知,文章阐明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孟子在【乙】文中运用排比的方式论述了君主、大夫、士人平民都追求“利”的危害,从而阐 明了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的观点,即对百姓施行仁政。(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 力。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不唯一,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做简单陈述,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甲文“舍生而取义者也”说明“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有利 于民族、有利于国家的大义。乙文“亦有仁义而已矣”说明

32、“义”是仁义,虽然经过时 代变迁,现代人的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仁义”受到历代中国人的认可, 是中国人民的美德所在,它能够让人们团结一致,互敬互爱,益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讲求“仁义”不仅有利于人们提高自我的人生境界,且有利于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答案:(1)同“避力躲避;用脚踢;有利;如果。(2)(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优厚的俸禄对 我有什么益处呢?没有讲求仁的人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义的人却轻慢自己君王的。(3)孟子在【甲】文中阐明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在【乙】文阐明了对百姓施行仁政的观 点。(4) “义”是正义,也是仁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

33、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 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正义。仁义能够让人们团结一致,互敬互爱,益于社会的 稳定与繁荣,有利于人们提高自我的人生境界,有利于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所以我们 仍然要坚持。【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1 .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 可照录不翻译;2 .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 .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4 .fflo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 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

34、词能替代,便可删去;5 .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 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6 .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 通达明快。9 .(7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材料一: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一定意义上就是在重演人类的发展史,我们的祖先通 过劳动实现了人类文明的提升。由此,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我们在儿童阶段的成长,都 离不开劳动环节的淬炼。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 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 务

35、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其本意是爱孩子, 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家长这样的做法,并 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 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我们必须谨记:尽管我们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 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的活动。在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 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这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重要的影响。比 如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让儿童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 儿童的审美情趣。由于

36、劳动教育涉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 材料二:2019年我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显示,我市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具有正 确的劳动价值观,86.79%的初中生和84.14%的高中生能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 崇尚劳动;70.61%的初中生和72.38%的高中生热爱劳动;68.75%的初中生和76.97%的 高中生将“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的劳动 者作为自己的未来的理想职业。调研也发现,学生劳动习惯有待加强。1.65%的初中生和1.69%的高中生表示在 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26.66%的初中生和2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偶

37、尔主 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材料三: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从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俭 于家。至IJ国语中的“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再到朱子治家格言中的“黎明即 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耕读传家的中华传统美 德。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 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运用 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劳动教 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

38、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1)假如三则材料组成一篇文章,请结合三则材料,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材料一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说说它有什么作用?(3)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说说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分析】本题是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阅读。材料一论述了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如何开 展劳动教育;材料二的数据显示但部分学生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但劳动习惯仍需加 强;第三则材料论述了劳动教育的时代意义。第一题考查拟标题,第二题考查论证方法, 第三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1)本题考查拟标题。材料一论述了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如何开展劳动教育;材 料二的数据显示但部分学生

39、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但劳动习惯仍需加强;第三则材料 论述了劳动教育的时代意义。三则材料分别从劳动教育如何开展、现实情况、意义等方 面展开议论。因此可以将题目拟为“加强劳动教育,刻不容缓”。(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 证、比喻论证等。文章使用论证方法的目的是论证论点。因此在分析论证方法作用的时 候,要紧扣文章的论点或分论点,并结合各种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进行分析。材料一第 二段引用朱子治家格言中的话属于引用论证,论证的观点是家长应该让孩子做家务 或参加其他劳动。材料一第二段还运用了对比论证,把家长大包大揽的目的“让孩子多 点儿时间读书学习”与“

40、大包大揽的结果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 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进行对比,阐述了家长不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危害, 论证了 “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的观点。此外,该段还运用了道 理论证。剖析家长大包大揽,不让孩子做家务的危害,论证了 “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 成人的基础性活动”的观点。(3)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由材料一可提炼出“要重视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要让学 生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由材料二可提炼出“要端 正学生劳动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由材料三可提炼出“要使劳动教育适应 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要与立德、增智、强体

41、、育美相结合”等。答案:(1)加强劳动教育,刻不容缓(2)示例一:引用论证。引用朱子家训,表明古人重视从生活细节培养劳动习惯, 从而论证了家长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示例二:对比论证,把家长大包大揽的目的与实际结果作对比,阐述了家长不让孩子接 受劳动教育的危害,从而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示例三:道理论证。剖析家长大包大揽,不让孩子做家务的危害,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 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3)要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要端正学 生劳动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要使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 求。要与立德、增智、强体、

42、育美相结合。要重视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点评】理解文章内容必须能够认真阅读文本,对每一段落内容理解透彻,包括每段分 论点,所用的论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思路。只有读懂、读透文本,熟练掌握议 论文有关知识,才能准确解答问题。10 . (11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妈妈,稻子熟了袁隆平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 方。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 远的小山村。还记得吗? 1957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 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

43、时您叹 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 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填!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 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安江是我的一切,我却忘了,对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 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 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 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 永远亏

44、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 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 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为 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实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 怕哪怕就一次。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 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

45、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段 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获 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摇篮前跟 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 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也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颔舀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填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 着21年的时光,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 辈子没有耕

46、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毕剥作响, 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味道。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阚妈,稻子熟了,我想您了!(1)根据文章内容,请解释下面句子中“种子”的不同含义。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2)文中作者说“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请根据第 节的内容,概括出母亲对作者的成长有哪些影响?(3)文章语言朴实感人,写作很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从人称和修辞两个角度分 析文章的写作特色。(4) 2021年11月15日,袁隆平院士骨灰安葬仪式在湖南长沙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似 乎在我们的记忆里,袁老一直是“爷爷”,我们好像忘了 “爷爷”也是妈妈的儿子。请结 合全文简要分析“妈妈,稻子熟了,我想您了”蕴含了作者对母亲哪些丰富的情感?【分析】这篇文章围绕“妈妈我想您了”回忆了 “我”与母亲的一些事情:母亲英语启 蒙,让“我”开阔视野;母亲对“我”求学鼓励,让“我”获得胆识;母亲讲尼采,教 育“我”坚定信心;“我”要到重庆工作,母亲支持和提醒“我二文章突出了母亲为了 支持儿子的事业,无条件付出母爱情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赞美和愧疚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联系上下文内容,即可 分析出相同词语的不同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