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天津市南开区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 附答案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天津市南开区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 附答案详解).pdf(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L2022学年天津市南开区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一、单 选 题(本大题共1 2小题,共3 6.0分)1.下列有关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B自交后,F 2出现绿圆和黄皱两种新性状组合B.对F 2每一对性状进行分析,比例都接近3:1C.F 2的性状表现有4种,比例接近9:3:3:1D.F 2的遗传因子组成有4种2.如图为某生物细胞中2对同源染色体上4对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下列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A.A D上:和B.C A=8=和二c aA Bc.zzt zz 和 二C DD.1-和 二S r rC d3.比较D N A和R N A的分子组成,正确的
2、是()A.部分碱基相同,五碳糖不同C.部分碱基不同,五碳糖相同4 .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方式是(B.碱基完全相同,五碳糖不同D.碱基完全不同,五碳糖相同)通过控制前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通过控制全部激素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通过控制全部核糖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B.C.D.5 .杂合体雌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新的配子类型出现,其原因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A.基因重组 B.染色体重复 C.染色体易位 D.染色体倒位6 .下列关于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中遗传信息的
3、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B.在基因突变基础上的基因重组形成同种生物后代的多样性C.多种基因、细胞和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生物的多样性D.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的多样性7 .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Ul i 和该病的致病基因携带者结婚,其后代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的概率是()口 O正 常 阻 女口 女8 .某基因型为A a 的果蝇(2 n=8)体内的一个细胞增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细胞为第一极体B.图示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若 A基因位于1 号染色体上,则甲极一定有两个A基因D.图示细胞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9 .用 3 2
4、P 标记玉米体细胞(染色体数量为2 0 条)所有D NA分子的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 2 P 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被3 2 P 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A.中期2 0、后期2 0 B.中期1 0、后期2 0 C.中期2 0、后 期 1 0 D.中 期 1 0、后 期 1 01 0 .在体外用1 4 c 标记半胱氨酸-t R N A 复合物中的半胱氨酸(Cy s)。得到*Cy s-t R N A Cy s,再用无机催化剂镇将其中的半胱氨酸还原成丙氨酸(A l a)。得到*A l a-t R N A Cy s (如图,t R N A 不变)。如果该A l
5、 a-t R N A Cy s 参与翻译过程,那么下列说正确的是()第 2 页,共 16页A.在一个mRNA分子上不可以同时合成多多被14c标记的肽链B.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配对由tRNA上结合的氨基酸决定C.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Cys的位置会被替换为UC标记的AlaD.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Ala的位置会被替换为 C 标记的Cys11.如图四个精细胞,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配子出现的原因是非姐妹染色体交叉互换所致B.A a与 Bb两对非等位基因在产生配子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配子出现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片段易位所致D.四个精细胞可能由同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12.如图表示自Q 点环境条件
6、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 和 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Q 后基因A 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P 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 和 a 的基因频率均为50%C.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使得该种群产生了适应性变异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二、探 究 题(本大题共4 小题,共 60.0分)13.如图表示发生在某类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过程;据图回答:(1)图中醵1为,酶 3为 _ _ _ _ _图为原核细胞的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判 断 依 据 是。(2)亲代D NA共有含氮碱基90 0 对,其中一条单链(A+T):(G+C)=5:4,复制一次需游离的胸
7、腺嚓咤 个。(3)翻译的过程中,一个m RNA上可同时连接多个核糖体,其意义在于。(4)图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 (填“向左”或“向右”)。(5)当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难与模板链分离时。会形成R N A-D N A 杂交体,这时非模板链、R N A-D N A 杂交体共同构成R环结构,R环结构的形成往往与 DNA中某种碱基对的数量有关。推测该片段可能含有较多的 碱基对,使mRNA不易脱离模板链,R环的形成还会降低DNA的稳定性。从而引起。14.茶尺蟆(茶尺蟆的幼虫)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影响茶叶的产量。请回答问题:(1)E病毒对茶尺蛾具有较高的致病力。研究E病毒对生活在甲、乙两个不同地
8、域茶尺蟆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如图I。对甲、乙两地茶尺蟆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图 2 显示,两地茶尺蟆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由于长期 隔离导致种群基因库存在差别,使得甲、乙两地茶尺蛾颜色深浅和 存在差异。(2)基于上述研究。推测甲、乙两地茶尺蟾为两个物种。为验证推测,将甲、乙两地的茶尺蟾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第 4 页,共 16页F i亲本组合受精卵数量(只)卵孵化率(%)幼虫到化蛹的 天 数(d)羽化率(%)雌雄比例组合一甲地茶尺蛾x 甲地茶尺蛾18 09 6175 41:0.9组合二乙地茶尺蛾X 乙地茶尺蛾20 610 0175 21:0.9组合三甲地茶尺蛾X 乙地茶尺蛾6 54 8133 31
9、:0.1注:羽化是指由蛹发育为成虫的过程据表可知。与组合一、组合二相比。组合三受精卵数量、卵孵化率均;茶尺蟾以茶树的叶为食,且食量较大,组合三中幼虫到化蛹的时间短。使蛹的重量,羽化率低,最终导致B个体数量下降,且出现畸形。组合三中F i 雌雄比例失调,羽化时间不同步,难以配对,不能产生F 2,说明两地茶尺蟆出现了。上述分析结果 (填“支持”或“不支持”)推测。15.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菜作物,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意义重大。油菜的杂种一代会出现杂种优势(产量等性状优于双亲),但这种优势无法在自交后代中保持。杂种优势的利用可显著提高油菜籽的产量。(1)油菜具有两性花,去雄是杂交的关键步骤,但人工去雄耗
10、时费力,在生产上不具备可操作性。我国学者发现了油菜雄性不育突变株(雄蕊异常,肉眼可辨),利用该突变株进行的杂交实验如图:2-P 3住不R住“品IF(慎正常IF:jattiE x:,0桂不“余文二P 0修不修xR筝,I&均力不篇,TattiEXitiitTa由杂交一结果推测,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性状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在杂交二中,雄性不育为 性性状。杂交一与杂交二的F i 表现型不同的原因是育性性状由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3 个 基 因(A i、A 2、A G决定。品 系 1、雄性不育株、品系3 的基因型分别为A i A 卜 A 2 A 2、A 3 A 3.根据杂交一、二的结果,判断A i、A
11、 2、A 3 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 o(2)利用上述基因间的关系,可大量制备兼具品系1、3 优良性状的油菜杂交种子(Y F i),供农业生产使用,主要过程如下:经过图中虚线框内的杂交后,可将品系3 的优良性状与 性状整合在同一植株上,该 植 株 所 结 种 子 的 基 因 型 及 比 例 为。将上述种子种成母本行,将基因型为 的品系种成父本行,用于制备Y B。为制备YF”油菜刚开花时应拔除母本行中具有某一育性性状的植株。否则,得到的种子给农户种植后,会导致油菜籽减产,其原因是。1 6.近些年,研究人员在雌性哺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研究中有一些新发现,具体过程如图 1所示(部分染色体未标出,“0”代表
12、若丝点)。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ftj 11rMaa-,i r r(1)图 1中 细 胞 的 名 称 为,此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经常发生(2)与“常规”减数分裂相比,“逆反”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的主要特征是(3)经过对大量样本的统计研究,发现了染色体的分配规律如图2 所示,染色体的 这 种 分 配 规 律 及 其 生 物 学 意 义 是。第 6 页,共 16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A、由分析可知:B 自交后,F2出现绿圆和黄皱两种新性状组合,A 正确;B、对 F2每一对性状进行分析,比例都接近3:1,即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分离定律,B 正确;C、由分析可知:F2的性状表现有4 种
13、,比例接近9:3:3:1,C 正确;D、F2中遗传因子组成有9 种,D 错误。故选:D。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纯种黄色圆粒(YYRR)x纯种绿色皱粒(yyrr)-F i均为黄色圆粒(YyRr),自交lF 2 中共有16种组合方式,9 种基因型,4 种表现型,其中双显(黄色圆粒):一显 一 隐(黄色皱粒):一隐一显(绿色圆粒):双 隐(绿色皱粒)=9:3:3: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具体过程、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说的内容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答案】A【解析】解:A、由题图可知,A、a与 D、d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
14、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 正确;B、由题图可知,A、a与 C、c 分别位于2 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 错误;C、由题图可知,A、a与 B、b 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 错误;D、由题图可知,C、c 与 D、d 位于2 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 错误。故选:A。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使用条件,并结合题图
15、进行推理、判断。3.【答案】A【解析】解:据分析可知,组 成DNA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碱基为A、C、G、T,组成RNA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为A、C、G、U.故二者部分碱基相同,五碳糖不同。故选:AoDNA和RNA的比较:英文缩写基本组成单位五碳糖含氮碱基存在场所结构DNA脱氧核糖核昔酸脱氧核糖A、C G、T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一般是双链结构RNA核糖核甘酸核糖A、C、G、U主要存在细胞质中一般是单链结构本题考查DNA和RNA的组成及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和RNA的分子组成、分布及结构,能列表比较两者,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4.【答案】A【解析】解: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
16、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正确;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正确;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错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错误。故选:Ao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基因通过控制前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本题比较基础,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只要考生识记基因对性状的两种控制方式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5.【答案】A【解析】第 8 页,共 16页【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可知,
17、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型基因重组,进而导致配子具有多样性。故选A o【分析】基因重组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及意义,尤其是基因重组的类型,再结合题干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
18、即可。6 .【答案】C【解析】解:A、基因中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A正确;B、在基因突变基础上的基因重组形成同种生物后代的多样性,B正确;C、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共同构成生物的多样性,C错误;D、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的多样性,D正确。故选:C o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是按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生物多样性重要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本题考查了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相关内容,
19、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以及形成过程,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7 .【答案】B【解析】解:由题中系谱图可知,父母正常(I I,1 2),女 儿(H l)患病,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患病,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正常基因为B,致病基因为b,则 的 基 因 型 为 扫 B或;B b,I I 3 的基因型为B b,二者婚配,后代中B B概率为:x 5|x:=g B b 概率为山|表现正常,B b 的概率为9 4,B B的概率为|,H L 和该病的致病基因携带者B b 结婚,后代中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的个体BB所占比例为 5 4 5 2 2 0故
20、选:B(.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 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丫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本题考查学生从题中遗传系谱图获取患病情况,并结合所学人
21、类遗传病的知识做出正确判断,属于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8.【答案】B【解析】解:A、图示细胞含有丫染色体,应该为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B、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正确;C、若 A基因位于1 号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甲极有两个A基因,若发生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甲极可能只有1 个 A基因,C错误;D、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 错误。故选:B o分析题图: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了同一极。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
22、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第 10页,共 16页知识准确答题。9.【答案】A【解析】解:亲代的D NA分子都被3 2 P标记,放在不含3 2 P的培养基中,复制一次后,每 个D NA分子,一条链是3 2 P,另一条链是3 l p;在第二次复制时,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个D NA中,一个D NA分子既含有3 2 P又含有3甲,另一个D 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3 1 P.所以在第二次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中有2 0条染色体都被标记;在第二次有丝分裂的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消失,所以其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数目为2 0条。
23、故选:A oD NA分子复制时,以D 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 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 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本题主要考查D NA分子复制、细胞分裂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 0 .【答案】C【解析】解:A、一个m RNA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相同肽链的翻译过程,因此在一个m RNA分子上可以同时合成多条被1 4 C标记的多肽链,A错误;B、反密码子与密码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配对,B错误;C、*Cy s-t R N A Cw可以被无机催化剂保还原
24、成*A la-t R N A C”,因此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Cy s的位置会被替换为1 4 c标记的A la,C正确;D、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Cy s的位置会被替换为C标记的A la,D错误。故选:C。1、分析题图:*Cy s-t R N A Cy s可以被无机催化剂镁还原成*A la-t R N A Cy s。2、翻译过程中,一个m RNA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相同肽链的翻译过程,这样可以提高翻译的效率。3、密码子位于m 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 R N A上,两者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配对。本题以同位素标记法考查基因表达中I R N A的作用和翻译的过程、原理,要求学生能够结合题
25、设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具有一定难度。1 1.【答案】D【解析】解:A、号配子上b所在片段与d所在片段结合,说明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片段易位,而不是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A错误;B、AaBb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配子中,A所在片段与B所在片段结合,说明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不是非同源染色体片段的易位,C错误;D、从图中基因及染色体的关系来看,A b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B基因在另一条与之同源的染色体上,而D,d基因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能来自同一个故选:D。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一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
26、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一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T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T精子。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精子的形成过程,重点考查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明确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不发生交叉互换时,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细胞含有相同的染色体组成,再结合题图选出正确的答案。12.【答案】C【解析】解:A、分析题图可知,Q以后A的基因频率升高,a的基因频率降低,说明A控
27、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A正确:B、P点两曲线相交,说明A与a的基因频率相等,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B正确;C、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不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变化对不定向的变异起选择作用,C错误;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由于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故选:Co第 12页,共 16页分析题图:Q 条件下A 基因频率升高,a基因频率降低,Q 点可能表示环境变化,变化了的环境更适合A 控制的性状的生存和繁殖,不适合a控制的性状的生存和繁殖,P点两曲线相交,说明A 与 a的基因频率相等。本题的知识点是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
28、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的影响的原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3.【答案】RNA聚 合 酶 DNA聚合酶转录翻译同时进行500加快蛋白质的合成速度 向 左 G-C 基因突变【解析】解:(1)由图示可知,酶 1催化转录,因此是RNA聚合酶。前 3催 化 DNA复制,因此是DNA聚合酶。图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说明图示为原核细胞的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2)亲代DNA分子共有含氮碱基900对,其中一条单链(A+T):(G+C)=5:4,则 A+T=|x 900 x 2=1000个,A=T=500个,根 据 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复制一次需游离的胸腺喀咤(2-1)x500=
29、500个。(3)产生的过程中,一个mRNA上可同时连接多个核糖体,这样可以加快蛋白质的合成速度。(4)根据肽链的长度可知,图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向左。(5)由于C-G之间有3 个氢键,A 与 T 之间有2 个氢键,因此R环结构中可能含有较多的G-C碱基对,使 mRNA不易脱离模板链,R环的形成还会降低DNA的稳定性,从而引起基因突变。故答案为:(1)RNA聚合酶 DNA聚合酶 转录翻译同时进行(2)500(3)加快蛋白质的合成速度(4)向左(5)G-C 基因突变分析题图:图中转录和翻译过程同时进行,发生在原核细胞,其中酶1能催化转录过程,为 RNA聚合酶;酶 2 能将DNA双螺旋打开,为解旋酶
30、;酶 3 能催化DNA的合成,为DNA聚合酶。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反应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 4.【答案】甲 地 理 翅 的 大 小 下 降 减 轻 生 殖 隔 离 支 持【解析】解:(1)由图1 可知,甲地茶尺蟆感染E病毒后,死亡的时间早,死亡率高,说明对E病毒更敏感。图2 显示,两地茶尺蟆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但颜色深浅和翅的大小存在差异,其原因可能是长期的地理隔离所致。(2)与组合一、组合二相比。组合三受精卵数量、卵孵化率均下降;茶尺蟆以茶树的叶为食,且食量较大,组合三中幼虫到化蛹的时间短,
31、使蛹的重量减轻,羽化率低,最终导致B个体数量下降,且出现畸形。组合三中F i 雌雄比例失调,羽化时间不同步,难以配对,不能产生F 2,说明两地茶尺蟆出现了生殖隔离。上述分析结果支持甲、乙两地茶尺蟆为两个物种的推测。故答案为:(1)甲地理翅的大小(2)下 降 减 轻生殖隔离支持1、种群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可育后代。2、生殖隔离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本题考查生
32、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相关知识,学生利用结合信息与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 5.【答案】一显A l 对 A 2 为显性,A 2 对 A 3 为 显 性 雄 性 不 育 A 2 A 3:A 3 A 3=1:1 AlAi母本中育性正常个体自交后代为纯合子,产量低于杂合种子,故去除育性正常个体【解析】解:(1)分析遗传图解,由杂交一结果推测,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杂交二中,雄性不育为显性性状。第 14页,共 16页杂交一与杂交二的FI表现型不同的原因是育性性状由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3 个基因(Ai、A2、A3)决定。品 系 1、雄性不育株、品系3 的基因型分别为
33、Ai Ai,A2A2、A3A3.根据杂交一、二的结果,判断Ai、A2、A3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AI对 A2显性,A2对 A3显性。(2)经过图中虚线框内的杂交后,可将品系3 的优良性状与雄性不育性状整合在同一植株上,该植株所结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2A3:A3A3=1:1。将上述种子种成母本行,将基因型为AiAi的品系1种成父本行,用于制备Y B。为制备Y R,油菜刚开花时应拔除母本行中具有某一育性性状的植株。否则,得到的种子给农户种植后,会导致油菜籽减产,其原因是母本中育性正常个体自交后代为纯合子,产量低于杂合子,故除去育性正常的个体。故答案为:(1)一显Ai对 A2显性,A2对 A3显性(2
34、)雄性不育 A2A3:A3A3=1:1 A1A1母本中育性正常个体自交后代为纯合子,产量低于杂合子,故除去育性正常的个体分析遗传图解:杂交一中,雄性不育植株与品系1杂交,R 全部可育,B 自交F2育性正常:雄性不育=3:1,说明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杂交二中,由于雄性不育植株与品系3 逐代杂交始终出现雄性不育性状的植株,所以雄性不育为显性性状。本题以雄性不育育种为载体,主要考查生物变异的应用等相关知识,重点是掌握分析遗传图解的方法,理解遗传定律的内容,灵活运用遗传定律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16.【答案】初级卵母细胞 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M I姐妹
35、染色体单体分开,M II同源染色体分离卵细胞获得重组染色体的概率高,后代具有更多变异性(具有更大的基因多样性)为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子代群体对环境有更大的适应性,有利于进化)【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图 1是卵细胞形成过程,所以是初级卵母细胞,此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2)由题图可知,与“常规”减数分裂相比,“逆反”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特征是 M I 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M n 同源染色体分离。(3)由题图2 可知,经过M U 形成的卵细胞含有重组染色体的概率高,未重组染色体的卵细胞的概率低,增加配子多样性,后代具有更多变异性,具有更大的基因多样性,为进化提
36、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子代群体对环境有更大的适应性,有利于进化。故答案为:(1)初级卵母细胞 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2)M I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M n同源染色体分离(3)卵细胞获得重组染色体的概率高,后代具有更多变异性(具有更大的基因多样性)为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子代群体对环境有更大的适应性,有利于进化)由题图可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的分配是不均等的,因此是卵细胞形成的过程;“常规”减数分裂过程:是卵原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过程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是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卵细胞、第二极体、第一极体,此时第一极体没有继续分裂,次级卵母细胞的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分别进入卵细胞和第二极体;“逆反”减数分裂过程:M I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同源染色体未分离,MH时,同源染色体分离。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减数分裂各阶段的变化特点,掌握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并结合题干和题图信息准确答题。第 16页,共 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