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设计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原》教学设计15篇.docx(6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草原教学设计15篇草原教学设计1 学问目标: 1、识记生字词的音、形、义。 2、学习本文运用比照和想象手法描写草原宽阔的特点 情感目标: 理解喜爱家乡的感情和本文包含的深刻哲理。 力量目标: 快速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运用比照和想象手法描写草原宽阔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方法: “兵教兵、将教将”的洋思教学法。 课 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无边无际的大草原是内蒙古作家鲍尔吉原野的家乡,他对草原布满了喜爱。今日让我们和他一起走进草原,领会草原漂亮的风光吧。 朗读课文,每位学生读一段,教师进展评点。 一、出示学习目标(一)(时间10分钟)
2、采纳小组合作沟通的方式,解决以下问题。 1、沟通鲍尔吉原野的主要作品。 2、查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划线词语。 迥然不同 咆哮 云杉 长鬃 摩挲 眺望 辽远 冥想 二、划分课文段落层次,总结段落大意。 16自然段将都市人与草原人观看景物的特点与方法作比照,得出草原的景物特点:景随步移,宽阔得让人眯起眼睛。 710自然段 写草原的草给人的感受。 1315自然段写的感受。) 三、出示学习目标(二)(时间10分钟) 阅读课文110自然段采纳小组合作沟通的方式解决以下问题。 1、最能表达草原特点的句子。 (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 2、草原的草有什么特点? (单一色的绿,在阳光下幻化出多种色
3、调。) 3、与航海者相比,草原与海的一样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一样点:壮阔,单一中呈现丰富。不同点:可以接触) 4、为什么“在草原上,宽阔首先给人自由感,其次个感觉不自由 (自由主要突出草原的宽阔与宏大,不自由是指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四、出示目标(三)(5分钟) 读课文1315自然段采纳小组合作沟通的方式解决以下问题。 1、为什么把自己比作母牛和烈马? (表现对草原对家乡深深的喜爱。) 2、你怎样理解“草原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将来”? (是一种潇洒的心态,对金钱荣誉和地位毫不计较;对人生坦然自若,毫不张扬,永久保持一颗纯洁的心。) 小结:从小在草原上长大,草原辽远苍茫的美景陶
4、冶了他的性情,使他的人生态度特别潇洒,在他的作品中洋溢着对家乡深深的喜爱。 五、当堂检测(15分钟) 1、給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迥然不同 咆哮 摩挲 摩挲 冥想 2、为什么把自己比作母牛和烈马? 3、你怎样理解“草原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将来”?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本课目标设置明确,在朗读中感悟草原与城市、大海的不同,学生领悟到了对草原对家乡的感情。课堂气氛很活泼,书声琅琅,当堂检测效果很好,但学生对本文的哲理不简单理解,需要教师结合草原的环境加以点拨。 草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能用豪放、甜蜜的声音演唱歌曲草原上,通过集体编创舞蹈、编配打击乐器,培育学生良好
5、的协作力量。 教学重点: 能用稍快的速度、甜蜜的声音演唱草原上。 教学难点: 一字四拍处的拖音。 教具预备: 多媒体、钢琴、“笑脸”小奖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进教室,律动草原就是我的家 二、音画导入 媒体放映电视台正在热播的射雕英雄传草原上庆祝场面的的片段,问学生:你们知道刚刚看到的是什么电视剧吗?生:射雕英雄传。师:那你们知道刚刚看到的事情发生什么地方吗?生:大草原上。大草原给你的感觉怎样?生:略。师:今日我们就要跟着小导游一起去巡游一下大草原,学一首草原上的歌。设计意图导入和现时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相结合,极大地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视听结合,演唱歌曲 点击媒体,消失漂亮的
6、草原风光,背景音乐草原上请一位去过内蒙大草原的学生或熟知大草原的学生上台来为大家作介绍。师:看了这么美的风光,听了这么悦耳的介绍,我们来把这草原美景用歌声唱出来吧?展现歌曲画面,教师示范唱草原上,学生打拍或跺脚。学生用“lu”唱歌曲,师钢琴伴奏。在悠扬的琴声中请学生朗读歌词。学生轻声唱,放歌曲动画,学生查找自己唱歌中的缺点,同桌相互唱给对方听。让学生说出这首歌曲中你认为最难唱的一句。生:略。师:留意一字四拍处的拖音。音准不要由于延长而发生偏差。反复练习。歌曲处理:引导学生用稍快、甜蜜地声音演唱歌曲。放歌曲伴奏,让学生跟伴奏唱。师把学生美丽的歌声录入磁带,回放给学生们听。设计意图音响及画面从视觉
7、和听觉上冲击着学生,有助于让他们获得直接地感受阅历,初步感受草原上宽广宽阔的风格,为本歌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四、激发兴趣,创编舞蹈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听,你们看草原上的小朋友被你们的歌声吸引了,都跳起了美丽的舞蹈。师点击多媒体,消失蒙古舞蹈。师:我们也来学一下吧。师示范蒙古舞根本动作,学生跟着学。分小组请学生用刚学习的动作自己为歌曲草原上编排舞蹈。集体在歌曲的音乐中翩翩起舞。设计意图这一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协作力量。看似简洁的舞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加的欲望。 五、参加打击乐 师 :同学们的舞姿真美丽,现在啊,教师这里有几件打击乐器,为了让草原上的舞蹈更漂亮,
8、我们一起来给它配上打击乐。媒体出示碰铃、双响筒、沙球、手铃。师逐一介绍它们的名称、敲击法。让学生从他们的凳子底下取出打击乐,自己敲敲打打,试一试。师订正错误的方法。师弹琴,学生为歌曲用打击乐伴奏。先由单一的乐器伴奏,再渐渐参加其它乐器。放歌曲带,学生边唱边敲击乐器,师在歌曲声中翩翩起舞。设计意图了解打击乐的敲击方法,熬炼各种力量,再一次激起学生的兴趣。 六、音乐嬉戏草原赛歌赛舞大会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时候蒙古草原上的首领被称为什么吗?生:大汗。师:对了,这节课的开头我们看的那部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中就有一个出名的首领,说到这里大家确定已经猜出来了。生:成吉思汗。师:对了,他在历史上赫赫出名
9、。我们请班上的小小历史学家来告知大家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小小历史学家:略。师:好,现在草原上的大汗宣布了,要进行一个赛歌赛舞大会,邀请大家参与。(学生分成四小组,竞赛)。媒体消失草原上的大汗,现在宣布:草原赛歌赛舞大会现在开头。师弹琴,各小组按次序表演。(必需是描绘大草原的歌舞)用“笑脸 ”嘉奖优胜组。评委组依据各组的笑脸数进展评分。教师点评。再次播放草原上音乐,大家随音乐跳舞唱歌。设计意图:全面参加,激发竞争思想,培育学生的协作力量。表达了复习稳固的原则。 小结,下课。 草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熟悉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以下词语:勾画、骏马、无限、鞭子、奔驰、马蹄、奶茶
10、、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喜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育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尝、积存课文中美丽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绽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存课文中美丽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第一自然段中的文字所表达的草原的意境美。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预备 教师预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提醒课题 师:今年暑假,教师到过一个漂亮的地方,我还带回了几张照片。你们看!这是哪里呀?(板书:草原)今日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
11、先生的小学课文草原。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登记了沿途的所见所闻。今日,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共作一次“草原心灵之旅”。 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 1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快速扫瞄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 2自主研读 师:草原的风光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悄悄地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勾画让你感受很深的关键词句。 3放声朗读 师:自由地、放声朗读这一段,读出你对草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一会儿把你感受最深、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想象点拨,指导朗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得意,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
12、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开心。”(共享阅历,指导朗读)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优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处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借助阅历,唤起想象) “四周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以读代讲) “这种境地,既使人赞叹,又叫人舒适,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秀丽的小诗。在这境地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似乎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四音乐过渡,读中悟情 音乐过渡,激发想象。 自由朗读,读中悟情。 指名朗读,以读代讲。 五共性朗读,小结全文 “蒙汉情深何
13、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 板书设计 景一碧,千里并不茫茫漂亮动人。 草原 人远迎、招待、话别蒙汉情深。 草原教学设计4 一、引言:(图片观赏),说感悟。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二、认定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把握字词。 2、熟读课文,勾画最能表现草原特点以及独特感受的词句。 3、研读课文,详细谈谈你对草原特点及独特感受的理解。 4、品读课文,说说是如何运用比照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对草原独特感受的。 三、引导自主学习: (一)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完成预习任务四项(字词、作家作品、文章大意、勾画关键句、阅读疑问)。 2、我不熟悉的词
14、语: 3、阅读过程中的问题: (二)课堂学习: 1、预习检查: 注音: 1)鲍( ) 前瞻 ( ) 簇( )立 迥( )然不同 摩挲( ) 脸蛋( ) 长鬃( ) 翡( )翠 嘤( )衣襟( )咆( ) 哮( ) 冥( ) 想 2)依据课文补充完整以下词语。 景随( )移 ( )然不同 ( )缺乏道宽厚( )慈 起伏无( ) 凝立( )想 3)文常填空: 鲍尔吉原野,蒙古族。1958年生。内蒙古赤峰市人。我国闻名的蒙古族作家、( )作家。著有 、 、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灯等.他的文字如野马破阵,云过山峰。方家评论说:豪放、幽默、睿智、雅洁、细腻,皆是鲍尔吉原野作品的特色。草原三剑客,他们是歌手(
15、)、美术家朝戈和鲍尔吉原野。 反应,评价,明确: 鲍尔吉原野,蒙古族。1958年生。内蒙古赤峰市人。我国闻名的蒙古族作家、儿童作家。从1981年开头发表作品,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均屡次获奖,近年来以散文创作为主,著有百变人生、掌心化雪、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灯等散文集13部,曾获人民文学散文奖、文汇报笔会奖、中国新闻奖金奖。 他的文字如野马破阵,云过山峰。方家评论说:豪放、幽默、睿智、雅洁、细腻,皆是鲍尔吉原野作品的特色。 2、合作探究: 朗读课文: 个别读自由读师范读 边读边画:画出描写草原特点和人(包括牧人、城里人)对草原的感受的句子。 小组合作,分工。小组沟通、反应。明确: 草原特点:
16、辽远而苍茫看不到与看不尽在单一中呈现丰富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可以接触 人对草原感受的句子: (1)辽远而苍茫。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慌张。 (2)草原不行看,只可感受。 (3)在草原上,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其次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是局促。 (4)具备了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 (5)觉得全部的拐杖都被收去了,全部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 渺小与微缺乏道。 (6)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将来。 研读课文: 读第11段思索齐: 1、自由感和不自由感是否冲突?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2、如何理解最终一句? 小组合作,分工单数组完成问题1,双数
17、组完成问题2。小组沟通、反应。 明确:1、由于壮阔,感到很自由,不受拘束;但是完全没有拘束,也就没有指引,人突然感到局促,无措。 2、人被突然放置在大自然面前,显得那样渺小,由此感受大自然草原的博大。 品读课文: 文章为了表现草原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多处运用了比照手法,找出文中运用比照手法的地方,和同学探讨一下他们的作用。 小组合作,分工单数组完成问题1,双数组完成问题2。小组沟通、反应。 明确: 比照: 1、都市风光和草原风光的比照 ,表现了草原:辽远而苍茫 2、草原和大海的比照: 大海:观者在岸边,风光受到限制 草原:可以是草原的中心,草原的内涵更富有直观性 3、牧人与城市人的比拟,引入的
18、感受:“城里的人大睁眼睛看草原”城市人是在“ 查找”草原 ,牧人,却是在“ 享受 ”草原。 四、精讲点拨: 抒情散文的阅读方法 1、整体感悟,把握景物的特征。 2、细读课文,勾画关键描写句,细心品尝名词(景观意象)、动词、形容词(景物特征)的妙处。 3、发挥想象,描述景物,体验感悟。 4、勾画抒情谈论句,结合作品创作缘由及作家经受,体会给予作品的思想感情。 景象意象意境 五、达标测评: 1、每组有一个读音不正确,你能找到吗? (1)穹庐(qing) 局促(c) 眺望(lio) (2)前瞻(zhn) 脸蛋(xi) 渺小(mio) (3)簇立(ch) 迥然(jing)翡翠(fi) 2、同学们,你们
19、都学过哪些有关草的古诗词或成语,说出来,和大家沟通。(明确)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明月楼高谁独倚,君忧天下芳草青。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际何处无芳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六、总结提升: 1、抒情散文的阅读方法 2、草原的特点和“我”的感受 草原教学设计5 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初步感受蒙古族的音乐特点。 2、能主动参加歌曲的表现。 3、了解并学习蒙古族的根本舞蹈动作
20、,尝试创编歌表演。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教学难点: 能够随音乐即兴创编几个小骑手的动作。 教学预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方法: 听唱法和演示法。 课前1分钟:音乐律动小太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谁能为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最熟识的一个民族,并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今日宋教师也给同学们带来几幅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图片中他们在做什么?并猜一猜他们是哪个民族? 二、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1、教师播放歌曲录音我是草原小骑手,学生仔细观赏。 提问:刚刚我们观赏完这首蒙古族歌曲,请同学们说一说歌曲当中的小骑手,在骑马时是怎样的心情呢? 请同学们举手
21、说一说歌曲当中哪里表达出小骑手的骄傲感。 下面宋教师也来当一回蒙古族人给同学们唱一唱这首歌曲。 2、教师范唱歌曲第1段,学生倾听。 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边打节拍边朗读整首歌词。 4、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用“啦”模唱歌曲第1段旋律。 5、教师教唱歌曲第1段:教师唱一句,学生跟随唱一句。 6、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演唱歌曲第1段。 7、教师弹琴,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第1段。 8、教师弹琴,学生随琴尝试填词演唱歌曲第2段和第3段。 9、教师弹琴,学生有感情地用自然的声音演唱全曲。 三、歌表演教师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同教师一起手拉手随音乐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四、创编舞蹈1、教师引导,请个别同学到前
22、面来创编小骑手的几个舞蹈动作。 2、播放音乐:教师与同学一同来创编蒙古族舞蹈我是草原小骑手共同体会他们开心的心情。 五、教师总结 今日,同学们学习了这首蒙古族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也感受到了,在草原上骑马、射箭、摔跤时的心情,同时也让我们领会到了草原人民的生活是如此多姿多彩,有时机同学们可以亲自来体验一下这里的风土人情,漂亮的内蒙古欢送你。 草原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目标: 熟悉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
23、兴趣。 二、教学预备: 搜集有关草原的风光、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日我们一起和老舍先生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布满盼望的土地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会那里漂亮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课文:草原。请大家一起跟我写课题:17、草原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1检查生字认读状况以及课文朗读状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生字词:骏马 渲染勾画襟飘带舞拘束 羞怯摔跤鄂温克: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和黑龙江讷河市等地,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少数从事狩猎业。) 2、快速扫瞄课文,思索:课文主要写了草原的哪些方面?(板书:草原风
24、光民族风情) 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奇妙风光呈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师:谁情愿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我喜爱这句话,我来读一读:“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师:(板书:一碧千里并不茫茫)你读得太好了。你能不能给大家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在我眼前是绿色,远一点的是绿色,再远一点的也还是绿色!草原特别宽阔,放眼望去,草原犹如一张巨幅的绿色绒毯,始终铺到天地相接的地方。 师:我们都要像他这样读书,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茫茫”是什么意思? 生:视线模糊不清。 师:还记得
25、这首诗吗?“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同是写草原,为什么一个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好,先不焦急答复,看看能不能在接下来读书的过程中有新的发觉。来,接着读你喜爱的句子! 生:我喜爱这句话:“这次,我看到了草原我满心的开心。” (学生读书,将“清鲜”读成了“新奇”) 师:你读书的声音真好听!就有一个小地方读错了,大家发觉了吗? 师:“清鲜”和“新奇”区分在哪里? 生:“清鲜”和“新奇”都有新奇的意思,但是“清鲜”比“新奇”更多一层“洁净”的意思。草原的空气和城市的空气不一样,由于没有污染,所以更洁净。 师:是呀,一
26、踏进草原,立刻感到全身每一个毛孔都张开了,都在贪欲地呼吸这清鲜的空气。来,同学们,我们把这种“高歌一曲”的喜悦读出来。 (学生齐读) 师:草原的天空是那样明朗,它让视线变得更清楚。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很深,接着读。 生:我喜爱这一句:“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优美轻轻流入云际。” 教师也很喜爱这一句,就是有一个问题不太明白。翠色“欲”流,流了没有?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冲突吗?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争论争论。 生:就似乎是一杯水,倒满了就会流出来一样。草原就像一杯水,绿得像要流出来一样。 生:“翠”字让人感觉特殊的通透,相比之下,“
27、绿”显得死板。 师:嗯,有点感觉了。翠鸟这篇课文还记得吗?联系这篇课文,教师也比拟了“翠”和“绿”,感觉“翠绿”比一般的绿更鲜亮,更有光泽,绿得更丰富更饱满,绿得似乎都快要流淌下来(流淌的手势)。班上有学过国画的同学吗?能给同学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生:当我画国画时,用颜料在纸上渲染的时候,我发觉颜料在纸上向四周渐渐集中 师:什么纸? 生:宣纸。 师:接着说,当你在宣纸上用绿色渲染的时候,你会发觉什么? 生:我会发觉绿色渐渐地向四周渗透。 师:向四周集中、渗透、流淌。请你们轻声再读“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看看这“轻轻流人云际”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轻声自由读) 生:我想象当中
28、,草原和天空像是融合在一起。草原是那样的鲜亮、布满生气。 生:我觉得那些草原就像波浪一样连绵起伏。 师:你的朗读让教师想起了古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真是碧草与蓝天一色呀。教师也想读一读! (教师范读,学生鼓掌) 师:感谢大家的鼓舞。是呀,这哪里是绿色在流淌,这清楚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指板书)难怪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我们读书就要这样去读,不仅要读懂文字外表的意思,还要专心去感悟、用情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读出文字背后含着的意思。 生:我有一个问题。 师:(意外)你说! 生:既然“碧”与“绿”都是绿的意思,为什么用两个不同的词语来表示? 师:你很擅长提问题。来,
29、找一找,在第一自然段中有哪几个词都是表示“绿”的意思? 生:(在书中找)“绿”“翠”“碧”。 师:你们体会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生:避开总是用一个词,有变化,读起来好听。 师:老舍先生真不愧为语言大师呀! 生:我喜爱的句子是:“四周都有小丘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 师:绿色与白色的搭配,多么清爽明媚、自然和谐的图画呀! 师:(出示课件)这是一幅多么漂亮的草原画卷呀!天空给予了草原以明媚,小丘勾画了草原的线条,牛羊更给予了草原以生命活力,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置身于此情此景,老舍先生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全班齐读句子:“这种境地,既使人赞叹,又叫人舒适,既愿久立四望,又想
30、坐下低吟一首秀丽的小诗。在这境地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似乎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同学们,当你置身于草原这样的美景之中,你想说点什么呢,你又会做些什么呢?把你最深的感受用一段文字记录下来,好吗? 是呀,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开心,令人赞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认真品尝、专心赏读吧。音乐想起,稍停开头齐读。(出示课件配乐感情朗读)。 7、背诵第一自然段。 师: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久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品读课文,感受草原的民俗风情。 师: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现在
31、我们就走入草原,走进蒙古包,去了解那里的民族风情。 师:请同学们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思索:在这几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语句中知道的?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学生汇报。 1、草原很大。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出示课件)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非常潇洒,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你怎样理解“潇洒”?(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忧有什么危急。) 再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感受草原的宽阔。 2、热忱欢送客
32、人。 (出示课件)突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消失了一群马,立刻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奔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见到我们,仆人们立即拨转马头,欢呼着,疾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师:假如你认为这段能表达出蒙古人的热忱好客,确定是某些词或某句话打动了你,能结合详细的词语或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吗? 抓住“飞“、“襟飘带舞”、“立即”等关键词。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我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同位俩表演场景,感受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心情。) (五)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
33、草话斜阳。”这句话的含义。 师:奶茶倒上,奶豆腐摆上,敬酒回敬再回敬”漂亮的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些羞怯的给客人唱民歌。草原人民热忱招待远方的客人。与客人一起联欢,遗忘了时间的消逝。太阳已经偏西,可是谁也不愿走。这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出示课件)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此时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意很深,怎么舍得立刻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师:是呀,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到处洋溢着“蒙汉情深”;真是:生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真是
34、:生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 总结完毕:草原的漂亮风光让我们深深沉醉,草原人民的热忱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我们真心盼望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永存,也祝福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永久和谐。让我们再次朗读表达蒙汉两族人民心声的话语:(生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 教学后记: 胜利之处: 一借助媒体,进入美的意境 利用多媒体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特别功能,可一下子把“草原风情”草原上的精华景点场面呈现在学生面前,由于农村的孩子绝大多数没见过草原,因此教学时,我采纳多媒体教学。导入时,通过用多媒体播放草原风景图,再配上一首乐曲漂亮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
35、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学生很快沉醉在大自然的风光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敬重学生的共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鼓舞学生对文本进展共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熟悉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整节课的教学,我始终把学生与自己摆在公平的位置上,坚持与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关注学生自己的感悟与理解,特殊敬重学生的共性化理解,自己则扮演一位倾听者、鼓舞者、指导者、参加者,把学习、感悟、想象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大胆地说自己的话,说自己想说的话,力求将自己与学生摆在民主公平的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
36、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想象的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了。 三、启发想象,联想美的画面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根底上,再启发学生依据积存语言文字想象的画面,唤起学生的直观表象,教学“小丘”“一碧千里”这是一个从语言到表象的体验过程,由于美的本身是悟。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把语言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 存在的缺乏: 、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过细,以致教学中时间比拟仓促,最终有些“草草收兵”的感觉。比方对重点语句中“渲染”和“勾画”的理解,时间用得过多。 2、面对学生精彩的表现,我不能准时地找出更为适宜的评价用语,有时候,明明知道学生表现很好,但却急于找不到适宜的话语进展评价。那些用惯了的“你真棒”
37、“好极了”等,在我看来一遍足以,假如反复使用则会变的枯燥无味,失去了表扬的意义。 草原教学设计7 教案背景 1、面对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人教五年级下学期 3、课时:两课时教学内容分析 草原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语文(人教教育出版社)中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美丽的内蒙古草原的风景和热忱好客的蒙古人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了解祖国土地上的那些优秀的民族和漂亮的西部文化,使学生产生爱国之情。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喜爱草原,喜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8、。 3.熟悉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学习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课时安排 2课时课前预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漂亮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醒课题 1.课前沟通: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宽阔的境地。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日,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会那漂亮的风光
39、,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留意把句子读通顺,不熟悉的字请教同学。思索: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表达在哪些方面?依据学生答复,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美 人情美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为闻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奇妙风光呈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特别美丽,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
40、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得意,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开心。” (1)词语比拟:“空气是那么(清鲜、清爽),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图片展现,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有感情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宽阔的意境。(2)假如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情愿上来高歌一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
41、条是那么优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处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画”。 3(2)图片展现,感情朗读,体会“优美”的感觉。 “这种境地,既使人赞叹,又叫人舒适,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秀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5.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开心,令人赞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认真品尝、专心赏读吧。 6.熟读成诵: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久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漂亮的草原我的家,观赏草原风光 3.引导在图片观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感受“潇洒”之美 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非常潇洒,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4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