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单元表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6单元表格教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五、创设情境,复述课文1 .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 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 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 叙述。(2)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 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2 .同学们练习后复述。六、布置作业1 .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2 .课后实践活动:可组织长征题材故事会、图片展览会等。16桥教学目标: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 放
2、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味语言中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 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3 .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 的表达特点。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 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教具准备:准备一段洪灾的录像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第一课时(交流平台)(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选择生活中所发生的令人感动的事, 包括难忘的事。要求做到内容具体,语
3、句通顺,感情真实。)三、指导构思1 .回忆从这组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2 .想一想自己准备怎样写,才能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四、独立试写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重点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五、讲评修改1 .按这次习作的重点讲评。请学生把自己写的片断展示出来,读后请同学评一评,哪里写得好?哪 里还可以改进?2 .自评自改,小组互评互改。六、布置作业将修改好的习作认真誉抄到作文本上。回顾拓展四教学目标:1 .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明白写文章 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别人,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够被感动。2 .积累16个成
4、语。3 .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 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zj O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以便课堂上交流汇报,大家 互相学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朗读对话,畅谈体会1 .自由朗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2 .指名分角色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3 .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4 .小结、归纳:(1)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2)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3)要注意表达的方式:把思想感情含在事情的叙述或环境描写中; 直接抒发感情;借景
5、抒情 二、联系课文,深化认识 1 .从这一组课文中选择典型的句段,朗读、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 式。直接抒发感情(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再见了,亲人)(2)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没得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再见了,亲人)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感情(1)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可是你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再见了,亲人)(2)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桥)寄情于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金色的鱼钩)2 .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 3 .还
6、有哪些其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给出实例体会。(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情景交融)三、拓展课外,加深理解2.继续收集成语故事,与同学互相交流。交流课外书中自己发现的一些表达方法,进行佳作欣赏。第二课时(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一、日积月累1.读正确(1)自由读一读这些成语,把字音读正确。(2)指名读,正音。2.解词意:(1)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说给别的同学听。(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借助成语词典 加以理解。3.加速记:按自己的方法把词语进行归类(1)比较适用于形容和平时代的精神。(2)比较适用于形容战争时代得精神。(3)比较适用于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4)比较适用于形容思想境
7、界方面的成语。4.说故事: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鞠躬尽瘁”等。5.巧运用:你能不能选用其中的几个成语说一段话?二、成语故事1.自由读故事,思考:“程门立雪”讲的是一件什么事?2.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程门立雪”的大意。3.这个成语现在多用来称赞什么精神?4.速读全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时非常尊敬老师?5.有感情朗读课文。6.全班畅谈班级中尊敬老师的典型事例。7.练习讲讲这个故事。三、布置作业1.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第五单元单元教材解析: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 两篇略读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
8、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 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 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教学目标:1 .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2 .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 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1 .本单元会认生字36个,会写22个。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中的人物 形象。3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些故事。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2、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教学课时:18将相和2课时19草船
9、借箭2课时20*景阳冈1课时21 *猴王出世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五2课时18.将相和教学目标:1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隆重、胆怯、诸位、和氏 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2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 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 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 象与品质。教学难点:把握“完璧归赵”“海池之会”“负荆请罪” 3个小故事之 间复杂的因果关系。课前准备:1 .学生搜集一些历史故事。2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课
10、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1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 熠生辉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 简单介绍一下。(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他所了解的历史人物,教师根据学生的 谈话适当的激励与点评。)2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 蔺相如列传改写的。3 .板书课题。4 .同学们已预习过课文,“将”、“相”各是谁? “和”在这里应该是 什么意思?对于题目你是如何埋解的?(“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二、初读课文,理清脉
11、络1、“将”与“相”之间为什么和好,他们之间为什么曾经不和?请同学 们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 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2、讨论交流: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l-io自然段)完璧归赵。第二个故事(1115自然段)港池之会。第三个故事(1618自然段)负荆请罪。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3.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1)读准字音,“诸位”应读“zhii” “负荆请罪”读为“ jing ;多 音字,着(zhdo)急、上当(ddng)、答应(ying )、为(w6i)难、便(piGn)宜、 上朝(chGo),据词
12、定音。(2)认清字形,比较形近字,璧(壁)、秦(奏)、归(旧)、克(刻)。(3)体会词语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带这些词的句子读一读。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 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三、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同学们通过阅读,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评价一下文中的某 个人物吗?(蔺相如临危不惧、机智勇敢,胸怀宽广;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 秦王阴险狡诈)2、选读重点句段,自主感悟人物。(1)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我
13、发现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蔺相如,这个人物贯穿三个小故事的始终,我们先进一步了解他,好吗?(2)请同学们在“完璧归赵”、“海池之会” “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 中找出描写蔺相如的有关语句,细细去读,感悟他的个性想法。(学生读书、批注、讨论。)四、交流感悟,情境促读课文中关于蔺相如的哪些细节描写,引发了你对他的进一步了解,请谈 一谈。学生讨论,交流: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壁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交流: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壁,就上前一步,故意说 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机智的蔺相如当时是以怎样的语
14、气跟秦王说话才使得秦王把璧交给他 的呢,请同学读一读。2、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 看您并不想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交流:“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真是手中有璧,心 中有底。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 胁秦王,吓唬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 他的才智过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吓坏了非常喜欢和氏璧 的秦王,请同学们在读一读蔺相如的动作,语言感受他的无所畏惧。3、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 璧已经送回从来不讲信用
15、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 送回赵国。探讨:蔺相如非常聪明,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先发制人。蔺相如面对 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变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看 出他机智勇敢、做事果断、不畏强暴的性格。板书:机智勇敢,不畏强暴4、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 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 就跟您拼了! ”蔺相如面对秦王对赵王的侮辱,奋起反抗,为了国家的尊严他不畏强 暴,不畏牺牲。情境朗读,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无畏。假如你就是蔺相如你会怎样对秦王说这些话,指名读。五、置留问题,激发研读兴趣1、蔺相如的出色表现在
16、课文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在课下读一读有关于 他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下来。2.提出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 .认读“召集、商议、隆重、胆怯、能耐、诸位、和氏璧、完璧归赵、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2 .回顾课文内容。3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廉颇知错就改的大将风度 以及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高贵品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再次零距离接触这些历史人物。二、研读人物,体会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1. “完璧归赵” “港池之会”中蔺相如的卓越表现令赵王对他刮目相 看,于是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这引发了廉颇的
17、不满,他是 怎么说,怎么做的?2.研读人物,体会表达(一)分析蔺相如的语言、行动: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语言:“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 我们赵国呀! ”从蔺相如的语言、行动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3 .再读蔺相如的语言,感悟人物形象。课件出示:“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 我们赵国啊!”a. “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这句话说得对吗?文中哪儿证明他说的话是对的?(港池会见时,秦王不敢攻打赵
18、国,就是因为廉颇已经在边境做好 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说明廉颇在保卫赵国中起了很大的作用。)b.你怎样理解蔺相如的这段话?4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语言。(二)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1、画出描写廉颇的语言、行动的句子,说说廉颇的性格特点。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 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 台! ”在这里“嘴”指什么?蔺相如真的只是靠他的“一张嘴”吗?从廉颇的话中,你发现廉颇有什么特点?(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行动: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出示幻灯片,观察第二幅插图,想象人物当时的言行,说说廉颇负荆 请罪
19、的情景。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各抒己见,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从“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讨论、交流、点拨: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廉颇的语言、行动,深化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三、思维扩展,深化认识1 .赵国“武有廉颇,义有蔺相如,你为赵王感到幸运吗?为什么? (蔺相如具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 大体的高尚品质;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而他们 两人的共同特点是爱国,有这样两位大臣,赵王是非常幸运的。)2 .讨论: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交流、点拨:蔺相如“完璧归赵”、“海池之会”的两次立功,被
20、赵王封为上卿, 致使廉颇不服气才有了 “负荆请罪”的故事。因此,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着 什么关系?(“负荆请罪”是果,前两件事均是因。)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爱国。板书:爱国四、鼓励编排课本剧本文由三个故事组成,内容较长,关系较为复杂,同学们可以选择 其中的一个小故事表演。友情提示:1 .熟读课文,注意人物的语言、语气。2 .在有感情地熟练朗读之后,可以适当编排一些动作,朗读中做一 些表演。3 .合理地分配角色,指定合适的人读叙述语言。4 .朗读表演的练习中,同组评议,看是否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五、激发阅读兴趣,鼓励读书本文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 很有价值的
21、历史著作,其中,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 叙述了许多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故事(组织学生阅读文后“资料袋”), 希望今后同学们去读一读原著,也可听人讲讲其中的故事。1 .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桥”的课文?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 容。2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这篇课文又会写些什么内容呢?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 .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不理解的词语可通过 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可向学习伙伴请教,难读的句子多 读几遍。2 .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1)检查字音、字形(应注意“肆”的声母是平舌音,“搀、呻”的韵母是翘舌音,“疯、狞、
22、淌、瞪、膛”的韵母是后鼻音,“呻、搀、奠”的韵母是前鼻音。特别注意“肆”、 “奠”的写法)(2)学生提出难理解的词语,共同帮助解决。(3)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朗读。(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3 .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突遇山洪16;疏导撤离7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三、感受险情1 .让我们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可怕的一幕。读课 文第一段,找出文中描写洪水(或雨水)可怕的句子,用心体会。2 .汇报交流谈体会,感情朗读促感悟:(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抓住“像泼”、“像倒”谈感受。(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23、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A.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B.比较“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哪一句写得好? 为什么?C.指导读出洪水的凶猛。(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19.草船借箭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 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 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2、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 懂地理、识人心。3、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教学重点:感悟人物形象,从“草船借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难点:通过具体语句感
24、受人物特点,并通过读表现人物个性。教学准备:1、推荐学生阅读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篇章。2、把相关的句子制成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简介背景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 的宝贵文化遗产,你知道四大名著指哪些书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草船借箭 这个故事就节选自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谁来说说这个故事主要写了 哪几个人?谁向谁借箭?(主要写了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是诸葛亮向曹操“借”箭。)2.简介时代背景。课件出示: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 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
25、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 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 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 .检查预习,巩固生字词。(1)指读课文,正音(“擂”,应读16i,不能读IE; “丞”,读chdng,不能读c6ng;指 导写字时,“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已”;“延”要注意与“廷”区别; “援”的右边是“爰”不是“爱”。“丞”字应提醒学生注意笔顺。)(2)结
26、合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本课指周瑜因诸葛亮 比自己强而忌恨他。惩罚:严厉地处罚。自有妙用:自然巧妙的用处。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 势,决定策略。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 哪些内容?2 .“草船借箭”这个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围绕“借”课文讲了哪些内 容?(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 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一箭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 四、品读借箭原因,感受人物特点1 .指名读第1自然段2 .诸葛亮
27、的才干怎样?周瑜妒忌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吗?文中哪些词可 说明请画出来。(“挺”、“才”,指导朗读稍重些。)3 .自读第二自然段段a.课件出示:思考: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 来?b.讨论、交流:(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迫使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限” 故意刁难,最后当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时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以便抓到字据,日后好加害于他,他的真正目的是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 计来陷害诸葛亮。)4.周瑜的真正目的是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为什么不拆穿他,反而接受 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5、周瑜居心叵测,诸葛亮运筹帷幄,请同学们体会他俩每
28、次对话时,各 人心里可能想些什么?他们在说话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什么语气?试着读 一读6.分角色朗读1、2自然段,体会人物性格特点。五、设置悬念,布置作业1. 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只要三天就造好十万支箭,他答应的是否太多草率?他将怎样做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体会周瑜、诸葛亮的不同心理。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切入中心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草船借箭。(出示题目)2、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 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3、使周瑜自叹不如的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
29、神机妙算)。“神机妙算”什么意思?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 妙在何处?(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一)知天时1、课件出示:“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1)创设语境,感悟朗读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 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是怎样的心情呢?谁来读读。小结: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 因为大雾漫天
30、,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 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2)联系上下文,体会知天时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也许是凑巧赶上大雾满 天呢?请联系上文,找到可以联系的句子(指名回答:“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 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前两天没动静可不可以不写,直接交代: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 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多简练,这样改好吗?为什么?(组织学生议论。)小结: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对天气情 况了如指掌。怪不得周瑜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31、二)懂地利诸葛亮算好了大雾天,那么他又是怎样找准借箭的地理位置的呢?1、“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 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2、“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 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3、“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 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为什么?(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 排巧妙,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妙不妙?4、“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
32、经驶出二 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水流方向向东,风向向东,因此船受箭归来才 会顺风顺水,这就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一一(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三)识人心草船借箭的成功,还有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诸葛亮十分了解曹 操生性多疑的性格,他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看出来呢?1、“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 箭好像下雨一样。”(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 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2、“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
33、来,怎么办? ”诸葛亮笑着说:“雾 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在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 了诸葛亮的笑。你怎样理解诸葛亮的笑? ”3、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 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4.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怪不得周瑜长叹一声,说一一(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二、人物对比,升华感受1、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提示后讨论交流)交流预设: 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 到的是“借
34、”箭。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 人,善于把握全局。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 要胜过周瑜。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 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 出兵,只得放箭。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 一字排开,两囿受箭。)四、链接诗句,扩展文本1、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认为诸葛亮挺有才干?请你选用一些四字 词语来形容诸葛亮。(足智多谋智慧超群 精明能干 知识渊博神机妙算)2、后人借这件事写出了赞美诸葛亮的一首
35、小诗:课件出示: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3.指名朗读,背诵。五、总结拓展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么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 地理,足智多谋,他的本事从何而来,想知道吗?请大家阅读诸葛亮全转、 三国演义的46等相关章节。20*景阳冈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等词语。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够绘声绘色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教学重点: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是课文的重点,而“打”则是“重中之重”。教学难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课前准备:1、
36、“武松打虎”影片片断以及课文相关句子的课件。2、学生读读或者请人讲讲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了解武松打虎前后的 一些事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趣读文1、同学们,刚刚欣赏了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的片段“草船借箭”。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今 天,让我们走进罗贯中的老师施耐庵所作的古典小说水浒传,学习节选自 水浒传的一篇课文。2、简介水浒传3、今天我们学习的景阳冈写的是哪位英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讲了武松的什么事?二、自学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1、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小说,里面有不少文言色彩的词、句也有一些容 易读错的词语。让
37、我们来读一读,争取读正确、流利。课件出示:但凡、揪他不着、筛酒、脊梁、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迸出 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脊”为上声“ji”,“踉”读鼠ing,不读“lidng,“迸”读“归ng” 不读 “bing”。)2、体会词语的的含义。筛:斟。筛酒,即斟酒、倒酒。如何:这里是“为什么”的意思。但凡:凡是,只要。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说时迟,那时快:表示当时的时间非常短促。旧时说书人的习惯用语。三、默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1、武松急着赶路,是回清河县寻找自己的哥哥武大郎,却在
38、景阳冈意外 遭遇老虎,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给每一部分加上 小标题。(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与个别学生交流)2、讨论,交流。按事情发展顺序,理清文章脉络。冈下饮酒:(14自然段)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酒后上冈:(57自然段)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 但决定继续上冈。冈上打虎:(812自然段)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 虎。挨下冈来:(最后 个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四、品读“打虎”,体验精彩1 .通过刚才的读书,你认为课文中哪部分的描写最精彩?(打虎)请同 学们 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段落多读几遍,可以边读边批注。2 .你对“武松
39、打虎”中哪些语言最感兴趣,请读一读,说说你的想法。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中相应内容,点拨引领。(1)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过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都有哪“二般?为什么“二般都抓 不到武松?(“般”,指种、样。武松灵巧闪过体现出他的机智灵敏、有勇有谋。).体会“闪”用词的精当,感悟武松的机智灵敏。a “闪”这个动作词与哪个动作比较接近?(躲)“闪”与“躲”在这里 用哪个词比较好呢?b小组讨论后交流。同学们,你们认为老虎凶猛吗?作者描写虎的凶猛其实是为了表现什 么?(写虎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
40、点,用虎的“猛”衬托了人的“勇”。)朗读第九自然段。提示:读出虎的凶猛以及武松的灵活机智。(2)凶猛残暴的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 了一半。武松开始反守为攻,武松的哪些动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读 一读。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a、勾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可以试着做一做动作,从这些词中你可 以体会到什么?(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 生风,形象生动
41、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 过人的高大形象。)b、武松的唯一武器就是哨棒,作者描写哨棒的地方很多,但所用的动词 却不一样,请看课件:“靠、提、拖、插、拿、抡、劈、丢”,请同学读一读,思考:武 松为何丢下哨棒?他的哨棒为何折成两截?(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3、播放“武松打虎”电影片段,深化对人物形象的感悟。五、回顾全文,体会写法1、“武松打虎”让我们认识了一个豪放而又勇武机智的武松。景阳冈 这篇课文主要写打虎,却为什么用了 7个自然段很大的篇幅来写武松冈下喝 酒,以及不听劝告执意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 惧
42、的英雄形象。)课件出示:a武松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b看了看笑道:“我怕什么!”c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d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武松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不怕”的?说的语气有什么变化?当时武松 会是怎样的心理?你读懂了什么?(师生讨论交流: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2、如此无所畏惧而又骁勇的传神人物,最后却一步步挨下冈来,你认 为这么写是不是会有损于武松这个英雄的形象呢?六、课外延伸,鼓励阅读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请你选一 个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读读,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 形
43、象的。21*猴王出世教学目标:1 .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顽劣、 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脑”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 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A. “跳舞”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B.指导朗读。(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A.读着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朗读: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3 .说话练习: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或播放洪灾的录像资料),结合课 文内容,你能说说这样的险情吗?4 .感受人们的紧张(1)当时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随机理解“你拥我挤”、“跌跌撞撞”、 “拥”)(2)你
44、能想象出男女老少惊慌失措的样子吗?(引导学生想像体验情势 危急)(3)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转换角色,体验危急)5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读出自己的感受。第二课时一、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二、感悟老支书的崇高精神1 .洪水如猛兽般袭来,死亡正一步步逼近,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就是全 村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桥。当他们跌跌撞撞地向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 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三大段,想想老汉是 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2 .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 .交流汇报。(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A.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8 .不说话的老汉
45、会想些什么?C.朗读。(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教学重点: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 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教学难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 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2 .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 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教学设计:一、漫谈“悟空”,揭示课题1 .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 物?(孙悟空)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2 .同学们,这个嫉恶如仇、英勇无畏、而又极具反抗意识的孙悟空从哪 儿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 成美猴王的经过。二、初读课文,读通语句1 .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师生交流。2 .交流自学情况,汇报难懂的字词和和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词 语与句子的意思。名曰:名字叫作。石窍:石头边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孔子名言。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拱伏无违:伏在地上,朝上礼拜,没有违抗的。抓耳挠腮:乱抓耳朵和腮帮子。形容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