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评课邱炀公开课.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575685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的歌会评课邱炀公开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云南的歌会评课邱炀公开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的歌会评课邱炀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的歌会评课邱炀公开课.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文学院中文151邱炀云南的歌会评课分点评述:王荣生先生曾确定了散文教学内容的三个维度:其一,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 达、语句章法;其二,作者的所见所闻及其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其三,作者的所 思所想和他独特的情感认知。(出自王荣生先生的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路 径)这三个维度很好地概括了读者对一篇优秀散文应有的期待,但我认为还应 该再加上“引发读者的独立思考”这一维度,读者不可能永远都在体悟作者的情 感,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读者自身情感的触发。吴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为我们做了一 个很好的示范,下面是我对课堂亮点的简单评述。1 .以歌会文,吸引注意。在语文教学当中,用相关音频材料来导入课程的方式 并不少见,但

2、吴老师另辟蹊径,她带领学生一同唱了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 来这首云南民歌,这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去学习课文云南的歌会, 而且这也让学生初步了解了云南民歌的风貌。2 .课前预习,收集疑问。学生在课前预习了课文,且写下了自己的疑问,吴老 师则是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学生的疑问就是课堂的重点和难点, 吴老师重点解答了那些普遍存在的、与文章主旨关联度较大的疑问,这样就 大大提高了上课的效率,并且能为学生提供更多个人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吴 老师将所有疑问与学生的名字一一对应,并在课上询问了部分学生的听课情 况,有时候对于学生而言,如果自己的名字能够出现在ppt上或出现在老师 的口中,也是一件很令人感到

3、自豪的事。3 .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悬念的设置应要恰到好处,而且悬念的呈现应是有节 奏的。在提到云南姑娘的眼睛时,吴老师引入了作者笔下的另一位主人公一 一翠翠,吴老师将翠翠与天宝和傩送的爱情故事设置成悬念,牢牢地抓住了 学生的“胃口”,但她并没有选择直接告诉学生故事的结局,而是反过头来 让学生自主阅读边城。好故事只有自己才能品出好处来,若学生在好奇 心的驱使下体会到了名著的好,那设置悬念也确实是一种高妙的教学技巧了。4 .倾情朗读,感悟词句。一吴老师的朗读极具魅力,不论是停顿、重音、语气,还是语调、语速、节奏,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因此在师生的对比朗读中,我 感受到了文章用字的巧妙,如文中对于云南

4、姑娘的外貌描写(重点在形容词 上),“还”与“就”的差别,以及模仿云雀的叫声等等,在朗读的过程中我 能品味到作者用词的精准,从精准的用词中我能体会到作者对云南风土人情 的喜爱和眷恋之情。5 .巧用比较,启发思考。不论是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间的比较,还是各地民歌 间的比较,吴老师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的语言风格和内心起伏 的情感,进一步地升华了主题,并用沈从文先生的“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 歌”这句话作为课外拓展的题眼,引发学生对于家乡民俗文化的思考。吴老 师不仅在教学生如何学习,更是在教学生如何做人。6 .以读促写,深化阅读。阅读是对话,读者的阅读正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 创造的过程,在阅

5、读教学中,教师就应放手让学生去当作者,读与写可以而 且应当互相迁移。吴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让学生写一篇介绍家乡的民歌民谣 或其他风俗文化的作品,这就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习作能力。只有当新教授 的内容与学生已知的事情联系起来时,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教学内容并将之纳 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在之前的阅读中,学生对作者的语言风格也有了大 致的了解,因此某些能力较强的学生甚至能写出与作者风格相似的作品,这 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同时也让学生逐渐掌握了从“言”识人的本 领。7 .翻转课堂,学生主导。在以往的课堂中,教师往往是主角,然而随着时代的 发展,教学中心逐步转移到了学生身上。在吴老师的课堂中,学生的参

6、与度 非常高,留给学生的时间要远远多于教师授课的时间,学生乐在其中,课堂 气氛活跃,这符合语文教学活动“新”、“趣”、“妙”的三大标准。8 .寻找趣味,充满热情。在重现课堂情境的过程中,我时常能被吴老师逗得哈 哈大笑,追求趣味性活动是自然的反应,有趣的课堂教学使学习变成一种乐 趣。吴老师的幽默不是那种仅带有娱乐性质的笑话,她的幽默是紧扣课堂教 学主题的,换句话来说,她的幽默是为课堂服务的,吴老师真正做到了寓教 于乐,寓学于乐。在我的印象中,吴老师是个干劲十足的人,她有着高度的 教学热情,这份热情也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使得师生间生成了一个良好互利 的循环系统。总评: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描写云南歌会风俗

7、的散文,而散文是对自我的叙 述,散文是自述性文体,唯有散文,直接是作者内心的独白。散文阅读,就 是直接聆听作者的心声,就是与作者的直接对话(出自李海林先生的文学 作品阅读教学思路),因此散文描写的对象是通过对象的描述所抒发的作者 的情感(文本特质),所以教学散文要将重点发在情感上。通过重现课堂情 境和查阅课堂实录,我发现吴老师的教学的的确确将“情”融入了课堂之中, 师生间的互动更是将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了起来,当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与 学生产生共鸣,甚至能引发学生更进一步的思考,如对人性的思索和对文化 传承的看法等等,那么这一堂散文教学课肯定是成功的。云南的歌会被选入了人教版八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学

8、情),根据课 程标准对初中学段提出的文学作品的课程目标,学生要能够理清思路,理 解、分析文章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同时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并 可以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实际上,八年级的学生 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主要担任了引导者这个角色,教师要善 于引导,而不应该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吴老师上的课就是一个很好 的范例,她的课堂既有创新,又能精确地将学生指引到需要他们进行解读的 地方,这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学习重点:立足散

9、文文本的主旨(情感)从整体阅读角度设计目标,感悟情思是散 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基本内容,品读富有情味与表现力的语言(情境)是激发 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基本学法,研究学情,了解学生文本解读的疑惑点、兴趣 点、空白点是唤起学生主体情感体验与激发探究欲望的基本落脚点。疑问:1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师生间的互动是比较多的,那么教学时间就有 可能难以把控,所以我想请问老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2 .如果有时候学生的反映没有我们预期的那么热烈,那我们该怎么处理 呢?3 .散文教学的灵魂就在于一个“情”字,但在某些散文中作者可能蕴含了 复杂的情思(比如周作人先生和李国文先生的散文等),那我们又该怎么 将其解读透彻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