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时《分香蕉》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5801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时《分香蕉》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58019.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第四课时 分香蕉 教学内容:教材第 64、65 页。教学目标: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教学重难点:重点:除法算式的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难点:除法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谁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说给大家听。二、问题探究。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 12 个香蕉平均分成 2 份,每份多少?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2、谈话:把 12 根香蕉分成 2
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 读作:除以(把 12 分成 2 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 6?如果把 12 平均分 3 份能用除法表示吗?)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三、体验感悟。出示 18 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四、实践应用。完成练一练第 1、2 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五、小结。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六、布置作业。完成练一练第 3、4 题。板书设计:分香蕉 122=6(根)122 读作:12 除以 2 教学反思:前面大量的平均分的活动,是在学生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生活经验出发,在
3、操作水平或表象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为本节课认识除法做好了准备。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这个过程就是如何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必要的讲解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使学生知道把物体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的过程。第五课时 练习五 教学内容:教材第 66、67 页。教学目标:1、能在活动中正确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2、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3、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列式计算。难点: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课件出示:课本
4、66 页第 1 题。1、学生独立动手圈一圈,填一填。2、分组讨论。3、集体交流、汇报。课件出示:课本 66 页第 2、3 题 1、学生集体读题,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2、学生独立完成。3、分组讨论。4、集体交流、汇报:课件出示:教材第 67 页第 5 题。为什么这样列式,是怎么分的?1、学生看懂图意后,尝试独立解答 2、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说说算式的意义。二、知识应用:数学故事 课件出示:教材第 67 页第 6 题。编数学故事。机灵狗的鱼缸里面有 12 条漂亮的小金鱼,但是机灵狗不小心把鱼缸打破了,金鱼掉在了地上。淘气和笑笑跑过来,把这些小金鱼平
5、均放在两个鱼缸里,每人高高兴兴地端着一个鱼缸走了。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讲故事或补充,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解决问题后,组织学生汇报交流,重点说清算式的意义。先让学生说一说故事的情节,在解决除法问题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三、小组活动:看算式编故事。1、让学生看算式,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编故事。进一步沟通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除法问题。2、组内交流。3、集体汇报。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那些知识呢?与大家分享一下吧。教学反思:在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得出答案的基础上,要适时引导、鼓励学生超越借助实物操作的水平,尝试用图形表达自己的思想,促进思维从操作水平向表象水平发展。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故事情节,明确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除法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