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粮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_龚伟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粮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_龚伟12.docx(6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分 类 号 F 2 7 9 . 2 4 UD C 编 号 1 0 4 8 6 武 汉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国 有 粮 食 企 业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问 题 与 对 策 研 究 研 究 生 姓 名 : 龚 指 导 教 师 姓 名 、 职 称 : 李 燕 萍 伟 教 授 学 科 领 域 名 称 : 工 商 管 理 二 五 年 五 月 Study on the Problem and the Counterplot of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hinese Stateowned Grain Enterprise By Gong Wei
2、郑 重 声 明 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学位论文没 有 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行为,本人 愿意承 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特此郑重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曰 中 文 摘 要 从 2004 年开始,国家全面展幵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将国有粮食企业全 面推向市 场,使其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国有粮食 企业的经营管理模 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更是国有粮食企 业的薄弱环节。改善和加强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对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对 此,论文分六章进
3、行了论述: 第一章分析了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对国有粮食企业的影响。第二章分析了国有粮 食企业人 力资源管理的现状、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粮食流 通体制决定了国有 粮食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国有 ii 食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造就了 国有粮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的现状和问题。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又对国有粮食企业 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三章阐明了改善和加强国有粮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强调了 以人为 本 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科学性和重要性。第四、五 _、六章分别就 切 实搞好人力资源 规划 、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 重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等三个重 点问题和关键环节, 具体
4、探讨了建立和完善国有稂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方法 和途径。 论文在激励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和企业文化理论的运用 上力求有 所创新。 关键词: 国有粮食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 对策 Abstract Since 2004, China have been launching the market-based reform of grain circulation system completely, and pushing the state-owned grain enterprise toward the market completely, to make it re
5、ally become the competitive body of the market. Because being affected by the planned economy for a long time, the management mode of the state-owned grain enterprise can*t adap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s also the weak link of the state-owned grain enter
6、prise. So there is importan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and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and strengthen the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nagement.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o discuss this: Chapter 1 analyses how Chinese grain circulation system affects the state-owned grain enterpri
7、se. Chapter 2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 of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state-owned grain enterprise, and the challenge which the state-owned grain enterprise is facing. The logic relation between them: The grain circulation system determines the management mode of the s
8、tate-owned grain enterprise, the management mode of the state-owned grain enterprise mak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 of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state-owned grain enterprise. The reform of the grain circulation system challenges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the state-owne
9、d grain enterprise. Chapter 3 clarifies the basic thinking of improv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emphasizes that the people-oriented management thought is very scientific and important. Chapter 4? chapter 5 and chapter 6 discuss the method and the path of establishing and imp
10、roving the system of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state-owned grain enterprise from three important problems and key links, which are of making the human resource plan actually, building up effective motivation mechanism, The author tries to make some innovation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
11、tivation theory the stakeholders theory, the enterprise strategy management theory and the enterprise culture theory. Key words: Chinese State-owned Grain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oblem Counterplot 目 录 中文摘 要 英文 摘要 弓丨 m. 1 第一章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对国有粮食企业的影响 . 2 第一节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沿革 . 2 第二节国有粮食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 .
12、6 第 三 节 粮 食 流 通 体 制 市 场 化 改 革 对 国 有 粮 食 企 业 的 影 响 . 8 第二章国有粮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 11 第一节国有粮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 11 .第二节国有粮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 14 第三章改善和加强国有粮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 . 16 第一节充分认识改善和加强国有粮食企业人力资源 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16 第二节牢固树立 以人为本 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 18 第三节建立和完善国有粮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23 第四章切实搞好人力资源规划 . 24 第一节人力资源规划的
13、意义与目标 . 24 第二节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 .-25 第兰节如何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 29 第五章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 32 第一节关于激励的一些重要理论 . 32 第 六 章 重 建 优 秀 的 企 业 文 化 . “ “ “47 第一节什么是企业文化 . -47 第二节国有粮食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基本精神 .50 第三节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 52 . 55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国家对粮食流通长期采取高度集中和直接干预的管 理政策。 粮食流通体制深深地打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国有粮食企业一直承担着部分政府 职能。粮食部门是 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长期以来,受粮食流通体制的影响
14、和制约, 执行国家粮食政策、维护粮 食市场稳定、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及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成为国有 粮食企业的首要任务,创造利润只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逐渐产生的第二位的目 标。作为国家管理粮食流通、实施粮食宏观调控 的重要载体,国有粮食企业尚没有真正成 为市场竞争主体。但置身于我国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和经 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粮食流通 体制却国有粮食企业为了适应形势的 发展,也一直在进行着渐进式 的改革。目前这一改革 正处在实现实质性突破的关键时期。从 2004 年开始,国家全面展开粮食流通 体制市场化 改革,允许和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粮食经营,将国有粮食企业全面推向市场,使其真 正 成为自主经
15、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和独立的法人实体。 国有粮食企业在进行重大变革的同时,面临着其他经济成份的激烈竞争。而企业间的 竞争最终 体现为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创造利润的第二源泉。这就要求企业高度重 视并有效实施人力 资源开发与管理。但这正是国有粮食企业尚未引起重视的薄弱环节。改 善和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 理工作,对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 战略意义。 为此,本文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中观的视角,从分析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对 国有粮食 企业的影响入手,指出了国有粮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提出了建立和完 善国有粮食企业人力资源管
16、理体系的对策与措施,始终贯穿 以人为本 的管理理念,回答了 是 什么(问题 为什么 和 做什么 的问题,也适当涉及了 如何做 这一微观层面的问题,希望 对解决国有粮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有一定的 启发作用和参考价值。 第一章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对国有粮食企业的影响 粮食流通体制,是指粮食流通领域中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是粮食商品流 通领域 中所有制形式、粮食商品流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及利益分配关系的统 称。一般包括两 方面的内容:一是粮食购销政策制度;二是粮食流通管理体制。 粮 食流通体制决定了国有 粮食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而国有粮食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 又造就了国有粮食企业的人事 政策和管理
17、方式。 所以,了解我国粮食流通体 制和 国有粮食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对于我 们认识和分析国有粮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 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 一 节 我 国 粮 食 流 通 体 制 的 沿 革 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对粮食流通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按照时间顺序和 粮食流 通管理的形式划分,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一、 1949 一 1952 年,粮食自由购销阶段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处于恢复阶段,粮食产需、供求矛盾十分突出,由于粮价 上涨, 带动市场物价剧烈波动。面对严峻的粮食形势,国家在积极发展生产的同时, 对粮食流通 实行国营商业领导下的自由购销。主要采取了四条措施: (
18、一)利用国营商业征收公粮、在市场上收购,依靠合作社或委托私商代购等 方式掌握 粮源。 (二) 加强市场管理,发挥国营商业在市场上的主导作用,组织国营公司适时 吞吐,平 抑粮价,稳定市场。 (三) 掌握粮食批发权, .逐步扩大国营公司直接供应的粮食数量,减少中间盘 剥,扩 大零售阵地。 (四) 对私营粮食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一方面允许私营粮商合法 参见国家粮食局:粮食流通知识读本,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2 年,第 144 页。 国有粮食企业 : 在粮食统购统销和 双轨制 时期,主要是指 粮食管理所 (另有少数专门的粮食仓储、 运 输、加工和销售企业),在 1998 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19、时,改称 粮食收储公司 (将加工剥离,划归 附 营企 业 管理),不久又改称 粮食购销公司 。 2004 年国家启动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要求对国有粮食 企业 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和战略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其成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公司制企业。 经营,合理发展;另一方面打击不法粮商的投机破坏活动。 二、 1953 1984 年,粮食统购统销阶段 从 1953 年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粮油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到 1993 年国家 逐步放开粮食销售市场和销售价格,时间长达 40 年。 从 1953 年开始,国家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对商品粮的需求日益增长,粮食 生产虽有 较快发展,但国家粮
20、食收支难以平衡,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为此,中共中 央于 1953 年 10 月发出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政务院于同 年 11 月发布了关于实 行粮食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命令,从 12 月起,在全国 范围内实行。 1955 年,在总结实 践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发布了市镇粮食定量供 应暂行办法和农村粮食统购统销暂 行办法,使粮食统购统销逐步形成了制度。 (一) 粮食统购。对农村的种粮户,在留足口粮、种子、饲料粮和缴纳农业税 后,统购余 粮的 80-90%。 (二) 粮食统销。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规定,对市镇居民的口粮, 按其劳动差 别、年龄大小及不同地区的粮食消费习惯等情况,分等
21、定量,以户为单 位,发给购粮凭证,凭 证供应粮食。对工商行业用粮,按照用户的实际需要,核定 指标,计划供应。对市镇 饲料用粮, 也实行分类定量供应制度。 (三) 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严禁私商经营粮食,不允许发展私营粮食加工 厂,可由国 家粮食部门委托代销和代加工。 (四) 粮食企业行使管理职能。为了保证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国家对粮 食实行统一 管理与调度,粮食方针政策,收购与供应的数量、标准、价格都必须由 中央统一规定和批准。 地方则在既定的政策下,因地制宜,分工负责,保障其实施。 这一时期,粮食企业(粮食管理 所)行使粮食管理职能,执行全国粮食统一征购、 统一销售、统一调拨、统一库存政
22、策,是中 央高度集权的粮食管理体制,企业没有 经营自主权。 三、 1985 1997,粮食购销 双轨制 阶段 在这一时期,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也发生了渐进式 的变革, 逐步缩小粮食计划管理范围,扩大市场调节比重,在粮食购销和价格上形 . 成了计划与市场 并行的 双轨 制格局,多种经济成份开始参与粮食流通,促进了 粮食生产,丰富了市场 供应,活跃了粮食经济。 (一) 国家调整粮食定(统)购政策,提高粮食定(统)购价格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国家逐步调减了粮食统购基数, 同时对超购 粮食实行加价和物资奖售。 1985 年国家取消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 并几
23、次调减定购任务, 扩大市场调节范围。从 1979 年到 1992 年 13 年间,国家还 7 次提高粮食定(统) “ 购价格,使 粮食定购价格逐步接近市场价格,增加了农民收入 , 促进了粮食生产。这项政策改变了粮食统购 价格长期不变的状况,调动了农民生产 和交售粮食的积极性,全国涌现了一大批种粮、售粮专 业户,国家掌握了较多的粮 源。 (二) 逐步缩小粮食统销范围,提高粮食统销价格 为了改变粮食统销数量过大、价格过低、中央补贴不断增加( 80 年代初期达 127 亿元)的 状况,国务院逐步缩小了粮食统销范围,提高粮食统销价格。 1984 年 , 首先将工业、饲料用粮 退出统销范围,改为市场调节
24、。非产粮区农村口粮从 1985 年起,城镇口粮从 1992 年起,提高 统销价格,实行购销同价,改变了长期以来粮 食购销价格倒挂的状况。 (三) 尝试放开粮食价格和经营 1992 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 按照这 个方向,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也加快了步伐。 1993 年国家尝试在宏观 调控下放开价格、 放开经营、增强粮食企业活力、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的粮食流通体 制改革。对粮食定购保留 数量,价格随行就市;对食用油购销价格和经营全面放幵, 除军供食用油外,取消国家食 用油收购和调拨计划。但由于 1993 年稻谷减产,加 之粮食出口过多,国内粮食可供量减
25、少, 致使年底粮食供求矛盾加剧,粮价上升较 快,流通秩序比较混乱。 1994 年 5 月,国务院又 收紧了粮食购销政策,市场化的改 革受阻。 (四) 余粮进入交易市场 广大农民除了完成公粮、定购任务以及留足口粮、种子、词料粮外,多余的粮 食可以 到农村集贸市场、粮食交易所出售,城乡粮食经销商和粮食交易市场应运而 生。农民与粮 商对手成交,既调剂了品种余缺,繁荣了城乡市场,也增强了农民的 商品和市场意识。这 种初级交易市场的形成,为我国城乡粮食批发市场的建立和发 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多渠道经营粮食 随着粮食生产发展和农民商品意识的增强,依靠单一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粮食的 诸多弊 端逐步显现。因
26、此, 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国家提出了 粮食商品 化、经营市场 化 的目标,在农村出现了走村串户收购、加工粮食的个体户,在城 镇出现了个体粮油经 销商。 1995 年国家对粮食部门实行 两条线运行 的购销政策 改革,要求国有粮食企业将 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经营分开,从业务范围、经营单位 和信贷资金的来源上作了明确划分, 政策性业务由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由于粮油加 工和零售被划为商业性经营,各种所有制形 式的经营主体全面进入这两个领域,形 成了各类企业竞争的局面。这种现象打破了国有企 业垄断粮食购销市场的格局,促 进了粮食流通。 四、 1998 2000 年,保护价敞开收购阶段
27、1998 年,国家实行以 三项政策、一项改革 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即国 有粮食收储企业按规定范围以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佘粮 ,实行顺价销售,对 收购资金实行 封闭运行,并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为此,国务院颁布了粮 食收购条例( 1998 年 6 月 6 日,国务院令第 244 号)和粮食购销违法行为处罚 办法。粮食收购条例 规定: 只有经县级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条 例第六条规定条件批准的国有粮 食收储企业,方可按照国家有关规 定从事粮食收购 活动。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 直接向农民和其他粮食生产者收购粮食。 这些政策措施的思路带有回归 统购统销 及 双轨制 的痕迹
28、,目的在于通过国 有粮食企业垄断收购并控制粮源,实行粮食顺价销售, 减轻财政负担。但由于这些 政策措施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并不协调,实际执行起来有很多 困难和阻力,各地在 执行中都有所松动和调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也反映出粮食购销 市场化改革道 路的曲折和反复。 五、 2001 至今,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阶段 三项政策,一项改革 的实施,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收购资金做到了封 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在粮食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粮食收购的市场价格相对较低的时候,为了保证农民的 种 粮收入,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以达到稳定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的 S 的,国家实行粮食保护价收购政 策, 即由国家规定保护
29、价粮食的范围和品种,由符级人民政府按照 能够补偿粮食生产成本,并使农民获得合 理收 益 的原则,确定高于市场水平的粮食收购保护价格,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对农民的余粮按保护价敞开收 闭运行,制止了挤占挪用,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取得一定进展。但是在粮食连年 丰收、 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保护价粮顺价销售非常困难,大量库存积压 , 产生巨大的亏 损和费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不堪重负,各级财政难以承受,银行资 金占压严重。面对国 内粮食生产和流通形势的变化,以及加入世贸组织给粮食产销 带来的挑战, 2001 年 8 月, 国务院下发了国发 P 0128 号文件,开始粮食购销市场 化改革:粮食主产区继
30、续坚持按保 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适当调整保护价范围, 实行优质优价政策。粮食主销区加快粮食 购销市场化改革,放开粮食收购,粮食价 格实行市场调节。浙江、上海、福建、广东、海 南、江苏、北京、天津等 8 个粮食 销区率先放开粮食收购市场。这些改革措施虽然只是局 部的,但探索了一条粮食购 销市场化的路子,具有重大的意义。 2004 年 5 月,国务院印发 了国务院关于进一 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 200417 号),并颁布了粮 食流通管理条 例(国务院令第 407 号),标志着粮食购销全面市场化的新一轮粮食流通 体制改革 正式展开。 第 二 节 国 有 粮 食 企 业 的 经 营 管
31、 理 模 式 粮食部门是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计划经济给国有粮食企业打下了深深的 烙印。 政府和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始终把国有粮食企业作为其履行粮食流通管理职 能、执行国家粮 食政策、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保证粮食安全及保护农民利益的载体。 国有粮食企业承担了 太多的政府职能,经营和管理受到国家粮食政策的严格限制和 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直 接控制,自主空间很小,还没有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主体。 一、政企长期不分,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 从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可以看出,国有粮食企业长期受制于政府和粮食行政管 理 部门, 实质上是政企合一的执行机构,承担着许多政府职能,它以执行国家粮食 政策为己任,难 以追求利
32、润目标。粮食的购销方式、经营范围、购销价格等都受到 政府管理部门(包括粮 食行政管理部门、财政部门、银行)的严格监管和限制。在 长达 30 年的统购统销时期,粮 食的价格和 购、销、调、存、加 都严格按照国 家的粮食政策和指令性计划执行,亏损 和费用由国家财政补贴,企业(粮管所)同 时行使粮食流通管理职能。在 双轨制 和保 护价敞开收购时期,国家在控制粮食 的品种和范围上开始缩小,在粮食零售和加工环节上 开始松动,粮食流通管理由中 央高度集权开始向地方适当分权,但在粮食收购、批发环节和购销价格(如保护价 收购、顺价 销售)及资金借贷和使用上都对国有粮食企业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管。 二、产权制度单
33、一,缺乏有效的治理结构 国有粮食企业的场地、仓库、厂房、设备等各种资产都是由国家及各级政府长 期投资 积累而成,政策性业务的费用和亏损也由财政补贴,融资也完全依靠农业发 展银行(政策 性银行 ),其资产完全属于国有性质。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代表政 府对国有粮食企业的资 产进行监管,行使所有者权力。国有粮食企业没有建立现代 企业制度,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政府作为唯一的出资人实际上是缺位的,企业缺乏 有效的治理结构,政府对企业及其经营 者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委托代理问题比较 突出,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差。这也是国有粮 食企业长期亏损,尤其是实行购销市 场化后仍然难以扭亏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经营方式
34、落后,人为割断了产业链 在统购统销时期和 双轨制 时期,国有粮食企业的主要业务被概括成 购、 销、 “ 调、存、加 五个字,虽然也有简单的加工,但只是为了满足城镇粮食供应, 缺乏精加 工、 深加工,粮食转化率低,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而大一点、好 一点的加工企业又是 分开独立运行的。在 双轨制 时期,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 展,开始尝试 购、加、销 一条龙、 科、工、贸 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但刚有 起色,由于粮食一度出现紧张,国家 的粮食政策又出现了反复,到 1998 年国家干 脆实行 主附分离 ,将本来初显产业化经营 模式的每一家国有粮食企业(粮管所 ) 一分为二,分成所谓的主营企业 粮食收
35、储企业、 附营企业 加工、零售企业。 二者各自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只允许农发行给粮食收储 企业贷款。附营企业由于 分家时背上了不良资产和包袱,又筹措不到经营资金,逐渐衰亡 或民营化,粮食加 工和零售领域逐渐为非国有经济成份所占领。国有粮食企业的产业链条 被割断,不 符合市场 经济的发展要求, 买原粮、卖原粮 的经营方式利润空间狭小, 并且造 成粮食生产与粮食消费脱节,国有粮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非常被动。 四、行政分割严重,难以形成规模经营 一般都是根据行政区划,以乡镇为单位设立一个粮管所,后来演变为一个粮食 原粮:又称 自然粮 ,是指收割、打场和脱粒后,没有加工的粮食和不需要加工就能食用 的粮食
36、如小麦、 稻谷、 玉米、大豆、薯类等。原粮经过加工后的产品称作 成品粮 ,如面粉、大米等。 购销公司。计划经济时期,由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按计划对粮食 购、销、调、 存、加 进 行统一的调度和管理,国有粮食企业具有垄断地位和整体协作优势。在 逐步实行粮食流通市场 化改革的过程中,政企开始分开,但企业按行政区划设置的 状况没有改变,原有的行政纽带己 不复存在,而产权纽带尚未形成,现在每一个购 销公司都是一个独立的经营主体和法人实体, 国有粮食企业严重分散、各自为战, 无法形成集团化经营和规模效益。 五、人事制度僵化,缺乏效率与活力 国有粮食企业没有用人自主权,人员的进出由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控制
37、和批 准,高 层管理人员由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任命或聘任。企业职工为国家干部和 固 定工 。虽 然后来也推行过劳动合同制改革,但仍然是换汤不换药,国有企业的职 工身份没有改变, 内外有别,没有面向社会。工资制度基本上都是采用国家统一制 定的国企干部和工人的一 套政策,主要体现了身份、职务、级别、学历、工龄等因 素,与绩效和贡献结合得不紧, 没有真正和市场经济接轨。企业没有形成 人员能 进能出,职务能升能降,工资能高能低 的灵活机制,企业缺乏效率与活力。 第 三 节 粮 食 流 通 体 制 市 场 化 改 革 对 国 有 粮 食 企 业 的 影 响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
38、发 200417 号)提出 了深化粮食 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 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 性作用,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建立对种 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机制,保护粮食 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利益,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 力建设;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切实转 换经营机制,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 的主渠道作用;加强粮食市场管理,维护粮食正常流通秩 序;加强粮食工作省长负 责制,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粮 食流通体制, 确保国家粮食 全。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放开购销市场,直 接 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维护市场秩序,
39、加强宏观调控 。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总体目标是: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粮食流 通体制改革 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企业战略 性改组,形成合理的企 业布局和组织结构,实现粮食产业化经营,建立比较完善的 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 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 实体和市场主体,更好地发挥在粮食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 。 一、 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多元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粮食经营 .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三条 : 家鼓励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从事粮食经营活 动,促 进公平竞争。依法从事的粮食经营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严禁以非法手段阻 碍粮食自由流 通。国有
40、粮食购销企业应当转变经营机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在粮 食流通中发挥主渠道 作用,带头执行国家粮食政策。 第四条: 粮食价格主要由市 场供求形成。国家加强粮 食流通管理,增强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 二、 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战略性重组 国家要求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实行企业重组和组织 结构创 新。以现有仓储设施为依托,改造和重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粮食购销企 业,作为政府 实行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承担中央、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和军 粮供应任务的粮食企 业,原则上实行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为主的产权制度 。小 型国 有粮食购销企业,可以根据 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组改造和兼并,或租赁、出售、 转制。 _ 要求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每个县市可以 组建一个或 几个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的粮食公司。粮食公司对其独资和控股的粮食 企业,可以资产为纽带, 实行运营管理;也可以实行租赁和承包经营。大中城市, 采取国有控股或国有参股的形式,重 点掌握一部分粮食加工企业和粮食连锁经营企 业,保障国家宏观调控的成品粮食供应需要。国 有粮食购销企 业以外的其他国有粮 食企业,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采取改组联合、整体 转制、股份合作等多种 形式,优化企业产权结构,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