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兴政发(2021) 75号市政府关于印发兴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市各有关 部门、单位:兴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 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兴化市人民政府2021年6月22日(此件公开发布)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兴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6月22日印发第二十六章积极打造教育名城96第一节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开展96第二节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开展98第三节提升教育质量内涵98
2、第二十七章提升社会保障能力99第一节完善社会保险体系100第二节增强住房保障能力101第三节完善社会救助优抚体系101第四节筑牢民生底线102第二十八章促进人的全面开展103第一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开展103第二节健全人口老龄化应对举措104第三节促进重点人群共享开展105第九篇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动力107第一节强化市场主体地位107高污染化工工程。大力开展循环经济。持续推进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 加快建设一批省级绿色循环开展示范区,创立一批国家绿色 产业示范基地。加强园区规划环评管理,推开工业园区规划 环评全覆盖。健全绿色制造体系,支持企业创立绿色工厂。 推行生产者责任延
3、伸制度,构建废旧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体 系,扎实开展塑料污染治理,加强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等 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深化秸秆综合利用。全面加快低碳转型。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 积极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推进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 体协同减排、融合管控,探索开展省级以上协同减排试点。 依托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加快创立一批零碳园区和工 厂,探索零碳开展模式。与南京、镇江等城市共同推进 碳排放权交易。第二十三章建设美丽宜居城乡坚持以绿色开展引领经济社会转型,不断完善优化城乡 居住环境和品质,塑造绿色优质生活环境,打造便民生活圈, 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名城。第一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水平提升城市生活宜居品
4、质。对照“水清、绿透、文昌、城 秀”的城市建设要求,着力打造新的现代化城市。建立健全 黑臭水体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加快建设海绵城市,全面实施 城市雨污分流,深化城市易淹易涝片区治理。全面推行城区 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87 处理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垃圾分类的全链条长效管理机制。 建立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长效机制。开展绿色生活创立行动, 塑造一批成效突出、特点鲜明的绿色生活优秀典型。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五治理四提升”示范工程, 精准发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置、农户改厕等重点工 作,所有村庄全面到达“五面清洁”标准,全面提升村容村貌。 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5、在30%以上的乡镇(街道)开 展全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示范。进一步巩固国家级美丽 乡镇、国家级及省级生态村创立成果,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 用。加快国家田园综合体、省市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建设,推 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乡镇(街道)全覆盖。深化网格化管护 模式,扎实开展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强化河道水系连通和 疏浚清淤。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参与,探索建立农村 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第二节积极打造便民生活圈实施绿色社区创立行动,加大力度开放公建附属空间, 不断加大口袋公园建设力度、实施“社区菜园”提升计划,全 面提升社区服务能力。优化小区步行环境,在小区周边开敞 空间设置慢行步道。完善居住小区服务
6、设施功能,增加补齐 快递柜、智慧微菜场、电瓶车维修点等小区服务设施,积极 打造“5分钟、10分钟、15分钟社区生活圈,积极开展城 市更新行动,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8个,积极推行加装电 梯、适老化改造,推进光纤到户改造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补齐出行、停车、平安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短板。第三节倡导绿色生活方式88深入开展兴化绿色生活创立行动,积极推动绿色企业、 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细胞工程建设,推行 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餐饮,建立完善绿色生活的相关 政策和管理制度,增强全民生态文化自觉性,持续引导社会 各界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践行“光盘行动全面推行限
7、塑令引导全社会自觉践行 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89第八篇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努力创造幸福和谐生活第二十四章提高就业和收入质量水平坚持就业优先导向,构建全方位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 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多渠道就业创业, 拓宽富民增收渠道,优化居民收入结构。第一节促进多渠道就业积极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做大做强不锈钢、健康食品、 装备制造等三大主导产业,做精做特生态旅游、商贸流通、 现代物流三大优势服务业,适当引导开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持 续扩大就业容量。顺应新型消费需求,鼓励开发互联网+ 新兴产业的灵活就业岗位,
8、健全完善支持灵活就业的政策措 施,探索建立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营造鼓励 新职业开展的良好环境,保障新型就业群体合法权益,动态 发布社会需求的新职业。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加强对全市兴化籍高校毕业 生的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加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监测和 就业服务,提供更多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岗位,确保兴化籍 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100%实名制登记,有就业服务需求 的离校未就业高校生100%接受就业服务。充分发挥优惠政 策对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激励扶持作用,帮助城乡就 业困难群体就业。充分发挥乡村生态资源优势,依托现代农 业园区,积极引导开展农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民工等人员返90 乡创
9、业提质,统筹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创业 就业。加快电子商务经济开展,鼓励大学生村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实施网络创业。依托重点企业继 续扩大就业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规模。到2025年,全 市五年累计建设创业孵化基地20个、扶持创业5万人,带 动就业15万人。第二节积极提高就业质量理顺整合条线部门政策,持续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推动 富民惠民政策生效实施,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促进,促进更好 就业创业,努力营造良好就业创业气氛。加强返乡创业重点 人群、创业致富带头人、农村电商人才等培训教育,推动返 乡创业提质增效。推进乡镇创业富民服务中心建设,设立“一 站式”服务窗口,打通创业富民
10、“最后一公里:实施职业技能 提升行动,支持开展订单式、套餐制等培训,运用大数据实 时分析分组各类人群培训需求,开展针对性集中就业培训I , 重点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培训工程。到2025年,累计扶持城 乡劳动者成功自主创业2万人。第三节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拓宽收入增加渠道。实施新一轮收入倍增计划,拓 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加快形成经济开展、就业充分与收入 增长联动机制,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加快 开展富民产业,完善工资决定和合理增长机制,强化工资性 收入与企业效益协同,稳步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提高经营 性财产性收入,建立完善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平等、机会平 等、规那么平等的开展环境。鼓励
11、和支持创新创业活动,让更91 多的人通过创业增加经营收入。加快促进农村居民增收,发 展农村新集体经济,支持低收入农户开展畜禽养殖业、设施 农业等高效农业工程实现增收,增强农民就业和转岗能力, 提高工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筑牢居民转移性收入底 线。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完善初次分配 机制,坚持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 与分配,切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增加 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推动更多低收入者进入中等收入行列。 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规范工资 收入分配秩序,落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和工资总额管理政 策。健全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
12、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完善 以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功能, 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开展 慈善事业。十四五期间,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1=第二十五章全力推进健康兴化建设坚持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开展 的战略地位,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加强疾病预防 和健康促进,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 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全力打造健康江苏兴 化样本。第一节优化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提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完善突发公共卫92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健全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体系,强化集中统一高效指挥
13、。完善分级分层分流的城市传 染病救治网络,提升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处置和救治 能力。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条件,增强监测预警、快速检 测等能力,提高镇村防控能力。强化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防控 职责,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严防外来重 大传染疾病输入。完善群防群控机制,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 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街道(乡镇)联动机制,协同开展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立体防控。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应急资源储藏和采购供应机制,提高应急物资的配置效率。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规制度,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持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
14、生监督等 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 础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城乡居民人人 享有高质量的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工 程,优先做好老年人、孕产妇、0 - 6岁儿童、残疾人等重点 人群签约服务能力。深入实施妇女健康保障行动计划,规范 孕产妇健康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疾病筛查和常见病 防治服务,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善老年医疗资 源布局,建立健全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老年医院和 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为支撑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专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工程组织设计可供辖区居民直观选择的签约服务菜单,实现自主点单式” 签约。大力开
15、展“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继续推进以家庭病床为重点的预93 约上门服务试点创新,开展互联网+护理等上门服务工程。深入探索医联体、医共体支持下的签约服务上下联动创新,建立医共体支持 下的家医签约服务兴化模式。第二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施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工程,增加公共卫生服务设施覆盖面,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不断完善优化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服务功能,提高区域医 疗服务辐射能力。推行分级诊疗制度,积极开展医疗联合体, 积极推进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建好市人民医院 医共体和市中医院医共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 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医疗服务专科体系建设,
16、依托现 有省、市重点专科基础,加强慢性病、老年病、肿瘤、传染 病、精神病、康复护理以及妇女儿童医疗服务等专科技术力 量,提高医疗专科服务能力,加强基层特色科室建设,加快 建设基层实力11基地。有序推动非建制乡镇卫生院向医养结合 和康复、护理方向转型。加快引进上海和南京等城市医学人 才和团队,建立专科联盟,开展远程医疗,建立区域卫生科 技创新联动与重大疾病防治关键技术协同研究机制。实施卫 生人才强基工程,推进县管乡用,稳步提高基层卫生人员收 入,保障乡村医生待遇水平。专栏: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工程市人民医院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市中医院创成三级中医院;完成安丰、 戴南、戴窑、周庄、沙沟5个农村区域
17、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建成妇女儿 童健康中心、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完善和强化三级医疗预 防保健服务网底建设,统筹城乡、区域资源配置,统筹预防、医疗、护理和康 复,增加局部基层区域性二级医院和12()急救分站数量,方便群众就医,提高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按基层首诊要求,至2025年,确保每个乡镇(街94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分钟服务圈半径适宜、方便。大力开展智慧医疗。实施智慧健康服务工程,高标准、 高起点、高质量建设兴化市卫生健康大数据服务中心,推动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共 用,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与社保卡深度整合与应用。建设 市
18、域及联系泰州及上级医疗服务中心的临床影像、心电、检 验、病理诊断中心,开展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医联体协同 应用。积极推行网上预约挂号、预约分诊、移动支付、诊间 结算等服务方式,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健康档案自助查询、 健康咨询、健康管理、药品配送等互联网惠民便民服务,全 面推进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管理改革,让群众少跑路,信息多 跑路。专栏:兴化智慧健康建设工程智慧健康基础设施: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引进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升级智慧健康基础设施。健康信息共享:建立全市卫生信息互通共享标准体系,开展大数据深度挖掘与分析利用。互联网+服务:增加互联网医院数量,设立会诊、医保等远程模块,
19、让群 众看病少跑腿、信息多跑路;开展5G智慧医疗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中医特色开展。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基本方针, 优化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合理布局及资源配置,注重 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促进均衡开展。大力开 展治未病、中医康复等服务,推动中医院带动基层社区 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加强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探索 中医专业人才特色培养机制,构建一支支撑全市中医特色发 展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促进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95第三节增强全民健康素养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国 民健康促进政策,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 转变。加大健康知识的普及力度,让健康理念、健康知识
20、和 健康生活方式深入社会方方面面。应创尽创省级以上卫生镇(村),持续推进健康细胞建设。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 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完善公共 卫生设施体系。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推进城东新区体育中心、泰州市水上运动中心建设,实施15 分钟体育健身圈工程,提高体育公共设施开放程度。在全 市打造12个体育特色镇和省级体育产业特色园区。着力 打造兴化特色全民健身品牌一节假日群众健身活动。协助泰 州办好省二十届运动会,组织好市第六届运动会、全民健身 运动会、“全民健身日等系列活动。到2025年,全市人均占 有体育设施面积3平方米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
21、例 达45%以上。第二十六章积极打造教育名城坚持立德树人,统筹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和人口素质提 升,促进教育资源总量与经济社会开展水平相适应,建设高 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做优、做强、做亮 兴化教育品牌。第一节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开展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开展。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五年96第二节建立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和运行机制108第三十章深化重点领域改革109第一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109第二节推动事业单位改革110第三节推动财税体制改革110第四节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10第五节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111第十篇注重文化传承弓I领全面提高全民文明素圃口社会文明程度.112第三十一章
22、增强文化自信自觉112第一节强化核心价值观引领112第二节壮大主流思想舆论113第三节提高社会道德风气113第三十二章凝聚兴化文化共识114第一节塑造新时代兴化精神114第二节加强文化传承与保护115第三十三章丰富文化生产供给116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开展,完善形 成以县为主,县乡共建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学前 教育财政投入主体责任,健全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学前教 育本钱分担机制。大力开展公办幼儿园,加快形成公办为主、 非营利民办为辅的学前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 惠水平。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开展, 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推进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23、,支持 特殊教育学校开办学前教育班。到2025年,全市学前三年 毛入园率达99%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以上,学前教 育资源配置率达85% ,省市优质幼儿园覆盖率达90%。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开展。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 化建设,全面完成“改薄”任务。大力实施薄弱初中质量提升 工程和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健全完善教育集团化开展机 制,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内涵开展、优 质开展。基本消除择校现象,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 困难群体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进一步完善“县管校 聘”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健全区域内教师合理流
24、动机制, 教师包括骨干教师按照每年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15%的比例交流,促进优质资源均衡配置。到2025年,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到达省定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力争建成省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开展示范市。推动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开展。全面提升兴化中学的 区域影响力,不断提高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 学水平,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开展。优化普通高中布局,97 探索普通高中集团化办学,加快打造一批特色高中。进一步 推进高中办学体制和培养模式改革,重视教材应用研究和教 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加强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持续推动普通高中“分层教学 和“行政班+走班
25、制”的改革,着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 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加快普通高中学校星级提档进程,支 持市第一中学、周庄高级中学争创省四星级高中。到2025 年,实现全市四星级以上高中占比达60%以上。第二节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开展围绕全市3+N特色产业体系,加快构建适应产业升级需求、产教深度融合、灵活开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 快恢复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单位,提升办学水平,为新兴产业 开展、创新创业等提供专业技能人才。坚持产教融合,校企 双元开发,加快建设兴化市公共实训基地,建成汽车运用与 维修、电子商务等2个省级实训基地,食品加工、现代服务 等2个省现代化专业群。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 的现代
26、学徒制试点,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积极探索校 企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提高学生本地就业率,增强职业 教育吸引力,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各类培训,促进职业教育服 务当地经济开展能力和办学实力明显提升。到2025年,推 动市中等职业学校建成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和优质特色学校。第三节提升教育质量内涵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持续实施素质教育5+2工程和 学生素养提升五项工程,推进国学经典进校园。推进小学学98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初中内涵提升工程。构建劳 动教育体系,建设一批劳动实践体验基地。开齐上足体育课, 强化体育兴趣爱好培养。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大力推 动校园足球普及提高。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27、实施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实现城乡中小学校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数均 到达1人以上。大力推进教师学历提升,教师开展中心通过 省示范性评估认定。实施乡村教师领雁工程助力工程, 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期服务等方式,为乡村学校及 教学点培养一专多能教师。建设智慧校园。按照泰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评估要 求,完成教育城域网主干扩容,建成教育专网和智慧教育云 平台。全市所有学校千兆以上接入教育城域网。进一步推进 泰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开发信息化创新实践课程,探 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信息化应用模式。实施教师和 学生信息素养提升行动。实施教育国际化提升工程。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探 索
28、创新中外合作办学开展路径和模式。强化兴化中学国际班 内涵建设,引进优质国际课程,提高办学品质,探索有利于 学生多渠道升学、多样化成长的高中办学模式。积极引进国 际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和国际通用资格证书,提升中职教育 国际化水平。第二十七章提升社会保障能力99以适应经济社会开展要求为目标,提高民生保障能力,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平安网,建立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可 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人民生活更加可靠更有保 障。第一节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机制。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和全国统筹改革方案。推进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 老保险制度。稳步落实国家渐进式调整退休年龄方案和逐步 提高
29、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政策。完善城乡居民养老 保险制度,提高最低缴费档次,配合推进个人账户基金省级 管理。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 的长远生计。推动建立丧葬补助金制度、职工遗属待遇制度。推进失业保险制度改革,落实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失业 保险稳岗返还、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健全工伤保险制度,全面推开工伤预防,加快推进工伤康复。支持进一步 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落实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改革, 夯实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推动社会保险基金应收尽收。提升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水平。探索建立新业态平台企业推进社会保险全民覆盖。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 适应新就业形态的社保缴费政
30、策和运行机制。鼓励灵活就业 人员和农民工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推进被征地农民刚性 进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适龄参保人员应保尽保。 推动中小企业、私营企业和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单位和 人群积极参加失业保险。制定实施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继 续就业期间和实习生实习期间参加工伤保险方法,开展尘肺100 病重点行业工伤保险扩面专项行动,推进建筑、交通运输、 水利工程等领域按工程参保,保障更多高风险行业劳动者权 益。提升社会保险待遇水平。落实职工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及时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 待遇水平。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 金正常调整机制,引导城乡居民
31、选择高档次标准缴费,配套 提高财政补贴水平,基础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每年调整增幅 不低于8%。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鼓励有条件的用人 单位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完善职业年金制度,建立个人养老 金制度,推动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开展。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 围,完善失业保险金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更好保障失 业人员基本生活。完善工伤保险待遇工程标准,合理提高工 伤保险待遇水平。第二节增强住房保障能力坚持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并举,深化政策性租赁住房、 共有产权住房试点,加大新建商品住房工程配建租赁住房力 度,规范开展公租房。科学设置保障准入标准,加大对新就 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保障力度,促进住房保障对象从以
32、户籍家庭为主转向覆盖城镇常住人口,确保城镇中等偏下收 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完善配套功能,增强保障性 住房宜居品质。开展和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第三节完善社会救助优抚体系增强全市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能力,构建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101 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体系。完善救急难工作,建立科学 合理的救助资金保障机制,加大临时救助的投入力度,确保 有较为充裕的救助资金解决城乡困难群众遭遇临时性、突发性生活困难问题。完善基本生活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按 照与兴化市经济社会开展相适应的自然增长机制,逐年提高 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扩大救助覆盖面。第四节筑
33、牢民生底线完善相对贫困人口认定机制。针对家庭人均年收入在 7000元和8160元之间的人群,加快建立脱贫不稳定人口 和边缘人口数据库。加强对两类人群以及因疫情或其他 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的重点监测。加快建立市镇村三 级防贫预警动态监测体系和急难救助快速反响机制,及时发 现贫困家庭并开展临时救助及专项救助。积极开发多种扶贫方式。提高产业扶贫实效性,继续深 入开展1+1党建扶贫尤化整合各类工程开展资金,加 大村级集体经济开展工程推进力度。落实消费扶贫,开展经 济薄弱村产品三进活动,助推经济薄弱村开展,带动低 收入户增收。开展金融扶贫,拓宽集体经济开展增收渠道, 做大村级集体存款现金池,提高村集
34、体存款利息收入。 建设就业扶贫基地,推动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低收入户 提供公益性岗位,确保一般贫困户产业就业扶贫扶持达95% 以上。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根据常住人口规模、结构和流动趋 势,合理优化社区(建制村)、街道(乡镇)等基层基本公 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注重城乡资源集约统筹利用,推动形102成功能多元、服务精准、质量提升的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区 域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开展,实现常住人口均等化全覆盖。支 持公共资源配置优先向农村地区、重点中心镇布局。加快推 进基本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提高一体化便利化水平。第二十八章促进人的全面开展把握人口开展趋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切实保障各 类群体合法权益
35、,促进人口结构优化、社会融合与素质提升, 加快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开展与家庭和谐幸福。第一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开展促进人口均衡开展。贯彻落实人口开展战略,加快研究 制定人口开展中远期规划和相关政策,大力提升中心城区人 口集聚能力。提高生殖健康、妇幼健康、托育等公共服务水 平,加大在教育、就业、医疗等公共服务保障和投入力度, 全力解决人口开展的后顾之忧。完善有利于人口均衡开展的 政策体系,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开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进一步提升人口政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更加有力有效地引 人、聚人、聚才。实施人口与产业互动提升行动,科学疏导 人员流动,加快人口导入,推动人口合理分布,促进劳动适 龄人口数
36、量可持续增长。全面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社 会群体开展权益,促进青年优先开展。推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依托智慧城市系统平台, 全面整合全市人口信息管理资源,建立纵向连接各县(市、 区1乡镇(街道)和社区(村横向连通各相关部门的人 口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动态跟踪全市人口就业、住房、子女103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信息,分类完善劳动就业、教育、 收入、社保、房产、信用、卫生、税务、婚姻、民族等信息 系统,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共享和有效利用。第二节健全人口老龄化应对举措构建敬老爰老社会环境。继续做好“牵手夕阳”工程,实 施“安康关爰行动积极探索建设老年人护理保险制度,通 过老年人个人或养老机
37、构投保、保险公司运作、政府支持的 原那么,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健康、意外伤害、护理等保险制度, 增强老年人健康养老的支付能力。积极开展“老年精神关爰行 动”,丰富“温暖空巢”心灵茶吧”“舞动夕阳”“关爱门铃”等老 年精神关爰工程的内涵。支持市老年大学强化老年教育,开 设老年心理咨询、老年康复、老年书法、老年摄影等课程。提升养老服务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 务体系,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落实外资与内资、公办 与民办养老机构同等市场准入标准,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运行 公有产权的养老机构。大力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培育 壮大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的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综 合体。优先建设老年
38、人急需的养医结合的护理型养老机构, 鼓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到具备养医结合条件的养老 机构开展多点执业。设立老年病医院,鼓励二级以上综合医 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创新老龄化应对举措。依托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 点,大力开展老龄服务事业和养老服务产业,全面放开养老 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 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开发与老年人身体素质、文化104技能相匹配的再就业岗位,继续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作用和老 年人专业特长。推动建立全市统一标准的尊老金发放制度。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深化殡葬服务改革,大力推行 惠民殡葬、绿色殡葬。第三节促进重点人群共享开展建
39、立健全妇女儿童、青年、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群体共 享开展的制度体系,更好保障其生存与开展权益,公平参与 并更多提供现代化建设成果。优化妇女儿童开展环境。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提升 妇女儿童卫生健康水平。加强女性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妇女 创业就业。完善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健全儿童平安保护体 系,全面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社区)。将儿童设施设备服务 纳入市政府专项规划统筹推进,建设儿童福利机构或独立的 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村(居)儿童服务站(点),鼓励 专业的社会组织运营儿童关爱之家。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 雇用童工等违法犯罪行为。促进青年优先开展。构建青年创新创业服务链,引导青 年踊跃投身创新实践。鼓
40、励和支持青年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 服务,引领青年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加强青 年社会组织培育,深化青年志愿服务。完善青少年开展法律 法规,打击和遏制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效预防青 少年违法犯罪。提高残疾人开展能力。健全残疾人能力开展政策体系, 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将两 项补贴发放范围逐步扩大到三、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并105 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到其他困难残疾。完善特殊教育体系,组织实施兴化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快融合教 育资源中心建设。提高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公用经费比例,落 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强化互联网 信息无障碍服务,丰
41、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加强新时期双拥模范城市 建设,营造爰国拥军、尊崇军人的浓厚社会气氛。加强退役 军人安置就业岗位筹集,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完善市退 役军人服务中心和乡镇(街道)、村(居)服务站建设。兜 牢优抚对象基本保障底线。106第一节加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116第二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116第三节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开展117第四节加快文化市场繁荣创新118第十一献焦民主法:健雌进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120第三十四章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120第一节全面推进依法治市120第二节建立健全监督体系122第三十五章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第三十五章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12
42、3第一节优化社会治理格局123第二节完善社会信用体系124第三节预防化解社会矛盾125第三十六章构建平安开展制度体系126第一节深化更高水平平安兴化建设126第二节健全应急管理体系127第三节强化重大风险防范129第九篇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动力第二十九章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保障不同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推动要素配置依据市 场规那么、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第一节强化市场主体地位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 体制,做强做大做优市属国有企业。按照产业相近、主业 相同、价值相近归并国企国
43、资,组建完善市属国有企业集 团。鼓励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 重组,做大做强做优国企。建立企业基础管理系统,规范法 人治理,明确国资办、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权责,建 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实体化转型、 专业化经营,整合优质资产资源,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全面 参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制定 投资负面清单,严控市属国企非主业投资。优化企业创新创业环境。引导优质资源向民营企业集中, 推动企业走专精特新和集约开展之路。全面依法平等保 护民营经济产权。打破玻璃门弹簧门等壁垒,鼓励 推动民营资本投资金融、教育、医疗、文化、保障性住房建 设等领域
44、,切实做到平等准入、放手开展。鼓励民营资本通 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 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以及107 企业经营管理。持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额度,加 大金融政策集成创新力度,提高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覆盖面 和受惠面。第二节建立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和运行机制完善土地市场运行机制。保护土地资源,规范土地市场 运作,科学进行用地布局优化。建立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土地 市场,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依法整治“五未用地,推动 土地要素向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的企业集中,探索引 导土地多用途复合开发利用。强化政府一级市场供给的公益 性和调节性,加强二
45、级市场的建设,增加土地持有本钱,降 低土地转让本钱。构建完善的土地要素市场信息数据库,推 进落实土地要素确权登记工作,形成土地要素市场化的基础 信息数据库。建立土地要素流转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完善多 级、全面、公开、透明的服务和管理网络。建立全生命周期 城乡土地要素市场监测机制。推动劳动力要素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 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规 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积极兑现人才优惠奖励政策,做优人 才服务工程。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壮大高技 能人才队伍。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改革,创新企业人才评 价方式。稳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权责清晰、 分
46、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规律和特点 的人事管理制度。分类制定表达不同职业、不同领域、不同 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评价标准体系。向重点行业、重点 领域合理稳慎下放职称评审权,支持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108 职称评审。推动人才评价与使用激励紧密结合,促进提高技 能人才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完 善健全公共数据开放体系,推进政务数据平台与社会化数据 平台对接,积极探索建立数据信息交易体系。完善数据要素 确权机制,推动数据交易价格由市场决定,推动数据开放式 深加工应用。探索构建政企数据的共享利用场景,培育数据 共享利用的新业态,以业务需求带动数
47、据流互联互通的实现, 持续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完善数据融合制度,加强数据标准 规范应用,建立数据监管治理体系,提高数据要素开放共享 风控能力。第三十章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市情实际,紧扣重点改革事项,全 面推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工作,上下联动、细化落实,进一 步健全开展机制,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开展动力活力。第一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持续开展暖企行动,落实一系列降本减负政策,助力各类市场主体轻装上阵。提高不 见面审批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优化办理流程,开发 式综合受理平台,实现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加快 工程施工许可改革,全面提高工程施工许可办理数量和服务 效能
48、。强化对政务服务事项流程再造、环节精简,全面推行 实施清单及办事指南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群众 和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109第二节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坚持优化协同高效,改革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 加快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别离,优化布局结构, 完善制度机制,强化公益属性,提高治理效能,促进新时代 公益事业平衡充分高质量开展。第三节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更好发挥标准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进 一步加大预算公开力度,提高财政透明度。深化绩效管理改 革,将绩效理念和方法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 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健全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挂钩 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 益。进一步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增强中期财政规划对 年度预算编制的指导性和约束性。完善市与乡镇财政管理体 制,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健全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强化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控;加强工程财政承受能力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