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期期末模拟考(一)(选修班)历史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期期末模拟考(一)(选修班)历史试题.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江苏省普通高中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期期末模拟考(一)(选修班)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唐代科举录取进士人数平均每年26人,而宋太宗和宋真宗时期平均每年达到71人。这一变化主要缘于()A文官政治的出现 B强化君主统治的需要 C科举制度的完善 D崇文抑武的国家政策 2.“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以上法律条文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旨在维护民主共和的革命成果 B明确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D总统集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 3.19世纪的英国一
2、边诅咒那个腐朽衰败的东方帝国,一边逐步在英国建立起文官考试制度。1874年,爱丁堡评论发表评论指出:事实上,生活中没有什么能比这与中国所实行的制度更相似的了。这反映出当时()A英国媒体批判现存考试制度 B中英两国的发展差距较明显 C英国的民众普遍敌视清王朝 D科举制启发了英国文官制度 4.叔孙通是一个儒生,他参加了刘邦起义军。刘邦称帝后,为“正君臣之位”,命叔孙通按照“礼”制定朝廷礼仪法规。叔孙通制定的礼仪法规受到刘邦高度赞许。这反映出当时()A君主专制的强化趋势 B礼乐制度得到恢复 C法律儒家化趋势凸显 D治国理念发生转变 5.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
3、“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变化()A推动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B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 C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D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6.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对洛林的争执问题提出了处理原则:“应提交双方提名的仲裁人,或由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签订一项条约,或采取其他某些友好的办法来解决而不使用武力。”这反映它倡导的原则是()A提交给罗马教廷进行仲裁 B用和平谈判方式解决争端 C提交维也纳会议讨论解决 D由国际联盟大会作出仲裁 7.习近平主席在某国际组织上提出主张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力求共同维
4、护地区安全稳定、着力发展务实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等主张。这反映了当代我国()A打破了美国对我国长期孤立局面 B开始步入国际舞台体现大国担当 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积极稳步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建设 8.目前,我国人民币发行五套。其中,有一套人民币正面主景图案有人民代表、炼钢工人、女拖拉机手、纺织厂、武汉长江大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背面主景图案有天安门、露天采矿、石油矿井等。据此判断,这套人民币的发行时期是在()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9.北宋范仲淹及其后人通过购置田产以开展宗族救济,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义庄组织。为贫困的族
5、人进行救济、对族人的婚嫁丧葬进行资助、支持和奖励族人读书进仕,同时祭祀祖宗.修缮坟墓等以凝聚宗族力量。范氏义庄成为当时及后世族田义庄发展的基本参照。由此可见,义庄()A丰富了宗法制的内涵 B发挥了社会整合功能 C履行了政府救济职能 D巩固了封建专制统治 10.在近代美国大多数乡镇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要求当地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越来越多。而这些是州或县没有办法完全提供的,因此就只有把这些权力下放给镇,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就逐渐拥有更多更大的权力。下列关于近代美国地方自治,表述正确的是()A中央政府对地方完全放任,导致了国家分裂 B市长和市议会由普选产生,对中央和选民负责 C地方征税所
6、得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受选民监督 D乡镇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11.距今 3000 年左右的辽宁大嘴子遗址第三期发现了大量碳化谷物、48 座房址、4座石墙、大量石制生产工具、鱼骨和陶制生活器皿。由此可推测,当时该地居民()A已经聚落定居 B社会分工扩大 C贫富分化明显 D个体劳作为主 12.“咖啡树原产埃塞俄比亚,咖啡饮料大概在 1400 年左右在也门的摩卡市发展出来。1500 年时,这种饮料在阿拉伯半岛已到处可见。咖啡馆诞生于中东。巴黎的普蔻咖啡馆是文艺界人士的交流中心,伏尔泰之类人士就在这里讥刺贵族的可笑可恶。”这体现了()咖啡伴随着新航路开辟传到世界 伏尔泰推动了法国民族意
7、识觉醒 欧洲已成为世界政治文化的中心 咖啡馆逐渐成为社交的重要场所 A B C D 13.19 世纪 30 年代,英国立法规定满足一定年龄条件的童工须在周一至周五强制入学,为此,政府还创设了工厂视察制度,要求视察员监督工厂主;同时政府鼓励大工厂主举办工厂学校,并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支持。这些举措()A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B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求 C强化了纪律和时间观念 D保证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14.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是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从 20 世纪 50年代开始,人工智能涵盖了多个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促进物质生产模式转向信息生产模式 B将取代
8、人类的生产活动 C完全实现模拟人的思维解决问题 D加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15.中世纪晚期以来,几乎所有威尼斯人都是商人,他们的活动使得地中海的商业网络扩大。威尼斯货币是当时欧洲普遍流通的货币。银行家们向从事远距离贸易的商人发放信贷凭证,商人们发明了分散商业投资的新方法,有限责任促进了商业合伙关系的形成。这种现象()A推动了欧洲贸易格局的变化 B为近代商业经营方式的形成奠基 C表明威尼斯实现了社会转型 D主要得益于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16.近代中国各租界之内,街道整齐洁净,租界之外的景象则是路边随意便溺,垃圾遍地。这种现象刺痛了中国的有识之士,1906 年京华日报撰文称“强国先得强种,要强种先得
9、讲求卫生”。这反映出近代中国()A民主革命思想蓬勃发展 B经济发展的半封建特征 C东西方文明的激烈冲突 D社会变迁的半殖民色彩 17.汉唐盛世皆是帑藏丰实,充斥汉武太仓的是“陈陈相因”的粟,玄宗开元时的公私仓廪则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引起政府储粮从“粟”到“稻米、粟”这一变化的主要条件()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交通运输不断发展 C洲际物种交流的影响 D政府均田成效显著 18.1969年,北京地铁建成,出行大大方便,手表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计时器;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铁的发展,人们乘坐高铁出行更方便,高铁进站只有 15分钟,而对购票和乘车的时间观念要求高,于是,手机不仅代替了手表的计时功能,
10、还作为购票的工具,因为手机购票更迅速更节省时间。这表明()A现代工业发展打乱了正常生活节奏 B快捷交通开始把世界联系成为整体 C城市交通快速发展缩短了出行时间 D交通技术进步增强了人们时间观念 19.1892年 7月 15日-8 月 24 日,德国不来梅参议院连续采取一系列防疫措施,如建立霍乱专门医院,向市民宣传霍乱预防知识,关闭市场和舞会等,霍乱基本没有给不来梅带来冲击;德国汉堡市政当局则拒绝公开承认汉堡爆发了霍乱,最终共有16944 例霍乱病例,死亡 8594 人。这反映了()A帝国防疫制度有待完善 B两地疫情程度不同 C州政府权力高于联邦政府 D疫情造成巨大损失 20.据盛京时报报道,警
11、察厅厅长陶菊溪认为澡堂为公共浴场,卫生清洁关系重要。但“近查城关各澡堂讲求卫生,注意清洁,固不乏人,而污秽不堪者亦所在皆是,如不严加取缔,殊非慎重公共卫生之道”。该报道反映了()A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 B公共卫生观念受关注 C城市化进程弊端凸显 D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
12、时代价值。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 材料二 1928 年 12 月,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随着考试院的成立和公务员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考绩法公务员惩戒法等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公务员制度逐渐形成和完备。摘编自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材料三 以 1994 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 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世纪初期中国选官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
13、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的显著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制度的意义。22.赋税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法定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纯(一种粗绸)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纯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摘编自旧唐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清朝初年,由于刚刚经过连年战乱,逃荒的农民相当多,而剩下的农民要承担原有丁额的丁役,负担非常重。另外,官府与地方豪绅勾结,巧取豪夺,更加助长了“逃丁”现象。至此,延用明朝的
14、一条鞭法便暴露出许多问题。康熙帝说:“致治之道,民为最要,凡是与民生有益,即益行之。”康熙五十一年,康熙下谕:“嗣后所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这拉开了摊丁入亩的序幕。此后“勿增勿减,永为定额”。雍正时,又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成为清朝统一的赋税制度。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为我国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推动工业化城市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农业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从 1990 年起,中央开始抓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并取得一定
15、成效。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安徽全省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并提出五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的目标。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 2006年 1 月 1 日起国家不再针对农业单独征税,一个在中国存在 2600 多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摘编自人民日报新中国成就档案:正式取消农业税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内容,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意义。(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推行摊丁入亩赋税制度的背景。(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析中国取消农业税这一历史现
16、象。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公元 485 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基本解决了土地兼并所造成的土地和劳动者之间的分离,保证了每个劳动者都拥有了运用其劳动力所必需的土地。在此基础上,北魏变旧的以户计征的租调制为新的以丁计征的租调制,具体规定是一夫一妇每年缴纳帛一匹,粟二石虽然奴婢和耕牛的租调大大低于一般丁男丁女,但大地主占有大量奴婢和耕牛毕竟必须承担纳税义务,那些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的大地主家族荫占的大批劳动力也必须承担赋税,从而比较有效地解决了户调制的弊端。摘编自张守军魏晋南北朝的租调制 材料三 汉代与宋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1)分析材料一中两幅图片的信息,从唯物史观角度指出二者
17、之间的关系,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进步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中赋税制度变化的原因及北魏孝文帝赋税制度改革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比较汉代和宋代丝绸之路路线的不同并简析变化的原因。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 年 2 月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提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材料一 中国历朝历代无不认为“国家大本,食足为先”。大部分历史时期供求相对平衡,但是粮食的宏观安全不等于粮食微观安全,即家庭或者个人的粮食满足程度。首先,农业生产的根本特点是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互相交织与紧密结合。因此
18、,粮食生产经常会受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具有季节性和波动性。其次,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相当复杂,各个地区的不同地理环境影响和制约着农业生产。再次,在古代阶级社会里,各个社会阶层对生活资料的支配权利有着本质区别,官僚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和粮食。而无地或少地的农民需要向封建国家和地主缴纳租税钱粮,灾荒年份自己的剩余粮食经常难以满足生活需要,最后往往沦为难民,粮食安全系数低。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历代帝王都硕布相应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和法令,对粮食的生产、流通和分配进行全面的控制和干预。面对自然灾害,封建政府和劳动人民采取了积极措施防灾抗灾,取得了显著成效。摘编自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
19、题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二 16 世纪英国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都铎政府陆续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粮食政策:第一,制止圈地运动,保证粮食生产。第二,加强粮食收购,增加粮食供应。第三,严格市场管理,控制粮食流通。第四,鼓励国际贸易,稳定国内粮食市场。这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需求日益增长的压力。14551607 年间 24 个郡圈地所占比例仅为 2.75%。在 16 世纪中期以后,由于粮食价格上涨幅度日益增大,在市场力量作用下,粮食生产基本得到了保证。以伦敦为中心的全国性粮食市场开始形成,粮商迅速崛起。在粮食市场管理体系及粮食流通政策上,都铎政府极力贯彻国家干预的重商主义政策,在平衡国内各地粮食供求、稳定粮价、接济穷人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经营新兴农业的乡绅等新兴阶层极力主张利用有利可图的国际市场出口粮食,随着他们经济力量的壮大逐渐左右国家政策。摘编自张乃和、王明伟16 世纪英国粮食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古代粮食微安全的因素,并阐述古代统治者如何解决这一问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6世纪英国粮食政策带来的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