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蒹葭》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106718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蒹葭》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2课《蒹葭》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2课《蒹葭》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蒹葭》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蒹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蒹葭,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理念。一、 说教材蒹葭是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的诗经二首中的第二首,它是一首文质兼美的爱情诗。全诗共三章,描写一个青年对意中女子的追求过程。学习它,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瑰宝诗经的艺术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同时为后面学习其它诗歌奠定基础。二、 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你能力和赏析能力。同时,本诗在关雎的学习之后,学生对诗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但涉及爱情的诗可

2、能会束缚孩子的思维,所以要用提问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准确、鲜明、可感。三、 说目标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诵读古诗词,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体验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以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基于对课标和单元要求的把握以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了解诗歌内容。2、过程与方法:品析语句,学习诗歌的艺术手法,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诗中执着追求的精神,树立健康的人生观、爱情观。课标指出,“诵读古诗词,领悟古典文化的魅力,对作品中感人的情

3、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熟读成诵,感受诗中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学生以前接触不多,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本课的难点定为: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艺术美。四、说重难点重点:分析诗歌意象难点:探究“伊人”的丰富内涵五、说教法学法说方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主要采用了如下方法:情境渲染法:一段介绍诗经的视频资料,一幅契合诗歌意境的画面,一曲与诗歌风格相吻合的背景音乐,将这些搬进课堂,旨在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既温习旧知,又获得新鲜的视听美感,消除因熟悉带来的懈怠,调动学生的积极

4、性,让学生入情入境感受诗歌的美。诵读品读法:“诗非读不能品也”,“好诗不厌百回读”,文言诗文的教学应该始终扣住一个“读”字,学生诵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我认为,教师朗读教学的指导也绝不应该停留在“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语气”、“读出感情”等浅而空的层面,而应立足文本,精选角度,进行有效的朗读教学的指导。蒹葭的音韵美体现在用韵换韵,体现在双声叠韵,体现在重章叠句,于是,我指导学生读好韵脚、叠词,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又紧扣一个“从”字,追本溯源,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分析“伊人”和追寻者的形象,感受诗歌缠绵悱恻、含蓄蕴藉的情感美。探究研讨法: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

5、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在感受了诗歌的音韵美和情感美之后,我引导学生个性解读诗歌,探究“伊人”的丰富内涵,注重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合作交流,全面领略诗歌的美感,力求在诗歌鉴赏、文化积淀、精神启迪上都有所收获。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故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注重他们自身的理解,感悟和提高。而教师则充当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基此,(二)学法:语文课标提出要注重诵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我把本课的学法定为:1、

6、朗读法,古诗文重在多读,读出节奏感,读出韵律美,这样更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易背诵。2、合作探究法。是指学生在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主题时通过注释、工具书或参考资料自主、探究性地去学习。六、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1、复习检测检测的主要内容为诗经的相关知识及关雎的背诵,设管此环节的目的是做好与上节课内容的衔接,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学情并做有效的指导。2、导入新课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来趣,并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所以我采用了简洁优美的语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经的第一章,感受到了诗经的艺术美,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中的另一篇蒹

7、葭,来聆听华夏先民们朦胧的吟唱,感受主人公的那份执著的精神。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是如何表达爱意的。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多种形式朗读此环节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等方式,同时生生、师生互评。设置此环节,目的不仅训练了朗读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典文学的韵味,以读促理解,从而达成本课的教学重点。(2)结合注释,感知文意首先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侧重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在合作交流中也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然后采用学生质疑、师生答疑的方式,师生一起解决疑难语句的理解,落实实词,感知文意。这样,使学生在整体感知诗意的同时,又培

8、养了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质疑精神。4、研读赏析,突破难点为了更好地解读诗歌,我共设置了三个问题:(1) 本诗中描写了哪些最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描写的最物有蒹葭、白露、霜、秋水、道路等等,这些最物共同营造了一个凄清萧瑟、迷离朦胧的意境。在此过程中重点分析蒹葭、白露和道路的特点,归纳出“比兴”的艺术手法在此处的运用。“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来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设置此问题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对文章的分析能够由浅入深,掌握“比兴”手法在诗中的运用,从而落实了重点,突破本课的难点。(2)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各有怎样

9、的象征意义?出现的人物分别是诗人和伊人。诗人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到“道阻且右”,诗人时而“溯回”时而“溯游”,学生在体会诗人心里变化的同时,明确了诗人是一个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移的追求者。通过诗人热切执着的追求,可见“伊人”必然是个美丽高洁的人,学生在此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深入挖掘“伊人”的形象内涵,她代表了一切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事物,如爱情、理想、事业等等。设置此问题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进而落实了重点突破了难点。(2) 探究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通过反复的朗读和研读,并且在上节学习关雎的基础

10、上,学生能自主总结出本首诗的艺术手法,分别是比兴、重章叠句、双声叠韵。设置此环节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深入掌握诗经中的艺术手法,增加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4)齐读目的使学生,在齐读中再一次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5、拓展延伸多媒体展示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故事,学生自主讨论,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在加深理解的同时也检测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6、总结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习诗人执着追求的精神,树立健康的人生观,这也是对本课情感标的进一步渗透。7、作业(1)背诵蒹葭(2)选背本单元课后古诗文诗经中的一首。此作业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诗经的兴趣,使本课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爱经典、读经典,增加学生的积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与“学”中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七、说板书设计蒹葭蒹葭苍苍凄凄采采烘托渲染白露为霜未晞未已时间推移渴望而不可得的美好事物伊人之湄之渎地点变换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设计力求清晰直观,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