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草船借箭》教案精选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草船借箭》教案精选15篇.docx(8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草船借箭教案精选15篇草船借箭教案1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瑜、诸、葛、督、惩、罪、寨、呐、丞”等会认字,“委、惩、吩、咐、罪、私、擂、呐”等会写字,能够正确地读写生字词。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能够体会人物的性格、语言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3.了解诸葛亮借箭胜利的主要缘由,领悟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学习课文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依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东吴都督周瑜心胸非常狭窄,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巧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
2、周瑜的阴谋。课文通过草船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慧才智。课文内容环环紧扣,引人入胜。根据事情的发展依次,先写了草船借箭的缘由;接着写了诸葛亮作草船借箭的打算;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终写了事情的结果十万支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教学前,先让学生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大致了解,三国鼎立时,孙刘联合抗曹,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帮助周瑜统率三军的,诸葛亮和鲁肃都是主见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文章篇幅较长,教学时,老师放手让学生默读课文,自读自悟,培育学生从
3、文中快速提取相关信息的实力。对于重点部分,老师可组织学生从读中感知,引导探究、启发学生思维,进行探究性阅读,进而培育学生感悟理解、观赏、评价和积累语言的实力。课文中着力赞美诸葛亮这一人物,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老师先让学生充分阅读,在熟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主要表现:知人心、通晓天文地理、支配奇妙。诸葛亮对周瑜的险恶专心了然于胸。当周瑜提出请他十天造十万支箭时,他已看透了周瑜想要加害自己的专心,十天是无论如何也造不出十万支箭的,但他不动声色,反而提出只要三天,并按周瑜的意愿立下军令状。周瑜大喜,以为阴谋得逞,事实上诸葛亮早有妙计在胸。诸葛
4、亮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特向他寻求帮助,知道周瑜聪慧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不了解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甚至算到了周瑜取箭后必定怀疑,所以请鲁肃同船取箭,做个见证。让周瑜醒悟地看到自己的阴谋惨败。诸葛亮通晓天文地理,他算准了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有大雾;借箭返回时,船顺风顺水。借箭妙计支配奇妙,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在谈笑自若中,诸葛亮轻松取胜,没有和周瑜发生正面冲突,顾全了孙刘联合的大局。从而让学生对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化的了解。学生在对全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再让学生根据事情发展的依次,复述
5、课文。课文中出现的这四个主要人物,性格显明,语言各具特色。周瑜心胸狭窄,狡猾阴险;诸葛亮从容镇静,心中有数;鲁肃忠厚醇厚;曹操谨慎多疑,课文中体现得很充分。通过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活动。如: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静,心中有数。在读通顺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体现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学生可边读边议。词句积累生字中,留意诸葛的“葛”字读音,应读“g”。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惩处:严厉地惩罚。叮嘱:口头指派或吩咐。足智多谋:惊人的机灵,奇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擅长估计客观形势,
6、确定策略。教学设计(课前初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有条件的学生课前读一读三国演义,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大致了解人物及其关系。)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老师活动学生活动1.今日我们学习的草船借箭这篇课文选自三国演义,谁来谈谈,你对三国演义了解多少?2.结合预习,老师激励学生质疑,启发学生从课题、从内容中提出不懂的问题。1.学生简洁沟通三国演义。(故事发生的背景,人物及其关系。)2.学生质疑,能够解决的可以当场进行沟通解决。二、自读课文,把握内容:老师活动学生活动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画诞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2.了解课文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指名逐节朗读
7、课文。(留意订正错误读音。)4.老师指导学生仔细读课文,看看草船借箭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1.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2.学生能够根据事情发展的依次,了解课文大意,清晰课文的脉络。3.根据事情的发生、发展的经过,口述“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4.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结果是周瑜惨败。其次课时一、回顾内容:老师活动学生活动1.老师引导学生回忆:草船借箭写了一件什么事,起因与结果是什么。2.起因和结果迥然不同,是诸葛亮足智多谋使事情发生了变更。(草船借箭胜利)老师板书:足智多谋。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结果是(周瑜长
8、叹说:“诸葛亮足智多谋,我真不如他!”)周瑜惨败。二、感悟内容:老师活动学生活动1.阅读,思索:“足智多谋”是什么意思?课文里哪些地方写诸葛亮“足智多谋”?画下来读一读,2.老师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索。3.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人心、通晓天文地理、支配奇妙?1.学生读书自悟后在班内沟通所得,老师依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刚好点拨。从草船借箭的时间、气候、地理环境以及借箭的经过,体会诸葛亮草船借箭胜利的主要缘由(足智多谋)。2.师生共同归纳出诸葛亮草船借箭胜利的主要缘由,足智多谋表现在:诸葛亮知人心、通晓天文地理、支配奇妙。3.学生边读边议,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第三课时一、深
9、化理解,分析人物:老师活动学生活动1.体会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足智多谋是从哪儿来的?2.你对其他的几个人物是怎么看的?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1.进一步了解诸葛亮是一个聪慧、机灵、以大局为重、从容镇静、心中有数的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是平常多视察、多思索的结果。2.学生探讨,分析:周瑜心胸狭窄,狡猾阴险;诸葛亮从容镇静,心中有数;鲁肃忠厚醇厚;曹操谨慎多疑。3.分角色读课文。二、总结全文,复述课文。草船借箭教案2一、教学要求1.了解本课故事,相识诸葛亮借箭胜利的主要缘由是有学问,有肚量,有胆略。2.能从课文中详细了解人物的性格,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二
10、、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时代背景。解题,学习生字,给课文分段。教学过程:(从略)其次课时教学要点:讲读课文。先突破重点段“借箭经过”(69节),再突破重点“借箭起因”(12节)。教学过程:(一)直奔重点段“借箭经过”。1.导入性设问:课文分成几段?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哪一段写他借箭?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起因打算经过结果2.让学生说明“嫉妒”的词义。老师板书:嫉妒(二)学习重点段“借箭经过”。1.驾驭内容。自由读课文,读前出示投影片,按以下问题边读边找:诸葛亮在什么时间什么天气去借箭?草船借箭后是怎么回来的?和谁同去?向谁借箭?学生回答后,老师按问题的依次在黑板上写出:第三天
11、四更大雾漫天顺水顺风鲁肃曹操由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带着“诸葛亮怎么借箭”这一问题边听边找答案。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绳索连船一字儿排开擂鼓呼喊头尾头让学生按板书依次简洁复述“借箭经过”。2.理解内容。让学生从板书的逐项内容分析中,了解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A.从“第三天四更大雾漫天”了解诸葛亮(时间选得好,天象算得准)是“知天文”的人;老师板书:知天文B.从“顺水顺风”了解诸葛亮(想得周密,知水知风)是“晓地理”的人;老师板书:晓地理C.从“鲁肃同去”了解诸葛亮(知鲁肃联合抗曹心诚,能够帮助做打算,并且不向周瑜吐真情)是“善知人”的人;老师板书:善知人D.从“向曹操借箭”了解诸葛亮(知
12、曹操用兵谨慎,只用箭射决不出兵)是“善知人”。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谈笑”的“笑”字的含义。(“笑”是对鲁肃的劝慰;“笑”是对曹操80万大军的蔑视;“笑”是对借箭胜利充溢了信念。)出示投影片,让学生从以下板书内容的分析中,了解诸葛亮“巧筹划”的本事。学生逐项分析后,老师板书:巧筹划“绳索连船”(便于指挥,不会走散)“一字儿排开”(受箭面大)“擂鼓呼喊”(虚张声势,增多弓*手)头尾头(两面受箭)小结:让学生从“知天文”、“晓地理”中了解诸葛亮是一个“料事如神”的人;从“善知人”、“巧筹划”中了解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三)使学生从“料事如神”、“足智多谋”两词中,领悟出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
13、谋”的人,自然导入“借箭结果”(1011节)这一段。引导学生理解:1.诸葛亮:按期如数得箭,巧把造箭变借箭表现出他的智与谋已达到炉火纯青、左右逢源的地步。2.周瑜:“长叹”、“不如”等词语说明他不得不服,自愧不如,自己的智与谋在诸葛亮的眼中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四)学生理解以上内容之后,老师再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借箭起因”(12节)。学习方法: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做人物心理分析。周瑜:表面客气设下圈套步步相逼话里藏刀置人死地而后快。诸葛亮:表面糊涂早已察觉立下军令状心中有数置于死地而后生。(五)总结全文借箭起因置于死地捏把冷汗借箭结果死里求生拍案叫绝让学生从“捏把冷汗、扣人心弦、拍案叫绝”的心
14、理体验中,进一步理解诸葛亮的高尚情操:以自己的才智、计谋、胆识,既教训了周瑜又顾全联合抗曹的大局。草船借箭教案3其一,导读即老师引导指路,学生阅读为主。老师的谈话、讲授、板书等均应着眼于更好地“导”着学生去“读”,使其尽可能地“自求得之”。其二,导读必需定向。导向何方?导致学生达到何种程度的听说读写学习实力?这至关重要。因此,导读须在教学目标(目的、要求)相当明确详细的状况下进行。其三,教者“导”的思路应与学生“学”的思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导读教学过程既体现学生学为主体,又不失老师主导作用。其四,阅读教学中的字词教学,是跨阅读教学和识字教学两个范畴的内容,在导读过程当中应遵循阅读理解和识字教学
15、的规律敏捷处理。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按大纲和教材要求驾驭本课一、二类生字、新字;能结合课文,说明关键性词语的意思;能运用“嫉妒”、“必定”、“虚实”、“私自”造句。2、学生能简要复述这个故事;能在老师的启发下正确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3、学生能口头回答课后习题1中三个问题;能分清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培育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实力。4、学生能理解“嫉妒”的危害,知道对比自己强的人,只应虚心学习,努力赶超,而不应嫉妒;能联系实际,为诸葛亮的杰出才能和宽广胸怀所感动,并产生崇敬、憧憬的感情。二、主要教法课题导读;复述导读;问题导读;谈话法。课前预习要求:1、读通课文,说出课文大意。2、能娴熟读出一
16、、二类生字及其在课文中的组词。3、联系课文结合查字典说明词语:嫉妒、甘受惩处、推辞、呼喊。第一课时本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故事背景和课文大意。能简要复述故事的起因和起先部分(借船)。理解“嫉妒”、“推辞”、“军令状”、“甘受惩处”、“自有妙用”等关键性词语。渗透总目标4和1的内容。教学过程要点:1、抽查字词预习状况。着重该课时目标中所列词语和少数重要的二类生字词的认读。2、导入:引导回忆第九册中赤壁之战的时代背景及其中周瑜这个人物;联系讲授本课背景(见小黑板板书设计);引出并板书新课课题。3、引导就课题质疑:见此课题,可能或应当想到些什么问题?(见板书设计)4、带着上述问题听读(或自读)课文。着重
17、考虑“为什么借箭”这个问题;经过和结果如答不志向,作存疑处理。5、反馈课文大意后,着重以问题导读,弄清“为什么借箭”的问题。老师引导看课后习题1(1)(2),联系课文开头一段,默读、思索、圈划,然后绽开探讨。在反馈过程当中,老师留意引导由表及里地相识借箭的真正缘由,留意抓住关键性词语理解。这一教学过程,老师要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读书、思索和探讨。6、引导运用板书提示,默读课文,每人自练复述故事起因,老师巡察,辅导后进生。反馈。7、请学生找出“诸葛亮为借箭所做打算工作”这一内容所涉及的课文段落,并用一个词语概括主要意思(借船)。再引导学生读书,弄清借船方式(隐私)、数量、其它要求。8、复述“借船”
18、这一部分内容。练习方式:个别学生示范与群体操练相结合。9、小结:以承上启下式终结该课时。课外作业:练习复述故事;给课文试分段。板书设计:小黑板板书设计:东汉末年三国状况:其次课时本课时目标:学生能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中“借箭”和“结果”的主要内容。在老师启发下,学生能正确地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更清晰地把握全文。渗透总目标4和1的内容。教学过程要点:1、引导学生说一说一类生字字形记忆及书写时须留意之点,如“忌”(上声下形),“督”(字形上宽下窄)等。当堂练习难写易错的几个字34遍,组词写一遍。2、以上课时“就课题质疑”中已解决的问题“起因”与“借船”导入新课。3、以复述为手段,重点引
19、导读懂“借箭”这部分课文。(1)找出这部分课文的起讫处(69自然段)。提出读的要求:看谁能以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式,复述这部分内容。引导督促每个学生仔细看懂课文后再练习复述。组织沟通。老师巡察辅导。(2)老师依据复述反馈状况,引导学生更精确地驾驭各自然段要点(用谈话法)。留意理解关键性词语“虚实”、“顺风顺水”等。引导看课文插图,在课文中用画出与图意相应的语句;探讨:这幅图着重表现了什么意思?(3)依据板书,再次自读课文,练习复述,(巩固性练习)中、优两位学生反馈复述,组织评议。4、默读课文最终一节,探讨“草船借箭的结果”。(老师留意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理解:课文结尾与开头有无联系?怎样联系
20、起来的?)5。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启发性问题:(1)课文写了几件事?我们该按怎样的思路(依次)给课文分段?(2)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段技中,比较适合这课分段的是什么?(先找出事情的经过部分,再看事情经过可分几段)。学生分段,写段意,沟通。反馈。6。结合分段及段意概括,练习简要复述整个故事。创设情境,激励学生上讲台复述。7。引导学生小结,简要复述课文故事的方法,预报下节课内容:评论周瑜和诸葛亮这两个人。请学生给这两个人分别写一段评语,就如老师给学生下评语(课外作业)。板书设计:第三课时本课时目标:做口头笔头练习,着重完成书面造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能正确评价周瑜、诸葛亮这两个人物,以完成总
21、目标4的内容。教学过程要点:1、出示书面造句词语,先进一步引导精确理解词义、运用范围,后完成书面造句。老师巡回,搜集“嫉妒”一词的好造句备用。2、以这些问题引出对诸葛亮的评价:(1)诸葛亮约鲁肃上船取箭,为什么只管饮酒取乐?(杰出才能:精确预料天气和曹军反应)(2)诸葛亮会不会不知道周瑜是有意刁难或陷害他?既然知道,诸葛亮为什么不生气、不与周瑜论争?(胸怀宽广,以大局为重)请学生修改给诸葛亮下的评语。3、请学生说说对周瑜的评价。老师相机引起探讨:嫉妒的害处?(1)从东汉末年的三国形势来看,瑜嫉妒亮的才能有何危害?(减弱蜀、吴联合抗曹的力气,与己有害)。(2)推论一般:如我们对学习等方面比自己强
22、的人实行嫉妒的看法会怎样?因此我们应当怎样做才对?最终拿学生有关“嫉妒”的造句,联系实际进行教化。4、布置本周内完成的小作文练习,略加指导:(1)我曾经嫉妒他(她)(记叙文);(2)嫉妒无能的表现(读草船借箭的感想)。任选一题。5。启发、教化、激励性结尾,终结该课。板书设计:(略)草船借箭教案41、深化理解课文,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2、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欲望。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动作,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谁能依据上节课的学习,给大家介绍一下课文的背景?生: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讲的是东汉末年三
23、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当时魏国刚刚战胜蜀国,又派兵进攻吴国。于是,蜀、吴两国联手反抗曹操。师:文中一共有几个人物,谁能帮大家理顺一下人物关系?生:课文中有四个人物,曹操是魏国的首领,诸葛亮是蜀国的军师,而周瑜是吴国的都督,鲁肃是吴国出名的谋士。师:周瑜见诸葛亮很有才能,心里很嫉妒,这才引出了这个故事。二、 新课过渡:同学们,你觉得这个故事精彩吗?(精彩)是呀,文学作品之所以精彩,是因为作者塑造了很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而每个人物的塑造又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这节课,我们要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让这些性格显明、形象生动的人物跃然纸上的。(一) 赏析重点段(课件出示其次自然段)指名读,其他
24、同学思索:这一段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描写人物的。(人物对话)师:好,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人物对话。(课件出示对话,隐去旁白)现在同桌一组,分角色读一下对话,边读边想:你所扮演的这个角色,再说这句话时,心里会想什么,脸上是什么表情?读完后同桌把看法沟通一下。 (学生汇报,老师引导揣摩人物心理,并启发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在每句对话前加上提示语)师:大家都很聪慧,能依据对话走进人物内心,下面我们加上提示语,再来读一下课文。(课件出示加有提示语的课文,分角色朗读,学生互评。)师: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觉得周瑜、诸葛亮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谈对周瑜和诸葛亮的初步相识)但仅仅依据这一段的文字,我
25、们还不能透彻的了解人物特点,下文中,还有一些人物的语言描写,找出来读一读,看你对人物有什么更深的相识。(二)感悟1、指名读一读描写周瑜的语言,总结出周瑜的性格特点是阴险狡诈。(板书:阴险狡诈)学生朗读。2、再说说诸葛亮的语言。(1)指名读,课件出示第一个句子,从中你有什么感悟。(诸葛亮心中早有了周密的安排,心中有数)你从鲁肃的言行中感知他是怎样的.人?(板书:忠厚醇厚)(2)还有那处写了诸葛亮的语言?指名读其次句话。(课件出示)老师发觉,诸葛亮是笑着说的,我觉得挺有意思,前面都是诸葛亮说,为什么这个地方要加个“笑”字呢?来,我们先齐读一遍。(齐读)你们觉得诸葛亮在笑谁,笑什么?汇报:生(1):
26、在笑曹操,是一种讪笑。师:你说的真好,你来读一读,读出对曹操的讪笑。 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看出来的? (学生在下文中找到曹操的语言描写,并体会到他的谨慎多疑。)(板书:谨慎多疑)生(2):在笑鲁肃,是一种友善的笑。你来读一读。生(3):在笑周瑜,是一种成功的笑。你来读一读。读出诸葛亮的自信。小结:你看,诸葛亮说得多准呀,他说曹操不赶出来兵,他真不敢出兵,说三天取箭,果真三天带着鲁肃来取箭。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真是太神了!用周瑜的话说,诸葛亮真是(学生一起说:足智多谋!板书:足智多谋)(三)草船借箭胜利的条件同学们,诸葛亮他足智多谋,都算准了什么呢?生:他算准曹操不敢出兵、算准周瑜要加
27、害他、算准鲁肃不能出卖他。师:也就是说诸葛亮他算准了人,这也是“识人心”(板书:识人心)但仅仅如此,草船借箭就能胜利吗?他还算准了什么?生:三天后有大雾。师:这是他知天文。(板书:知天文)生:回来时顺风顺水。师:这是他晓地理。(板书:晓地理)总结:是呀,诸葛亮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草船借箭才会胜利。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诸葛亮?(有勇有谋、才智过人等)三、 全课总结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相识了这些性格显明的人物,还领会了古典名著的风采。其实,三国演义中出名有姓的人物就多达400人,那里的故事也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老师希望课下,大家能以“走进三国”为主题,完成本周的积累,并
28、把你积累到的学问与同学们沟通、共享。草船借箭周瑜-阴险狡诈 诸葛亮-足智多谋 (识人心 知地理 晓天气) 曹操-谨慎多疑鲁肃-忠厚醇厚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其次篇课文,本组教材的支配,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活动,为学生打开学习名著的大门,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所以教学目标我就确定在“通过对人物对话的研读,感受名著中性格鲜活的人物特点,通过分角色朗读,走进名著中精彩纷呈的故事。”教学时,针对高年级的阅读水平和训练重点,我主要引导孩子通过研读人物语言来体会人物特点,再通过课后的延长,达到让学生爱上名著的目的。虽然课堂还有很多缺憾,比如指导朗读还是不算到位,时空没驾驭好等,但是,从学生那主动地
29、参加教学上,从课后孩子们赛读名著故事上,我看到了这节课的胜利之处。我觉得,一节课胜利与否,关键看孩子们从课堂上收获到了什么,在老师的引领下受到了那些熏陶,驾驭了什么实力。只要孩子们在那短短的40分钟里参加了,收获了,就不失败。 语文课堂就是充溢缺憾的课堂,没有缺憾,又怎么有我们不断完善教学的动力呢!在这一次次的反思中,我们会走向成熟。草船借箭教案5第一课时 教案一、学情分析这篇课文是依据我国闻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编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识、
30、有谋略,才智过人。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围绕“足智多谋”这个词语绽开教学。教学中重点培育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二、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故事背景,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相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曹”等11个字,理解“嫉妒、托付”等12个词语。三、重点难点朗读课文,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整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历史背景,自主阅读,初步感受课文中的人物特点。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四大名著:出示四大名著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本文故事的来源。2.揭示课题:目的:让学生了解本文的体裁及故事来源。提问:(1)谁借箭?(2)跟谁借箭
31、?(3)为什么要借箭?(4)结果如何?3.背景链接:出示三国形势图,老师讲解故事背景。(二)新课初知1.检查预习:(1)文中提到哪些人物?试着说说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2)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本文的语言特点是(4)有疑问的地方请提出来沟通。2.走近作者:罗贯中。3.了解作品:三国演义。(三)字词积累1.读词识字:出示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2.识记方法:(1)加一加;(2)换部首;(3)字意识字。3.生字展示: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并视察书写状况。4.分类识记:按结构分类识记生字。5.重点生字指导:(1)老师从结构、部首、笔画、音序、运用等方面指导本课的重点字“忌、遮、寨”。(2)
32、学生练写,老师巡察指导。忌:“己”略扁,竖弯钩不宜过分伸展。遮:“灬”要协调,两边大,中间小;“辶”捺伸展。寨:“宀”宽而盖下;撇、捺伸展到位。(3)老师展示优秀书写作品,大家共同学习。(4)老师再次强调书写要点,订正普遍存在的错误写法。(5)在课文中找找这些生字,随文识记生字。(6)同桌互读课文,看谁驾驭了生字的认读。6.学习词语:出示本课要求理解的词语,引导学生读一读并理解。(四)梳理脉络1.朗读观赏:通过示范朗读、观赏朗读、情景朗读的方式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熟识课文。2.人物简介:诸葛亮、曹操、周瑜、鲁肃。3.整体感知:起因(1-2):周瑜嫉妒诸葛亮,有意犯难诸葛亮。经过(3-9):诸葛亮
33、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结果(10):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4.影片观赏:观看影片,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5.主要内容: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设“十天造十万支箭”的毒计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利用大雾的天气,用二十条草船胜利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周瑜心服口服,自叹不如诸葛亮。(五)师生总结我的收获:(1)本课生字:_(2)主要人物: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课文主线是“借箭”,实则是跟周瑜斗智斗勇。(3)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草船借箭教案6一、教学内容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闻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战胜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
34、反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课文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想一想诸葛亮足智多谋表现在哪些地方。二、教学设计:学生比较喜爱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行讲学结合,一学为主的方法,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三、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生词,读通读懂课文。2、了解古代军事学问:都督、军令状、水寨、弓弩等。3、深刻领悟诸葛亮足智多谋在什么地方。四、教学难点:相识诸葛亮借箭胜利的主要缘由。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我们十一册学习过赤壁之战,对于三国的歇后语和成语大家积累了哪些?同学踊跃发言老师小结,对于课外积累多的学
35、生鼓掌表扬。关于三国的歇后语: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东吴招亲-陪了夫人又折兵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张飞吃秤砣-铁了心诸葛亮吊孝-装腔作势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关于三国的成语:望梅止渴 三顾茅庐 味如鸡肋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手不释卷 老马识途 木牛流马2、 学生分组自学(1)自学生字生词,不懂的。老师巡察。(2)依据写事的接着问的特点分清课文的依次立下军令状-奇妙支配-草船借箭-如期交箭(3)相识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深刻领悟诸葛亮足智多谋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谙熟人,二是具有丰富 的天文学问,三是通晓地理。(4)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3、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大家探讨。(1)草船借
36、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草船借箭?结果怎样?(2)本文人物分析周瑜:阴险狡猾; 诸葛亮:从容镇静,心中有数;鲁素:忠厚醇厚;曹操:谨慎多疑。不喜爱周瑜的缘由: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喜爱诸葛亮的缘由:以大局为重,从容镇静,心中有数。(3)草船借箭胜利的缘由有哪些?在于诸葛亮对借箭妙计的通盘考虑和周到的支配a、诸葛亮算到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肯定有大雾,回来时顺水顺风;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手箭。c、诸葛亮算好了人,知道鲁素忠厚醇厚守信,特地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慧过人,所以不让鲁素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
37、曹营。鲁素见证了诸葛亮取箭的经过,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足智多谋。4、图文结合,看出诸葛亮料事如神,足智多谋,博才多学,知己知彼,擅长运筹帷幄。是历史山一位宏大的军事家,政治家。5、把本课的内容演一演,同学评价。6、课外读一读三国演义中跟本课有关的部分草船借箭教案7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相识诸葛亮借箭胜利的主要缘由是有学问,有计谋,要胆识,有胆略、2.理清课文的叙述依次,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3.驾驭本课生字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1.了解*船借箭这件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2.从*船借箭这件详细的事情中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三、教学
38、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引入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了哪些问题呢?通过预习,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呢?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指名回答、三、理清层次1.小组学习,想想课文按怎样的依次叙述的?2.沟通,总结段意、四、回来问题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解决了哪些问题?2.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五、作业1.熟读课文、2.小组探讨,找找课文中哪个词语最有探讨价值、其次课时一、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解决了哪些问题?你们小组认为课文中哪个词最有探讨价值呢?二、深化探究1. 老师引入:“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句子划出来,
39、再专心体会,诸葛亮究竟神在哪里、妙在何处、”2.小组沟通、3.全班沟通、哪些地方最能突出诸葛亮足智多谋呢?4.相机提问,引发思索: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他会想些什么呢?雾这样大,曹操肯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5.应当怎么读出来?6、现在,你弄明白了为什么要借箭,借箭胜利的缘由是什么吗?三、作业阅读三国演义、第三课时一、回忆说说自己弄懂的学问、二、延长说说自己读的能突出诸葛亮足智多谋的故事、三、创见课文与自己课外阅读
40、的内容相比较,有什么不同之处、提出自己的疑问、四、总结1.说说自己解决的问题、2.说说自己学过课文后的收获、五、作业我看历史人物、草船借箭教案8一、素养教化目标(一)学问教学点1生字:督、惩、罚、寨、饮、援。2新词:足智多谋、怀疑、托付、推辞、轻易、甘受惩处。3理清文章的叙述依次,分清前因后果。(二)实力训练点1训练按事情发展依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培育朗读实力。4训练学生独立思索实力、阅读实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历史人物的特点。(三)德育渗透点教化学生博览群书,学习诸葛亮宽敞的胸怀,识大体的品德,将来做社会有用的人。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41、(一)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地发展是重点。课文第三段是故事的高潮,详细叙述了诸葛亮用草船借箭的经过,也是文章的重点。采纳指导朗读及介绍时代背景的方法解决重点。(二)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既是重点也是教学难点。采纳教学时,先从理清故事的内容入手,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晰,然后透过现象看本质解决难点。三、课时支配两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一)回答课文中设计的问题、勾画重点词句。(二)视察挂图,发挥想象,进行表述练习。(三)听录音,练习复述故事。(四)质疑问难。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初读课文,驾驭生字、新词。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3朗读训练。(二)整体感知草船借箭是选自古
42、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同学们对于其中的一些故事情节略有了解,但是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还难以把握,因此参照注释,结合时代背景了解驾驭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尤其对于曹操、周瑜的性格要有进一步明确的相识。曹操也是一位宏大的文学家、政治家,周瑜虽然妒才忌能,但也是一位威猛善战的大将。(三)目标完成过程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本课指周瑜因诸葛亮比自己强而忌恨他。拖延:拖延、耽搁。才能:办事的实力。托付:请别人代办。调度:调动、支配。惩处:严厉地惩罚。自有妙用:自然奇妙的用处。足智多谋:惊人的机灵,奇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擅长估计客观
43、形势,确定策略。(2)读出最使你感动的课文内容。(3)沟通预习后的初步感受。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吗?其中有一个草船借箭的故事,谁来说说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哪几个人?谁向谁借箭?(主要写了诸葛亮、周瑜、曹操几个人物,是诸葛亮向曹操借箭。)(2)简介时代背景。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战胜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反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自读课文,说出课文大意,同位探讨体会沟通。3理清脉络,探讨分段。(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依次写的?(事情的发展依次写的。)(2)探讨分段。(按事情的发展依次分段、概括段意。)全文分四段:第一段(12自然段)讲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