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草船借箭》教案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草船借箭》教案三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草船借箭教案三篇草船借箭教案 篇1一、教学要求: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2、从草船借箭这件详细事情中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周瑜的心胸狭窄。3、感情朗读课文。二、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介绍背景。1、揭题。2、这篇课文是我国闻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写的是东汉末年的事。(幻灯演示三国演义罗贯中)3、谁知道这三国指的是哪三国?三国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4、出示幻灯:当时,曹操刚刚战胜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反抗曹操。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孙权、刘备联合应付曹操的时候。(二)检查预习。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主要
2、人物?板书: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2、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国的?什么身份?教学:都督(d)(三)初读课文。1、草船借箭究竟讲的是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试着用几句话简洁说说。2、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文中的诸葛亮和周瑜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分别用上书中的一个词来评价吗?)板书:嫉妒足智多谋(理解这两个词)(四)细读课文。1、过渡:草船借箭这件事从起先到结束哪些地方充分地表现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和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只要我们仔细读课文,想象当时的情境,就能到处体会到他俩各自不同的特性,做到真正理解人物。2、讲读第一段。(1)我们先来看故事的开头,周瑜和诸葛亮协商与曹军水上作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板书:
3、议)(2)在这场探讨中,周瑜有意要犯难诸葛亮,默读12,找找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3)诸葛亮知道周瑜的心思吗?你怎么知道?教学:惩chng罚f(4)小结:故事一起先,在周瑜和诸葛亮之间就绽开了一场智斗,一个设下陷阱,步步紧逼;一个心中有数,从容应对,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场面,想象两人对话时的神态。(男女生分角色读)3、讲读其次段(1)为了达到进一步陷害诸葛亮的目的,周瑜还做了些什么?周瑜说的话充分暴露了他的险恶专心,要置诸葛亮于死地而后快。(指名朗读)(2)那么,诸葛亮是怎么做的呢?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足智多谋吗?(板书:备)(3)鲁肃是周瑜的部下,诸葛亮为什么找他帮忙?(板书:忠厚守信
4、)鲁肃的确忠厚守信,从哪儿看出?哪个词最能说明?4、讲读第三段。(1)鲁肃照诸葛亮说的,引读。诸葛亮为什么直到第三天才行动?为什么四更时候行动?为什么隐私地请来鲁肃?为什么要请鲁肃一起去取箭?(结合看插图)(板书:取)(2)整个取箭这一段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找找看,还有哪些地方能说明?四人探讨沟通。(3)诸的足智多谋表现在他知人心,通天文、识地理。这些条件少一条行吗?为什么?(4)出示诸葛亮的话(出示幻灯)凡为将者,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晓军情,不明陈图,乃庸才也。(5)齐读取箭经过,想象当时的情境,想象人物的神态,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5、讲读第四段。(1)引读二十条船靠岸的
5、时候,(板书:搬)(2)真的是打算来搬箭的吗?结果呢?(3)你认为周瑜什么地方比不上诸葛亮呢?(4)总结:我们今日读课文,知道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边读边想象。通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思来理解人物的特性特点。阅读写人物的文章,真正理解人物是特别重要的,也是读书的主要目的,这样的做法,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将接着练习。(五)质疑,体会课题借的好处。1、课文基本上写完了,还有什么问题吗?2、一个借字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才华。(六) 引导课外阅读。1、假使周瑜真的认为比不上诸葛亮,会怎样呢?真的这样做了吗?三国演义中还有很有精彩的故事,回家看。2、同学们回去再读读课文,读读有关诸葛亮的小故事,打算下节课
6、改写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草船借箭教案 篇2教学目标: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相识到诸葛亮“借”箭胜利的主要缘由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2相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需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悟事务的本质意义。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嫉妒、协商、推辞、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辞、轻易”造句。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相识诸葛亮借箭胜利的主要缘由是有胆有识多谋。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妒、督、鲁”
7、等ll个生字,以及嫉妒、协商、推辞、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辞、轻易”造句。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相识诸葛亮借箭胜利的主要缘由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一、揭示课题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赤壁之战,那个故事是以周瑜、黄盖为主的。今日我们又学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揭题、读题。2审题。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3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终借到了箭没有?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这些问题事实
8、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草船惜箭的缘由、经过、结果。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打算和借箭的过程。(出示课后题1/(2)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草船借箭的缘由:三天赶造十万枝箭草船借箭借箭前的打算:草船、军士的经过借箭的过程:靠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草船惜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这是按事情发展的依次给课文分段。三、学习第一段1齐读第l句。什么叫“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2从其次节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吗?(
9、1)指名2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大家听2人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2)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3学习第一轮对话。(1)齐读,边读边依据老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师问:周瑜是大都督,莫非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2)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两人一组探讨。沟通:2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生:“最好你答是弓箭这样就落入了我的陷阱。”生:“你肯定会说是弓箭,那样就正合我意”(3)过渡:明显,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
10、下去的呢?4学习其次轮对话。(1)指名2人读对话,师在其间提问让大家思索周瑜的心理活动。“公事”是什么意思?“推辞”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推辞?(周瑜以公事来压诸葛亮,使诸葛亮无法不答应。)(2)同桌一起像刚才一样探讨周瑜的心理活动。沟通:“我用公事来压你,你想推也推不了。”5学习第三-六轮对话。(1)分四组探讨六轮对话,学着刚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对话,再说说周瑜的心理活动。最终一轮,周瑜没有问话但有动作(2)探讨、沟通。6. 小结,我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从每一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嫉妒、怨恨之心。7.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好像已陷入他的圈套,让
11、周瑜安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思索: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默读12节,思索这些问题。(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安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成功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1、2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四、小结。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接着学习。其次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相识到诸葛亮“借”箭胜利的主要缘由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2相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需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悟事务的本质意义。教学重
12、点难点: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相识诸葛亮借箭胜利的主要缘由是有胆有识多谋。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一、复习引入1.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依次给文章分了四段。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诸葛亮,用10天造十万枝箭的吩咐来设计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就造十万枝箭。2第一段中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缘由?(全文第一句。)指名回答。师:课文开头就点明白缘由,齐读此句。3课文二四段中也有一处干脆写出了诸葛亮有才能,快速默读二四段,找出这句话。(全文末尾一句。)二、整体进入学习二四段1全文末尾这句话与开头处的句子什
13、么关系?指名2人对读。(首尾呼应。)师生协作(师首句,生尾句)读,体会首尾呼应。2板:足智多谋用词素合成的方法如何说明?出示:足智多谋惊人的机灵,奇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擅长估计客观情势,确定策略。诸葛亮究竟是怎样足智多谋的呢?3默读课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写诸葛亮足智多谋。心中有数,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划下。沟通出示小黑板:(1)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枝箭。(2)不能让周都督知道,否则我的安排就完了。(3)鲁肃回来见了周瑜,果真不提借船的事。(4)第一天其次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诺葛亮隐私地把鲁肃请到船里。(5)雾这样大,曹操肯定不敢派兵出来。(6)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夭亮了就回去。三、学习“
14、知周瑜”1默读小黑板上第句,用“假如就”的句子来表达句子的意思。2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1)指名读第三节。(2)口头完成填空。因为诸葛亮知道周瑜嫉妒他有才能会从中阻挠,所以诸葛亮要鲁肃不要告知周瑜这件事。两人一组探讨填空、沟通。齐读。板:知周瑜心3诸葛亮要鲁肃办什么事?指名读句:“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1)比较句子。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希望你借给我一些船,“每只船上要有军士与很多草把子。两句句子有什么区分?用哪句好?为什么?第一句用了详细数字,写出了诸葛亮对船的详细要求。用第一句好,表现了诸葛壳对安排早已成竹在胸。(2)齐读此句。师:这排的一千多个草把子的船就是“草船借箭”中的(生)
15、“草船”。四、学习“知鲁肃”1诸葛亮要鲁肃别把这事告知周瑜,结果怎样?齐读小黑板上第句。2理解这句句子。(1)“明显”是什么意思?(出示小黑板:事实与所说或所科的相符。)(2)“事实”是什么?“所说或所料”又是谁所料的什么?用上“果真”有什么作用?(事实是鲁肃没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所料是诸葛让鲁肃不要提此事。)问:相符吗?(相符)用上“果真”表现事实与诸葛亮所预料完全相符。(3)齐读句子体会。3师介绍:鲁肃是东吴的一员大将,他为人忠实、守信,正因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会把此事告知周瑜。用上“果真”一词也表现了诸葛亮板:知鲁肃人4到现在,借箭的安排已有条不紊地打算就绪。齐读其次段体
16、会。五、学习“识天象”1师:(指小黑板上句)诸葛亮曾担保三天管保有十万枝箭,可第一天没有动静,其次天仍不见动静,直到(引读)2指名读6-7节,说说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时候动身?板:四更时候(这时候江上大雾充满。)(1)板:大雾充满(2)这时候江上大多充满到了什么程度?(引)连面对面都看不清。3有了这样的大雾会有什么结果呢?与借箭又有什么关系?出示:因为江上大雾充满,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所以先默读6、7节,然后四人一组探讨用多种方法来补充完整句子。所以选择第三天四更动身。所以把船靠近曹军水寨。所以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呼喊。所以曹军才不派兵出来。4明显,大雾充满这一气候的改变正是借箭胜利必
17、不行少的一个要素,也是诸葛亮选择第三天四更时分动身的缘由。(1)诸葛亮是什么时候确定这一时间动身的?(三天前立军令状时。)为什么?(2)早在三天前,诸葛亮就预料到三天后有一场漫天大雾,这要归功于他识天象,了解天气改变状况。板:识天象(3)齐读小黑板上第、句,体会诸葛亮识天象的足智多谋。5正因为江上大雾充满,诸葛亮在天还没亮时,把船靠近曹军水寨,并怎样布船?引读书中有关句子。(船头超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1)看。(显示出船头朝西,船尾朝东。)这样布船的目的是什么?(打算受箭)(2)引读,可这样布船,船队离曹太近了,鲁肃不禁惊讶他说:(引)“”,可诸葛亮却笑着说:(引)“”。六、学习“知曹操
18、”1这是诸葛亮的预料,事实又是怎样的呢?引读(曹操在营寨里箭似乎下雨一样。)2“虚实”是指什么?“虚”与“实”是一对反义词,“虚实”表示内部的实际状况。文中指哪一方面看不清哪一方的虚实?用“”划出诸葛亮一方的内部实际状况。“20只船排在船上的两边。”(第四节)3这样少的兵士,船上又没有什么武器,曹操丝毫不用胆怯,可他为什么不敢派兵?口头完成填空。出示:曹操之所以不敢轻易出动,是因为(江上大雾充满,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师:在这种状况下,假如是别人还或许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绝不会派兵的,因为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4现在你们看事实与诸葛亮的预料又一一相符,这就可用上刚才我们学的一个词?(果真)请
19、依据这一内容用“果真”造句。5诸葛亮能预料得如此之准,就是因为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板:知曹操性6这时曹操是怎么做的,诸葛亮又是怎么做的?指名一人读曹操的句子,大家齐读诸葛亮的句子,协作读第8节。7看示意图2: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师:这时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是为什么?(一边受满了箭,让另一边再来受箭。)这不禁使我们想到诸葛亮向鲁肃借草船时说:“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现在你能说说这个“妙”,妙在何处吗?排在两边的草把,更利于多受些箭,用青布幔子遮着,让敌人看不清虚实六、学习“晓地利”1过渡:当曹军一万多个弩手,一齐朝草船上射箭,箭似乎下雨一般时
20、,诸葛亮和鲁肃正在船中饮酒取乐。因为诸葛亮这样说(引)小黑板上第6 句。2天亮了,诸葛亮的船队是怎么回去的呢?默读第9节,找出一个词来概括。板:顺风顺水3第三次出示图片投影1。(1)依据“顺风顺水”这个词再次默读第9节,想想水往哪个方向流,当时的风向又是怎样的?(请学生在示意图上用箭头表示。)(2)师介绍:长江江水正是由西向东流,正是趁着顺风顺水的时刻,二十条船像飞一样放回二十多里,曹操追也来不及了。(3)诸葛亮能利用顺风顺水的条件是巧合吗?这表现了诸葛亮知晓地理的优势,并能利用它。板:晓地利4齐读第9节。八、学习第四段1学习了借箭经过,我们看到诸葛亮他知周瑜心、知鲁肃人,知曹操性,可算是知人
21、心;他预料四更时刻大雾充满,应称是识天象;他更会利用顺风顺水应赞为晓地利,从这三方面看,诸葛亮其无傀为“足智多谋”,难怪周瑜最终也自叹不如。2齐读第四段。九、复习复述你能不能以“诸葛亮真是足智多谋啊”为中心句把二四段进行简要复述?四人一组探讨打算。、总结今日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了诸葛亮草船借箭胜利的缘由主要在于他知人心、识天象、晓地利,按事物的规律办事,他的足智多谋也就表现于此。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相识诸葛亮借箭胜利的主要缘由是有胆有识多谋。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教学过程:一、朗读全文(分组朗读)
22、思索概括各段段意1、(1-2)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以3天内造好0万枝箭的吩咐,企图暗算诸葛亮。诸葛亮心中有数地接受了吩咐。2、(3-5)周瑜派鲁肃了解诸葛亮造箭的状况,还给诸葛亮设置造箭的障碍;诸葛亮请鲁肃帮忙,暗暗作好借箭的打算。3、(6-9)诸葛亮擅长识别天象,正确估计曹操的行动,利用大雾的掩护,奇妙地想曹操“借”了10万枝箭。4、(10)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的暗算落空。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能,自叹不如诸葛亮。二、分角色朗读全文,思索1全文用什么形式来到划人物的性格?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周瑜是个怎样的人?而诸葛亮呢?2引导归纳中心,理解诸葛亮借箭胜利的缘由。有胆有识,足智多谋。三、完
23、成课后练习草船借箭教案 篇3一、教学内容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闻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战胜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反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课文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想一想诸葛亮足智多谋表现在哪些地方。二、教学设计:学生比较喜爱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行讲学结合,一学为主的方法,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三、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生词,读通读懂课文。2、了解古代军事学问:都督、军令状、水寨、弓弩等。3、深刻领悟诸葛亮足智多谋在什么地方
24、。四、教学难点:相识诸葛亮借箭胜利的主要缘由。五、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2 学生自学(1)自学生字生词,不懂的查字典。老师巡察。(2)依据写事的接着问的特点分清课文的依次立下军令状-奇妙支配-草船借箭-如期交箭(3)相识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深刻领悟诸葛亮足智多谋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谙熟人,二是具有丰富 的天文学问,三是通晓地理。(4)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3、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大家探讨。(1)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草船借箭?结果怎样?(2)本文人物分析周瑜:阴险狡猾,嫉妒心强诸葛亮:从容镇静,心中有数,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鲁素:忠厚醇厚曹操:谨慎多疑不喜爱周瑜的缘由:表面客气,内心暗藏
25、杀机;喜爱诸葛亮的缘由:以大局为重,从容镇静,心中有数。(3)草船借箭胜利的缘由有哪些?在于诸葛亮对借箭妙计的通盘考虑和周到的支配a、诸葛亮识天象,算到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肯定有大雾。b、诸葛亮晓地利,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手箭。回来时顺水顺风;c、诸葛亮知人心,知道鲁素忠厚醇厚守信,特地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慧过人,所以不让鲁素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鲁素见证了诸葛亮取箭的经过,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足智多谋。4、图文结合,看出诸葛亮料事如神,足智多谋,博才多学,知己知彼,擅长运筹帷幄。是历史山一位宏大的军事家,政治家。5、把本课的内容演一演,同学评价。6、课外读一读三国演义中跟本课有关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