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5108552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石壕吏教学设计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我从学生的实际入手,结合这个单元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思想、写作上的特点,确定如下目标:1.诵读诗歌,感知诗意。2.品读诗歌,体悟情感。3.悟读诗歌,赏析手法。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杜甫批判现实主义诗歌的叙事风格与作者的悲悯情怀、批判精神。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课前老师拟写了一副对联,请看“诗中圣哲,忧思黎庶疾苦;笔底波澜,尽写世事沧桑。“你知道我这是写谁的吗?有何依据?对,“黎庶”是百姓,“圣哲”是“诗圣”。杜甫被称为诗圣,而他的诗歌由于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被

2、称作“诗史”。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一首现实主义名篇石壕吏。出示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感知诗意。2.品读诗歌,体悟情感。3.悟读诗歌,赏析手法。二、读诗入情1.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课文,随手圈画你不熟悉的词语。2.在读的过程中同学们遇到了这样几个词,你会读吗?能不能解释一下?还有没有其他的不太熟悉的字词?投影:逾墙老妪邺城戍幽咽3.哪个同学来给大家读一遍?大家评价一下。4.下面我们来听一遍名家的范读,注意在听的过程中圈画重音和节奏5.名家的范读特别有感染力,她读得节奏缓慢,语调低沉,知道她这样读的原因吗?对,本文讲述的是一个悲伤的故事。6.下面让我们来挑战名家。三、读诗悟意1.这一遍大家读得很好

3、,老师听出了一种故事感。那么杜甫落脚石壕村的这一晚,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你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概括么?“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2.同学们的反应很机敏,那么,官府为什么要深夜捉人呢?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急应河阳役”,对,因为河阳之役才要“捉人”。既然是为前线补充兵源,作者在这里用了“捉人”而不是“征兵”,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呢?“捉人”这个词带有强制性,表现了百姓对战争的恐惧和小吏的凶暴。这个词明显地看出了杜甫的爱憎。3.说起“河阳之役”大家很陌生,但说起“安史之乱”大家就很熟悉了,“河阳之役”就发生在“安史之乱”的大背景之下,大家看本文的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为平息安史之乱,郭子

4、仪等九位节度使,率兵 20万围攻邺城,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形式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乾元二年春,杜甫离开洛阳赶往华县,遇小吏深夜捉人。杜甫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这首诗。4.在这场战争中,百姓的生活是怎样的呢?请用这首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对,是“苦”,“妇啼一何苦”。5.从老妪的致词中,你看出了战争中百姓的“苦”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对,有丧子之苦,三男去两;生活之苦,衣不蔽体;应征之苦,老年从征。6.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百姓的苦痛和悲伤,面对着百姓的“苦”,小吏又有什么反应呢?(

5、吏呼一何怒)我们来齐读这两个句子,读出双方的感情来。投影: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四、读诗得法:1.在同学们的诵读中,我好像看到了小吏圆睁的怒目和老妇那婆娑的泪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总领下文的作用,下文中有没有直接表现小吏暴怒的语句?尽管没有此类句子,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老妪的致词推断出来.。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尽量使用符合原文语言风格的词句来补全对话。投影:石壕吏: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老妪: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石壕吏: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石壕吏: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小组讨论之后,出示投影

6、。A家中何人在 B尚有他人否 C孙母在何处 D必带一人去2.请两位同学来读石壕吏和老妇人,想象他们的对话和神态,用你们的语气来表现对这两个人物的理解。大家来评价一下这两个同学读得怎样。3.在强烈的对比当中,两个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可是,杜甫为什么要省略他们的问话而只突出老妇的致词呢?大家再读一遍原文,读完后读一遍我们补充的内容。总结来看,这种“藏问于答”的写法可以使行文更简炼,同时因为省略也给读者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的空间。“藏问于答”是“留白”的一种,而“留白”本来是美术的一个术语,“画山而不画云,画鱼而不画水”,那空白的地方就是云和水。4.留白,是一种叙事技巧,本文留白的地方还有很多处,比如“

7、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想象在紧急关头老妇对老翁的言谈。学生想象后,全班展示。通过我们的想象,填补上了诗歌的空白,也合理解释了“老翁逾墙走”的原因。“留白”这种艺术手法使文章高度精炼多有想象的空间。五、读诗识人1.通过对诗歌细节的想象和情景还原,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百姓的痛楚和官吏的凶暴,学到这里,你觉得老妇人还只是个可怜的人吗?说说你的看法吧。为了家庭的未来,也为了国家,她情愿自己上战场而将危险留给自己。她的勇担苦难和深明大义让我们敬佩,一个普通的老妇人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女人的柔与刚。2.面对着这一晚的“怒”与“苦”,杜甫做了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吧。“听妇前致词”“如闻泣幽咽”“独

8、与老翁别”这一家人深夜的苦诉和幽咽都一字一句地滴在了诗人的心头。面对战争、面对征兵,杜甫虽然无能为力,但他选择成为这个苦难时代的记录者。他始终将双眼看向底层,用双耳倾听民声。3.在从洛阳到华县的沿途,杜甫看到的是百姓的愁眉哭脸,听到的是百性的饥哭哀号,他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看投影: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这六首诗歌都是批判现实主义诗歌中的句篇。4.杜甫以他的一支笔记下了普通百姓生存的艰难,以一颗悲悯之心写下了一段段锥心泣血的人间悲剧。请齐读: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垂老别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兵车行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新婚别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

9、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兵连祸结的年代里,他看到的是百姓的水深火热;在征兵抽丁的现场,他听到的是亲人生离死别的撕心裂肺;在一个清冷的早晨,他看到了夕婚朝别的一对新人的依依不舍;在一个风雨之夜,他自己床湿屋漏却还想着比他还不幸的天下寒士的温饱。这一幕幕的人间悲剧都被他记录了下来。我特别佩服古人的造字,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聖”,由一个“耳”一个“呈”两部分组成。把听到,如实地呈现出来这就是“圣”。杜甫是“诗圣”可以说是实至名归,他是写诗的圣手,更是诗中的圣人。圣人都有一颗仁爱之心,正是有着一颗仁爱悲悯之心,杜甫才能写出一首首感人肺腑的忧民之作。六、让我们带着你对本文的理解再读一遍课文,体会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七、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随着杜甫走进了 1200年前那个不平静的夜晚,一起感受到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苦痛及官吏的凶暴,也体会了留白艺术的高妙。今天,我们的学习只不过领略了杜甫诗歌的冰山一角,如果你对杜甫或对杜甫的诗歌产生了兴趣,请你课后读一读冯至老先生写的杜甫传,你可以在读杜诗时做到“知人论世”。好的,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板书:聖(圣)悲悯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