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与教育研究_吴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意识与教育研究_吴原.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问 题 意 识 与 教 育 研 究 ffl吴原 摘要: 在当前的教育研究中,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方法的广泛运用 ,逐 步被异化为以应用方法为核心的问 题解决,从而造成研究中问题的淡出与方法的凸显,使 “ 问题意识 ” 仅成为研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抽象概念,而非实 践诉求 ,,教育研究的本质是对生活的考察,而不是对生活的技术性分解,因此,要想实现教育研究的学术旨趣,必须 对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进行认真的反思和审定。 关键词 :教育研究;方法;问题意识;反思 研宄自问题始,至问题终,任何一种研宄都以问 题为导向,没有问题做无病呻吟的研宄是没有价值 的,因而正确树立问题意识是进行研宄的第一选择。 教
2、育研宄同样强调问题导向,然而遗憾的是,尽管教 育研宄从未声称过放弃对问题的关注,但对问题意 识的强调却一直未能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反而 在某种程度上被异化为对方法的强烈关注。教育研 宄需要方法,因为恰当的方法能够帮助教育研宄更 好地解决问题,但教育研宄不能因为关注方法的选 择而忽略了对教育问题的解决。教育研宄应回到以 问题解决为指向的过程中来,要意识到运用方法解 决问题的目的不在于创新方法或仅仅解决问题,因 为 仅关注方法只会把教育研宄带入某种事先策划好 的规范之中,教育研宄应通过解决问题最终使研宄 成为教育者生活的组成部分,从而彰显教育专注于 拓宽人的生活可能与空间的学术旨趣。 一、教育研
3、宄 :方法凸显与问题消解 长期以来,脱胎于哲学思辨的教育研宄一直致 力于构建大而全的理论体系,学院化的色彩浓厚,实 践价值有限,以致招到了诸多批评。为化解这一困 境,人们在教育研宄中引入了科学实证的方法,试图 扭转教育研宄的理论化倾向,树立一种以解决现实 问题为取向的研宄方式。平心而论,上述举措取得 了显著的成效,且在一定程度上成功改变了教育研 宄脱离实践的“ 痼疾 ” ,使教育研宄成为一种能够为 社会生产、日常工作提供解释与支持的实践活动。 但遗憾的是,随着科学实证方法在教育研宄中的成 功,学术界开始出现不假思索地大量复制、使用某一 种或几种业己被证明为高效有用的具体方法的现 象,结果使本来
4、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方法运用,被 异化为以应用方法为核心的问题解决,造成研宄中 问题的淡出与方法的凸显,使问题与方法倒置,最终 问题意识被异化为 “ 方法情结 tl 教育研宄需要借鉴自然科学方法,但方法务必 要合乎教育实践的性质和特点,如果在未对方法的 本质和特征加以分析的前提下,就盲目使用这一方 法,必然会造成研宄中问题与方法关系的脱节,这是 导致在许多研宄中 “ 宏观 问题占了不少但空论不 少, 炒冷饭 和 重复研宄 居多,许多研宄结果 无 价值 或价值不明显 ” , H致使研宄趋于停滞,甚至出 现 “ 迷惘 ” 与后退倾向的原因。也就是说,尽管方向 吴原 /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天水 7
5、41001) 正确,但以此种方式强调问题意识的努力并未获得 成功,未能给教育研宄走向实践提供真正有益的方 法论指导。 问题的解决确实需要恰当的方法,但在研宄中 任何一种方法都有自身的边界,相对于问题而言其 作用是有限的,在意义与价值上无法取代问题。虽然 在一定条件下,涵盖不同范围、具有不同难易程度的 问题有大小之分,但方法绝无大小之别。对于问题性 质的变化,研宄者更应适时地调整并选择适合问题 的方法,而不是以偏概全,把任何一种具体的方法当 作教育研宄的全部方法,从而在研宄中固守某一种 方法。 3方法永远是为问题服务的,强调问题意识是 指根据问题来选择方法,而非以方法来决定问题,一 旦把对问题意
6、识的强调异化为对某一种方法的迷 信,就会使研宄陷入某种固定的图式之中,非但不能 实现教育研宄的实践转向,反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 阻碍实践转向的发生。 方法是研宄者由已知的此岸到达未知的彼岸而 必须经过的一座桥梁,它为研宄者提供了表达的可 能性;问题是研宄者进行研宄活动的起点与终点,它 为研宄者提供了言说的对象与依据。在具体研宄中, 问题也许只有一个,但方 法绝对不能一元,如果研宄 中所使用的方法不是多元的而是一元的,那可能的 表达也必然会变成单一的表达,这并不符合生活多 姿多彩、寻求多种可能答案的特性。所以,方法是为 教育研宄服务的工具,而不是控制研宄发生的规则。 出现了多少种新的方法能够在一定
7、程度上反映教育 研宄活动的成熟与否,但却不能将新方法的出现看 作教育研宄的终结;使用了多少种新的方法是反映 教育研宄深入与否的指标之一,但并不能成为衡量 实践成功与否的绝对标准。与此同时,教育者只有根 据对象的需要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在 “ 愤启悱 发 ” 或苏格拉底式的引 导下催生其达到 “ 心求通而未 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 的状态时加以指点,才 能促使教育对象生成真切的探宄愿望,从而不至于 对人的生长发展造成障碍。 基于此,研宄者需要从多层面、多维度地对教育 进行表达,需要综合、多样、创造性地使用各类研宄 方法。如果在研宄过程中忽略了对问题的关注,反被 方法所禁锢,那么,教育研宄
8、将无法使教育成为帮助 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生活方式。时至今日,在我国的 教育研宄中,仍然有一批人在进行以方法为起点的 研宄。在这些研宄中,并不是没有问题,但不管面对 何种问题,研宄者总是能够按照 “ 十字绣 ” 式的研宄 套路对其进行分析。这就是说,在这种研宄中,方法 是固定的,行文及其分析的过程是规范的,所不同的 只是话题的区别而己,产生结论对其而言就像流水 线生产一般,只要有材料,就能造出成品 ,这些研宄 看似生产了大批针对现实问题的研宄成果,但如果 撇开研宄中的数据,从模式上看则如出一辙。我们认 为,这些研宄看似形形色色,但却是一种研宄的无限 复制,既不能持续提高研宄者的学术水平,又难以得
9、 出创造性的结论,无助于教育实践的推进和教育研 宄空间的拓展。 二、问题意识:抽象概念 和实践诉求 教育研宄中的问题意识之所以被异化为方法情 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功利主义作祟,致使人们在 研宄中更多地关注问题的解决,而忽略了问题的提 出。在某种意义上,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解决问题意味着结束,提出问题则能启动研宄。从生 活探宄的本性出发,教育是一种寻找开端、创造可能 的活动。为此,教育研宄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现实问 题的层面上,而要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引导人们发现 更多未知的领域,真正使教育进入人的生活之中,成 为帮助人生长和发展的探宄活动 s 然而,在今天的一些教育研宄中, “ 问题意识
10、 ” 仅 是行文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个抽象概念,是在研宄 者自己的主观世界中想象或在与学者的互动中拟 构,或者“ 画地为牢 ” 并 “ 驼鸟觅食 ” 般地在各自的学 科辖区和材料内去爬梳出来的。这种做法可以产生 问题,但这种问题对教育实践的推进并不能起到多 大的作用。我们认为,问题意识绝不是一个抽象的学 术概念,而是在直面生活世界和社会文化的过程中 的实践活动,是贯穿于研宄过程始终的自觉行动。只 有以实践的方式去看待、践行问题意识,才能产生真 正体现 “ 问题导向 ” 的研究。例如,学术界对于问题意 识的异化严重影响了实践界中对于教育问题的 认 识,致使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混同了 “ 教育问题
11、” 与 “ 教育目标 ” 之间的区别,对他们的教育教学造成 了严重干扰 Q如 “ 人的全面发展 ” 是作为教育目的被 提出的,其旨趣在于为教育者提供教育的方向与理 想,所以,在落实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教育者所遇到 的观念与现实中的阻碍才是问题。所以,要进行人的 全面发展教育,就不能以这一概念为前提,而应关注 现实中阻碍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因素。但由于问题 意识趋向概念化的影响,一些教师往往会把 “ 人的全 面发展 ” 作为一个 “ 教育问题 ” 来进行 研宄,从而产生 “ 老虎吃天,无从下爪 ” 的感觉。这不仅给教师的教育 教学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扰,更造成了他们对教研、科 研工作的拒斥。这说明,对一
12、些研宄者来说,尽管具 备一定程度上的 “ 问题意识 ” ,但他们的研宄过程却 未能彻底摆脱功利主义的倾向,致使一部分研宄往 往会止步于问题解决,而未能以此为起点开辟新的 研宄领域。此外,还有部分研宄者把对问题意识的 培养视为具有终极意义的目的,致使问题意识本身 成为一种可以被设计、操作的对象,结果,问题意识 仅成为研宄中的一个抽象概念而不是一种实践诉 求,未能给教育研宄提供恰当 的方法论基础。 其实, “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中立的教育过程。教 育要么充当使年轻一代融入现行制度的必然结果并 使他们与之不相背离的手段,要么就变成 自由的实 践 ,也即人借以批判性地和创造性地对待现实并发 现如何参与改
13、造世界的途径 ” 。 4在教育研宄中强调 问题意识的意义和价值 ,不是为教育确立目标,也不 仅仅是为了寻求生活适应,而是要使人在对问题的 反思中获得超越和发展的途径,从而能够创造性地 脱离各种形式的压迫,最终以解放的姿态走向 “ 自由 的实践 ” 。保罗 弗莱雷说: “ 教育作为自由的实 践 一与教育作为统治的实践相反 一否认人是抽 象的、孤立的、独立的、与世界没有关联的 ;它也否认 世界是脱离人而存在的现实。真正的反思考虑的既 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没有人的世界,而是与世界有 关的人。在这些关系中,意识与世界同在 ;意识既非 先于世界,也非后于世界 ” 。 3这就是说,教育问题并 不是一个单列的
14、,与生活无涉的问题,教育研宄中的 问题意识应当是人关于己身存在的思考,是一种以 人的存在为前提的反思而不是忽略了人的设问,这 与我国“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 的说法不谋 而合。在教育研宄中,问题意识并不应成为一种为 研宄所需要的、为显示研宄水平而提出的概念,而应 与关于人生的、生活的问题联系起来,教育研宄中的 问题应是致力于解决人的生长与发展的问题。 看来,使教育面向人的超越发展才是在研宄中 强调问题意识的关键。但长期以来,这种强调要么被 异化为对方法的盲目推崇,要么被打上了功利化的 色彩,以致研宄中 “ 问题意识 ” 非常突出,但教育研宄 自身的 “ 问题 ” 也不少,实践的诉求并
15、未由于对问题 意识的强调而显现出来。问题意识不是一个抽象的 概念,更不能带有功利的性质,从本质上来说, “ 它主 要意指一种反思性的 构造 行动 ” 。换言之, 问题 意识既是一种研宄之前的思想准备,更是一种贯穿 于研宄全程的行动,研宄采取何种态度,选择何种方 法必须从问题出发,但随着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又必 须随时对方法进行整合或调整。如果对问题的思考 仅仅停留在抽象层面,或是以功利的目的掩盖问题 的实质,那问题意识就不能成为促进研宄走向实践 的动力和基础。 教育研宄的目的不在 “ 研宄 ” ,而在 “ 教育 ” 本身。 生活的延续和人的生长不应该成为教育中任何人为 目的的附属物,因此,如果
16、“ 到教育以外,从已具有科 学尊严的一些材料中寻求问题的答案,可能导致目 前的舒适或片刻的效率 。但是,这种寻求是弃职,是 投降 是抑制生长,它阻碍作为一切进步的最终 源泉的思维活动 ” , 觉即是说,教育研宄的 “ 根 ” 在于 实践和生活,在于真正的教育问题,如果抛开问题仅 关注方法,这种研宄必定不会是 “ 教育 ” 的,纵然人们 立志以此解决现实的教育困难,它也会因为没有内 生的实践关怀而流于浮表,成为一种无涉生活的方 法运用,更勿论维护自身的学术尊严。当教育研宄成 为一种按照人造的规范而不是遵循实践的逻辑进行 的社会活动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迎合现实的 需要,却势必会遭遇生活的拒斥,
17、换言之,教育研宄 如果仅在 理论上说明教育的可能性,而不在实践中 践行教育的可能性,这种理论也无法实现对实践的 关照。实际上, “ 除了通过继续教育的行动本身,没有 方法发现什么是 更具有真实的教育意义 ” , “ 教育 在本质上是一个无止境的圆形或者螺旋形的东西。 教育是一种包括科学在内的活动。正是在教育过程 中,提出了更多的问题以便进一步研宄,这些问题又 反映到教育过程中去,进一步改变教育的过程,因此 又要求更多的思想、更多的科学,循环往复以致无 穷 ” 严教育研宄若要真正摆脱孱弱的生存现状,并 实现生活的目的,就必须从切实关注人的成长与发 展这一目的出发,走上一条从问题出发审视教育的 道
18、路。 三、认识教育研宄中的问题意识 问题与研宄相伴而生,遭遇问题的同时即是研 宄的开始,随着研宄的推进又会揭示出更多的问题, 正因如此,才没有撇开研宄就能自主发展的问题,更 没有超然于问题而独力进行的研宄。任何研宄的特 殊性都取决于问题的特殊性,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有 赖于研宄的进行。研宄的发展不断为新问题的生成 创造着外部条件,如随着研宄技能、方法、理念的更 新,以前不被认为是问题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并成为 热点问题;而 新的问题的产生又必然拓展新的研宄 空间,从而深化研宄的内容。因而,问题与研宄是一 体两面的关系,它们共同组成了支撑人类生存与发 展的实践探宄活动。从生存的角度出发,实践探宄的 目的
19、更多地表现为进行文化创造与传递,从发展的 意义来看,探宄则更多地体现为实现人际的沟通。文 化创造与传递的目的是为了生活的延续,而人际沟 通实际上正是共同参与的过程,因此,在对生活延续 更新的共同参与中,上述探宄活动就具有了最初的 教育意味,诚如怀特海所说, “ 教育就是训练对于生 活的探险,而研宄则是智力的冒险 ” , 91对未知的好 奇 与强烈的生存意志共同使教育在生活中出现,并 使教育天然地成为具有探宄属性的实践活动,而它 的目的,不在于自身之外的任何事物,就在于充盈着 丰富内涵的教育本身,所以“ 除了更多的教育,没有 别的东西是教育所从属的 ” ,教育自身以外没有目 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
20、的。 因此,从起点上讲,教育研宄的出现并没有任何 神奇之处,它既没有深思熟虑的准备,也没有精心设 计的程序,人们就是在生存和向往美好生活的过程 中自然而然地走出了一条学术研宄的轨迹。这种研 宄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使探宄的行 动成为人们得以更好生活的 过程,具有鲜明的实践 智慧性格。这种研宄既是对世界审慎的追问,又是 对生活真诚的向往,是一种正本清源的活动。它不 但能拓宽人的视野和思路,还能彰显人的伟大与创 造力,更能赋予人以生活更美好的信心和决心,其旨 趣不是要找到一个现成的生活,而在于去发现和追 求尚未实现的生活,所以,教育研究更多的是对生活 的考察,而非技术性的分解,其目的就在
21、于使人生活 得更加美好、发展得更为充分,这即是教育作为生活 探宄活动的基本问题,更是所有教育研宄活动的开 端与追求。正是对生活实践问题的整体关注引领着 教育学术研宄,它 “ 把教育与全部人生、社会问题放 置在一起作为整体加以考虑,直面教育实践 ” , 不 存在单纯增加教育知识的目的,更不会用某种技术 的方法导致研宄中问题的消解和僭越,它旨在不断 寻找和创造更多更好的生活。但凡研宄,它的发生、 发展离不开对事物本体的深切感受和对实践过程的 有序行动,因而其总是一种 “ 意见 ”的探讨和 “ 逻辑 ” 的表达,在此基础上,研宄乃是 “ 知 ”与 “ 行 ” 的统一、 “ 思 ” 与 “ 做 ” 的
22、统一。教育研宄终归是有关 “ 教育 ” 的 研宄,是有关人的发展与成长的研宄,其重心是人自 身而不是人以外的其他方面,这 即是教育所要关注 的核心 “ 问题 ” 所在。一旦教育研宄脱离了 “ 促进人的 发展 ” 这一范畴,其认识的结果必将成为“ 非教育 ” 的 意见,其行动的逻辑也必将成为 “ 非教育 ”的逻辑。为 此 ,研宄者必须对教育研宄中的问题意识进行审视。 第一,要对教育问题进行梳理与甄别。杜威说 : “ 今天的教育问题是更深刻的,更尖锐的,更困难的, 因为它要面对近代世界的一切问题。 ” 11这意味着今 天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由社会、教育与人所共同组成 的系统性的、整体性的问题。面对这些
23、问题,管中窥 豹式的研宄自然不能得其要领,而 “ 胡子眉毛一把 抓 ” 式的 研宄同样也不可取,复杂的问题背景要求教 育研宄必须既要有理论上的概括,又要有现实中的 操作。为此,教育研宄不能采取 “ 单程 ” 的、无反思性 质的方法,而应采取 “ 在这里、去那里、回到这里 ” 式 的具有 “ 往复 ” 特点的质性研宄方法,并重视涉身研 宄的价值。其次,要重视对教育问题大小、真假的甄 别。不同的教育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不同情境下会有 大小之别,但某些情况下,大问题可能会变成小问 题,而小问题由于涉及到重要环节也可能变成大问 题 ;有些问题看似问题 ,却是为某个功利目的制造出 来的,有些问题原来不是问
24、题 ,但随着实践的发 展又 成为新问题。针对教育问题的上述特性,在研宄方法 的使用上应灵活多样,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要寻找问题意识的发生机制。研宄需要培 养问题意识,但问题意识的养成并不代表着用怀疑 一切的眼光审视教育活动。问题意识的发生来源于 教育自身的探宄属性,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教育是 一种冒险的活动,具有开拓创造的特点,那教育的过 程就是解决人生问题的过程,而不是坐享其成、等待 成长的过程,我们也自然会以动态的探索展开教育 活动,而这种行动本身就是问题意识的展现 Q所以 , 与其刻意培养所谓的问题意识,不如以行动研宄的 方式真正践行教育。 第三,要把问题意识真正转化为探究的行
25、动。在 教育研宄中强调问题意识并不仅仅是为了使研宄活 动不断发展、不断突破,最终以专门化的研宄活动来 促进教育的发展。教育研宄中强调问题意识的特殊 性在于,使教育成为能够关注人的问题,能够以持续 发展和探索的姿态处理人的发展与生活问题的活 动,最终使教育本身成为探宄人生的过程。 本文系 2013年度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 “ 实践崇 拜 现象与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研究 ” ( 13 YD034)和 天水师范学院中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 ( TSA1327) 的部分成果。 ( 责任编辑南钢) 参考文献 11吴原 .论教育研宄中的方法情结与问题意识 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5). 2 宋宁娜
26、.教育研宄要增强问题意识 J.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2008,( 5). 3 郝文武 .教育学的科学化和合理性 论近年来我国关于教育学研宄方法的反思 J.教育研宄, 2002,( 10). 4 5巴西 保罗 弗莱雷 .被压迫者教育学 M.顾建新,等译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前言 5;32. 6J赵万祥 .论教育哲学研宄的问题意识 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12). 7间 美 约翰 杜威 .张永译 .教育科学的资料来源 A.叶澜主编 .立场 (生命 实践教育学论丛第二辑 )C.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98. 91美 怀特海 .教育的
27、目的 IM.徐汝舟译 .北京 :三联书店 ,2002.146. 10刘旭东 .教育的学术传统与教育研宄 P.高等教育研宄, 2008,( 1). 丨 11|美 I约翰 杜威 .人的问题 |M|.邱椿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86.31. Problems Awareness and Education Research Wu Yuan (College of Education,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Tianshui 741001) Abstract: In the research of education, the application o
28、f problem solving -oriented method is misunderstood as the solving of the problem with method application as the core, which led to the downplaying of problem and the highlight of methods. In this way, problem awareness merely becomes the abstract concept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rather than pract
29、ice.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research is to observe real life rather than decomposition of life in a technical way. The realization of academic intention is dependent on the careful and serious examine of problem awareness in education research. Key words: education research, method, problem consciousness, ref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