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教学实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教学实录一、导入激趣师:.我们过去经常讲孔孟之道,以为孔子和孟子应该都差不多。实际上,他们是个性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王蒙在樊登读书中就说孟子是自古以来第一位的帝王师。(屏幕显示)生齐读王蒙的论述。师:王蒙为什么会认为孟子是“帝王师”呢?我们今天学习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研究其中的奥妙。(屏幕显示)鱼我所欲也 孟子 二、文言跳板师生共读原文,做到读音准确、流畅诵读。师:文章极短,但依旧有个别字词的字音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来,让我们读准画线字的字音。(屏幕显示)学生共读。师:在文中找到原句,把字音标注在课本上。生快速标注。师:我们再读文章,读完后,小组合作,从字词到句子
2、,互相翻译。学生诵读全文后,结合课下注释及课文语境独立翻译,标注出自己感觉有难度的字词或语句。然后小组合作,解决个人感觉有难度的字词或语句。教师在教室中巡视,为时5分钟。师(在屏幕中出示鱼我所欲也原文):老师看了一下,发现基本上每一小组都能顺利翻译出本文的意思。那么,我们把任务稍稍加以调整,请小组同学推荐一句或一个你们组认为比较重要或有难度的文言字词句。组员代表上台,在屏幕上圈点勾画出各自认为比较重要的字词句。师:大家对文章的重点字词都有自己的看法。对于这些字词句,大家是不是已经在刚才的共同合作中掌握了呢?让我们当堂检测一下。现在“开火车”,请大家逐一解释刚才同学在屏幕上标注的字词句。学生进行
3、“开火车”检测。师:哇,同学们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基本掌握了这些字词。老师也将本文重要的字词句进行归纳和分类,大家也在书本上加以整理。(屏幕显示)学生在书本上标记,并且识记,用时5分钟。三、文章跳板师: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中独立成篇的一小节,可以看作孟子独白式的演说,它很接近于现代的议论文。我们要把它当作一篇“议论文”在读,分析其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现在再读课文,明确要论证的中心观点。学生共读。生1:中心观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师:能分享你确定这篇议论文观点的方法吗?生1:我先从标题入手,题目叫鱼我所欲也,但是吃鱼这件事显然不能成
4、为本文的论点,所以就往下找跟这个比较有关联的议论性 的句子,那就是“生亦我所欲也”。但是这个显然也不是孟子的观点,真正的观点是将“生”和“义”进行对比,得出“舍生而取义”。师:从标题入手进行判断分析,这是个好方法。但我们还得回到原文去佐证。你佐证过吗?生1:第一段话里反复提到“生”和“死”的关系,第二段举了很多具体的例子,可见论点就是关于“舍生取义”的。师:先从标题入手进行判断,再回到原文进行佐证推断,从而得出本文的论点。这种方法我们同学要牢记于心。(屏幕显示) 学生在书本上勾画并笔记。 四、文学跳板师:为了论证“舍生取义”的观点,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呢?我们跳读跳读课文,找出作者在文中所使用
5、的论证方法。生2:第一段是道理论证,第二段是举例论证。生3:第一段的第一句是比喻论证。第二段还有对比论证。教师板书“道理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师:那么孟子是通过怎样的论证思路将这些论证方法串联起来论证“舍生取义”的观点的呢?接下来我们借助课后题一的思维导图,梳理本文论证思路。学生在1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完成课后练习,教师在旁巡视。师:同学完成得极为迅速,我请同学上台完成本文论证思路导图的填写。(屏幕显示)请三位学生上台书写,完成鱼我所欲也论证思路的填写。其他同学在台下校对,并提出建议。师:从刚才对鱼我所欲也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的分析中,大家能找到孟子能被称为“帝王师”的原因吗
6、?生4:他提出的观点鲜明,论证思路清晰,善用各种论证方法。生5:我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感觉特别顺口,可见他的论证是一环扣一环,逻辑很严密。师:在先秦诸子之中,孟子以“善辩”著称,他自己就曾说过:“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屏幕显示)师:你能说说孟子这句话的意思吗?生6:我难道喜好辩论吗?我是不得已啊!师:结合鱼我所欲也,说说孟子说这句话时应该是带着怎样的态度?是无奈,还是得意?生6:应该是得意,你看他这篇鱼我所欲也逻辑那么严密,思路那么清晰,就算没人找他辩论,他也会自己演讲一番。师:哈,有道理。生7:孟子所在的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孟子名气这么大,肯定有很多人来找他来辩论,虽有满腹才华,也经不起
7、别人天天找他辩论,所以是无奈。生8:孟子被称为“亚圣”,一定是个心胸开阔的人,所以,他不会主动引起争辩,所以无奈。生9:既然被称为“亚圣”,自然自信满满,一个自信的人一定喜欢展示自己,所以是骄傲。师:揣摩人物言谈时的内心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同学以后在阅读时,常常用上这种方式,就能发现言语的妙处。“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正是在不断与论敌的论辩中,孟子打造出他最为常用的“比附逻辑”,成为他说理最为有利的工具。比附,也即譬喻、比喻。“比附逻辑”即比喻论证。(屏幕显示)比附,也即譬喻、比喻。比附逻辑即比喻论证。学生笔记。师:据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统计,孟子全书,直接用“比附方法”论述问题的,竟达61处
8、之多。其中大量精彩语句成为我们现在仍耳熟能详的成语,如“五十步笑百步”“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揠苗助长”等。本文中心论点的确立,即基于一个精彩的比喻论证。(屏幕显示)师:谁能分析这处比喻论证的好处?生8:使用比喻论证,把“鱼”比喻“生”,把“熊掌”比喻“义”;把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比喻生与义“不可得兼”,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师:如果你是帝王,听了这样的论述,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生10:我会感觉到孟子讲的道理很生动,一点都不枯燥,一下子就被他吸引了。生11:不会觉得孟子是在讲道理,感觉是在和自己闲话家常,不知不觉中就被洗脑了。师:
9、润物细无声。这样说理,化抽象为形象,将感性比喻与理性说理融合在极为凝练的语句中,可以在瞬间引人注意,令人深思,推论效果立竿见影。这是孟子能被称为“帝王师”的原因之一。老师从孟子众多比喻论证的语句中挑选了几句,我们一起读读看。(屏幕显示)学生自由诵读。师:我们都说说各自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生12:“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比作“缘木而求鱼”,孟子用“缘木而求鱼”来比喻想做的和想要的之间的距离很大。师:很了不起啊!“若”在这里翻译为“你”,大家翻译对了吗?齐宣王想通过战争来称霸诸侯,但是孟子就用“缘木求鱼”的故事来比喻论证他的手段和想要达到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最终只
10、能一无所获。生13:“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孟子用厌恶喝醉酒但强迫自己喝酒比喻厌恶死亡喜欢不仁义的事生14:“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是说现在既想天下无敌但是又不行仁道,就像既热得受不了但又不愿意洗澡一样。生15:“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孟子用“水胜火”比喻“仁之胜不仁”,用水可以扑灭火,来比喻仁是足以战胜不仁的,劝告统治者施行仁政很重要。生16:“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用带着野兽来吃人来比喻当时贫富悬殊的现状,来提醒王要实施仁政。师: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就能感受到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了。(屏幕显示)比附,也即譬喻、比喻
11、。比附逻辑即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师:我们再读文章第一段,感受比附逻辑比喻论证的魅力。师生共读鱼我所欲也第一段。师:除了比附逻辑比喻论证外,孟子还很喜欢用对比论证。这种论证方法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屏幕显示)对比论证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 ,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师:至今为止,我们已经学过四篇孟子,咱们读读那些对比论证的语句,想想孟子应用对比论证的妙处。(屏幕显示)师生共读。生12:孟子喜欢用对比论证是因为这种论证方法能使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师:
12、结合相关语句具体分析看看。生12:通过对比论证能使所阐述的事例更加深刻,比如在鱼我所欲也里,他将“所欲者有甚于生”和“所欲者莫甚于生”,“所恶者有甚于死者”和“所恶者莫甚于死者”进行对比,证明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这个观点,这样就更能说服别人。生13:他借用从前对“一箪食一豆羹”的态度和现在对“万钟”的态度进行对比,证明义对于人的重要性,强调了“舍生取义”的观点。生14:孟子将“得志”和“不得志”进行对比,证明大丈夫不为外物改变内在,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师: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往往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比较才有鉴别”,两种事物一经对比,就可以分辨出彼此间的差异。这样的论证方法从
13、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比喻论证的形象生动,对比论证的严密深刻,孟子的文章就让人们感受到他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的风格。(板书)比喻论证形象生动 对比论证严密深刻语言风格: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 五、文化跳板师:那么我们同学是怎样认识孟子的“生义之辨”?(屏幕显示)舍生取义生15:舍生取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也是人的本心,如果我们都只追求活着或满足自己的欲望,那么我们跟禽兽有什么区别?生16:人生有许多东西比生命还要重要,比方正义、良知、国家、民族,这些都需要我们放弃私利,用生命去守护它。师:同学们说得对,但
14、也不对。难道舍生取义就代表要舍弃生命吗?本文论述的重点是在“生”与“义”不能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而取义”,这涉及“义”与“利”之间的关系。有关“义与利”的论述,孔子在论语里多所陈述。(屏幕显示)学生读屏幕上的资料。师:孟子在本篇中继承并发扬了这些思想,和孔子一样,他并不是绝对地否定富贵之欲,而是在利益的取舍中,加入了礼义的考量。在孟子那里,舍生取义只是一种在不可规避的两难情境下的选择,并非常态。孟子在本文下面紧接着的一节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屏幕显示)师:这里孟子又用到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谁来分析看看?生
15、17:孟子先用了比喻论证,把“仁”和“义”比作人心和人要走的路,表明人要通过行使“义”来实现“仁”,而“仁”是实施“义”的目标。师:说得太好了,请继续。生17:将丢掉鸡和狗去找寻与丢掉心却不去找寻进行对比,证明人不可以丢掉心,也就是“仁”。师:同学们听懂了,孟子是在告诉我们,“仁”就是我们的良心,“义”就是我们的行为。“舍生取义”跟舍弃生命无关,而是在告诉我们怎样成为真正的人。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再读课文。师生共读鱼我所欲也。师:我们能举出在中国历史上践行“舍生取义”理念的人物吗?生20;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宁死不屈,最后牧羊十年。生21:谭嗣同在能
16、够离开的情况下没有离开,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生22:文天祥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师:相传楚国大夫屈原在投汨罗江前,在江边徘徊,遇到一位渔夫。他们的对话被记录到在楚辞中。我们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再度思考“舍生取义”的含义。(屏幕显示)师读渔父。生22:屈原体现了“舍生取义”,他有着爱国心,但是周围的人都不理解他,当他知道自己国家即将被一群卖国贼出卖后,内心是痛苦的,但是他无能为力,但又不愿意与世界同流合污,于是选择投江自尽,用生命来换取人们清醒认识。生23: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
17、,众人皆醉我独醒”,恰恰表明他没有丢失他的本心,他投汨罗江正是通过死亡来诠释“舍生取义”的行为。师:那么渔父所说的话与“舍生取义”有什么关系?生24:没有关系,渔父是让他同流合污。生25:不是同流合污,而是随遇而安,但是渔父的话表明他不支持“舍生取义”。师:楚辞中的渔父随遇而安,“水清濯缨,水浊濯足”,作为一个文化原型,几乎贯穿了整部中国古代文学史。(屏幕显示) 学生读渔歌子渔父。师:渔父的言行为什么能迷倒了张志和和苏轼,甚至贯穿了整部中国古代文学史?生25:因为这种随遇而安的行为很潇洒。师;有背离孟子的“舍生取义”的理念吗?生26:没有,因为老师刚刚说舍生取义只是一种在不可规避的两难情境下的
18、选择,而且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是一种态度,只要人不丧失本心,选择任何道路都是可以的。师:你跳出了“舍生取义”字面的限制,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考量了。我们在“富贵不能淫中学过这样一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人生的选择都有很多种,只要不变的是本心。我们来看看孟子书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屏幕显示)师:孟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上下交征利”的时代。孟于的第一篇梁惠王上就揭示了这样的一个现实。(屏幕显示)师:孟子认为,一国上下不顾道义地逐利,就会作乱犯上,必然导致国破家亡。因此,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提出的“舍生而取义”的观点,既是对人性的一种期望,也是对仁政的一种期待。所以,“舍生取义”是外显的论点,“仁善”本心是内在哲学本源 ;“舍生取义”的义举源于仁善本心的把持。所以屈原的选择是舍生取义,渔父的选择也没有背离舍生取义,因为孟子观点的重心在于不要失其生齐声:本心。师生再读鱼我所欲也。师: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生27:要保持初心,在任何诱惑和考验面前,都能做到这一点,不改变自己的初心,就能“舍身取义”。生28:有仁心,以此为标准去鉴别判断身边各种诱惑,坚定立场,不受各种各样变相的“利” 的诱惑,不去做不道德、不正义、不合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