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节选).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770345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52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秋水(节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庄子秋水(节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庄子秋水(节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秋水(节选).ppt(5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秋水(节选),庄 子,一、教学要求,1. 了解本文的寓意,并进一步分析庄子的思想。(与儒家的区别、庄子的影响、庄子的局限) 2. 体会庄子散文想象奇幻、构思洒脱的艺术特色。,二、题解,秋水,雨水生于春而旺于秋,秋天雨季一到,河水暴涨,称为秋水。,三、作者生平,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的思想 1、宇宙观: 把“道” 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讲天道自然无为。“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 “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庄子则阳),2、人生观: 1、

2、逍遥: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誉。“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大鹏鸟、列子、藐姑射山的故事 2、养生:坐忘P100、心斋P144、顺生庖丁、,庄子的人生追求,“藐姑射山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人生的意义不可能在社会中实现,也不可能在家庭中实现,而只能在体验宇宙真理,拥抱那个原始的、自然的本

3、质自我中实现。只有无所待,人才能超脱一切与原始自然生命无关的东西,使心灵的活动超出物质世界的形相的局限,达到大舒展大自由。,3、政治观: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治理国家的方法P106 4、认识论:相对论、齐物论,大与小,生与死、正与邪、有用与无用,大知与小知 将人类的知识分为有为的小知与无为的大知,提倡无为的大知,摈弃有为的小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世间)大葫芦12、宋人的秘方13残疾人的故事P63,盗亦有道79 生与死:鼓盆而歌、庄子临终2

4、15、庄周梦骷髅121、庄周梦蝶,孔子与庄子的异同,1、都不满社会的动荡、统治者的贪婪、人心的苦痛,都有济世的初衷。 2、孔庄都觉悟到内在世界修炼、贞固的重要,实际都在追求“内圣”。,异:,1、“仁”与“道”: 孔子主要从社会道德危机入手来规划人生的社会使命,并且认识到必须以个体的人生的调节来拯救世风 ,“仁者乐山”。 庄子的人生观承起自然天道观,对人生的痛苦体验,使得庄子向社会之外的自然寻觅人生的乐趣,“智者乐水”。,2、“入世”与“出世” 面对现实世俗生活,象功、名、利、禄、仕等,孔子他抱着客观的态度给予有条件的承认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庄子看不惯那个时代,“以天下

5、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庄子天下)在于忽视人生的社会化过程,追求从世俗解脱出去。追求“相忘于江湖” 。,3、“有为”与“无为” 孔子主张通过社会道德工具引导和规范人的行为。“知其不可而为之” 庄子则借自然性否定道德作为社会工具的功能。庄子虽然肯定人的目的性价值,但拒斥使这一价值得以实现的社会工具。因为,他认为道德工具会使人本身异化为工具性的人,成为虚设的仁义的牺牲品,道德工具最终将导致人丧失本心真性。庄子主张通过自我回归到仁义产生之前的自然人性。“混沌之死”的故事68,4、“君子”与“至人”“神人”,孔子讲“为仁由己”,重视主体德性能力,孔子的道德论主要含摄仁义礼智信等人格范畴,中庸、内省的方

6、法,教化和德政,君子圣人的境界等方面 。 庄子追求“至人”,至人的特征是无名、无私、无己、无欲、无功、虚己待物等等,总之是“有人之形,无人之情”“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 ”(庄子德充符)。,庄子对孔子的批评,大宗师P94,四、作者作品,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庄子里的故事,1、自由之龟 2、知鱼之乐 3、庄周贷粟 4、东施效颦 5、鲁国只有一个儒者147 6、智慧的陷阱82 7、讨厌影子的人210 8、道在屎溺153 9、美妾不可爱,相关评论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7、,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郭沫若庄子与鲁迅,五、创作背景,庄子生活于社会剧烈动荡的战国中后期,奴隶主的统治已经分崩离析,而封建君主制度尚未建立。诸侯纷争,天下混乱。,六、课文讲解,1.课文朗读 请学生朗读。注意一些容易读错的字。,课文翻译,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于是乎河伯才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

8、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就是说的我呀。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第一段问题与思考:,1、第一段的段义、层次 2、“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为何? 3、这一段的成语?,2.课文分析 第一段写河伯望洋兴叹,自识其陋。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突出河伯的沾沾自喜;第二个层次突出河伯自知其陋。两个层次形成鲜明的反差。,第二段:,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被它的所处的狭小居处所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

9、于被它的生活时令所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被他所受的教育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向大海观看,才知道你的浅陋,这就可以与你谈论大道理了 。,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满盈;尾闾排泄它,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虚空;春天、秋天它没有变化,洪水、大旱它不知道。这表明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河的容量,不可计数。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以为列身于天地之间,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正存有自己所见很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我夸耀呢?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像小洞在巨大的水泽里吗?计算一下中原在

10、天下,不像稊米在大仓里吗?,称事物的数量叫做万,人类只是占其中的一类;人类遍布天下,谷物所生长的地方,车船所通达的地方都有人,个人只是占其中的一小块;这表明人与万物相比,不像毫毛的末梢在马体上吗?五帝所连续统治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所劳碌的,全不过如此而已。伯夷以辞让君王位置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像你刚才自我夸耀河水之多一样吗?”,问题与思考,1、总结段义 2、划分层次、各层之间的关系 3、海若如何看待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孔子?你同意他的观点吗?,第二段写北海若以自然之广大、宇宙之无穷开导河伯。可分为四个层次。 1、说

11、明人的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2、说与天地、阴阳相比,大海也微不足道,所以自己不敢自满; 3、阐发世间万物的大小都是相对而言的道理; 4、对世间功利追求、伯夷、仲尼的“自多”进行嘲笑。,内容总结 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如果眼界放宽一些,就会看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本文的写作意图主要是以相对论为武器,宣扬道家之“道”的无限性,并进而嘲讽孔孟所宣扬的儒家之道。儒、道之争另当别论,文中关于宇宙无限、认识无止境的观点,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需要注意的是,庄子对孔孟之道的否定,显然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这里涉及儒、道两个学派的分歧,须辨证看待,不可简单信从庄子之

12、论。,课文欣赏与讨论 庄子的智慧? 开阔的视角、谦虚的心态 ,自大的可笑 运用纵横捭阖的比喻、寓言来说明事理 ,我们怎样讲道理?真理要曲着说。,要说出全部真理(美)狄金森,要说出全部真理,但不能直说 成功之道,在迂回 我们脆弱的感官承受不了真理 过分华美的宏伟 象用娓娓动听的说明解除孩子 对于雷电的惊恐 真理的强光必须逐渐释放 否则,人们会失明,庄子的影响:,当人们在政治,功业,人生建树等方面遇到挫折失意的时候,总能在庄子中寻找到眅依与平衡。 庄子告诉中国人,人不仅可以以另一种方式活着,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保持心灵自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在中国文化史上,庄子以他深刻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开辟

13、出一片新的精神天地,滋养了一类新的人,一种遁世求真,一心一意地追求生命的精神价值的人,一种归依自然,在山水之间独善其身的人,一种把人生意义与人生价值建立在自己内在精神的超越之上的人 。,儒家无疑是提倡参与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的,但同时,也为拒绝过于热衷政治社会生活留下空间。孔子曾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孟子则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天下“有道”,个人“达”的时候,文人们便在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中扮演活跃的角色。而孔孟的“无道则隐”、“穷则独善其身”,则为传统文人在面对政治感到无力的时候,在遭到罢黜,郁郁不得志的时候,返归内在精神追求内在精神的超越提供了一片思想空地。当然孔孟教诲

14、中的“隐”与“独善其身”的时候也并不意味着拥抱老庄之学,但是在历史上,当文人们对政治绝望,甚至走向山水田园的时候,老庄之学总是焕发出极强的魅力。因此,儒家的君子理想与庄子隐逸型的人格,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文化心理。,曾国藩读庄子后思:,静中细思,古今亿百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当思一搏。 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夜仅一榻耳,当思珍惜。 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一毛耳,当思多览。 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及者,不过太仓之粒耳,当思奋争。 然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 知地之大

15、,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思考与讨论,庄子的局限: 消极、自保、绝对相对论,鲁迅对庄子、儒学的批评:,貌若旷达而实卑怯,大有阿Q精神胜利法的味道。只有愤言却不能直面社会现实,其麻木与虚幻不能再给觉醒而痛苦的士人提供别的出路,也不该永久作为一种精神避难的补给品去供士人享用。,儒学是以固定模式去规范个人;至于个人怎样感受社会,个人是否能够接受规范,个人在社会之外还有什么精神需求,几乎都是可以忽略和漠视的。,儒道互补是否足够?,中国是一个分裂的社会。精英文化表面上追求“圣人”境界,而私下里却追求“实用理性”。一方面高尚,另一方面却堕落。但是,高尚是虚无缥缈的,而堕落却可以实实

16、在在。这样导致了中国是一个“常人”占有绝对优势的社会。,七、相关艺术作品展示,当代书画家范曾 书录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典自庄子秋水,八、延伸阅读,张岱年论庄子,1964-1989, 原名查海生 北大法律系 中政大任教,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将越来越清楚地看到,1989年3月26日黄昏,我们失去了一位多么珍贵的朋友。失去一位真正的朋友意味着失去一个伟大的灵感,失去一个梦,失去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失去一个回声。对于我们,海子是一个天才,而对于他自己,则他永远是一个孤独的“王”,一个“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海子只生活了25年,他的文学创作

17、大概只持续了7年,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他像一颗年轻的星宿,争分夺秒地燃烧,然后突然爆炸。,“无论谁死了, 我都觉得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在死亡。 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因此我从不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为我,也为你。”,在谈及“想象”这个问题时,他举例说明想象的随意性:“你们可以想象海鸥就是上帝的游泳裤!”,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

18、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活在这珍贵的人间,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我 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 的黑土块,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麦地,别人看见你 觉得你温暖 美丽 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 被你灼伤 我站在太阳 痛苦的芒上,麦地 神秘的质问者啊 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 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惠特曼是孤独的,但在孤独中他保持了一种博大的胸襟,为民主与自由歌唱了一生;狄金森也是孤独的,但她与大自然为伍,写出了对生活和自

19、然的热爱与哲理;弗罗斯特一度也是孤独的,自称是“一个与忧伤打惯交道的人”,临死前却希望在自己的墓碑上写下这样的话“他和世界发生过情人般的争吵”,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精神与笑对苦难的顽强意志;海子是孤独的,却将自己封闭在个人的狭小世界里,自封为王,整天沉浸在神话、史诗的梦幻中,与现实脱节,有点像古代的士大夫和怀才不遇的农村知识分子,缺乏现代感。这是我不喜欢他的根本原因。,我的答案是:这个世界没有问题,有问题的还是中国文化本身。中国文化不足以支撑中国人现在的这种生活方式,我们缺少与之对应的核心价值。中国人不去亲近“上帝”,更害怕因为思考而引起“上帝”发笑。中国人将个人信念与生活本身“天人合一”了,而失去了超越性思维的能力。那么,中国人的这个个人信念究竟是什么?我认为,是政治和经济的统一化和同构,其核心就是世俗社会的权力崇拜。因此,中国人对外部的世界并不真的关心。中国人的诗歌也是写实性的,所谓“寄情山水”。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引进一些哲学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